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藏有道 志在践行——记原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的集邮之路
在我国众多的邮协会员中,原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邮协名誉会长梁道行是一位热爱党史、痴迷深圳历史的集邮爱好者。近10年来,他编组了近10部邮集。从他的几部邮集可以看到深圳一百多年来对外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创建经济特区所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梁道行的《深圳清代邮政史》邮集,为我们形象地解读了深圳早期对外交流、邮政历史变迁的一角。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八日,南头设立邮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一月十三日,深圳邮局开办。从开办之日起,从深圳寄发的实寄封、片上所盖的不同时期、不同式样的邮戳展现了不同时期对外文化交往的邮路,展示了深圳与外国、中国香港地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密切关系,反映了大清国家邮政在深圳创办与发展的历程。该邮集中的1907年从广东古竹寄往深圳经南头中转的清代二次实寄邮资明信片,以其完整、清晰的邮戳记载了南头、深圳邮政信函所经转的历史瞬间。 梁道行如此钟情深圳史料性的东西,缘于其对深圳特殊而深厚的感情。1949年,他生于深圳,从七八岁就喜欢邮票,即使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也不忘记带上邮票,后回到深圳工作,同样以邮票为伴。由于梁道行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并担任领导干部,集邮的乐趣只能从繁忙的工作空隙中寻找。闲暇之余,邀一两位邮友畅谈邮经;出差在外,也不忘到邮市、跳蚤市场淘宝,以获取自己喜爱的邮品。 如果说梁道行的第一部邮集《春天的故事》是对深圳改革开放所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始记录,《毛泽东》、《列宁》两部邮集则透视出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历史的精深研究。《167深圳舰》、《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邮集的成功组编,又使我们从中看到中国海军、世界体育与深圳的历史渊源。《原地封上觅风光》邮集的编组,更让我们感受到梁道行以其丰富邮识编组的原地邮集。 编组邮集虽有乐趣却很辛苦,但无论编组哪部邮集,梁道行都喜欢自己亲自撰写文字并动手编排。一部邮集编组下来,从一大堆“告示贴”上的修改文字就看出了他的严谨、认真与细心。 梁道行对深圳历史的关注,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侧面看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叠早期的深圳地契,他认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藏品之一。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深圳的历史,梁道行最终把这批地契捐献给深圳博物馆,让这批地契也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归宿,为深圳人民奉献了珍贵的历史财富。 从他收藏的清代、民国实寄邮资封、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外国传教士在深圳生活传教的历史。传教士当时生活在深圳李朗教堂,与家里通信用大清国家邮政的邮资明信片,他们所寄发的书信内容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深圳历史。为了解传教士在李朗教堂的生活情况,梁道行多次到李朗教堂进行考察,并将自己所收藏的珍贵实寄邮品与教堂有关人士进行交流、考证。正是这批实寄邮品所蕴涵的史料性,使李朗教堂的“纸质”历史记录往前推进了50年。2004年深圳市政府第一次会议决定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时任深圳市副市长的梁道行,从会议决定开始就用实寄邮品做全程记录。梁道行在担任副市长期间还兼任大运执行局局长,其工作繁忙、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但工作再忙,他都不忘将每一个重要环节和每一个值得珍藏的细节用实寄邮品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了一部完整记录深圳申办大运会史诗性邮集。在编组这部邮集的过程中,笔者曾与其谈道,如果从申办到申办成功,再到成功举办的全过程用实寄封、片做完整系列、系统的记录,那这部大运邮集的历史价值可非同一般。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体育史和集邮史上还没有人能够做到从申办到成功举办的全程跟踪,并编组出邮集向世人展示。 梁道行的邮集内容几乎都与党的事业有关,与工作有关,与深圳历史有关。从每一部邮集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深圳历史的炽热情怀,感受到他对党史的精深研究,感受到他将工作与集邮的巧妙结合。《毛泽东》、《列宁》、《春天的故事》三部邮集中,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看到了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地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还看到了苏联新经济政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如果集邮协会有活动,只要工作时间能够安排,梁道行都非常乐意参加。2000年《花园城市》邮资明信片在深圳首发,2007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邮展,2010年蛇口社区集邮展览,2012深圳集邮巡回展——走进盐田机关等,我们都可看到梁道行的身影。如果时间允许,梁道行还会再次悄悄回到展场认真品邮、赏邮。 对青少年的成长,梁道行更是关注。2010年,深圳市东晓小学成立少年邮局,他亲自到会祝贺并谈道:“集邮能够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能够抵御外来不健康文化的入侵。” 今年,梁道行从市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作为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他又将转战于人生的另一个舞台——集邮,与广大集邮者共同品邮、叙邮、享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