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第一部分是“驿道万里——古代黑龙江邮驿的起源与沿革”,讲述了从公元698年至1878年这段历史期间邮驿的历史变迁。珍贵的战国时期的秦杜虎符和辽代圣旨金牌实物,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圣旨金牌,专门用于朝廷信使传递皇上的圣旨。上面还刻有3个契丹文,是“敕宜速”的意思。这个符牌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元代的站赤用特色的狗拉爬犁运输货物和信件,表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讲解员还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史称“飞马捷报”的故事。1685年,清朝在雅克萨第一次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派三名骑兵沿驿道日夜兼程将捷报送达在古北口长城的康熙皇帝,约2500公里的路程仅仅用了11天。历史证明中国古代邮驿制度,曾居世界前列。地处边疆的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曾有一段颇具特色的邮驿史。9月25日才正式开馆的黑龙江邮政博物馆,运用史料、实物、图片、模拟场景等现代复合技术手段复原了这段历史,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部分是“国脉所系——近代黑龙江邮政的开办与发展”,讲述了从1878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期间,黑龙江邮政的开办与发展过程。值得关注的是1921年民国邮政总局将东三省邮区划分为南满和北满两个邮区,哈尔滨一等邮局改称北满邮务管理局,统辖吉林、黑龙江两省邮务,并在道里新设立了江沿邮务支局。次年的8月1日,北满邮区改称吉黑邮区,北满邮务管理局也改称吉黑邮务管理局。此时随着“客邮”的终结,为满足民众用邮需要,1923年在道里中国大街、马家沟、地段街、南岗火车站、铁路俱乐部设5处邮亭。展厅中,再现了江沿邮局的门脸,同时展出了绿色的邮亭。这种邮亭,始于哈尔滨,后来风行全国各地,绿邮亭也就成为诸多邮政设施中的一种。绿邮亭是黑龙江邮政人对邮政的创新和贡献。一名男讲解员讲述了中共地下交通员薛雯夫妇同日伪作斗争的故事。故事中的地下交通站设在一座俄式小平房里,也是当时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上中学时,笔者家搬到了南岗区的光芒街20号,对面就是中共满洲省委的所在地,其他情况一无所知。没想到,在近半个世纪后,补上了应当少年时代就该上的一堂课。 |
第三部分是“邮舞龙江——当代黑龙江邮政的发展与跨越”,讲述了从1949年到2010年这段历史期间,黑龙江邮政的发展与跨越。 |
邮政的发展和跨越我们有目共睹。邮政硬件和设施的改善,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对邮政发展和跨越而默默奉献的邮政人,特别是乡邮员。讲解员讲述了1955年腊月里的一天,桦南县乡邮员周德江在送信的途中,遭遇群狼的袭击。他临危不惧,终于摆脱险境转危为安的故事。尽管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但是,有些地方有些乡邮员的待遇仍然不高,但是,他们还是为了群众仍然恪尽职守。 博物馆的三层楼上,有邮票与集邮厅、邮票珍宝厅、邮票与明信片厅和邮政业务演示厅以及影视播放厅。在《邮票与集邮》展室,大家看到了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给黑龙江集邮爱好者签名的照片,倍感亲切。1990年7月王震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到黑龙江垦区视察,百忙之中为北大荒集邮爱好者在协会成立纪念封上签名留念。王震将军的关怀,一直激励着北大荒邮协会员集邮的积极性,北大荒邮协现在已经成为黑龙江集邮界的先进集体。邮票珍宝厅真是名不虚传。有我国第一枚清代大龙邮票,文革“一片红”邮票,还有整版的“庚申年”生肖猴。据展馆保安介绍,开馆头三天,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为庆祝该馆开馆还将镇馆之宝——“黑题词”、“大一片红”拿来展出。邮票与明信片厅,展出了很多哈尔滨老明信片,还有新出版的“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的邮资明信片。 馆长送走前来观展的中学生之后,告诉我们说,博物馆展陈面积为3290年平方米,共有贵重文物1000余件,珍贵照片500余张,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邮政专业博物馆。因为当天是第41届世界邮政日,黑龙江省集邮协会副会长牛炳仁和秘书长李文德,在展馆和集邮爱好者互动,与北大荒集邮爱好者进行了交谈并合影留念。 因我这是第二次到邮政博物馆,上次是“孔子、孔府、孔林”邮票发行日(9月28日),几个在南岗邮局发信的邮友相约而来。知道出口处还有纪念邮品销售柜台,并给加盖日戳和纪念戳。所以,引导这些邮友选购纪念邮品。邮友们高兴地选购自己喜欢的东西。走出展馆,大家都发出了不虚此行的感叹。 |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