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前只是知道罗定是较偏,较穷的地方!

TOP

是要多了解身边的风土人情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真的!不看这资料,我也不知罗定竟有这多民族!赞一哥!

TOP

也属壮族文化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10.罗定

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北纬22°25′11″~22°57′34 ″, 东经111°03′08″~111°52′44″。广东省省辖县级市。中心城区56.5平方公里人口42.5万人,全市总面积2327.5平方千米。总人口127.5万人,(2010年),在外移居的乡亲27.5万人,中国百家姓中,仅罗定市,截至2000年4月止,就有姓氏508个。目前罗定居民大部分都是汉族,区内少数民族17个,有壮族、侗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畲族、回族、满族、黎族、布依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
  市人民政府驻罗城街道,邮编:527200。代码:441230、445381。区号:0766。车牌:粤W。拼音:Luoding Shi。市花:叶子梅。市树:桂树。

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24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24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六百多年。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余年。
  罗定先民们在一万年前便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山丘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经过数千年德融合发展,成为百越民族的一个成员有着相同图腾信仰,有着共同文化特征。
  到1700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是越族人。故历代王朝在罗定实行越族酋长自制制度。到东晋末年,在今罗定设置龙乡、夫阮二县时,县名便是来自越语译音。如“夫阮”就是越语“荒地的村”的意思。两县的行政长官亦由当地越族酋长担任。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居民因战乱灾难大举南迁,不少豪门大族亦随之落籍岭南。南朝的梁王朝时(约公元502—557年),原籍河南鄢陵,曾任新、石二州刺史的陈法念举族定居罗定。他们“以孝义训溪垌蛮族”,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加速了罗定土著越族的封建化进程。陈氏家族一连五代都担任罗定越族酋长。和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合称岭南三大酋长。以使用铜鼓著称的古代越族,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俚、僚族,主要原因氏分属两大酋长管辖:粤西南路至海南岛的部落尊冼夫人为酋长,叫俚人;西江南岸、高凉以北地区尊陈法念为酋长,叫僚人。唐朝,在岭南推行怀柔俚僚的政策,陈氏家族的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其事迹入载官修的《新唐书》、《旧唐书》。
  唐玄宗开元十六念(公元728念),泷州刺史陈行范领导僚族人民反唐称帝,攻占了粤西四十余城。唐王朝派宦官杨思 率十万大军围剿泷州,陈行范与六万多起义僚人被杀,许多僚人因此被迫西迁。留居原地的唐代僚人,到宋元年间改称僮族(今壮族)。
  唐朝末年,原在荆楚地区生活的瑶族大举南迁,徙落今两广各地。此后历五代、宋、元、明各朝凡八九百年,罗定地区的居民以瑶族和僮族为主体。其僮族,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说:“僮则旧越人也。”
  宋元明时,罗定地区的瑶、僮两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压迫的斗争此起彼落,持续二百多年。到明万历年初,明王朝出动十万大军征剿罗定瑶民,历时一年,杀害四万多人。大量瑶民四散逃亡,少部分避居深山。
  明初推行屯田制度,不少参加屯田的汉族士兵落籍罗定。与此同时,官府公开招募流民定居垦荒,大批汉族人纷纷迁居泷江两岸。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派往罗定围剿瑶民的官兵成批落籍罗定。此后,大批汉人继续迁入,罗定居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瑶、僮两族逐渐改变为以汉族移民为主体。古代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武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翁方纲、何仁镜等,都曾避乱或寓居罗定,留下了许多题咏。初唐杰出诗人宋之问任泷州参军时所写的《过蛮洞》、《入泷江》两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中,描写当时罗定少数民族聚居,文身凿齿,瘴疠肆虐、生活贫困的情况。陈氏豪族的陈集原在唐武周年间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取六朝骈文之精华,文笔优美,骈词工丽,后被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明万历年以来,出任罗定地方官者多具文韬武略,如陈磷、郑人逵、张国经、洪颐煊、宋起凤等,他们启贤兴学,促进了罗定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民国时,罗定成为广东的文化县之一。
罗定市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大西南辐射的窗口,广东的西关。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罗定人民同心同德,全力发展经济,特别是1993年撤县建市以后,进一步激发了罗定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信心,加快了罗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等15种。农林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豆豉、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玉桂之乡”,年产桂皮5813吨、桂油450吨,年产值达1.7亿元。旅游资源有被称为“岭南第一石刻”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明朝三元宝塔、蔡廷锴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龙洞、龙龛岩、金银湖、扶合龙湾等风景名胜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地理位置优越。罗定连接粤西北桂东南,是广东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
  工农业基础扎实。工企业方面,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已形成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建成松脂、肉桂、茶叶、萝竹、水果、蚕桑、塘鱼、蔬菜、三鸟、生猪、肉兔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涌现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罗定农工贸实业总公司、罗定玉桂责任有限公司、罗定林工商公司为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流通服务业方面,市内有在粤西地区有较大影响和规模的摩托车销售市场,建成了首期投资储量达2.5万吨的广东罗定国家粮食储备库。
  电力供应充足。实行水电、火电并举,并与省电联网,全市有中小型水库105宗,有小水电站179座,269台机,总装机容量5.87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度。首期规模为2x135MW的粤泷火电厂第一台机组已于2004年2月7日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行。该电厂的发电对缓解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用电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PICT3939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一天一个广东传说!老夫也受益非浅!呵呵!

TOP

9.连南


连南瑶族自治县,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瑶族聚居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北纬24°17′16″--24°56′2″,东经112°2′2″--112°29′1″之间。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接怀集县,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
  连南县境东西最宽47.5公里,南北长73.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其中瑶区面积1153.929平方公里,占88%;汉区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2%),折合195.889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7.9187万亩,占78.02%;农业用地10.2493万亩,占5.4%;牧地17.9424万亩,占9.46%;塘库水面1.5166万亩,占0.8%;城镇、村庄、道路、厂矿用地4.0480万亩,占2.14%;裸露石头山7.9250万亩,占4.18%。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座,最高峰为金坑镇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
  连南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气候温和怡人,总降水量1660.5毫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与平地之间温差达4--5°C。连南县的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过渡快,春季阴冷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风清,冬季寒冷干燥。
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
连南瑶族自治县,秦朝属长沙郡,汉朝属桂阳郡,三国、晋朝并入属始兴郡,南北朝归阳山郡,隋朝属熙平郡,唐朝、宋朝属连州。元代改州为路,归连州路,明代因之。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设理瑶同知,直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瑶务处,管辖瑶族聚居区。民国16年,设立连阳化瑶局,隶属广东省政府。民国24年改安化管理局,民国35年,撤安化管理局置连南县,连南之名于兹第一次出现。
  建国后,于1950年5月16日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府驻三江镇,辖瑶区。1953年1月25日连山、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把原连县的三江地区和阳山的寨岗地区(含今寨南镇)划入自治区版图。1954年3月,原连山辖地划出,恢复连山县建置。1955年6月,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12月,又与连县、连山、阳山县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县府设在连州镇。1960年10月,阳山县划出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为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连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置,属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地、市合并后,由韶关市辖。1988年1月划入清远市管辖。
  连南境内,群山连绵,建国前,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被称呼“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徙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连南瑶族同胞虽然僻居深山大岭,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瑶族人民采用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军事上不断进行围剿,"梨其巢穴、种类无遗"政治上分而治之,把瑶族聚居地区分割到连山、连县、阳山管辖,并买一些瑶族上层充当他们的傀儡,制造瑶族内部矛盾;经济上千方百计对瑶族同胞进行剥削和掠夺。加上瑶区内部纠纷丛生,械斗不段,瑶长瑶练乘调解之机敲诈勒索,瑶族同胞的生活极为贫困,人口从历史上号称10万减至刚解放时的2万2千多人,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仍保持古老封建社会原始状态,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连南县三江镇,接着连南全境解放,瑶族人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生存权利和自由平等权利。1950年4月,中共北江区委和专员公署决定组建中共连南县工作委员会和连南县人民政府,任命成崇正为书记兼县长。5月16日,连南县人民政府贴出成立布告。中共连南县工作委员会和连南县人民政府的成立,为连南瑶族人民实现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PICT3938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曾经过!

TOP

也没去过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很多没去过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8.乐昌

乐昌市位于广东北部的武江中上游。东西相距70余公里,全市面积2,391平方公里。人口五十多万人。地理位置在东经112°51′至113°34′,北纬24°51′至25°31′分之间。东南与仁化、曲江、乳源县交界,西北与湖南宜章、临武、汝城等县接壤。南部多平原、台地、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雨水均匀,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北部多丘陵、山地,霜冻期较长,冬季降雪。中部山区,林木常青,是广东省主要的杉木林基地之一。居民为汉、瑶两族。  
全市山多地少,有石灰岩、红砂岩、火城岩等多种岩层分布;山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以上。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全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4座,其中有著名的九峰山、五指山、狮子山、八宝山等等。“老蓬顶”为我市的最高峰。海拔1,737米。  
武水源于湖南省临武,古称溱水,又称虎溪、武溪、泷水,今称武江。从市西北方向往东南流经乳源、曲江,汇入北江。闻名遐迩的九泷十八滩正在我市境内的武江中上游。京广铁路沿河直下,贯穿我市南北。市内河溪纵横,常年奔流急湍。南有大坑水、泐溪、沧湖水、灵源水、桑溪水;北有临武水、卢溪、白沙河;东有九峰水、大源水、灵溪水;西有张溪水、辽水、加昌水。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水力资源为舟楫、渔业、灌溉之便。溪河两岸古道,峰恋滴翠。泷头之首有“韩泷烟雨”之称的韩泷祠古寺,曾是乐昌市八景之一。
乐昌市现设十六个镇一个区,3,048个自然村。乐城是市府所在地。南边的乐城古镇,有乐石、昌山点缀城南韶乐公路两旁,龟峰、南塔隔河对峙相望。文物点主要分布于市城武江的南北两岸附近以及长来镇、廊田镇的灵溪沿河流域。北边的文物点分布于坪石镇、云岩、梅花、黄圃、庆云等乡镇。位于坪石镇的金鸡岭是广东省八大名胜之一,巍峨壮观,风景秀丽,至今仍留传着太平天国女将洪宣娇抗清的故事。东有南岭支脉,气势磅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留下足迹,到处留有文史记载。西山险恶,巨石峥嵘。红七军步涉“梅花仙迹”。血染山村,迂回转战,抢渡武江,史绩灿烂......
  
乐昌市山多林茂,资源丰富,水力充沛,历史悠久。从我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文物史迹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以来就在这里渔猎、生息、繁衍,创造了历史文化。这些山山水水,不仅是滋生万物,供养万民的物质源泉,而且是几千年来文物古迹蕴藏的宝库。
风土人情特别,除传统的春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外,民间还流传鸟节、牛节、六月六尝新节、七月半中元节等。婚嫁、寿庆、建宅等都较讲究。语言以客家话、白话(广州话)为主,此外还有10余种方言。
农作物以水稻、蔬菜、黄烟、花生、红薯、玉米、豆类为主,土特产有茶叶、香菇、马蹄、香芋、板栗、西瓜、猕猴桃等,其中香芋、马蹄以优良独特的品质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近年来,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发展很快,尤以奈李、枇杷、水晶梨、黑布朗等较为著名,已发展成为优质果生产基地。
乐昌市境周以前属扬州,春秋时属百粤,战国属楚,秦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粤,以曲江、
乐昌市含桄、浈阳三县属桂阳郡,乐昌属曲江县地。后汉置始兴都尉,南朝宋辖曲江,泰豫元年改始兴为广兴。齐仍为始兴。
梁置东衡州,废始兴,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置梁 化县,为本县建县之始。十七年又分梁化县置平石县。陈天嘉元年复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废郡改东衡州为韶州,十一年废,入广州。十二年废平石县入梁化县,十八年(598年)才改梁化县为乐昌县(因县内有乐石、昌山而得名),直属韶州。宋朝开宝五年废仁化县入乐昌县,咸平三年复置仁化县。乾道二年分县西南境置乳源县。元朝隶属韶州路,明朝时隶属韶州府,民国时属岭南道。
公元1920年废道制为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乐昌,同年成立了乐昌县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1958年12月后,韶边自治县以及乳源县管辖的梅花、云岩、秀水、沙坪等地隶属乐昌县管辖。1962年后,韶边县以及原乐昌管辖的瑶族公社、桂头公社、大桥公社等地隶属乳源。


PICT3937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我们广东,山是高昂的头噢!
    我们广东,云也手牵手!
        其实,全国都一样!

TOP

都与神仙有关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通过这帖大家应该对广东有新的认识了!

TOP

厉害,不错学习
姓名:荆涛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经五路壹城西区16栋102室 210028电话13770633005  主集:中早期实寄封。支付宝帐号:pppjingtao@sina.com中国邮史研究会1034号会员

TOP

第一个学习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7.翁源


面积:2234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
翁源县
代码:440229
邮编:512600
驻地:龙仙镇
拼音:WengyuanXian
区号:0751
车牌:粤F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南部,北江支流翁江上游,东靠连平,南接新丰,西邻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9′22〞-114°18′15〞,北纬24°7′4〞-24°40′。全县总面积2234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6年)。全县最高峰为海拔1300米,最低点为海拔1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3℃,最高气温为39.2℃,最低-5.1℃,无霜期为305天,平均年日照总时数为1801.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60.4毫米。
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元初并入曲江县,公元1303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户籍人口38.8万人,面积2234平方公里。辖7镇1场156个村委会。县领导机关驻龙仙镇。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无霜期312天。耕地面积1.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为主。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8万千瓦。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风景名胜有东华山、水龙宫、仙狮洞、书堂石、湖心坝客家群楼和葸茅岭八卦围等。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久负盛名,是“中国三华李之乡”。
新石器时代,翁源就有人类活动。战国时期,翁源地属楚。秦为南海郡。两汉属荆州府桂阳郡浈阳县地。晋属始兴郡,仍浈阳地。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从浈阳县地析置翁源县,隶属衡州。陈又分属清远郡。隋废郡仍为


翁源县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诸郡,于始兴县置广州总管府,翁源隶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翁源自广州析隶韶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曲江廉平、福建两乡与翁源太平合置建福县,亦属韶州,历时九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废建福,太平并回翁源。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翁源并入曲江,隶广东道韶州路,翁源立巡司,谓慰宣司。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翁源复县,改属英德路。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翁源又并入曲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上季又复县,改称岑水县,隶韶州府;次年3月(有说同年下季),岑水复名翁源。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翁源其名,系因山水而得。据明《嘉靖翁源县志》记载:县境之东有名山,高耸秀拔,顶有灵池,古名灵池山(今南浦桂竹翁山),池中有泉水八处,谓之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龙泉、玉泉、乳泉。泉水四时不涸,昔有二仙翁游息于此,居民饮其水者多寿。泉水汇而成河。故山名翁山,水名翁水。县亦以此起名,意为翁水之源也。


PICT3936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广东以前是产糖大省来的!

TOP

可能资料过时了.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中国第一甜县"我以为随着各地糖厂的倒闭己移师广西了!原来还在广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