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7 10:45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29

談金圓「臺滙」滙票(上)   --     夏大緯


                 一晃之間許多郵事、郵品,只要跟郵友談及不是10年就是15年之前的事,連自己都從未想到、也未真正好好計算過,不知不覺時光確是悄悄飛逝而過,近期湖南「郵政滙兌研究會」的主編黃敦先生,來信要一些金圓滙票的彩色影本(含金圓「臺滙」此部份),個人隨手翻查資料查到在「集郵彙報78年版」,該期內個人曾寫了一篇「談金圓滙票與臺滙」一文,這己是21年前之事了,該文僅算附帶談及「臺滙」滙票,另當時的科技、設備等,不像目前可自行輕易掃描彩色圖檔,並透過E–mail直接立即傳送給對方,個人滙票的收集年代甚早,但曾經中斷、也曾賣出甚多,後又重新繼續收集可謂一波三折,為掃描滙票圖檔給黄敦先生,在重新整理金圓滙票同時,也順便重新記錄及先行提供金圓「臺滙」,此部份滙票的彩色圖檔給郵友参考,21年前郵文中的附圖均是黑白圖,個人當時所保留的也是黑白影本,拜科技之福舊作新寫、圖檔一併更新為彩色,除可提供更清晰的彩色圖給郵友欣賞外,自己也可留存做為紀念及一個郵史記錄。


                  如個人上項所言,21年前所寫「談金圓滙票與臺滙」一文,己大致詳細的介紹了金圓滙票,郵友可直接参考「集郵彙報78年版」,或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也有收錄該文,因此本篇僅簡略不再重覆太多所寫過的,本篇重點在於提供21年前所缺的大量實物彩色圖,經由彩圖可更加清楚的得知版式、種類等,並也確認得知真有該件實物存世。


金圓「臺滙」跟金圓滙票不同之處,在於英文字軌編號前都加蓋有「臺滙」兩字藍色印章,個人收集的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只有10種,相信應該還有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在,另臺灣一地就使用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滙票,該英文字軌編號似乎並未和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有所重覆使用,因此個人推論此10種英文字軌編號滙票僅在臺灣地區使用。


金圓「臺滙」開發時滙票金額為金圓,並粘貼金圓滙兌印紙,根據「中華郵政史臺灣編」記載,37年8月20日中央改革幣制,以金圓為本位幣,23日行政院規定,舊臺幣1,835元兌換金圓壹元。後因金圓不停貶值,自37年8月23日至38年5月27日間,舊臺幣和金圓劵的兌換率,曾經調整64次,由當初之1,835比1,到38年5月27日調整為1比2,000,由此可見金圓劵變動的次數相當頻繁,且貶值速度之快,舊臺幣跟金圓劵的兌換隨時調整,因此滙款時均按收滙日之臺灣銀行牌價,比率折合收取臺幣,滙費則為舊臺幣金額並非金圓,滙費亦均按臺銀公布徵收。


金圓「臺滙」其滙費處,有些滙票上並未註明是臺幣,一般人不注意會誤以為是金圓數目,部份滙票其滙費處則註明有臺幣字樣,註明的方式有(a)手寫「TW」二字做為註明,(b)用圖章加蓋台幣、TW$等字樣做為註明。


(圖1、2)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P、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6種不同面值、共金圓1500元,銷臺灣、38.2.21日、花蓮(滙)戳,滙費台幣867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二日兌付戳。


(圖3)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3.1日、基隆(滙)戳,滙費處加蓋藍色「台幣」字樣、為台幣442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日兌付戳。


(圖4)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S、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18日、基隆(滙)戳,滙費處加蓋藍色「台幣」字樣、為台幣84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5、6)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6日、臺北(滙)戳,滙費台幣68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七日兌付戳。


(圖7)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S、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3.3日、臺北(滙)戳,滙費台幣3960元,滙貴州普定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十五日、普定兌付戳。


(圖8)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3V、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加蓋改值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70萬元,銷臺灣、38.5.19日、臺北(滙)戳,滙費台幣1萬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五月卅一日兌付戳,此種加蓋改值高額滙票,並在金圓後期台灣使用者存世數量甚少。


(圖9、10)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北、38.3.8日、十三支(儲滙)戳,滙費台幣918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六日兌付戳。


(圖11)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20日、松山(儲滙)戳,滙費台幣47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九日兌付戳。


(圖12)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元,銷臺灣、38.2.8日、士林(儲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台幣1260元,滙貴州赤水有貴州、卅八年二月廿六日、赤水兌付戳。


(圖13、14)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6日、竹東(儲滙)戳,滙費台幣68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一日兌付戳。


(圖15)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500元,銷臺灣、38.3.21日、竹南(儲滙)戳,滙費台幣13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廿一日兌付戳。


(圖16)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元,銷臺灣、38.2.8日、新竹(滙)戳,滙費處手寫藍色「TW」字樣、為台幣3780元,滙貴州施秉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十九日、施秉兌付戳。


(圖17)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S、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2日、新竹(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台幣13260.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日兌付戳。


(圖18)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元,銷臺灣、38.1.10日、臺中(滙)戳,滙費台幣3750元,滙興義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四日、興義兌付戳。


(圖19)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2000元,銷臺灣、38.3.4日、臺中(滙)戳,滙費台幣7200元,滙大定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十二日、大定兌付戳。


(圖20、21)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15日、東勢(儲滙)戳,滙費台幣84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二日兌付戳。


(圖22、23)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3.4日、鹿港(儲滙)戳,滙費台幣3600.00元,滙鎮遠有貴州、卅八年三月十三日、鎮遠(甲)兌付戳,另有紅色四方型鎮遠郵局付訖戳。


(圖24)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200元,銷臺灣、38.2.7日、嘉義(滙)戳,滙費台幣1820元,滙仁懷有貴州仁懷、卅八年二月廿七日、桑木場兌付戳。

(圖25)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8日、嘉義(滙)戳,滙費台幣1120元,滙黄平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五日、黄平兌付戳。

(圖26)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NO.L、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200元,銷嘉義、38.2.8日、一支(儲滙)戳,滙費台幣2520元,滙餘慶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廿四日、餘慶兌付戳。

(圖27、28)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1日、大林(儲滙)戳,滙費台幣132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日兌付戳。

(圖29)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元,銷臺灣、38.2.11日、臺南(滙)戳,滙費處加蓋紅色「TW$」字樣、為台幣1080.00元,滙修文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廿二日、修文兌付戳。

(圖30)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元,銷臺灣、38.2.1日、鳳山(儲滙)戳,滙費台幣1690元,滙修文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廿二日、修文兌付戳。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28

談金圓「臺滙」滙票(下)   ---    夏大緯


(圖31、32)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9日、鳳山(儲滙)戳,滙費台幣6120元,滙麻江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五日、麻江兌付戳,另有藍色四方型麻江郵局付訖戳。

(圖33、34)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8日、左營(儲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台幣578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二日兌付戳。

(圖35、36)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R、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2.16日、高雄(滙)戳,滙費為台幣7200元,滙貴筑有貴州、卅八年二月廿六日、貴筑兌付戳。

(圖37)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3S、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加蓋改值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70萬元,銷臺灣、38.5.21日、高雄(滙)戳,滙費台幣1萬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五月卅一日兌付戳,此種加蓋改值高額滙票,並在金圓後期台灣使用者存世數量甚少。

(圖38、39)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S、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高雄、38.3.17日、一支(滙)戳,滙費為台幣84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40、41)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500元,銷臺灣、38.2.8日、佳冬(儲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台幣5950.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日兌付戳。

(圖42、43)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R、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7日、佳冬(儲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為台幣102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十六日兌付戳。

(圖44)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3G、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3.12日、佳冬(儲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為台幣329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廿二日兌付戳。

(圖45)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2.18日、臺東(滙)戳,滙費處手寫黑色「TW」字樣、為台幣18360元,滙綏陽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五日、綏陽兌付戳。

(圖46、47)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P、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500元,銷臺灣、38.2.7日、屏東(滙)戳,滙費為台幣4550元,滙貴州黔西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十六日、黔西兌付戳。

(圖48)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2T、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1000元,銷臺灣、38.3.2日、屏東(滙)戳,滙費為台幣4680元,滙貴州納雍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十四日、納雍兌付戳。

(圖49、50)國幣改金圓「臺B」版,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加蓋改值2種不同面值、共金圓70萬元,銷臺灣、38.5.11日、屏東(滙)戳,滙費台幣1萬元,滙貴陽背有貴陽(子)、卅八年五月十七日兌付戳,此種國幣改金圓「臺B」版,又是加蓋改值高額滙票,並在金圓後期台灣使用者存世數量甚少。

(圖51)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3000元,銷臺灣、38.3.16日、澎湖(儲滙)戳,滙費為台幣846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三月廿五日兌付戳。

(圖52、53)金圓「臺滙」英文字軌編號為I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1種面值、共金圓柒萬元,銷臺灣、38.5.3日、澎湖(儲滙)戳,滙費為台幣3000元,滙貴陽有貴陽(子)、卅八年五月十四日兌付戳,此種加貼高額壹萬圓滙兌印紙,並在金圓後期台灣使用者存世數量甚少。


上項介紹雖較21年前,個人所寫的郵文內容有增加,但應還有不同英文字軌、使用地名、不同版式等遺漏及存世,還待郵友們共同一起來補充,如此才能讓金圓「臺滙」的資料更為完整。



参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談金圓滙票與臺滙」一文


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


                                                         2010.8.29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09期內(2010.9.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19

台幣滙票上使用的低額滙兌印紙   ---   夏大緯


                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內「民國郵政滙票使用的滙兌印紙」郵文,及之前所寫【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一文,均先後介紹「集郵人士不論是收集何種郵品,相信對攸關其收集範圍的相關數字,都會非常敏感及關切,如郵票面值的最低及最高、郵資的最低及最高、使用年份的最早及最晚等,這些均跟數字有著莫大的關係與關連性,收集滙票也是如此,同樣可從中挖掘出相關的題材,雖然在價值上可能並非是最珍貴的郵品,但基本上屬於此範圍的題材,在數量上應算是較稀少及珍貴的,且較特殊與獨樹一格與眾不同,如要收集及找尋此方面郵品也並不容易並非唾手可得,有其一定的收集難度,在滙票上貼用較少見的低面值1、2、5分或1、2、5角滙兌印紙的使用案例,乃是強調該類滙兌印紙的面值屬於『最低』這個範圍之內,因此滙票上貼低面額角分等滙兑印紙者,金額越小者越為難得及罕見」。


                 上項郵文內所介紹的均是金圓滙票,其滙票上所貼低面額角分等滙兑印紙者,金額越小者就越為難得及罕見,同樣在台灣使用的「台幣滙票」上,貼台幣伍圓以下(含伍圓),金額依序為伍圓、貳圓、壹圓滙兌印紙者同樣少見,貼台幣伍角、貳角、壹角滙兌印紙者則更是罕見,由於台灣没有使用加蓋改值為「分」的滙兌印紙,因此真正使用的最低面值滙兌印紙即為壹角,下列即介紹一些貼用此類伍圓以下至壹角,低額滙兌印紙的滙票給郵友参考﹕


(圖1、2)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7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275元7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伍角、壹角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二日、員林(乙一)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四日、楠梓(儲滙)戳兌訖。


(圖3、4)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999元2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角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九月三十日、古坑(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九月三十日、彰化(乙)戳兌訖。


(圖5、6)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529元2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角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九月三十日、古坑(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一日、台北(X)戳兌訖。


(圖7、8)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40元9角,其中包括改值伍角、壹角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一日、古坑(儲滙)戳,滙台北不清楚戳兌訖。


(圖9、10)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38元4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圓、壹角4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高雄、五三年四月十三日、五支(乙)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十九日、台北(乙六)戳兌訖。


(圖11)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25元6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伍角、壹角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內埔、五三年九月廿九日、一支(乙)戳,滙台南、五三年十月十三日、二支(儲滙)戳兌訖。


(圖12、13)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840元5角,其中包括改值伍圓、伍角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三日、員林(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鳳山(儲滙)戳兌訖。


(圖14)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313元5角,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伍角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玉里、五三年九月五日、大禹(代)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六日、花蓮(乙)戳兌訖。


(圖15)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262元5角,其中包括改值貳圓、伍角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一日、苗栗(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竹南(乙)戳兌訖。


(圖16)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60元5角,其中包括改值伍角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三月卅一日、埔里(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南投(乙)戳兌訖。


(圖17)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803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宜蘭、五三年十月十八日、二支(乙)戳,滙台灣台北、五三年十月廿一日、廿六支(乙)戳兌訖。


(圖18、19)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77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十七日、桃園(乙一)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十三日、台中(乙二)戳兌訖。


(圖20、21)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86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桃園、五三年四月十八日、四支(乙)戳,滙嘉義、五三年五月七日、一支(儲滙)戳兌訖。


(圖22、23)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433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四日、南庒(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二日、汐止(乙)戳兌訖。


(圖24)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61元,其中包括改值壹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九日、埔里(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十三日、南投(乙)戳兌訖。


(圖25)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78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圓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五日、埔里(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七日、彰化(乙)戳兌訖。


(圖26)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2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6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七日、民雄(儲滙)戳,滙嘉義、五三年十月九日、一支(儲滙)戳兌訖。


(圖27)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623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十三日、甲仙(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十四日、台北(乙七)戳兌訖。


(圖28)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03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十四日、甲仙(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十六日、高雄(乙)戳兌訖。


(圖29)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2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51元,其中包括改值壹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九月三十日、甲仙(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十三日、台南(乙三)戳兌訖。


(圖30)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76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一日、甲仙(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二日、台南(乙三)戳兌訖。


(圖31)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368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圓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田中、五三年十月七日、東源(代)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九日、高雄(乙)戳兌訖。


(圖32、33)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96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九日、高雄(乙)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廿一日、台北(乙七)戳兌訖。


(圖34、35)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828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圓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十六日、高雄(乙五)戳,滙高雄、五三年四月廿九日、十支(儲滙)戳兌訖。


(圖36)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8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壹圓3種低額滙兌印紙,由高雄、五三年四月十日、八支(儲滙)戳,滙木栅、五三年四月廿七日、二支(儲滙)戳兌訖。


(圖37)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33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壹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三月五日、關山(乙一)戳,滙台灣、五三年三月七日、高雄(乙五)戳兌訖。


(圖38)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314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十月九日、古坑(儲滙)戳,滙台灣、五三年十月十二日、板橋(乙)戳兌訖。


(圖39)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527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貳圓2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玉里、五三年十月十二日、一支(乙)戳,滙台灣北投、五三年十月十五日、二支(乙)戳兌訖。


(圖40)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5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662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五日、桃園(乙二)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豐原(乙一)戳兌訖。


(圖41)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32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高雄、五三年四月廿二日、一支(乙)戳,滙台灣、五三年五月四日、台北(乙七)戳兌訖。


(圖42、43)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734元,其中包括改值貳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高雄、五三年四月二十日、四支(乙)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七日、中興新村(乙一)戳兌訖。


(圖44)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75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五三年四月十七日、桃園(乙二)戳,滙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竹東(乙)戳兌訖。


(圖45)為新臺幣滙票,混貼加蓋、改值3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共計115元,其中包括改值伍圓1種低額滙兌印紙,由台灣國姓、五三年十一月十一日、長流(代)戳,滙台灣、五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埔里(儲滙)戳兌訖。



参考資料﹕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


                                                      2010.9.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北縣郵訊第27卷第5期內(2010.9.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82年兩岸掛號正式通郵封
夏大緯


民國80年(1991年)3月9日海基會正式揭牌運作,由辜振甫先生擔任創會董事長,同年12月16日大陸成立海協會,由汪道涵先生擔任會長,兩岸兩會開始展開正式的接觸與協商,1993年4月27日到29日,辜振甫和汪道涵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了第一次辜汪會談,實現了兩岸交流的歷史性突破,雙方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定”“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定”“兩會聯系與會談製度協定”和“辜汪會談共同協定”等4項協定,開啟兩岸對話協商的新時代。


另在新浪網上搜尋到相關資料如下﹕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經過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註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的首次會晤,也是40餘年來,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接觸商談。盡管這次會談隻局限于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的範圍,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及對兩岸關系的影響已引起台灣島內的高度重視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心。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峽兩岸政策的調整,兩岸的各種交流與交往進入持續調整發展的階段。同時兩岸間的民事糾紛、漁事糾紛以及走私、偷渡等問題也越來越多,且層面日益擴大,為兩岸關系的發展增添了許多困難和麻煩,亟待解決。雖然海基會和海協會成立後,雙方就上述問題進行過多次商談,但由于接觸層次較低,海基會所獲授權不足及政治的影響等原因,進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兩會高層次負責人直接坐下來進行商談,以早日解決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大陸方面為解決這些問題曾多次提倡通過接觸談判解決兩岸關系中的具體問題,經過艱苦努力,促成了第一次“汪辜會談”,會談於1993年4月27日上午正式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


會上,海協會汪道涵會長首先發言。他重申了這次會議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充分說明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並集中論述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的8個具體問題:(1)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基本主張;(2)直接“三通”應當擺上議事日程;(3)關于兩會共同籌開民間的經濟交流會議(製度)的建議;(4)台商在大陸投資和大陸經貿界人士訪台問題;(5)兩岸勞務合作問題;(6)台灣參與開發浦東、三峽、圖門江問題;(7)合作開發能源、資源問題;(8)兩岸合作開發台灣海峽和東海無爭議地區石油資源問題。此外,汪會長還就兩岸科技、文化交流及兩會會務問題提出了意見,闡明了觀點。


接著,辜振甫董事長就兩會聯系合作、共同打擊海上走私、犯罪及兩岸經濟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問題發表了意見,表示願意設法促進兩岸企業界人士互訪與海協會商討籌開民間經濟交流會議及共同開發和利用資源與能源問題。辜振甫還表示,目前兩岸情勢還不能開放雙向投資,但又強調希望大陸更具體地保障台商的權益,並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具體問題。此後,唐樹備和邱進益就有關具體問題和雙方存在的分歧的部分多次進行磋商和會談。會議第3天,即4月29日上午,在唐邱會談的基礎上,汪道涵會長和辜振甫董事長代表兩會正式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定》、《兩岸掛號信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定》、《兩會聯系會談製度協定》及《汪辜會談共同協定》4個檔案。至此,“汪辜會談”順利結束。


“汪辜會談”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後的首次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江澤民總書記對這次會談給予高度評估:汪辜會談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它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兩岸及國際社會均對會談普遍給予高度評估,認為“具有相當深刻的政治意義”。首先,雙方在會談中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為今後各領域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資借鏡的範例,標志著兩岸的“談判時代已經來臨”。第二,兩會聯系與溝通通路的確立,開啓了兩岸溝通正常化、製度化的大門,對今後兩會領導人互訪及解決兩岸交往中存在問題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第三,會談的成功有助于增進兩岸的互信,說明隻要雙方本著“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的原則坐下來談,許多問題都可望得到解決。


汪辜會談共同協定(1993年)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以下簡稱海協)汪道涵會長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代表兩會于本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新加坡進行會談。本次會談為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與功能性之會談。海協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副會長兼秘書長鄒哲開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等參加會談。雙方達成以下協定:


一、本年度協商議題


雙方確定今年內就“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之遣返及相關問題”、“有關共同打擊海上走私、搶劫等犯罪活動問題”、“協商兩岸海上漁事糾紛之處理”、“兩岸智慧產權(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兩岸有關法院之間的聯系與協助(兩岸司法機關之相互協助)”(暫定)等議題進行事務性協商。


二、經濟交流


雙方均認為應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雙方同意就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及相關問題、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等問題,擇時擇地繼續進行商談。


三、能源資源開發與交流


雙方同意就加強能源、資源之開發與交流進行磋商。


四、文教科技交流


雙方同意積極促進青少年互訪交流、兩岸新聞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在年內舉辦青少年才藝競賽及互訪,促成青年交流、新聞媒體負責人及資深記者互訪。促進科技人員互訪、交換科技研究出版物以及探討科技名詞統一與產品規格標準化問題,共同促進電腦及其它產業科技之交流。


五、簽署生效


本共同協定自雙方簽署之日起三十日生效實施。


本共同協定於四月二十九日簽署,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會長
董事長
汪道涵
辜振甫


兩會聯系與會談製度協定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以下簡稱海協)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海基會)為建立聯系與會談製度,經協商達成以下協定:


一、會談


海協會長與海基會董事長、視實際需要,經雙方同意後,就兩會會務進行會談,地點及相關問題另行商定。海協常務副會長與海基會副董事長或兩會秘書長,原則上每半年一次,在兩岸輪流和商定之第三地,就兩會會務進行會談。兩會副秘書長、處長、主任級人員,就主管之業務,每季度在兩岸擇地會商。


二、事務協商


雙方同意就兩岸交流中衍生且有必要協商之事宜,盡速進行專案協商,並簽署協定。


三、專業小組


雙方同意因業務需要,各自成立經濟小組與綜合事務小組。


四、緊急聯系


雙方同意各自指定副秘書長作為緊急事件之聯絡人,相互聯系並採行適當措施。


五、入出境往來便利


雙方同意因本協定所定之事由,相互給予經商定之兩會會務人員適當之入出境往來與查驗通關等便利,其具體辦法另行商定。


六、協定履行、變更與終止


雙方應遵守協定。協定變更或終止應經雙方協商同意。


七、未盡事宜


本協定如有未盡事宜,雙方得以適當模式另行商定。


八、簽署生效


本協定自雙方簽署之日起三十日生效。


本協定於四月二十九日簽署,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會長
董事長
汪道涵
辜振甫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定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中國公證員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事宜,經協商達成以下協定:


一、聯系主體

    (一)關於寄送公證書副本及查證事宜,雙方分別以中國公證員協會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證員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相互聯系。(二)本協定其他相關事宜,由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聯系。


二、寄送公證書副本

    (一)雙方同意相互寄送涉及繼承、收養、婚姻、出生、死亡、委托、學歷、定居、扶養親屬及財產權利證明公證書副本。(二)雙方得根據公證書使用需要,另行商定增、減寄送公證書副本種類。


三、公證書查證

    (一)查證事由

公證書有下列情形之一,雙方應相互協助查證;

1、違反公證機關有關受理範圍規定;

2、同一事項在不同公證機關公證;

3、公證書內容與戶籍資料或其他檔案資料記載不符;

4、公證書內容自相矛盾;

5、公證書文字、印鑒模糊不清,或有塗改、擦拭等可疑痕跡;

6、有其他不同證據資料;

7、其他需要查明事項。

    (二)拒絕事由

未敘明查證事由,或公證書上另加蓋有其他證明印章者,接受查證一方得附加理由拒絕該項查證。

    (三)答復期限

接受查證一方,應于收受查證函之日起三十日內答復。

    (四)查證費用

提出查證一方應向接受查證一方支付適當費用。查證費用標準及支付模式由雙方另行商定。


四、文書格式


寄送公證書副本、查證與答復,應經雙方協商使用適當文書格式。


五、其他文書


雙方同意就公證書以外的文書查證事宜進行個案協商並予協助。


六、協定履行、變更與終止


雙方應遵守協定。協定變更或終止,應經雙方協商同意。


七、爭議解決


因適用本協定所生爭議,雙方應盡速協商解決。


八、未盡事宜


本協定如有未盡事宜,雙方得以適當模式另行商定。


九、簽署生效


本協定自雙方簽署之日起三十日後生效實施。


本協定於四月二十九日簽署,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代表
代表
汪道涵
辜振甫
唐樹備
邱進益


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定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中國通信學郵政專業委員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掛號函件查詢及補償事宜,經過協商,達成以下協定:


一、開辦範圍


本協定所稱掛號函件系指信函、明信片、郵簡、印刷物、新聞紙、雜志及盲人檔案。上述開辦範圍雙方得以書面協定增減。


二、聯系模式

掛號函件之查詢由中國通信學會郵政業務委員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或其指定之郵件處理中心(航郵中心)相互聯系。其他相關事宜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財政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相互聯系。


三、傳遞方法


掛號函件通過第三地轉運辦理。


四、查詢期限


掛號函件查詢,應自原寄本人交寄次日起十二個月內提出。


五、答復期限


接受查詢一方應於收受查詢檔案之日起三個月內答復。


六、繕發驗單


一方接收他方封來之函件總包、遇有掛號函件遺失、被竊或毀損等情形,應即繕發驗單,由對方迅予查復。


七、各自理賠


掛號函件發生遺失、被竊或毀損等情形、概由原寄一方負責補償,不相互結算。


八、檔案格式


雙方各依郵政慣例印製查詢表格、驗單、答復函及簡函,相互認可後使用。


九、協定履行、變更與終止


雙方應遵守協定。協定變更與終止,應經雙方協商同意。


十、爭議解決


因適用本協定所生爭議,雙方應盡速協商解決。


十一、未盡事宜


本協定如有未盡事宜,雙方得以適當模式另行商定。


十二、生效實施


本協定自雙方簽署之日起三十日後生效實施。


本協定於四月二十九日簽署,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代表
代表
汪道涵
辜振甫
唐樹備
邱進益


上項介紹即可清楚了解當時辜汪會談的內容及簽訂內容,經由此次會談及簽署協議,在民國78.6.10日停辦寄大陸掛號信件,歷經4年時間後,於民國82.6.1日正式開辦寄大陸「掛號信件」。


(圖1)為西式封貼33元郵資,銷台灣、82.6.1日18時、甲、台北戳及紅色有框「海峽兩岸掛號郵件正式通郵紀念~民國82年6月1日~」紀戳,航空掛號寄江西南昌背有江西南昌、1993.6.8日9時、330006戳到達。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參考資料:新浪網


                        2015.5.4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其他各行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
夏大緯


個人在上一期寫了一篇「談郵局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文中引用中國郵刊第86期內,王學文先生所寫「節約建國華僑不落人後」一文,對「節約建國儲蓄劵」的說明摘要如下:【郵政儲金滙業局首先單獨發行,後來中央信托局亦也單獨發行,之後中國及交通銀行又加入中央信託局發行行列,民國29年8月13日起三行開始聯合發行,農民銀行因狀況特殊,維持單獨發行。】,上文中己介紹了郵政儲金滙業局單獨首先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這次就介紹其他各行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給郵友参考﹕


A、三行聯合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


(圖1)為中央信託局、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聯合發行(以下簡稱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伍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該劵為完整全新未使用全聯較為少見。

圖1.jpg



(圖2)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伍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

圖2.jpg



(圖3)為四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拾圓2張,中下處印「重慶京華印書館」字樣,分别為中央信託局、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售出,日期分别為民國三十一年九月一日及民國三十一年十月一日。

圖3.jpg



(圖4)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該劵為完整全新未使用全聯較為少見。

圖4.jpg



(圖5)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拾圓,中下處印「商務印書館代印」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三年壹月拾九日。

圖5.jpg



(圖6)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拾圓,中下處印「大東書局香港印刷廠印製」字樣,為中國銀行貴陽支行售出,日期為民國卅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圖6.jpg



(圖7)同上2張,分别為中央信託局昆明分局、江蘇省農民銀行收購絲繭處售出,日期分别為1940.12.16日、民國三十年十一月拾五日。

圖7.jpg



(圖8)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伍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該劵為完整全新未使用全聯較為少見。

圖8.jpg



(圖9)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伍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

圖9.jpg



(圖10)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伍拾圓,中下處印「商務印書館代印」字樣,該劵為完整全新未使用全聯較為少見。

圖10.jpg



(圖11)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伍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31年7月25日。

圖11.jpg



(圖12)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伍拾圓,中下處印「大東書局香港印刷廠印製」字樣。

圖12.jpg



(圖13)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日期為民國卅四年叁月貳日。

圖13.jpg



(圖14)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右邊加蓋紅字改為鄉鎮公益儲蓄,日期為民國卅四年貳月八日。

圖14.jpg



(圖15)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另中下邊框內印「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印」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三年十一月卅日。

圖15.jpg



(圖16)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年六月拾五日。

圖16.jpg



(圖17)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印「商務印書館代印」字樣。

圖17.jpg



(圖18)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佰圓,中下處印「大東書局香港印刷廠印製」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一年七月卄四日。

圖18.jpg



(圖19)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伍佰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另中下邊框內印「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印」字樣。

圖19.jpg



(圖20)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伍佰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1941.1.10日。

圖20.jpg



(圖21)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壹仟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另中下邊框內印「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印」字樣,日期為民國卅四年壹月拾叁日。

圖21.jpg



(圖22)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仟圓,中下處印「商務印書館代印」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年七月卄四日,該劵為中國銀行香港儲蓄部售出,背面另貼香港拾仙印花稅票1枚。

圖22.jpg



(圖23)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仟圓,中下處印「大東書局香港印刷廠印製」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年貳月壹日,背面另貼香港拾仙印花稅票1枚。

圖23.jpg



(圖24)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小型甲種壹萬圓,中下處印「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字樣,另中下邊框內印「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印」字樣,日期為民國卅四年壹月拾日。

圖24.jpg



(圖25)為三行聯合發行的大型甲種壹萬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1942.4.24日。

圖25.jpg


B、其他銀行單獨發行「節約建國儲蓄劵」:


(圖26)為中央信託局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甲種伍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年六月拾五日。

圖26.jpg



(圖27)為中央信託局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甲種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年六月拾五日。

圖27.jpg



(圖28)為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小型甲種拾圓,左下處印「重慶華南印刷公司製」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二年三月十日。

圖28.jpg



(圖29)為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甲種壹佰圓,左下處印「重慶華南印刷公司製」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二年三月廿二日。

圖29.jpg



(圖30)為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甲種伍圓,中下處印「中國大業公司印」字樣,日期為1944.8.21日。

圖30.jpg



(圖31)為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美金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美金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卅一年十二月一日。

圖31.jpg



(圖32)為中國銀行發行的美金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美金叁拾圓,中下處未印任何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

圖32.jpg



(圖33)為交通銀行發行的美金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美金壹拾圓,左下處印「京華印書館承印」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

圖33.jpg



(圖34)為交通銀行發行的美金節約建國儲蓄劵大型美金叁拾圓,左下處印「京華印書館承印」字樣,日期為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一日。

圖34.jpg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三行聯合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除有大型、小型,印製公司不同,改為鄉鎮公益儲蓄券等不同,再加上面額也有不同,其種類花樣可謂也相當豐富,而單獨發行的「節約建國儲蓄劵」,則似乎種類、型式、面額等花樣並不多,但出現以「美金」為面額的「節約建國儲蓄劵」,該類以美金為面額的「節約建國儲蓄劵」似乎並不多見,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部份,應還有其他種類、面額等不同,個人僅拋磚引玉留待郵友補充更完整的介紹。



参考資料﹕王學文先生「節約建國華僑不落人後」一文


                                    2010.6.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05期內(2010.7.21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明片真假之謎?

夏大緯

    30年或20年前購買早期明信片,幾乎不用考慮也不用担心會買到假的明信片,當時集郵人仕大多只收集郵票或實寄封,收集明信片的人可說曲指可數,因此也不用担心會有人做假,且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科技等也不易做假,如有假的情況也很易被發現,當時的拍目大多為黑白圖,少許特別珍貴的才有彩色,且彩色並不一定非常標準,這些原因都讓做假者不易仿得維肖維妙,但隨著時間、科技的進步,全彩拍目己不稀奇,網路上還可看見接近原色的彩圖,甚至重點處還可放大,方便無法親臨到現場觀查的缺憾,這些措施確是方便及服務了郵人,相對的有利就有弊,之前即有郵友來信探討明片相關事宜,均是在各拍賣網站上所發現的一些明片,因聽人說網站上買的郵品有真有假,即陸續會順便寄來一些,在網站上拍賣的明片附圖請我判別,由於個人不習慣也不喜歡上網,其實並不知道有這些郵品拍賣,而是知道我不喜歡上網,由國內外熱心郵友提供給我的資料,在此也要感謝這些郵友,也發覺確是有相當多郵友常上網看郵品、買郵品,其實對某些拍賣郵品或賣家早都有存疑,但僅在私下通訊中提出探討並未公諸於枱面上,而個人貿貿然寫此文可能是多慮了,相信對資深的玩家來說已有分辨之能,但躭心甚多年青郵友初踏入收集早期片領域,即因買到偽片而開始對早期片敬而遠之就不好了,因此還是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及警訊,也許可對一些初集者有些幫助,剛開始判别時不以為意憑經驗及直覺即判斷,隨後越來越多的好片、好戳、好票均出現,由很容易看出破綻到幾乎很難判别,每每幾乎考倒我的智商,從迅即的判别到很慎重的翻查資料,深怕陰溝裏翻船有負郵友所託(如此慎重也不敢保証不會看走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所看的不是真正原片,就算是全彩的影本也有清晰度上的差異,尤其是郵戳的墨色新舊、郵戳的壓痕輕重、所寫字跡在郵戳之上或之下等,看影本還是跟實物有所差距甚難比較,但致少個人盡心的去研判了),其實個人所藏大清及民國片大多己售出,由於數量較多早期彩色影印有管制、後雖開放但彩色影印甚貴,因此大多均無留存影本,如有也僅保留黑白影本而己,目前所剩郵品也全放在銀行保管箱中,無法隨時拿出實物來比對,增加了不少判別的困難度。

明片的真假從早先在明片上出現一個假戳,到如今可能除明片本身是真的之外,其上所銷的郵戳、加貼的郵票等,都可能是近期所做出來的,或是真假各半,利用漏銷片、掉票片、銷戳片、印刷後未使用片等,再重新加貼郵票、加蓋好戳、加上地址文字等,只要稍一不察就會上當,只有比對實物或翻查以往各項資料、拍目等,詳加分析比對才能確保較不會馬失前蹄,個人不敢說判别一定百分之百無誤,尤其是往往牽扯到郵票、郵戳、郵資、郵史等各方面,有時可能顧此失彼無法完全面面兼顧到的,個人原本專攻片封簡雖均有涉及各方面,但下手收集的早當時不用考慮到這麼多因素,也幾乎没有此方面問題產生,所謂三個臭皮匠抵得上一個諸葛亮,因此提出一些明片來供大家探討,看倒底是真是假?也好提供給目前熱心收集明片的郵友一個参考,否則假貨充斥讓郵友却步或買到假貨而失望,均影響到明片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下列所談的均是2008年內所發生的事例,已事過境遷可較不用考慮太多,講太多除得罪人外也讓做偽者得知破綻,下次改進可更上一層樓,因此要寫也有著兩難的處境,只得大略的點到為止以免被告,另目前所知不論國內外、有名無名等各拍賣目錄,同樣大多己先後出現疑偽品,下列所談也僅是部份還有甚多無法一一列舉,此文也僅此一篇不會有續,只希望由此文提供給参考者一些基本的辨識方法及技巧,其餘就看各郵友去如何發揮及舉一反三來破解了。


(圖1)為德國ebay拍賣於2008.6.21日截標,清一次片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圖2)為加貼票的放大圖,(圖3、4)郵戳放大圖,(圖5)為明片的背面圖,該片成交價為美金1426元(約台幣42780元),由於保密是否真的有拍出、成交價是否為真均不得而知,由其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的放大圖來看,其紙質是否會太新、顏色是否太紅、加蓋的文字是否正確?(圖6)為真的5分票双連可比對,另票上銷有一不清楚的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該片由其他郵戳可得知是在1905年使用,但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似乎是在1900及1901年使用,加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郵資是否符合正確嗎?威海衛力差信局是在1898年12月中旬由英商和記洋行開辦,每日將郵件運至我國烟台郵局後,轉寄至國內外各地,所有信件除須貼力差信局特製之信票外,寄國內者須另貼我國郵票,寄國外者須再貼客郵郵票,所見實寄片封似乎均集中在1898年及1899年,似乎還未見有1905年實寄者?該片重點在於所貼威海衛力差信局第一版5分票,但威海衛郵政局雙圈戳不清楚,更未見經烟台轉寄戳不是奇怪?6月26日有郵友來信告知,該片又拿到香港ebay拍賣了,該片才剛於6月21日截標並高價賣出,但没想到確又在香港ebay賣,並於6月29日再次結標了?網路資訊發達己無國界,個人雖少上網但郵友尤其是年靑者,確是相當關注並會來信告知,難道6月21日的截標是假的?才在德國ebay賣完就馬上拿到香港ebay賣,雖有人也是如此東買西賣賺價差,但要非常有眼光及知道市場的需求,否則不一定能夠賺到錢的,且通常要賣也會隔一段時間,不會如此迅速難道不怕馬上就被眼尖的郵友發現了?真是想錢想瘋了不計代價?且該件郵品爭議性頗大,如此不是自承之前的出售跟本是假的?連高價售出也是假的?郵友都還未判定,他自已就如同宣告自己是假的了,台灣有一句俗語﹕「呷緊弄破碗」,就是說心急反而敗事了,目前確也是速食化社會一切講求快速,連回報也要快才算有效率,因此早期郵友擁有一件郵品20年,甚至更久才會再出售並不稀奇,而現在有些是才剛買到就想高價再賣出了,或是要買時就己打算要再轉手的,擺個一年或幾年再賣的說不定反而是少數的例外了,形成的原因也跟經濟的需求、迫切要迅速賺錢等均有關係,買郵品可能僅是一種投資手段及工具而己,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賺錢,也促使各種偽品的大量出現,稍一不慎就會上當,喜愛網上購買郵品者、以為撿到便宜者更須特别小心。

圖1.jpg


圖2.jpg


圖3.jpg


圖4.jpg


圖5.jpg


圖6.jpg


在6月21日德國ebay結標的明信片,除(圖1)外另有多張大清明信片也頗值得探討介紹,但未想到香港ebay於6月29日結標的明信片,除(圖1)片拿出重拍外,另2片也同樣拿出重拍,後查閱得知均是同一個賣家所出售的郵品,(圖7)為清2次雙片的回片銷莒州日月戳及碑形周村郵政局戳寄青島,(圖8)為莒州日月戳放大圖、(圖9)為周村郵政局戳放大圖、(圖10)為背面手繪彩圖,一切看來均完美無缺相當美觀,德國6月21日的結標價為美金843.5元,後在6月26日又出現在香港ebay拍賣,6月29日再次結標個人未再追踪不知結果為何,個人之前曾收集數張日月戳實寄片,另檢視多家知名拍賣目錄所見20多件日月戳實寄片封,可發現有一共同現像即日月戳的線條、筆劃都乾淨清楚,就算是郵戳中的年月日部份不清楚,但也不會像(圖8)戳中有許多小黑點存在的現像,此點應跟郵戳的材質及戳內文字較多不易平整、加蓋時的力量不同均有關,多年前某家拍目上曾有一封日日戳實寄封付拍(圖11),其下所銷的莒州日月戳日期跟(圖8)完全相同是巧合?還是似乎完全仿自於(圖11)?(圖9)周村郵政局戳的顏色為暗紅色,但所見記錄及實物似乎均為黑色並無暗紅色?寄青島但確無青島到達戳此種情況也較為少見。

圖7.jpg


圖8.jpg


圖9.jpg


圖10.jpg


圖11.jpg


越來越多的存疑郵品,且由大清往下延伸到民國時期,幾乎可謂一網打盡了,個人提出探討除互相交流研究之外,也希望經由公開這些存疑的郵品,在往後的歲月中也可不被人錯認,只是可惜一些原本還不錯的新片或實寄片,經由動過手脚後可能再也不能翻身了,「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可能是做假者事前没有想到的吧!但經由此點往好處想,証明目前清及民國明信片,有市埸、有銷路、有錢賺,自然衍生出許多「参考品」,這也是市場的法則及趨勢,有利可圖之下自然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参考品」了。


(圖12)為2008.6.9日ebay上所賣的清二次雙片的回片,銷福州船政1901.11.3日戳寄上海,成交價為美金71元相當便宜,雖然如此似乎也透漏出一個訊息,購買者似乎也無把握只願出低價買回,如是存疑郵品損失也不會太大,該戳先不談其字體文字,僅單獨銷一戳未見其他中轉戳或到達戳,即相當令人可疑,老經驗的郵友是不會購買此類較有爭議的郵品,而其最大存疑之處乃是早期的記錄及實物所見,該戳均是藍色或紫色銷蓋,似乎未聞有黑色銷蓋者?是否因一般所見郵戳都是黑色銷蓋,因此做偽者就想當然耳就用黑色銷蓋了,確不知真正該戳使用的墨色,算是少見的特例因而似乎漏出了馬腳。

圖12.jpg



(圖13)為某拍賣上所拍賣的清二次雙片,銷福州船政1901.12.2日戳,底價為250歐元,由圖來看不是很清楚無法判别其真實身份,但由所銷郵戳的墨色來看為藍色是正確的,只是可能會因屬銷戳品的身份而較不受歡迎。

圖13.jpg



(圖14)為美國ebay於2008.7.11日結標的拍賣,清四次片銷上海1908.3.2日中英文小圓戳寄當地,(圖15)為郵戳放大圖,底價為149元美金,因無人投標而流標,不知是因覺得訂價貴了、還是郵友有注意到其銷戳日期、或發覺似乎有疑問均有可能而流標,多年來所知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為1908.4.16日,個人曾於2008.7.22日完稿一篇「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並隨即刊登於個人部落格內,其主要內容為【近期先後有郵友來信及附圖問及清四次片,均跟清四次片的使用日期有關連性,除發現一張超前日期使用的偽片外(將為文另行探討),另要問的即是1908.4.16日是否為清四次片的最早使用日期?個人曾在1996.10.5日下午3時在中華集郵會,撰稿講述「中國明片慶百年、身世如謎費猜量–談大清各版明片待考證的身世」一文,後刊登於中華集郵會中華民國分會、會友通訊雙月刊第30期(1996年10月)內,該刊早期印製不多至今購買不易,因此相信很多郵友都沒有看到此篇郵文,個人也未刊登在我出版的書內、部落格內,在當時該文內就己介紹1908.4.16日為所知最早使用日期,乃是根據美國「POSTAL STATIONERYOF CHINA,IMPERIAL AND REPUBLIC TO 1949」一書內的記載,而該書引用的資料,乃是英國「Lionel Prescott」普萊斯德先生的明片郵集收藏,後普萊斯德先生的明片郵集,在2001.11.25日的香港「SPINK」公司拍賣,其拍賣目錄中編號第3098項即是該片(圖16),参考價訂為港幣1萬至1萬5千元,最後該片成交價為2萬7百元(約合台幣8萬多元),即是因該片為最早使用日期的身份而有此高價,相信很多郵友都未看過該片的真面目,也不知道此段典故,現在此重新介紹給郵友参考,另也把個人當時所寫該文在此重新刊登,提供給有興趣的郵友参考。】,而(圖14)片為新出現的超前使用片?由其所銷上海戳來看,感覺其墨色似乎太黑太新、郵戳邊框似乎也粗了一些,也有可能是銷戳的油墨擴散的關係,郵局銷蓋郵戳的油墨是專門調製的,其作用即是不會擴散及易吸收,而一般市面上的油墨則較水性,銷蓋時易擴散,對一些精細的文字及圖案往往銷蓋不出來,或是變成模糊一片無法一一突顯出來,且老油墨或經過歲月痕跡的郵戳,其墨色均是黑而暗沉,而新蓋的郵戳其墨色均明顯較黑且較亮,另其上海英文拼音跟相同郵戳相比,其字體也稍有不同,是否因上項諸多因素或郵友越來越聰明了,而導致無人投標就不得而知了。

圖14.jpg


圖15.jpg


圖16.jpg



在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其內第156頁有相同類似一片(圖17),寄同一商家「錦隆」,但所銷確為上海書信館1910.12.2日戳,該片似乎為德總會後期使用,所見大多在1909年後使用較為符合,另德總會寄出的片,所見大多銷上海書信館戳居多(也偶有例外),(圖14)片未見背面圖,如跟(圖17)片的背面相同,就更易於分辨及確定了。

圖17.jpg


科技及資訊的發達,有利有弊影響所及近年來疑似問題郵品越來越多,且隨著市場的反應而隨時變化更改,並非完全一成不變可謂變色龍般,配合周遭環境而隨時更改,由郵友初提供的影本來看,剛開始時所見疑似問題郵品,均大多發生在一些特殊少見的好戳、罕戳之上,由於價格較高讓人不敢大意,反而會小心求証其真實身份,但隨後所見確是一些極普通的郵戳,但其日期確可能是某片的首日或最早、最晚使用的特例,吸引一些想找首日、最早或最晚使用日期者上鈎,此攸關明片的郵史同樣也讓人不得不格外慎重,郵友購買時也要格外小心,稍一不慎可能就買到有問題的郵品了,由於此類郵戳極為普通,一般郵友通常較不防備、且想這麼普通的郵戳應該不會有假,但確還是有假的,對此類郵戳除看字形、墨色、加蓋輕重等重點之外,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找相同的郵戳去比對,而手中無相同郵戳者,不妨在一些過期的知名大拍賣目錄、或郵刊專著等有人發表過的郵文中去尋找,然後去比對即較有保障,一比之下相信有無差異即可馬上得知8成了,其餘2成考慮該戳的前因後果等多種因素或佐証其他事証,相信即可得知判斷的最後結果了。


台北XX拍賣目錄(2008.7.30日結標),其內第1335項郵品為「清三次片首日銷上海書信館1907.OCT.1日戳、背手繪彩色銷首日戳稀少珍貴
底價30000元(圖18)」,該片在結標時撤拍,相信有人提出質疑及檢舉因而以撤拍結束,該片在拍賣未結標之前即曾有2位郵友,先後來電詢問此片並告知有興趣購買此片,在網路上看完此片後即告知該2位郵友此片有疑問,雖然該片所銷為最普通的上海書信館戳,但跟真戳一比較即可得知文字有差異不同,另該片為新出現的首日片,之前未曾聽聞並有流傳或有其源流背景,對於此種突然新出現的郵品考証需格外慎重,並非新出現的郵品一定有疑問,但之前未曾流傳或有源流記錄可考者,突然的出現並要獲得郵友的公認,確是需經嚴格考証才能讓其得到正確身份,此點攸關其身世及價格甚鉅的,之前有源流或考証過的郵品較無問題,由拍賣目錄中所見罕品來說,也大多附有身世源流可考,証明有源流可考者如同保証書一般,甚至比保証書更讓郵友相信,另原本清3次手繪未使用新片即有一些存世,要加工改成首日片、實寄片也並非難事,(圖18)片乾淨如新幾乎好像完
全没有經過實寄作業或歲月的痕跡,只有上海書信館一戳存在也有些奇怪,雖是寄本埠當地明片,由存世的實例可得知,明片之上除上海書信館戳之外,往往也會另有一些信差戳、或其他各類小戳也會銷在明片之上,或另有中文批註字樣,都可証明該片確是有經過實寄作業,歴經了一些風霜並非一層不染完整如新的,而(圖18)片上項各點均無,這些原因讓人不得不懷疑該片確是有相當大的疑問。

圖18.jpg



另近日由郵友傳來的一些明片附圖來看,做問題郵品的賣家,其作業方式似乎又有更改,明片上的郵戳由清楚改為稍為模糊,甚至2個不同郵戳都模糊,故意搞得真假難辨之態,也降低郵人防範之心,以為是當初蓋戳不夠用力而形成並非是假的,此種模糊政策似乎是最新的發展,也不再提供郵戳放大圖,明片全圖也並非像之前的百分之百清楚,甚至尺寸縮小一些也無法再放大,一放大就不清楚了,似乎是故意刁難盡量不讓郵友順利清楚看到,這些措施都有其目的存在,且一直不停的修改其作業方式及被發現的破綻,郵友只有多加留意反覆推敲、詳加比對才是不二法門,没有簡單方便不勞而獲的事,針對上項各點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是否正確或有不對之處,歡迎郵友共同來批評指教,由於所談牽扯到人、事、物等方面,個人謹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並不判定真假,對於明片的真假交由郵友來自行判斷決定了。


感謝衆多郵友提供資料及附圖,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註明人名


                                     2009.2.24日完稿


附記﹕該篇郵文原是2009.3.15日,受邀至台中「春風郵學會」郵學演講時,當天演講2篇郵文中的1篇,後刊登在個人部落格內,由於未在刊物上發表甚多郵友反映並未看到甚為可惜,於是不久就把部落格內的刊登删除掉了,後刊登於清代古典郵票研究、2010上海邮学研讨会特刊內(2010.6.19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青島日據儲金簿

夏大緯


個人除主集台灣日據及光復初期儲金簿之外,也涉獵了一些民國時期的儲金簿,由於收集的種類、數量均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動筆想寫民國時期儲金簿的念頭,且最困難之處乃是因為相關的資料缺乏,此點可能跟之前個人並未特別注意也有關,如此更是替自己找理由可不寫,2009年新的一年開始,也要替自己訂一個目標,除了多寫郵文之外,更要挑戰寫一些以前没寫過的,相信人不是萬能的,個人也非全部都懂也有不懂的,因此就算有錯誤或不對之處,郵友也可提出糾正或告知不對之處,如此經由相互激盪大家都可成長及學習到一些新的郵識,因此不怕不懂提出此篇郵文做為首篇,希望能獲得廻響及郵友能告知更多的資訊及內容。


青島在清至民國38年(1949年)之前經過幾個不同時期﹕

  1、德國占領時期(1897年-1914年)


1897年11月1日山東曹州府鉅野縣發生暴民殺害德國傳教士2人、並焚燬其教堂,德國以此爲藉口,出兵在青島登陸,1898年3月6日德國政府强迫清政府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將即墨縣仁化鄉白沙河以南地區和裏仁鄉的陰島(即紅島)、及膠州的45個村莊劃爲德國租界,1899年10月12日德皇令將膠澳租界內的新建市區稱爲「青島」。

  2、日本占領時期(1914年-1922年)


1914年6月因奧太子被刺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4日日本對德國宣戰,德國忙於歐戰無暇東顧,日本乘勢出兵攻占青島,11月7日德軍投降,日本取代德國成爲青島地區的殖民統治者,其勢力範圍承襲原膠澳租界條約規定的德占境域,設置了隸屬於天皇的日守備軍司令部,並有數萬日本人移民來青島定居,另查李頌平先生所寫「客郵外史」一書,為配合作戰日本曾於青島設立軍郵局一所,所用郵戳即日本式雙圈圓形櫛型戳,在靑島兩字下方半月形框內嵌有「軍事」兩字,而客郵局則無「軍事」兩字,所見地名有靑島及青島市等。

  3、青島收回時期(1923年–1937年)

     1921年11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之太平洋會議,我國派代表堅持山東問題由大會討論,結果由各國調停訂立「中日魯案條約」,經12月1日簽字,民國12年(1923年)1月1日收回膠州灣租借地。

  4、日本2次占領時期(1938年–1945年)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日軍在蘆溝橋製造事端展開全面抗戰,日本再次於19381月10日侵佔青島,1945年8年抗戰勝利後,國軍第八軍於11月20日起至35年1月30日止解除日軍武裝後光復。


在日本2次占領青島時期中華郵政並未撤離,而是在日軍及偽組織監控下繼續辦理各種郵務工作,其郵務運作方式似乎跟偽滿有明顯差異不同,根據張愷升先生編著的「中國郵戳目錄」一書內,第卅章接用偽滿郵戳及第卅一章接用華北偽組織郵戳的記載,民國21年3月9日成立偽滿州國,中華郵政被迫於7月24日撤離,偽滿郵政於7月26日開辦,偽滿地區於民國25年1月1日起用新型郵戳(即日本式櫛型戳),民國27年8月15日偽華北郵政總局成立,當時淪陷期間華北各地郵局多數仍用舊有日戳,蒙疆地區較特殊,因早在蘆溝橋事變之前,日本己攻佔並成立偽政府,使用的乃是日本式櫛型戳,該書內兩章均未特别提及青島在當時使用郵戳的情況,只大略可得知應「仍用舊有日戳」,此次日本是否有像第1次佔領青島時期,同樣在青島有使用日本式櫛型戳?還是有使用但使用的時間、或使用的單位都很短暫或少?此點相當引起個人的好奇心,再查李頌平先生所寫「客郵外史」一書,但對此段時期青島所使用的郵戳情況同樣並未多加著墨,一樣没有找到答案,只有在此先行提出介紹,期待郵友共同來解答了。


(圖1)為日本昭和時期所使用的郵便貯金通帳(郵政儲金簿)的正面,直式印刷、封面印刷顏色為棕紅色、105×170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下關貯金支局、由內閣印刷局製造,該儲金簿使用人為「張啟陽」先生,登記的住所(地址)為「青島市膠州路一號東亞醫科學院方」,內頁型式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44次,第一次使用時銷黑色(檢閱18.6.5下關)字樣小圓戳,代表在昭和18年6月5日(即民國32年、1943年)時開始第一次使用,第二次開始即銷紅色青島18年6月23日戳及紅色(青島郵局長)小方戳,最後一次(第13次)銷青島18年11月15日戳,在使用期間内有多次存款及提款,最後只剩下五拾六錢留存在存簿內未領取(圖2為存簿內頁的使用情況)。

圖1.jpg


圖2.jpg



由該本儲金簿可得知其原本是在日本國內使用的(其原簿所管處印刷有下關貯金支局的字樣可証明),但之後也拿到青島使用,此種特例的使用情況並非没有,而是此種情況原本即頗為罕見,因日本郵局所使用的儲金簿均是屬於「通儲」的情況,其特殊之處就是儲金簿上只有存提款兩欄、並無結存欄,儲户存提款僅憑立帳時己加蓋在儲金簿上之原印鑑及儲金簿,即可以在任何郵局辦理存提款,存提款項除了必須保留結存餘額十錢以上外並無限制,儲户一簿在手隨時隨地都可以在各郵局辦理「通儲」存提(因此除在日本地區之外、甚至遠到其佔據的台灣或海外地區都同樣也適用),雖然在當時日本郵局使用的儲金簿己具備了「通儲」的功能,但從目前存世的實物來看,一般用户還是習慣固定在同一個地方(住家附近或工作地點附近)存提為主,且所佔比率高達99﹪左右,僅1﹪例外有在其他地方存提,且此1﹪例外者會在其他地方「通儲」存提款者,均是因地址更改或是臨時要用錢或至外地出差、旅行、工作等而領取使用(包涵遠到日本之外地區讀書、出差、工作、旅行等)而造成,因此在其他地區「通儲」的儲金簿,尤其是遠離日本國內到海外地區使用的案例,不論存世或使用原本就極為稀罕,該本儲金簿會在青島使用更屬非常特殊的使用案例了,靑島當時正規所使用的應是民國國徽圖的一般普通儲金簿為主。


另該本儲金簿其內所銷的即為日本式青島櫛型戳,其郵戳顏色且非常特殊為紅色,並非是一般所見的黑色,由該戳最下一欄內的文字來看,其應屬儲滙部門所專用,是否要跟一般郵務窗口所使用的郵戳,要有所區别而特别改用紅色?而該青島櫛型戳也只有使用在儲滙部門?或是只在青島郵局內部作業使用?因此甚少見相關報導介紹及使用?而由上文中的介紹可得知當時青島郵局應「仍用舊有日戳」,所見一些實寄封也確是如此,如此日本式青島櫛型戳的存在及使用在當時是一個特例?姑且不論其真實使用情況為何,但由該本儲金簿証明日本式青島櫛型戳,在當時確是有存在並使用的,還待郵友們共同一起來探討及解答。


近閱佳成第二期通訊拍賣(2009.1.8日截標),其內第2239項郵品(圖3)為「奉天郵政管理局郵政儲金簿一件,內記錄共存入5筆,銷瓦房店日戳五枚。底價為港幣3000元」,事後該件有無成交個人不知,但近幾年不論是滿州或偽華北、華中、華南等郵品,都己被郵友所接受並收集,且拍賣價格持續上漲甚至高出一般民國同時期郵品甚多,確實此類郵品由於有些地區郵戳的使用不同、郵資也有差異、郵品有些存世也不多等關係,在一些郵集中此段郵史不可能放著空白,否則就不完整及有缺陷了,為著補充此段空白需要填補相關郵品,反而形成該類中的某些郵品相當熱門了,(圖3)儲金簿屬滿州國所使用,由上文中的介紹可得知民國21年3月9日成立偽滿州國,中華郵政被迫於7月24日撤離,偽滿郵政於7月26日開辦,偽滿地區於民國25年1月1日起用新型郵戳(即日本式櫛型戳),(圖3)儲金簿內所銷的瓦房店7.5.29日至9.4.30日戳,即是日本式櫛型戳,7年並非是日本昭和7年,而是偽滿康德7年(為民國29年、1940年),該本儲金簿的使用及存世均符合上項郵史上的記載並非特例,相形之下(圖1、2)的青島儲金簿確有著太多的特例情況,更加引人好奇想要解開各項謎團,特此提出希望對青島郵史或偽華北郵品有研究的郵友,能夠給予解答或提供相關訊息,讓此段郵史能夠身世大白公諸於世。

圖3.jpg




参考資料﹕維基百科–青島市


中華集郵會2002年度郵學演講集,內陸游先生資料提供的「靑島郵史」一文


張愷升先生編著的「中國郵戳目錄」一書


李頌平先生所寫「客郵外史」一書


佳成第二期通訊拍賣(2009.1.8日截標)


                                      2009.1.1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67期內(2009.2.4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04

湖南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 夏大緯


                 收集民國滙票者都知道存世以金圓滙票為最多,而金圓滙票中又以貴州地區滙出的為最多,其他地區滙出者則較為少見,有些地區則甚至可謂罕見(並非該地區在民國時期,没有使用或甚少使用滙票,而是凑巧該地區滙票並未外流出、或滙票使用後大多數都存檔或銷毁了並未外流,因而形成某些地區滙票,存世所見罕少的原因即在於此),個人之前寫了一篇「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其罕少的原因乃是其先天地理環境,屬邊疆地區自然而形成的因素為主,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地區雖並非如此,但則因未外流的因素同樣少見,現介紹「湖南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如下﹕


          (圖1)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X」,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貳仟圓貼滙兌印紙伍佰圓4張,滙費為200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九日、靖縣戳,滙貴州、卅八年三月廿二日、鎮遠(甲)兌付戳,另有紅色長方型有框鎮遠郵局付訖戳。


(圖2、3)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X」,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拾元,滙款貳仟伍百元貼滙兌印紙叁佰圓8張、壹佰圓1張,滙費為257.5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十八日、會同戳,滙貴州、卅八年三月廿八日、鎮遠(甲)兌付戳,另有紅色長方型有框鎮遠郵局付訖戳。


(圖4)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C」,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肆萬圓貼滙兌印紙貳萬圓2張,滙費為412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十五日、椒縣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七日、湄潭兌付戳。


(圖5)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J」,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伍萬圓貼滙兌印紙壹萬圓5張,滙費為550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廿六日、淑浦戳,(38.4.27日開始實施銀圓基數郵資,38.4.26日為金圓郵資的尾日),滙貴陽(子)、卅八年五月十一日兌付戳。


(圖6)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Q」,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伍仟伍佰圓貼滙兌印紙伍佰圓11張,滙費為565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廿二日、芷江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四日、黄平兌付戳。


(圖7、8)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Q」,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壹萬伍仟元貼滙兌印紙叁佰圓49張,滙費為150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十六日、晃縣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二十日、鎮遠(甲)兌付戳。


(圖9)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R」,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肆萬元貼滙兌印紙貳萬圓2張,滙費為412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十日、洞口戳,滙貴州、卅八年五月五日、土城兌付戳。


(圖10、11)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O」,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伍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10張,滙費為500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七日、長沙(一)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一日、金沙兌付戳。


(圖12)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C」,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叁萬元貼滙兌印紙貳萬圓1張、伍仟圓2張,滙費為900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十五日、長沙(二)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五月十三日、銅仁兌付戳。


(圖13)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叁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6張,滙費為1950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廿二日、長沙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四日、安順兌付戳。


(圖14)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C」,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伍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10張,滙費為20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十六日、辰谿戳,滙貴陽(子)、卅八年五月二日兌付戳。


(圖15)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F」,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圓2張,滙費為2000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三十日、衡陽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十五日、畢節兌付戳。


(圖16、17)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叁仟圓貼滙兌印紙伍佰圓4張、壹佰圓10張,滙費為309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九日、耒陽戳,滙貴州、卅八年三月二十日、貞豐兌付戳。


(圖18)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M」,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圓2張,滙費為1030元,銷湖南、卅八年四月九日、岳陽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廿七日、玉屏兌付戳。


(圖19、20)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叁仟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60張(正面48張折成3折),滙費為309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十五日、懐化戳,滙貴州、卅八年三月廿八日、鎮遠(甲)兌付戳。


(圖21)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G」,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貳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4張,滙費為240元,銷湖南、卅八年三月廿六日、文明舖(代一)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十三日、安順兌付戳。


(圖22、23)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圓2張、伍佰圓20張,滙費為2060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五日、澧縣戳,滙貴陽(二)、卅八年四月廿九日兌付戳。


(圖24、25)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20張,滙費為1030元,銷YUHSIEN、卅八年三月廿二日、攸縣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十二日、安順兌付戳。


(圖26)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肆萬元貼滙兌印紙貳萬圓2張,滙費為4400元,銷HNNOKING、卅八年四月廿三日、洪江(乙)戳,(38.4.27日開始實施銀圓基數郵資,38.4.23日為金圓郵資的末幾日),滙貴州、卅八年五月十五日、玉屏兌付戳。


(圖27、28)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Q」,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伍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10張,滙費為250元,銷LANSHHN、卅八年四月五日、藍山戳,滙貴州、卅八年四月廿七日、安順兌付戳。


(圖29)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H」,紙張水印為中華郵政伍元,滙款叁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圓6張,滙費為309元,銷CHANGTEH、卅八年三月三日、常德(子)戳,滙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廿八日、黄平兌付戳。



参考資料﹕個人所寫「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2010.9.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4674

「銀圓」匯票檔案資料     ---      夏大緯


                存世銀圓匯票目前所見均以貴州地區使用爲主,其他地區均甚爲少見,且甚多地區還未見相關郵品存世,原因除匯票原屬內部作業使用,使用後均應收回存檔作廢銷毀不可外流有關外,另銀圓幣值的使用相當匆促,且不久後大陸地區即陸續解放,隨即停止使用,使用的時間相當短暫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上項諸多原因的形成連同相關「銀圓」匯票檔案均甚爲少見,是因動亂而無留存?或是遺失?或當時僅簡單報備幷未正式以書面詳加記載備查?相信上項原因均有可能,形成郵人對「銀圓」匯票的陌生及不瞭解。


近日翻查之前影印的郵政檔案資料,發現其中有數件相關「銀圓」匯票檔案,相信這些資料應都是郵友所迫切需要及欲得知的,雖然可能幷沒有相關郵品存世及能提出佐證,但經由檔案的公開,可得知及佐證當時的「銀圓」加蓋、使用情况、加蓋數量、加蓋種類、型式等,有助于郵人對銀圓匯票能够全盤深入瞭解。


       (圖1)爲湖南郵政管理局呈郵政總局文,中華民國卅八年七月五日發,內容爲「儲匯局卅八、五、二、滬匯一九四八通電
一、遵右電試辦區內銀元匯兌,本局業經利用庫存金圓匯兌印紙一部份,加蓋爲同額銀元匯兌印紙。二、右項匯兌印紙,系用人工以木戳加蓋,印紙內寶塔上下兩側各蓋有「銀圓」字樣,正中蓋有「湘」字,計一元、二元者各一萬枚,五元、十元者各五千枚,五十元者二千枚。三、請鑒核備案。
局長葛飛」。


(圖2)爲西川郵政管理局代電,中華民國卅八年五月廿六日發,內容爲「儲匯局五月二日電令
一、奉儲匯局五月二日電令開辦銀元匯兌即在原面值五十元以下之匯兌印紙上加蓋銀元字樣後貼用,二、本局庫存該項匯兌印紙不豐至請照發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原面值匯兌印紙各壹佰萬枚應用幷希電複。」。


(圖3)爲東川郵政管理局代電,中華民國卅八年六月廿一日發,內容爲「貴局卅八、五、廿六出一八六一代電
成都西川郵政管理局公鑒原面值低值匯兌印紙本局存量甚微現正加印「銀元」字樣作本區名局開辦銀元匯兌之用歉無多餘撥奉東川郵政管理局馬印。」。


由上項公文可發現大多是在民國38.5.2日,接到儲匯局的電令要開辦銀元匯兌,幷似乎統一規定均用原面值50元以下之匯兌印紙,幷直接在其上加蓋「銀圓」字樣後,當做銀元面值來使用,此2點似乎也統一規範出銀元匯票的加蓋模式,各局在接到電令後再視情况用人工木戳或招商加蓋方式完成,湖南因加蓋數量不多采人工木戳加蓋,幷在正中加蓋「湘」字,西川則因庫存匯兌印紙不豐向郵政總局供應處請發,東川則回復自己存量也甚微,且正在加印供本區之用無多餘撥奉,另由公文的往還也可發現,各局在接到電令後看加蓋情况順利與否及快慢,正式開始使用銀元匯票的時間,因此會有先後不同幷沒有統一,大致可能在回復公文時,如己加蓋完成就直接開始使用,還未完成者在回復公文後不久,可能也因加蓋完成而立即推出使用,因此也可由上項公文大致推算出此幾局,大約在公文發文前後開始使用銀元匯票,而湖南局更是在公文上詳細列出各種面值加蓋的數量,可發現少者只2000枚、多者也只1萬枚,加蓋數量的罕少,相形銀元匯票的存世數量將更罕少,此種情况可能還有多局也是如此,郵友可能想像不到吧!經由上項公文的曝光,證明銀元匯票臥虎藏龍,有著許多珍罕郵品等著我們去發掘,看似平凡的郵品可能在公文曝光後,馬上鯉躍龍門身價百倍,祝福有緣人飛上枝頭做鳳凰。


附記﹕集郵界第52/53期(2004年11月出版)內,有肖慶元先生所寫一篇「西川加蓋銀元匯兌印紙」郵文,談及38.7.14日西川郵政管理局發行通令中,注明匯兌印紙加印銀元印紙者計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6種,上列各種加印票均有特製字模之「蓉」字以資辨認,如此也證明(圖2)的38.5.26日公文後,西川管理局最後還是解决了匯兌印紙不够的問題,幷于38.7.14日印製完成後開始使用,肖慶元先生郵文中幷附有一張西川加蓋銀元匯票黑白圖,爲國幣匯票加蓋改爲銀圓匯票,銷西川南部縣卅八年九月廿四日戳匯重慶,有興趣的郵友請自行參考該文。


參考資料﹕集郵界第52/53期(2004年11月出版)


肖慶元先生「西川加蓋銀元匯兌印紙」郵文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五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999

                                                                      金圓滙票上的角分票~兼介紹近期滙票拍賣結果      --      夏大緯


                農曆新年前國內有4家拍賣目錄同時付拍,截標時間前後相差大約是2個星期相當集中,至今己全部截標告一段落,集中拍賣郵友的口袋相信都大失血,難免會考慮到一些郵品的割捨而放棄投標購買,如此也可忠實的反應出市場的需求及走向,在4家共計約2萬4仟件左右郵品中,扣除性質、內容等大同小異郵品外,還能在衆多郵品中拼出頭並成交者,雖不一定是完全反映代表潮流或市場走向,但多少也有其背後原因存在,不可能僅是一時的衝動或喜好而投拍,多少均能反映出一些市場潮流及郵友需求,每個人觀查的興趣或重點均不同,個人僅關心自己收集範圍及有興趣的項目,將陸續探討並介紹給郵友,本次率先談滙票。


               個人於2005.7.5日集結之前所寫相關郵文,出版【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應是此類專著的第一本,不敢說盡善盡美盡如人意,在20年前未見有人專門收集及發表滙票相關郵文時,即自行摸索研究並發表心得,凡事起頭難一切都是空白没有可参考、依據的範本,如此一點一滴的為文才滙集成書提供給郵友,相信對之後有志收集滙票的郵友來說應有所助益,該書中有一篇「民國郵政滙票使用的滙兌印紙」郵文,其內介紹談及滙票上,貼低面額角分等滙兑印紙者,金額越小者越為難得及罕見,而遠東拍賣之前曾連續多期在拍賣中付拍民國、台灣滙票,每期或多或少都有成交歴久而不衰,2月1日截標的該期,其中即一口氣出現5張,貼低面額角分等滙兑印紙者同時付拍,底價每張均是2000元,後5張均以每張含10%佣金2640元拍出,購買者相當識貨在無較多人競爭之下,可謂撿漏成功便宜買進,雖然如此代表識貨者大有人在,且只要價格便宜還是有人會出手買入,另也代表還是有一些人在收集或組集滙票的,上項5張貼低額角分滙兌印紙者頗得難得,重新介紹給郵友並記錄留存做為資料。


(圖1、2)為遠東第2234項郵品,金圓滙票貼低面額滙兌印紙1角、5角、1元、2元、20元、300元各1枚,背貼5分8枚,銷貴陽38.4.7日戳滙茅台。
     
     


(圖3、4)為遠東第2235項郵品,金圓滙票貼低面額滙兌印紙2分、2元、20元、50元各1枚,300元2枚,背貼2分6枚、1分1枚,銷貴陽38.3.12日戳滙施秉。
      
      


(圖5、6)為遠東第2236項郵品,金圓滙票貼低面額滙兌印紙500元、1000元、3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各1枚,背貼1元4枚,5元、10元、20元、50元各1枚,銷貴陽38.4.12日戳滙晴隆。
      
      


(圖7、8)為遠東第2237項郵品,金圓滙票貼低面額滙兌印紙100元2枚、500元10枚,背貼1元2枚,2元、5元、20元、50元各1枚,100元2枚,銷貴陽38.3.19日戳滙三都。
      
      


(圖9、10)為遠東第2238項郵品,金圓滙票貼低面額滙兌印紙2角、5角、1元、20元、50元、300元各1枚,銷貴陽38.3.12日戳滙遵義。
        
        


除上項滙票外,其他家拍賣截標拍出的滙票也一併介紹如下﹕


(圖11)為蟠龍第3010項郵品,金圓二聯式滙票含存據貼滙兌印紙1元、5元各1枚,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卅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教育部營業組戳滙當地,該日為金圓郵資實施首日,且為二聯式滙票、又在37年11月份使用日期甚早,底價25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7920元,還是便宜恭禧獲得者。
     


(圖12、13)為蟠龍第3011項郵品,金圓滙票貼滙兌印紙500元80枚,銷息峰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二日戳滙貴陽,底價22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2640元,貼80枚滙兌印紙者較為少見。
        
        


(圖14、15)為蟠龍第3014項郵品,銀圓滙票貼滙兌印紙銀圓50元1枚,銷郵政儲金盤縣卅八年七月十一日戳滙貴陽,背貼掛號快遞郵資、上海大東版快遞單位票及印花稅票改銀元4分各1枚,銷郵政儲金盤縣卅八年七月十一日戳,底價15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18150元,貼上海大東版快遞單位票較為少見。
         
         


(圖16)為蟠龍第3016項郵品,金圓滙票貼滙兌印紙1000元30枚,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卅八年三月三十日戳滙羅甸,底價1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1430元,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戳較少見。
      


(圖17、18)為亞太第3392項郵品,國幣改金圓滙票貼改值國幣滙兌印紙1000萬元7枚、500萬元1枚,銷武甯卅七年十月廿七日郵政儲金戳滙南昌,另附請購國內滙票單,底價1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1650元,除滙票外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較為完整少見。
                 


(圖19、20)為亞太第3394項郵品,金圓滙票貼滙兌印紙100元10枚,銷貴筑卅八年三月五日戳滙安順,底價1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1100元。
      


(圖21)為亞太第3395項郵品,金圓滙票16件,底價2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7920元,最後成交價平均一張約500元,可見只要便宜還是有人願意買進。


(圖22、23)為遠東第2200項郵品,金圓滙票貼滙兌印紙100元10枚(背貼4枚),銷貴陽儲滙分局卅八年三月廿一日戳滙黄平附存據,底價12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1430元,不知是否另有存據?如僅從滙票本身來看,貴陽儲滙分局戳雖較特殊但還是有見。
      
      


(圖24)為蟠龍第4306項郵品,臺幣三聯式滙票貼改作台幣壹圓2枚,銷工業產品展覽五十年十一月五日台北臨時郵局戳滙當地,另有郵政劃撥儲金(限時)存款通知單,銷桃園73.2.1日乙1首日二次旋轉戳,郵政儲金滙業局支票,背銷浙江36.10.27日麗水戳,邊缺損,底價4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4400元,臺幣三聯式滙票較為少見,數年前聽說有一老集郵家賣出約20張,該類三聯式滙票給一位郵商,後由在場郵友及聽聞消息者3人均分購入,之後即見有人陸續拿出交付拍賣,碰到近幾年經濟不景氣,較特殊者己賣出,未售出者則還待價而沽,還有?張還未售完不得而知?但其實總數並不多,且其中一位應會保留、短期內應不會售出,只是出售的該郵友之前未售出,就一直不停的重覆賣没有間斷,讓郵友經常在拍賣目錄上看到,以為流出的數量很大一直賣不完、或一直賣不掉代表没有人要而不敢買、賣不掉還會跌價等降價再買等諸多因素,造成其成交價不高相當可惜。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拍出的滙票大都有一些特色存在或是便宜,如此才能在衆多郵品付拍中還能脫穎而出,可見並非没市場、没需求,只要郵品好、有特色、或價格便宜還是有人會要的,其實此幾點在很多郵品的需求上也是相同的。



参考資料﹕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

蟠龍第42期拍賣2010.1.17日截標


全方位第69期拍賣2010.1.24日截標


亞太第20期拍賣2010.1.24日截標


遠東2009年冬季拍賣2010.2.1日截標


                                                              2010.2.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766

廣西銀圓滙票檔案     --      夏大緯


                    銀圓滙票的實物、資料、檔案等,除貴州地區之外其餘地區多年來所見均可謂珍罕,有甚多地區甚至連實物都未曾曝光,如今事隔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我們對其還是無法深入了解,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無法一窺究竟,之前個人找到「雲南銀圓滙票檔案」己為文公佈,現再介紹「廣西銀圓滙票檔案」,可讓郵友對銀圓滙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可得知銀圓滙票的產生及其珍罕的原因,是有其先天及後天的環境互相擠壓之下而形成的,加上真正使用的時間短暫,由公佈的資料可發現有些面值其加蓋的數量可謂罕少,這些原因都造成銀圓滙票的存世不易、罕少,是有跡可尋的。


現介紹廣西銀圓滙票檔案如下﹕


(圖1)為廣西郵政管理局呈文
「管出字第二二一九/五一九五九號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六日發
收文者﹕郵政儲金滙業局
事由﹕庫存金元滙兌印紙改印銀元印紙備用呈報核備
相關文件﹕鈞局本年七月四日穗滙乙通字第八/二三O八號代電
鈔送﹕郵政總局
附件﹕改印銀元及庫存金元滙兌印紙種類數量表各一份暨就地銷燬印紙數量枚數表一紙
事由﹕一、本局為適應需要起見己遵右電將庫存金元低額滙兌印紙一批,自一分起至五十元止共十二種,合計壹萬玖千零玖拾捌張(每張壹佰枚),於本年七月廾八日交當地印刷廠加印「銀元」二字,作為銀元印紙應用。並己於八月四日加印完竣,估計所印數量約可供一年之需。二、此項加印銀元印紙,因需要迫切,未能採用招標方式,惟己招商三家估價,就中以國文印刷廠所估一百一十五元為最廉,乃交與承印。三、上項加印銀元印紙計印壞及顛倒歪斜者一六三三枚,業已就地銷燬,兹將改印銀元及銷燬印壞滙兌印紙暨庫存金元滙兌印紙之種類數量分别列單共三份呈核。
局長王紀生」。


(圖2)為廣西郵政管理局庫存印紙種類數量表。


(圖3)為廣西郵政管理局加印銀元滙兌印紙清單﹕一分加印16000枚、二分加印15400枚、五分加印6800枚、一角加印14500枚、二角加印4800枚、五角加印4800枚、一元加印176900枚、二元加印184400枚、五元加印203100枚、十元加印375600枚、念元(二十元)加印378000枚、五十元加印529500枚,加印字樣為「銀元」、加印顏色為「黑色」,其中以二角、五角加印數量為最少,各自加印4800枚而已,加印數量最多者為五十元共加印529500枚。


(圖4)為廣西郵政管理局銷燬就地加印損壞滙兌印紙清單。


由上項檔案資料可得知,廣西郵政管理局在38.8.4日加印完成銀元滙兌印紙,並於38.9.6日呈文備用(或即日起即開始使用?),其加印的面值由一分至五十元共12種,加印的各自數量也有不同,加印字樣為「銀元」、加印顏色為「黑色」,可謂非常完整的呈現出當時真實原貌,提供給我們許多寶貴資訊,可做為今後收集廣西銀圓滙票的重要参考。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北縣郵訊第27卷第1期內(2010. 2.1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345

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    夏大緯


                     前幾年在各大拍賣目錄上均可見以雲南地區為主的「請購國內滙票單」拍賣(圖1),且以幾拾張為1單位來銷售,似乎代表其原始流出的數量相當多,而之前該類郵品甚少見流出到郵市中,偶有出現也數量不多,對郵友來說倒是頗值得高興之事,除可較便宜購進之外,也可多一種郵品可供選擇及收藏,但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乃是未見其真正本尊——《金圓滙票》的本身,也有隨同一併流出並拍賣?此點倒是頗為可惜及遺憾,無法讓郵人能夠多擁有及一睹其盧山真面目,該「請購國內滙票單」單據,僅為申請滙款所填寫的原始相關副屬郵品,並非真正滙票的本身,跟正式滙票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但在無漁蝦也好的情況之下,也算聊勝於無暫時先行代替了。


大陸地區幅員廣大,對一些較偏遠地區來說,由於當地人口的比例、百姓生活的水平、經濟貿易的需求等,相信都不能夠跟很多大城市比較,而對滙票的使用及需求相信也較少,尤其是使用數量上,城鄉之間一定也有者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原始的使用數量上就要較大城市少很多,事隔幾拾年後會流出到郵市,相信就還要更少,且期間還歴經天災人禍、戰争動亂、庫存銷毀等各種因素,至今還倖存著相信就更為稀少了,民國中期所使用的滙票,約在23年前開始陸續流出到郵市中,當時夾雜在各種滙票之中,曾見有少數偏遠地區滙出的滙票也在其內,一般郵友較不注意很容易都忽略了,多年來個人都密切注意並收集,事後似乎也未再聞有相關滙票流出,如有也僅是當時流傳出來的滙票,事後一再轉手換人收集而己,目前要找尋相關郵品並不容易,可見其不論在先天上或後天上的數量,都有一定的收集困難度。


正式的金圓滙票根據集郵界52∕53期郵刊,內楊浩先生所發表的“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並附圖舉例「金圓國內滙票存據」3張,分別為1﹑銷昆明(雲南府)1948、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2﹑銷雲南中灘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3﹑銷曲靖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由此3張可資証明雲南地區確是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其他各省是否均同時使用?還是使用先後不一並未統一?目前所知由民國37年11月1日至38年1月份,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存世所見並不多,尤其是37年11月至12月份使用者更是罕少(此指『金圓滙票』本身,而『金圓國內滙票存據』部份則有發現使用並存世),是雖有使用但在兌付後存檔銷毀因此未見存世?或是並未銷毀但也並未流出到郵市中?還是其他各省並未统一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而是還在繼續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直到38年1月份才開始陸續改用正式金圓滙票?因此所見正式金圓滙票存世實物,由民國38年1月份開始有見使用,且大多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份最為常見,此點頗為怪異及難以解答?


另集郵界52∕53期郵刊中,黄敦先生也在第24頁提供刊載一件「郵政儲金滙業局訓令」,其事由內容為「關於使用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事項」,內規定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該訓令雖提及「金圓面額定額滙票」,但並未提及「金圓滙票」,且兩者之間不論是印製及使用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認為並不代表正式的「金圓滙票」,確是規定統一於民國37、11、1日開始正式使用,且所見當時至少江西及廣東地區於民國38年2月至4月份時,除正式金圓滙票之外也還在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似否因此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並未於民國37、11、1日起在全國統一使用?此點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証明此段郵史,期盼郵友們共同來解答這個疑惑。


但不論何種原因雲南地區確是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目前除出現37、11、1日使用的「金圓國內滙票存據」外,則未見出現真正『金圓滙票』的本身,目前所見流傳於世的還是以使用在民國38年3月及4月間者為主,且因雲南地區其地處偏遠、金圓幣值使用短暫、大多存檔銷毀等原因,其流出及存世的數量並不多,且當時有一部份或大部份,均為當地各地區之間互相通滙,真正滙款至其他省份者,相形之下則更為少見,頗值得介紹及珍藏。


A、雲南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圖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P」,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2張,銷昆明38、4、22日戳滙貴州湄潭38、4、29日兌付戳,滙費為3300元。


(圖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U」,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昆明38、4、14日戳滙黔西38、4、25日兌付戳,滙費為6400元。


(圖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U」,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1張、壹仟元8張、伍佰元1張、伍拾元3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24張),(圖2至圖4)同樣均為滙款貳萬元,但其貼票的面值及張數均不同,尤其是該張滙票分別貼用4種不同面值共40張滙兌印紙,更是獨特,另該張滙票銷昆明38、4、19日戳滙貴州赤水38、5、2日兌付戳,滙費為8300元,另由(圖2至圖4)也可得知昆明使用IP、3U兩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滙票,且同為滙款貳萬元,但滙費金額確均不同,可再深入探討研究。


(圖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壹萬伍仟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伍仟元各1張,銷昆明景星街38、4、11日戳滙貴州赤水38、4、22日兌付戳,滙費為3000元。


(圖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20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4張),銷保山38、4、7日戳滙貴州婺川38、5、6日兌付戳,滙費為1400元。


(圖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2張,銷開遠38、4、6日戳滙貴州印江38、4、20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


(圖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曲靖38、4、5日戳滙貴定38、4、16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所銷曲靖戳稍不清楚,但特別的是銷戳顏色為藍色相當獨特。


(圖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3張、伍佰元10張(正面貼3張、背面貼7張),銷蒙自38、4、4日戳滙貴州赤水38、4、18日兌付戳,滙費為700元。


(圖1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40張(正面貼12張、背面貼28張),銷箇舊38、4、1日戳滙黔西38、4、18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


(圖1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P」,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20張(正面貼12張、背面貼8張),銷宣威38、3、24日戳滙貴州貞豐38、4、16日兌付戳,滙費為2500元。


(圖1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霑益38、4、11日戳滙畢節38、4、27日兌付戳,滙費為2400元。


(圖1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陸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12張,銷下關38、4、4日戳滙貴州舊州38、4、26日兌付戳,滙費為1500元。


(圖1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叁仟陸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元36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20張),銷雲南永平1949、3、28日戳滙畢節38、4、21日兌付戳,滙費因所寫字跡甚草無法確定。


(圖1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伍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雲南雲南驛38、3、28日戳滙遵義38、4、19日兌付戳,滙費為1250元,該張滙票另銷蓋有框『抽查訖』戳,証明經過郵政單位作業稽查,此類銷蓋有『抽查訖』字樣的滙票,所見存世數量也並不多。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綜合得知下列數點:

1、
雲南地區目前得知共使用NO、IG、IN、IP、3U等,5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是否還有其他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也有使用,還待郵友們介紹及報導。

2、
雲南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其滙款金額均在貳萬元以下,是巧合還是滙款局或某段日期,對每張滙票有滙款金額的限制不得超過貳萬元?是否有超過貳萬元的滙款金額者?此點也還待追踪報導。

3、
目前個人收藏的雲南地區金圓滙票,其使用日期最早為38、3、24日、最晚為38、4、22日,是否有早於或晚於此日期者,還盼郵友公諸報導。

4、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得知,其「滙費」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如同樣均為滙款貳萬元但滙費從700元、2400元、3300元、5000元、6400元、8300元均有,此點應是牽涉到滙款郵政局所的等級、滙往地區的不同而滙費不同?還待郵滙局相關資料來佐証。

5、
除上項己介紹的雲南地區金圓滙票外,應還有其他不同地名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存世,也盼郵友們公諸報導。


除雲南地區外甘肅地區同樣屬於偏遠地區,經過追踪統計及搜尋多年,發現其存世的滙票郵品並不多,多年來同樣被人所忽視,且其數量要較雲南地區還要稀少,此點恐是許多郵人並不知道的事實,而滙票的使用雖涵蓋全大陸地區,但並非每地方的滙票均有流傳在外並存世,雖「俯拾之間均可得,機緣巧合憑眼光」,看似單純的滙票每張差異並不大,但能否畫龍點睛則全靠個人經驗及獨到的眼光,才能體會出其與眾不同之處吧!


B、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圖1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柒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7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1張),銷蘭州38、4、28日戳滙畢節38、5、11日兌付戳,滙費為19000元。


(圖1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R」,滙款叁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6張,銷蘭州38、3、3日戳滙大定38、3、19日兌付戳,滙費為800元。


(圖1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O」,滙款伍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8張、壹仟元10張(貼背面),銷蘭州中山路支局38、4、19日戳滙貴陽38、4、29日兌付戳,滙費為13500元。


(圖1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X」,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40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24張),銷甘肅酒泉38、4、13日戳滙貴陽38、5、2日兌付戳,滙費為6400元。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綜合得知下列數點:

1、
甘肅地區目前得知共使用NO、IX、2O、2R等,4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是否還有其他不同英文字軌金圓滙票也有使用,還待郵友們介紹及報導。

2、
甘肅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其滙款金額由叁仟元到柒萬元均有,跟雲南地區的滙款金額均在貳萬元以下較為不同,是否甘肅地區每張滙票滙款金額並無限制?兩地區之間為何有此差異?還待追踪報導。

3、
目前個人收藏的甘肅地區金圓滙票,其使用日期最早為38、3、3日、最晚為38、4、28日,跟雲南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大致相同,均集中在38年3月及4月份,是否有早於或晚於此日期者,還盼郵友公諸報導。

4、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得知,其「滙費」的滙率大致均在27﹪到32﹪左右,此是巧合還是特例?而雲南地區低者由3.5﹪到16.5﹪均有、高者由25﹪到41.5﹪均有,此兩地區的滙率似乎明顯要較其他地區為高,是否因地處偏遠滙款不易,因此滙費較為高昂?還待相關資料來佐証。

5、
除上項己介紹的甘肅地區金圓滙票之外,應還有其他不同地名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存世,也盼郵友們公諸報導。


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經由上項的介紹,相信郵友都能了解其較獨特及較稀少的原因,由其原始產生的數量就要低、滙款滙率的高昂、使用後庫存銷毁、歲月及天災人禍的洗禮等因素,都扼殺及阻止了此兩地區滙票的流傳並存世,而僥倖能夠留存的滙票,才能提供我們研究及探討的空間,由於數量上的稀少無法能夠有效的大量统計及分析,是否會以偏概全,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佐証,個人僅是拋磚引玉做個開場,還盼郵友們能夠共同來剖析及解答。



参考資料﹕楊浩先生“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


黃敦先生「也談“金圓滙票”使用日期」郵文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寶島郵訊第289期內(2009年12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8 12:42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4

                                        緣起緣落郵情了、聚散離合本無常~談台灣早期郵政匯票      --    夏大緯



    從前年年底至今(2000年)相繼有郵人黃志毅先生、郵商方水源先生去逝,令人相當婉惜及悲傷,在郵友收集的過程中相信都有跟數位,甚至多位郵人及郵商交往過的經驗,經由他們的幫忙及協助,才能使自己的郵集更上一層樓,這也代表著郵壇的一種良性傳承及延續,許多郵品也經由郵人、郵商而一直流傳於後世,因此與郵友、郵商間的互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多年前個人熱中收集台灣郵品時,曾跟方水源先生保持多年購郵習慣,期間他提供許多台灣各類郵品給我,目前還有甚多郵品還珍藏在我的郵集之中,賭物思人相信經由他手售出的許多郵品及郵集,都得以持續再流傳於後世,也可謂精神不死、造福後世郵人吧!

而黃志毅先生則因多年前郵友聚會而熟識,進而多次至其家中拜訪,承蒙其熱誠接待並先後觀賞到其珍藏的多項郵集,使我從中受益匪淺,當時因個人正熱中收集匯票,黃先生也慷慨把其珍藏的數張台灣早期匯票割愛與我,使我郵集頓時增色不少,後該數張匯票曾珍藏在我郵集之內多年,由於該類完整台灣匯票,早期甚少流出到郵市,如有也是已兌訖過的不完整單聯式匯票,未兌訖的完整二聯、三聯式匯票,只有當年老集郵家們親自購買後未兌領而留存,也因此才替我們留存下少數此類匯票,否則我們也無法能夠珍藏,沒有這些有遠見的早期郵人,本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觀念,才能夠源遠流長傳承下去,除國人外個人的藏品之中,也見有外國人士署名的匯票,可見外國人士對我國早期匯票也情有獨鐘,幫我們保留下不少「冷門郵品」,至今才見在郵市中流傳下去,確是對我們的郵壇有很大的貢獻。

匯票的收集個人在國內可能屬先頭部隊起步甚早,但因當時的企圖心大、收藏範圍沒有限制,有匯票就收集不論時期及種類,因此最後可謂什麼種類都有,但卻大多不專精,近幾年來已逐步縮小範圍,並把非主集的匯票逐步轉讓給同好繼續發揚光大,剛開始轉讓時許多匯票都未預留影本及發表相關資料,事後覺得甚為可惜,後不論是否轉讓有時間就影印一些留存做為資料及紀念,並希望能逐步發表個人心得資料,以免時間久了、郵品均轉手卻還未發表郵文相當可惜,且事過境遷個人如興趣轉移,可能就不發表相關郵文了,因此目前雖大多已轉讓出去,但後期轉手前所留存的影本,個人覺得足夠發表郵文,除可替自己留存資料做為紀念外,也可證明個人曾是此類匯票的第二代、第三代擁有者,也可讓接棒郵友得知其身世源流,並替郵壇留下一些台灣匯票資料給有興趣的郵友參考,證明「吾道不孤、接棒有人」,相信不久匯票的收集,將會逐漸受到郵人的重視及歡迎。

(圖1)為二聯式匯票,由屏東匯款台北大道出版社,匯款金額為壹拾伍元,匯票上分貼二種不同面值,共壹拾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45年9月9日屏東(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2)為二聯式匯票,由黃志毅先生自行向郵局申請開發匯給自己,匯款金額為捌元伍角,匯票上分貼四種不同面值,共捌元伍角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49年3月7日國民大會臨時郵局台北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匯票版式跟(圖1)有甚大差異不同,最顯著處即邊框完全不同。

(圖3)為49年5月1日版、數量伍拾萬張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款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2月15日春節服務台北臨時郵局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4)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由黃志毅先生自行向郵局申請開發匯給自己,匯款金額為壹元,但該匯票的匯費卻要壹元伍角,高過匯款金額相當有趣,匯票上僅貼一張壹元面值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2月27日春節服務台北臨時郵局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5)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票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3月1日第三臨時郵局(儲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所銷臨局(儲匯)戳相當少見。

(圖6)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款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3月8日第三臨時郵局(儲匯)帳務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所銷臨局(儲匯)且帳務戳更是少見及難得。

(圖7)為54年2月版、數量壹佰萬張三聯式匯票,匯台北「William J.Marsh」先生,匯款金額為伍拾捌元陸角,匯票上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共伍拾捌元陸角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4年11月24日台北十四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匯款金額在當時來說較大,該郵友可能得知此種匯票即將功成身退不再使用,因此不計代價花較高昂金錢留存,且匯款金額故意為畸零數有元有角,得以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寶塔圖匯兌印紙極為難得,此張匯票可能為該類匯票最後使用的版式,由於一般大郵局早已開始試用撕裁示匯票,只剩少數小支局還在使用此類匯票,且多數郵友可能並不知道或不收集,並不知道此類匯票即將停用,因此末期使用的該類匯票其存世數量相信相當罕少。

(圖8)同(圖7)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台北同一人,匯款金額為壹拾捌元陸角,匯票上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共壹拾捌元陸角的古錢圖、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4年11月24日台北十四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同樣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還保持完整三聯式相當難得,該張匯票上所貼拾元面值匯兌印紙為「古錢圖」,「古錢圖」匯兌印紙的印製,是要取代使用多年的「寶塔圖」匯兌印紙,「古錢圖」匯兌印紙正式使用為54年4月1日,當時共印製壹角至伍仟元等十三種面值,但並未同時推出使用,最初使用者僅面值壹佰元一種,其餘面值等「寶塔圖」匯兌印紙用完才陸續推出使用,但當時郵局也已積極推廣改良式「撕裁示數式」匯票(不用再加貼匯兌印紙)多年,到55年8月16日起,郵局全面停止開發印紙式匯票,「匯兌印紙」可謂正式宣告壽終正寢,「古錢圖」匯兌印紙由54年4月1日開始使用,到55年8月16日停止使用,前後不過一年多時間而已相當短暫,且十三種面值中真正推出使用的,可能僅有幾種面值,其餘面值還未來得及使用即宣告停用了,最後該批古錢圖「匯兌印紙」大部份均被銷毀,因此留存於世並真正使用後存世相信不多,且「古錢圖」匯兌印紙最後使用的一年多時間,由於當時郵局正大力推廣新式「撕裁示」匯票,較老式「印紙式」省時、省力方便許多,因此此段時間會使用「印紙式」匯票者相信不多,且使用後還有留存,並保持完整三聯式更是難上加難,恐怕只有真正的有心人,才得以替我們保留下這些珍貴郵史資產。

本次介紹主要是以完整二、三聯式匯票為主,原因是完整的二、三聯式匯票,較使用過已兌訖的單聯式匯票存世數量要少很多,此點是指匯票本身而言(已兌訖的單聯式匯票其中也有許多罕少之品),且本次乃介紹匯票本身,並未談及所貼「匯兌印紙」方面的探討,如再深入郵友可發現「匯兌印紙」因加蓋改值多次,其中一些票品頗為罕少,如有使用在匯票上者更是不多見,有心的郵友大多「沙裏淘金」不動聲色挑選,今後如有機會再逐步介紹給郵友,由上項介紹可以得知40年代留存的完整二、三聯式匯票,均大多為公司行號或商業行為往來後,因故未兌領而留存,是真正名符其實的「自然郵品」,原因是當時集「匯票」者風氣不盛,甚少人會特別刻意去購買留存,且40年代百姓普遍窮困、幣值甚大,一般人是不會只買而不去兌領,保持完整匯票留存的,到50年代則因集郵風氣已開、人民生活較富裕,集郵前輩已有刻意保存完整匯票者或受國外郵友所託代購完整匯票留存(真正國人收集匯票者還是屈指可數,國外郵友愛好收集此類郵品人士甚多,且國外集郵風氣較我國早許多,不論何種原因均替我國郵壇保存下一些此類早期冷門郵品,個人所收藏此類完整二、三聯式匯票或單聯式匯票,大多均由國外陸續購回可茲證明),50年代匯票雖有「集郵品」的性質,但不經由「集郵品」性質購買是無法獲得的,且因已屆臨末代身份改由撕裁示匯票接替,因此雖集郵風氣已起步,但因使用期限已屆尾聲,其存世數量雖較40年代為多,但至今看來還是屈指可數的。

匯票雖屬「片封簡」項目之一,但一般郵人可能並不清楚而影響其收集意願,其存世數量並不多也不完整,原因很簡單因其原屬郵局內部互相往來使用,理應使用後存檔期滿銷毀並不外流,目前流傳在外的均為異常狀況下流出,因此流出的數量相信不會多,但也形成並非每種匯票均有流傳於後世,造成收集上的困難,對完整性來說可能是很大的挑戰,也可能是無法完成的目標,只能以目前存世的郵品來蒐集有多少收集多少,但優點則是目前屬「冷門郵品」,因此價位不高,但已有郵友注意到並開始收集,且其「人有它亦有、雖冷會開花」,不論從匯票上郵戳的欣賞、特殊專屬郵戳、特殊郵資(加貼郵票方式)及匯費計算方式與高低不同、匯票的種類、水印、版式不同、匯票的使用地區、匯票當時使用的幣值名稱等均可多方面來探討,有其當時歷史、郵史的百姓需求及當時的金融變化,可見證歷史及郵史的結合,其豐富內涵並不輸各種片封簡的研究,頗值得郵友深入去探討及研究。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0.12.10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55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3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金圓滙票花樣多    --    夏大緯


                多年前開始著手收集大清明信片時,事前即慎重考慮並分析過,在當時如要收集一部大清票品封集,少者花費千萬多者數仟萬才能有份量及稱得上屬於金牌郵集,但大清明信片在當時可說無人專集且價格便宜,只須花費百萬至數佰萬即可雄霸一方並同樣可獲金牌殊榮,在經濟效益、潛藏價值、開創性等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及投資,因而毅然全心放手收集,事隔至今當年的「冷門郵品-大清明信片」,鯉躍龍門成為當紅的炸子雞,己非吳下阿蒙當年的便宜貨了,目前不花費千萬至數仟萬,是無法組成一部金牌郵集的,數年前個人即己觀察到大清明信片的漲價己是必然的趨勢,並開始著手轉移目標搜尋下一個值得收藏及投資的郵品,後發現「民國滙票」同樣有著當初「大清明信片」的相同背景及價格,至於似否會像「大清明信片」一樣,在事隔多年後會同樣來個價格大翻身?台灣近數年來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深深打動大多數的人心,至於是否會美夢成真?相信是見仁見智没有標準的答案,而郵品的收集是要實物在手,可能只要花少許的金錢確能有一個較易實現的夢,較為具體及真實不會抽象和捉摸不到,而且可讓未來的時間來証明它!


金圓滙票是民國滙票中價格最便宜、數量最多的郵品,雖然便宜但該滙票上的滙兌印紙、郵戳、滙費高低、各項加蓋戳記、水印等,可做進一步的多樣性、同中求異的探討及研究,如:
匯票水印

金圓匯票印製時紙張水印分為中華郵政伍元、拾元二種,一般所見同一字軌編號的匯票所用都是相同一種水印,偶有二種水印同時印製,但分發使用到匯出局則不同,極少數意外同一字軌編號、同一匯出局使用,卻有二種不同水印存在,是否為印製中缺紙誤用了不同水印的紙張?詳細情況不得而知,但相信此種情況並不會多,個人收集有(圖1)編號“2F 015880”者為伍元水印,編號“2F 015890”者為拾元水印,同為2F字軌編號,且同為貴陽郵局使用匯出,且張號兩者之間只相差10號,可謂巧中巧、趣中趣的。

金圓匯票紙張水印印刷正常者為由上至下順序排列,偶有例外發生則見有顛倒水印(原水印紙張顛倒印刷形成),反水印(原水印紙張反面印刷形成)(圖2),此二種情況乃是印刷時原水印紙張錯誤放置位置形成並不多見,郵友要詳加留意才能有所發現。

    對滙票收集有興趣的郵友,可參考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內有郵文共17篇(其中包涵民國及台灣滙票郵文共12篇)。


該篇郵文原發表於1991年12月新加坡菜市集郵會第6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7

談民國郵政滙票的特殊滙率      --      夏大緯


                 民國時期因當時對郵政滙票的使用管制嚴格,除非開立滙票後不去兌付或有其他原因,一般均是在兌付後由郵局收回存檔,保存至規定年限後銷毁,一般郵人根本無缘一見最後完整廬山真面目,更不要說收藏或研究發表為郵文了,也因此在民國時期可謂罕少見到有關「滙票」的郵文,如此長期下來郵人不得不被迫放棄收藏相關的郵品(其實真正想要收藏也求購無門相當困難),直到20多年前各地區民國時期郵政滙票,開始分批陸續流入郵市中,因為有略微較多的數量及種類可供選擇,才算真正開啟讓郵人有機會能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並以相當便宜的價格吸引郵人開始收集及研究滙票(更早之前在郵市中也偶而可見滙票出售,但數量均不多一次只有1、2張,且種類也僅固定那1、2種而己,另當時也因量少而價格甚高,反而是滙兌印紙較為多見,除整組外也見零星數量個别出售),雖然如此但因之前長期來對滙票的認識陌生,還是大大影響一般郵人對滙票有收藏的興趣,其實滙票的收集及可供研究發表為文的地方,範圍很廣泛且具有多樣性可謂不勝枚舉,只是多年來郵人較少去注意及願意去研究它而以,只要有人多去研究並多發表為文介紹,相信即可改觀一般郵人對「滙票」的重新認識並開始重視它,滙票如同一塊荒蕪多年且未曾開墾過的處女地,雖然剛開始開墾非常辛苦,但滿園之中都充滿著未知的驚喜及寶藏等待著我們去挖掘,而最後開墾完後的豐收,則將是我們努力後的辛苦回報,收集滙票的過程就是如此,處處都有玄機在、意外之中有驚喜,許多還未公佈及待發現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去發掘並介紹它。


滙票的收集如同實寄封,同樣可從郵票、郵戳、郵資、郵史、郵路等5方面去收集並研究,現就以「郵資」方面來說,實寄封的收集及探討大致是以郵資的不同變化來區分,而滙票則可分為3部份來談:


1滙票雖没有正規郵資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像在滙票上加貼郵票當做航空、退回或掛號快遞郵資,採用航空或掛號快遞方式寄送,其航空或掛號快遞郵資隨著郵資調整而變動不同,此類滙票上所貼郵資同樣可以做郵資方面的探討,個人曾在1998年8月30日出版的「郵史研究」第15期內,寫過一篇「滙票百年~談滙票上使用的郵票」及2001年4月29日出版的「集郵彙報」90年版內,寫過一篇「國幣(航空、退回)郵政滙票」,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参考。


2每張滙票的滙率計算方式,由於寄兌局的不同、時間的不同,而有多種不同計算滙率方式,大致從1%到15%均有,而滙率的不同則如同實寄封上的郵資不同,甚至較「郵資」更為複雜及特殊,此點也是滙票特殊與衆不同之處,還待我們更加深入探討及研究。


3除上項所談的正常滙率計算方式之外,另見有滙票上其滙費處註明為「免費」、「員工贍費」、「印花稅款」等特殊情況,其滙費均屬優待或免費情況,此類較特殊的案例大致可從滙票上追查出線索並得到印証,此點實寄封上則較困難見到實例,這就是收集滙票的特殊利多,及其與衆不同之處。


(圖1)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滙票,銷35年10月4日郵政儲金滙業局開封分局戳,滙安陽(彰德)35年10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2)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滙票,銷37年3月16日宜興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年3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六折收費」。


(圖3)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2日黃平戳,滙東川沙坪壩38年2月18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員工贍費」。


(圖4)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8日貴州貴筑戳,滙清鎮38年2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旁另註明「員工郭家煃贍家費」。


(圖5)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8日江西宜春戳,滙湖南洞口38年3月X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60元」,但另有紅色加蓋「浙贛路員工贍家准核對折收費」。


(圖6)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18日貴州貴筑戳,滙清鎮38年3月22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印花稅款」。


(圖7)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7日獨山戳,滙貴州都勻38年2月22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費」。


(圖8)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貴州晴隆戳,滙清鎮38年4月1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9)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4日浦口戳,滙仁懷38年4月2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0)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4日貴陽儲滙分局戳,滙獨山38年4月9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1)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戳,滙荔波38年4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2)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30日貴州貴筑戳,滙貴州三橋38年5月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13)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天柱戳,滙銅仁38年4月9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14)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上海戳,滙貴州安龍38年4月25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5)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江蘇武進戳,滙獨山38年4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6)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7日貴定戳,滙貴州長沙場38年2月24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7)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2日江西吉水戳,滙湖南耒陽38年3月30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8)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日南京(滙六)戳,滙沿河38年4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9)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戳,滙德江38年4月1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20)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7月18日貴州鰼水戳滙貴陽,滙費處註明為「貳角」下另註明「減收」。


(圖21)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11月22日重慶戳滙石柱,滙費處註明為「O」。


(圖22)為金圓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4月27日上海儲滙分局、林森中路營業組戳滙昆明,滙費處註明為「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除小部份滙費處註明為「減收」、「六折收費」、「浙贛路員工贍家准核對折收費」外,其餘大多數滙費處均註明為「免」、「免費」、「O」或「空白未填」,而這些滙費為「免費」的原因,除小部份另有註明如﹕「員工贍費」、「員工郭家煃贍家費」、「印花稅款」、「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其餘則並未註明「免費」的原因,相當可惜影響進一步的追踪探討,或是在滙票的另一聯或另二聯處有註明免費的原因?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追踪報導,但由上介紹可得知從國幣、金圓、到銀圓滙票,其滙費都有打折或免費的情況,且使用的地區分佈範圍很廣,也証明各地郵局大都知道或曾收到公文,這些公文相信應該在檔案中曾有記載,各地郵局因此可以按照規定打折或免費,並非胡亂無根據的實施,此類特殊的滙費與一般正常的滙率不同,僅佔全體滙票中的極小部份,其產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背景,值得我們去搜尋相關資料來佐証,但由此也可証明滙票收集處處都有玄機在,平凡之中也可搜尋出其特殊之處,只是一般郵友並未特别注意及重視而以,除此之外還有甚多可資介紹及發掘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個人將陸續一一為文介紹,有興趣的郵友不妨早一步行動,否則一旦公開報導,其身價恐怕會大幅上漲,而且要買也不容易了,收集並不一定要一窩蜂或盲目的追隨流行,只有在大家都不注意、也不收集的情況之下,才能真正買到價廉物美、物超所值的好東西,然後經過不斷的粹鍊發覺出其真正內在價值,最後自然會綻放出閃亮的光輝。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5.8.20日出版的今日郵政第572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6

談民國匯票上使用的郵戳      --    夏大緯


    匯票的收集長期以來都未受到郵友的重視,原因之一跟郵人不了解匯票有很大的關係,僅從名稱來看就認定它不過是一張匯錢的紙而已,有什麼好珍惜及收集的,其實如果告訴他人家有的收藏特色它都有,而且還要更加特殊,相信郵友聽了都會大吃一驚不能相信,然而只要拿出證據說明清楚,相信除可證明匯票確是有著特殊與豐富的內涵,並可因此吸引一些新郵友們開始收藏,只要收藏的郵友逐漸增加,一傳十、十傳百、眾人拾柴火更旺,如此就可徹底改變大家對匯票的觀感及想法,並創造出新的收藏潮流趨勢。

除「郵票」收藏之外,拿最受人喜愛及重視的「實寄封」來說,只要是收集實寄封的郵友相信都知道(尤其是要參加郵展競賽者),是以實寄封上所貼的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等五項來探討及研究,並也以此五項來決定該封的珍罕及價格高低,這也是為什麼收藏實寄封吸引人及其特殊之處,並因此深獲大批收藏者的喜愛,其實只要拿前面所說的「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此五項,來對照並逐一檢視、分析匯票,相信郵友們即可得知我所言不虛,確是「人有它有」且毫不遜色,現今就先以匯票上所銷的郵戳來談起,郵戳的種類花樣繁多,也是眾多郵友重視及收藏的項目之一,而除一般普通郵戳在匯票上同樣可見之外,一些較少見的郵戳如軍郵、郵亭、行動郵局戳等,在匯票之上一樣也可看得見它們的存在,此外有些郵戳如匯六、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等戳,這類有關儲匯方面的郵戳,其主要用途即是使用在有關儲匯業務方面,尤其是各類相關儲匯業務的郵政單據上為主,一般實寄封上應該絕少使用到該類郵戳,反而只有在匯票上去找尋機會較大,這就是收集匯票之外還有額外特殊郵戳的另類收獲。

(圖1)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26日湖南文明舖(代一)戳,匯貴州安順38年4月13日(13的3字倒植)兌付戳。

(圖2)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銷37年5月17日上海(卅亭)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5月20日兌付戳。

(圖3)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19日南昌(亭二)戳,匯湖南湘潭38年3月31日兌付戳。

(圖4)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券匯票,銷37年10月15日江西雩都(M行動郵局)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10月20日兌付戳。

(圖5)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30日江西雩都(M行動郵局)戳,匯湖南耒陽38年4月8日兌付戳。

(圖6)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4日貴陽儲匯分局中英文戳,匯鑪山38年4月25日兌付戳。

(圖7)為江西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6日九江戳,匯重慶38年4月25日全英文兌付戳。

(圖8)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銀圓匯票,銷38年9月1日貴州鎮遠戳,匯重慶背有重慶38年9月10日全英文兌付戳。

上項(圖1至圖5)所介紹的郵戳,屬於郵戳中較特殊少見的一類,也是許多郵友喜愛及收集的目標,除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有使用之外,同樣在匯票之上也可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圖6)所介紹的貴陽儲匯分局中英文戳及(圖7、圖8)所介紹的重慶儲匯分局全英文戳,不論是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或匯票之上,都較難看見它們的蹤影,屬於較少見的特殊郵戳。

(圖9)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銷37年5月1日南京(匯六)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5月5日兌付戳。

(圖10)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2日南京(匯六)戳,匯沿河38年4月28日兌付戳。

(圖11)為29年11月8日版國幣匯票,銷35年7月17日郵政儲金匯業局西安分局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5年8月24日兌付戳。

(圖12)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匯票,銷35年10月4日郵政儲金匯業局開封分局戳,匯安陽(彰德)35年10月28日兌付戳。

(圖13)為較少見二聯式金圓匯票,銷38年4月4日貴陽儲匯分局戳,匯遵義但並未去兌付。

(圖14)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30郵政儲金匯業局南京分局戳,匯貴州羅甸38年4月19日兌付戳。

(圖15)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券匯票,銷37年8月23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8月28日兌付戳,該匯票所銷37年8月23日戳,距離37年8月19日起國幣三百萬元折合金圓券壹元,日期只有短短四天相當接近,見證了國幣改為金圓券初期使用的情況。

(圖16)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日上海戳,匯寧波38年4月4日杭州郵政匯業分局、甯波辦事處兌付戳。

(圖17)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9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京分局、蘇州辦事處戳,匯貴州都勻38年4月28日兌付戳。

(圖18)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銀圓匯票,銷38年8月29日貴陽戳,匯重慶背有38年9月5日重慶儲匯分局、林森路辦事處兌付戳。

上項(圖9、10)所介紹的(匯六)郵戳及(圖11至圖14)所介紹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各分局戳,均屬於在儲匯業務方面使用居多,而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應甚少使用,反而是在儲匯業務使用的各類單據上(像匯票)較易見到,(圖15至圖18)所介紹的各郵政匯業分局辦事處戳,不論是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或匯票之上,都較難看見它們的蹤影,屬於較少見的特殊儲匯郵戳。

最後要介紹的一枚郵戳則更為特殊,做為本文的結尾,近日翻查資料偶閱「集郵道」第三輯第214次,何輝慶先生所發表的「郵政匯票上較晚使用之民國日戳」郵文,談及一張國幣匯票(圖19),上銷郵政儲金匯業局、鄭州辦事處、民國35年10月14日戳,並言及:「以往發現三格式郵政日戳中加上(民國)二字者,普通日戳出現在民國初年,紀念特戳發現最晚是民國34年,而此枚(民國35年)的郵政儲匯日戳,可算是三格式(民國)年號戳記中之較晚者!」,個人因收集匯票的關係,對匯票本身及所銷郵戳均同樣重視,在購買匯票時都特別注意,多年前由國外買進一批匯票,事後整理時意外的在其中發現一張類似匯票可茲佐證,並證實確有此種郵戳存在,事後雖經多年努力收求也僅買到那一張而已,可見其珍罕及稀少性,唯個人所藏銷戳日期為38年,較之何文內介紹的35年,日期又延後三年,可再次改寫此段郵史記載。

(圖20)為金圓匯票銷郵政儲金匯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匯鄞縣有郵政儲金匯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

該匯票所銷「民國」38年4月2日戳,是否為「民國」戳最晚日期?還待郵友共同來發掘及介紹,唯兩張匯票均有類似共同之處,即所銷郵戳均為「郵政儲金匯業局××辦事處」銷蓋後存世,並非一般普通郵政日戳或大郵局銷蓋後存世,是否僅是此種小「××辦事處」偶然或某種情況之下特例產生,僅為權宜之計下的產物,且僅少數幾個辦事處有此變通措施,否則使用日久,雖辦事處每日營業額可能較低,但應還是會有一些郵品流傳於後世,不會像目前所見銷「民國」郵戳者是如此稀少,此點頗費人猜疑,是否其他辦事處也有銷此種「民國」郵戳存世?且35年10月14日鄭州辦事處及38年4月2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曾使用過「民國」郵戳外,此二處辦事處是否另有銷「民國」郵戳,其他日期的匯票存世?這些疑問都還待更多實物郵品出現後,到時或許可解此謎。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5.7.5日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5

                                          談正式印製及使用的「金圓滙票」(上) ---    夏大緯


               民國中期滙票的流出到郵市,至今大約己有23年時間之久,當初流出的數量最多者當屬「金圓滙票」為第一,因此多年來「金圓滙票」給人的印像即是數量多、價格低、花樣少、無人集的感覺,但事隔多年似乎未再聞有民國中期滙票大量流出(如有相信也是少數且數量不多的單獨個案),而目前所見還在郵市中流通者,相信也僅是原當初流傳出來的滙票,在當初被人收藏後現在再轉手賣出換人收集而己,應並非是新發現的新郵品,且由當初的流出至今前後己歴經23年的時間,當初流出的各種民國中期滙票歷經這麼久遠的時間,早已轉手、分散、收藏在各郵友手中,不可能擱置23年之久等到現在才出售,多年來也確是因為收集人少、資料缺乏、郵品分散各地等因素,很少人會發表研究相關民國中期滙票的郵文,更使得此段時期的滙票資訊如同沙漠一般相當貧瘠,雖然如此但事隔至今收集人口的陸續增加、相關研究會的成立、檔案資料的陸續出現等,己逐漸改變了許多客觀及主觀的因素,個人近年來重新檢視舊藏及閱讀近期相關滙票郵文並再深入研究探討,也意外發現早期個人所寫的許多相關郵文,目前己可再更新及補充許多新資料,並且越探討越發現民國中期滙票,還有甚多取之不盡待探討及研究的題材等著我們去解答,如同一個多年深藏露的無價寶庫,重見天日己放在我們眼前等著去打開,個人將陸續為文發表外,也期盼能有更多郵友參與探討及共同來解答。


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券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實施的初期,因屬緊急臨時變動實施,相關正式滙票印製不及無法立即配合使用,乃是把當時正在使用中的國幣滙票,臨時加蓋改值成為金圓滙票來變通使用,直至正式的「金圓滙票」真正印製完成後才陸續更換使用,而正式的「金圓滙票」因屬一種全新的種類滙票,不論是幣值或其滙款及兌付的方式,都跟國幣滙票有所區別不同,因此在印製方面時間可能較久,正式的「金圓滙票」根據集郵界52∕53期郵刊,內楊浩先生所發表的“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並附圖舉例「金圓國內滙票存據」3張,分別為1﹑銷昆明(雲南府)1948、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2﹑銷雲南中灘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3﹑銷曲靖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由此3張可資証明雲南地區確是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其他各省是否均同時使用?還是使用先後不一並未統一?目前所知由民國37年11月1日至38年1月份,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存世所見並不多,尤其是37年11月至12月份使用者更是罕少(此指「金圓滙票」本身,而「金圓國內滙票存據」部份則有發現使用並存世),是雖有使用但在兌付後存檔銷毀因此未見存世?或是並未銷毀但也並未流出到郵市中?還是其他各省並未统一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而是還在繼續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直到38年1月份才開始陸續改用正式「金圓滙票」?因此所見正式「金圓滙票」存世實物,由民國38年1月份開始有見使用,且大多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份最為常見,此點頗為怪異及難以解答?

另集郵界52∕53期郵刊中,黄敦先生也在第24頁提供刊載一件「郵政儲金滙業局訓令」,其事由內容為「關於使用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事項」,內規定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該訓令雖提及「金圓面額定額滙票」,但並未提及「金圓滙票」,且兩者之間不論是印製及使用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認為並不代表正式的「金圓滙票」,確是規定统一於民國37、11、1日開始正式使用,且所見當時至少江西及廣東地區於民國38年2月至4月份時,除正式「金圓滙票」之外也還在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似否因此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並未於民國37、11、1日起在全國統一使用?此點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証明此段郵史,期盼郵友們共同來解答這個疑惑。


不論何種原因在真像還未完全清楚前,由目前的滙票實物來探討,如同前文所言目前所見正式的「金圓滙票」其使用時間,大多均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間為主,38年1月之前使用的案例其存世數量並不多,頗值得介紹及珍藏。


(圖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肆拾元貼滙兌印紙拾圓2張、伍圓4張,銷貴州貴陽(一代)37、12、27日戳滙貴州安順38、2、23日兌付戳,滙費為貳圓捌角,在37年11月及12月份使用的「金圓滙票」,雖應該有使用但不知是何原因存世數量却甚少見到,該張滙票為湖南黃敦先生所提供,是否有早於此日期的「金圓滙票」使用存世?還待郵友們公諸報導。


(圖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拾伍元貼滙兌印紙伍元3張,銷貴州錦屏38、1、3日戳滙榕江,不知是何原因?或受款人未領取而退回原滙款局?銷原滙款局錦屏38、2、24日兌付戳,滙費為1. 5元。


(圖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廣豐38、1、5日戳滙威甯38、2、21日兌付戳,滙費為9. 4元。


(圖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柒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4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8張),銷貴州黎平38、1、6日戳滙都勻,不知是何原因?或受款人未領取而退回原滙款局?銷原滙款局黎平38、2、24日兌付戳,滙費為66. 5元。


(圖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臺中(滙)38、1、10日戳滙興義38、3、4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375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拾玖圓貼滙兌印紙拾圓、伍圓各1張、貳圓2張,銷臺灣臺中(滙)38、1、11日戳滙興義38、3、4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65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壹佰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定38、1、17日戳滙水東38、2、22日兌付戳,滙費為12. 4元。


(圖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3張、拾圓5張(正面貼3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玉屏38、1、17日戳滙慈利38、3、9日兌付戳,滙費為6元。


(圖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C」,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圓2張,銷貴陽38、1、18日戳滙貴州遵義38、1、26日兌付戳,滙費為12元。


(圖1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佰捌拾肆元捌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3張、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貳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18日戳滙三都38、2、22日兌付戳,滙費為15.2元,該張滙票分別貼7張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貳角、壹角存在相當少見。


(圖1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州黎平38、1、20日戳滙龍潭38、2、21日兌付戳,滙費為14.8元。


(圖1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貳拾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貳拾圓1張,銷貴州安順38、1、20日戳滙高陂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9元。


(圖1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伍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畢節38、1、22日戳滙茅台38、2、25日兌付戳,滙費為47.5元。


(圖1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遂川38、1、25日戳滙郎岱38、2、18日兌付戳,滙費為6元。


(圖1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拾捌元陸角叁分,貼滙兌印紙拾圓、伍圓、貳圓、壹圓、伍角、壹角、貳分、壹分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26日戳滙麻江38、4、11日兌付戳,滙費為1元,該張滙票分別貼8張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伍圓、貳圓、壹圓、伍角、壹角及少見的貳分、壹分存在相當難得易。


(圖1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伍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江口38、1、27日戳滙清鎮38、2、23日兌付戳,滙費為30元。


(圖1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D」,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4張,銷江西宜春38、1、27日戳滙貴州安順38、2、17日兌付戳,滙費為24元。


(圖1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肆拾元貼滙兌印紙伍圓8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畢節撒拉溪38、1、30日戳滙貴州乾河龍場38、2、19日兌付戳,滙費為2. 8元。


上項的介紹均為「金圓滙票」在38年1月底之前所使用的案例,而金圓幣值由37、8、19日頒布開始正式實施,初期甚獲民衆支持,但後因戰亂及淪陷地區的逐漸擴大,到37、11、11日經行政院通過,修正金圓劵發行辧法,貶值五倍,因此在正式的「金圓滙票」印製完成並使用時,其滙款金額因貶值五倍的關係,會低於金圓壹佰圓以下者的機率甚低,所謂「物以稀為貴」此類滙款金額低於金圓壹佰圓以下的「金圓滙票」,也因其特殊的形成條件,在追求與衆不同的特殊郵品時,此類滙款屬於「低額」的滙票應算是不錯的選擇。


(圖1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貳角貼滙兌印紙壹角2張,銷貴州黎平38、2、2日戳滙廣州郵政管理局包裹組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0. 1元,此為目前所見最低金圓滙款金額的金圓滙票。


(圖2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C」,滙款貳拾圓貼滙兌印紙貳拾圓1張,銷大定38、2、16日戳滙畢節38、2、19日兌付戳,滙費為5元。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4

談正式印製及使用的「金圓滙票」(下)   ---    夏大緯


      (圖2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貴州高坪38、2、24日戳滙四川隆昌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8元。


(圖2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0.C」,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貴州老洞口38、2、10日戳滙廣州38、3、2日兌付戳,滙費為7元。


(圖2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柒拾陸元貼滙兌印紙拾圓7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1張)、伍圓、壹圓各1張,銷石阡38、3、1日戳滙廣州38、3、15日兌付戳,滙費為16元。


(圖2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捌拾肆圓陸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2、17日戳滙貴州劍河38、5、7日兌付戳,滙費為5. 7元,該張滙票分別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壹角存在較為少見。


(圖2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捌拾肆圓陸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2、17日戳滙貴州紫雲38、3、14日兌付戳,滙費為5. 7元,該張滙票分別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壹角存在較為少見,另該張滙票跟(圖2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僅相差4號,且滙款金額相同、貼票相同、滙費相同、同一天滙出,僅滙往地點不同而己,在寫本篇郵文之前請湖南黄敦先生提供相關郵品附圖,才意外得知我們兩人分別收藏的其實是一對難得的姊妹郵品。


(圖2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玖拾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拾圓4張,銷三都38、2、28日戳滙重慶38、3、22日兌付戳,滙費為12元。


(圖2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玖拾貳圓肆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貳拾圓2張、貳圓1張、貳角2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18日戳滙貴州玉屏38、4、20日兌付戳,滙費為7. 6元,該張滙票分別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貳角較為少見。


(圖2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玖拾捌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拾圓4張、伍圓1張、壹圓3張,銷三都38、2、24日戳滙獨山38、3、3日兌付戳,滙費為10元,該張滙票分別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伍圓、壹圓較為少見。


(圖2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圓1張,銷黔西38、2、25日戳滙畢節38、2、28日兌付戳,滙費為5元。


(圖3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州安順38、2、11日滙湖南華容(城內)38、4、9日兌付戳,滙費為15. 2元。


(圖3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拾圓10張(正面貼8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廣順38、2、24日滙廣州38、3、8日兌付戳,滙費為壹拾肆元。


(圖3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士林(儲滙)38、2、8日戳滙貴州赤水38、2、26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26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臺南(滙)38、2、11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08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M」,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貳拾圓5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1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69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8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其滙費為臺幣91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貳拾圓5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10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16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另由(圖34、35、36)可得知,臺灣鳳山郵局至少有使用2種不同(IM、2T)英文字軌編號滙票,且雖同是滙款至修文、滙款金額同樣為金圓壹佰元,但滙費確均不同,是滙款日期的差異不同而形成?或是其他什麽原因?還待更進一步追踪探討。


(圖3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P」,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屏東(滙)38、2、3日戳滙貴州遵義38、2、28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38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上項(圖19至37)所介紹的,均為「金圓滙票」其滙款金額在金圓壹佰圓以下者,除此之外(圖1、2、3、5、6、7、11、14、15、18)等項,其滙款金額也均在金圓壹佰圓以下,如此似乎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在初期剛開始使用時,有小部份的滙款金額其實並不高,後期則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關係,滙款金額也由小逐漸越來越大,低額滙款己符合需要(對經濟效益來說也划不來),因此更難看得見它的使用,可說是僅曇花一現的存在於金圓幣值使用初期,隨後的金圓幣值持續貶值並由銀圓幣值來代替,金圓滙票則己成為昨日黄花,過往煙雲逝者不可追,低額滙款的「金圓滙票」除見証了一段貨幣的興衰及貶值的過程,也因而意外的在郵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本篇郵文的撰寫除參考個人的藏品之外,也得到湖南黄敦先生的大力支持提供甚多其郵品附圖,才得以較多數量及較詳細的舉例介紹,相信經由綜合各郵友的收藏,才能更正確、更詳細的介紹給郵友們參考,除再次感謝黄敦先生的支持外,也期盼會有更多的郵友能夠加入探討及提供更多郵品資料,如此才能解答民國中期滙票的許多未解之謎。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6.4.18日出版的中國集郵學報第1卷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3

                               臺、台」之差價也差~台灣早期「臺幣」匯票       --      夏大緯


    台灣早期飛雁郵票名震中外,不論其身價及加蓋種類的變化,堪為台灣郵壇早期名票的代表,尤以其加蓋「臺幣」兩字延伸出的千變萬化,更是吸引郵人的關愛及重視,先後見有俞兆年先生、沈嘉濟先生、張愷升先生等多位郵友為文介紹或專著出版,收集此類郵票的郵友大多已耳熟能詳,有圖及文可資參考,可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造福後輩郵人,也唯有如此雙管齊下─郵文、郵識並進,才能延續且維持收藏熱度於不墜。

台灣匯票於光復初期至55年間,使用匯票時要貼用匯兌印紙,至民國55年8月16日起全面停用,改用「撕裁示」匯票不再加貼匯兌印紙,之前所貼用的匯兌印紙,均為延用大陸時期的寶塔圖匯兌印紙,再行加蓋、改值成臺幣來使用(後期曾使用甚短時間古錢圖匯兌印紙),多年來加蓋、改值情況種類花樣繁多,由於匯票純為郵局跟郵局間內部往來單據,兌訖後存檔一段時間再銷毀,此段時期使用的匯兌印紙並未對郵人公開販售,且印製、使用等相關公文也因此並未公佈,郵人如要收集只能申請開發匯票後,不去兌領才得以留存已銷戳的完整匯票,新票幾乎是不可能流出到郵市,早期郵政人員監督把關甚嚴,甚少見變異、檔案等外流情況,僅見60年代時曾在郵市中,出現一批大多銷53年戳已兌訖的台灣匯票(據聞一說是在運往廢紙廠處理途中被掉包,另一說則是送到廢紙廠後先丟棄在水池中浸泡,由於數量甚多,上層部份並未浸泡到水,待運送人員及監督人員離去後,有心人士撈取上層未浸濕部份拿到郵市出售,何者為對?還待知曉當年實情者為文,此段大事相信當年也轟動郵壇及震驚郵政總局,事後據說有調查及懲處相關失職人員),由於貨源敏感,此批匯票單據部份在流出時,已先行被清洗成舊票面目出現(或因部份有浸水潮濕,不得不清洗成舊票),且在清洗時發現部份未蓋銷到郵戳的匯兌印紙,清洗下來後形成事後無膠新票出現的由來,此類匯票除大多為53年間使用者外,相信也包含了一些較早期使用的匯票或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加蓋匯兌印紙晚期使用者,此類郵品當時可能因國人收集匯票者不多、價格較高國人無法接受、貨源非正常管道流出,在國內出售可能較不方便、郵商為求配套種類及花樣多,好向外國郵人賣得好價錢等因素,當時大多均被整批直接賣到國外去,真正留存在國內藏家手中者反而不多,個人在收集過程中,除從台灣老收藏家、郵商手中買進外,發現所購均較普通且大多千篇一律,集中在53年間屬後期郵品,真正好東西且早期匯票卻甚難一見,在國內收求多年都未有所獲,反而由國外陸續購回一些罕少匯票,可茲證明當年確是有甚多好郵品均外流到國外藏家手中去了,事隔多年再流出由個人購入,不諦是替我們保留下不少當時珍貴郵史資產。

目前郵市中所見台灣匯票,均以銷53年戳已兌領匯票為主,所貼匯兌印紙均為正式加蓋改值成各種新台幣面值為主,(圖1)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改值臺幣拾圓、伍拾圓、壹佰圓各一枚,銷53年10月16日古坑(儲匯)戳匯台北53年10月19日兌訖,另其間摻雜部份手蓋簡寫「台幣」匯票存世,(圖2)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簡寫「台幣」一枚,銷53年10月13日甲仙戳匯木柵53年10月15日(儲匯)戳兌訖,此類匯票距離55年8月16日全面停用已屬末期使用身份,因為郵政總局在民國49年5月即開始試用「撕裁示」匯票,此種匯票不再需要黏貼匯兌印紙,初期僅以臺北局及各一等郵局為試辦範圍,其他各局仍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到50年6月26日,「撕裁示」匯票推廣使用到各二等郵局,因試用良好至51年2月19日起,正式在臺灣二等以上各級郵局辦理,只剩三、四等郵局、支局、郵亭及郵政代辦所仍用老式印紙式匯票,老式印紙式匯票至此已明顯開始走下坡,且每況愈下幾乎無容身之地,不料到53年2月發生偽造和冒領撕裁示匯票弊案,並於2月25日通令各局暫停開發撕裁式匯票,後因該案偵破,乃於5月5日恢復二等以上郵局開發撕裁式匯票,老式印紙式匯票仍限三等以下郵局使用,(圖1、2)匯票可能即在此特殊情況之下,得以重新翻身再次重出江湖一段時間,且因緊急情況之下恢復代打身份,重新在各郵局大量曝光使用,匆忙之中各局恢復使用,除須準備空白匯票待用之外,還需準備各種面值匯兌印紙用來貼用,在此匆忙情況之下,各局一定先將自己庫存的各類空白匯票、各種匯兌印紙,不論版式、種類都先緊急上場使用在說並不會有所限制,因此在此段時間重新大量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時,其中會夾雜少數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在53年重新使用的特例存在,如不是臨時停用撕裁示匯票,這些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可能已面臨庫存或待銷毀身份,不太可能再拿出重新使用,卻因臨時危機又重新恢復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才得以匆忙代打(或混亂中誤用)而重出江湖,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因之前已使用多年至53年時相信A、原本即已所剩無幾數量不多,B、已不合時宜,C、已被新版式匯票、匯兌印紙所取代等因素,原本應不會再拿出使用,此次危機緊急代打使用時,相信因上項三點因素使用數量也不會多,且匯票原本屬郵局內部往來單據,事後銷毀並不會外流,且撕裁示匯票停用三個月後又恢復使用,只剩少數小局繼續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對於匯票及匯兌印紙的需求不再迫切及需要大量,因此事後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可能即不再使用(一是已在代打時用完、一是危機初期總局對支局的供應可能來不及,但一段時間後即可恢復供應正規版式匯票、匯兌印紙,可不再使用不合時宜的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後到55年8月16日即全面停用老式印紙式匯票了,經過此層層關卡相信在53年重新大量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時,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雖有使用,但數量相信不會多,事後未想到60年代時匯票外流事件,此批53年間使用的匯票得以流傳於郵市,其中也包含了這些極少數,經過上項層層關卡還有使用的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在內,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原本應使用於40年至50年代間為主,但因此段時間的匯票並未外流出,一般郵友要想收集難如登天,但未想到卻因53年匯票盜領事件而被重新拿出使用,再又碰到60年代匯票外流事件而流出到郵市,如此陰錯陽差郵友才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否則只能望票興嘆無緣擁有的,這回馬一鎗相信即是其退隱前的特殊贈禮,豐富了台灣匯票的種類及花樣,錦上添花的在最後一刻,留下這些特殊郵品可供郵人珍藏,但這已是此類匯票垂死之前的掙扎,雖死但卻意外留下豐富的郵史遺產。

國內外專研此匯兌印紙者,早期僅見俞根乾先生1972年所編「標準中國郵票目錄」內,附有「匯兌印紙、印花稅票」及嚴啟文先生所編「中國印花稅票圖案舉隅」一書內有附錄一些,此外還見有國外陳姓郵友大量收購台灣匯兌印紙廣告,後據聞並出版專著,此為個人所知大致情況,歸納上述情況得知台灣光復後,35年至40年間所用匯兌印紙,因實物及資料不足,無法得知真實情況暫不介紹之外,大致40年開始延用寶塔圖匯兌印紙加蓋正寫「臺幣」兩字後使用,此大致又可分成三類:

A、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臺幣」兩字之間距離為寬距。

B、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臺幣」兩字之間距離為窄距。

C、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

(圖3)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1月28日鹿谷戳匯台北11月30日兌訖。

(圖4)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12日天祥戳匯台北七支10月15日兌訖。

(圖5)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壹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9月25日竹南中港(代)戳匯卓蘭9月26日兌訖。

(圖6)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9日車城戳匯永和10月18日兌訖。

(圖7)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17日北門(儲匯)戳匯員林10月18日兌訖。

(圖3至7)匯票所使用時間均為53年5月之後,此時只剩三等以下郵局才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而這些三等以下郵局所使用的匯兌印紙,可能因53年2月匯票盜領案時,匆忙由上級處領取到此類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匯兌印紙,或因以往早期請領到此類匯兌印紙,因小局使用量不大,一直未使用完因此持續使用直到用完為止,且54年4月1日起郵政當局又推出新版「古錢圖」匯兌印紙,打算在各種舊版寶塔圖匯兌印紙用完後陸續取代使用,因此如有此類老版匯兌印紙,在不浪費及物盡其用情況之下,積極優先消耗此類老版匯兌印紙,相信即是在此種情況之下,少數郵局還有此類老版匯兌印紙者,在53年5月之後還繼續貼用,直到55年8月16日全面停用老式印紙式匯票為止,但相信在53年5月之後,還繼續貼用此類老式匯兌印紙的郵局,相信應已寥寥無幾沒有幾家了。

(圖8)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貳枚,銷53年10月9日台北三十支戳匯台中10月12日兌訖。

(圖9)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3月6日關山戳匯竹東3月9日兌訖。

(圖10)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壹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2月28日關山戳匯通霄3月2日(儲匯)戳兌訖。

(圖11)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改值台幣壹仟元貳枚,銷53年10月5日竹北戳匯新竹10月6日兌訖。

(圖12)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4月23日高雄十九支戳匯台北,不知何故另手寫「退回」二字,退回高雄銷53年4月27日高雄十九支戳兌訖。

(圖13)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4月25日屏東戳匯北斗4月27日兌訖。

(圖14)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10月6日北門(儲匯)戳匯員林10月7日兌訖。

(圖12至14)此三張匯票均分別貼有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看起來此三枚匯兌印紙不論面值、手蓋方式均相同,但詳細審視可發現此三枚匯兌印紙,各自手蓋的「臺幣」兩字,不論「臺」或「幣」字都有顯著不同,可證明為不同字模手蓋,而成為三種不同版式,由此可見其多元及複雜性,還待郵人深入研究及發表。

上項只是個人大致分類,如要詳分可能因多次先後加蓋不同或加蓋字模有不同等,可再詳分為A、加蓋「臺幣」兩字有大、小字不同,B、加蓋「臺幣」的「臺」字有不同約三種,C、加蓋「臺幣」兩字的顏色有黑或紫藍色等不同,D、加蓋「臺幣」兩字的字體有楷體、宋體等不同,此外還有E、錯異變體(移位、複蓋、倒蓋等),此為個人綜合各目錄、拍目等大致所見,個人收集並不多,且許多郵品僅見影本是否「保真」或有人為摻假入內(因早期匯兌印紙資料、郵文甚少,是否有人從中摻假、灌水滿足外國郵人所需,因當時無資料佐證可謂真假難分,事隔多年還待重新釐清),目前還待郵友發掘實物證明才為真,現流傳於郵市中的台灣匯票,所見加蓋正寫「臺幣」匯兌印紙者,數量、種類均不多,且以清洗下的舊票為主,完整單據者則更少見,因此還待郵友耐心的考證並多加介紹,目前國內有數位藏家進軍此領域,並聽聞查閱到相關檔案資料甚多,還盼發表為文,可佐證及證實此段時間,先後發行、使用過什麼種類匯兌印紙,及每種匯兌印紙的發行日期、面值、數量等資料,目前這些珍貴資料可謂均呈「空白」狀態,還盼有心人士光大此匯票領域,將是郵壇之福。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58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2

滙票拍賣漸走紅~談金圓匯票與臺匯     --     夏大緯


近期在國際的大型拍賣會上,陸續出現多張「大清滙銀執據」拍賣,由市場的需求及郵品的成交,可反應出那些郵品是當紅或者價格有否攀升,由拍賣的訊息也可觀察目前及下一波熱門郵品會是那些?今後價格走勢會是如何?由「大清滙銀執據」的龍頭身份,目前己帶動其後輩「民國滙票」,逐漸開始受到重視,在拍賣會上也受到郵友的關注及成交,由此種情況來看「民國滙票」的遠景,充滿著一片光明等待郵友們去開創。

郵政匯票的使用地區,就銷戳地名來看,目前流出者,都是以貴州地區向各地區匯出,或外地匯入貴州地區為主,其他地區的郵政匯票出現的數量,目前還算稀少。目前流出的郵政匯票種類有國幣、金圓、銀圓等多種面值,其中以金圓匯票數量最多,據聞前後各種匯票大約共流出壹萬張左右,香港地區郵商為中間供應商,應該大約知道流出的詳細數量,但由於牽涉到市場價格問題,在匯票還未全部售清前都不願透露,以免影響以後的售價,但事隔多年相信流出的匯票差不多已告一個段落,香港郵商匯票存貨經過這幾年也應大致消化完畢,應該可以公佈流出的詳細數量,此點盼望港台兩地的郵友能共同合作,早日調查出結果。

⊙金圓匯票的補充說明──

(1)金圓匯票的印刷使用,個人推測係由郵政總局統一印製後,撥交各地郵局使用,每張匯票上端有兩個英文字軌編號,後為阿拉伯數字(一般皆為六位數字,少數為五位數字),同一英文字軌編號匯票有時發交數地區共同使用,也有一地區使用數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匯票,並沒有固定某一英文字軌編號只使用某一地區,但不排除某幾個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只使用在某幾個地區,並非每一種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全國每一地區都有使用。

個人收集有30組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附圖1),相信還有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世。且除貴州地區之外,全國各地區應該還有使用其他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世,但因匯票未曾流出,因此無法獲知英文字軌編號,盼望各地郵友核對自己珍藏,如有不同英文字軌編號,敬請提供資料,以便追蹤統計。

(2)金圓匯票收集的方式,除匯票本身之外,由於一張匯票上通常大多銷有兩個不同的郵戳存在(一為發匯局日戳、一為兌付局日戳),因此也可附帶收集到許多大小城鎮不同地名郵戳。

(3)金圓匯票上銷蓋的郵戳型式種類甚多,由於當時郵戳的型式種類並未統一,因此有著各種大小不同、型式不一的郵戳存在,如以郵戳的種類來分類,更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且其中的郵政儲金戳、儲匯分局戳,在一般片封上都甚少發現銷蓋,似乎僅是使用於匯兌有關的單據上,這也算是收集金圓匯票外的另一大收穫,可謂一舉數得。

(4)金圓匯票上所貼匯兌印紙的面值,也有多種不同,如以面值不同來收集,也是一種收集範圍。

(5)個人收集的金圓匯票發匯日期,均為民國38年2、3、4月份,在拍賣目錄及郵刊上發現有早於及晚於此三個月日期的匯票,至於使用金圓匯票最早及最晚的銷戳日期,目前還不得而知,盼望收集此項資料的郵友能為文報導。

⊙金圓匯票臺匯的補充說明──

(1)金圓匯票臺匯跟金圓匯票不同之處,在於英文字軌編號前都加蓋有「臺滙」兩字藍色印章(附圖2),個人收集的金圓匯票臺匯英文字軌編號只有六種,相信應該還有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在,另臺灣一地就使用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匯票,且英文字軌編號並未和上述金圓匯票英文字軌編號有所重覆使用,個人推論此幾種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僅在臺灣地區使用。

(2)金圓匯票臺匯開發時匯票金額為金圓,並粘貼金圓匯兌印紙,根據「中華郵政史臺灣編」記載,37年8月20日中央改革幣制,以金圓為本位幣,23日行政院規定,舊臺幣1,835元兌換金圓壹元。後因金圓不停貶值,自37年8月23日至38年5月27日間,舊臺幣和金圓券的兌換率,曾經調整64次,由當初之1,835比1,到38年5月27日調整為1比2,000,由此可見金圓券變動的次數相當頻繁,且貶值速度之快,舊臺幣跟金圓券的兌換隨時調整,因此匯款時均按收匯日之臺灣銀行牌價,比率折合收取臺幣,匯費則為舊臺幣金額並非金圓,匯費亦均按臺銀公布徵收。

(3)金圓匯票臺匯其匯費處,有些匯票上並未註明是臺幣,一般人不注意會誤以為是金圓數目,部份匯票其匯費處則註明有臺幣字樣,註明的方式有(a)手寫「TW」二字做為註明(附圖3),(b)用圖章加蓋台幣、TW$等字樣做為註明(附圖4)。

匯票的收集方式有著多樣性,且因人、因物而有所不同,個人收集的方式比較喜歡鑽牛角尖自得其樂,較偏重於匯票的版式、水印、郵戳的探討,並與以詳分不同,這也許跟早期收集郵票,喜歡詳分版式、變異等,有異曲同工之處吧。

郵品收集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提筆為文時,總覺得自己的郵品欠缺甚多,資料收集不足,下筆時頓覺沉重許多,總希望能夠十全十美,非常詳盡的介紹給大家,對匯票的歷史、匯費等考證,因個人收藏的資料有限,且此類資料難尋,加上擁有此類的郵品並不齊全,完全根據個人藏品,提出一點心得報告。其中錯誤、遺漏之處在所難免,盼能提供給有志收集此類郵品的初集者一個參考,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激起國內同好們共同探討研究,並祈指正。



欲看全文者請看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


該篇原刊登於1989.6.30日出版的集郵彙報78年版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