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著名的驼峰航线在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侵略者的沿海封锁,输入大量战争急需的军事和经济物质,为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受一些不实宣传的影响,不少国人以为驼峰航线是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开拓和执行的。最近在CND上发表的有关文章里也把驼峰航运的功劳归到陈纳德和第十四航空队头上。这与历史事实不符。陈纳德将军和第十四航空队是驼峰航线的最大受益者,航运到中国的战略物资一半以上供应给第十四航空队,但他们并没有参与开拓和执行驼峰航运。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只有驱逐机(P-40, P-51为主),轰炸机(B-25),没有运输机。而执行驼峰航运的主要是C-46, C-47 运输机。在第十四航空队成立时就解散了的飞虎队AVG更没机会参与驼峰航运, 虽然有19位AVG飞行员后來加入了中国航空公司参与了驼峰航运。这里无意贬低陈纳德,飞虎队AVG,和第十四航空队的功绩,只是想澄清一些事实,还历史的原来面目。
驼峰航线是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开拓的。中航的飞行员在1941年11月首飞驼峰航线。在1942年3月,美国陆军空运司令部US Army Air Force Ferry Command成立了第一空运队First Ferry Group,受在印度的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指挥,与中航公司一起担负起驼峰航运的责任。1942年7月,美国陆军运输队Air Transport Command (ATC)成立,直接受华盛顿指挥, 组成印度中国运输队India-China Wing, 接替第一空运队继续和中国航空公司一起执行驼峰航运的任务,直到抗战胜利。驼峰航线的危险和困难现在已经众所周知,大量的美国飞行员和中国飞行员在这条航线上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中国航空公司在抗战和驼峰航运所作的贡献长期被有意无意地埋没。可喜的是近年来他们的功绩逐渐被承认,虽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的朋友陈安琪女士就是一位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的中国空军史研究者,也是驼峰航运研究的权威。她的父亲陈维龄原是国军空军飞行员,参加过对日作战,后来加入中国航空公司执行驼峰航运的任务,飞过一百多次驼峰。她最近翻译了美国作家Gregoty Crouch所写的书《中国之翼:航空黄金时代的战争,阴谋,浪漫和探险》,主要介绍中国航空公司二十年历史的传奇和沧桑。她有一篇介绍这本书的文字,我得到她的许可在这里贴出,并将陆续介绍她的其他工作。
凌志
《中国之翼:航空黄金时代中央帝国的战争、阴谋、浪漫和探险》出版(3-1)
——介绍中国航空公司20年发展史并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陈安琪 2015年5月1日于广州
“中国航空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队制订了标准,证明了在印度和中国之间运营空中补给线是可行的。” ——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D•罗斯福
“中国航空公司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提供了一线希望,我们民族对中国航空公司的感激永远难以言表。” —— 宋美龄
美国作家格雷戈里.克劳奇(Gregory Crouch)所著《中国之翼:航空黄金时代中央帝国的战争、阴谋、浪漫和探险(China’s wings: War, Intrigue, Romance, and Adventure in the Middle Kingdom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Flight)》一书于2012年在美国出版,其中译本将于今年内在北京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的段其纲编辑慧眼识珍,选中此书翻译以飨中国读者,该书由我翻译,由我的多年好友、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先生审校。《中国之翼》以美国人威廉.兰霍恩.邦德于1931-1947年整整16年在中国航空公司代表美方任机航组主任、副董事长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主线,记述曾存在了20年(1929-1949年)的中航的发展史。中国航空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航企业,在创建初期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几条客货运航线;在抗日战争期间执行大量政府和军方专包机任务;1940年率先探索“驼峰航线”,并作为唯一一家民航公司在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执行了“驼峰空运”军事任务全过程。战后中航在中国境内继续拓展业务,并于1947年开辟了中国上海经停关岛、威克岛、中途岛、檀香山至美国旧金山的跨太平洋国际航线;至1948年末发展到拥有员工近4800多名和运输机60架,成为远东最大的航空公司。中航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其存在和发展,曾在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历史被尘封数十年,只是近年中航在“驼峰空运”中的贡献才渐为人知。
— 中国航空公司在抗日战争特别是“驼峰空运”中的贡献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印缅战区,有一条连接中国昆明与印度阿萨姆邦的航线,是中国获取盟国援助的唯一通道。它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南麓、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抗战时期国际援华战略物资从美国东海岸出发,途经三大洲两大洋,到达印度北部与中国相邻位置,最后通过驼峰航线空运进入中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国虽拼力抵抗,但难御强敌,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中日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至1942年,日军切断了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所有海陆通道,妄图封锁中国交通,阻止一切战略物资进入中国,困死中国。志愿援华的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泛称飞虎队)也因汽油、弹药得不到补给而即将无法升空。为粉碎日本切断中国对外通道困死中国的图谋,只有通过空运物资入中国以保障继续抗战。早在驼峰空运开始之前一年半即1940年11月,为避免日机对中国航空公司航班的攻击,中航美方副董事长邦德领队、美籍机长吴士成功探索驼峰航线,促成了缅甸境内密支那机场的建设;1941年11月,中航美方副董事长邦德和总经理黄宝贤领队、美籍机长夏普执飞自印度汀江往中国昆明,正式开通驼峰航线,为半年后建立庞大的战略空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和取得宝贵经验。邦德将这些成功实践和丰富经验写成备忘录,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广泛流传,为当时的外交部长宋子文游说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1942年4月底,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不计任何困难,必须开通到中国的路线”。1942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自此,美国政府提供租借法案飞机并空运战略物资到中国的悲壮史诗剧目拉开大幕。中航因其率先并成功飞越驼峰而从一开始就成为承运单位,通过美国《租借法案》获得大量的飞机、设备、油料,并自始至终与美军空运队是共同承担“驼峰空运”的两个部门(注:民间流传的驼峰航线由飞虎队开拓和驼峰空运由飞虎队承担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被泛称为飞虎队的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和美军十四航空队的首要任务是空战,也为驼峰空运保驾护航)。中航在驼峰空运中创造了大量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读者可在《中国之翼》书中享受此大餐。此处仅举一例,1942年7月21日,为防日寇继续北犯,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领队,中航机长陈文宽、副驾驶潘国定和报务员华祝三人机组,驾驶航委会刚从美国接到的第一架租借法案飞机(C-53型),调研中国莎车至印度白沙瓦间航线的可行性,从重庆出发,经兰州、迪化、伊犁、莎车、新德里、卡拉奇至白沙瓦,然后满载货物从白沙瓦按专程航线模拟试航成功直达莎车,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往返飞行6600公里,历时近半月,完成了探索驼峰新航线的壮举,也是人类首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而美军则同时在印度一侧向中国飞行探索该航线,却因技艺胆识皆不如中航人,在类似的地形、气候条件下两度尝试均铩羽而归,最终宣告放弃。
(一)飞越驼峰。驼峰航线分南线与北线,其中,南线长800余公里,北线长1150公里。为免受日本战斗机的拦截,飞行员们宁愿选择北线飞行,去面对崇山峻岭、恶劣气候、骤变的天气……
(二)空中生命线。1942年5月至1945年11月驼峰空运期间,中美双方先后投入飞机2200余架,参加人数84,000多人,共运送了73万多吨的战略物资(* 即驼峰航线货运总量远超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通过滇缅公路向中国运输的总计49万多吨国际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总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小时。其中,中航以最多时有200名飞行员和利用先后有限的100架运输机,共计往返飞行43,611架次,总共飞行161,139小时,运送旅客37,422人次(大部分是中国赴印远征军), 运输货物74809吨(其中包括29800磅军火)。据权威统计,1941-1945年间,81%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驼峰空运完成,换句话说,中航在此期间运载了国际援华物资的近9%。驼峰航线成为中国的空中生命线。中航的机务人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为保障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发挥聪明才智和付出巨大努力,创造性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DC-2 1/2”、“呼啸的威利/飞筛”等。这些航空史上的佳话,在《中国之翼》中有详细记述。
(三)开辟急需航线和专包机任务。除驼峰空运外,中航在抗战期间,完全按照国民政府意旨,依据抗日战争局势的变化和需要,以重庆、昆明两个航空运输中心和对外空运口岸,安排航线的开辟和运营;并执行了政府专包机客货运输任务6601架次。开辟的急需航线包括:1937年12月开辟重庆-香港航线;1939年初开辟重庆-昆明-河内航线;1939年底开辟重庆-昆明-腊戌-仰光(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为至吉大港和加尔各答)航线;1940年开辟南雄至香港航线。执行的专包机任务包括1938年底武汉撤退;1941年初向香港运出锡块、钨矿砂并从香港运入国际红十字会捐赠中国抗战的药品;1941年底香港大撤退包括将宋庆龄及宋蔼龄等军政要人送往重庆;1941-1942年从昆明运送弹药、汽油和食品到仰光支持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1942年初协助缅甸运输,并从缅甸撤退大批人员和物资;1942年7月中向从缅甸“野人山”跋涉归国之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投放粮食、药品;1944-1945年为修筑雷多公路的十万民工抛投粮食并运送工程设备及工程人员等等。
(四)死亡航线。险恶如斯,向死而生。在驼峰空运中,中美人员勠力同心,克服重重险阻,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位驼峰老飞行员如是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中国之翼》书中讲述了多个有关中航飞机在驼峰遇险、坠毁的故事,其中,两位美籍飞行员在米什米雪山中坠机负伤、艰难跋涉47日才逃出生天回到基地的故事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由于“驼峰航线”非常险恶,牺牲也非常之大,中美双方共坠毁609架飞机,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中航在抗日战争(主要是驼峰空运)中付出的代价亦很大,共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人员107名,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国人, 三分之一是美国人,还有一名英国人,一名加拿大人。比较而言, 在驼峰空运中,中航以仅占4.5%的运量(飞机数量)和近11%的总飞行时间完成了11.5%的运输任务,而牺牲的人员仅占6%, 说明中航的运输生产率和安全系数远高于美国军方。
中航因其在抗战中上述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中国政府和军方多次嘉奖,其中最高的奖项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4年对中航“自承办中印线军运以来全体员工均能努力合作,成绩斐然,呈准国民政府给予陆海空军褒状”。
至今,大部分驼峰坠机仍未找到。1995年,于1943年3月11日在云南缅甸边境的高黎贡山片马丫口坠毁的中航C-53型53号飞机残骸出土,经严格考证确认并复原后在云南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展出供世人参观,牺牲的三位机组人员魂归故里。2011年底,在云南大理附近4000米高的大山中找到了1942年11月17号失踪的中航60号飞机残骸,目前已经正式确认,我们期待它的早日挖掘,让烈士的英灵得到安息。
“驼峰空运”是世界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中美两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一部抗战史,一封英雄榜。驼峰空运的历史是用每一位英雄的生命和鲜血写成,我们会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形象,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纪念和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铭记历史、感恩先烈们的伟大奉献,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的正义与邪恶的殊死对决中,中国人民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们一道,共同书写了反对侵略战争、反抗奴役压迫的英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作出了永不磨灭的伟大功勋。驼峰空运的伟大壮举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日复一日地空运物资,不比飞虎队的空战摄人心魄,但每一架驰聘在天空的战机所用的每一加仑汽油,都是经由驼峰航线运达。那些在驼峰空运中作出巨大贡献牺牲乃至生命的中美航空人员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