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末民初邮票及商埠邮票
[打印本页]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0-1-9 10:13
标题:
清末民初邮票及商埠邮票
清代国家邮政的正式普通邮票有3种主图,分数及1角面值为龙,其余角数面值为鱼,元数面值为雁,通常称为蟠龙邮票。当时先向英国华德路公司定制,但因雕刻版邮票印制费时,并且中国与伦敦之间路途遥远,短时间内无法供应,于是又向日本定制石版印刷的蟠龙邮票,于1897年10月先期发行。3个多月后伦敦版蟠龙邮票到货即告停售。印制雕刻版邮票的有水印纸用完,又改用无水印纸,所以蟠龙邮票共有3套44种。无水印蟠龙邮票全套共有20种,自1902年发行起用至政体鼎革,尤其低面值票印量较大,成为全部清代邮票中存世量最大的品种,然而偏偏就在其中隐藏着全部蟠龙邮票中最为名贵的变体。雕刻版邮票印版使用日久,不免会有损坏,但可作局部修饰,力求保持原样,故常不被人察觉,而集邮者一旦发现邮票图案细部有所变异并经证实确属印版原因,这种变异就是一种版模特征,在邮票版式研究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修饰印版而形成的显著变异,又称修饰变体。低面值雕刻版蟠龙邮票全张分为12格,横4竖3,每格20枚,横4竖5排列。全张中的每格,全格中的每枚,都有固定的编号,自左至右并自上而下顺序递增。无水印蟠龙邮票中典型的修饰变体是后期1分票中的“壬字头”,位于第8格第12号,邮票右上角中文面值数字“壹”字上端的“士”字,被修饰成了一个“壬”字。显然,这是华德路公司内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因不识汉字所致。这枚“壬字头”之所以珍稀,还因为后期无水印1分票被大量用作加盖“中华民国”邮票的原票,在全张加盖邮票的这一票位上,都是“壬字头”,但追觅未经加盖的“壬字头”,却如凤毛麟角。英国集邮家皮尔斯根据华德路公司的存档邮票样张等资料研究后得知,“壬字头”集中在辛亥武昌起义后发货的2批邮票中,运抵中国后仅少数未经加盖,迄今存世仅新票2枚,旧票10枚而已。
1909年起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邮局。1911年发行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全套11种,每种都盖汉文银元面值、英文印度币面值和藏文藏银面值。其中2元改2元票发行仅2700枚,原票有叠模变体,高面值雕刻版邮票全张48枚,西藏贴用蟠龙2元票的叠模变体至多只50余枚。加盖变体只1分改半分倒盖一种。
清代正式欠资邮票也由华德路公司以雕刻版印制,第一套各面值都为蓝色,第二套改为棕色,全套6种,有4种在运抵时清朝政府已被推翻,后经加盖使用,原票则颇难得,其中又数2角票为最少。
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邮政仍由留在北京的清代邮政总办法国人帛黎控制,此人站在外国驻华使团立场上宣称“邮政中立”,并在无水印蟠龙邮票和清代欠资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4字,先在福州发售,因遭各界反对,3天而终。清朝皇帝退位后,帛黎又借口“省费”,在已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再加盖“中华民国”4字,为此孙中山致电袁世凯督促帛黎只准发行加盖“中华民国”的邮票,因此也只在南京、汉口、长沙发售3天。这两类加盖邮票共有46种。但曾在邮局出售的仅蟠龙加盖票12种和蓝色欠资加盖票6种,发售量有详细记录。蟠龙加盖“临时中立”1、2、5元票为96、96、280枚,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1、2、5元票为156、93、52枚。欠资加盖“临时中立”高面值票2种各25枚,其余各100枚。
清代国家邮政成立前,旅华外侨曾以各种名义在通商口岸设立地方邮政,发行商埠邮票。最早的是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以龙为图的普通邮票,全套8种面值,集邮界通称“上海大龙”。因数字有古典式、罗马字和近代式之分,“CANDAREEN”(分银)后有的有“S”,有的无“S”。纸张有无纹纸、条纹纸和薄纸,刷色也有差异。经细分一般可达四五十种以上,其中也有不少罕品。
作者:
南天一柱
时间:
2010-1-9 12:15
学习了,邮海无涯,学无止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1-11 21:04
学习一下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0-1-12 17:30
邮海无涯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1-8-13 23:17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