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2

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下)  ---    夏大緯


        (圖2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下紅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2張、伍佰萬圓1張,共計4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5圓正確無誤,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三日衢縣戳滙南昌。


(圖2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中下紅色大字斜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貳佰萬圓2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義烏戳滙南昌。


(圖2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中右下黑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X月X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六日兌付戳。


(圖2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左上紅色小字直排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三日浮梁戳滙南昌。


(圖2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右下紅色大字直排有括符加蓋(折合法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南京(滙六)1948年8月2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兌付戳。


(圖2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
中下紅色小字橫排有框加蓋(折法幣$
)字樣、左上黑色中字直排2行有框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貳佰萬圓5張(貼背面),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江西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甯都(戊一)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2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中左藍色中字直排有框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壹佰萬圓1張(貼背面),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龍游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兌付戳。


(圖2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
左併排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壹佰萬圓1張(貼背面),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三十日漢口(十四)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日兌付戳。


(圖2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


分整
)字樣、
左下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3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浙江卅七年九月十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二十日兌付戳。


(圖30)為35.12.26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上黑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3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福建卅七年十月十八日光澤戳滙南昌。


(圖31)為29.11.8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小字併排2行加蓋(折合金圓)字樣、中下紅色中字直排2行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6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二日宜豐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3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右下紅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2張(背面貼3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九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33)為30.10.11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左下紅色小字橫排加蓋(折合法幣數)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9張(背面貼9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3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900萬圓折合為金圓1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南昌分局卅七年八月廿三日贛州辦事處(1)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3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元劵)字樣、中左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元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5張(背面貼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江蘇卅七年九月三日河X戳滙天津,背有天津1948年9月8日兌付戳。


(圖3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
中左藍色小字直排加蓋(金圓劵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6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5張,共計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廿七日淮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二日兌付戳。


(圖3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
左併排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67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共計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800萬圓折合為金圓2.67圓正確無誤,銷江蘇卅七年九月十一日江都(揚州)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37)為35.12.26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劵)字樣、右下藍色大字直排有框加蓋(伸合國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1948年9月6日曲江戳,經湖南長沙卅七年九月十日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3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折合法幣)字樣、右下黑色大字直排加蓋(金圓劵)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3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十七日廣昌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廿一日兌付戳。


(圖39)為29.11.8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小字併排2行加蓋(金圓劵)字樣、中下紅色小字直排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二日上高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五日兌付戳。


(圖40)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紅色中字併排2行加蓋(金圓劵)字樣、中下紅色中字併排2行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6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共計5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6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六日兌付戳。


經由上項的介紹可綜合得知﹕

1、該類被用來加蓋金圓的「國幣」滙票,其原本的版式種類即甚多(在滙票的左下角處,均有印刷註明年月日及印刷數量),後繼續被加蓋改值成金圓來使用,如要詳分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版式國幣滙票,被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也是甚為豐富及極好的收集題材。

2、該類滙票使用時幣值雖己更改為「金圓」,但加貼使用的還是加蓋改值的「國幣」滙兌印紙,再折算成金圓,此過渡初期的臨時應變措施,有其獨特及無法替代性,且該類「國幣」滙兌印紙的面值、種類、版式等,如要詳分及探討其使用情況,同樣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3、加蓋在該類滙票上的戳記,由上項介紹可得知不論是簡單的2字「金圓」加蓋或較複雜的「折合法幣
萬元」,該類加蓋戳記的文字變化有多種不同、直排橫排斜排有多種不同、加蓋顏色有多種不同、加蓋字體大小有多種不同、無框有框的不同、有括符無括符的不同等,可謂包羅萬像、五花八門,也是此次介紹的重點,比前2項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言而諭同樣是極佳收藏的對像。

4、經由上項加蓋戳記或滙兌印紙的折算,可印証國幣(法幣)300萬圓折算金圓1圓,此段幣值變更、折合交換金額的過程,經由上項滙票完全充份印証及呈現出當時的情況,這也是其珍貴及特殊郵史價值之處。


滙票的收集及研究可謂多元性的,可從版式、滙兌印紙、幣值不同、加蓋等來著手,而最重要的是它與百姓互動的關係,由古至今是密不可分習習相關的,但現今的滙票早己不再加貼滙兌印紙,而該類加貼滙兌印紙的滙票,確是歴史及郵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且不論是從往日情懷的懷舊心態去收集、或從逐漸消逝的歷史角度去收集(逐漸被銀行電滙所取代)、可研究的題材甚多目前還較少人注意到此領域而收集、或從投資的角度來收集(在目前大清票、片、封大漲之際,民國郵品尤其是滙票更是突顯出其價廉物美),相信滙票都是值得研究及收集的對像,尤其是我國自1898年開始使用滙票,至今早己超過百年的歷史,更是一般人所不知及忽略的,百年來的傳承及歷史變遷,均可經由各時期滙票逐一驗証及呈現,此點特色是很多郵品所無法比擬及超越的,郵人經常強調郵史即歷史、郵史可驗証歷史,個人更認為滙票即郵史、歷史的一部份、滙票可更貼切的驗証郵史、歷史。


                                      2007.8.12日完稿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7.9.21日成功郵刊–96年全國郵展特刊內

發表於 2009/10/28 10:32 PM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8 12:59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1

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上)  --  夏大緯


個人在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twhsia/發表一篇「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郵文,發表後陸續接獲眼尖的郵友提出,該類滙票上加蓋的戳記頗為特殊及具郵史意義,其實該篇郵文的主題是在探討「金圓幣值使用初期,金圓滙票滙款金額較低者」,主角並非是其上加蓋的戳記,但陰錯陽差的確歪打正著,引發了郵友對該類加蓋戳記的興趣,雖然這並非我的原意,但只要能對滙票的推廣、收集有助益及加分作用,個人都願意全力配合,因此再提出一篇專門針對該類加蓋戳記,所做的介紹來做為對郵友的回應,並請郵友多關注及支持滙票的發展。


確實在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1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的初期,因緊急變動印製不及,初期滙票的使用乃是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才會產生該類加蓋戳記的存世,且在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完成並推出使用後而功成身退,相信由於時間上的匆促且為臨時應變措施,無法統一規範相同及固定的模式,也因而形成五花八門各種不同的加蓋、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等,該類加蓋戳記除在當時那段時期使用在滙票上之外,其他會使用到該類加蓋戳記的機率相信微乎其微,因此這也可說是該類滙票獨一無二的「專利使用」,同時經由該類加蓋戳記也印証了當時幣值改變措施,具有双重的特殊身份,在事隔60年之久的時間,確是值得介紹給郵友並珍藏它。


(圖1)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9張、壹佰萬圓3張(背面貼2張),共計4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8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漢口(九)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日兌付戳。


(圖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銷浙江杭州卅七年十月一日郵政儲金(十)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三日兌付戳。


(圖3)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6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一日萍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綠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9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5張、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2張,共計1億17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1700萬圓折合為金圓39圓正確無誤,銷蕪湖37年11月8日戳滙臨川,後申請改滙南昌。


(圖5)為29.5.24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7張、壹仟萬圓1張,共計1億5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5000萬圓折合為金圓5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卄三日澧縣戳滙南昌。


(圖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5張、壹仟萬圓4張、伍佰萬圓5張(背面貼4張),共計1億6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6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卄六日樅陽鎮戳,背有懷寧(安慶)卅七年十月廿八日戳滙南昌。


(圖7)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4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廿五日長沙(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3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泰縣1948年9月25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十日兌付戳。


(圖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3張,共計10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80萬圓折合為金圓3.6圓正確無誤,銷江西卅七年十月廿五日峽江戳滙南昌。


(圖10)為27.9.3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8張(背面貼9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湖北卅七年十月廿三日五峯戳滙南昌。


(圖11)為30.4.22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4張、壹仟萬圓1張,共計9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0萬圓折合為金圓3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卅七年十月十二日成都分局(7)戳滙南昌。


(圖1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紫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3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1948年10月25日南京(十四)戳滙南昌。


(圖1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1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8張(背面貼8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300萬圓折合為金圓31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七日南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兌付戳。


(圖1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肆角,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張、伍萬圓4張,共計1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萬圓折合為金圓肆角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四日鷹潭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五日兌付戳。


(圖15)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併排2行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5張(背面貼12.5張),共計1億2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2500萬圓是不夠的少貼了2億8000萬圓,該局人員恐怕誤認為法幣1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因此只貼1億2500萬圓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此種錯誤情況極為少見,銷湖北卅七年十一月廿二日竹谿戳滙南昌。


(圖16)為26.7.2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併排2行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9張(背面貼9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3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900萬圓折合為金圓1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豐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兌付戳。


(圖17)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併排2行小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2張、壹仟萬圓1張、伍拾萬圓2張,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玉山戳滙南昌。


(圖1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元)字樣、左旁黑色大字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4張、伍拾萬圓1張,共計45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萬圓折合為金圓1.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玉山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兌付戳。


(圖1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下右紅色中字橫排加蓋(折合國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0.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圓3張、壹拾萬圓3張,共計1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萬圓折合為金圓0.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八日永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20)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上紅色大字直排加蓋(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9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二日滸xx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六日兌付戳。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雲南騰沖地熱火山
夏大緯


中文百科線上對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的介紹為﹕騰沖地處滇西邊陲,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塞。該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是中國著名的三大地熱風景之一,有80餘處熱氣噴泉。騰沖的火山群則位於高黎貢山南段西側,被譽爲“騰沖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四大火山群之一。近年來,騰沖縣委、縣政府將旅遊業當作全縣“第一支柱性產業”,開發出高質量的特色康體休閑度假產品和火山濕地觀光休閑產品等,使騰沖正成爲繼麗江、大理之後雲南省的第三大旅遊亮點。

    300多年前,徐霞客考察了騰沖火山與地熱,對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1609年打鶯山火山“山火”是否爲火山噴發起因,迄今沒有找到年代學等有關方面的證據。從李根源《烈遺山記》中描述的“騰沖多火山,志載明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年間(西元1465-1620年)火山爆發多次”,說明幾百年前,騰沖火山區有過噴發活動。騰沖火山區是中國活火山區地熱顯示最顯著的地區,如熱海地區的水溫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熱活動似有增強趨勢,發生多起水熱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表明騰沖火山區的熱海熱田附近上地殼有明顯的低速異常。騰沖火山區位於騰沖火山位於印度板塊向北和向東碰撞帶交界的雅魯藏布大拐彎附近,目前各種構造活動很激烈,這自然也增加了人們對騰沖火山再次噴發的憂慮。專家認爲,騰沖火山有繼續噴發的潛在危險。


“九五”期間,中國地震局、雲南地震局建立了騰沖火山觀測站,建立了流動地震台網、水準形變網、水準和重力觀測網、超低頻電磁波觀測台,新鑽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學綜合觀測井,開始了火山的綜合監測。公園內有97座火山體。其中火山形態保存完整(有火山口、火山錐)的有25座,火山錐類型多樣。公園內有數級熔岩臺地,主要有環火山口熔岩臺地、環火山錐熔岩臺地和裂隙溢出的熔岩臺地,面積大、坡度平緩。騰沖火山熔岩構造景觀主要有熔岩空洞、熔岩塌陷、熔岩流動和原生節理構造;火山碎屑岩可見熔集塊岩、熔角礫岩和熔結凝灰岩。火山彈引人注目,主要有火山彈、火山角礫、火山灰、浮石、火山渣。其中火山彈形狀各異,主要有紡鎚狀、麵包狀、麻花狀。各種類型的火山錐、火山口、熔岩臺地、熔岩流堰塞湖泊等火山地貌十分顯目,構成壯麗的火山旅遊景觀。這些火山形成於距今約340萬年到1萬間的上新世至全新世,其中距今約1萬年左右形成的火山共4座。較早形成的火山熔岩由於遭受長期強烈風化,火山錐體大多破壞,僅保存6座仍能見穹丘地貌或火山山體的火山。部分是休眠火山。騰沖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特提斯構造帶東段的騰沖變質地體內,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兩個大陸板塊陸——陸碰撞對接帶東側,以發育斷裂構造、年青的火山活動和強烈的地熱顯示爲其特徵。】。


台灣北部所知北投地熱谷、陽明山地熱谷等也有此種類似景觀,陽明山的較偏遠觀光客大多不知也不會去,而北投的也有分新、舊2處,舊的較有名但星期一公休没有開門,有次經過見很多觀光客拿者手册到訪,見未開門失望而歸,另一處新的也在北投有規劃一區可坐在棚下泡脚,也是星期一公休無法泡脚,但公園很大則是開放的,可沿著該地熱谷邊緣步道,爬上山觀賞該區全貌再走下山,天氣好則見拍婚紗照的男女下至地熱谷湖泊邊緣,映著湖水、背為藍天黄山冒者蒸氣白煙,也算頗獨特的大自然景觀做背景。


整理郵品找出雲南騰沖地熱火山原圖片,現介紹給郵友﹕


(圖1)為雲南騰沖地熱火山–熱海,貼1.2元票銷云南腾冲、2007.08.1809時、营业1戳。

圖1.jpg



(圖2)為雲南騰沖地熱火山–火山群,貼1.2元票銷云南腾冲、2007.08.1809時、马站1戳。

圖2.jpg



(圖3)為雲南騰沖地熱火山–神柱谷,貼1.2元票銷云南腾冲、2007.08.1809時、曲石1戳。


圖3.jpg


參考資料﹕中文百科線上


                          2015.5.4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打破記錄的價格~

國父像加蓋伍拾圓明信片的補充
夏大緯


臺灣中華集郵會2004年度郵學演講集,該書內林光照先生率先發表「國父像國幣伍拾圓加蓋明信片漫談」一文,此應是繼該片當年發行之後,國內首次有系統及以加蓋伍拾圓片來探討的第一篇專文,可算是一大重點突破,多年來對國父像加蓋伍拾圓片的討論,都僅止於新片版式的介紹及種類等,較少深入分析及討論到實寄片的介紹,其實僅就新片來說要收集齊全就己不容易,更何況是每種新片至少還要再搭配一張實寄片,才勉強可組成一部正規郵集,相信此點可謂不可能的挑戰,至目前為止個人還未聽聞有人籌組成此加蓋伍拾圓片專集(新片收集完整全套者,目前所知則已有數人),其困難度不言可喻,難就難在實寄片這部份,由於伍拾圓片其真正符合郵資,僅在35.11.1日至36.6.30日期間是屬於有效範圍,此伍拾圓郵資前後只使用8個月時間,但郵政總局確到36.1.17日才通令各區就地加印「國幣伍拾圓」片,最早加蓋完成並推出使用的,為36.3.28日發行的廣東加蓋伍拾圓片,其次4月發行的有安徽、福建、湖南、廣西、山西、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5月發行的有河北(北平、天津)、上海、西川、雲南加蓋的伍拾圓片,6月發行的有貴州加蓋的伍拾圓片,以最早發行的廣東加蓋伍拾圓片來說,也只不過真正使用3個月時間郵資就不符合了。


其他各局加蓋的伍拾圓片,有些只短暫使用2個月或1個月時間,郵資同樣就不符合使用了,而貴州加蓋伍拾圓片在6月底才發行,是否趕得上6月30日前使用的時效,有符合伍拾圓郵資的實寄片存世?此點都頗有疑問?而河南加蓋伍拾圓片則是在伍拾圓郵資漲價後才加蓋完成,因此未公開發行,如此來說就不可能有符合伍拾圓郵資的實寄片存世了,因此真正在35.11.1日至36.6.30日伍拾圓郵資期間,使用的各種加蓋「國幣伍拾圓」明信片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而在超過36.6.30日後郵資漲價,還在使用的「國幣伍拾圓」明信片,同樣也存世不多,原因除隨後郵資不停漲價,如要使用伍拾圓片還需要再另行加貼大量郵資相當不方便,且随後在36年初左右及36年10月份,郵局分別另行發售「暫售貳佰圓」明信片及「貳佰伍拾圓」明信片,相信如此可謂大幅的取代了伍拾圓明信片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林光照先生郵文中介紹的10張伍拾圓實寄片,除2張為符合伍拾圓郵資使用外,其餘8張均為郵資漲價後實寄使用者,也可兹証明雖為伍拾圓郵資漲價後實寄使用,但同樣也頗不容昜見到實物存世。


在林光照先生郵文發表後,遠東2005年夏季拍賣目錄(2005年6月1日截標),其中第2107項為河北(天津)加蓋伍拾圓明信片,另加貼郵資200元連同明信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36.7.1日起至36.12.10日明信片國內郵資由50元調整為250元),銷天津1947年10月17日戳寄上海(圖1),該片背面印刷有「中華民國業餘無綫電台」的通信文字,事後該片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台幣貳萬陸仟肆佰元,遠東2005年秋季拍賣目錄(2005年9月7日截標),其中第2048項為民國雲南加蓋國幣伍拾圓明信片郵集1組共102片(含變體片33件)(圖2),事後該組明信片郵集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台幣貳拾柒萬伍仟元,全方位通訊拍賣第59期(2006年5月31日截標),其中第9642項為上海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7枚郵票連同明信片郵資共計為2849元(36.10.2日起寄歐州航空郵資為2300元,另須加國際水陸郵資700元共計為3000元,該片應是仍以36.7.1日舊航空郵資2100元來計算,則只共需2800元即可,以新郵資計算尚差151元郵資,以舊郵資計算則多餘49元郵資),銷上海1947.10.10日戳航空寄奥地利(圖3),該片的訂價為台幣45000元,相信受(圖1)片成交價的影響,郵友一時無法接受由貳萬多元躍升至肆萬多元,且大多數郵友都認為就算是珍罕的國父片,也應該沒有如此高的行情及價格,因此該片事後並未成交。

圖1.jpg


圖2.jpg


圖3.jpg



但事隔半年相信大多數的郵友都會大吃一驚,會重新對一些珍罕的國父片另眼相看及不再漠視他們的存在並開始重視,中國嘉德2006秋季拍賣會(2006年11月24日於北京截標),其中第5742項為廣東加蓋伍拾圓明信片,另加貼國民大會紀念票4全其郵資共計200元,連同明信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36.7.1日起至36.12.10日明信片國內郵資由50元調整為250元,因此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銷廣州卅六年九月六日十七時戳寄沙面,背有同日到達戳(圖4),該片參考價訂為人民幣1000-3000元,但實際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人民幣20350元(如以人民幣1比4來換算台幣,則為台幣81400元),此價格應打破及創造了以往各項國父像加蓋伍拾圓實寄單片,多年來的最高成交價格,改寫及締造了一個創新的成交記錄,也算是替國父片揚眉吐氣,一掃郵人多年來不重視、不收集國父片的心態,相信今後郵友會對國父片給予重新訂位及評價,但其實就因國父片長期以來給人感覺量多、價廉、後發行的錯覺,看到國父片直覺認為不過是幾佰元到幾仟元的行情而己,會超過萬元以上者幾乎不可能。

圖4.jpg



其實國父片不論是新片或實寄片,確是有一些罕少者身價都不低,只是一般郵友較不接觸或收集此方面郵品因此並不了解,且該類罕少國父片的身價,其漲勢有著方興未艾之勢,在默默無聞較少人關注的情况之下都能有此身價,等相關郵文陸續報導及介紹後,相信郵友就會愰然大悟到其珍貴之處,許多郵品都因收集者增加或因受人注意到罕少珍貴而被購買,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隨後的價格產生劇烈變動,相信國父片在未來將會是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另(圖4)片為廣州名郵人林萍湘先生寄沙面陳三達先生,據查廣州郵刊第4期(36年8月出版)內,有會員申請更改地址,其地址同為「廣州沙面博愛路6號」,但該會員姓名並非陳三達先生而是陳競齋先生,陳競齋先生為廣東郵票研究會第12號會員,並且當選該會第一屆常務監事,是否陳三達先生跟其有親戚關係?因此共住在同一地址?惜未見背面附圖無法進一步得知真實情況,此是對該片的進一步考証,除郵戳、郵資、郵史之外,另類的趣味及小故事相信也可讓枯燥、冷硬的郵品,增加感性及溫暖的另一面。


國父加蓋伍拾圓片在當初發行時,即因種類多(約41片)、發行時間不一(約從36年3月到7月均有發行)、加蓋地區分散(共有13個不同地區加蓋)、發行數量有多有少(最低480張到最高28萬張均有)、郵資隨後不久即漲價且持續不斷變動(明信片國內郵資由35.11.1日調漲為50元、後36.7.1日調漲為250元、36.12.11日調漲為1000元、37.4.5日調漲為2500元、37.7.21日調漲為1萬元、後還持續不斷調漲),除郵資漲不停、且相當快速並呈多倍數的上漲之外,郵政總局約在36年初左右發行暫售貳佰圓片、又在36年10月發行貳佰伍拾圓片,到37年初時百姓可向郵局購買上述2種明信片來使用,大致已不會再購買及使用加蓋伍拾圓片了(否則需要另行補貼甚多郵資才能使用相當麻煩),因此在37年初時,相信郵局大約也己停售加蓋伍拾圓片了,而加蓋伍拾圓片在當初發行時,因各區加蓋及發行的時間不同,真正可出售的時間由最早出售的36.3.28日開始算起,大約也只賣到36年底左右,之後就因郵資持續調漲太多而停售,因此各局真正出售加蓋伍拾圓片的時間,短者只有6個月最長也不過9個月而己,到37年初起除停售之外,大約已暫時庫存各局或退繳郵政總局庫存了,因此在37年之前售出的加蓋伍拾圓片,除少數為一般百姓購買使用外,相信多數均為集郵人仕購買及收藏,但整體數量來說應還是並不多,要較其他明信片要少許多。


在大陸地區還未解放前,由於加蓋伍拾圓片在當初發行時,有些地區加蓋的數量較多,相信售出的數量也較多,在後期雖郵資不符合使用需要加貼甚多郵資,但還是有少數人使用並存世外,還見有集郵人仕把它當做低值明信片,拿來加蓋紀念戳而存世,此類存世明片雖較實寄片為多,但其實跟其他明片或加蓋伍拾圓新片來相比,其存世數量還是算少的,且在實寄明片如此罕少的情況之下,也可替代一部份檢証功能,如可由銷戳明片上所銷蓋的郵戳或紀念戳,可立即得知是由那地區加蓋(除非甲地加蓋却拿去乙地銷戳則另當別論),而不用去比對其特徵才能知道是由那地區加蓋的,另最重要的則是可滿足一下郵友「無漁蝦也好」的心情,在還未找到實寄片替換之前,可填補此部份的缺憾。


(圖5)為上海加蓋伍拾圓片,銷上海37.5.14日第7屆全國運動會臨時郵局紀念戳。

圖5.jpg



(圖6)同為上海加蓋伍拾圓片,銷上海37.5. 22日郵票展覽會臨時郵局紀念戳。

圖6.jpg



(圖7)同為上海加蓋伍拾圓片,銷上海37.10.11日衛生展覽會臨時郵局紀念戳。

圖7.jpg



上海加蓋的伍拾圓片種類僅此一種,於36年5月發行,其加蓋的數量為所有伍拾圓加蓋片中數量最多者,共計加蓋28萬張,因此除實寄片之外,另有事後銷蓋紀念戳的明片存世。


(圖8)為廣東加蓋伍拾圓片,銷廣州36.5.5日慶祝還都周年紀念戳。

圖8.jpg



(圖9)同為廣東加蓋伍拾圓片,銷廣州37.5. 20日中華民國蔣總統就任紀念戳。

圖9.jpg



廣東加蓋的伍拾圓片種類僅此一種,於36.3.28日發行,為所有伍拾圓加蓋片中最早發行者,共計加蓋82000張也算是加蓋數量較多的幾個地區之一,因此同樣有事後銷蓋紀念戳的明片存世,(圖8)片在銷戳使用時,還是屬伍拾圓郵資符合使用期間,雖僅為銷戳也頗難得,如當時能夠拿去實寄現今身價至少還要再上漲幾十倍也不止。


(圖10)為河北加蓋(天津)伍拾圓片,銷天津36.5.5日慶祝還都週年紀念戳。

圖10.jpg



河北加蓋的伍拾圓片種類僅此一種,但可詳分為北平及天津2種不同地區加蓋,於36年5月發行,其加蓋的數量共計9000張(是否北平、天津加蓋各半數?或誰多誰少?則無法得知),也算是加蓋伍拾圓片中加蓋數量較少的幾個地區之一,同樣(圖10)片在銷戳使用時,還是屬伍拾圓郵資符合使用期間,雖僅為銷戳也頗難得。


(圖11)為湖南加蓋伍拾圓片,銷湖南長沙37.3.20日郵政紀念日紀念戳。

圖11.jpg



湖南加蓋的伍拾圓片種類僅此一種,於36年4月發行,發行數量共計5萬張,雖發行數量也不算少,但存世實物除新片外,不論是銷戳片或實寄片都頗少見,另所見湖南加蓋伍拾圓片,其「5」字第二筆均向上並尖長、「圓」字下橫線幾乎未印出,但(圖11)其「5」字第二筆確較粗平且鈍尾,不知是否為第二種版式或僅是變異而形成的特例?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追踪及考証。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相信除此四地區之外應該還有其他地區加蓋伍拾圓片,也同樣有此種事後銷蓋紀念戳的郵品存世,但由於當初利用此類片拿來銷蓋使用者似乎並不多,因此所見留存至今的種類或數量均不多,還是有其一定的價值存在。


在大陸地區解放之後,則還見有加蓋伍拾圓片被拿來公、私兩種用途使用,使用的情況如下:


A、國父壹分、貳分伍釐面值由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其郵資符誌處加蓋「註銷」字樣、並再加貼郵資30元或150元2種方式(圖12A、B),另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華民國」4字處,加蓋改為「西北人民」字樣後使用,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原本加蓋種類有4種,除壹分、貳分伍釐面值外,另有拾伍分双片及拾圓片也被加蓋改為伍拾圓片,原於36.4.25日發行使用,發行數量壹分加蓋伍拾圓片共計發行23000張、貳分伍釐加蓋伍拾圓片共計發行7萬張,其餘2種則發行數量較少,是否該壹分及貳分伍釐加蓋伍拾圓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因庫存還甚多因此被利用來再次加蓋使用。

圖12a.jpg


圖12b.jpg



B、國父壹分面值由貴州加蓋的伍拾圓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其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民國」2字處,加蓋改為「人民」字樣後使用(圖13),貴州加蓋的伍拾圓片原本加蓋種類有4種,除壹分面值有2種顏色外、另有貳分伍釐及拾圓片也被加蓋改為伍拾圓片,原於36年6月底發售時間甚晚,發行數量壹分2種顏色加蓋伍拾圓片,共計發行167846張,其餘2種則發行數量較少,是否因當初發行時間甚晚,不久郵資即漲價因此剩餘甚多未賣出而庫存,且壹分加蓋的伍拾圓片發行數量也是最多的,因此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壹分加蓋的伍拾圓片被利用來再次加蓋使用。

圖13.jpg



C、苪偉松藏品集第一集內P.167頁,記載有國父壹分面值由福建加蓋的伍拾圓片、國父貳分伍釐面值由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國父拾圓面值由上海加蓋的伍拾圓片,共3地區加蓋4張伍拾圓片(圖14),此3地區加蓋伍拾圓片似乎也跟其原本當初加蓋發行時的數量均較多有關,因此才有庫存還甚多或當初被百姓購入較多的關係,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再被繼續拿來加貼郵票後使用的情況。

圖14.jpg



D、國父拾圓面值由上海加蓋的伍拾圓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被裁剪及打洞,做為「子民圖書室」的書籍登記卡字樣後使用(圖15),上海加蓋的伍拾圓片僅此一種,原於36年5月發行使用,發行數量共計28萬張,是加蓋伍拾圓片中發行數量最多者,因此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因庫存甚多,也被大量重新利用做他種用途使用。

圖15.jpg



E、國父貳分伍釐面值由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被裁剪及打洞,做為「國立西安圖書館」的書籍登記卡字樣後使用(圖16),陝西加蓋的伍拾圓片原本加蓋種類有4種,除貳分伍釐面值外、另有壹分、拾伍分双片及拾圓片也被加蓋改為伍拾圓片,原於36.4. 25日發行使用,發行數量貳分伍釐加蓋伍拾圓片共計發行7萬張,是4種面值加蓋中發行數量最多的一種,其餘3種均較少,因此在大陸地區解放後同樣因庫存甚多,被大量重新利用做為他種用途使用。

圖16.jpg



該A、B、C、D、E五種片,在大陸地區解放後,重新被拿來大量使用,如此當初原先加蓋伍拾圓片的發行數量,在扣除此A、B、C、D、E五種所使用到的加蓋伍拾圓片後,其原本發行數量勢必會大幅減少不少,因此不論是原加蓋伍拾圓片的新片或實寄片,也均因存世數量的大幅減少,而相對覺得更加稀少及珍貴。


上項僅為個人所知及收集到的部份,相信應該還有其他地區,也有像上項A、B、C、D、E所介紹的使用情況,由於此種大量的消耗使用,相對的使其原本發行的數量就會隨之大幅减少,由於此攸關各地區加蓋片其真正的最後存世數量多寡,因此如果某地區加蓋片,有像A、B、C、D、E所介紹的相同使用情況,且使用的情況越多其原本加蓋伍拾圓片的存世數量就會越少,相信郵友都會相當關心及重視,到底還有那些地區加蓋伍拾圓片,也有像A、B、C、D、E一樣的相同使用情況,還望郵友大家一同來關心及探討。


在林光照先生的郵文中,最後還介紹了10張加蓋伍拾圓實寄片分屬8個地區加蓋,個人在此也補充15張實寄片,其中2張乃是該郵文中沒有介紹到的貴州及陝西地區加蓋實寄片,同時也要感謝朱明德先生、張建濱先生等大力支持提供影本及資料,才得以順利完成此篇郵文及提供較為豐富的內容給郵友們參考。


(圖17)為拾圓面值廣東加蓋伍拾圓片,銷廣州36.6.1日10時戳寄香港,明片左側另銷有「廣州郵票研究會卅六年六月壹日成立紀念」戳,証明該片為該會成立首日寄出的紀念片,民國34年至42年寄香港明片郵資同國內郵資,在35.11.1日至36.7.1日前國內明片郵資為50元,因此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且為伍拾圓郵資有效期限內使用相當難能可貴,另該片跟林光照先生郵文內(圖28)片相似,僅收信人姓名及地址不同而己。

圖17.jpg



(圖18)為拾圓面值廣東加蓋伍拾圓片,銷廣州卅六年六月廿二日十四時戳寄香港,雖然該片左側同樣銷有「廣州郵票研究會卅六年六月壹日成立紀念」戳,但使用日期己是六月廿二日並非首日,另銷蓋有「廣州六榕路稻谷倉非園」長方形地址章,由此章可得知寄片人為名郵人「林萍湘」先生,其郵資同(圖17)同樣符合正確無誤,該片同(圖17)均為寄香港陳江村先生收,陳江村先生為廣州郵票研究會第116號會員,曾在數期廣州郵刊上刊登徵求交換香港郵票廣告,因此跟林萍湘先生及郵友間會有較多書信往來。

圖18.jpg



(圖19)為拾圓面值廣東加蓋伍拾圓片,銷廣州卅六年七月一日九時戳寄當地,有廣州36.7.1日18時到達戳,該片為當時廣州名郵人黄文祿先生寄林萍湘先生親筆片,片中所談均與郵人、郵事等相關事項,黄文祿先生為廣州郵票研究會第10號會員,從廣州郵刊第1期起即見有發表郵文及刊登交換郵票廣告,後持續見發表多篇郵文及廣告,另由該片背面所註明寄信日期可得知為36年6月30日,此為明片國內郵資伍拾圓使用的最後一天,自36年7月1日起明片國內郵資由50元調漲為250元,黃文祿先生可能知道郵資要漲價,因此趕在郵資漲價前一天投郵寄出,但郵局在當天收到後可能時間己晚,改為第二天一早銷戳寄出,或在第二天的一早才由郵筒收回到郵局處理,因此銷蓋36.7.1日早上9時的郵戳寄出,雖然7月1日己是新郵資實施的首日,但並未銷蓋欠資戳記,或是新郵資實施初期,有緩衝期限特別優待並未予以欠資處罰,該片既可說是50元郵資末日實寄片,也可說是250元新郵資實施首日、舊郵資續用未罰欠資的實寄片,有著双重的代表身份極為特殊。

圖19.jpg



(圖20)為拾圓面值廣東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2枚郵票郵資2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銷廣州36.7.20日戳寄香港,該片同(圖17、18)均為名郵人林萍湘先生寄香港陳江村先生收,寄香港明片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郵資調漲為25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

圖20.jpg


下頁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圖21)為拾圓面值上海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4枚郵票郵資65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700元,銷上海36. 6.10日13時戳寄美國,寄國際明片郵資在36.3.1日至36.10.13日前郵資為70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

圖21.jpg



(圖22)為拾圓面值上海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8枚郵票郵資65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700元,銷上海1947.8.8日11時戳寄美國,其郵資同(圖21)同樣符合正確無誤,另該片跟林光照先生郵文內(圖30)為姊妹片,均為寄美國同一收信人,只是(圖22)的寄片日期較早為36.8.8日,且以一般寄國際明片郵資交寄,而林光照先生郵文內的(圖30)寄片日期較晚為36.8.31日,且以國際航空明片郵資交寄因此郵資有所差別不同。

圖22.jpg



(圖23)為拾圓面值河北(北平)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2枚郵票郵資2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銷河北昌平卅六年十月三日戳,寄北平卅六年十月四日到達戳,寄國內明片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郵資為25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

圖23.jpg



(圖24)為拾圓面值河北(天津)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1枚郵票郵資25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300元,銷天津卅六年五月廿日戳掛號快遞寄當地,該片上雖用毛筆書寫有「掛號」字樣,但據查35.11.1日至36.7.1日前國內掛號快遞郵資為250元,加上國內明片郵資50元共計300元,因此應為掛號快遞郵資較為符合正確無誤。

圖24.jpg



(圖25)為拾圓面值河北(天津)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1枚郵票郵資2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銷天津卅六年十二月四日十五時戳寄長春,寄國內明片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郵資為25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另該片收信人丁少田先生為廣州郵票研究會第83號會員,在廣州郵刊第2期即刊登有「東北淪陷時郵票存量甚豐歡迎批購目錄待索」廣告,該片是否跟該廣告有關因未見背面影本不得而知。

圖25.jpg



(圖26)為壹分面值貴州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2枚郵票郵資2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銷貴陽卅六年十月五日戳寄廣州,有廣州卅六年十月十二日機戳到達,後不知什麽原因或因寄信人把「廣州」兩字寫得太草及簡化,讓廣州郵局收到後誤會,再轉寄(或退回?或誤寄?)廣東太平銷有廣東太平卅六年十月十五日戳,後可能發現錯誤在原「廣州」兩字旁,另用紅筆寫了「廣州」兩字(因紅字影印較不清楚),並在其下端再用藍筆加上一個箭頭記號加強註明,如此終於順利再轉寄回廣州,除明片背面銷有廣州卅六年十月十六日收到戳外,在明片正面另有一個廣州卅六年十月十七日到達戳。

圖26.jpg



(圖27)為拾圓面值湖南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4枚郵票郵資95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1000元,銷湖南長沙又一村卅七年一月二日戳及長沙首屆中西郵票展覽會紀念、又一村青年館1948.1.1-3日紀念戳,寄國內明片郵資在36.12.11日至37.4.5日前郵資為100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另該片跟林光照先生郵文內(圖27)片相似,均為湖南長沙郵箱第六號吳偉俊先生所寄,僅收信人姓名及地址不同而己,吳偉俊先生為廣州郵票研究會第82號會員,並曾在廣州郵刊第7期內為文介紹「湖南加蓋國幣明片」一文,因此用湖南加蓋伍拾圓片來寄遞也頗具代表性,另他也開設有「尚美集郵社」供應中西郵品,每月印有新到售品價目表,而本文(圖27)的收信人為丁少田先生,在(圖25)郵文內也有介紹丁少田先生同為廣州郵票研究會會員,且會員編號為83號跟吳偉俊先生82號只差1號相當巧合,另丁少田先生跟吳偉俊先生也可說是同行,同樣有發行批購目錄,因此可能經常互相往來通訊或互寄郵品交換均有可能。

圖27.jpg



(圖28)為拾圓面值陝西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1枚郵票郵資2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250元,銷陝西王曲鎮卅六年八月廿五日戳寄廣州,有廣州卅六年八月三十日及卅六年八月卅一日兩個到達戳,寄國內明片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郵資為250元,該片郵資符合正確無誤,據查廣州郵刊得知楊德熊先生為廣州郵票研究會第260號會員,其登記地址為「西安王曲鎮王曲郵局轉」,該片正面所寫寄信地址及銷戳也是如此,因此該片寄信人可能是在陝西王曲郵局內工作,另明片背面所寫通信內容,則見提及「8月4日由郵掛號奉寄陝蓋明片3種各10枚及稿一篇己否收到」,可得知該寄信人乃是應林萍湘先生之請求,在8月4日用掛號寄上陝西加蓋伍拾圓片3種各10枚,該人在8月4日寄遞明片時,距離陝西加蓋伍拾圓片於4月25日發行己有3個多月時間,且國內明片郵資己在7月1日調漲為250元,是否因距離發行時間己久,且郵資調漲己不符合使用,王曲鎮郵局到8月4日時,加蓋伍拾圓片只剩下3種可出售?或王曲鎮郵局只分配到3種加蓋伍拾圓片可出售?或該3種片是該郵人在發行時或發行不久後即購買,當時只購買到3種,後因「奉」林萍湘先生的要求而寄上?根據林光照先生的郵文記載,陝西加蓋伍拾圓片應該只有發行4種,即壹分、貳分伍釐、拾伍分双片、拾圓郵資4種加蓋改為伍拾圓片,其中3種加蓋數量較多,而原拾伍分加蓋改為伍拾圓双片只發行480張,相信就是因為發行數量甚少,發行不久就售完了,因此之後只能出售3種加蓋伍拾圓片,由該實寄片也可間接証實,如有4種加蓋伍拾圓片,且該人還在郵局內工作,如有4種加蓋伍拾圓片,應該會寄去4種而非3種,雖未說明是那3種加蓋伍拾圓片,但應該是發行數量較多的3種較有可能,可見原拾伍分加蓋改為伍拾圓双片,確是因為發行數量罕少,後期購買的郵人就只能購買到剩餘的3種而己,另該郵人寄片同時並附上一篇稿件,據查廣州郵刊第6期(36年9月出版)內,確是有刊載其所寫「加蓋國幣郵票」一文,由明片的通信內容却意外、且間接的也引証出當年的一段郵史,帶給我們另一番怡情的樂趣及收穫。

圖28.jpg



(圖29)為拾圓面值雲南加蓋伍拾圓片,另加貼2枚郵票郵資800元,連同明片郵資50元共計850元,銷昆明1947.8.4日戳航空至香港1947.8.6日到達後再轉寄美國,寄香港航空明片郵資在36.7.1日至36.9.26日之前郵資為300元,加上寄國際明片郵資在36.3.1日至36.10.13日之前郵資為700元,兩者合計共為1000元,該片郵資850元不足150元但未見銷蓋欠資戳記,可能該片在寄遞時把寄香港航空明片郵資還誤認為未調漲之前的150元郵資,因此認為850元郵資是足夠的也有可能,另該片跟林光照先生郵文內(圖32)片,也有一些共同相似之處極為巧合,如均為雲南加蓋伍拾圓片、均銷昆明郵戳後寄出、均註明先航空至香港後再轉水路寄國外,經由實物的驗証出此段郵路、郵史,這也是收集實寄明片的意外收穫及樂趣所在吧!

圖29.jpg



(圖30)為肆分面值西川加蓋(因「5」字被郵戳遮蓋無法正確判讀是否一定是西川加蓋)伍拾圓片,銷(河北)樂亭木瓜口年月日空白手填戳及紅色「快遞小包郵件、號碼
」戳,被樂亭郵局當做「掛號清單」來使用,因未註明使用日期因此無法得知其正確的使用年代,是在大陸地區
解放前或解放後使用?且僅樂亭郵局把此類伍拾圓片在郵資不符合後或大陸地區解放後,不再使用而拿來替代「掛號清單」使用?是否還有其他郵局也有此種情況?還待更多實物出現或郵友們提供資料來共同考証才可真相大白,另該片並非河北加蓋伍拾圓片(河北加蓋伍拾圓片僅一種,是由拾圓面值加蓋而成並非肆分,因此可明確証明該片並非河北加蓋),但確被河北樂亭郵局拿來使用甚為奇怪?該片雖並非正規的「實寄片」,但其特殊的使用方式及身世之謎,頗值得郵友們一起來探討及考証。

圖30.jpg



(圖31)為肆分面值安徽加蓋伍拾圓片,其郵資符誌被剪下來貼在信封上當做郵票使用,另加貼1枚郵票郵資30元共計80元,銷(廣東)潮安卅六年九月十四日郵政儲金戳,掛號寄廣東隍卅六年九月十九日戳到達,寄國內信函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為500元,加上國內掛號郵資在36.7.1日至36.12.11日前為750元,兩者合計為1250元,該封郵資80元不足1170元但未見銷蓋欠資戳記甚為特殊,由於該封所銷潮安及隍郵戳其年份處均不清楚,如以35年9月的郵資來計算,則該封80元郵資符合寄國內双掛號信函郵資,但安徽加蓋伍拾圓片是在36年4月才發行使用,因此該封其銷戳年份應為36年而非35年,另該封所貼為安徽加蓋伍拾圓片剪下的郵資符誌,但確在廣東潮安使用也頗為特殊,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考証。

圖31.jpg



國父像加蓋伍拾圓片的補充,連同林光照先生所介紹的10張實寄片包涵在內,目前所知己至少有26張實寄片、1張被用來做為掛號清單、1張被剪下來當做郵票貼在信封上使用,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漏網之漁存世,還待郵友們補充介紹,而26張實寄片如再詳分可發現國內地區互寄(含香港)為19張、寄國外地區為7張,另此26張實寄片中所加蓋的地區以廣東加蓋7張為最多,其次為上海加蓋及河北(天津)加蓋各4張,再為安徽加蓋、河北(北平)加蓋、湖南加蓋、雲南加蓋此4地區各2張,而西川加蓋、貴州加蓋、陝西加蓋此3地區僅見各1張,目前還有福建加蓋、河南加蓋、廣西加蓋、山西加蓋此4地區還未見到實寄片出現,期盼郵友們補充此段郵史空白,由此26張實寄片的存世也可發現,不論是當時的郵人、郵商或郵會,在物價波動經濟惡化、幣值不斷的貶值、郵資持續的高漲情況之下,還努力的維持著各種通訊及聯絡,也是經由他們的持續使用,我們才得以在動盪的大時代中,經由明信片也反映及印証了當年社會、環境、經濟的真實百態,也証明郵史即是歷史的縮影。


附註﹕感謝朱明德先生提醒告知,暫售貳佰圓片是民國34年汪精衛政權所發行,並非郵政總局所發行,此是個人誤用未再詳查的錯誤,在此慎重提出更正。

参考資料﹕林光照先生「國父像國幣伍拾圓加蓋明信片漫談」


遠東2005年夏季拍賣目錄(2005年6月1日截標)


遠東2005年秋季拍賣目錄(2005年9月7日截標)


全方位通訊拍賣第59期(農曆二○○六年五月初五截標)


中國嘉德2006秋季拍賣會(2006年11月24日於北京截標)


苪偉松藏品集第一集內P.167頁


韓霽飛編著「中國片封簡目錄」


陳志深編着「中国片封简图鍳」


廣州郵刊

感謝郵品資料提供﹕張建濱先生、朱明德先生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國集郵學報第二卷內(2007.11月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清一次片的特殊使用
夏大緯


大清片在近一、二年屬熱門郵品項目之一,在世界金融危機風暴時刻,價格也一直維持不變,甚至特殊郵品還屢創新高,相信很多郵友都抱懷疑態度,大清片還會持續熱門且再創新高的局面?但在7月25日的「INTERASIA  AUCTIONS  LIMITED」,1898–1941年明片專輯付拍後,其內共有180項明片郵品,成交167項、成交率高達約93%,此成交記錄及價格相信震撼了許多郵人,事實擺在眼前不用再多說,就很清楚的傳達了一個訊息,大清片確是再創新高、且熱度不變還有增温的現像,有郵友也許會說此明片專輯,原為旅法郵友龔文生先生收藏多年的精品,才能創造出如此好的成績,當然此點確也是佔相當大因素在內,一部精彩的明片專輯,乃是累積多年的時間及金錢才能達成,而目前所知排除己参展過或已知在收集明片者之外,國內外還有收集此類明片專輯,且有份量者已屈指可數,錯過此次拍賣大約在幾年內,很難再見到如此多、且好的明片郵品了,相信這也是促使其締造佳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如再深一層的探究,近五至十年來正好遇上老一輩集郵家且有份量者,逐漸凋零及交棒時刻,郵品都陸續付拍,好郵品因此都分散在不同藏家或組集者手中,一但有份量的老一輩集郵家,都陸續把郵品全釋出後,在中生代還年青,且還在收集、組集的情況之下,還會有多少老一輩集郵家及精彩明片專輯可付拍?有份量的老一輩集郵家倒底還是少數,還能有幾位可再供應市場的需求?就算還有少數幾位、也總有郵品賣完的時刻,在早20年前專集大清片者可能僅2、3位,但時至今日已知者己數倍於此,不知及還不欲人知者的數量恐更多,因此在供需的情況之下,早期跟今有著顯著的很大差異,收集的人越多,但郵品的來源確並未增加,甚至可能將面臨老一輩集郵家,原本專集明片者就不多,在近幾年又逐漸凋零或交棒後,恐會有一段真空時間、出現青黄不接的情況,不太有可能會再出現較大批明片付拍的情況,如有也是較零星及分散的數量為主,在貨源稀少、而集片者又較多的情況之下,大清片價格要下跌也難,因此個人認為大清片持續熱門,且再創新高的局面,將還會持續一段甚久時間。


大清片己屆滿百年的歴史,有著百年歴史、古董般身世的明片,其實還有著甚多特色及特殊之處,等待著郵人們去挖掘及介紹,尤以今後有特色及特殊的大清片將更受重視,郵友不妨動腦、動手去找找,相信會有一些收穫的。


(圖1)為清一次片貼法國5生丁票2枚,銷上海1898.1.29日法國客郵戳,背經同日法國輪船No.10戳,寄德國1898.3.2日到達,該片並未貼大清郵票,而是直接貼法國客郵郵資來寄,因此直接經法國客郵局寄德國,並未經由大清郵政來處理,雖是如此但寄信人使用的是大清一次片,等同己付了明片國內寄遞的郵資,並未佔大清郵局的便宜,可說國內、外的郵資均己全兼顧到了,除此之外則不知郵友有無注意到,在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後,此類大清各版官片貼客郵郵資,直接交寄的情況較為多見,但在1900年前,清一次片只貼客郵郵資,實寄國外的案例確甚少見,且年代越早越少見,此點恐是很多郵友都未注意到的,清一次片在1897.10.1日發行,而該片在1898.1.29日只貼客郵郵資實寄國外,算是此類片極早使用的案例。

圖1.jpg



(圖2)清一次片貼德國客郵5芬尼票,銷青島1899.11.20日德國客郵戳,寄德國1900.1.2日到達,背印彩色清朝衙門圖,該片除為上項所說在1900年前,清一次片只貼客郵郵資,實寄國外較早使用的案例外,另有一點恐也是很多郵友未注意到的,即是各版大清官片背面有彩色手繪圖案者,在近幾年來已深受郵友的重視及喜愛,在拍目上都常見付拍及顯著刊登,但真正有收集及細心觀查的郵友可發現,像(圖2)此類在大清各版官片背面,彩色印刷各種當年實景圖案者,其數量、種類跟彩色手繪圖案片相比可謂罕少,大約只有彩色手繪圖案片的30分之1甚至更少,不相信的郵友不妨可統計及追踪各家拍目上的資料,相信即可得到答案是否如此了。

圖2.jpg



                                    2009.8.3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量多價廉的國父片?
夏大緯


個人於2006年12月寫了一篇「打破記錄的價格~國父像加蓋伍拾圓明信片的補充」,該篇郵文內提及「國父片長期以來給人感覺量多、價廉、後發行的錯覺,看到國父片直覺認為不過是幾佰元到幾仟元的行情而己,會超過萬元以上者幾乎不可能,其實國父片不論是新片或實寄片,確是有一些罕少者身價都不低,只是一般郵友較不接觸或收集此方面郵品因此並不了解,且該類罕少國父片的身價,其漲勢有著方興未艾之勢,在默默無聞較少人關注的情况之下都能有此身價,等相關郵文陸續報導及介紹後,相信郵友就會愰然大悟到其珍貴之處,許多郵品都因收集者增加或因受人注意到罕少珍貴而被購買,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隨後的價格產生劇烈變動,相信國父片在未來將會是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後上海泓盛秋季拍賣目錄(2007.12.21–22日截標),內拍賣個人出品的第826項貴州加蓋伍拾圓實寄片,訂價為人民幣30000元,但實際成交價格含12%佣金為人民幣42560元(約為台幣191520元),及第828項陝西加蓋伍拾圓實寄片,訂價為人民幣30000元,但實際成交價格含12%佣金為人民幣33600元(約為台幣151200元),該2片成交價格打破及創新了之前的成交記錄,創造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相信也因為如此反而可打破一些迷思及觀念,之前郵友普遍都認為似乎只有大清片才有高行情及高價格,國父片不可能有超過台幣10萬以上的行情,但經過此次拍賣証明,特殊的國父片還是有10萬以上的行情甚至更高,其實每個不同時期,都有一些因為特殊原因或典故等,而形成的罕少郵品,並不因為其年代是否久遠而價值有所高低不同,只要其確是獨一無二的罕品,相信並不應該會影響其價格,目前經由國際拍賣也獲得証實確是如此,相信如此可扭轉及改變許多郵友的價值觀,開始重新認真思考及認識民國時期的明信片


該2片的拍賣在事前或事後,相信有些郵友都並不看好會拍出、甚至不以為然會如此高價拍出,但在個人收藏的20多年過程中,一直留心注意均未見有第2片實寄片出現,拍賣結束至今也已2年多時間,同樣未見有第2片實寄片出現,就算有第2片實寄片出現也不會影響其罕品的身份,清3次右折新雙片第2張的出現,不但未受影響反而再創高價即可佐証,有些罕品如有15至30張的量,不但可讓更多人收集及流通,且偶而經由市場流通拍賣也可屢創高價,如紅印花小壹圓新票、清3次右折實寄片均是如此,德國2月份的郵品拍賣中,其中有一件國父壹分面值雲南加蓋伍拾圓片,加貼先烈半分票2枚、蔣主席六秩壽辰紀念票200元、教師節紀念票1250元,銷昆明(雲南府)民國卅六年十月廿五日戳寄洪都拉斯(圖1、2),該片含郵資符誌的伍拾圓郵資一併計算,共計為1500元1分郵資,民國36年10月13日起寄國際印刷品郵資為1500元,該片左邊加蓋有「印刷品」字樣,也証明是以印刷品方式交寄、郵資也符合,而加貼的先烈半分票2枚共計1分、其郵資則是多餘的並未計算在內,拍賣底價80歐元、成交價不含佣金為3400歐元,加上佣金等費用折合台幣約19萬元,此為目前所知第4張雲南加蓋伍拾圓實寄片,(個人另寫「談雲南加蓋伍拾圓實寄片」一文內有探討及介紹),但價格同樣創下新高可見並不受影響。

圖1.jpg


圖2.jpg



朱明德先生在郵史研究第26期內(2009年3月出版),發表了一篇「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一文,其內談及「依筆者所見之雙片資料有七片,有東部郵友自大陸郵友處購入二片,目前台灣應有四片,大陸地區有二片,德國某郵商處有一片。」,該項資料是較新及確定的資料,文中提及的台灣有四片(即東部郵友二片、朱明德先生及個人各一片),另韓霽飛先生在中國郵刊第57期內(1987年10月出版),也曾發表一篇「國父像叁角國際雙片發行之研究」,其內談及他曾先後接到德國DR.Gimmer(吉姆先生於1985年病逝)、德國DR.Bayer(拜耶先生)、瑞士薛少棠先生、瑞士DR.Hubert  Witzig(修伯特維兹先生)4人提供該雙片影本資料,此是1987年時韓霽飛先生的資料,當時所知該雙片均收藏在德國、瑞士兩地為主,一併提供給郵友参考。


另香港SPINK  2001.11.25日拍賣目錄,其內第3197項郵品即為國父叁角雙片(圖3),成交價含15%佣金為港幣18400元(約台幣82800元),該片為英國普萊斯德先生的舊藏,ebay  2009.12.27日在網路上拍賣一張國父叁角雙片(圖4、5),由990美元起標,成交價為6305美元(約台幣201760元),該雙片即為德國郵商賣出,另註明該雙片原為德國DR.Zimmer先生舊藏,韓霽飛(鶴雲)先生編著的「中國片封簡目錄」一書內,該三角雙片的圖片即是德國DR.Zimmer先生所提供,ebay  2010.2.28日在網路上又付拍一張國父叁角雙片,並附有2000.6.23日正反面証書(圖6、7、8、9),同樣由990美元起標,成交價為7900美元(約台幣252800元),事隔上一片僅2個月時間再創新高,據知該2片均為北京同一郵友購入收藏。

圖3.jpg


圖4.jpg


圖5.jpg


圖6.jpg


圖7.jpg


圖8.jpg


圖9.jpg



並非僅有國父三角雙片才有此高價,ebay  2010.2.1日在網路上拍賣的國父三角航空實寄單片(圖10、11),成交價也拍到2050美元(約台幣65600元),ebay 2010.1.10日在網路上拍賣的國父15分完整雙片來回使用實寄片(圖12、13),成交價也拍到8100美元(約台幣259200元),該片是先從比利時寄昆明,銷比利時布魯塞爾1938.4.24日戳、經廣州民國27.5.21日戳寄雲南,有昆明(雲南府)民國27.5.30日戳到達,再銷箇舊廿七年六月廿九日戳寄回比利時,朱明德先生也有類似完整來回使用實寄雙片(圖14、15),均是姜治方先生寄雲南戴郁華先生而留存,上項僅為網路上拍賣的少數幾個案例提供給郵友参考,除網路上還有更多高價成交的案例外,一般國內外拍賣目錄,同樣也有甚多相關國父片高價成交的案例,因郵友、郵刊大多都會查詢及介紹得知,就不在此另行介紹了。

圖10.jpg


圖11.jpg


圖12.jpg


圖13.jpg


圖14.jpg


圖15.jpg



目前對郵資、郵史、郵路有興趣及研究的郵友越來越多,相關資訊及介紹也是相對增加,該類特殊郵品的身價只有越來越高,今後只要是好郵品屢創高價將是正常的現像,經由上項的介紹,可証明及得知國父片並非一定真正量多價廉,超過台幣10萬元以上身價者己逐漸出現並非没有,只要郵戳、郵資、郵史、郵路等確有特殊之處,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上身價者,今後將都極為普遍,且僅事隔不到2年的時間,郵壇的變化起伏好片屢創新高更是明顯,尤以大清片的漲勢持續,恐跌破許多人的眼鏡,而民國片也不遑多讓後起直追,雖然如此但同時也有發行數量甚多的國父壹分及貳分伍釐片等,該類未使用的新片及一般普通未有特色的實寄片,目前也確實還停留在價格甚為便宜的階段,主要原因即是該類片當年使用的時間長,留存於後世者不論是新片或實寄片都較多,當時所印製的數量也確較多,而該類一般普通實寄片未有任何顯著特色等,自然即歸屬於量多價廉的郵品一類,除非能証明及挖掘出該片有些較不為人知的特色或特殊之處,就可鯉躍龍門身價不同的,而如何發覺出其特色或與衆不同之處,不外乎看其加貼的郵票是否特殊、郵戳有無特殊、郵資使用時間有無特殊或短暫、郵史上有無特殊記載、郵路有無特别之處等,只要能找出一項與衆不同之處,即可跳脱價廉的角色,如多幾項特色則更為加分,只一項特色需要碰到喜歡及剛好懂且正好需要者,而多幾項特色則涵蓋的層面可甚廣,需求者則可能是以倍數成長來計算,而不是僅一、二位需要,如此自然供不應求價格會立即大幅攀升,原因就是如此簡單並不複雜。


蘇黎世2010.4.24日截標的拍賣,有一册為單獨的郵政用品專册,且其中有甚多的民國帆船片、國父片,都一張張單獨的「躍上拍目枱面」上付拍,己不像之前大多被歸類合併成一組、或多片一起付拍的情況,由此趨勢、網路、其他拍賣等綜合來看,均可發現民國片封簡有著很大的改變,同時也可証明該類片封簡可謂己相當熱門(或有相當大的需求),而這次民國帆船片、國父片整體的成交情況,大略估計成交應有9成左右,也可謂相當的好及反映其需求,且其中有些成交價格還超越普通大清片的價格甚多,更可見其「風起雲湧」變幻的快速及爆發力,2年前個人即預估民國的片封簡將會開始上漲,還未出售的相關片封簡即開始採取惜售的措施,至半年前即為文及看出民國片封簡的漲勢己成形並開始發動,至今則可謂較為明顯及清楚化而以,但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加上何輝慶先生又在今年不久前(2010.4.24日),出版了「民國帆船圖郵資符誌明信片」一書,另集郵彙報也預計明年4月出版「中華民國明信片彩色目錄」一書,均將持續維持清、民國早期片的熱潮並推上另一個高峯。



参考資料﹕個人所寫「打破記錄的價格~國父像加蓋伍拾圓明信片的補充」及「新的里程碑~及也是50元片」此二文


上海泓盛秋季拍賣目錄(2007.12.21–22日截標)


個人所寫「談雲南加蓋伍拾圓實寄片」一文


朱明德先生所寫「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一文


霽飛先生所寫「國父像叁角國際雙片發行之研究」一文


香港SPINK  2001.11.25日拍賣目錄


韓霽飛先生編著的「中國片封簡目錄」一書


蘇黎世2010.4.24日拍賣目錄


何輝慶先生編著「民國帆船圖郵資符誌明信片」一書


                              2010.5.22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於2010.6.19日在上海的「沪台集邮学术交流会」上發表,並刊登在

上海「东方封片戳研究会会刊」,2010年第2期內(也是沪台集邮学术交流会特刊、

同時在2010.6.19日當天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0

再談滙票上的「民國」郵戳   ---   夏大緯


                 在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書內,其中一篇郵文「談民國滙票上使用的郵戳」,內介紹了一張金圓滙票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滙鄞縣有郵政儲金滙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圖1),特殊之處即是所銷郵戳在年份之前另嵌有「民國」兩字相當罕見難得(圖2A),該篇郵文完稿交付打印後不久,收到蟠龍拍賣目錄第30期(2005、4、24日截標),其中第2347項郵品為38年4月22日江蘇常熟寄上海北站查驗單(圖3),內容為江蘇常熟郵局於38年4月22日滙上海北站的「3W40673」號滙票,其滙款金額為壹仟肆佰萬元,請查明所貼滙兌印紙是否相符,如果多貼煩將滙票驗退,上海北站局收到後謂該滙票並未多貼,並銷有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30日戳(圖2B),但常熟郵局在38年6月6日再提出要求原票驗明並銷戳,上海北站分局收到後則註明本局並未兌付驗開滙票轉儲滙局滙票處理處,最後在右下角處見有一長方型公文處理(或結案)、第1275號1949年7月18日章,上項僅為查閱影本所見,部份文字因有折疊及未見正面附圖而未能一窺全貌,但經由(圖3)郵品的出現,還是証明了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38年4月份確是有使用過嵌「民國」字樣的郵戳,且(圖3)的使用日期較(圖1)還要晚28天,再次改寫「民國」郵戳最晚使用的例証,是否還會出現「民國」郵戳更晚使用日期,還待郵友追踪報導。



目前經由實物証明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38年4月2日及38年4月30日這兩天,其使用的郵戳嵌有「民國」兩字存世,且再詳細比對可發現(圖2A及圖2B)的郵戳,除日期相差28天之外也有甚多同之處:

1、郵戳直徑大小及戳內文字大小似乎並不相同。

2、郵戳上欄(圖2A)僅由右至左排列「郵政儲金滙業局」字樣,而(圖2B)除排列「郵政儲金滙業局」之外,另在其下由右至左排列「上海分局」字樣。

    3、郵戳中欄(圖2A)由左至右排列「民國38年4月2日」,而(圖2B)則為由右至左排列「民國38年4月30日」,兩者順序完全相反。

    4、郵戳下欄(圖2A)則分成上下二行排列、由右至左分別為「上海分局
北站辦事處」 ,而(圖2B)僅由右至左排列「北站辦事處」一行文字而以。


由上項介紹的4點同似乎可証明,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可能有2個郵戳在同時使用,且因使用人員同或習慣同,而排列組合郵戳字模的方式也因此不同,或是因先後使用日期的不同、而形成的差異也有可能,還待更多的實物出現才能加以探討及佐証。


另(圖1)的使用在38年4月2日由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出,38年4月4日甯波辦事處兌付,此段時間局勢已開始明顯動盪不安,江蘇部份地區且在38年4月21日開始陸續解放,似否也因此促使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郵戳年份日期之前嵌上「民國」兩字以示區別?此算題外之話是否可能不得而知,但是上海縣在38年5月15日解放、寧波在38年5月24日解放、上海市在38年5月27日解放則是事實,(圖1)的使用算是解放前一個多月的使用案例,而(圖3)江蘇常熟在38年4月22日寄出查驗單時,該地區還未解放,但事隔3天38年4月25日則己解放,到38年6月6日江蘇常熟再次提出驗明時,不論江蘇常熟或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都己解放了,而(圖3)的使用由未解放使用到己解放,不論是否解放郵政作業都還是儘量維持運作及暢通並未受影響,可見當時郵政人員的辛苦付出及堅守崗位的精神,由上項郵品可謂顯露無遺值得我們尊敬。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6.4.22日出版的95年版集郵彙報內。


<附錄>


4月底郵友聚會時,唐存政先生轉交上海劉廣實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提及他看見上面這篇郵文,並表示他及郵友同樣收藏有相同滙票,後去信連絡取得相關附圖,(圖4)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510」,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十四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寧波有郵政儲金滙業局、卅八年四月十六日、寗波辦事處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劉廣實先生所收藏。


(圖5)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633」,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廿五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杭州有浙江杭州卅八年四月廿六日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周昇淵先生所收藏。


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再次証實及重新改寫「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確是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由目前所知存世郵品,暫時可得知由38.4.2日至38.4.30日,這段期間均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可再重新探討檢視相關各事項﹕

    1、目前己知有3張金圓滙票銷「民國」郵戳存世,由開發使用日期先後順序來看,依序為38.4.2日、38.4.14日、38.4.25日。

    2、所使用的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均相同為「2W」,「2W」後的數字號碼依序為038155、038510、038633,此數字號碼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間隔的數字甚大,除非該「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票業務繁忙,每日均會開發使用多張滙票,不然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可能會有「跳號」的情況發生,即有些號碼没有使用直接跳越過,是否如此再有相同新的滙票出現,也許可以解答此謎題。

3、
此3張滙票所銷「民國」郵戳均同(圖2A),即其郵戳中欄年月日均由左至右排列,且郵戳大小、戳內文字、黑色油墨銷蓋均大致相同。

4、
(圖3)查驗單所銷的「民國」戳,日期最晚為38.4.30日,且郵戳中欄年月日排列順序,跟上項相反為由右至左排列,該戳可能為「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所使用的第2個郵戳,也可能為38年4月底使用時改變所產生的差異,同樣期盼再有新的相關郵品出現,也許就可解答。

在第一次發表銷「民國」戳的滙票時,當時所見僅個人收藏的這一張,並不知道還有郵友也有收藏,再考慮良久並一再用放大鏡檢查郵戳,最後確定應該不會是假的,另憑藉的是該張滙票在印像中大約是在15年前左右,當時曾多次分批由英美等國購進數個滙票小郵集,後在重新整理時意外發現,一來購入的年代甚早,且當時滙票是很冷門的郵品,應還不會有做假的情況,二來非單獨購買而是混雜在同類滙票中一批買入,賣方也未強調該批中有那張較特殊,售價也比照一般行情且較低些,由此2點個人也認為應該不會有假這才公佈,但還是怕自己會看走眼了,直到拍賣目錄上出現查驗單也銷有該戳,這才真正放心,現在新出現的2張滙票,更加証實確是有使用及存世,滙票的收集及研究待考証之處頗多,由於許多滙票郵品並未出現或存世,使得考証上極為困難,只能憑藉著存世郵品的出現才能証實,但如此則可能在未出現相同郵品前,因無法証實而遭到否定或對其身份的真實性而存疑,相信由於現在資訊的傳達極為快速及無遠弗屆,如同本文報導銷「民國」戳的金圓滙票一樣,在事隔一段時間後出現同樣2張,化解了郵友對此張滙票的存疑,相信在更多人關心及收集滙票的情況下,應該還會陸續發掘出更多新的郵品及事証,如此將可以重新評斷對某些滙票的存疑。

                                    2007.8.1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9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   ---    夏大緯


『台灣早期「臺幣」匯票』一文,原先最早發表於2001.1.14日東方郵報第58期內,後收錄於個人2005.7.5日出版的第一本「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書內,在個人於2007.4.26日成立部落格後,於2007.5.3日上傳刊登在部落格之上,2007.5.9日美國「revenue」前輩在我的部落格留言板內留言,談及「此文只顯示出圖2及圖5,根据此二件圖示我個人的看法是此兩件單据上的滙兌印紙均是偽造的是來欺騙三四十多年前收集此票的幾個人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收到過這類東西(1980年後這種單据混在普通便宜真品單据中又出現過)FUERST專集拍賣時更出現大量可疑的台灣單据及大陸銀圓單据,我嘗(曾)經提出質疑但是拍賣公司說有人買就表示没有問題,有一些東西就是這樣流回台灣的,雖然我不清楚你這二件單据的來源!!!你只要仔細檢視圖2圖5就可看出原來加蓋的字被洗掉再換蓋不同的「臺」字!!!請注意這僅是我個人幾十來(年)的經驗意見,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其它沒有圖的,我無法判斷。」,個人下班回家後看到此則留言,匆忙之間找尋相關資料後,當晚即先行在部落格回覆如下「感謝指教,其餘圖放在部落格相簿中,可放大來看但似乎看不出被洗掉再換的痕跡,原件我放在銀行保險箱中,抽空我會拿出原件詳細檢查,如你所說看有無洗過的痕跡或看郵戳是蓋在字的上面或下面即可判定真假,今晚下班回家我特別翻尋資料多時,找到2件郵局檔案應該可証明「臺幣」確是有發行,「臺、台」之分是郵人分的,對郵局來說只是前後加蓋不同而己,將整理資料後連同你的問題一併提出探討到底是真是假。」,回覆後至今未見「revenue」前輩對此再有任何回應,其實在當日個人回覆的說明中,答案己非常明顯,該篇郵文中的附圖,郵友在部落格相簿中可放大來檢視,可發現加蓋「臺幣」兩字處,並沒有出現如同他所說被洗掉再換蓋的任何痕跡,証明該批郵品全數均是如假包換的「真品」並非「假的偽蓋」,但「revenue」前輩言之鑿鑿且有收集幾十年的經驗,所言恐並非「空穴來風」可能確是有買到他所言的「假的偽蓋」,且個人也在回覆中提及將寫一篇後續郵文提出探討,因此在2007.6.5日E–mail一封信給『Revenue前輩﹕您好!您在我的部落格留言板中,提及您有原加蓋字洗掉再換蓋「臺幣」字樣的滙票,可否提供給我影本,以便我寫「真假滙票」郵文時,能夠提出証據及考証說明,是否可以盼告知?麻煩您了,謝謝!祝
郵祺
夏大緯敬上  2007.6.5日』,請其提供所言的「假的偽蓋」郵品,好方便探討及介紹給郵友參考,但至今同樣也未見回覆,未免郵友以訛傳訛受其誤導真的以為該批滙票是「假的」,特此寫此篇郵文以正視聽並歸還其無姑受累的「清白名譽」。


該類台幣滙票最早出現於台北郵市時,個人當時因並未主集滙票,只是附帶好玩即曾買進少量收藏,當時早期台灣郵人對此類郵品收集者並不多,最主要還是供應歐美集郵人士,事隔多年後個人開始熱中收集滙票時,國內反而不容易買到如有也是少量,反而在歐美尤其是美國、英國兩地,個人曾多次由郵人、郵商、拍賣中買進不少,可說對整個過程非常了解,在台北市剛出現該批滙票後不久,確是有傳出台北某郵商做假的「加蓋」滙票,賣給外國人士以換取較高額代價,並還出版相關台幣滙兌印紙目錄,但其做假大多是以「倒蓋、複蓋」等變體及特殊花樣為主,因變體等較受外國人士重視且價格較高的關係,當時對該類滙票的流出也有2種不同說法,1、為在運送至紙廠銷毀途中被掉包或偷出,因數量多、或因不懂其價值把其當成舊票來處理、或考慮風險且寄運至國外較方便及省錢,把其中大部份都撕成帶紙舊票模樣而留存,僅小部份保持完整滙票型式而留存,2、在運送到紙廠後丟棄在水池中浸泡,在監管人員離開(或趁其不在場時),有心人士撿取上層部份,未泡到水的部份保持完整面貌,泡水的部份則僅撕下帶滙兌印紙部份後流出到郵市,此是當時流傳的情況,事後據聞郵局得知後也有懲處相關失職人員,並嚴加控管事後未聞再有相同案件發生及相關郵品再次流出。


亞太拍賣目錄第12期(2006.2.19日截標),該期內共有4844至4848項等5項台幣滙票拍賣,每項內容又大約各自包括18張至32張滙票左右,在網站上每項僅能看到部份附圖或因重疊未能盡窺全貌,至現場看實物,意外發現其中2項各自夾雜1張「臺幣」加蓋滙票在內,個人5項都予以數倍價格投標,事後截標就是該2項未得標,拿得標品時跟老闆閒談,說以為未到現場看者可能都未發現該2項其中夾雜有一張好郵品,該2項應可輕鬆投標入袋,確没有想到還是有人注意到且發現並投標標走,老闆這才告知其中一項得標者來拿郵品時,也高興的提及他得標的此項其中有一張好郵品,且表示因為看過我書中的介紹這才投標,可見該郵友識貨也算花落有心人,後事隔一周至圓環六大拍賣處看郵品並與在座郵友聊天,問及近日有無買到什麽好郵品,其中一位談及在亞太標到一項滙票,我立即追問是否台幣滙票?並問為何投標?意外得知另一項即為該郵友買去,他說他投標是因為該項滙票其中有多張銷代辦所戳,他因集代辦所戳而投標,並不知道該項滙票其中還有玄機在,並追問我有何玄機,我這才告知他意外獲得一件好郵品,也算陰錯陽差有特殊郵緣。


蟠龍拍賣目錄第36期(2007.6.24日截標),內第4361項為台幣滙兌印紙舊票24張(圖1),其中掺雜有「臺幣」加蓋滙兌印紙舊票3張,經由上項2家拍賣目錄可得知「臺幣」加蓋的滙兑印紙,還是有存在於舊票或完整滙票之上,只是因為相當罕見,一般郵友可能沒有特別注意或未曾看過,但並不代表罕見就是「假的」,且加蓋為「臺幣」的滙兌印紙,其實並非是特别罕少的郵品,還有多種更罕見的郵品,郵友可能不但没看過連聽都沒聽過,由於資料缺乏在真像沒有獲得公開及明確証據証明其身世前,只得暫時不公開介紹,但也有幾種己大致獲得証實,只因存世實在太罕或還未見到實物存世,因此還無法公佈周知,由拍賣可能還無法百分之百說服郵友或更具權威性的來証明該「臺幣」加蓋是「真的」,個人再提出相關郵政檔案資料來佐証,庫存台灣時期郵政檔案資料甚為完整且博雜,個人之前在專案核准搜尋片封簡資料時,曾意外看見幾份有關滙票的公文檔案,當時曾特别複印留存雖然並不完整,且相信僅為相關檔案的百分之一或更少但還是彌足珍貴,現重新找出翻閱在其中發現有2份公文檔案,剛好可對本文提出佐証,現介紹如下﹕


(圖2.3.4)臺灣郵政管理局
呈郵政總局文,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六月十日發,事由「國幣滙兌印紙加印台幣字樣工竣並開始使用報請鑒備」,內容為「1、奉右令准以庫存五種高額面值國幣滙兌印紙三百四十萬枚委由中央印製廠加印台幣字樣行使,己全部印竣,計印成﹕

五十元印紙   1148900枚
價值新台幣    57445000元

一百元印紙   1498200枚
價值新台幣   149820000元

三百元印紙    298000枚
價值新台幣    89400000元

五百元印紙    241600枚
價值新台幣   120800000元

一千元印紙    199400枚
價值新台幣   199400000元


以上共值新台幣616865000元,又印壞廢紙13900枚計值新台幣5635000元,均如數分别登列本年第二季收退
鈞局新台幣及國幣滙兌印紙賑(國幣印紙計三四O萬枚總值計國幣622500000元按此數目繳退鈞局)。

  2、印壞作廢之印紙13900枚,己照往例派本局會計科長焦席僎會同出納科長陳蘭拯負責點驗清楚於本月四日全數焚燬(附呈清單一份)。

  3、該項印紙加印費計新台幣8900元,己全數付清,並己自本月一日起開始使用。

  4、隨呈樣票每種十枚,計共五十枚並台E字第三四號合同副本一份敬祈

核備。


台灣郵政管理局局長傅德衛(印章)
」。



由上項公文内容可得知﹕


A、面值越高者加蓋數量越少(圖2),一千元面值者只加蓋不到20萬張。


B、此次加蓋的5種(50元、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高額面值滙兑印紙,己自42.6.1日即開始使用(圖3)。


C、由(圖4)台灣郵政管理局銷燬加字廢票清單,可發現其內「加印字樣」處註明為「臺幣」,証明該批滙票加蓋字樣均為「臺幣」,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確是有發行及使用。


(圖5.6.7.8)臺灣郵政管理局
呈郵政總局文,中華民國四三年五月五日發文,事由「現行滙兌印紙因加蓋字樣參差不齊易滋誤貼擬請新印一套完整美觀之印紙請核示」,內容為﹕

「1、查現用台幣滙兌印紙計有十三種,其中高額五種面值如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係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台幣」二字行使,而低額八種如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廿元等,因庫存同值之國幣印紙己全數加字用罄(請參閱附件甲),曾呈准暫以較高額國幣印紙如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加字改值權行貼用,致參差不齊,難求劃一完整(請參閱附件乙)。

  2、邇來各屬局溢貼或誤貼印紙情事日見增多,揆其原因不外加字改值低額印紙色澤類似,高額面值字體渺‥‥‧‥‥‥‥(因官印遮蓋無法得知),難免錯誤,影響工作效率甚鉅。

  3、兹為避免上述情弊同時使滙款人對其所滙之款數一目瞭然計,擬印製每種各以不同顯明色澤完整美觀之台幣印紙貼用,謹草繪新版圖案一幀(附件丙)呈核(如蒙核准須交專家重繪以資適合平版雕刻),擬印製十三種面值共一千萬枚,(附呈籌印印紙清單附件丁)備供三年之需,並將舊版印紙一律收回作廢。

  4、為補救目前困難計,擬將現用最易混淆之二角、二元、廿元三種面值台幣印紙,停發各局,儘量貼用一角、一元、十元印紙代替之,俾錯誤情事,得以減少。

  5、以上各節是否可行,敬祈
核示祗遵。


台灣郵政管理局局長傅德衛
在假


加派郵務長盧太育
代(印章)
」。




   由上項公文内容可得知﹕


A、由(圖8)附件(乙)可看到當時所使用的台幣滙兌印紙13種原貌,其中低面額8種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廿元等,因庫存同值之國幣印紙己全數加字用罄(請參閱圖7附件甲),曾呈准暫以較高額國幣印紙如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加蓋改值成「改作台幣
」字樣後權行貼用(圖5),在43年4月底時庫存數量各有不同,並另註明己無庫存可再改印,而高面額5種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則為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臺幣」二字來使用,除在43年4月底時庫存數量還各有不同外,並另註明還各有不同庫存(指未加蓋者)可供加蓋,在(圖7)附件(甲)中同樣也有註明,(圖7)附件(甲)中另還註明一分、二分、五分、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7種滙兌印紙也還各有不同庫存可供加蓋。


B、由(圖6)公文內容也得知,曾擬印製新版滙兌印紙13種面值,共一千萬枚備供三年之需,並將舊版印紙一律收回作廢,此案在當時可能因節約而擱置暫時並未實施,事隔多年後約在民國54年雖確實重新印製新版滙兑印紙,但那時已逐漸推廣改用新式撕裁示滙票(即不再加貼滙兌印紙),新印的滙兌印紙己無用武之地派不上用場了。


C、由(圖6)公文內容也可得知,擬將當時最易混淆之二角、二元、廿元三種面值台幣印紙,停發各局,儘量貼用一角、一元、十元印紙代替,以便減少錯誤發生,此點則不知是否確有實施還待考証,但由(圖8)的庫存數量,其中二角、廿元的庫存數量均不夠一年的使用量,尤其是二角特别不夠,此點似否也是改以其他三種面值印紙來代替的原因之一吧?


D、由(圖7)清單中可得知,還有12種滙兌印紙還有甚多庫存可供加蓋或加字改值,因此(圖6)公文中所提擬印製新版滙兑印紙,可能也因受此影響才未實施?但也因有此12種滙兌印紙的存在,提供了之後改版加蓋其他各種面值種類滙兌印紙的來源。


另由於(圖8)的13種滙兌印紙原貌曝光,意外得知﹕


A、低面額加蓋8種,其中有數種面額在之前台北郵商目錄中、拍賣目錄中,均未曾見記載及介紹過。


B、高面額加蓋5種的曝光,也因此可得知(圖2.3.4)公文中,所提及的加蓋就是(圖8)中的此5種,且此5種加蓋在(圖2)公文中是以「台幣」字樣來形容,但在(圖4)清單中才得知真正加印字樣為「臺幣」,但未見附圖無法得知原貌,直到(圖8)才算真正看到加蓋「臺幣」字樣後的原貌,因此在此段時間中公文如用加蓋「台幣」字樣的字眼,可能在真正加蓋時確是「臺幣」兩字,唯有借助公文後的附件才能真相大白,如無附件或附圖可佐証就很難斷定是那一種加蓋了。


C、高面額加蓋5種由(圖8)附圖來看應為機蓋,字體相當特殊好認,在之前台北郵商目錄中未見記載,在美國「MICHAEL  ROGERS,INC‧」1994年第29、30期2次拍賣目錄中,此2期內有較多台幣滙兌印紙及滙票拍賣,也未見到加蓋此種「臺幣」字體的滙兌印紙拍賣,可見台幣滙兌印紙的神秘且種類繁多,並非未見過的郵品即是「假的」,在未來希望能夠早日把郵政檔案中有關滙票的部份公開,可能將有更多爆炸性、想像不到的,各種不同種類及加蓋的台幣滙兌印紙確是有發行及使用的。


該類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加蓋時間應大致都在40年代初期左右,而當時使用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甚少流出到郵市中,目前所見大多是當時意外流出,銷民國53年戳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為主,在民國53年還有使用該類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及滙票,機率相信應該微乎其微,當時可能僅是少數郵局因庫存還未用完,或之前向上級請領滙兌印紙因缺貨而被重新分發出來使用而存世,但此種特例的情況應該相當少見,在流出後還保持完整滙票型式者當然就更罕見了。


本次翻查早期個人搜尋片封簡資料時,所留存的複印郵局檔案資料,其中意外的發現當時看見並留存的少數滙票資料,雖然並不完整僅是檔案中的極少數公文資料,但還是發現其中有2件公文在此次發揮了最大佐証功能,另有幾件之後的公文也透漏出一些玄機,在早期加蓋時似乎較為慎重,大多採正式加字機蓋方式來加蓋,反而是中後期為節省經費及節約,改以橡皮戳手蓋「臺幣」、「台幣」字樣來使用,將等資料收集更完整後再公佈。


                                   2007.10.9日完稿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

東方郵報第234、第235期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8

(續談)真假「臺幣」滙票之謎?   ---     夏大緯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一文匆匆完稿後立即寄出發表,事後重看發覺全文均是以「公文檔案」為主要依據,雖然最後總算有一票圖算是提出了重要物証,但感覺上還是美中不足缺少了一些真正實際使用的實物,來驗証才更完美,尤其是有實物才能更加確認是真有使用,並非「試印」或「未及使用」的疑惑,由於台灣早期滙票(含各種加蓋滙兌印紙)在使用後,都收回存檔並銷毁,之前並未外流出到郵市中,除非是早期郵友申請滙款後,但並未去兌付而留存,或極少數例外公司行號、個人,因各種原因而未去兌領者則不在此限,但年代時間越早由於當時的物價低廉,一般郵友的收入也不高,所見存世留存的郵品就是有留存,因並不去兌領等同自願放棄,其滙款的金額大多均不高,少有滙款高額而不去兌領的情況,因此相對的郵友很難正確得知或查証,倒底在早期那個年代先後到底使用過多少種加蓋滙兌印紙及滙票版式,因此也容易讓郵友產生誤會或懷疑其中的真真假假,經由前一篇郵文的介紹,除証明「臺幣」加蓋確是有發行及使用之外,也意外得知「臺幣」加蓋,除較為人所熟知的「手蓋」臺幣字樣外,竟然還有「機蓋」臺幣字樣的使用(機蓋目前存世所知有幾種,但此種機蓋字體較特殊似乎還是首次見到),這似乎在之前目錄中、拍賣中,均未曾見記載及介紹的,由此也可見早期臺灣滙票所使用的滙兌印紙,還不知道有多少種類還未曝光,乃是我們所不知及了解的,這些都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及驗明正身,在真相還未完全明朗確定之前,郵友不宜輕易給其冠上「偽品」的頭銜,將使辛苦多年推動滙票收集的工作,在一瞬間面臨瓦解的情況,即使提出証據恢復其「清白名譽」,但再要恢復其原先在郵友心目中的印像,勢必要再更加倍的辛苦付出才能扭轉,此點相信都不是郵人所樂於見到的,基於愛護滙票的心態,歡迎郵友隨時提出指証,但務必拿出「証據」,請勿再口說無憑。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郵文寫完後,利用閒餘時間翻閱一些早期拍賣目錄,希望能找出符合當時那個年代所使用的滙票實物,如此才能更加驗証其真實性,總算不負苦心人,在「MICHAEL  ROGERS,INC‧」拍賣目錄,第30期(1994.9.10日截標)內第259項郵品(圖1),為44.4.1日版滙票、印製1百萬張,滙款貳拾元,貼寶塔圖加蓋改值拾圓、伍圓、貳圓各1張,壹圓、伍角(應該背面還有加貼1張)各2張,銷台灣四五年十二月廿六日台北(滙)戳,由於没有去兌領因此還完整保持3聯式滙票原貌相當難得,該滙票應為老集郵家「吳桂年」先生自做才得以留存,貳拾元在當時來說也算一筆小金額,會捨得不去兌領才得以為我們保留下此珍貴郵品及郵史資料,該張滙票除使用的年代較早(民國45年),反映出在當時的使用實物驗証外,滙票上所貼的伍圓、貳圓、壹圓、伍角等4種面值滙兑印紙,即是前文中所提及的「低額8種加蓋」中的4種,也驗証及反映出該公文中所述各種加蓋,在當時確是有推出使用,只是因滙款金額没有超過五十元以上,才没有加貼機蓋「臺幣」的高額滙兑印紙,也讓我們無緣見到此高額滙票實物(可能也有存世,只是珍藏在郵友手中並未注意到),但希望總是存在的,相信經由此事受到郵友的注意,只要收集滙票的郵友增加、撰寫滙票郵文的增加、郵展中滙票郵集的增加等,自然會有好郵品一一浮現出來、也會有人主動及積極的去挖掘各項郵史資料,期盼更多郵友加入收集行列,豐富及神秘的郵品、郵史,等待者我們去破解及擁有。


                                      2007.11.1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9 10:59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4

二O年代‧「銀圓」版式滙票     ---      夏大緯


              大清1897年至民國24年之前,當時郵局所使用的郵資幣值名稱均為「銀圓」,直至民國24.11.4日施行「法幣」政策(又稱國幣)才見改變,但郵資之修正須經立法程序歷時甚久,因此郵資幣值的真正改變常較政府公佈新幣值之日期為遲,但要使用的相關文件、單據、用品等確是無法等待的,且印製更改為正式及正確的名稱也需要時間,因此在要實施的初期可能大多採取臨時加蓋的方式,待正式印製完成正確名稱後才能接替,如此都會產生一段延遲交替時期,郵政當局所使用的郵政滙票,在政府公告實施「法幣」政策時,在之前郵政滙票上所印的幣值名稱均為「銀圓」字樣,但大約在政府公告「法幣」政策後不久,於民國24年12月起改為「國幣」字樣,初期應是以加蓋方式來應急使用,是否如此因未見相關實物存世而暫時存疑?真正有實物証明者則見25.7.6日版滙票,確是己更改為「國幣」字樣(將在下文中介紹),可見確是慎重且配合政府政策而實施,此段郵史經由滙票可得到確証。


「法幣」名稱持續由民國24年底用到民國37年底,時間上雖然可說並不短,但此段時期所使用的「國幣」滙票流存於郵市中者數量確是相當罕少,較之金圓、銀圓滙票的數量要少上甚多,且此段時期存世的「國幣」滙票,也大多為37年底改值「金圓」幣值後使用者為主,其次是銷35至37年郵戳,在「國幣」後期使用者,此段時期存世者己是相當難得並不多,而在民國35年之前使用的「國幣」滙票,存世所見更是少之又少,原因即在於民國24年底至34年底之間,時間雖長達10年之久,但期間包涵有抗日戰爭8年在內,抗日戰爭期間各項物質運補不易、後期紙張價格更是高漲,此8年時間歷經戰爭、遷都、紙張缺乏等多重因素,因此此段時期的「國幣」滙票,可能並未存世或存檔後都銷毁,甚少流出到郵市中,幾乎形成「真空」的狀態,而郵政自古即有節儉的美德從不浪費,尤其是在抗戰期間物質來源不易,更是盡量節約物盡其用,而滙票的使用有其必要性無法不用或可替代性,在要節約及紙張缺乏的情況之下,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滙票,只要還有庫存不論任何版式都拿出來使用,並未加以限制,形成該段時期的滙票版式特別豐富,此點可從後期「國幣」滙票實物中得到証實,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如此豐富的「版式」可以收集,和得知早期滙票曾印製及使用過那些「版式」滙票。


在民國24年底之前真正在那時候使用過的「銀圓」滙票(不含小款滙票),如同前文所言存世所見極為罕少,唯有在後期「國幣」滙票使用時,還被重新拿出使用才得以存世,雖然己並非真正符合其原本當時的使用,而是在事隔多年後再拿出使用,但在無真正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只得先行將就「無魚蝦也好」,在未來如果出現真正符合此時期的「銀圓」滙票後再行取代。


(圖1)為23.11.24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15萬張,在「銀圓」處加蓋紅色「國幣」字樣,由巴縣(重慶)廿六年六月一日滙出,滙成都北較場拾伍圓,背面有成都廿六年六月七日兌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兑訖」及黑色「飛滙」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卄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因顏色甚淡且為綠色跟底紋相同無法詳細判讀,應是郵局內部用戳)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圖2)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在「銀圓」處加蓋紅色「國幣」字樣,由貴州畢節廿六年五月卅一日滙出,滙成都貳拾圓,背面有成都(庚)廿六年六月十一日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十五日兑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兌訖」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僅剩寶塔圖滙兌印紙廿圓下半張(上半張被偷竊揭用),另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半幅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二十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圖3)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印製數量12萬張,由什邡縣26.6.10日滙出,滙成都十支局拾圓,背面有成都(十)廿六年六月十七日兌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兌訖」及藍色「區內」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卄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該3張滙票為多年前購自台北郵商,當時告知由檔案中流出共9張,原本個人要全數購買,該郵商說他的客户中另有2位郵友也收集滙票,希望能分2張給這2位郵友,如此大家都能收集不要全部集中在一人手中並不好,個人贊同獨樂不如衆樂,僅購回7張自藏,後有郵友求購陸續賣出2張目前僅存5張,事隔多年未再見類似相關滙票流出,應大致塵埃落定可能存世僅此9張吧?該9張滙票由個人曾自藏的7張滙票來看,當時各地使用的滙票版式並非完全相同,至少有使用3種不同版式﹕


A、23.11.24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15萬張(圖1)


B、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圖2)


C、25.7.6日版「國幣」滙票、印製數量12萬張(圖3)


(圖1、2)前2種版式滙票其原本使用時幣值名稱為「銀圓」,後因民國24.11.4日施行「法幣」政策,約於民國24年12月起在使用時,於「銀圓」處加蓋「國幣」字樣後使用,由此2張滙票証實上項所述,初期採取臨時加蓋方式來使用,事隔半年多到25.7.6日版式滙票(圖3)正式推出使用時,其原本印製幣值名稱處己由「銀圓」改為「國幣」了,經由此3張滙票確實印証了24.11.4日滙票政策實施前後的幣值改變,和郵政作業的全力支持配合。


另由此3張滙票也延伸出可探討之處頗多,如﹕


A、此3種版式滙票的印製數量其實並不多,且由印製日期來看大約是每隔10個月即印製一種新版式來使用,尤其是第2種24.9.16日版(圖2)才印製3萬張,數量可說是極低,且湊巧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有其郵史代表性,只因郵政當局極欲印製發行符合「法幣」政策的新版式滙票,在該滙票才推出使用不久,即另行印製25.7.6日版「國幣」滙票取而代之,因此在當時使用的該版式滙票反而存世不多,後到抗日戰爭後期因紙張來源不易及缺乏,才再被拿出來替代使用才再見其踪影,使用在國幣滙票後期、金圓滙票初期,此點可從存世實物得到証實,且後期使用的存世數量,反而要較其當時初使用的數量為多,此種特例情況相信也是少有的。


B、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在民國24年底至34年底之間所使用的國幣滙票存世甚為罕少,此3張滙票的使用在民國26年,算是「國幣」滙票較早期的使用案例,原本就已相當難得且還是「舞弊」案主角留存的特殊身份,更是罕上加罕了,可能也因其代表著「証據」的身份,因而才被留存在檔案中,否則可能早在使用及保管時效過後就銷毁了,也因而意外的留存下此難得的國幣滙票實物。


C、此3張滙票分别在26.5.31日至26.6.10日期間,由不同地方滙成都北較場(十支局),並分别於26.6.7日至26.6.17日期間兌訖,當時的郵政滙兌制度是滙款時,在滙票上黏貼等值滙款金額的滙兌印紙,並把滙票從中對剖剪成2張,1張交由滙款人用掛號寄給收款人,另1張由發滙局寄交兌款局,收款人收到此張滙票後,持此張滙票連同信封至兌款局兌付,兌款局把2張滙票拼湊黏貼成完整1張,並檢查核對各項確定無誤後付款,付款後應按規定把貼在滙票上的滙兌印紙銷戳註銷代表兌訖完成,而上項3張滙票確並未貫徹執行,顯示似乎早有預謀在先僅在滙票背面銷蓋兑付戳而己,事後即被該支局長舞弊揭下盜用(應是揭下貼在滙款至其他局的滙票之上使用,如此即可貍猫換太子公然掉換民衆要滙款的金額,把此金額中飽私囊放入自己口袋了),至6月底結帳時(每個支局每月底都要向直屬郵局做統計報表及帳目記載備查),僅在原滙票黏貼滙兌印紙處下方銷蓋26.6.30日戳代表兑訖完成,此點完全違反其原先作業規定,因此至26.7.3日很快的就被巡查員發現呈報,也許就因為如此在後期使用的滙票作業方式,才改變為在開發滙票時就先行把滙兑印紙銷戳註銷了,此為防患於未然?似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滙票的作業方式牽扯到金錢,小心防患採取多重措施並屢加改進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保障用郵民衆的權益和郵政信譽。


(圖4)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貳仟圓貼滙兑印紙壹仟圓2張,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月七日塘江墟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五年十月廿一日兑付戳。


(圖5)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一千八百圓貼滙兑印紙壹仟圓、伍佰圓、叁佰圓各1張,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八日南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十日兑付戳。


(圖6)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三百萬圓貼滙兑印紙暫作壹佰萬圓3張,銷樟樹卅七年七月七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六日兌付戳。


(圖7)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肆仟萬圓貼滙兌印紙暫作貳佰萬圓20張(背面貼10張),銷江西37.7.18日安義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二十日兌付戳。


(圖4至圖7)此4張滙票,即是因抗日戰爭後期紙張來源不易,雖其原本滙票上所印製的幣值名稱為「銀圓」並不符合,但還是由庫房中重新拿出繼續使用,且該版式滙票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滙票,數量也可說是最少僅印製3萬張,只因前文曾提及(郵政當局極欲印製發行符合「法幣」政策的新版式滙票,在該滙票才推出使用不久,即另行印製25.7.6日版「國幣」滙票取而帶之,因此在當時使用的該版式滙票反而存世不多,後到抗日戰爭後期因紙張來源不易及缺乏,才再被拿出來替代使用再見其踪影,使用在國幣滙票後期、金圓滙票初期,此點可從存世實物得到証實,且後期使用的存世數量,反而要較其當時初使用的數量為多,此種特例情況相信也是少有的),此點由(圖4至圖7)確是得到証實,(圖4、5)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民國35年使用,當時「國幣」金額還算穩定由滙款金額即可得知一二,至(圖6、7)在民國37年使用時,「國幣」金額己明顯澎漲變大但却相形貶值,滙兑印紙金額不敷使用由不加蓋變成加蓋方式來使用,此「國幣」後期滙票的使用,經由滙票也呈現出2階段的不同變化頗耐人尋味。


(圖8)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紅色加蓋「金圓劵」字樣,滙款一三圓三角三分(折合法幣四千萬元),貼滙兌印紙暫作伍佰萬圓8張,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卅一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兌付戳。


(圖9)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黑色加蓋「金圓劵」字樣,滙款叁仟圓貼滙兑印紙伍佰圓6張,銷卅八年三月五日九江戳滙岳陽,背有湖南卅八年三月十八日岳陽兑付戳。


(圖8、9)此2張滙票的使用,因37.8.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以三百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11.20日以前兌換,因此該2張滙票在使用時己是「金圓」幣值,但在民國37、38年金圓時期,滙票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37.8.19日變更為「金圓」初期,延用之前「國幣」模式,滙兌印紙橫貼在滙票中間、滙兌印紙加蓋改作國幣面值、滙票從中對剖使用等,至37年底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完成推出使用時,未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者,雖仍繼續使用之前的舊版式滙票代替金圓滙票如(圖9),但使用方式己更改為滙兑印紙直貼在滙票中間、滙兌印紙金額等同金圓面值不再加蓋、滙票中間不再對剖使用等,此時期滙票也呈現出2種不同的風貌,有其完全不同的差異性存在。


二O年代「銀圓」版式滙票,原應在銀圓幣值的末期使用,但確機緣巧合在銀圓幣值結束後,還重新披掛上陣繼續使用,期間且適逢戰爭、幣值再次改變等,都並未影響其繼續使用的情況,意外的跨越及存世於幾種不同性質的滙票之中,而該類續用的「銀圓」版式滙票,其中較常見的一種,其原本即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有其特殊意義存在,但更特殊的是該版式滙票只印製3萬張數量相當少,確還能橫跨數種不同幣值滙票繼續使用,此種特例的發生相信只能以奇蹟來形容吧。


                                    2007.10.1日完稿


該篇全文刊登於2007年12月出版的中國郵刊第83期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9 11:02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3

匯票百年~談匯票的收集   ---    夏大緯


     今年(1998年)適逢我國匯票使用百年大慶之日,相信一般郵友均未特別注意及此,連個人也忽略忘記它已屆滿百年,算算個人雖收集匯票資歷大約已有十多年,但其中數年形同停頓,其餘時間也斷斷續續,且並未積極去大肆收求,僅憑個人機緣遇見即購並未強求,但在收集過程中;也因緣際會曾多次從郵商、郵友手中,購進甚多大大小小不同匯票郵集,除第一張「匯銀執據」,因當初原本未曾想過要組成一部匯票郵集而未曾購入外,其餘我國中後期各類匯票大致都具備一些,已勉強可組成一部我國中期匯票郵集了,據個人所知在國內專攻收集匯票者,多年來也僅只有數人而已,且其中一人還屬近年來才加入的後起之秀,不論是收集匯票的人口或匯票本身,都算是集郵圈中極弱勢團體,此點相當可惜,還盼有心人士加入收集,並發揚光大這已屆滿百年大慶的老古董。

我國匯票的正式使用始於1898年1月,百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生活的改變而變化頗大,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匯票都有著甚多郵史、資料可資探討及研究,但惜匯票實物卻並不多見,且有許多年代匯票實物,有斷層現象出現並未存世,主要是匯票本身屬郵局跟郵局間內部作業單據,使用後大多由兌付郵局收回存檔銷毀,僅有極少數匯票逃過重重劫難流傳於郵友手中,因此並非每類匯票均有實物流傳於後世,此點增加收集的困難及完整性,實乃美中不足之處,但也因此更增匯票的可貴之處,收藏百年來的匯票不諦是保存見證了,我國百年來的經濟起伏、社會縮影,從中可見我國幣值的先後改變及劇烈震盪、匯費的高低牽涉到跟銀行間的競爭等,均足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脈動及跟百姓生活習習相關密不可分,從古至今百年來都在使用匯票,也證明其確是有其必要性且歷久而不衰。

匯票的收集雖看似單調貌不驚人,但其內涵卻並不輸於片封簡的收藏,「人有它有」且豪不遜色,僅以目前國內郵友收藏人口排第二名的實寄封(第一名當屬郵票)來說,收藏實寄封的郵友一定會從封上所貼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等五項去探討及研究,且由此五項來決定該封的價格高低,此五項也是收藏實寄封最吸引人及特殊之處,而收藏匯票同樣具有此五項功能,現證明及概略介紹如下:

1郵票─實寄封上所貼的是郵票,而匯票在民國14年7月1日前,代表匯款金額所貼的也是郵票,民國14年7月1日起則實施「匯兌印紙」制度,改貼專門印製的「匯兌印紙」郵票,(圖1)為國內小款匯票,上貼「寶塔圖匯兌印紙」貳圓票二枚,於民國20年6月22日直隸蘆溝橋匯北平20年6月24日兌付,此類「匯兌印紙」郵票有多種面值不同,且因多次印刷前後印製廠的不同而版式不同,且隨著幣值的改變又有國幣、金圓、銀圓等各種加蓋改值情況,(圖2)為金圓國內匯票,上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圓加蓋改作壹拾萬圓票20枚,於民國38年6月16日貴陽三支局匯合江38年6月29日兌付,此類加蓋種類繁多,並不輸於一般正規郵票的變化。

2郵戳─此項是郵友們關心也最重視的,除一般實寄封上所見普通日戳,在匯票上也都見存在外,一些較少見的郵戳如軍郵、郵亭、行動郵局戳等,在匯票之上一樣看得見它們存在,(圖3)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7月27日「四二七臨時郵局」戳匯南昌,(圖4)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5月17日「上海三十亭」戳匯南昌,(圖5)為金圓匯票銷民國38年3月30日「江西雩都M」(M代表行動郵局)戳匯湖南來陽,除此之外有些郵戳如匯六、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等,(圖6)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5月1日「南京匯六」戳匯南昌,(圖7)為金圓匯票銷民國37年8月23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匯南昌,這類郵戳其主要用途即是用在有關儲匯業務方面,一般實寄封上相信反而甚少見到使用,唯有求諸於匯票的收集才能有所獲,此乃收集匯票的額外收獲。




3郵資─實寄封探討的是郵資變化,而匯票雖沒有郵資但也有例外,像在匯票上加貼郵票當做航空郵資,採用航空方式寄遞,其航空郵資隨著郵資調整而變動不同,(圖8)為國幣匯票加貼郵資柒仟元(航空郵資)銷37年4月15日安徽阜陽戳匯南昌,或用掛號快遞方式寄送,(圖9)為銀元匯票加貼航空單位票2枚折合郵資銀元20分(掛號快遞郵資),銷38年9月9日湄潭戳匯貴陽,此類匯票上所貼郵資同樣可以做郵資方面的探討,且匯票的匯率計算方式,由於寄兌局的不同、時間的不同,而有多種不同計算匯率方式,此點乃是匯票特殊與眾不同之處,頗值得我們探討及研究,此外像(圖10)金圓匯票由黃平38年2月12日匯東川沙坪壩,其匯費處註明為「員工贍費」,(圖11)為金圓匯票由貴州貴筑38年3月18日匯清鎮,其匯費處註明為「印花稅款」,這類特情況其匯費均屬優待或免費,此類特殊案例可從匯票上追查出線索並得到印證,此點也是實寄封上較少見到的實例。



4郵史─百年來有關匯票的郵史值得研究之處頗多,如早期匯票上的幣值為銀圓(圖1匯票上即印有「銀圓」字樣),自民國24年11月4日施行「法幣」政策,郵政匯票所印之「銀圓」幣值於民國24年12月起改為「國幣」字樣,到37年8月19日起國幣又改為「金圓券」,國幣三佰萬元折合金圓券壹元,(圖12)為37年8月25日咸寧匯南昌金圓壹拾元,旁手寫註明折合法幣叁仟萬元,上項的每一段幣值變更都代表著一段匯票郵史,且從(圖1)的匯款金額銀圓貳元,到(圖13)的請購國內匯票單上註明匯款金額為國幣壹億元,其後(圖14)的金圓匯票其匯款金額為金圓肆角,藉由此三張匯款金額,也可得知當時的社會變動起伏,尤其凸顯出我國中後期的幣值貶落,往往一日數變令人心驚,也是我們該引以為鑑的。


5郵路─匯票的寄遞由於需要另行封發寄遞,經由一些「專屬信封」如(圖15)為「小款匯票信封」貼票壹角,銷20年1月11日河北臨洛關寄北平,(圖16)為「代辦所匯票信封」貼票壹萬伍仟元,銷37年6月21日浙江錫堂寄上海,或加蓋特別「匯」字戳記的一般普通封如(圖17)為山東濟甯掛號寄上海封,封上銷有「匯」字戳記,此類「匯票信封」的延伸同樣可做郵路方面的探討。


由上項五點總括來說,匯票的收集可謂「利多」之處頗多,除此之外它的最大優點個人認為則有:

1便宜價格低,由於收集人少價格多年來持平並沒有上漲,因此可增值的空間頗大,且收集匯票的花費不大,一般郵友都能負擔,並不需要投資太多金額即可成集,此乃其吸引人之處。

2匯票乃是片封簡項目中的一環,而片封簡目前已屬新興熱門收集,不論收集人口、價格都已成長不少,如要再加入勢必需要一番競爭不可,而匯票的收集則屬處女地還待開發,相對的在競爭對手、價格方面則可享受到優惠。

3百年來的匯票郵史、其間變化頗大也因此內容豐富,且自古到今都還持續不斷使用,跟百姓之間的生活也習習相關,歷經社會變動、幣值改變而屹立不搖,從歷史價值角度來看也值得予以收藏,或以懷舊情懷來看待均可。

4匯票可從各角度下手去收集並不限定如何收集,可以以年代、幣值、某種匯票等方式來收集,也可搭配傳統、郵史、專題類等郵集來收集,如(圖18)金圓匯票由上高匯湖南鳳凰,匯票上的「鳳凰」戳相信鳥類專題郵友一定會非常喜愛它。

5另外在匯票上還見有一些戳記如「付訖」戳、「××郵局兌訖」戳、「飛匯」戳等在片封之上甚少見到,而匯票之上則甚為普遍,如對此類戳記有興趣的郵友,則唯有求諸於匯票才能有所獲。

上項均是收集匯票的優點之處,雖有如此多優點,但不可否認缺點也是有的,但個人認為其並非真正的缺點,相反來看也是其優點,且是其獨特與眾不同之處:

1並非每種匯票均有流傳於郵市之中,需要耐心等待也可能並未存世,因匯票均屬庫存銷毀品並不一定會有存世,因此益增收集的挑戰性,且相對證明某些匯票存世數量並不多。

2有關匯票的郵文、資料較少,無法享受前人的成果,需要自己去摸索及研究,此點相對也給收集者很大空間去發揮及研究。

3匯票貌不驚人、形式千篇一律沒有太大變化,無法吸引太多關愛的眼神,但相信深入了解會發現其值得珍藏的特殊內涵。

拉拉雜雜的介紹了個人對匯票收集的看法,不論匯票是否值得收集,此點見仁見智並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在這忙碌的社會中,有一項任何收集的嗜好,至少可以調劑些緊張的生活,及降低心靈上的空虛,讓你的生活更充實及忙碌,因此如何選擇一個真心喜歡的收集目標,才是收藏的原動力,倒不用一昧迎合潮流,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只有自己喜歡才最重要,什麼郵品均可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及途徑的。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98.6.30日出版的中華郵聯會刊第2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2

雲南銀圓滙票檔案     ---    夏大緯


                 銀圓滙票眾所周知的是以貴州地區流出的為最多,其餘僅少數地區有流出一些,還有甚多地區均未聞有銀圓滙票流出,可見銀圓滙票的流傳頗為不易,而相關公文檔案之前所見有公佈者也是罕少,均証明收集銀圓滙票的不易及要考証其郵史的困難性。


                之前閱讀「集郵界」第52/53期,內有楊浩先生所寫「塵封半世紀無人知訊聞問的雲南銀元滙票」一文,談及1949.12.9日昆明淪陷(解放),因此雲南地區可算是在極晚期還在使用銀圓滙票的地方,楊浩先生並收集有17張雲南銀元滙票核對據聯,雖然並非是銀圓滙票的正聯(但不知正聯是否存在及有否流出到郵市中均還待考証),並不完整但已相當難能可貴了,由該文也對雲南銀元滙票有了初步的了解,其餘部份則待更多實物或公文檔案來驗証了。


近期整理相關資料,找出塵封多時未及碰觸的公文檔案影本,正巧其內就有2份相關雲南銀圓滙票檔案,特公諸同好共享之,其一為「雲南郵政管理局呈文
出字第一一三九
中華民國卅八年六月卄二日發
收文者
郵政儲金滙業局
鈔送
郵政總局
事由
本局自行加印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并按面額收取半開呈請核備
相關文件
本局本年五月卄八日儲字第1126號呈文
一、本局為適應本區金融情形擬舉辦區內「滇鑄半開銀幣滙兌」業經右呈呈報在卷。二、本局己自本年五月卄日起陸續將庫存金圓印紙自行加印改值為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十二種以應急需。三、上述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由本局庶務組以鉛字加印二種以及昆明儲滙分局橡皮戳加蓋一種兹將詳情臚列於后(從略見附圖)。四、本局及儲滙局橡皮戳加蓋者係直書半開銀幣四字字体較大、鉛字加印者字体較小係橫書半開銀幣四字式樣如后、敬祈核備。加蓋式樣圖二種(從略見附圖)雲南郵政管理局局長沈松舟(圖1、2、3)」,後又見相關公文內容為「雲南郵政管理局呈文
出字第一一七七
中華民國卅八年十一月二日發
收文者
郵政儲金滙業局
鈔送
郵政總局
事由
本局自行加印「銀元」滙兌印紙呈祈核備
相關文件  1.鈞局本年五月二日第一九四八號電令2.鈞局本年八月十三日第一二/一八八三號代電
一、本局為發展滙業,以裕收入起見,自本年十月一日起開辦銀元滙兌,並將庫存一百元以下各種金元滙兌印紙按照原面值加蓋「銀元」字樣作銀元滙兌印紙貼用。二、上述加蓋「銀元」字樣之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鉛字加印兩種,兹將詳情臚列於后,敬祈
核備。兩種加蓋詳情(從略見附圖)。三、本局此次加印之「銀元」滙兌印紙其中尚有印壞不堪應用者,計廿元者五O枚、伍拾元者五O枚,應否由本局予以銷燬併祈
核示。雲南郵政管理局局長沈松舟(圖4、5、6)」。






由(圖1、2、3)公文中可得知,雲南在卅八年五月卄日起即陸續將庫存金圓印紙加印改值為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十二種,並大約於六月底即先行開辦區內銀圓滙兌業務,該段時期使用的銀圓滙兌印紙其加蓋方式,有橡皮戳加蓋1種、鉛字加印1種共2種,橡皮戳加蓋者係直書半開銀幣四字字体較大,鉛字加印者字体較小係橫書半開銀幣四字,兩者加蓋式樣請見(圖3)內附圖,而加蓋的滙兌印紙十二種,則分别為壹分鉛字加印10000枚、貳分鉛字加印10000枚、伍分鉛字加印10000枚、壹角橡皮戳加蓋3000枚及鉛字加印7000枚共10000枚、弍角鉛字加印10000枚、伍角鉛字加印5000枚、壹元橡皮戳加蓋8000枚及鉛字加印42000枚共50000枚、弍元橡皮戳加蓋5000枚及鉛字加印45000枚共50000枚、伍元橡皮戳加蓋20000枚及鉛字加印130000枚共150000枚、拾元橡皮戳加蓋5000枚及鉛字加印195000枚共200000枚,卄元橡皮戳加蓋10000枚及鉛字加印290000枚共300000枚、伍拾元橡皮戳加蓋11000枚及鉛字加印289000枚共300000枚(其中伍元及卄元2種、橡皮戳加蓋者為昆明儲滙分局所加蓋但撥發該局使用、詳情請見圖2及3)。


後由(圖4、5、6)公文中可得知,雲南在卅八年十月一日起開辦銀元滙兌,並將庫存一百元以下各種金元滙兌印紙按照原面值加蓋「銀元」字樣作銀元滙兌印紙貼用,其加蓋「銀元」字樣之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鉛字加印兩種,其加蓋詳情分别為一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二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五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一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二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五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9000枚共10000枚、一元橡皮戳加蓋3000枚及鉛字加印70000枚共73000枚、二元橡皮戳加蓋2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2000枚、五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十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卄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伍拾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一百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詳情請見圖4、5、6)。


由上項2件公文檔案,可得知銀元滙票先後在雲南地區使用的日期、加蓋種類、加蓋的式樣、各種滙兌印紙加蓋的數量等,資料可謂非常的詳細及珍貴,提供及解答了雲南銀圓滙票的郵史,且由公文檔案也可發現初期加蓋為「半開銀幣」四字,至後期僅為簡單的「銀元」兩字,另初期的加蓋數量較多、後期加蓋的數量則少甚多,但基本上由此數字也可整體得知,其加蓋數量跟國幣、金圓滙票相比可謂差距頗大,因此為何銀圓滙票的存世數量如此稀少及珍貴,經由該2件公文檔案的出現,也形同提出了相關佐証。


參考資料﹕「集郵界」第52/53期內楊浩先生所寫「塵封半世紀無人知訊聞問的雲南銀元滙票」一文


                                    2008.2.20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8.3.5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3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1

機蓋「臺幣」滙票   ---    夏大緯


    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34期、第235期内,個人寫了一篇(真假「臺幣」滙票之謎?),該文主要內容介紹了2份公文檔案,由公文檔案可得知,高面額5種滙兌印紙(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是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臺幣」二字後使用,且由附圖來看應為機蓋,字體相當特殊好認,並己自民國42年6月1日即開始使用,個人並未收集到此種加蓋滙票因此無法附圖,但由公文檔案可證明該種滙兌印紙確是有使用,只是因早期使用管制嚴格可能並未流出於郵市而己,2008.4.2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5期內,王滄湖先生發表了一篇「臺幣滙兌印紙的新發現」一文,並附有2張彩圖,文中即提到個人之前在東方郵報所做的介紹,其收藏中正好有類似滙票,其中一張滙票上所貼的滙兌印紙,正是公文上所介紹的機蓋「臺幣」字樣,因此為文公布並証明該項加蓋確實是有存在,閱此文後透過東方郵報孫台生先生,請其代為詢問王先生可否把彩圖讓我使用,後孫先生來電告知王先生同意並把彩圖寄給我,在此特別感謝王滄湖先生所提供的彩圖。


(圖1)為双聯式國內滙票,加貼機蓋「臺幣」字樣的伍拾圓、壹佰圓滙兌印紙各1張,銷台灣四五年二月十五日和美(儲滙)戳滙當地,因未兌領而留存。


(圖2)為國內定額滙票臺佰伍拾圓,銷台灣四五年三月十六日和美(儲滙)戳滙當地,因未兌領而留存。


(圖1及2)滙票均滙給同一人,日期相差一個月時間,均因當事人未去兌領而意外留存至今,當時的150元金額也不算小,不知因何緣故而未去兌領,但却意外留存下了實物印証了此段公文記載。


(圖1及2)此2圖未訂閱東方郵報者及海外郵友恐均無緣看到,且跟個人之前所寫郵文相關,因此才徵得王先生同意在此再次介紹給郵友,經由王先生的彩圖也終於証明了機蓋「臺幣」滙票,確是有使用並有實物存世了。


                           2008.8.2日完稿


感謝王滄湖先生提供滙票彩圖


参考資料﹕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34期、第235期

          2008.4.2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5期,王滄湖先生的「臺幣滙兌印紙的新發現」一文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0

金、銀圓二聯式滙票   ---    夏大緯


               二聯式滙票的產生除滙款人申請滙款後,未去兌付而留存外,也有因各種不同原因而無法兌付而留存者,不論屬於何種情況其產生的機率都不大,因此其存世數量跟正常滙票相比,更是可謂微乎其微,在大清滙銀執據目前倍受重視及價格也屢創新高的情況之下,此類較特殊的民國二聯式滙票,顯而易見今後將格外受到重視及珍藏。


如同之上所言民國時期的各類滙票,有著蓄勢待發的架勢及機會,只欠缺臨門一脚,讓更多人認識及了解滙票的重點及珍貴之處,進而開始收集滙票並参展,如此才能擴大並在郵壇佔有一席之地,而要做到上項目標,需要郵友大家努力推廣及多寫滙票郵文,才能把訴求經由郵文的介紹,讓更多人了解及認識滙票。


(圖1)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柒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圓3張、壹圓1張,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疏附戳滙廣州,兌款人為關肇龢先生,該張滙票一是申請滙款後,並未真正寄出而留存,一是收到後並未去兌付而留存,二種方式均有可能,關肇龢先生為台北老集郵家,在中國集郵協會會所未拆除改建前,假日經常看見他坐在會所內,跟人交換國內外舊票,持續未曾中斷多年,老一輩集郵人相信對他都不陌生,睹物思人確是令人懷念的郵壇前輩,該件滙票除兑款人即為郵壇前輩外,另有相當重要的2點可能一般郵人並未特別注意到,1、是其滙出局由銷戳可以得知,是由新疆疏附滙出,新疆地區的滙票,由於地處偏遠地區且會使用滙票者不多,因此不論是使用及存世數量都相當罕少,因此越加珍貴,2、是正式金圓滙票的印製完成及使用,雖有此一說是在民國37.11.1日開始推出使用,但可能並非全國統一同時推出使用,時間上可能有先有後,另目前所見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且外流出到郵市中的以貴州地區為主,其他地區數量不一,但唯一相同之處則大多是在38年2月–4月中使用居多,38年之前使用並存世的數量相當罕少,而該張滙票使用日期為37.11.11日,可能是目前暫時所知存世最早的正式金圓滙票實物。


(圖2)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叁佰零伍圓,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6張、伍圓1張(貼背面),銷XX卅八年一月卄五日江門埠戳滙南京(郵戳較不清楚),該張滙票即是金圓滙票在38年使用的範例。


(圖3)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壹萬貳仟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仟圓2張、壹仟圓2張,銷貴陽卅八年四月四日儲滙分局戳滙遵義。


(圖4)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念萬元(貳拾萬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圓10張(背面貼4張),銷上海卅八年四月廿二日戳滙南京,(圖2及圖4)均滙南京,南京是我祖藉,家父也在家鄉購置房舍偶而去住住,我也陪伴父親去過2次及参加旅遊途經南京3次,每次都發現南京在蛻變之中,越來越現代化,另由(圖1至圖4)的滙款金額也可發現,隨著滙款日期的往後,其金額也越來越高,由(圖1至圖4)的滙票也可發現及証明,金圓幣值的快速貶值越來越不值錢,因此滙款金額也越來越大,(圖4)的滙款日期在38.4.22日,也是上海地區金圓幣值滙票末期使用的範例,在38.4.27日上海地區即開始使用銀圓幣值的滙票了,由下列(圖5)滙票即可証明,上海地區使用銀圓幣值滙票的日期甚早,各地區接到公文開辦銀圓滙票通知後,由於名地區加蓋銀圓滙票完成的時間不一,因此正式開始使用銀圓滙票的日期也先後不一。


(圖5)為二聯式銀圓滙票,滙款銀圓式拾玖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元紅色加蓋「金圓」字樣、再黑色加蓋「銀圓伍圓」字樣共5張及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元黑色加蓋「金圓」字樣、再黑色加蓋「銀圓貳圓」2張,銷上海儲滙分局卅八年四月廿七日林森中路營業組戳滙昆明,該張滙票的使用日期,正是銀圓幣值開始使用的首日,極為湊巧難能可貴,且由所貼的滙兌印紙也可發現,由初次的「金圓」加蓋後,再直接2次加蓋「銀圓」字樣後使用,完全反應及映証了金圓更換為銀圓的幣值改變。


二聯式滙票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留存於世者原本就不多,而如(圖1)新疆地區外流於世的滙票原本就極少見,二聯式滙票不但證明了在新疆地區同樣也有使用金圓滙票外,也由於其使用正式金圓滙票的日期甚早,可能為目前暫時所知存世最早的正式金圓滙票實物,也由此可見不論是否偏遠地區、使用者多寡,郵政當局一適同仁没有差異,在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好後,同樣有分配到各地區,不論當初留存者是無心或有意,却意外的保留下此珍貴郵史,另(圖5)則為銀圓幣值開始使用的首日,該滙票其滙費處由左至右黑色加蓋「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字樣,除證明其滙費為免費外,也可得知原本是公家滙款並非是集郵品,只是其滙款日期適逢銀圓幣值首日使用,又不知是何原因未滙出或未兌付而意外留存,同樣的替滙票郵史保留及見証了一段歴史、幣值的改變,在幣值大幅變動且更換的時刻,除見證了一段歴史、郵史的改變,更因為其特殊的身份往往是收集者的最愛。


                                2008.1.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8年7月出版的「藝林郵文滙集」一書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24

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    ---     夏大緯


                集郵人士不論是收集何種郵品,相信對攸關其收集範圍的相關數字,都會非常敏感及關切,如郵票面值的最低及最高、郵資的最低及最高、使用年份的最早及最晚等,這些均跟數字有著莫大的關係與關連性,收集滙票也是如此,同樣可從中挖掘出相關的題材,雖然在價值上可能並非是最珍貴的郵品,但基本上屬於此範圍的題材,在數量上應算是較稀少及珍貴的,且較特殊與獨樹一格與眾不同,如要收集及找尋此方面郵品也並不容易並非唾手可得,有其一定的收集難度,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內,刊載有一篇(民國郵政滙票使用的滙兌印紙)郵文,即為介紹在滙票上貼用較少見的低面值1、2、5分或1、2、5角滙兌印紙的使用案例,乃是強調該類滙兌印紙的面值屬於『最低』這個範圍之內,而本次要介紹的主題乃是探討金圓幣值使用初期,其滙款金額屬於『最低』這個範圍者,跟前篇郵文雖大致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是探討最低但却另有差別,一是探討貼在滙票上的滙兌印紙最低面值、一是探討滙票滙款的金額最低,都有其領域的代表性。


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的初期,因緊急變動印製不及,初期滙票的使用乃是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而真正正式的金圓滙票到民國37年11月1日才印製完成並開始使用,但各地區使用的時間也先後不一並未統一,此時也因外在環境、客觀條件、機緣巧合等多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隨後不久金圓幣值開始貶值且日益迅速及惡化,因此在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滙票,其滙款金額在金圓5元以下者並不多見屬於低額滙票的範圍,超過金額5元以上者則開始增多,而金額在500元到5萬元間者則屬於較常見的滙款金額,到金圓使用後期随者幣值的貶值、物價的飛漲,滙款金額也隨之水漲船高,滙款金額由幾拾萬元至幾仟萬元都不稀奇,相較之下可見低額滙票有其時代的背景及代表性,也見証當年通貨膨漲、物價飛漲、幣值貶值的情況,同時也反映在滙票的滙款金額之上,並非只有片封簡、實寄封的郵資变化,才能反應當時幣值的貶值情況,而同樣在滙票方面可更直接、更真實的立即反應及顯示出,只是一般郵友較不了解及注意到滙票的多元性及真正價值,它也有許多地方可資取代及加強許多郵品的缺陷及不足之處。


(圖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鷹潭37、10、4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肆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張、伍萬圓4張共計1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萬圓折合為金圓4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永安37、10、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六角(下端另有紅色加蓋“折合國幣”字樣並註明為18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圓3張、壹拾萬圓3張共計1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萬圓折合為金圓6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折合法幣)字樣來使用,銷廣昌37、9、1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法幣叁佰萬圓(下端另有黑色加蓋“金圓券”字樣並註明為一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3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分(另註明為法幣9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廣豐37、9、1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16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圖6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分。


(圖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手寫黑色(金元券)字樣來使用,銷江西進賢37、8、29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貳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壹佰萬圓、伍拾萬圓、拾萬圓各1張共計36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6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2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4角。


(圖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元)字樣來使用,銷玉山37、8、2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8、3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伍角(左側另有黑色加蓋“折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45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4張、伍拾萬圓1張共計45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5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2分。


(圖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紫色加蓋改為(金圓券O元O角O分)字樣來使用,銷淮安37、9、2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2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陸角陸分(下端另括弧手寫註明為5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5張共計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6角6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一角四分。


(圖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O圓O角O分、折合法幣OO萬圓)字樣來使用,銷漢口37、8、25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8、3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七角折合法幣五百壹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拾萬圓1張共計51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7角正確無誤),滙費在其請購國內滙票單(圖8A)右上角處則註明為金圓5分,另註明為法幣15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廣昌37、10、26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玖角伍分(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伍萬圓前面貼9張、後面貼8張共17張、共計585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85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9角5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0)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萬年37、10、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9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貳圓貳角(左側另手寫註明為折合法幣66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3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1張共計66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6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2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7分。


(圖1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萬安37、10、1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8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貳圓肆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5張、拾萬圓2張共計7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72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4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加蓋改為(金圓券O元O角O分、折合法幣OO)字樣來使用,銷江蘇江都(揚州)37、9、11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1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二圓六角七分、折合法幣八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共計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80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6角7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9分。


(圖1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滸XX(地名不清楚)37、10、12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6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三圓(左側另有紅色加蓋“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九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9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2角4分。


(圖1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浙江杭州37、10、1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3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三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漢口37、9、2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9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4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新喻37、9、2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7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叁角叁分(左下角另有紅色加蓋“折合國幣”字樣並註明為10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0張共計1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3角3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有邊框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江西峽江37、10、25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六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3張共計10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8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6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6分。


(圖1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徐州37、9、12日戳滙南昌,並為求迅速寄達還另行加貼拾萬圓國內航空郵資寄遞(37、8、9日起國內航空郵資調整為95000元,該張滙票所加貼的航空郵資溢付5000元),滙款金額為金圓四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4張共計12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0萬圓折合為金圓4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角6分。


(圖19)為無版式、無底紋國幣滙票(一般國幣滙票在其正面均印刷有淺綠色小字排列“中華郵政”字樣底紋,而該張滙票正面並未印有此文字底紋),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威甯37、9、2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伍圓(下端另手寫註明為國幣1500萬圓字樣,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前面貼10張、背面貼5張共15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角,另下端手寫註明為國幣150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20)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義烏37、10、25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五圓(下端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15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貳佰萬圓2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1角5分。


上項所介紹的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除其滙款金額屬於『最低』這個範圍之內外,其實深究起來它還有甚多特殊及獨特之處,更可再深入的探討及研究,如:

1、
金圓幣值初期使用時,均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臨時緊急加蓋改為金圓滙票來使用,而此類國幣滙票在其左下角處均有註明年月日版式及數量,其版式種類如詳分則有多種,增加不少收集的趣味及難度。

2、
當時加蓋改為金圓滙票來使用時,相信由於時間緊迫及準備不及,所加蓋的戳記其文字、顏色、大小、種類等均並未统一,可謂種類花樣繁多相當特殊有其考証價值,且由其也見証了當年一段幣值名稱改變、折合交換金額的過程,此段歴史、郵史的變遷,在一般郵品上是很難能夠見到及呈現的,但滙票却忠實的記載及表現出此段過程,收集滙票不諦是收集擁有了一段歴史及郵史。

3、
當時雖己更改為金圓幣值,但滙票上所貼用的滙兌印紙却還是折換後的國幣幣值,此點乃是當時環境不得以之下的臨時變通措施,但也因此形成其與眾不同的特色,且此類加蓋改值的國幣滙兌印紙,如詳分面值、種類、版式等也有甚多不同,是可再探討的另項題材。

民國中期滙票的出現,流傳至今約有25年時間之久,歷經郵文資訊的不足、價格數量的波動、收集來源的不易等困境,目前經由許多郵文的介紹、目錄的出版、郵展的展示、專門的研究會等多種原因,已逐漸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任何郵品都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等待及歴經千錘百鍊的考驗才能出人頭地,這些條件對滙票來說它都具備了,蓄勢待發只等這一天的到來。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國郵刊第85期(2009.3.20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23

金圓滙票上的「民國」戳又添一張    --    夏大緯


                在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書內,其中一篇郵文「談民國滙票上使用的郵戳」,內介紹了一張金圓滙票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滙鄞縣有郵政儲金滙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圖1),特殊之處即是所銷郵戳在年份之前另嵌有「民國」兩字相當罕見難得,後2007年4月份唐存政先生轉交上海劉廣實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提及他看見上面這篇郵文,並表示他及郵友同樣收藏有相同滙票,後去信連絡取得相關附圖,(圖2)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510」,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十四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寧波有郵政儲金滙業局、卅八年四月十六日、寗波辦事處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劉廣實先生所收藏。


(圖3)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633」,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廿五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杭州有浙江杭州卅八年四月廿六日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周昇淵先生所收藏。


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再次証實及重新改寫「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確是有使用「民國」郵戳,後台北全方位拍賣第65期(2008.8.5日截標),其內第1421項(圖4)為「郵政滙票﹕貼寶塔圖20000萬元、銷上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4.8日滙杭州4.9日到,另銷“如現鈔缺乏得酌付本票”,上海戳有民國2字極晚期罕見
底價10000元」,事後截標非常可惜並未拍出,該滙票在拍目上雖有附圖,但由於並非是很高價的郵品,因此所訴求的重點、郵戳內有「民國」2字並未有放大圖,除非特別注意或對該戳有了解者,才能一看就知道重點在何處,但
相信還是有很多郵友並不清楚該戳的珍貴之處,由上項拍賣及可反應得知,姑且不論其拍出與否及其是否珍貴,但(圖4)的出現確是讓該類滙票又新添加了一張,對收藏、探討、研究等各方面來說都是有益的。


由目前所知存世郵品,暫時可得知由38.4.2日至38.4.30日,這段期間「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均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經由上項4張滙票的出現,可再重新探討檢視相關各事項﹕

    1、目前己知有4張金圓滙票銷「民國」郵戳存世,由開發使用日期先後順序來看,依序為38.4.2日、38.4.8日、38.4.14日、38.4.25日。

    2、所使用的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均相同為「2W」,「2W」後的數字號碼依序為038155、038352、038510、038633,此數字號碼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間隔的數字甚大,除非該「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票業務繁忙,每日均會開發使用多張滙票,不然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可能會有「跳號」的情況發生,即有些號碼没有使用直接跳越過,是否如此再有相同新的滙票出現,也許可以解答此謎題。

3、
此4張滙票所銷「民國」郵戳均同,即其郵戳中欄年月日均由左至右排列,且郵戳大小、戳內文字、黑色油墨銷蓋均大致相同。


在第一次發表銷「民國」戳的滙票時,當時所見僅個人收藏的這一張,並不知道還有郵友也有收藏,如今隨著時間及郵文的流傳,陸續的有越來越多的廻響及相同的郵品曝光,使其由當時所知的一張擴大成己知有4張存世了,是否還會有新發現不得而知,但至少經由此4張的陸續出現曝光,可得知己有人關心及注意到此張滙票了,這對滙票的推廣來說未嘗不是好事一件,相信經由一些特殊的滙票開始受重視,可逐漸普及擴散到一般滙票,這樣才能讓滙票逐漸真正受到郵友的喜愛及收藏。


                                2008.8.25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5

國內小款滙票    ---     夏大緯


                郵政滙兌園地第47及48期內,連續2期刊登介紹楊浩先生所寫「中華郵政銀圓時期“國內小款滙票”研究(定額滙票之前身)」一文,文中提及「國內小款滙票」是由3聯組合而成,第一聯是「中華郵政國內小款滙票」、第二聯是「中華郵政國內小款滙票存據」、第三聯是滙款憑條,此3聯的完整排列組合是什麼樣子?一般所見因使用後此3聯都是各奔東西,會再重聚首且逃過存檔、被銷毁的命運而留存者,也只第一及第二聯勉強可凑成一對,要湊齊原本始用的第三聯,恢復其原始面貌應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是拿其他滙款人的第三聯來代替才有可能,可見要重組完成此完整3聯也不是容易的事,個人收藏一張未使用的完整全3聯,(圖1)為正面,(圖2)為背面,經由此未使用的全3聯,才可清楚得知其3聯是如何排列組合而成的。
  


楊浩先生郵文中另介紹「中華郵政小款滙票信封」,初期印制為大字印刷,分别為信封正面左上角印有(S–131)型號及左上角未印型號者2種,個人檢視舊藏確是如此,後印制小字「中華郵政代辦所滙票信封」,楊浩先生郵文中介紹,是由民國28年(1939年)11月5日、100萬封此版式開始介紹,個人早期曾收集此類實寄封20多封,印像中版式有多種不同(該類信封的正面左下角處,都印有印製年月日及數量,由此可區分不同版式),後因該類信封內的滙票,似乎並未流傳到郵市中而無法收集,只有封而無滙票感覺並不完整,但該類封因貼票不同、郵資不同、大多是由小地方寄出等特殊性質,確甚受收集郵戳及郵資的郵友喜愛且價格持續上漲,因有郵友需要就陸續全數轉讓出去並未保留,且未影印留存影本,唯一保留的一封則是未使用的新封,該封版式為民國25.i.7日、80萬封(圖3),此版式較楊浩先生所介紹的民國28年11月5日、100萬封版式,還要往前提早3年時間,是否是該類信封的最早版式?還待郵友們一同來發掘及探討。
  


另楊浩先生郵文中也經由實物說明,「國內小款滙票」的使用及銷戳方式,跟一般郵人所知道的情況並不相同,以(圖4)來舉例說明﹕該滙票滙款銀圓肆圓、滙費壹角叁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貳圓2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直隸蘆溝橋二十年六月廿二日發滙局戳,滙北平西四牌樓郵局,填寫及銷戳完成後把滙票三聯分别剪開,第一聯交給滙款人,由滙款人將第一聯滙票裝入小款滙票專用信封後,掛號寄交收款人,而第二聯及第三聯由發滙局或代辦所,裝入「滙票核對據」專用信封內寄往兌付局,兌付局收到「滙票核對據」專用信封後,將第三聯寄回發滙郵局或代辦所以作備查,收款人收到滙票後,持該小款滙票專用信封及其內滙票,到指定郵局兌付現金,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另須同時將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同時呈繳否則不付款),即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北平(七)20.6.24日戳及付款給收款人,兌付完成後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該滙票呈繳北平郵局後才在寶塔圖滙兌印紙上,銷蓋北平(會)二十年八月六日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圖5)為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貼郵資10分銷直隸蘆溝橋二十年六月廿二日戳,掛號寄北平背面有經長辛店二十年六月廿二日戳,及北平(十)及(七)二十年六月廿三日兩個到達戳,另(圖4)滙票上所貼的寶塔圖滙兌印紙,其上見有「防盜」加蓋,一般所見大多是以發滙局的局名來加蓋,且只加蓋一次者較多見,但該(圖4)的滙兌印紙上,確是分别加蓋了蘆溝橋及長辛店兩個紫色局名較為少見。
  


(圖6)該滙票滙款銀圓拾圓、滙費弍角五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伍圓2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河北馬店鎮二十年一月二日發滙局戳,滙保定郵局,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即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保定二十年一月六日戳及付款給收款人,兌付完成後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該滙票呈繳北平郵局後才在寶塔圖滙兌印紙上,銷蓋北平(會)二十年三月十三日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圖7)為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貼郵資16分銷河北馬店鎮二十年一月二日戳,掛號快遞寄保定二十年一月四日戳到達,(圖6)的滙兌印紙上,同樣分别加蓋了馬店鎮及安平兩個紫色局名較為少見。


另由上文的介紹可得知「國內小款滙票」的使用及銷戳方式,確是跟一般郵人所知道的情況並不相同,但也有特例的情況並非如此,(圖8)該滙票滙款銀圓伍圓、滙費壹角伍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伍圓1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黑龍江樂安鎮二十年九月廿三日發滙局戳,滙甜草崗郵局,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確並未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兌付戳,此處反而是加蓋了收款人的紅色「甜草崗泰來鐵工廠」印章,甜草崗郵局是在第一聯滙兌印紙的右半邊上,直接銷蓋甜草崗20.9.25日兌付戳,會如此銷蓋是因為受第二聯滙兌印紙的左半邊上,銷蓋了一枚黑龍江樂安鎮二十年九月(或十月)十七日(不清楚無法確定)戳的影響而誤導,因此在第一聯滙兌印紙的右半邊上也同樣如此銷蓋一番?還是第二聯滙兌印紙左半邊上所銷蓋的黑龍江樂安鎮戳,其真正正確日期是二十年十月十七日,是事後退回黑龍江樂安鎮郵局才銷蓋的?由於此戳不清楚不敢妄加斷定,但該滙票如兌付完成後,應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並銷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而該滙票是呈繳黑龍江樂安鎮郵局,還是何處郵局?未見其他郵戳可資佐証而留下許多疑問,或許是該2局地處偏僻對相關規則並不了解,而產生的錯誤算是特例,所見該類滙票使用及銷戳方式,確是大多如(圖4、6)一樣也可資証明,(圖8)的滙兌印紙上,同樣分别加蓋了黑色樂安鎮及紫色對青山兩個局名較為少見。
  


楊浩先生率先提出「國內小款滙票」的介紹,對收集滙票的郵友來說是一大福音,總算可按圖索驥來收集,個人也僅提供部份補充共襄盛舉,期盼能使滙票領域更加完整及豐富,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郵人加入收集滙票的行列。



参考資料﹕楊浩先生所寫「中華郵政銀圓時期“國內小款滙票”研究(定額滙票之前身)」一文


2009.3.3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78期內(2009.7.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4

談台灣早期國際滙票   ---    夏大緯


                  台灣早期外滙管制,要滙款至國外手續相當麻煩,且有滙款的次數及金額限制,因此投標買國外郵品,很早就有跟銀行打交道的經驗,除使用國際滙票之外,其次較多使用的則是旅行支票,碰到有低額零頭,就再加上美元低額現金即可,後國外郵商可接受刷卡,則改為刷卡居多,也因此家中很早即裝設傳真機,當時國內裝有傳真機的家庭甚少,連一般商家、行號都不普及,只為著方便傳真國外投標用而己,刷卡也甚早就辦了一張金卡,好方便投標且金額可甚高,當時能申請金卡者不多,且有甚多條件符合才能申請,不像後期金卡泛濫已等同普通卡了,而這一切也都是為著購買郵品,確實當時年少敢買,國內外每月都購進甚多郵品,有時刷卡的帳單金額也頗可觀,目前再回頭看當時年少時,確是有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及精神。

但印像中使用刷卡也有一次受竉若驚的經驗,有一年公司選出6人,送到日本富士電視公司交流受訓20天(早期我任職的電視公司跟富士電視公司有合作關係,富士電視公司也是我任職的電視公司股東及董事),該次受訓我是其中一員,記得第一天初到東京,就先到旅館安頓住宿,因同行中有前輩長官及2位女性,我禮貌的排在最後面,大家同時拿出刷卡準備辦理住房手續,確見櫃台人員迅速走到我面前,先從我優先辦起,我才發現我是同行6人中唯一使用金卡者,可見當年金卡的魅力及優惠,遠在國外也受重視,同事這才發現我的興趣是刷卡買郵品,及得知我為何會有及使用金卡的原因,事後在停留日本富士電視公司期間,連接待我們的2位日籍小姐都由同事處,得知我花不少錢買郵品,還以為我是有錢人,其實當時年輕較没有經濟壓力,只是較一般人敢買而己,也經常買到每個月賺的錢都不夠用,而不得不私下跟母親、姊姊借錢的。

當年自己在銀行申請購買的滙票單據,印像中有保留但未跟郵品擺在一起,目前己不知擺在何處要找相當困難,不像郵品經常翻動大致在何處有些印像,且當年的銀行滙票單據大多只有滙款數字,其上没有郵戳、少數上面貼有印花而己,因此並未特别重視及保存,後在購買郵品過程中,有買到一些相關單據現介紹如下﹕

(圖1)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150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滙二)四八年五月十九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59.V.23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蔣總統像4元票橫双連,銷台灣台北(滙二)四八年五月十九日戳。
  

(圖2)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211元,發滙局銷台灣高雄(乙五)五三年六月六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9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二版金門莒光樓4元票,銷台灣高雄(乙五)五三年六月六日戳。
  

(圖3)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120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十二月廿三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XII.29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第十屆航海節2元票及53年版花卉5元票,銷TAIPEI(MP)1964.XII.29日台北戳。
  

(圖4)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476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六月四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該單上未註明有無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不知是漏填還是未申請?還待考據當時滙款,是否一定要先申請並核准才行,還是未申請者在郵局滙款後,郵局自動會報備主管單位備查管控的?還待郵友對此段郵史清楚者公告周知,該單背面貼海鷗圖航空8元票,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
  

(圖5)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91.8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六月四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該單上同樣未註明有無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該單背面貼二版金門莒光樓4元票,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
  

(圖6)為郵局使用的「國際郵政滙票兌款計數單」,兌款金額為美金3元,折合率為36.08元,折算後付款金額為108.24元,兌款局銷台灣埔里(儲滙)四七年六月廿三日戳,之前所介紹的均為滙款到國外,此單則為在國內兌換美金,且由單上的註明可得知在民國47年時,美金1元可兌換新台幣36.08元,有其特殊的郵史、歴史價值。
  

(圖7)為臺灣銀行總行國外部「滙出滙款或折換申請書回條」,使用日期為民國63.4.1日,滙款美金1800元,行市滙價為38.10元,折算為新台幣68580元、手續費695.8元、合計新台幣69275.8元,另貼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由該單同樣可得知在民國63年時,滙款美金到國外,美金1元折算新台幣為38.10元,還需另加1%多的手續費,同樣有其當時的歴史、郵史考証價值。
  

(圖8)為臺灣銀行1972.12.14日,滙香港港幣14751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及銷香港1973.5.4日37元印花戳,該張滙票己兌付,因此貼有2個不同國家的印花稅票(或戳記代表),也代表都有繳稅。
  

(圖9)為華南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
  

(圖10)為華南銀行1971.9.14日,滙香港港幣624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香港女王圖柒角伍分、壹圓印花稅票各一枚銷印。
  

(圖11)為華僑商業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華僑商業銀行己於2007年12月1日併入花旗銀行,該張滙票算是該銀行消失前留下的歴史物証了。
  

(圖12)為第一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
  

(圖13)為交通銀行1973.1.8日,滙香港美金1450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5.25日20.75元印花戳,2006年8月21日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整併爲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與(圖11)的華僑商業銀行一樣,同為消失不見的銀行,只留下以往曾使用過的各式單據証明其曾經存在過,物換星移可見變遷頗大。
  

(圖14)為交通銀行1973.3.7日,滙香港美金490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劃線,及銷香港1973.9.5日6.5元印花戳。
  

(圖15)為上海商業銀行1972.4.22日,滙香港美金6197.99元的國際滙票,背銷香港1972.4.27日8.75元印花戳。
  

(圖16)為上海商業銀行1972.8.31日,滙香港美金2322元的國際滙票,背銷香港1972.9.8日3.5元印花戳。
  

(圖17)為日本第一勸業銀行1973.8.15日,滙香港美金5871.6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8.30日7.75元印花戳。
  

(圖18)為日本第一勸業銀行1973.8.16日,滙香港美金2664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8.21日3.5元印花戳。
  

經由上項的介紹,郵友可大致窺見當時的國際滙兌情況,當然其中可再探討之處還有,如當時滙款,是否一定要先申請並核准才行,還是未申請者在郵局滙款後,郵局自動會報備主管單位備查管控?此申請核准措施在何時停止或簡化?另對「滙二」、「儲滙」戳,郵友大多較為熟悉及了解,但對「MP」戳的了解則較為陌生,此戳目前似乎僅見使用在國際滙票之上,是否屬其專屬用戳?還是另有其他解釋個人則不得而知,還待對其有了解者告知,另由當時的單據使用,也讓我們可得知當時美金對台幣滙或兌的價格,也算是另一種額外的收獲了,另介紹的未使用或已兌付的國際滙票,也可發現其背面混貼有2國不同的印花稅票或印花戳,同樣相當特殊可供研究,而有些銀行目前已消失不見,更是只能從過往實物中去追尋其曾存在過的事實,感嘆滄海桑田未能屹立不搖而消失的變遷,由滙票也略窺一二了。


参考資料﹕網路搜尋綜合整理


2009.7.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79期內(2009.7.22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40100

                                                               招商局電報    --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招商局的介紹為﹕【招商局集團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成立於1872年,是晚清洋務運動,官督商辦企業之一。辛亥革命後,招商局於1912年3月31日在上海張園召開第二次股東常會,推舉伍廷芳、楊士琦為董事會正副主席,組成招商局第二屆董事會,公司名稱改為「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28年1月,國民政府交通部監督處命招商局董事會全體董事停職,改設招商局總管理處,招商局改為民有國營。1932年11月11日,更名為國營招商局。1938年8月,國營招商局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招商局共擁有船舶246艘、25.7萬噸,約佔全國船舶總噸位的40%。1948年10月1日,股份化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劉鴻生任董事長,徐學禹任總經理。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1994年6月,行政院核定招商局併入陽明海運,並於1995年3月正式完成合併。】。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個人有收集到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在民國38年台灣設立總管理處時的幾張電報,正好印証此段歷史,現介紹如下﹕
    (圖1)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無綫電報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2000本。

    (圖2)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來電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500本。

    (圖3)為招商局無綫電台來電譯文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2月版。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