标题:
小型张的起源
[打印本页]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2-4-15 10:02
标题:
小型张的起源
小型张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逐步演变的?是谁发明了小型张?这些问题,萦绕我心中数十年。
卢森堡开风气之先
集邮界公认,世界第一种小型张是1923年1月卢森堡发行的,纪念伊丽莎白公主诞生。这个“小纸片”的发行量共5000张,有两种型号。这种小型张只含1枚邮票,墨绿色,面值10法郎,图案是卢森堡市风景:一位穿长裙的女子,趴着栏杆,俯瞰阿道夫大桥横跨的峡谷,远处有尖顶高耸的建筑。在小型张问世两个月后,1923年3月,卢森堡发行了同图、同面值的黑色邮票。
我的世界首种小型张,来之不易。那是在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ebay那样的网购渠道,对国外拍卖几乎一无所知。远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戴定国先生,替我从欧洲找到票源,由他垫付美金,然后,奥地利邮商把这张“小纸片”挂号寄来上海。邮票背后角落,在原胶上,有比芝麻还细小的签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欧洲古老的防伪签署。
记得1998年世界邮政日,上海市集邮协会在上海集邮大楼举办了“林霏开珍藏世界邮票小型张展览” ,展出各国小型张5000多种,共2200个贴页。参观的人群中,除了集邮者,还有许多很少接触收藏活动的人,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型张,究竟什么样子?卢森堡的“小纸片” ,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一改往日仪式性的“擦肩而过” ,而是久久驻足于展框前热烈议论。
世界首种小型张仅含1枚邮票,而又诞生于同图案的一般邮票之前,充分表明了它的纪念性与独立性。
中国人现在使用“小型张”概念,似乎很宽泛。既可含单枚邮票,也可含成套多枚邮票;老祖宗的概念“小全张”,也被一口吞了,统称 “小型张”。邮市里众口一词——小型张!谁还管“全”与“不全”。
同一邮票四方连、六方连、八方连、十方连、20方连、25方连等等带有完整边纸的小版(不一定要有花饰和附加文字),邮坛称之为“小版张”。但在邮市里,很多人把小型张、小全张,以及含票量少的小版张,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都叫“小型张”。
我专集小型张,也包括小版张。国外概念也模糊。最早都用souvenir sheet(纪念张),后来增加了miniature sheet(小型张),而souvenir sheet继续使用,并无明确的界分。在ebay网输入souvenir sheet,既可看到大多数拍品是带面值的邮资凭证,也可发现不少民间印刷的无邮资作用的纪念张。欧洲的米歇尔、SIEGER专门目录,简单地使用5个字母的词组—BLOCK,它的意思是“块块”,类似城市里的一个街区。打开ebay的BLOCK,可发现大量的4方连邮票,而小型张也包括其中。
不知谁最早把souvenir sheet翻译成“小全张”。在我国,约定俗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纪念张”已变成某种无邮资凭证意义的印刷纪念品的代名词
我在2004版《集邮街寻宝》一书的《论较早期小型张》文中,参与了有关概念的讨论。我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干脆叫“小张”吧。16岁的张赓伯可称“小张”,上海邮协的张玉茹也可称“小张”;集邮虽然不是《百家姓》,为什么邮票不能叫“小张”呢?
有趣的是,电脑英语最喜欢简单化,如果只输入一个词——sheet(张),跳出来的东西全有了: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纪念张、邮局全张……中国名词五花八门的“张”,源源不断都涌出来了。不让名词概念箍死自己的头脑,外国集邮者也许比我们耍得开。
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见解。邵林先生曾担任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对此有详尽的阐述。我就不多罗嗦了。
多少年来,我一直想弄清楚的是,1923年,卢森堡是怎么会想到把邮票特印成一种小纸片,用来纪念伊丽莎白公主的诞生呢?
那一定有一种历史环境,一种社会氛围,人们开始注意到原本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一定是在集邮活动相当兴盛的时期,才会有那样的发明。它有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
瞩目比利时
袖珍小国卢森堡,被西边的比利时、东边的德国、南边的法国所包裹,在地图上,很像是西欧的一颗心脏。德国要向西扩展,必须越过卢森堡,才能从比、法的海滨,跨海与大英帝国争霸。
比利时引人瞩目。记得它首府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吗?除了教堂与市政厅,就是山墙迥异、装饰华美的各式行业公会的建筑。在那里,曾经日夜可闻塔克西斯驿马的嘶鸣和嘹亮的邮号声。欧洲邮政服务创始人塔克西斯)塔克西斯家族垄断欧洲邮路300年,职工最多时达2万人,服务对象扩及6500平方公里,布鲁塞尔—卢森堡市—巴黎—维也纳—柏林—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乃万商云集的辐射中心,布鲁塞尔很早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集邮胜地,决非偶然。
1924年,在布鲁塞尔的集邮展览会上,比利时邮政推出了1种四方连邮票的小版张。邮票图案是阿尔贝一世国王侧面像(图4)。每枚面值5法郎。棕色。雕刻精细,形象逼真。在白底无字、无任何花饰的纸张中央,印上四方连的小小的邮票,特别显得端庄美观。为什么呢?大概是人的视线,不受任何干扰,一下子就聚焦于中心图案了吧? “老型张”的美,就潜伏在这种简朴的设计之中。
阿尔贝一世四方连的小版张很出色。不过,比起1923年的卢森堡小型张来,它晚了一年。
把时间推前到1921年,又有一次布鲁塞尔集邮展览。我们看到,比利时发行了5×5=25枚的小版张。(图5)邮票上是蓝色的阿尔贝一世国王侧面像。每枚面值50分。小版张底纸右上角盖圆形邮戳(含“布鲁塞尔集邮展览,1921.5.29”等字样),左上角盖有两边略呈弧形的长方框戳记(内书DEPOT 1921)。
多么兴旺啊,布鲁塞尔的集邮生活!这比1923年的卢森堡首种小型张早了2年。因此,有人认为,可能是布鲁塞尔人发明了小版张,由此又演变成小型张——我曾经读到过某媒体如此介绍。
且慢,让我们回到卢森堡
1921年的卢森堡并不寂静。举国欢庆约翰王子诞生,为纪念大喜临门,1921年1月6日,卢森堡发行了夏绿蒂女大公肖像横5连邮票的小版张。邮票为玫瑰红色,每枚面值15分。2011年《上海集邮》刊登过这种小版张的图案。
女大公气质非凡,横五连的设计,节奏清新优美,将肖像的神韵,发挥到极致。
同一天,还发行了上述15分邮票5×5=25枚的小版张,有不同齿度的变化;此后5年里,又印行过5种不同面值、不同刷色的25枚小版张。所有5枚或25枚的小版张,不同于卢森堡历年来普遍采用的10×10=100枚的邮局全张,而是另外特意以小规格印刷的。斯科特邮票目录标明:这些小版张都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1921年1月6日—卢森堡的小版张问世于比利时之前,早5个月。
尚有更早的呢:1906年,卢森堡发行过威廉大公四世肖像10分邮票2×5=10枚小版张,纪念大公登基。
比利时也许并不落后。邮政史表明,比利时还有更早的呢!1896-1897年,它发行过3种小版张,纪念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规格都是5×5=25枚,每枚邮票带有窄窄的副票。难道比利时又抢到头功了?
不,不!日历翻回到1891年,在卢森堡,首先出现了5×5=25枚规格的小版张。那一年,卢森堡发行阿道夫大公肖像普通邮票全套10种,面值从10分到5法郎,邮局全张均为10×10=100枚。在此之外,特意把深红色的10分票和蓝色的25分票,另印出25枚的小版张(图8、9),同时还发行加盖“公事”的小版张。斯科特邮票目录指出,这些小版张,都是为了庆祝阿道夫大公加冕。
历史的脉络很清楚。在卢森堡:(1)1891年,发行10分、25分两种25枚的小版张,庆祝阿道夫大公加冕;(2)1906年,发行10分10枚的小版张,纪念威廉大公登基;(3)1921年,发行15分5枚和15分25枚两种小版张,庆贺约翰王子诞生;(4)1923年,发行含10法郎单枚邮票的小型张,庆祝伊丽莎白公主诞生。
世界上最早的纪念性小版张,首创国是卢森堡;世界上最早的小型张,首创国也是卢森堡。25枚—10枚—5枚—1枚,独立“小张”的形式逐渐演进,用于专门的喜事盛典,其发明者,都是这个袖珍小国、西欧的心脏!
唯当论及,什么国家最早配合集邮展览而发行小版张或小型张,比利时才称得上先声夺人。
我对阿道夫小版张的追索,曲折难忘。先是拜托施邑屏先生,他热心为我联系国外邮商,一时没找到货源,建议我在谷歌或百度上搜索卢森堡邮商,我发出了一批电子邮件,仅收到1封回信,说有1891年两小版之一。传来图片,细心的徐金德发现,它的右边纸不全。我又请美国的戴定国先生替我寻觅,这一天,“喜讯”来了,卢森堡某邮商有那么一小版。传来图片一看,原来就是那缺了右胳膊的东西。哈哈,横跨两大洲的中国人,同时求到一个欧洲邮商那里去了。
一天天过去了,正在求索无门之际,某个夜间,ebay上忽然滚出一块小图,恍惚是阿道夫小版张横躺着的模样。放大仔细一瞧,正是1891年阿道夫“公事”邮票小版张!立马给金德打电话,他已经睡了,被我从床上拖起,重新打开电脑,争分夺秒终于把小版张买了下来。
值得尊敬的袖珍小国
在研究小型张起源时,关于邮票的版式,必须分辨:采用小规格,是由于技术因素,还是出自纪念性质?
由于技术因素而采取小规格的版式,古已有之。例如,1878年中国清代薄纸大龙邮票,就是5×5=25枚的版式,其中3分银,又有少量4×5=20枚的小版张。那不是比卢森堡的阿道夫还早13年么?
但是,大龙邮票是普通邮票,并无特殊的纪念性质。
由于技术因素而采取小规格的版式,各国早期邮票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1891年卢森堡的做法,在于从一大套并无纪念意义的普通邮票里,挑出2种,脱离100枚的邮局全张,而另外特印25枚的小版张。它的纪念性质是独特的,这才形成小版张——小型张的源头。
有没有比卢森堡做得更早的呢?没有了。
是谁想出了这一招呢?实施过程中,有过哪些文件依据呢?相关的秘密,还藏于卢森堡的邮政档案中。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的卢森堡馆。它像一座巍然屹立的赭红色的钢铁堡垒。参观者步入小径,绿荫匝地、鲜花护拥,一尊金色女子的雕像殷勤相迎。“卢森堡——亦小亦美”的主题,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一个坚持独立、充满民族自尊的袖珍小国,不仅工业发达、经济繁荣,而且在文化创造上颇多先驱者。卢森堡馆并没有展示它的邮政历史,但我在参观时念念不忘:这个国家是世界小型张的发祥地、“老型张”的故乡。
补笔·存疑
对于小型张起源于卢森堡,似乎顺理成章,世所公认了。
有没有不同的声音呢?有!有人认为,小型张的前身并不在欧洲,而是在非洲或亚洲。1894年,埃塞俄比亚曾出现一种四方连邮票的设计图稿,虽然没有正式发行,却首创了小版张的形式。据说1920年,阿富汗发行了含2枚邮票的小版张。1921年,印度土邦巴尔瓦尼发行了每页含4枚邮票的小本票。
我没有收集到实物。但从ebay上找到一件拍品(图11),标明为1909年阿富汗发行的包裹邮票双连小版张。不过,其图案与目录上的邮票对比,细节的差异很明显,真伪难辨。暂时也找不到关于非洲、亚洲早期小版张的更多的资料。所谓“顺理成章”,是卢森堡邮票的历史脉络比较清楚,确定1923年小型张为世界首种,似乎“水到渠成” 。当然,我们也绝非要固守所谓欧洲中心论。也许,在亚洲或非洲的邮品上,很早也萌发出了有关小型张的创造智慧。目前我手中毫无实证,姑且存疑吧。 (林霏开)
—刊于《上海集邮》2012年第5期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15 10:15
学到了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2-4-15 11:17
以前也讨论过--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2-5-4 12:11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