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I]老邮迷[/I]在2009-1-9 23:46:56的发言:[BR]赞成,好像大家都有理,进化是一定有的,有些事过去了,留下的就只有争论,晚辈起步晚,需要学习,只能看看听听前辈们的意见。
老邮迷先生,你收集的邮戳面广量大,若先分分时间先后,再分析分析信息量的多少,是否也能发现一些规律——邮戳在进化和发展?

TOP

搞研究,就是需要探讨和争鸣(对错暂不论)。是一个良好的氛围。——个人看法。
各位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3:56:03编辑过]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以下是引用[I]卢长春[/I]在2009-1-9 23:24:36的发言:

有什么文献或依据呢?我没研究过戳,不了解,所以来问问。
      二格式中英文日戳、三格式全中文日戳、腰框式中英文日戳、腰框式英中文日戳、三格式英中文日戳此五类戳问世先后时间可从张恺升老先生的《中国邮戳目录》中查出,这些史料可以作为依据。而以上戳式变化的动力,显然是来自邮政事业的发展——使用官邮的公众越来越多,通信范围也越来越大,达到一定规模的地方邮局就要考虑与国际接轨(需要用中、英文二种文字和公元编年),因此民国的腰框式日戳和三格式日戳的日期不管是用中文数字表示还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大部分都已不用阴历日期而用阳历日期了。这些事实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邮戳的进化(发展)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0 0:01:03编辑过]

TOP

此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几种邮戳相互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BR]赞成,好像大家都有理,进化是一定有的,有些事过去了,留下的就只有争论,晚辈起步晚,需要学习,只能看看听听前辈们的意见。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9 23:12:23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二格式中英文(公元编年)小圆戳”、“三格式全中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与“腰框式中英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三者之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为了官办邮政适应广大公众需要,促使了三格式全中文日戳的诞生,而全中文日戳的地名不易与国际接轨,因此又促使了腰框式中英文日戳的面世,后又改为腰框式英中文日戳。此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几种邮戳相互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3:14:31编辑过]

有什么文献或依据呢?
我没研究过戳,不了解,所以来问问。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9 23:12:23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二格式中英文(公元编年)小圆戳”、“三格式全中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与“腰框式中英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三者之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为了官办邮政适应广大公众需要,促使了三格式全中文日戳的诞生,而全中文日戳的地名不易与国际接轨,因此又促使了腰框式中英文日戳的面世,后又改为腰框式英中文日戳。此过程充分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我个人不认同此点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9-1-9 22:48:06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因大清邮政的原意就是小园戳是国际的!腰框戳(还有干支戳)是国内的。
      我个人认为“二格式中英文(公元编年)小圆戳”、“三格式全中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与“腰框式中英文(干支编年)小圆戳”三者之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为了官办邮政适应广大公众需要,促使了三格式全中文日戳的诞生,而全中文日戳的地名不易与国际接轨,因此又促使了腰框式中英文日戳的面世,后又改为腰框式英中文日戳。此过程充分说明了这几种邮戳相互之间存在着进化或发展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3:14:31编辑过]

TOP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因大清邮政的原意就是小园戳是国际的!腰框戳(还有干支戳)是国内的。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 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戳起外号有趣得多!   Post By:2009-1-9 20:02:31 赞成老师的想法[EM17]       我想说:集戳不仅仅是为了收藏各种邮戳,还需要研究各种邮戳。——即:不光要研究邮戳的形态(大小、戳式、戳色),还要研究各种戳式之间的联系和进化(发展)关系——当然这里我们存在分岐——清邮路和老邮迷先生对“给戳起外号”不感兴趣,麦会长好像也对邮戳之间是否存在发展规律持保留态度——这都是正常的,学术问题、各抒已见。希望继续讨论下去,但最好直话直说,不要转弯抹角。从本贴开贴以来的看贴和跟贴的人数来看,本贴深受广大邮友关注,不要辜负了大家——小圆戳究竟存在进化和发展规律吗?存在什么样的规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22:46:17编辑过]

TOP

欢迎清邮路先生回归正题,理解大家在网上也有时开开玩笑,当不得真!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

赞成老师的想法[E[EM17]M17]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在下既不喧哗也不耍油。只是石教授的这个命题太大太深,实在是需要大量资料和实物来加以佐证的。我们集戳,不仅仅是收集地名,不光光是收集使用日期,戳的信息还包括墨色,不同日期的戳型大小,地名变更,几种戳式的同时使用,它们从何时起到何时止?历史背景?职责区分?这一系列等而下之的问题引着我们去发现收集比较和研究。我只是认为,这样的收藏意义比给戳起外号有趣得多!
王 骏

TOP

以下是引用[I]清邮路[/I]在2009-1-8 22:14:16的发言:[BR]您非常科学的理解了它的真谛。
噢!原来在本话题中首先提“真谛”的 还是清邮路先生自己。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那是石教授对你的高度评价!在82楼上的帖子:“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也需要“理解”,清邮路先生在《华邮网》上虽喧哗耍油,却也道出了真谛。” [/SIZ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8:19:02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有探讨和争论才会进步,支持不同的声音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真谛?真逗!
王 骏

TOP

如果按石教授的思路,将二格式日戳 ,从时间上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看 :二格式日戳从“方形”到“碑型”再到 “圆形” 的确非常科学。                       我想这句话很相像: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SIZE]                                                                                                                                        不知是不是也道出了真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5:28:15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9 14:30:42的发言:
我们在讨论小圆戳,方型、碑型戳不在其内,王先生多虑了。

确实,不能混为一谈.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SIZE=4]石教授说:含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从“二格式”到“腰框式”、再到“三格式”,的确“非常科学”,[/SIZE][SIZE=5]如按邮戳的使用时间顺序排个流水账,然后将其进行分类研究,那么无论孙君毅,还是张恺升,还是帕吉特都没有将“中英文地名的小圆戳”列为单独的一项,而是分散在各类邮戳中。我想这就是麦国培先生说:“有些戳与戳之间根本没有相承的关系,如果要硬说成是一个演变或有规律的变化,确实难以令人认同.”[/SIZE][/SIZE][/SIZ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9 14:58:5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那你们谈“二格式戳”就应包括有圆形,方形,碑形等,如果谈小圆戳的二格式戳,才是专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