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过千元了,没敢出价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飞剪    时间: 2012-5-19 17:14     标题: 过千元了,没敢出价

混贴.jpg

半夜起来,过千元了,没敢出价

图片附件: 混贴.jpg (2012-5-19 17:13, 32.81 KB) / 下载次数 3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1541&k=688f822b0cd77ef6f67454cd4a386ea2&t=1719385344&sid=SY4ssy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19 17:28

值了
作者: 王大宝    时间: 2012-5-19 17:47


作者: 唐山    时间: 2012-5-19 18:20

便宜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2-5-19 23:03

看不懂--写的是--香港--地址错了?美国?-12月30日香港资费--1月17日北京补资?晕----------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2-5-19 23:03

看不懂--写的是--香港--地址错了?美国?-12月30日香港资费--1月17日北京补资?晕----------
作者: 孙海鹏北京    时间: 2012-5-19 23:36


作者: jackwz3    时间: 2012-5-20 00:53

小心了
作者: 中国飞剪    时间: 2012-5-20 15:02

小心了
jackwz3 发表于 2012-5-20 00:53



    这个也有问题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5-20 15:05

小心了
jackwz3 发表于 2012-5-20 00:53



    不知道哪里不对?讲解下好吗?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5-20 23:32

顶一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5-21 00:26

你不买,可借了!好东西呀!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5-21 01:15

你不买,可借了!好东西呀!
keihk 发表于 2012-5-21 00:26



    想请教纪先生,香港补资补的是什么邮资呢?

    另收件国欠资及补资是按什么原则补的呢? 按发件国所欠邮资在收件国的等值兑换吗?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1 01:46

回复 13# 陆小凤


    郵差叔叔又不是雷鋒
是按萬國郵聯公約條款操辦的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1 01:49

看不懂--写的是--香港--地址错了?美国?-12月30日香港资费--1月17日北京补资?晕----------
摩云金翅 发表于 2012-5-19 23:03



    北京———香港———美國
作者: 李卫锋    时间: 2012-5-21 02:38

这个是北京寄香港,香港收件后化掉香港地址,加贴香港邮票改奇美国。只能相当于信封二次使用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1 09:41

这种还有盖香港邮资机的
千元的价大概是二十年前的成交价!
作者: 摩云金翅    时间: 2012-5-21 11:32

看看的份!!!学习--
作者: 李卫锋    时间: 2012-5-21 13:00

我的这枚上海的,地址直接写英国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1 14:35

精品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5-21 15:10

再来顶顶,搞不懂香港邮政怎么补的。哪位给讲解下。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5-22 23:52

这是近代邮史中一大疑案,无法自圆其说,最关键的一点:谁付钱买香港邮票贴上去?这种封很多,应有100+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5-23 00:01

这是近代邮史中一大疑案,无法自圆其说,最关键的一点:谁付钱买香港邮票贴上去?这种封很多,应有100+
keihk 发表于 2012-5-22 23:52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吧,学习了~

    还是想问清楚,封上所补的香港邮资在当时是什么邮资?(从香港到美国的平信邮资?中国改寄美国所欠的邮资?改为航空的邮资?)
作者: jackwz3    时间: 2012-5-23 00:37

不知道哪里不对?讲解下好吗?
陆小凤 发表于 2012-5-20 15:05



    注意看这枚北京戳,很显然是一个香港寄美国的普通封,补了一枚“小飞机”。北京戳50.1.17,香港戳50.12.30,中间差了准1年,时间差异极大。邮资也是乱七八糟。同时这枚北京戳也是有来历的,还有其他珍品。知道的人都不出声。画公仔不用画出肠啊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01:26

这是近代邮史中一大疑案,无法自圆其说,最关键的一点:谁付钱买香港邮票贴上去?这种封很多,应有100+
keihk 发表于 2012-5-22 23:52



根本不算疑案
"谁付钱买香港邮票贴上去?" 答案請在信封上找
如我在樓上所說
此操作完全符合萬國郵聯公約條款
此類郵品自古就有,法國集郵界稱之為: ……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01:59

注意看这枚北京戳,很显然是一个香港寄美国的普通封,补了一枚“小飞机”。北京戳50.1.17,香港戳 ...
jackwz3 发表于 2012-5-23 00:37



1950年1月17郵資,北京至香港平信500元(同國内郵資)沒問題
我對香港郵戳不了解,但我認爲是1950年2月6日12時30分 (中間隱約可見 6 FEB ?)到達美國日期 14 FEB 1950 所以從時間上符合邏輯,想必香港郵票符合香港至美國之郵資
我對此北京戳背後的故事不了解,但從封本身觀察,並不排除*一个香港寄美国的普通封,补了一枚“小飞机”*的可能性,因爲我認爲此封上某処不太符合邏輯或者說有*破綻*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5-23 02:28

25楼的兄弟,你看看19楼的封再说吧,谁掏钱贴香港票?你在信封上找找看,为什么邮票销日期戳?是不是不走邮政的邮路?你改释清楚再说是不是疑案,我收集关注这事已有十多年了,一直苦思不解,你一上来就说得如此轻松。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03:49

25楼的兄弟,你看看19楼的封再说吧,谁掏钱贴香港票?你在信封上找找看,为什么邮票销日期戳?是不是不走邮 ...
keihk 发表于 2012-5-23 02:28



1樓與19樓的封完全是兩碼事。
19樓的封,上海至香港手遞,香港至英國郵遞,掏錢貼香港票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把此封從上海帶至香港的同一個人,或香港分公司(分行)人員
對19樓郵品較合理的解釋或推斷: ……

這類郵品,一個、兩個是自然形成的,如果有一批,則是集郵人士的傑作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03:59

25楼的兄弟,你看看19楼的封再说吧,谁掏钱贴香港票?你在信封上找找看,为什么邮票销日期戳?是不是不走邮 ...
keihk 发表于 2012-5-23 02:28



    19樓的封,圖片較小,但我依稀可以辨認出,掏錢貼香港郵票的人可以在封上找到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3 08:35

支持纪哥,我关注和收集了二十年还是想不通是谁办的好事!
不过近年有些小资料可能有些用
作者: hart    时间: 2012-5-23 09:21

回复 1# 中国飞剪

我这里有个东东,大家可以参考。1968年7月31日挂号信由印度寄出,收信人地址是新西兰Frankton,但收信人于8月4日把信转到另一城市Foxton,而且收信人再贴上3分新西兰邮票,不知是谁在信的前后都用红笔写上“没有挂号”。

图片附件: PIC_3025.JPG (2012-5-23 09:20, 91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128&k=68395259cdeae2094f5103f4e0e0049f&t=1719385344&sid=SY4ssy



图片附件: PIC_3027.JPG (2012-5-23 09:20, 88.36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129&k=e10345254e255bf47c7d22ec6ae3ecee&t=1719385344&sid=SY4ssy



图片附件: PIC_3026.JPG (2012-5-23 09:20, 86.24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130&k=e3dd6f5505df3f9048c3a1237712beb9&t=1719385344&sid=SY4ssy


作者: 孙勇    时间: 2012-5-23 09:22

北京戳假,交过学费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3 09:23

回复  中国飞剪

我这里有个东东,大家可以参考。1968年7月31日挂号信由印度寄出,收信人地址是新西兰Fr ...
hart 发表于 2012-5-23 09:21



    不能同比
要了解当时历史背景!
作者: hart    时间: 2012-5-23 09:41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17:16

支持纪哥,我关注和收集了二十年还是想不通是谁办的好事!
不过近年有些小资料可能有些用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5-23 08:35


11.jpg

图片附件: 11.jpg (2012-5-23 17:16, 20.97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245&k=d1b4b422f091c168c19cebbd0a189fa1&t=1719385344&sid=SY4ssy


作者: 免资集邮网    时间: 2012-5-23 17:35

学习了!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17:39

支持纪哥,我关注和收集了二十年还是想不通是谁办的好事!
不过近年有些小资料可能有些用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5-23 08:35



    給麥會、紀會提供個思路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90876
請注意此帖的7樓

就本帖19樓的封而言,較合理的推斷是: ……(天機不可泄漏)
111.jpg

11.jpg
内環依稀可見……KONG 即 香港上海匯丰銀行 香港XXX部


图片附件: 111.jpg (2012-5-23 17:32, 78.7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258&k=89394d242fafacbaa94c61e037ab73b1&t=1719385344&sid=SY4ssy



图片附件: 11.jpg (2012-5-23 17:33, 11.04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3259&k=acb36c239baad63c9ff9bc63cd2ad18d&t=1719385344&sid=SY4ssy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3 17:50

回复  中国飞剪

我这里有个东东,大家可以参考。1968年7月31日挂号信由印度寄出,收信人地址是新西兰Fr ...
hart 发表于 2012-5-23 09:21



    此封與一樓的郵品所要表達的意思相似
*非掛號郵品*是新西蘭郵政寫的,因爲從Frankton至Foxton郵路段,平郵
作者: hart    时间: 2012-5-23 18:28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2-5-23 18:29 编辑

回复 38# parisiica

平反了,感谢党 感谢教授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5-24 04:47

1949年底,华北(北京、天津),也有少量华东的(上海),寄信到国外有三种情况:1.贴票正常,销戳正常,走香港转的正常邮路,写美国地址,不加贴香邮票,这情况是占绝大多数的。2.有少量封,贴正常邮票,信封上先写香港地址,香港收件人再改写地址,贴上香港邮票, 再寄美国,销票有少量不是邮戳,我另有销公司戳的。3. 写美国地址,在香港加贴邮票。2和3这些封绝非是集邮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4 08:52

如像潘先生认为的那样简单就好了
试想个人经手的封不敢说多,但绝不算少,留意和研究多年还没有结果
其中还有纪兄,广州胡松云第新中国航空专家的参与,还没有共识,就知非易事!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4 17:25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2-5-26 06:55 编辑
1949年底,华北(北京、天津),也有少量华东的(上海),寄信到国外有三种情况:1.贴票正常,销戳正常,走香港 ...
keihk 发表于 2012-5-24 04:47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4 17:42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2-5-25 01:34 编辑
如像潘先生认为的那样简单就好了
试想个人经手的封不敢说多,但绝不算少,留意和研究多年还没有结果
其中还 ...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5-24 08:52



    我集郵才三年半左右時間,不敢與大佬們叫板,只是把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在法國集郵界有類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的使、領館外交郵品
我在剛開始集郵的兩個月内就曾接觸過,所以記憶猶新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4 17:45

有探讨是好事
但地方/时间的不同会差很远!
可以参考了解一下的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5-24 17:58

回复 44# 麦国培


    曾聼說過天朝開國初期由香港中轉中美之間通郵的故事,我認爲結合案例1,則對於案例3,這種解釋不成立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5-24 19:25

香港戳是2月6日,谁说的12月?真晕
作者: 中国飞剪    时间: 2012-5-25 09:24

个人认为还是另有原因,大家的推断还是偶然多于必然
作者: 戳迷    时间: 2012-5-25 11:38

想当年我卖掉一枚香港寄天津后转到上海,但补了蓝欠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