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研究三区加盖邮票的几点意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0-7 16:02     标题: 对研究三区加盖邮票的几点意见

当前研究三区加盖邮票,我以为有几点不妥之处:
      1、研究三区加盖邮票,总是把加盖税票也混入其中进行分析,容易搞混淆,使读者对研究文章到底是在说邮票,还是在说税票,产生糊涂。如果是谈邮票,就尽量避免把税票混入其中。如果必须要借鉴税票,就要说明是税票,让读者一目了然。
      2、从目前情况看,我对已发现的三区加盖邮票20种(含苗立林先生新发现的塔城加盖改值20元)持怀疑态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展示的税票图案(属于“X”划销或盖销者),这一部分是不能作为邮票来统计的。
      3、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所谓的加盖邮票,实用品均是书面文件、收据,均属于税票范畴,不能作为统计加盖邮票的依据。
     以上意见妥否,请指正。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7 16:28

根据《新疆三区革命大事记》曰:1945年“3月上旬‘临时政府’为恢复邮政事业,决定在原国民政府中华邮政邮票、汇兑印纸和印花税粟上加盖菱形戳作为邮票、印花税票两用票使用。”
从一开始发行就明确规定是做“邮票、印花税票两用票使用”所以将统称为三区首套邮税两用票放在一起研究。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7 16:34

三区伊宁、塔城加盖票加到一起,目前发现两个实寄封、三枚信销票,研究难度可想而知,随后专门写一篇文说明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0-7 16:40

同意邮税两用的说法
不要轻易改了
在国际上邮税两用是大量与客观存在的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0-7 19:56

本帖最后由 张吉昌 于 2011-10-7 20:11 编辑

最好附相关文件和会议记录的出处的影印件图片,否则就会出现《大事记》称发行过6枚“劳动人民图”邮票的错误,无法令人信服。如果《大事记》没有资料来源的准确出处,那么以上说法均不能真正成立。因为,现在看来《大事记》的记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大事记》的:1945年“3月上旬‘临时政府’为恢复邮政事业,决定在原国民政府中华邮政邮票、汇兑印纸和印花税粟上加盖菱形戳作为邮票、印花税票两用票使用。”说法是后人的概括,语意是粗线条的,在没有正式文件出台的情况下,如果这样研究下去,三区在革命爆发前使用的中华邮政的印花税票、汇兑印纸、邮票太多,革命爆发后对其加盖了多少种,无法说清。邮税两用票应有个度,如果没有度,这样研究下去,将会是一个无底洞。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05

最好附相关文件和会议记录的出处的影印件图片,否则就会出现《大事记》称发行过6枚“劳动人民图”邮票的错误 ...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7 19:56


只能说很深,不能没有底,愚公移山祖祖辈辈挖下去。。。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0-11 13:16

哈哈,我看累死几代人也挖不完,最后还是像新疆打孔公文票一样,有开篇、无结尾。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0-11 13:19

只能说很深,不能没有底,愚公移山祖祖辈辈挖下去。。。
塔城老郭 发表于 2011-10-11 13:05

总数再多,也是个具体的常数,多发现一个就减少一个,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有老郭撑着呢,怕啥.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0-11 13:21

哈哈,我看累死几代人也挖不完,最后还是像新疆打孔公文票一样,有开篇、无结尾。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11 13:16

请教,说透.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0-11 13:37

因为常数是N个,没有具体的总量,所以只能是发现一个,多一个,即a+n+.......,到底多少是尽头,不知道。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50

最好附相关文件和会议记录的出处的影印件图片,否则就会出现《大事记》称发行过6枚“劳动人民图”邮票的错误 ...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7 19:56



    另外两枚枚未发行,确有依据吗?三区的国际邮件、包裹贴什么票?与有可能发行文件一下了,但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发行”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作过程,第二阶段是投入使用,三区后两枚高面值票最起码你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至今未见到实际使用,不要把话说死说满为好!!!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51

总数再多,也是个具体的常数,多发现一个就减少一个,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有老郭撑着呢,怕啥.
大愚若智 发表于 2011-10-11 13:19


大家都在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54

哈哈,我看累死几代人也挖不完,最后还是像新疆打孔公文票一样,有开篇、无结尾。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11 13:16



    为什么要今天就得出结论来呢?留给后人去些挖掘研究不好吗?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55

请教,说透.
大愚若智 发表于 2011-10-11 13:21



    支持老苗的意见。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3:58

因为常数是N个,没有具体的总量,所以只能是发现一个,多一个,即a+n+.......,到底多少是尽头,不知道。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11 13:37

不可能是n个,就是他把民国加清代加客邮都加盖了也就几百种吧?
作者: 景行维贤    时间: 2011-10-11 16:12

最好附相关文件和会议记录的出处的影印件图片,否则就会出现《大事记》称发行过6枚“劳动人民图”邮票的错误 ...
张吉昌 发表于 2011-10-7 19:56



    我同意老苗和老郭的意见!我们应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学术研究不应仅仅以有没有文件依据为由而将其否认或束之高阁,任何有关历史的研究都是大海捞针,将各方面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去伪存真,不断设定、推翻,再设定、再推翻,直至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由于历史的原因,也许文件将永远不会找到,但历史不应该出现空白,这也是要我们做“愚公”的准备!
作者: 塔城老郭    时间: 2011-10-11 17:30

谢谢老谢给力,高手来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