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版孙中山像邮票 百城版是继中信版后发行的一套孙中山像普通邮票,在抗战期间,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当时邮政总局委托福建百城印务局印制了该套邮票,以供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东南邮区省份使用。抗战后期,由于邮票的流通,在安徽、上海、天津、湖北、四川等地亦有使用。百城承印的邮票有两套,第一套以雕刻凹版印刷,图幅19.5×22.5mm,孙中山像面向右,发行于1942年底至1945年。第二套以雕刻凸版印刷,图幅18.5×22mm,孙中山像面向左,发行于1944年2月至1946年。一如中信版邮票,其齿孔、用纸、刷色、版式变化复杂,也是邮人喜爱收集和研究的对象。 一 百城一版(凹版)邮票 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以雕刻凹版印刷,无背胶,主要用当地厂的白色道林纸单色印制,纸质有厚有薄。全版为10×10的100枚式。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以“福建百城印务局承印”九个字的等线体8号宋字印在第91号票左4mm处,字体大小位置几无变化。版号以与邮票同色的2-3位阿拉伯反植字同时机印于版铭左下方,在裁切邮局全张时,版号往往被分切。由于印版的翻制采用电镀法,版模并无适当的深度,也不耐用,故百城版印模繁多,加上纸张油墨的不佳,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的印制质量不好。百城一版孙中山像邮票母模暗记分别以Pecheng 缩写的四个英文字母P E C H值于左右两旁花柱,P字母在左柱上右端,E字母在左柱下右端,C字母在右柱的上左端, H字母在右柱下左端。百城一版邮票的子模暗记,每每在一版邮票中并不清晰,只有繁体华字的中间两个十字相连与不相连比较明显,故不详细叙述。早期发行的百城一版有票为点线齿和来不及打齿的无齿票,后期发行者百城厂购进打齿机才以打圆齿孔邮票出售。该套邮票为包裹及高值信函邮资使用,不算加盖限省贴用,总值达179元,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额,而这套邮票又无续印,当时邮人集齐已属不易。到后来,人们收集该票时,高面值票已经十分难得。另外百城一版有新疆以3、4号字加盖“储金邮票”两种使用。百城一版邮票的研究以齿孔为主。较难收集的正票有,1944年发行的红20元和1943年发行的高面值100元邮票与点线齿、无齿和圆孔的混合齿邮票。 1.
无齿孔邮票 该套无齿孔大面值邮票由10到100元共七枚,早期主要用于包裹寄递使用,到后期因为邮资增加才使用于信函。邮票用纸以当地产的道林纸为主,邮票用纸厚薄相差较大,可以分为极薄、薄和厚纸。极薄纸两面滑而有光,薄而坚韧。薄纸透明,一面光一面略粗。厚纸的纸质如薄纸,但纸较厚。纸色有白和米白两种。红、蓝20元与50元票的后期印票少量出现使用仿宣纸的邮票。其面值、主刷色和发行时间见下表: 百城一版孙中山像无齿孔邮票主刷色和发行时间表 面值(元) | 10 | 20 | 20 | 30 | 40 | 50 | 100 | 刷
色 | 棕 | 蓝绿 | 玫红 | 紫 | 红 | 蓝 | 棕 | 发行时间 | 1942 | 1942 | 1944 | 1943 | 1943 | 1942 | 1943 |
其 刷 色 有 浓 淡 与 深 浅 之 分 2. 点线齿邮票 点线齿是最早发行的邮票。齿度为6 1/2。面值计有5元(灰蓝),10元(红棕),50元(蓝)三种。5元、10元邮票发行于1942年,5元邮票发行于1944年。其邮票的用纸同样厚薄相差较大。点线齿邮票中以混合齿为珍贵。三种面值都出现12 1/2、13度与点线齿组成的混合齿邮票。 3. 圆齿孔邮票 圆齿孔邮票增加了4元的面值。其用纸与刷色基本与无齿票相同,齿孔由10 1/2到16度,由于打孔机的不规范,各边齿度不一,较难量度,故集邮者多不对此加以分类。圆齿孔邮票有各种漏齿变体,各种面值的上、下边,顶、底部漏齿几乎都有发现。圆齿孔邮票以1943年发行的红20元和1945年发行的高面值100元邮票为珍贵。由于无齿票的存在,故无齿与有齿票同面值者变造品较多,集邮者宜加注意。圆齿孔邮票面值、主刷色和发行时间与漏齿票分列于下表: 百城一版孙中山像圆齿孔邮票主刷色和发行时间表 面值(元) | 4 | 5 | 10 | 20 | 20 | 30 | 40 | 50 | 100 | 刷
色 | 蓝 | 灰蓝 | 棕 | 蓝绿 | 玫红 | 紫 | 红 | 蓝 | 棕 | 发行时间 | 1943 | 1943 | 1942 | 1943 | 1945 | 1943 | 1943 | 1942 | 1945 |
其 刷 色 有 浓 淡 与 深 浅 之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