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晚期使用五色旗片 [打印本页]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7 10:01     标题: 晚期使用五色旗片

1924年5月26日漢口經天津津寄德國,算是晚期使用,成交價也不錯,未含佣金及手續費成交420歐元。
一樓圖片來自歐洲拍行。

图片附件: 2398.jpg (2011-3-27 10:01, 101.38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58525&k=03ef82606db49a5d799eefd19415d77d&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lewis741    时间: 2011-3-27 10:56

很晚了。可惜汉口戳不是很清晰,背图有落地戳吗?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7 11:54

拍行欠背圖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8 10:49

五色旗片只要是1920年之後使用的就是十分珍罕的。
而此片更是罕中罕了﹐因為是雙片的去片晚期使用。
最近幾年﹐公開資料中只有上海曾經拍過一次1920年之後使用的五色旗雙片(單張)﹐那次好像成交價要接近人民幣1萬元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11:24

走寶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1-3-28 11:37

可惜未算邮资片的邮资,应该属于废物利用了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28 11:41

天机被小马哥哥说出来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11:43

可惜未算邮资片的邮资,应该属于废物利用了
小马哥 发表于 2011-3-28 11:37

五色旗片何時停用?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8 12:30

名義上是1935年﹐但是之後和帆船一樣﹐出現多次延期。
但是1920年之後幾乎就看不到使用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12:38

這麼這個廢物利用的天機水份過多了。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8 14:13

回复 10# edwardtin


    呵呵﹐是的﹐溢資而已。
可惜沒有背圖﹐如果有落地戳﹐就更好了。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28 17:07

如果不益资是个绝对好东西
可是就是因为溢资就会有很多的说不清楚了
比如现在人用五色旗片当载体做明信片挂号实际,请问算晚期使用吗?
所以啊,,这个天机水分大了点,,打折了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28 17:07

如果不益资是个绝对好东西
可是就是因为溢资就会有很多的说不清楚了
比如现在人用五色旗片当载体做明信片挂号实际,请问算晚期使用吗?
所以啊,,这个天机水分大了点,,打折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17:40

回复 13# 昨天的我
當年是有效使用,若果是加蓋四次清片就能說是廢物利用。
今天的五色旗拿來寄信,其郵資幣值也不能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況且改朝換代,總不能說這是說不清,這是一些很基本的概念,所以有點比喻不倫。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8 21:25

完全同意田兄意見。
這個問題之前也有探討過很多次。
個人意見,只要是在當時規定的有效期內,沒有幣值變動,沒有改朝換代,就可以。
而如果超過有效期,又或者發行政府都變了,那當然不可。
所以關鍵是要明確有效使用。
1924年在五色旗片允許使用範圍內,離首次明令停用的1935年尚遠,幣值也沒有變化。
就此片而言,如果背面沒有加貼更多郵票,僅溢資1分,則是正常。
當然,比起不溢資的要遜色,這是肯定的。
但是在此片如此珍罕的前提下,這只能說是瑕不掩瑜。
畢竟太少見了。
作者: 小宝    时间: 2011-3-28 21:33

个人认为后期使用,应该只指有效期内,使用。有效期外使用只能算趣味品。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28 21:34

方桑回来了?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28 21:40

来看看宝贝!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21:47

来看看宝贝!
老邮迷 发表于 2011-3-28 21:40

您的寶貝何時貼上來讓大家欣賞?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21:50

个人认为后期使用,应该只指有效期内,使用。有效期外使用只能算趣味品。
小宝 发表于 2011-3-28 21:33

我那枚四次清片便只能作趣味品了...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28 21:56

回复 20# edwardtin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8 22:48

回复 21# 老邮迷
火星文看不明!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28 23:16

我好像有个很晚用的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28 23:27

回复 22# edwardtin


    越来越喜欢五色旗片!请问老师,无色旗挂号多见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28 23:43

很少见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29 06:48

回复 25# 麦国培


    等收到后,发上来鉴定!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9 07:31

回复 26# 老邮迷
等看好東西。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29 08:08

回复 27# edwardtin


    可惜不是一战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9 08:14

回复 28# 老邮迷
恭喜買到好東西,掛號算少了。況且五色旗的好東西少,收集難度高。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1-3-29 08:18

学习!!!!!!!!!!!!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9 08:18

回复 28# 老邮迷
很幸運,最近拍了枚很罕有的一戰郵路五色旗片。

一戰郵路指示戳
由直隸大屯(1914年10月4日)經錦州至上海去比利時,另蓋副戳“由上海捎至大西洋”。副戳應該是屬郵局所蓋,因為歐戰初期,西伯利亞郵路於8月8日至10月間因戰事延誤,一般公眾應該未能得悉郵路受阻實況,故此在1914年未,暫時還未發現改經海路的手寫指示(可能寄德、奧郵件會指示,但是應該是1914年底的事。)。故此,此郵路指示戳是郵局所蓋的機會較高。同時,亦是標示除西伯利亞郵路外,因一戰原因,重新啟用了海路往歐。此片須不是早最的一戰郵路郵品,卻是由郵局指定郵路的一個里程。

图片附件: 6567d.jpg (2011-3-29 08:18, 85.14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59691&k=56883adfec2494f1bd2fe58cc0f724fc&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29 09:39

好东西,但“由上海捎至大西洋”这个个人认为还是私人盖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29 10:00

回复 32# 麦国培
願聞其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29 10:20

只是个人看法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9 10:30

回复 23# 麦国培


    單片雙片﹖
晚到哪年﹖
個人之前所見單片有效期內最晚使用為1931年﹐好像現在是在何教授手中。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29 10:32

五色旗掛號如果不計超資過多的集郵品和變造品﹐存世相當罕見。
存世量肯定少於三次片的掛號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29 11:06

不知道我有没有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30 13:34

好东西,但“由上海捎至大西洋”这个个人认为还是私人盖的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3-29 09:39



    此话正解
记得看过一个文章上面写都是写信人自己盖好章去邮局寄发,
就好比很多明信片自己写上走西伯利亚一样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3:46

只是个人看法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3-29 10:20

能否具體說出個人看法,讓我學習,免被一些喜歡信口雌黃的人制造噪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0 14:09

因类似的戳记确实见于不少封片之上,邮政很少会有邮路指示戳,一般只是责任戳,例如:邮路受阻、航空至某地为止等等。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4:18

回复 40# 麦国培
郵政究竟是很少有郵路指示戳,還是郵政根本就沒有此類路指示戳?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4:26

应该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邮政不会使用邮路指示戳。个人理解。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0 14:26

这个实难回答,因中国邮政历史百多年,没有发现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有亦是非常少见!
但文件指示邮路改变的都是很多,因邮路改变都只是暂时的,故可能没有必要专门去刻一个邮戳说明,因他们内部都有文件指示邮路如何变更。
而且邮路转变亦不需要(公开)告知寄件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4:39

回复  麦国培


    等收到后,发上来鉴定!
老邮迷 发表于 2011-3-29 06:48



    那片不错,就是左下角的两枚贴票蹭破,但还是好东东。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0 14:46

看来都守住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4:51

我见老邮迷在低位出价了,就观战免战,大家省些银子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5:01

回复 43# 麦国培
回复 42# 清邮路

就31樓那枚片正是因歐戰而改郵路,但是暫時還未看過1914年的東西不論手寫或蓋戳註明改走海路,因為當時經西伯利亞鐵路往歐洲大約需時10天,若改走海路則花數倍時間。發現1914年因歐戰而走海路的東西已經不多,往歐的郵件仍主要是走鐵路。在1914年,公眾是否知道因歐戰而郵路受阻,在郵件註明改走海路,實物上似乎未曾看過(除31樓那枚)。至1915年後,才開始有信件註明走海路,尤以寄德國信件為主。這些蓋戳寄德信件主要是傳道人及公司信為多,一般德人還是手寫或不寫亦有,郵局還是會將沒有郵路指示的寄德郵件改走海路。

既然在1914年間,一般公眾未能理解一戰對西伯利亞郵路的影响,加上當時大量信件仍能快捷地通過鐵路往歐,31樓那枚片上的郵路指示戳應該不會是寄信人私刻的,亦沒理由要捨近圖遠,如此轉節。除非是郵局,尤其是東北局,會知道鐵路受阻比其他地方郵局及公眾靈通,加上歐洲軍事調動需求火車,車箱供應緊張,郵局便會決定將部份信件分流處理,所以是否初其有些郵局會因應時勢變化,刻戳使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5:06

31楼那片,就其格式而言,个人认为是私刻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5:13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0 15:15 编辑

回复 48# 清邮路
郵局刻的會是甚麼格式?
另外為甚麼要私刻此戳,不走10多天時間的郵路,卻要走30多天的郵路,難道是集郵人的所為?但是自民國建立後至一戰期間,似乎有沒有甚麼集郵封片是要指定改走海路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5:19

这个和老邮迷的那几件西北旱路是相同性质。
在中国传教的教会组织都有信息往来的,而信息往来的滞后性便会使接收信息的人作出判断。
邮局不一定会接受寄件人的指示邮路。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5:36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0 15:38 编辑

回复 50# 清邮路
31樓那枚是1914年10月4日寄出,算是很早期的一戰郵路郵品,當其時往歐郵件仍主要是走鐵路的,戰事影响郵路應不會這麼快浮現在公眾間,就算如您所言,教會如此靈通,也未必會建議改走海路,因為不清楚因戰事導至郵件延誤多久,難道會比走海路更費時?若是教會如此建議,應該會發現有其他教會的郵路指示的實物(何惜暫只見此一枚)。另外,個人認為在1914年間,當時因戰事改郵路的主要原因不是鐵路運輸受阻,主是是車箱不夠,班次不足,便要將部分郵件改走海路,因當時經鐵路往歐郵件基上還是快捷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15:41

寄信人是根据信息而做出判断,寄信的目的是让收信人接到信件。
战事爆发的话,以当时情形当事人会选择稳妥路线以求信件安全到达。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5:52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0 15:53 编辑

回复 52# 清邮路
但是1914年的鐵路還是很穩妥的,只是車箱不夠運載大量郵件。
另外,可以看看,若您在1914年8月間寄信回歐洲,收信人會何時回覆您?況且,1914年間沒有出現大量郵件被滯留在俄境,您說這些因素只在1915年後才浮現,因當時很多郵件因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被迫滯留在俄境很長時間,還會經歷炮火破壞的機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0 15:57

田兄,这个邮路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关键是这个红戳是私人盖还是邮局盖。
如以后找到另一地方寄出,同样盖这个戳的就可以证明是邮局盖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6:04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0 16:07 编辑

回复 54# 麦国培
我只是列舉出寄信人或郵局刻的機會誰多高,因1914年往歐經鐵路還是很暢順的,只是因軍事調動,火車班次不夠,車箱不足。不是因戰火導致鐵路遭受破壞,如同俄國內戰般,導致鐵路不通。
若果此戳出現在1915年後,私刻的機會便會高些。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16:24

原本付足郵資享受一等運送(走鐵路),為何有人會願意改走次等郵路,除非一等郵路變成速度比次等的差,安全性不高,但是1914年還未出現此現象,鐵路仍是較海路快捷穩妥。

既然更改郵路不是原本鐵路郵路中斷,只是因火車班次不足,便要改乖其他運輸工具。寄信人若要改走海路,除非是集郵者,或是無私者願意讓有限的一等郵路給其他使用者,不然,為甚麼會選走海路?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0 16:54

支持研究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30 21:38

呵呵继续讨论,,来学习学习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1-3-30 21:53

指示戳應該需要有兩個以上的例子才好判斷是私刻還是公刻。

回到五色旗的話題,1樓的片不知道是否有大圖。
仔細看了一下又,發現似乎法文N字有破版?
五色旗雙片因為發行量很少,大的版式只有兩種。小的破版也很少見。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0 22:46

回复 59# zhanbo
可惜沒有向拍行拿大圖。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0 23:48

回复 44# 清邮路


    收到后,看看真假!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0 23:58

假的你让我好了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3:19

回复 62# 清邮路


   
作者: leee8888    时间: 2011-3-31 06:16

听听,看看。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3-31 06:46

来学习。 原来寄信的可以建议油路, 邮局也可以拒绝。 有意思。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7:33

还是不懂!不知这个手写挂号181是邮局写的还是寄信人写的?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7:34

回复 66# 老邮迷

图片附件: 10081803435f7b66d1abb3288d.png (2011-3-31 07:34, 48.87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50&k=dae39e41631008cbce2ccb65f0fd4de3&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7:35

掛號編號是郵局寫的。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7:41

回复 68# edwardtin


    1007301130810bd2658c85c637.jpg
师友们看看,181号字体和北京西北旱路大比国还有挂号单的笔迹是否相同?

图片附件: 1007301130810bd2658c85c637.jpg (2011-3-31 07:38, 65.43 KB) / 下载次数 3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51&k=fd43445989c5d4d409f5bc36a800502a&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7:42

对不起不是181号是151号!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8:11

回复 70# 老邮迷


    还是我来举例说明吧,看看以下两件封,启发一下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8:18

回复 68# edwardtin


    如果笔迹相同,因该这北京西北旱路大比国和挂号单的字因该都是邮局写的.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1-3-31 08:22

回复 71# 清邮路


    欣赏好东西!
作者: qdjht    时间: 2011-3-31 08:22

回复 47# edwardtin


此片上未写 VIA SIBERIA, 说明寄片人是有可能知道西伯利亚铁路状况的,所以盖上此戳。当时的邮局效率绝对不比现在的差,消息的发布不见得慢,外国人也有其他的信息来源。另外,邮局收到信后,会封袋后交到中转局,统一安排发运,如麦会说,不知此戳邮局盖上后是给谁看的,起何作用。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8:37

回复 74# qdjht
1914年,基本上不用寫郵路指示,郵局會交火車走西伯利亞。另外,我一早明言,1914年西伯利亞郵路是快捷穩妥,當時部份郵件改走海路都是郵局決定的,因為一戰初期,只是影响班次,故此大量郵件不能單靠火車運載,郵局要將部份郵件改走海路。1914年經鐵路往歐洲大約需時10天內,走海路則要30天。請問您是1914年的外國人,您想您的信件走鐵路還是走海路?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8:47

回复 71# 清邮路
這兩枚封的郵路指示曾經在台灣某討論區說過,據說當年能詳細說出此郵路“韶關、(長沙)漢口、上海”應該是郵局指示,非局外人能詳細指出當年的一條新開郵路。因為1916年6月廣州至韶關鐵路開通,武昌至長沙段亦局部開通,郵局除傳統由廣州走海路往上海外,還開了這段新郵路。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1-3-31 08:53

漂亮漂亮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8:58

回复  清邮路
這兩枚封的郵路指示曾經在台灣某討論區說過,據說當年能詳細說出此郵路“韶關、(長沙)漢口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3-31 08:47



    但事实上都经过廣州府。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9:00

回复  清邮路
這兩枚封的郵路指示曾經在台灣某討論區說過,據說當年能詳細說出此郵路“韶關、(長沙)漢口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3-31 08:47



    您认为那字是邮局人员写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9:01

但事实上都经过廣州府。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3-31 08:58

大哥您沒有小心看嗎?不經廣州,如何經韶關?

這兩枚封的郵路指示曾經在台灣某討論區說過,據說當年能詳細說出此郵路“韶關、(長沙)漢口、上海”應該是郵局指示,非局外人能詳細指出當年的一條新開郵路。因為1916年6月廣州至韶關鐵路開通,武昌至長沙段亦局部開通,郵局除傳統由廣州走海路往上海外,還開了這段新郵路。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9:05

我说您认为那字是邮局人员缩写?
我要是再贴多几件上来,您就不会那么说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1 09:06

马上来欣赏学习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9:07

补一句,当时的内地会消息之快超过想像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9:08

還有...各位大哥
我指1914年的郵路指示,若按以下理由,您有甚麼理由要走海路?除非您要讓這些有限火車箱給其他郵件使用。
1914年,基本上不用寫郵路指示,郵局會交火車走西伯利亞。另外,我一早明言,1914年西伯利亞郵路是快捷穩妥,當時部份郵件改走海路都是郵局決定的,因為一戰初期,只是影响班次,故此大量郵件不能單靠火車運載,郵局要將部份郵件改走海路。1914年經鐵路往歐洲大約需時10天內,走海路則要30天。請問您是1914年的外國人,您想您的信件走鐵路還是走海路?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3-31 09:10

绕一大圈又回来了。
走了,伤自尊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9:17

回复 81# 清邮路
廣州至韶關段至6月才完全開通,其間是局部開車的。據林先生所言,郵局已開始將郵件分流至此內陸郵路。這種試行郵路,早期還不會比傳統廣州至上海水路快捷。對於一般公眾,誰會知曉這類試行郵路?難道又是內地會?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9:27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1 09:28 编辑

1914年走海路的情況有點像1908年:
1)南滿、東清、奉錦行車時表屢有變改,以致運送郵件,既難定準。(總論上P117)
2)八九月間之水災,鐵路基礎及各處新橋樑、道路多被損毁。於是大連、哈爾濱、奉天、北京等處新經開之快車屢有停阻。(總論上P117)
3)東北鐵路乃是連接西伯利亞鐵路,故此導致往歐洲及美東郵件張緊(總論上P159),
所以部份郵件分流至上海經德郵或其他客郵走海路,這些被分流至上海的信件只是不幸地被郵局選中,應該不是寄件人願意改走海路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09:44

這枚由山東坊子寄俄國彼得格勒,亦是因往歐洲的寶貴火車車箱不足, 不能讓這便宜印刷品郵資的明信片走西伯利亞鐵路,只能與其他重件郵件改乘海路。

图片附件: 1912-12-10a.jpg (2011-3-31 09:43, 149.17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63&k=dc9fdbcee5cf1e19f15c203e39d331c3&t=1719463490&sid=38y693



图片附件: 1912-12-10b.jpg (2011-3-31 09:43, 102.13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64&k=8852b0a49975695de2c267aa31d0489f&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1 09:56

继续欣赏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3-31 10:00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1-3-31 10:02 编辑
绕一大圈又回来了。
走了,伤自尊了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3-31 09:10

大哥,我只是指出有甚麼理由或動機使寄信人要改走海路,因為您認為是恐防戰火破壞郵件,所以寄信人才指定改走海路。這樣何必要私刻戳,不如手寫"VIA AMERICA"。除非寄信人在1914年10月間已預知這場戰事會長期影响西伯利亞鐵路,但是從實物上看,這類改走海路的指示戳似乎主要在1917年出現。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3-31 19:58

继续欣赏
作者: 谢三    时间: 2011-3-31 20:19

刻章的人不会是普通民众吧。 或者是邮局工作人员, 或者是集邮者。 是吗?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4-1 17:05

看看這些郵路指示戳是私刻還是郵局刻的?
圖片來自拍行

图片附件: 1a.jpg (2011-4-1 17:05, 124.03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1911&k=aecf1b2554ad66528c3592c10ef248a1&t=1719463490&sid=38y693



图片附件: 761_001.jpg (2011-4-1 17:05, 98.85 KB) / 下载次数 1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1912&k=776fa05726cfeba92d8524dba482ad78&t=1719463490&sid=38y693



图片附件: 5c.jpg (2011-4-1 17:05, 85.14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1913&k=6d2a8a253fc4258ec15183dec8c83ea0&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4-1 17:49

不是我刻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4-1 22:02

這枚亦是由大屯寄出,似乎此郵路指示戳是大屯郵局的。
布約翰拍品

图片附件: Graphic.jpg (2011-4-1 22:02, 88.33 KB) / 下载次数 1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2198&k=b3e2370efa483b6edf0f67585aa5367d&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4-1 22:04

马上来学多点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4-1 22:09

泓盛2009春季拍卖
1916年帆船4分邮资片复印大变体一件,销直隶驼沟镇戳,X柳寄荷兰,有落地戳,但戳销于片角并不完整。中国于1914年9月

图片附件: 3778.jpg (2011-4-1 22:08, 91.23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2211&k=11051da59eed710e654b3d3797647a27&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4-1 22:12

大屯郵局的指示戳
歐洲拍行

图片附件: Pasted Graphic.jpg (2011-4-1 22:12, 110.71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2216&k=a98a417df63c6709917649c44d29258c&t=1719463490&sid=38y69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4-1 22:12

一个比一个好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1-4-1 22:19

不知道這批大屯寄出的片,由不同人寄不同地方的東西上的指示戳究竟是私刻還是郵局的?
其中兩枚“由上海捎至大西洋”應該是同一人寄出的,一枚是1914年10月,另一枚是1919年7月。西伯利亞鐵路在1919年因俄國內戰,停止對外開放使用。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