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无锡亚展反思录(2)——极限类展品成绩的背后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1-27 15:06     标题: 无锡亚展反思录(2)——极限类展品成绩的背后

本帖最后由 张吉昌 于 2011-11-27 15:11 编辑

      按:这是本人发表在中国极限集邮网上的帖子,为了使大家一睹极限集邮展品被打压的真相,特在贵网站贴出。


      这是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极限类展品的初评成绩:
      1  郑   炜    《石质建筑》(8框)                             大镀金奖  (88分)
      2  梅海涛    《非洲——1939年以前》(5框)              大镀金奖  (85分)
      3  蔡志明    《博物馆》(5框)                                 银奖       (73分)


      据内部信息透露,某亚洲邮联之邮展执权者在专家组上利用手中权力对极限类、航天类等人为性的新兴集邮类别进行了全面打压,对极限集邮展品全部降低10分,所谓“假片”只不过是借口而已。其实邮政史、传统、专题等类别都存在“假”的问题,只是评审员们和专家们不作为“重点”目标捕捉而已。
      实际上,本届亚洲邮展打压的对象也并非是真正对准“假”这一问题而来,这些亚洲的固守“传统”邮展类别的执权者们真正的攻击对象是西欧的提倡“新兴”邮展类别的执权者们。因而本届亚展极限集邮类展品和航天集邮类展品便成了亚洲的固守“传统”邮展类别执权者们玩弄评审权力的牺牲品。
      本届亚展郑炜的《石质建筑》在2009年洛阳世展上还是大镀金奖,仅仅2年之后,居然变成了亚展的大银奖。是郑炜先生的极限集邮水平下降了呢?还是极限集邮的评审标准变化了呢?还是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欧洲评审员的水平太低了,没有发现“假”片呢?还是本届亚洲邮展执权者们在评审中有意进行的人为打压?
      据现场邮友说:三部极限集邮都被开了第一框,而被定为“存疑”的邮品都是在前言页后的第一页。是极限邮集中问题东东太多了呢?还是真这么凑巧呢?
      另外,这次参加亚展的三部极限邮集,郑炜的《石质建筑》已经参加过洛阳世界邮展,且被定为“存疑”的那件邮品早就入集,并非扩8框时的新增邮品,陆续参加过世界邮展和国内各级邮展共5次,难道这么多次邮展的评审员和专家组都不能发现?
      对于这位亚洲邮联的执权者来说,你就是真实的极限片,我是权威,我就定你为是假的,你又能怎么样?
      你的极限片上的邮戳和实寄信封上的一模一样,无丝毫差别,陈旧感和年代也无差别。可我是权威,我就认为你是高仿的邮戳,你又能怎么样?
请极限邮友们记住:
     1、标准、规矩与极限片一样,它也是人制作的,不是自然产生的。
     2、因为权力大于规矩,当权者有权力改变它的本质含义。
     3、任何事物的评定,一旦失去了公正,标准和规矩也就失去了意义。
      大家对于出现连降两级(实质应该是降了三级)这个成绩,从疑问中反思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作者: TC    时间: 2011-11-27 15:28

本帖最后由 TC 于 2011-11-27 15:34 编辑

『被定为“存疑”的那件邮品早就入集,,并非扩8框时的新增邮品』,
既然早被存疑,重新組集就應該淘汰避免,還在集中出現,顯示作者對展品的認知不足,或無它物可取代→易被誤為藏品不足,如此降级絕對無法避免,俗話說“不進則退”。
得過高獎集子重新參展,若無突破原集的水準,不會維持獲原獎水準,一定會降级,只是降多少的問題而已。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1-27 15:31

被定为“存疑”的那件邮品是指的本次邮展被定为存疑,并非以前,特作说明。
作者: thwuwei    时间: 2011-11-27 19:47

CPN1629期发表了长文"极限集邮的警示".
作者: wzqwu    时间: 2011-11-27 19:55

极限类是基层邮展里面最喜闻乐见的邮集。
外观漂亮,而且制作精美。会让很多基层的集邮者更加喜欢上集邮。
也让小朋友对集邮有好感。
在每次邮展上我最注意的是小孩子,他们和爸爸妈妈的合影几乎都是在极限类前面,他们认为这就是美,这就是让他们有兴趣的地方。
相对的传统邮政史,或许他们认为黄黄的老老的,很是无聊。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