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我与“邮政文献”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2 15:40 标题: 我与“邮政文献”的故事
我与“邮政文献”的故事ffice
ffice" />
麦国培
集邮之始,即喜欢相关书刊资料之收集,故一直有留意与邮有关之书刊、资料,我收集邮政文献是偶然但又是必然的。
在芦苞镇邮局,有一个彭姓邮递员喜欢集邮,我集邮不久就认识了他,后来还在他处见到一本《三水县邮电志》,内中所述不少本地邮史资料,爱屋及乌,所以我一再要求他让我,后来经多次协商,用一组民国烈士像邮票换得,此对我收集和研究地方邮史帮助很大。
而在我同学之中,也有一位其父在邮局工作,姓毛,后来通过她拿到一本邮政规章制度的书,也让我对邮政业务有所认识,此二事即为我收集邮政文献之始。
对于邮政文献,我是又爱又恨,爱者,可对邮史研究起到很大的佐证作用,是邮学中必不可少之物,用来有根有据,得心应手。
恨者,全国邮政局所众多,时有档案资料流出,早期的和好的文献资料价格不菲,再多的钱也买不完,但又确是很有用,那种想要又得不到的心情,真是非常难受,而一些有用的史料分散和流到不重视的人手里,可能就会永远“消失”,邮学研究又少了不少事实及原始依据。
对邮政文献,我还是会坚持收集和利用,希望更多的邮友能认识和重视此一领域,共同收集和整理,以此小文作为本版开版之序!
作者: 徐刚 时间: 2008-5-22 15:45
和集郵文獻的故事相互呼應啊[em57]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2 15:50
谢谢徐兄关注,欢迎大家多交流心得。
作者: 永乐小小 时间: 2008-5-22 23:37
我也对此很有很有兴趣,不过我是只收集有关江苏的原件,其它地方有复印件即可[em63][em63][em6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2 23:42
呵呵,江苏的曾出来一批,现在基本消化了!
作者: 黄剑波 时间: 2008-6-4 19:32
邮政文献和集邮文献相得益彰啊
作者: xie-stamp 时间: 2008-6-4 21:12
藏用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5 15:02
确实如此,好好消化和学习就会进步。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6 01:34 标题: (08年12月31日)35分遵义极限片(邮政版.91年风景戳)
麦会的故事真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6 16:17
还有很多没有空去写。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6 21:15
不如把这些故事编成一本书!相信也很受欢迎的!呵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6 23:04
那我做讲你做写好了!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08-6-7 19:04
又同感。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6-8 03:36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6 23:04:58的发言:
那我做讲你做写好了!
帮你打字好了~~我写的话怕没人看得懂!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8 23:35
好吖,你天天替我打好了!
作者: 东方邮情 时间: 2008-6-13 10:55
邮政的文献很多也很耐看,所以手中不多的几本原打算出让的,又都留下来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21 14:06
对于邮史研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作者: 谈微 时间: 2008-7-5 16:04
麦会下面的这段话说的很精辟!!!俺有同感。
“对于邮政文献,我是又爱又恨,爱者,可对邮史研究起到很大的佐证作用,是邮学中必不可少之物,用来有根有据,得心应手。
恨者,全国邮政局所众多,时有档案资料流出,早期的和好的文献资料价格不菲,再多的钱也买不完,但又确是很有用,那种想要又得不到的心情,真是非常难受,而一些有用的史料分散和流到不重视的人手里,可能就会永远‘消失’,邮学研究又少了不少事实及原始依据。”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5 16:48
呵呵,把我发的一万贴全部看一遍,保证集邮小走十年弯路和特飞猛进。
作者: 姜劍 时间: 2008-7-10 22:49
就集郵文獻而言,我想對於一個愛好集郵的人而言,其重要性應該絕對不亞於郵票。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郵票,當時我還是一個十幾嵗的孩子。在看過祖父向我展示的曾祖父的郵票后就對那些貼在紙上的小紙片特別感興趣。因爲早年的中國郵票圖案很單調,顔色也很簡單。我見到的郵票也只有這些早期郵票而已,這一點對我後來的集郵方向有了影響。所以我開始集郵以後也只對中國早期郵票感興趣。
記得我讀過的第一本集郵圖書是姜志方的《集郵和我的生活道路》,其中關於姜老遊歷歐洲,廣泛收集中國早期郵票有著細緻的描述,這是整部書中最吸引人之処,書中還對中國早期郵票,集郵家, 郵刊等有所涉及。我於是後來購買了很多民國時代的郵刊的影印本,這些集郵文獻對我後來了解當時的郵票和郵政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後來,我又讀了郭潤康先生的一本小冊子《集郵傳真》,這本書短小精悍,内容很吸引人。我就去信郭老了解他的情況,後來郭老就把他的2本文集(1942-1990)簽名后寄給我。拜讀以後,受益匪淺。
近些年來,我先後加入了不少國外的集郵組織。包括由陸游先生推薦加入了美國中華集郵會等,擴大了視野。國外出版了不少專業的有關研究中國郵票的文獻,我曾經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華郵組織和國外郵商処購買了很多研究早期中國郵票的文獻,這其中也包括不少其實早在30-40年代曾經在中國出版的中國郵票目錄的影印版。這些文獻的印刷數量其實不是很多,因爲在國外收集中國郵票的集郵者畢竟有限,直到今天,一些類似的圖書仍然有售,價格也不高。對於一個集郵者而言,比較重要的或許是文獻内容的可讀性。這一點和專業的集郵文獻收藏者有所不同。我個人就偏向于前者,不太注重集郵文獻的珍罕性。
就郵票和集郵文獻而言,對我來說,其喜愛的程度並沒有差別。就像我對郵票的喜愛並不會依據郵票的價值來衡量一樣。一個真正的集郵者似乎不太可能只擁有郵票而沒有收藏集郵文獻。因爲兩者在集郵研究的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集郵文獻可以了解郵票的知識,體會集郵的樂趣,也可以通過集郵文獻幫助集郵者掌握了正確的集郵方向和系統性的收集郵票。反過來,將自己收藏到的郵票,通過集郵文獻以文字方式加以記載,傳播給郵友和後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分享集郵經驗不也同樣是人生的快事嗎?
以上幾點心得,願與所有同好分享。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0 23:47
很精彩,学习了,谢谢姜兄!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08-7-23 23:17
精彩
作者: 柏山蚁 时间: 2008-7-29 21:45
邮坛中收集集邮文献人较多,而收集邮政文献者极少,且邮政书籍流通也较少,所需的书收集不易呀。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9 22:16
确实如此,所以才需要推广
作者: 书香门第 时间: 2008-11-3 08:30
学习了,好文章
作者: 乔丰川 时间: 2008-12-13 19:53
学习了,精彩。
作者: 青鸟 时间: 2009-2-22 11:15
以下是引用柏山蚁在2008-7-29 21:45:22的发言:
邮坛中收集集邮文献人较多,而收集邮政文献者极少,且邮政书籍流通也较少,所需的书收集不易呀。
在我看来,邮政类文献当然是集邮文献的组成部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3-9 22:03
希望大家多收集这些东西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5 17:57
是的,有时我会为了一行字就花数以千元购一本书!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5 18:24
有些朋友不明白,老说为啥不资源共享一下!
共享的前提是我花了大钱,但公布了就是变成公众资源了!
几次还可以。全部的只好对不起了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6-7 01:59
智慧權專利是可貴的
作者: 东方邮情 时间: 2012-5-23 22:30
请麦会收您签名邮箱!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5-24 09:04
好的好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