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打印本页]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8 22:00     标题: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销戳[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0:49:21编辑过]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fywvqiFd.jpg (2008-9-8 22:00, 21.0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036&k=39734fd47cee225dbb7a5de22a4374c3&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8 22:11

很神秘的样子


作者: 买票的人999    时间: 2008-9-8 23:49

是模仿秀吧....[em56]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9 00:06

不好意思啊,刚才图传的不对.这个是全图.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0:49:53编辑过]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vqx8FNI9.jpg (2008-9-9 00:06, 87.6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056&k=a9a5f564fa1622212d1aa416e16f7ca6&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gx0556    时间: 2008-9-9 08:53

没见过,看上去很牛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9 09:55

邮局有些公章的!
这个可能就是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10 23:31

谢谢楼上各位的帮忙鉴定。这个戳我已经找到和它相同的戳了,是清代邮政用戳无疑。但关键是这种戳有没有什么专用名称,什么场合下用这个戳。

另外楼上麦会长认为是邮局公章我还是有点疑问,我昨天在一个有关清代明信片的图鉴上看到此戳。此戳与干支戳同时出现,而且使用范围看来不小,邮局公章是否能这么大范围使用我有点怀疑。

这张明信片的正面还有两个相同的戳,可以说比较“震撼”。过两天我有空发上来大家看看。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1 00:16

明信片的正面和背面



此明信片购于欧洲。大清国邮政双圆戳(估计这个戳就是,此戳很少见)盖在蟠龙票上(加盖中华民国),经过西伯利亚邮路去法国。应该属于非常罕见的明信片了。

关键是这个戳盖在这个票上有意思。一开始怀疑此戳为伪造,但后来在图谱上查到了此戳。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1 00:19

正面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1 08:45

发不上图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1 08:50

这个有没有实寄呢?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1 10:39



这是明信片的正面,实寄过


此明信片购于欧洲。我购买这枚明信片之前也犹豫很久。因为这枚明信片要么是仿造的,要么就是罕见的珍品。大清国邮政的戳盖在加盖中华民国的蟠龙票上
可不是常见的。

后来我在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东方出版社出版)此书中找到了这枚戳,留伯仙收集的明信片中至少有3枚盖有此戳,但此戳的正式
名称、使用场合还有待查证。但可以肯定,此戳很少见。

我认为如果戳是真的,明信片是真的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蟠龙加盖中华民国发生在1912年3月,考虑到辛亥革命是1911年10月10日,在那个
新旧更替兵荒马乱的年代,发生用清戳盖销中华民国票的事也不是不可能。戳真贴假票来造假的难度比较大。

另外,在留伯仙"晚清明信片集萃"图谱中,此种"龙戳"(先这么叫)无一例外都和干支戳相搭配。大家可以找那本书来看看。但此明信片只有龙戳,没有干支戳。
估计是当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里,没有干支戳了(比如说清干支戳和民国干支戳相交替的特殊时期),邮差就用这个“龙戳”代替干支戳了。"bang""bang""bang"
"bang"四下完事。

还请各位邮友发表高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7:28:02编辑过]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chEZ75IH.jpg (2008-9-21 10:37, 95.3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3893&k=43c17c8403fca64b9dd58c8052a22ae9&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thao581    时间: 2008-9-21 20:13

1  实寄封都会有落地戳,如先生所说当时情况不明加盖此戳时没加盖干支,至少有落地戳。
2  或是当时集邮爱好者加盖的纪念品。也很有价值。

以上先生仅供参考,共同学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1 21:31

半分邮资能寄什么?明显是盖销.这东西是真的,就是没有意义.最多算趣味品.
而且这种戳如果如麦会所言只是公章.那就根本没有邮史意义.您拿着就的清片贴个红印花到现在的邮局去敲个戳,还可以说是最后使用.

作者: davidfu    时间: 2008-9-21 22:17

哈哈,楼上的朋友说得很好玩.
最近还真发现不少用建国初的明信片,贴老纪特的票,然后盖个90年代的风景戳做成的极限片...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1 22:24

我老干这种事情.[em62]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08-9-21 23:2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9-21 22:24:18的发言:
我老干这种事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勇气可嘉!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2 18:46

楼上各位

首先我暂时准备把这张片当趣味品收着。呵呵

第二,这个戳不是没有出处,我楼上说的很清楚了“在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东方出版社出版)此书中找到了这枚戳,留伯仙收集的明信片中至少有3枚盖有此戳,但此戳的正式名称、使用场合还有待查证。但可以肯定,此戳很少见。”如果这么清楚明白的出处都不算,那我不明白应该如何考证。

第三,的确清代邮资很多是4分或更多,但是是否有例外?下边这张寄到德国的片大家如何认为?






论坛本来就是大家讨论的地方,谈不到谁比谁牛B,也跟勇气没有关系。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专家,只有装B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7:28:42编辑过]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BLi3zzLs.jpg (2008-9-22 18:44, 56.7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4085&k=171b68f6cb5eb8127c3e334904d589e4&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2 19:31

邮资不正确,除非有掉票.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2 20:35

刚才又查阅了一次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两点供各位先进参考:

1. 由留伯仙的图谱可以很明显看出,上面的那种带龙的戳曾经在1906年后大量使用。因为不是1张2张片上有那个戳。

2.当时如果通过清政府的邮局直接寄信去欧洲,邮资肯定是在4分或以上。但是当时中国有很多外国的客邮局,通过外国的客邮局
   寄信去欧洲邮资是否一定是4分以上? 在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中很多明信片的邮资就是半分蟠龙,销的法国客邮局的章。这是否
   和当时的清政府不能完全掌握邮政有关?

建议大家查阅下留伯仙“晚清明信片集萃”这本书,看过后可能回答更有说服力。我也期待着向各位邮友学习,这些和上面那张
有疑问的明信片无关。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2 20:50

[em104][em103]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2 21:51

QUOTE:
以下是引用春之夜舞在2008-9-22 20:35:17的发言:
刚才又查阅了一次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两点供各位先进参考:

1. 由留伯仙的图谱可以很明显看出,上面的那种带龙的戳曾经在1906年后大量使用。因为不是1张2张片上有那个戳。

2.当时如果通过清政府的邮局直接寄信去欧洲,邮资肯定是在4分或以上。但是当时中国有很多外国的客邮局,通过外国的客邮局
   寄信去欧洲邮资是否一定是4分以上? 在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中很多明信片的邮资就是半分蟠龙,销的法国客邮局的章。这是否
   和当时的清政府不能完全掌握邮政有关?

建议大家查阅下留伯仙“晚清明信片集萃”这本书,看过后可能回答更有说服力。我也期待着向各位邮友学习,这些和上面那张
有疑问的明信片无关。
如果通过客邮,要贴客邮邮票,这种贴1/2分邮票.大多到邮局是盖销邮票.留
先生难道在他的书里说这是实寄?如果作为明信片收藏当然可以.但是是否实寄,抱歉
只能认为没有


作者: thao581    时间: 2008-9-22 22:54

各位老大:对于收藏而言,本人对现在的妄断有些困惑?
        什么东西有收藏价值?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代社会的喜好,还是某些所谓的收藏家的个人思想与喜好。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深思。。(举一小例:现报刊,媒体,网络好多美女三点式出现,或更有甚者。我们习以为常,倒退50年那叫流氓文化。倒退50年你拿个实寄封集邮界都会笑话你傻帽,不把邮票剪下来收藏。)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2 23:01

QUOTE:
以下是引用thao581在2008-9-22 22:54:30的发言:

各位老大:对于收藏而言,本人对现在的妄断有些困惑?
        什么东西有收藏价值?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代社会的喜好,还是某些所谓的收藏家的个人思想与喜好。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深思。。(举一小例:现报刊,媒体,网络好多美女三点式出现,或更有甚者。我们习以为常,倒退50年那叫流氓文化。倒退50年你拿个实寄封集邮界都会笑话你傻帽,不把邮票剪下来收藏。)

我只是说这个不是实寄封,当明信片当然可以收藏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23 07:06

收藏本来就是一种兴趣,喜欢就好。不过要是研究的话,那是一定要较真的。
跟风大可不必,但是行家的知识是要学习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10:47

进来学习和欣赏一下。
凭心而论,这个戳确实精美。
作者: thao581    时间: 2008-9-23 15:59

     各位老大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们都是因为爱好历史爱好收藏,才聚到这里。我的意思是说不管收藏的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历史遗留的东西,不管当时常规也好非正常也罢。是什么情况都有价值,很简单因为时间已经赋予它的价值。我们现在主要是区分,现代社会因利益驱动的造假,这是我们任何一位收藏爱好者所不容的因为我们被欺骗。
我的收藏理解可能浅显,请各位探讨。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3 20:26


楼上各位好!

大家有缘聚在一起讨论就是为了增加邮识, 互相学习。我始终认为没有争论就没有进步,我个人而言也不怕争论,大家在互联网上都蒙着脑袋,说错说对都没有关系。
不过我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用实际证据说话,一是便于查阅对比提高,二是以实例说明更加让人心服口服。

其实我刚看到此片的第一反应就是赝品。因为第一我从来没见过"大清国邮政"这个戳, 二是从历史经验上而言 "大清国邮政"销蟠龙票加盖中华民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如果戳是假的,此片为假无疑。正因为如此,我才发帖请各位邮友来断这个戳的真伪。

这里首先我想感谢麦会长,因为麦会长回帖使我肯定此戳应该不是在胡萝卜上刻出来的[em55],但对麦会长邮局公戳的看法兄弟还是不敢苟同,因为很多邮局公戳是碑形或圆形的,直接来条龙的应该比较少见。第二在查阅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的时候,意外发现有这种戳实证存在。正是因为麦会长的看法和留氏实证的存在我才认为这张片才有了购买价值,至少是可以拿出来大家探讨一下。

留伯仙的图鉴中此戳直接用来销票,然后旁边加盖北京当地大圆戳。我个人认为··此种戳在某个时间段是邮局必备用戳,而且似乎只有北京地区使用。如可能还请麦会帮忙考证考证。

今天我给我在欧洲的邮商发邮件询问此片,他回答很有意思:这是清代作为明信片交换发往塞内加尔达卡尔的明信片。让人如堕五里雾中。我已又发邮让他提供更多资料,如果他有的话。

总之我感觉大家讨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通过这些讨论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在历史的迷雾前,谁也不能说自己掌握了百分之百的真理,争论和学习是非常必有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20:30

谢谢老兄的参与!我们都实名实姓不蒙脑袋的!
至于用途我也只是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就全对的!
大清一些章戳中用龙作图很多的!你以后东西见多了就明白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3 20:37

多谢麦会长指点。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这种戳据您所了解,在以前的什么图谱上出现过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21:26

有些印像!但记不清了。
作者: kjyu    时间: 2008-9-23 23:07

这是外国人做的假戳,臆造的.是根据蟠龙票的样子做的,没有价值.我见过很多,还有其他的样子,都是用在图画明信片上销印的.留伯仙的“晚清明信片集萃”是介绍明信片的,并非介绍此戳,不可作为依据.你的这张明信片是真的,上面的票是真的,只是外国人要旧片,就瞎刻一个戳,乱销一气,骗外国人的.这可是四五十年前的产品.没什么好讨论的,无意义.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23:10

谢谢俞兄介绍!这次见面很开心!谢谢老兄。
作者: kjyu    时间: 2008-9-23 23:16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9-23 23:10:15的发言:
谢谢俞兄介绍!这次见面很开心!谢谢老兄。

我也很开心!有空欢迎来南京玩!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23:20

QUOTE:
以下是引用kjyu在2008-9-23 23:16:09的发言:

我也很开心!有空欢迎来南京玩!

一定!但机会确实少了!所以很珍惜和大家见面的机会!
俞兄要常来本网看我哦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4 00:44

To: kjyu

楼上这位参与是不错的,但是你的语气太武断。我就你的这段话说两点

1.我断定你根本就没看过留伯仙的图鉴。建议你花200元小钱买本看看或者借阅也行。看了后不知道你还会不会如此说。北京大圆戳放着邮票不销,非盖在旁边,等着若干年后的老外来盖假戳。清朝人都很有才啊,或者就是脑子进水。

2. 此类戳你见多了,世界上第一枚珍邮我还见过呢?你既然见过这么多,怎么着也能收藏一枚半枚吧。眼见为实,也上传一枚让我们看看,给我们上上课,别总玩虚的,嘴上功夫。如果发不出带龙的戳,发个带蛇的也行的。估计你不敢也没有实力应这个战。呵呵。

瞧不上可以不跟帖,但我不喜欢这种牛B哄哄的发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0:46:05编辑过]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1:31

QUOTE:
以下是引用春之夜舞在2008-9-24 0:44:43的发言:
To: kjyu

楼上这位参与是不错的,但是你的语气太武断。我就你的这段话说两点

1.我断定你根本就没看过留伯仙的图鉴。建议你花200元小钱买本看看或者借阅也行。看了后不知道你还会不会如此说。北京大圆戳放着邮票不销,非盖在旁边,等着若干年后的老外来盖假戳。清朝人都很有才啊,或者就是脑子进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0:46:05编辑过]

兄弟我觉得还是应该您先看点书.这个肯定没有实寄,哪个是北京小园戳.这种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1:43

 

我想问一下, 您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明信片, 邮戳, 邮路, 还是和我一样随便玩玩. 我觉得您对邮戳, 邮路感兴趣, 但是拿着一本讲明信片的书当圣经. 是不是有点像学英语的人买了一本中日字典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1:45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小虎在2008-9-21 23:22:29的发言:


勇气可嘉!

 

局长不抓我吧, 我只是自娱自乐

[em55]


作者: 朱涛    时间: 2008-9-24 02:36

QUOTE:
以下是引用春之夜舞在2008-9-24 0:44:43的发言:
To: kjyu

楼上这位参与是不错的,但是你的语气太武断。我就你的这段话说两点

1.我断定你根本就没看过留伯仙的图鉴。建议你花200元小钱买本看看或者借阅也行。看了后不知道你还会不会如此说。北京大圆戳放着邮票不销,非盖在旁边,等着若干年后的老外来盖假戳。清朝人都很有才啊,或者就是脑子进水。

2. 此类戳你见多了,世界上第一枚珍邮我还见过呢?你既然见过这么多,怎么着也能收藏一枚半枚吧。眼见为实,也上传一枚让我们看看,给我们上上课,别总玩虚的,嘴上功夫。如果发不出带龙的戳,发个带蛇的也行的。估计你不敢也没有实力应这个战。呵呵。

瞧不上可以不跟帖,但我不喜欢这种牛B哄哄的发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0:46:05编辑过]

不知楼主是何方高人?欢迎你来南京看看俞先生的东东,就知道什么是牛B了,话不要讲的太满,一山还比一山高!华邮网上可是高手如云.[em01][em01]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4 08:27

楼上的

第一:我不知道谁是俞先生,也根本没兴趣看他“多牛B”的藏品。我只知道真牛B的人才没功夫天天泡论坛。也不希望通过论坛得到什么。

第二:不知道是谁的话说的太满。呵呵。我一直都是以学习求教的态度来发帖的,偏偏有人要以假行家的面目出现。拿去医院来说,讲究辩证论治,如果有个大夫头也不抬就说你如何如何,你觉得这大夫牛B?我觉得是扯淡。

第三:你说华邮网高手如云,吓唬我啊?连考证的精神、举证的态度都没有?高在哪儿啊?你发个实例我瞧瞧?我的实例发了这么多了,有谁补充过吗?我怀疑很多人连图鉴都不看就在这里扯。另外,我是想搞清这个戳,实寄不实寄根本不重要。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8:38

如果不在乎实寄,就戳而言,我只能说好像在张目中没有看见.数我孤陋寡闻.不过您要是研究戳,也不应该以留先生关于明信片的书作为参照呀.应该拿一本戳的书看看.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4 08:58

都第三页还是我自己发图, 看来大家都乐于红口白牙,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片汤话,让人失望,希望这不是华邮网的精神。

没人发图,俺再发一张相关的,大家擦亮眼睛看。











看见这个图没有,就是带龙图案的戳和北京当地圆戳共用的情况。类似的明信片实证至少还有2-3枚。带龙的戳直接用来销票,北京大圆戳盖在旁边。几张明信片都是这个布局。

如果按“高人”的说法,这些戳都是后人伪造加盖,那么但是清代的邮局就是故意不用北京大圆戳销票,留出未销票的蟠龙票让几十年后的造假集团加盖伪戳。你觉得这种解释很合理?看来清人和民国的人是串通好了的。有才喔。

有些人拿“明信片集萃”这个书的书名说事,非说此书重在明信片收集而不在邮戳,避而不谈实证或者故意回避。我觉得这根本就没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这样的“高人”全国各地估计一抓一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7:29:35编辑过]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UIPMO3ri.jpg (2008-9-24 08:47, 24.5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4410&k=3e4e35bc12edcbb2086ae5119d531154&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4 09:06

楼上方兄:

这个戳我以前也没有见过,所以才怀疑,请大家一起断。

“清代邮戳志”“中国邮戳目录”等书是权威,但是近来不断有被漏记的邮戳发现。书籍为什么有很多版?就是因为不断的修订补新。

论证最重要的是实证,然后给予合理的解释,从而破解问题。一言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9:20

兄弟,如果这张明信片没有实寄,您怎么知道那个戳是邮局用来销戳的呢?您如果要证明这是邮政用的专门销戳的邮戳,您必须有实寄封,然后用这个戳销了票.同时您这个话题,我也不知道我们能提供怎么样的图来参加讨论,所以只能信口雌黄了.十分抱歉.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4 09:41

进来看看.[em111]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9:43

fred牛人,快看看您见多识广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4 09:45

好象听说是大清邮政局图章吧,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4 09:56

别人要证据,fred弄个证据来吧[em56][em56]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4 10:08

后贴的这个邮品不是大圆戳,只是中英文日戳。
这个是很常识的问题。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24 10:59

风紧,扯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4 11:17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邮路在2008-9-24 10:59:11的发言:
风紧,扯呼!

武林大会。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4 17:09

我没有,现在社会就这样,谁拥有谁举证.要让大家信才值钱,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4 18:54

本人仅作猜测,假设此戳为真,那应该不是邮戳而是图章.清末民初洋人把持邮政有可能用图章当戳实寄到欧洲.
作者: fred    时间: 2008-9-24 18:59

但我没见过,如果是真的话,台湾不知是否有记载?还有一戳是法文的,可能是纪念戳(纪念北京至法国铁路通车).
作者: 春之夜舞    时间: 2008-9-25 11:08

各位好!

这几天通过大家的讨论我增进了很多邮识,就我而言通过讨论受益非浅。

对这张片我的看法和仍存的疑问是:

1. 真片无疑, 根本不是伪品。片、戳、邮票皆为真品。因为有很多实例可以佐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方面不想再讨论了。
2.此张片对中国的邮政史有一定意义。大清国邮政和中华民国组合不多见。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考证了解。谁敢说对邮史都清清楚楚?
3. 带龙的戳的具体名称还需要了解,此戳毫无疑问曾经大量使用过(好像是在北京地区),相信会有大量物证存在。我这里至少还有两张不同的图可提供。但这戳的名称?用途?我还会继续去了解.

另外,提供一段历史资料: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遭到清廷的疯狂镇压。为了对付武昌首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清廷急调北洋军主力前往镇压。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全面节制调遣陆海军,旋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 1月23日起,段祺瑞迭次向朝廷进言,谓共和思想“颇有勃勃不可遏之势”,26日,他联名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发出致内阁代奏电,直接要求清廷“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电文中还提出“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显然,这是撇开已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将政权由清廷直接旁移给袁世凯的办法。2月5日,段祺瑞又联合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的将领发出代奏电,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并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河北保定。这一明对“二三王公”,实对朝廷的兵谏式招法果然灵验。2月12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王朝终于正式覆亡。2月15日,袁世凯被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邮政总局于1912年3月发行一套用清蟠龙邮票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
从上面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到,清帝1912年2月12日才宣布退位,蟠龙加盖中华民国1912年3月发行。在几千年帝制结束,民国成立那种天翻地覆、混乱不堪的情况下,邮局间交接出问题不是不可能的。亲清政府的洋人邮监可以做主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在混乱的交接时期,大清戳销中华民国也完全有可能发生。

此贴我个人就参与到此,某些图片因为某些原因删除,还请见谅。

P.S.

法文戳供参考



qaInJdEq.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1:18:45编辑过]



图片附件: qaInJdEq.jpg (2008-9-25 11:16, 24.8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4742&k=b483b863746e5ded4322dc68880d6737&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云中月    时间: 2008-9-25 11:50

1.明信片、邮票是真品,戳也不是萝卜刻的,好像开始就没有人怀疑和讨论过。
2.这张片对中国邮史究竟有多大意义,尚需大家(包括拿不出图片者)的认可。
3.关于这个戳,如果找不到史料记载,可由持片人等下定论。其他人应保持沉默,洗耳恭听为是。
附加:大家是人(包括属牛的),请在讨论中不要老提牛和B。谢谢。

作者: cannon928    时间: 2008-9-25 12:56

我也来贴两个不是萝卜胡萝卜红薯马铃薯刻的戳子,活跃活跃气氛[em55]
hpE30WdA.jpg


图片附件: [[讨论]请教这个清代邮戳的真伪] hpE30WdA.jpg (2008-9-25 12:56, 55.0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4771&k=b1560e972cca77870043d469c4661ac1&t=1719552563&sid=RE4RJc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5 13:00

也来凑一下热闹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5 13:04

其实只要自己喜欢就行.无所谓别人的看法.我认识一个赫赫有名的教授,他的收藏很有趣,就是收集可口可乐的瓶子.当时我在上海带他去申美饮料生产可口可乐的车间转了一圈,把那个老头高兴了1个星期.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5 13:08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9-25 13:04:17的发言:
其实只要自己喜欢就行.无所谓别人的看法.我认识一个赫赫有名的教授,他的收藏很有趣,就是收集可口可乐的瓶子.当时我在上海带他去申美饮料生产可口可乐的车间转了一圈,把那个老头高兴了1个星期.

我也集!经我研究,民国可乐在沪就有。屈神氏代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9-25 13:16

应该有,我爸说他在民国的时候喝过.说当时有很多美军剩余物资中有可乐和美军的罐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5 14:42

曾经和一个上海人谈过,想买下一个民国的一个可乐售卖机,可惜太大没谈成。

作者: 云中月    时间: 2008-9-25 16:12

姚明喝过的那个可乐瓶可能很值钱,被一个小孩骗跑了,不知道那个小孩最后抓到没有,广告上没说。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