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为 情 结
麦国培
常收到安徽无为县襄安青少年集邮协会寄赠会刊《永安集邮》杂志,深为一个安徽镇级青少年集邮协会能有此魄力出版此大型集邮刊物而佩服,因笔者也编辑有《中国邮史》杂志,十余年来坚持不懈,深明办刊难与办刊之苦。
青少年是集邮的未来,注重培养青少年集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也是需要和值得长期倡导的一件事,望贵会与其它集邮同好,能为我国集邮事业多做贡献,相信历史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无为是一个让我感到熟识的地方,熟识的原因是,我从几岁开始就听父辈说起“安徽无为”这个地名,因我在上海的伯父的大女儿(我的堂姐)“文革”期间下乡无为县,而且下乡时间较长,因此常有书信从无为寄来,故从小就知家中有人在无为,因此对无为印象特深。
多年来我也刻意收集一些无为地方邮品,可惜因机缘未到,所集不多,特别是早期的则更罕少,看来还要慢慢留意收集了。
附图是一件“安徽无为县米行商业同业公会缄”寄“上海中正东路一四五四号浦东大厦” “中国粮食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的双挂号报值邮件。
贴的邮票是上海大东三版孙中山像邮票5万元二枚,重庆中央版孙中山像邮票上海永宁一次加盖改值“改作壹万圆”三枚,合计邮资13万元,寄件时间为1948年10月9日,上海于三日后的10月12日收到。
此件邮资为:平信1.5万元、挂号3万元、回执3.5万元、报值费5万元(报值额500万元,按1%收报值费为5万元),以上共计13万元,邮资符合。
民国后期,因解放战争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货币大幅贬值,而此时已发行金圆券,但邮政上因邮票赶印不及故仍使用法币面值之邮票。
报值业务是1947年初开办,为配合中华邮政“邮务改良”运动而设,收寄手续简便,邮费也低廉,可交寄各种有价值之金融票据(主要为寄“汇票”),故此业务在当时颇受欢迎,公众交寄者较多。
此封上还加盖了一个红色直型有框“报值”及圆型蓝色“值”字有框副戳,此种戳为业务指示戳,一封上盖二个实在特殊和少见,应是无为邮局和上海邮局所为。信件到沪后,还盖上了一枚商码“156”号投递戳,此种商码在旧中国被广泛用于商业上,也是中华文化在邮品中的见证。
此件为米行粮食公会之间的联系公函,说明当时社会中,已有相关公会来保障同行利益,而收件地址的“中正东路”(取“蒋中正” 之“中正”为地名)也在上海解放后改名。
一件小小实寄封,折射出的历史、邮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确实值得史学家、邮学家去收集和研究。
本文只是引玉抛砖,成此短文,一来对贵会赠刊之回谢,二来也提请地方人注重地方历史、邮史的收集和研究,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教正。
可能是该刊暂停出版了。
本文就作个本版开版的序吧。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