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民间传说原地集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原地集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兼与杨国华商榷“牛郎织女”邮票原地
杜全山

    日前笔者拜读了原地集邮研究者杨国华先生在《中国邮政报》上发表的《也谈“牛郎织女”邮票的原地》一文,对文中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就此与杨先生商榷。     原地集邮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原地理论可以说尚在探讨之中。“牛郎织女”邮票的发行引起了各地争论,这无疑为原地集邮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促使原地集邮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由原地集邮引发的这场讨论,特别是《中国邮政报》为此提供了平台,无疑又是集邮界的一件大好事。此外,因为这场争论使集邮涉猎了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由此印证,邮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并体现了集邮的真正目的。如果像杨先生所说的“这不是在集邮界讨论的问题,而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及我国民俗研究的专家去争论的问题”,难道集邮者就只能局限于邮票的收集、整理和欣赏吗?那么,原地集邮理论更是无从谈起。     要想确定“牛郎织女”邮票的最佳原地在哪里,笔者认为需要弄清3个问题。     第一,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民间传说不是虚构的民间故事,它具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和解释性功能。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往往是有迹可寻的,所以传说又被称为“口传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传得久了,被后人添加了幻想的色彩,以致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湮没了,几乎难以寻踪了。但是,通过引经据典、寻根溯源,我们仍可以发掘出这些传说故事的历史原型。牛郎织女传说就是一个发生在河南南阳的真实故事。由于集中体现了古人对家庭团圆、爱情自由的向往,使得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向了天南地北,最终形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传说,并衍生出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第二,原地集邮的溯源性。原地集邮的溯源性就是根据一套邮票的主题或内容去寻求最佳起源地(原地)。针对“牛郎织女”邮票,它的最佳原地应该就是传说故事的发生地,也就是起源地。     杨先生文中认为“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是事实上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事物当然也不可能有原地,集邮者也就不需要去研究”。随之,又有些含糊其辞地说到文化遗产的“遗迹”及原地溯源理论,并引用了“最早权威史籍的记载、丰富的文物遗存和神奇的民间传说”认证,由此建议:“既然国家已经确定‘牛郎织女’传说源头在此两地,也具有‘代表性’,为什么我们集邮者不去选择它呢?”杨先生最后还是依据原地理论,肯定“选择山西省和顺县和山东省沂源县”。且不说所谓的最早权威史籍出自哪里,就说一个故事也不会出现“两个源头”,只能是故事传播地。通读整篇文章,如此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理论,还真把集邮者搞糊涂了。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具有权威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这样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这个《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中的评审标准)也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价值、活态传承、保护措施等,并不是考虑它的起源地或源头。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以联合申报。当然,也可以由几个代表地同时申报。这就涉及杨先生文中提到的“山西省和顺县和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名列国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事实上,这不是国家确定的牛郎织女传说“源头”,而是牛郎织女传说的传承代表地,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仍可以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牛郎织女”邮票的最佳原地应该选择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地,也就是起源地。究竟哪里是真正的起源地,哪里是传承代表地,笔者根据历代史料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印证、众多的传说版本及地方特色风俗进行了充分论证,大家重温《中国邮政报》发表的各篇争论文章就可以得出结论。

何剑均 402号
微信号:hjj12312399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