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9-23 09:09 编辑
民國時期寄國外印刷品封(下)夏大緯
(圖21)為西式封貼先烈像壹分5橫連票,郵資共5分,銷昆明(雲南府)、1938.11.28日17時、KUNMING(YUNNAANFN)戳,背經河內1938.12.2日戳寄法國,郵資同上符合5分印刷品郵資,背面蓋有「雲南府上智學校」橢圓戳。
(圖22)為西式封貼國父像倫敦一版貳分票及先烈像香港版捌分票各1枚,郵資共10分,銷SHANGHAI、1940.8.1日15時、上海戳寄美國,在民國28.9.1日起至30.11.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10分,該封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正面左上角印有赫顯理的姓名及地址、同樣為赫顯理先生所寄出,赫先生的介紹如上。
(圖23)為西式封背貼國父像香港大東版伍分票1枚、先烈像貳分伍釐票2枚,郵資共10分,銷上海、1940.9.21日17時、SHANGHAI戳寄美國,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正面左上角印有赫顯理的姓名及地址、同樣為赫顯理先生所寄出。
(圖24)為西式封背貼國父像香港大東版伍分票2枚,郵資共10分,銷天津、廿九年十二月九日十二時、TIENTSIN戳寄德國,有德國檢查戳,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
(圖25)為西式封貼先烈像捌分票1枚、壹分票2枚,郵資共10分,銷湖南、三十年一月十三日、湘潭戳,背經衡陽、三十年一月十五日、HENGYANG戳寄瑞士,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
(圖26)為西式封貼國父像改值壹角票,銷上海(二十三)、1941.1.15日、SHANGHAI戳寄愛爾蘭,封左有貼檢查封條,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CHINA INLAND MISSION(中國內地會)字樣,上網在維基百科內查到﹕【1854年戴德生作為郭實臘的中國傳教會傳道人,首次從英國來到中國,先在上海、汕頭等地傳教,1857年定居寧波,並成立「寧波差會」。1860年他回到英國,兩年後(1862年)在布萊頓招募到寧波差會第一位志願者宓道生,並派往寧波。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將寧波差會改名為「中國內地會」,並確立其宣教方針,就是要召募一批可以遷往中國內陸地區長期工作的傳教士,將基督教信仰傳入中國內地;內地會的總部最初在杭州,1890年遷至上海,慢慢把宣教工作深入中國內陸,最遠抵達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直到1950年代才在東西方冷戰的政治背景下撤出中國。 1890年總部遷至上海虹口區吳淞路,1930年遷至新閘路1531號,1950年代總部建築被改為上海第六醫院(目前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使用)。上海沒有面向中國人的教堂,只有供傳教士使用的地豐路禮拜堂(今新恩堂)。】,由上項介紹「1930年遷至新閘路1531號」,跟該封左上角印刷相同証明確是吻合正確。
(圖27)為西式封貼國父像暫作叁分票1枚、先烈像叁分票1枚、國父像暫作肆分票1枚,郵資共計10分,銷上海、1941.4.19日、SHANGHAI戳寄芬蘭,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下角印有愛德樂郵票公司字樣,在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中没有查到該公司資料,上網查也僅得知其為德國郵商而已。
(圖28)為西式封貼國父像香港中華二版壹角票,銷上海(十一)、1941.4.26日19時、SHANGHAI戳寄馬來西亞,有馬來西亞麻坡1941.5.15日戳到達及三角型檢查戳,郵資同上符合10分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刷「現代讀書會」字樣,為當時上海現代書局所設立。
(圖29)為西式封貼平等新約紀念陸圓票2枚,郵資共12元,銷東川、三五年四月廿日、沙坪壩戳寄美國,民國34.10.1日起至35.5.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6元,該封2單位符合12元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LILY STAMP CO.字樣,上網查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內記載,查到麗麗郵票公司負責人為陳實先生、地址為沙坪壩67號信箱(跟該封印刷後更改的地址相同)、經營方式為門市、另有出版《麗麗郵聲》。
(圖30)為西式封貼國父像重慶中央版叁拾圓票2枚,郵資共60元,銷上海、1947.1.31日、SHANGHAI戳寄美國,民國35.9.1日起至36.3.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60元,該封符合60元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黄庭圖、左下角印有THE YELLOW HALL字樣,就不知是跟中藥有關、還是旅館無法正確查尋。
(圖31)為西式封貼國父像上海大東一版壹佰圓票2枚,郵資共200元,銷上海、1947.3.21日、SHANGHAI戳寄美國,民國36.3.1日起至36.10.13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200元,該封符合200元印刷品郵資,正面左上角印有赫顯理的姓名及地址、同樣為赫顯理先生所寄出,另經由上項共6件郵品(圖2、6、8、22、23、31)的介紹,可得知從1920年至1947年共27年的時間,赫顯理先生都持續寄出信件至美國,此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可能還有更早或更晚的實寄信件存世,留待郵友來補充介紹,由於封內没有留存信件,不得而知是寄什麽「印刷品」,應是跟其主編的刊物介紹或宣傳有關吧?經由實寄封的考証而查到「赫顯理」先生,在有限的資料介紹中雖並不完整,但已大致了解其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居住最少40年之久,不得不佩服這些傳教士的毅力及精神,對當時的社會有著很大的貢獻。
(圖32)為西式封貼國父像國幣改值上海永寧加蓋(方框在下)、倫敦三版改貳佰圓票,銷上海、1947.4.10日17時、SHANGHAI戳寄美國,郵資同上符合200元印刷品郵資,該封背面印有FAR EASTERN STAMP CO.字樣,上網查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內記載,查到遠東郵票社、地址為建國西路合群坊30號,此跟封背印刷地址不同還待再查証。
(圖33)為西式封貼臺灣光復紀念伍佰圓及壹仟貳佰伍拾圓票各1枚,郵資共計1750元,銷北平(已)、36.10.28日11時、PEIPING戳寄美國,民國36.10.13日起至36.12.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1500元,該封溢貼了250元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中美郵票公司、北京郵箱43號字樣,上網查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內記載符合正確。
(圖34)為西式封貼國父像國幣改值上海永寧加蓋(方框在下)、百城二版改壹仟圓2枚,郵資共2000元,銷上海、1947.12.7日、SHANGHAI戳寄美國,民國36.12.1日起至37.1.16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2000元,該封符合2000元印刷品郵資。
(圖35)為西式封貼國父像國幣改值上海永寧加蓋(方框在下)、百城二版改壹仟圓3枚,郵資共3000元,銷南京(五)、卅七年三月十日二十時、NANKING戳寄美國,民國37.1.16日起至37.3.16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3000元,該封符合3000元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南京金陵大學圖書館字樣,在維基百科內查到﹕【金陵大學(1888年—1952年)是美國教會1888年在中國南京創辦的私立教會大學,1928年向中華民國教育部註冊。金陵大學的前身是美國教會美以美會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匯文書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設博物館、醫學館和神道館,1890年增設成美館(中學部)。美國教會基督會和長老會分別於1891年和1894年在南京創立了基督書院(Christian College)和益智書院(Presbyterian Academy),1907年合併為宏育書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1910年宏育書院併入匯文書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學(Private Universityof Nanking)。
私立金陵大學成立時在美國紐約州教育局立案,畢業生可同時接受紐約大學的學位文憑。金陵大學在美國立案註冊,一面當屬無奈之舉,「當本校創始之際,中國教育行政機關尚未有大學授予學位的規定,而私立大學之立案尤無明文可遵,故當時本校董事會議決暫在美國紐約省立案,並由該省政府授予學位,本校畢業生今日所得之外國學位,實系過渡辦法,一侯中國教育當局規定授予學位辦法時,當即遵照辦理。」,另一面此舉對保持教學水準及獲得國際認可有所助益,「本堂畢業者,即無異於在美國大學校畢業也,凡領本堂畢業憑單者,即無異於美國學士之憑單也」。金陵大學還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姊妹大學。
早期金陵大學的教材、圖書雜誌、教學儀器以至生活設施都來自美國,校長、教務長、各系主任、教授也以外國人為主。金大課程設置偏重於西方科學與文化,日常教學用語除國文和經史等課程外都用英語,文娛活動場所、實驗室內、運動場上,甚至學生助威的啦啦隊亦不例外。1927年3月在「打倒帝國主義」的聲浪之下,北伐軍在南京與外國人衝突,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J. E. Williams)被一士兵殺害,隨後英美軍艦在長江江面上向南京城內發炮。不久以後,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發起收回教育主權運動,要求外國在華大學須由中國人擔任校長。1928年金陵大學在國民政府教育部呈請立案,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請求立案並獲批准的教會大學。陳裕光出任校長,增聘中國教職,加強中文、地理、歷史的教學,並將宗教課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尊重信仰自由,但學校的財政和決策權力依然由美國人掌握。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在1928年外人在華所辦大學作ABC編類,金陵大學是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燕京大學為B類,其他教會大學均屬C類。因此持有金陵大學學位的畢業生有資格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1934年金大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了與其他國際間之大學同等學術地位,並能頒發獲國際認可之學士和碩士學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金陵大學倉促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抗戰結束後於1946年返回南京。1948年1月3日中國敎育學年會在金陵大學舉行。該校圖書館建於1936年,遙對北面的北大樓,由中國建築師楊廷寶設計。】。
(圖36)為西式封貼行憲紀念叁仟圓票、背貼國父像國幣改值上海永寧加蓋(方框在下)、港中華及大東改貳佰圓1枚及叁佰圓6枚,郵資共5000元,銷上海(四)、卅七年三月卄八日十時、SHANGHAI戳寄美國,民國37.3.16日起至37.4.1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每重50公克為5000元,該封符合5000元印刷品郵資,該封背面印有MORNING LIGHT STAMP CO.字樣,上網查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內記載,查到晨光郵票社、負責人為沈國鈞先生、地址為東昌路462號、經營方式為通訊買賣,跟該封背面印刷相同証明確是吻合正確。
(圖37)為西式封貼郵政紀念日郵票展覽紀念伍仟圓票,銷鼓山、1948.4.7日17時、KUSHAN戳,背有相同鼓山戳寄美國,郵資同上符合5000元印刷品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私立福建協和大學字樣,在維基百科內查到﹕【福建協和大學(英語: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直譯:福建基督教大學)簡稱「福建協大」,是20世紀上半葉位於中國福州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前身。
清宣統元年1909年,英美差會在蘇格蘭召開的世界宣教會議,提出在福建成立基督教教會大學的計劃。1912年,民國初年,在福建傳教的6個主要的美英差會:美國美以美會、美國公理會、美國歸正會、英國聖公會、英國長老會和英國倫敦會,聯合成立「福建省基督教高等教育籌備會」。但隨後不久,長老會和倫敦會便退出此會。1915年9月,美以美會聯合公理會、歸正會以及聖公會等3個差會,宣布成立「福建協和大學」及其董事會。1916年2月,福建協大正式開學,並從福州的英華書院、格致書院、三一書院和廈門的尋源書院處招收到原書院七、八年級學生共81名,其中基督徒72名。該次招生結束後,根據其4年學制的規定,54人被編入協大一年級,另外27人則被編入協大二年級。初期校址租用福州倉山觀井路的俄商茶行舊址。1917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並被准許和授權該校頒發學士學位。1922年,學校遷入東郊魁岐新校址。
1931年2月向中華民國教育部立案,由於只有文科和理科,不符合當時一般大學至少要有3個學院的規定,故僅准予改稱「私立福建協和學院」。1936年在福建省政府補助下,添設「農學」與「農業經濟」兩個學系。1938年至1946年,抗日戰爭爆發,學院遷至邵武。1940年擴充、合併「農學系」與「農業經濟系」,改設「農科」。1942年4月得到教育部批准,允許轉「科」立「院」,並改稱「私立福建協和大學」。1942年10月16日福建協大「文學院」、「理學院」和「農學院」正式啟用。 1951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接辦福建協大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兩所教會大學,並將之合併成立為「福州大學」。1951年4月12日(8月?),福州大學在福建協大舊址魁岐正式成立。1952年8月福州大學農學院脫離本校,與廈門大學農學院合併為「福建農學院」(現福建農林大學),院址不變。1953年9月學校改名為「福建師範學院」。1958年在大躍進運動影響下,福建農學院遷址到福州西郊,原院址則改辦工廠。同年該院「森林系」被單獨分出,以設立福建林學院。1972年5月學校改名為「福建師範大學」。】。
(圖38)為西式封背貼國父像國幣改值上海大業加蓋、渝中華改貳仟圓票5枚,郵資共1萬元,銷北平(已)、37.7.31日19時、PEIPING戳寄美國,民國37.7.1日起至37.8.1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初重50公克2萬元、續重每50公克1萬元,該封還是貼之前每重50公克1萬元舊郵資,該封左上角印有Cheng Kee Stamp Company字樣,上網查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內記載,查到誠記郵票社、負責人為韋誠起先生、地址1.東安市場及2.牛街73號、經營方式為門市、出口,於1930年開業,並出版《誠記郵訊》,封內還留有原價目表(圖38a)。
(圖39)為西式封貼國父像上海大東三版伍萬圓票3枚,郵資共15萬圓,銷廣州(E甲)、卅七年九月廿一日十時、CANTON戳寄美國,背有貝爾(加利福尼亞州)1948.11.5日戳到達,民國37.8.21日起至37.11.6日前,寄國際印刷品郵資初重50公克15萬元、續重每50公克6萬元,該封符合15萬元印刷品郵資。
參考資料﹕網路上的資料綜合整理
劉肇寧先生所寫「北京早期的集郵者和郵商」一文
維基百科
汪統先生所寫「聖約翰大學校史」
中國郵資考、郵政大事記
中國郵票商社名錄(1879-1966)
2015.1.2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刊第60期內(2015.9.20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