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考考大家的法眼 [打印本页]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8:25     标题: 考考大家的法眼

<font color="#ff0000">考考大家的法眼,?封有甚?玄??</font></p></p>
??是 David Shao 邵先生提供的。...............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08:52

&nbsp;冬季??走?路至上海改水路吧。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8:52

冬季邮资? <br/>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8:55

还是被偶像占先了[em53][em53][em53] <br/>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08:5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10-29 8:55:01的发言:</b><br/>
       
        还是被偶像占先了<img title="dvubb" src="images/emot/em53.gif"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dvubb" src="images/emot/em53.gif"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lign="middle" border="0"/><img title="dvubb" src="images/emot/em53.gif"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lign="middle" border="0"/>
        <br/>
       
</div><p></p>
?猜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01

我看不???,?以?是溢?。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09:01

&nbsp;此件超重一?位。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9:04

田兄关心的肯定是邮路.不过中国邮资和英国客邮邮资不对,应该是冬季邮资. <br/>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09:08

&nbsp;?件也是冬季??的最後一次?路?件。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1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cm1595</i>在2008-10-29 9:01:54的发言:</b><br>
       
         此件超重一?位。
       
</div><p></p>
???件超重一?位??收?6分,不知?否?只因?早期?史不大熟?。
而林兄所提及的冬季邮资,??是?的;至於方先生也?中了我的?限性思?。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9:19

田兄,偶像的意思是国内超重,国际不超重.国内起重是1/4盎司2分,国际是起重1/2盎司10分.所以应该是大于1/4盎司,小于1/2盎司.所以国内超重,2倍邮资,4分.国际不超重1倍邮资10分.<br/>由于是冬季,所以变成国内加国外共14分邮资,加贴客邮贴英国客邮10分. <br/>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9:20

加贴客邮因为不存在冬季邮资的问题,所以只加贴10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24

那枚方形戳好像也不错。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09:25

  國際郵件一單位是5錢→1角,
國內郵件一單位是2.5錢→2分,
此件超重國內一單位,但未超重國際一單位,
所以郵資是國際郵件1角+國內超重一單位2+2分
計14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09:30

领教了,领教了,各位实在是高!
进来学习。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33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9 9:19:38的发言:
田兄,偶像的意思是国内超重,国际不超重.国内起重是1/4盎司2分,国际是起重1/2盎司10分.所以应该是大于1/4盎司,小于1/2盎司.所以国内超重,2倍邮资,4分.国际不超重1倍邮资10分.
由于是冬季,所以变成国内加国外共14分邮资,加贴客邮贴英国客邮10分.

4分應該不是超重費用,應該是冬季邮资。國內超重,國外不超重,國際郵件有這樣收費?而所見國際超重一單位的,不是收6分嗎?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35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0-29 9:24:05的发言:
那枚方形戳好像也不错。

這枚方形戳是英國本土一小地方的郵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29 9:35:41的发言:

這枚方形戳是英國本土一小地方的郵戳。

很像上海工部的挂号戳。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29 9:33:23的发言:

4分應該不是超重費用,應該是冬季邮资。國內超重,國外不超重,國際郵件有這樣收費?而所見國際超重一單位的,不是收6分嗎?

国内是1/4盎司2分,1/2盎司4分.国际是1/2盎司10分.我写的没有人看,只有偶像写的有人看[em53][em53][em5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42

太可怜了,我来看看。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09:43

况且6分递加是1908年才开始的,原来都是10分递加的[em53][em53][em5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47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9 9:43:01的发言:
况且6分递加是1908年才开始的,原来都是10分递加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呵呵,原来如此。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48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9 9:41:55的发言:

国内是1/4盎司2分,1/2盎司4分.国际是1/2盎司10分.我写的没有人看,只有偶像写的有人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請看16樓,我是看了您的帖子回應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09:52

我最大的疑問是國際郵件也加收國內超重郵資?還是這4分是國內北方郵資?最後謝謝方先生的糾正,國際超重單位的收費問題。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09:58

不懂,没有深入研究。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10:31

 冬季資費=國際資費+國內資費(國內北方郵資)
這件重>2.5錢, <5錢,
國際資費 →10分
國內資費(國內北方郵資)→2單位→2+2=4分
冬季資費=10分+4分=14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10:46

学习了,要好好消化。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10:4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29 9:52:40的发言:
我最大的疑問是國際郵件也加收國內超重郵資?還是這4分是國內北方郵資?最後謝謝方先生的糾正,國際超重單位的收費問題。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的,國際郵件也加收國內超重郵資。
作者: 邮痴    时间: 2008-10-29 10:50

太崇拜各位大虾了,认真学习!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13:14

不知大家的法眼還看到甚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9 13:59

不懂,还请田兄解迷。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29 14:33

&nbsp;至英國再改寄嗎?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14:38

估计就是邮路上的问题了,咱不懂,想听细解.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14:44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由塘沽1月26日至上海2月23日,這是否因冬路需時,還是另有玄機?
作者: -邓-    时间: 2008-10-29 14:45

谢谢各位,又学习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15:14

冬季邮路似乎经过镇江?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15:24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10-29 15:14:29的发言:
冬季邮路似乎经过镇江?

不懂。在《清代郵資》的「12分郵資國際封」的帖子內有否討論過?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29 15:25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10-29 15:14:29的发言:
冬季邮路似乎经过镇江?

不懂。在《清代郵資》的「12分郵資國際封」的帖子內有否討論過?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15:32

近一个月的时间,是否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08-10-29 16:58

冬季天津港冻封,轮船不能驶入,所以开办陆路邮路,进口或出口的国际邮件要加收国内邮资.
这也是1902年前的情况.并且多有变化.1899年之后的冬季邮件就已罕见.
这个封价格不菲的~~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10-29 17:14

偷偷进来学习一下,[em63]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29 19:30

那时正是八国联军占领京津地区,能看到当时京津地区的大清戳真是奇迹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10-29 19:54

呵呵,不错,学习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29 21:16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0-29 19:30:55的发言:
那时正是八国联军占领京津地区,能看到当时京津地区的大清戳真是奇迹

01年底大部分军队都回家了德国军邮局9/1回家了[em79][em79]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29 21:44

等着听讲。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08:13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10-29 21:16:22的发言:

01年底大部分军队都回家了德国军邮局9/1回家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是這個是01年頭,加上在這期間英國強佔鐵路,最快捷的運輸工具,大清郵政也不能使用。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08:43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8:13:38的发言:

但是這個是01年頭,加上在這期間英國強佔鐵路,最快捷的運輸工具,大清郵政也不能使用。

反正铁路也不长,用不用没有大关系.[em79][em79]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08:49

鐵路行隧道,盡量將兩地距離拉近,另還可以比較沒有鐵路時的郵程。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08:54

同天津到镇江的距离相比,那段铁路能有多大效果?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09:01

由塘沽至上海用了這麼多的時間,是否是正常的冬季郵程?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09:04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9:01:01的发言:
由塘沽至上海用了這麼多的時間,是否是正常的冬季郵程?

不正常,但是应该不是那一小段铁路能够影响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09:19

那段鐵路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09:23

愿闻其详[em56][em56]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0 09:3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8:13:38的发言:

但是這個是01年頭,加上在這期間英國強佔鐵路,最快捷的運輸工具,大清郵政也不能使用。

各國郵件是可交德國車局(其實這時英國尚未取得經營權),大清郵政還是可以使用最快捷的運輸工具。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09:46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10-30 9:39:00的发言:

各國郵件是可交德國車局(其實這時英國尚未取得經營權),大清郵政還是可以使用最快捷的運輸工具。

林兄意即是否在這期間鐵路仍由清政府管理?但是在戰爭期間,英人便優先佔鐵道。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0 09:5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9:46:14的发言:

林兄意即是否在這期間鐵路仍由清政府管理?但是在戰爭期間,英人便優先佔鐵道。

這期間鐵路不是由清政府管理,而是由列強管理,但管理的列強國得接受其他在華北方各國(含大清)的郵件運輸。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09:53

还是请两位大老说说为什么塘沽到上海花了1个月吧[em56][em56]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0 10:25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10-30 9:51:50的发言:

這期間鐵路不是由清政府管理,而是由列強管理,但管理的列強國得接受其他在華北方各國(含大清)的郵件運輸。

謝謝林兄賜教!另需時一月,若不是因八國聯軍,令中國北方政局及社會動盪,致使郵政偶有受阻,還有甚麼原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0 10:2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10:25:30的发言:

謝謝林兄賜教!另需時一月,若不是因八國聯軍,令中國北方政局及社會動盪,致使郵政偶有受阻,還有甚麼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0 10:29:20编辑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0 12:3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0 10:25:30的发言:

謝謝林兄賜教!另需時一月,若不是因八國聯軍,令中國北方政局及社會動盪,致使郵政偶有受阻,還有甚麼原因?

不知道还有什么原因。继续学习。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0 12:58

1900.6.17凌晨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猛攻,激战6小时后,被八国联军占领.
1900.7.14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1900.8.14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9瓦德西来华被推选为联军总司令.八国联军出兵攻占山海关,保定,等地.
1900.12八国联军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
1901.9.7签订{辛丑条约}.签后八国联军除部分留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退回国.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0 15:13

很详细,谢谢!一段历史呀。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06:33

 這件我重新再檢討後認為它還是走海路至上海,
首先陸路再如何也不需近一個月,最合理的可能是在天津等待,封凍一般是至2月21日,因郵件積壓,加上天候許可,提前1~2天解除封凍是容許,那2月23日抵上海,最能合理解釋近一個月的郵程。
在天津等待,也符合當時的狀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8:57:26编辑过]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1 09:08

那又不对了,走海路没有冬季资费.那邮资不对.[em57]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1 09:10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0-31 9:08:23的发言:
那又不对了,走海路没有冬季资费.那邮资不对.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兄弟呀,这不是已经讨论过了吗,只要是冬季从北方寄出的都要加收国内邮费.您也参于了呀.[em55]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09:16

&nbsp;fred
兄常常無意中故意忘記![em69]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1 09:29

林先生,这件可是邮资十四分的邮件,如正常贴十分就行了.[em57]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1 09:34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0-31 9:29:28的发言:

林先生,这件可是邮资十四分的邮件,如正常贴十分就行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无语了[em56][em56]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09:45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10-31 6:33:40的发言:
 這件我重新再檢討後認為它還是走海路至上海,
首先陸路再如何也不需近一個月,最合理的可能是在天津等待,封凍一般是至2月21日,因郵件積壓,加上天候許可,提前1~2天解除封凍是容許,那2月23日抵上海,最能合理解釋近一個月的郵程。
在天津等待,也符合當時的狀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8:57:26编辑过]

其實的真正原因是當時天津至鎮江的陸路郵路不通,所以在天津等待解除封凍。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09:55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0-31 9:29:28的发言:

林先生,这件可是邮资十四分的邮件,如正常贴十分就行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請參閱14楼 也是邮资十四分的海路邮件[em53]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716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9:59:31编辑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1 10:01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10-31 9:45:56的发言:

其實的真正原因是當時天津至鎮江的陸路郵路不通,所以在天津等待解除封凍。

有道理。进来再学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31 10:50

我也来学习&nbsp;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1 12:35

我等着“一锤定音”的。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14: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10-31 12:35:16的发言:
我等着“一锤定音”的。

“一锤定音” 就是當時天津至鎮江的陸路郵路不通的,所以在天津等待解除封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4:02:36编辑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1 15:16

明白了!多谢。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1 18:28

同意林兄的看法,但是請問若走路陸,是否會有其他的中轉戳?而在一般往常的冬季郵路封中,有否出現此需時一月到上海的情況?尤其在八國聯軍於1900年12月才大局已定,而1901年的1月冬季郵路正是唯一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的冬天,在當其時或許仍有零星的反抗及軍事介嚴,導致陸路不便?
作者: jamesstarrs    时间: 2008-10-31 19:09

按照林先生的推测,象这样的因为海路被封冻而导致信件延误的类似冬季邮路封至少应该是一批,而不会是仅仅这一件,因为象这样的情况,好象也并不是仅仅在1901年才会发生.希望能找到类似的封来佐证此种说法的可信程度.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1 19:40

l林先生提供的好象不是十四分的而是十二分的.太遗憾了.难道那时邮资经常浮动.[em57]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19:40

QUOTE:
以下是引用jamesstarrs在2008-10-31 19:09:30的发言:
按照林先生的推测,象这样的因为海路被封冻而导致信件延误的类似冬季邮路封至少应该是一批,而不会是仅仅这一件,因为象这样的情况,好象也并不是仅仅在1901年才会发生.希望能找到类似的封来佐证此种说法的可信程度.

因天津至鎮江的陸路郵路不通的,仅仅在1901年初而已,而且也非推测,是確認的情況。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1 19:44

邮资浮动,也是,1901年初的,也非推测,也是确认的.[em63]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19:44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10-31 18:28:52的发言:
同意林兄的看法,但是請問若走路陸,是否會有其他的中轉戳?而在一般往常的冬季郵路封中,有否出現此需時一月到上海的情況?尤其在八國聯軍於1900年12月才大局已定,而1901年的1月冬季郵路正是唯一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的冬天,在當其時或許仍有零星的反抗及軍事介嚴,導致陸路不便?

走陸路天津外,一般不會有其他的中轉戳。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19:48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0-31 19:40:07的发言:
l林先生提供的好象不是十四分的而是十二分的.太遗憾了.难道那时邮资经常浮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4樓那件,不是1樓。[em5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9:54:04编辑过]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0-31 19:53

算了,不看了,01年的东东也买不起,[em56]
作者: jamesstarrs    时间: 2008-10-31 19:57

如果此种情况仅仅出现在1901年,则说明这件封的使用仅仅是属于01年的特例,同样发现的应该还有类似的一批,但是估计应该不会太多,不知道林先生能否详细解释下天津到南方的陆路不通的原因,及其此封先生所认为的价值.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10-31 21:02

QUOTE:
以下是引用jamesstarrs在2008-10-31 19:57:03的发言:
如果此种情况仅仅出现在1901年,则说明这件封的使用仅仅是属于01年的特例,同样发现的应该还有类似的一批,但是估计应该不会太多,不知道林先生能否详细解释下天津到南方的陆路不通的原因,及其此封先生所认为的价值.

其實僅見一例,並不能認定就是特例而已,以之前廣三鐵路那廣州郵車為例,那時期郵件不會比01年的少,而且戳票已發現不計其數,但實寄封片尋覓20年,也僅僅發現一件而已,此是否也算特例, 天津到南方的陆路不通的原因,確是1900.6 拳亂引起,當時是郵政初創期,天津到南方的屬內地性質,業績不算有盈餘,因此在戰後復原期,不屬於優先要恢復的,齊河以南至鎮江的郵路,在1901.4才恢復,德州局於1901.6.19才恢復營業,1901.6月底才恢復天津至鎮江的郵路,此封的出現即印證陆路確實不通的事實,所以此封的郵史意義重大,但價值就由藏家認定了,我想既已說明其郵史意義,此封會大大提昇其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21:25:16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10-31 21:28

珍知焯見,眼界大開。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0-31 22:24

探讨得更深入细致,学习了。
作者: jamesstarrs    时间: 2008-11-1 08:37

谢谢讲解,学习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