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归绥道—绥远省史话
归绥道是清朝时山西的四道之一,道台衙门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清代山西的另外三道是冀宁道,雁平道和河东道,道台衙门分别在太原府,代州(今代县)和运城. 最早的时候,以大同府的归北营设归化城厅,朔平府从大同府分出后归化城成为隶属于山西朔平府(府治在山西右玉县),后来将归化城厅分设归化城厅,萨拉齐厅,托克托城厅,清 水河厅和和林格儿厅,称为山西的"口北五厅",又取归化城和绥远城(绥远城在归化城东五里,即今呼和浩特市新城,清代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将军驻地,绥远城内驻满洲八旗士兵,掌控山西归绥道和大同府,直隶宣化府,漠南蒙古,及沿边诸府的军政大权)之名设立归绥道,辖口北五厅,道台衙门驻归化城,归化城为"首厅".其后朔平府分出宁远厅给归绥道,大同府分出丰镇厅给归绥道,合称"口北七厅",清末清政府逐渐解除蒙禁,随着"贻谷放垦"和"移民实边",内蒙汉族移民多的地区相继划入归绥道,又设固阳厅,五原厅,东胜厅,陶林厅和兴和厅,合称"口北十二厅",清末阎锡山率军攻下包头,该包头为"包东州",为争山西都督之位,放弃夺取归化和绥远二城,急忙赶回太原,这就使其在日后与绥远将军争权中处于被动,袁世凯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站在绥远将军张绍曾一边,于1914年实行了"晋绥分治",归绥道分出山西另建绥远特别区(后改绥远省,1954年绥远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为归绥(1954年改呼和浩特).至今在内蒙西部地区(归绥道及其辐射地区),人们生活习俗和语言仍与山西无多少差异.在内蒙山西移民的后代有1000万.
归化城被晋商称为西口(康熙年间西口由杀虎口迁此),曾是北通蒙古和俄国,西通新疆和中亚甚至远及西欧,南至汉口再由汉口通华南,东至京城和天津港的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晋商云集之处,也成为山西人走西口的重要路线之一.
北路:从归化城过阴山山口(即大青山蜈蚣坝),至后山重要商镇克克伊儿根(今武川县),再到位于召河的大盛魁商号驼场,准备物资后长途跋涉外蒙古,抵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再由乌里雅苏台至库仑(今乌兰巴托),再由库仑至俄国买卖城(恰克图),再深入西伯利亚;
西路:过包头入后套,过阿拉善沙漠到新疆哈密,古城,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进入中亚,俄国,欧洲,清代规定西番诸国进贡中国物品或与中国贸易只有小部分能进入京城,大部分要在归化城和张家口就地交易,19世纪深入亚洲腹地进入中国的欧洲冒险家大部分走此路 ,或走另一条商路,从新疆至西宁府,沿黄河至兰州府,宁夏府(今银川市),包头镇(也可直接从兰州到陕北进入鄂尔多斯高原过黄河到河口镇再到归化城),到达归化城,然后东通张家口,北京;
南路:归化城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汇集天下物品储藏并中转,晋商过杀虎口入崞县(今原平),忻州,太原到达祁县,然后由祁县南下抵汉口,在武汉三镇采集中原物品,由归化城远销蒙古,俄国,新疆,中亚和欧洲,有些物品如茶叶则要进入湖南和福建等地收购,大盛魁等重要商号都在汉口设分庄,内地所需马匹几乎都要从外蒙古运抵归化城在运到汉口销往各地;
东路:清规定西路北路进京物品都要在西口归化城和东口张家口停留,史载当时归化城为天下珍奇异物汇聚之地,归化城和张家口是京城腹地,相当的物品要由归化城供给,从归化城到京城有两条商路,一条由张家口进京,另一条由多仑诺尔(今蒙冀边界的多仑县,清代为北边仅次于张家口和归化城的著名商业重镇)直接进京,从归化城到张家口由两条商路,一条从察哈尔领地直接进入张家口,此路虽便捷,但路上匪患颇多,另一条从丰镇(清代属山西大同府,光绪年间划归山西归绥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市,曾为山西东北部重要商镇)到大同府再到张家口;清末,帝国主义势力进入中国,大肆从中国掠夺原料,帝国主义在归化城设立大量洋行,归化城又成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西北部资源的基地和集散地,整个西北地区的皮毛等物资都要汇集到包头镇(为归化城西的黄河入河口,连接华北和西北,四通八达,号称"塞外通衢",众多晋商在此设号,清代属山西归绥道),以甘草为代表的药材等物资都要汇聚到河口镇(见后述),然后从包头镇和河口镇将物资汇聚到归化城,在归化城汇集后沿张家口路线运至天津港,然后出海运抵欧美.
当时归化城有十六大商帮,除京城,蔚州(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和新疆的回民三帮外,其余十三帮均为晋商.归化城著名商号和票号无数,多为晋中人所开,以行业不同形成十二个行会,以旅蒙商为代表,著名的有大盛魁,天义德和元盛德三家.极盛时大盛魁几乎垄断了外蒙古 的贸易,"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内地所需的马,牛,羊,驼,皮毛也大多由其供给,当时大盛魁附属小号无数,分支遍及内地和外蒙,有员工七八千人,骆驼两三万匹,号称可以用50两重的银元宝从京城铺一条路到库仑(今乌兰巴托),民间也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称.
关于归绥道的其他商业重镇,主要有包头,河口,丰镇,隆盛庄,克克伊儿根等.关于包头大家应很熟悉,许多晋商大户就是在这里起家的,所以这里不作介绍.丰镇及其辖下的隆盛庄原属山西雁平道的大同府,1886年(光绪年间)才划归归绥道,这里不提,但它们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位于归化城,大同府和张家口的商路之间.克克伊儿根(清末改为武川)位于阴山山口以北,与归化城隔山相望,许多运往外蒙的货物就不到归化城而在这里停脚了.这里要提一下河口镇,因为人们已渐渐把它淡忘.
河口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河口是千年古镇,辽金称君子津,元明称湖滩河朔,清称河口,清朝属山西归绥道,为归化城南的黄河入河口,号称"甘草码头",西北特产甘草等中药全要运此,再运到归化城发往全国,河口至今仍离山西和陕西极近,走西口人无论是走旱道(从右玉县杀虎口出口外)还是跑水路(从山西河曲,保德到陕西府谷进入内蒙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相当一部分都要汇聚于此,因为河口所在的托县是杀虎口外和林县的邻县,又隔黄河与准格尔旗相望.当时晋西北流亡至口外之能干者,多从此地贩运甘草发家,沿黄河南通山陕和中原,沿黄河西通河套,宁夏,鄂尔多斯,甘肃,此外陆上交通也十分发达,不仅通便西北,也通京津,这就是河口人多在北京经商的原因,所以河口有西北"水旱码头",曾为西北第一大商镇,但清朝下叶洪水横流,匪患丛生,河口镇几次被移为平地,虽多次重兴,地位已日渐让位于包头,平绥铁路修至包头后,河口日渐萧条,连"甘草码头"的地位也被包头夺去了,直至抗战时被日寇炸平,这之前,河口镇已是洋楼无数,人口已达到归绥市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人口的一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