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马路辟筑于1860年(现金陵东路),那一年正好法国天主教会在今四川南路兴建圣若瑟教堂,同时也由于小刀会起义战事初定,来上海的欧洲人多了起来,法租界当局有意开展市政建设,该路便成了这一地区内规划修筑的第一条道路。路筑好后,因法国领事馆位于路东端,故法语称“领事馆路”,中文译为“公馆马路”。然而初筑时的公馆马路仅仅是指法租界外滩(今中山东二路)至天主堂街(令四川南路)的一段,路面用碎石拌和泥土石灰后夯实,可行驶马车。
1865年建造法租界公董局房屋(今黄浦公安分局处)时,公馆马路向西筑至老北门大街(今河南南路),1865年建法自来火行,路随之西筑至今西藏南路。同时,全路开始采用煤气灯作夜间照明。1874年,法国天主教会在今金陵东路东段创设圣芳济学堂,招收华人子弟入学,路上的人更多了,法公董局将此路加宽到13.3米。二十世纪初,在公董局的统一规划下,沿路两侧店面房屋多建成了骑楼式,有避风雨的走廊,在上海别具一格,这与处于亚热带的南国城市广州倒颇为相似,1943年10月更名为金陵路。1945年12月改为现名。但是直到建国以前,市民一般都习称其为“法大马路”。公馆马路是上海法租界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东段有法领事馆、商务参赞办事处和新闻处。向西的雷米洋行,是第一家进入上海的法商洋行,在公馆马路附近一带有大量的地产。外商企业亦集中于此,有通海实业公司、密晋饭店等。随着道路的西筑,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先后开设的商店数量多行业全。20世纪20年代后,路中段集中了五十多个行业,二百余家商店,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匹头、棉纱业。西段因靠近大世界,多酒店、点心店。法商电车四条有轨线路都驶经此路。后因法租界扩充,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崛起,商业日趋繁荣,金陵东路才成为法租界的第二条商业街。
上海解放后,金陵东路许多沿街店面作了仓库、批发部、工场和住宅。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沿路商店不多,较为冷落。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1982年,为了发挥金陵东路的商业街作用,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新开了一批商店,南京东路上的一些名店纷纷到此开设分店,如老介福呢绒绸缎分店、培罗蒙西服分店、朋街女子服装分店、吴良材眼镜分店、丽华百货公司第一分公司、冠龙照相器材分店、三阳南货分店、北万有全分店、大丰土特产食品分店等。苏州采芝斋、北京翠文斋、元利、源诚食品厂也都设立了门市部。那时候还在冰箱、彩电的紧俏时期,规模宏大、在市民中有重大影响的上海市日用工业品贸易中心就设在金陵东路外滩。加上原有的名店、特色店,如连长记体育用品商店、鹤鸣鞋帽商店、老紫阳观南货店、上海理发用具商店、中南雨具商店等,大大增强了金陵东路的旅游购物功能,被称为第二条南京路。
传个公馆马路的戳
楼主一篇好文叙说了“公馆马路”的今昔繁华沿革。现在的金陵东路是80年代初上海铺设的第一条水泥马路,也是上海最集中的“钢琴”及器乐一条街啦。与福州路(旧称四马路)同属文化街范畴。
楼主一篇好文叙说了“公馆马路”的今昔繁华沿革。现在的金陵东路是80年代初上海铺设的第一条水泥马路,也是上海最集中的“钢琴”及器乐一条街啦。与福州路(旧称四马路)同属文化街范畴。
谢谢,杨兄补正。
好戳啊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