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元年戳 [打印本页]

作者: seewhy    时间: 2009-6-30 11:56     标题: 元年戳

清未民初, ?票上有3?元年戳: 宣?元年, 民?元年, 洪?元年.

一般帆船上的元年也是洪?元年, 也有印洪?二字的.
??蟠?票上的元年?是民?元年.

??大家有没有宣?元年的戳票呢?  可否上?上??考.  ?.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6-30 12:04

我也相当的想见识见识“宣统元年”戳。呵呵,还是顺其自然吧,要是谁假造一个上来,还不如不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12:09

来看看!没有
作者: AndyGu    时间: 2009-6-30 12:51



作者: cannon928    时间: 2009-6-30 13:04

福建鼓岭等地的拱形戳上应该有吧,不过据说也有民国元年,所以不在封上就比较难判断了。

作者: 龙战江湖    时间: 2009-6-30 13:14

据说,宣统登基票上有加盖元年戳的,类似纪念戳的样子,真伪不可知

作者: TK    时间: 2009-6-30 14:32

严平西先生的《地区邮集之三、四:新疆与福建》就有两个宣统元年戳

一个为福州大圆戳,西历1909 DEC 16,旧历为“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另一个为鼓岭拱形戳实寄封,日期为“元年五月十八日”,另有同日1909 JUL 5福州小圆戳、福州日本客邮戳8.7.09,美国到达戳1909年8月2日。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15:12

看来书要多看才行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09-6-30 20:34

这次拍卖会成交2个张帆船元年的3000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20:54

便宜啊!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09-6-30 21:38

老师们,这是宣统元年吗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09-6-30 21:39

img680.jpg


图片附件: img680.jpg (2009-6-30 21:39, 35.2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80405&k=98317b0a98dd63e52cc7db1aae53acd3&t=1732420514&sid=9lEANv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21:55

是的!票是宣统,戳是元年!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6-30 22:49

[quote]是的!票是宣统,戳是元年!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6-30 21:55 [/
麦会此贴,当为最佳之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23:01

哗。又让我蒙对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6-30 23:07

严平西先生的《地区邮集之三、四:新疆与福建》就有两个宣统元年戳

一个为福州大圆戳,西历1909 DEC 16,旧历为“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另一个为鼓岭拱形戳实寄封,日期为“元年五月十八日”,另有同日1909 JU ...
TK 发表于 2009-6-30 14:32
没有那书,有图否?谢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6-30 23:09

是的!票是宣统,戳是元年!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6-30 21:55 [/
麦会此贴,当为最佳之贴
江村居士 发表于 2009-6-30 22:49
俺也赞同!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6-30 23:37

没有那书,有图否?谢谢。
卢长春 发表于 2009-6-30 23:07

     对,在下也想见见这两个戳图。
    “宣统元年”戳之所以如此罕见,愚以为和当时的邮政用戳有关——在干支戳和英汉小圆戳为主导用戳的情况下,这一年我们能见到的,是大量的干支戳的“己酉”和小圆戳的“09”纪年,自然没有“宣统元年”这四个字的立足之地了——而邮政用戳,又恰好反映了“大清邮政”国体意识和主权意识的淡薄,即:国家行用帝号纪年,国家邮政用戳上却见不到帝号纪年。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6-30 23:43

进来继续学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30 23:58

原来如此,学习了
作者: libai    时间: 2009-7-1 00:05

进来学习下。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7-1 00:27

请李先生谈谈高见。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09-7-8 16:53

学习下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