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学习广东人文历史,欣赏岭南山川神韵。
谢谢一哥的好贴!
广东省江门市杜阮邮局存局候领  邮编:529075 邮箱:zmxjmdd@gmail.com  支付宝:zmxjmdd@gmail.com 手机:1382803377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7952847   QQ:912499383 工行:6222 0220 1200 6212 834

TOP

来学习!
为快乐而集邮,因集邮而快乐!欧阳雷生中国邮史526号会员、江西省南康市卫生防疫站家属房邮箱341400、主集:新中国普票、实寄封、片、包裹单等。QQ:631621959手机13879734984接听免费

TOP

这戳是编码.地名的吧?

TOP

这里以前是知青的聚居地!

TOP

62.揭东
中文名: 揭东县
英文名: Jiedong
所属地区: 中国 广东省

下辖地区: 揭东县辖1个街道、14个镇:曲溪街道、云路镇、玉窖镇、登岗镇、炮台镇、地都镇、霖磐镇、月城镇、白塔镇、龙尾镇、桂岭镇、锡场镇、新亨镇、玉湖镇、埔田镇。
建立时间: 1991年
面积: 850平方公里
人口: 122万人(2003年)
电话区码: 0663
邮编区码: 515554


揭东县揭东县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东北部,东接汕头市区和潮州市,西邻揭西县,南隔榕江、榕江南河与潮阳市、普宁市相望,南部中间为揭阳市区,北与丰顺县接壤。揭东县地处广东沿海开放地区,下辖地都、炮台、登岗、曲溪、玉窖、云路、埔田、锡场、新亨、玉湖、桂岭、月城、霖磐、白塔、龙尾15个重点工业卫星镇,全县人口110万,总面积849.91平方公里。揭东县是广东重点侨乡之一,海外侨胞有50多万人。
揭东县揭东县位于曲溪镇的县城地处汕头、揭阳、潮州三市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县城总体规划和各片小区规划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承担,控制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建成区22平方公里,分为行政、商贸、工业、居住、文化、园林绿化等七个功能区。到目前,新县城累计投入的建设资金18.5亿元,新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1991年从揭阳县析置揭东县。因在揭阳之东而得名。

1999年,揭东县辖15镇(曲溪镇、云路镇、玉窖镇、登岗镇、炮台镇、地都镇、霖磐镇、白塔镇、龙尾镇、月城镇、桂岭镇、新亨镇、玉湖镇、锡场镇、埔田镇)。


揭东县2000年,揭东县辖15个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68986人,其中:曲溪镇 85210人、龙尾镇 28584人、白塔镇 77508人、霖磐镇 68668人、桂岭镇 51638人、月城镇 44176人、玉湖镇 73772人、新亨镇 84559人、锡场镇 96386人、埔田镇 57039人、云路镇 75215人、玉窖镇 53509人、炮台镇 105917人、登岗镇 72578人、地都镇 94227人。
2002年,揭东县辖15个镇(曲溪、云路、玉窖、登岗、炮台、地都、霖磐、月城、白塔、龙尾、桂岭、锡场、新亨、玉湖、埔田),227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揭东县辖15个镇(曲溪、云路、玉窖、登岗、炮台、地都、霖磐、月城、白塔、龙尾、桂岭、锡场、新亨、玉湖、埔田)。

2006年2月6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4号)批准:撤销揭阳市揭东县曲溪镇,设立曲溪街道办事处。
揭东县四季常绿,热带成份比例较大。主要经济作物有香蕉、柑桔、龙眼、笋竹等。揭东山环水绕,有相当丰富的动物和鱼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磁矿、锡矿、高岭土、稀土矿、钨矿等。此外花岗岩资源极为丰富。

曲溪镇 曲溪镇是揭东县县城,是榕江之滨崛起的中心城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多人,非常住人口2万多人,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云路镇 云路镇位于揭东县东部,地处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行天独厚。东距潮州市区15公里,西毗邻揭东县城与县开发区接壤,距揭阳市区10公里,南沿206国道达汕头市区约35公里。镇域面积67.2平方公里,辖有20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80979人。
玉窖镇 玉窖镇位于揭东县东部,东与潮安县凤塘镇接壤,南与登岗镇、炮台镇隔枫江为邻,西与云路镇交界,北与潮安县登塘镇以大脊岭分水。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饶美、新寨、桥头、东面、半洋、凤美、大窖、谢坑、尖山、池渡等10个村和玉窖居委会,人口53445人。
登岗镇 登岗镇位于揭东县东南部,面积35平方公里,有13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7.4万人。
炮台镇 炮台镇地处潮汕三市中心,素有“潮汕明珠”美誉,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2.27万人。东倚桑浦山,西南濒临榕江,扼榕江南北河入海口;国道206贯穿全境,广梅汕铁路揭东火车站距炮台4公里,潮汕机场即炮台建设,水陆空交通枢纽正在逐步形成。  
地都镇 地都镇位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97864人,辖2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霖磐镇 霖磐镇位于揭东县西部,面积2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人口70718人。  
月城镇 月城镇位于揭东西部,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9217人。另有旅外侨胞1.8万多人,是有名侨乡之一。  
白塔镇 白塔镇系粤东重镇,位于潮汕平原的揭阳市揭东县西部各镇中心,地处揭东、揭西、丰顺、普宁三县一市交界处。省道“揭陆公路”横贯镇中心,“揭丰公路”、“白洪公路”、“白棉公路”在境内与“揭陆公路”汇接。全镇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91946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359亩,山地面积23035亩。  
龙尾镇 龙尾镇位于揭东县西部,是革命老区镇,总面积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0多亩,山地面积35000亩,下辖9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人口34568人。现有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万多人,是揭东县重点侨乡之一。
桂岭镇 桂岭镇位于揭东县西北部,北靠榕江北河,山多地广,面积3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07亩,其中旱园6957亩,水田17350亩,山地8422亩。下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63217人。
锡场镇 揭东县锡场毗邻揭阳市区,与埔田、新亨两镇接壤,与月城镇隔河相望。锡场镇域面积为48.75平方公里,下辖江滨、潭王、潭蔡、东仓、大寮、石洋、华清、锡西、锡中、锡东、新置寨十一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8551人。
新亨镇 新亨镇地处潮汕平原与兴梅山区的过渡地带,交通咽喉要地,人口 约11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9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72亩,山地面积71400亩,镇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  
玉湖镇 玉湖镇位于揭东县西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接壤,处榕江支流北河上游两岸,南距榕城25公里,北距丰顺县城(汤坑)12公里,总面积134.5平方公里,山地10.5万亩,耕地面积4万亩。总人口102550人,其中农业人口98211人,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农业大镇。下辖浮山、东寮、詹厝、坪上、郑厝、洪厝埔、新寮、汾水、姑山、玉牌、观音山、北坑、马料堂、大坑、下坡、洋边、吴厝、林厝、湖岗、玉联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埔田镇 埔田镇位于揭东县县城北部,北与“中国十大研发区”——揭东经济开发区接壤,西南面毗邻揭阳市区。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7万亩,总人口5.8万人。




PICT4005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广东东部和西部沿海都有不少侨乡!

TOP

63.潮安

中文名称: 潮安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广东省
下辖地区: 辖19个镇
政府驻地: 庵埠镇
电话区号: 0768
邮政区码: 515638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部
面积: 1232平方千米
人口: 118万人(2003年)
气候条件: 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常青
著名景点: 象埔寨、龙湖寨
代码: 445121
拼音: Chao'an Xian


潮安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潮安县地图
潮安县属亚热带地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常青,全年日平均气温21.4℃。全县辖18个镇和1个国营林场,设置461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238.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3万亩,山地、丘陵面积110万亩,2003年末人口107.65万人。潮安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潮安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0万人。   潮安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1673年,素有“海滨 邹鲁”之称。与原潮州市(现在的潮州市区)几经分合,几度改称。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潮安县恢复建制,县城设于庵埠镇。
晋置海阳县,唐为潮州治。1914年因与山东海阳复名,改名潮安县。取潮州安宁之意命名。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将潮安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潮州市。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潮州市湘桥区和潮安县。潮安县辖原潮州市的庵埠、龙湖、凤凰等19个镇和3个乡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枫溪镇。   2000年,潮安县辖22个镇:彩塘镇、庵埠镇、东凤镇、金石镇、龙湖镇、沙溪镇、浮洋镇、凤塘镇、江东镇、古巷镇、田东镇、登塘镇、铁铺镇、磷溪镇、官塘镇、凤凰镇、大山镇、文祠镇、赤凤镇、凤南镇、归湖镇、枫溪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53196人,其中:古巷镇 60891人、登塘镇 26076人、田东镇 6969人、凤塘镇 76181人、浮洋镇 92303人、龙湖镇 53797人、金石镇 63137人、沙溪镇 53691人、彩塘镇 107463人、东凤镇 84045人、庵埠镇 130479人、磷溪镇 69422人、铁铺镇 34868人、官塘镇 28001人、江东镇 66145人、归湖镇 20088人、文祠镇 15248人、凤凰镇 30753人、大山镇 5479人、凤南镇 4174人、赤风镇 8023人   2002年,潮安县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大山镇并入凤凰镇,凤南镇并入归湖镇,田东镇并入登塘镇。   2002年,潮安县辖19个镇(庵埠、文祠、凤凰、铁铺、磷溪、官塘、江东、东凤、龙湖、枫溪、彩塘、金石、浮洋、沙溪、凤塘、古巷、登塘、赤凤、归湖)。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潮安县辖19个镇(庵埠、文祠、凤凰、铁铺、磷溪、官塘、江东、东凤、龙湖、彩塘、金石、浮洋、沙溪、凤塘、古巷、登塘、赤凤、归湖)。
象埔寨
  象埔寨据说是潮汕现存最为古老的乡寨,始建于宋,几百年间宗族不断繁衍,古寨几度翻新,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都是清末的建筑了。   象埔寨是一个方寨,总面积超过二万五千平米,长宽各一百五六十米,外围六七米高的寨墙。全寨只有一个寨门,石拱结构,位于前面正中,上有“壬戌之秋”和“颍川郡立”的字样。始建于宋代的大宗祠位于全寨中轴线的末端,两边是后人修建的小宗祠。寨内巷道笔直,屋舍俨然,宛如一个秩序森然的小型城池,共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民居,号称座座格局不相同,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均是由“下山虎”“四点金”衍变而来的合院。   潮汕乡寨与客家土楼的差别,不能够简单的从圆形或者方形的外部结构来分辨,分布在饶平山区的圆形土楼,有很多都是潮人聚居,但是客家土楼多以通廊式做为内部结构,而潮人聚居的乡寨,就算是外表为土楼式建筑例如道韵楼,也往往由单门独户的各个家庭排列而成,这其中,正反映出这两个民系生活水平的高低来,地处平原区域的潮人经济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因此乡寨的结构上更多地考虑到各自生活的私密性和生活质量上来,住的是单元式的“套房”;相反的在山区生活的客家人,生存环境还比较差,所以更注重的是团队式的互助,因此上住的都是首尾呼应的“公共宿舍”———“相濡以沫”和“两忘于江湖”,这两种境界,本无所谓高低,却演化出了今天粤东大地上两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来,比之千篇一律的“花园式”住宅区,这种来源于生活的个性传统建筑,怕会更加地有价值吧。   做为象埔寨宋代建立的物证之一的,是位于全寨重心的“陈氏大宗祠”,虽然今天看到的祠堂重修年代不会超过百年,但是被保存下来的一些小构件还是透露出了这座建筑物的年龄,例如拜亭梁上的木瓜,粗壮而无饰,就是典型的宋代装饰风格,与旁边小宗祠精雕细刻的清式木瓜相比,一个古朴大智若愚,一个华丽满堂生辉,细细观察这些潮汕民间装饰的演变过程,也是来到象埔寨的一个有趣看点。   象埔寨在风水学中属于“象形龟地”,寨正门一对石墩象征龟目,石墩后方一对石条象征龟眉,五个方位的古井分别象征龟脚和龟脐。原来寨前有一口占地近百亩的大池塘,但池水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石螺,曾经有人故意将石螺投进池塘中,但始终未见其繁衍滋长,于是人们都说是被龟给吃掉了。   有学者研究,象埔寨的这种外是方形古寨,内为府第式排列的结构,是明清以来潮汕大地上大量修建的乡寨的蓝本,象我们前面提到的东里寨,简直就是象埔寨的一个紧凑版本,象埔寨能够尚算完整的保留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个例,然而随着岁月的消蚀,今天的保护更为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案,让这位潮汕乡寨最古老的成员重焕光华。
龙湖寨
  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的千年古寨――龙湖寨,位处广东潮州韩江中下游西岸,潮安县东南部的   龙湖镇,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的千年古寨,该寨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古代,龙湖寨既是潮汕平原重要的贸易商埠,又是人文蔚起的“风水宝地”,形如古城。据初步考证,历代涌现出进士、举人、贡生等名人600多人,或文韬或武略,为光辉灿烂的岭南文明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   龙湖寨虽历经千年沧桑之变,但古迹甚多、风韵犹存,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古第巨祠无数。这些古建筑,汇集了宋、明、清及民国务时期的“潮式”建筑风格。尤其是“方伯第”、“进士第”、“探花府”、“绣衣第”、“许氏宗祠”等民居建筑,门廊立面装饰浓重,精美绝伦,潮味极为浓郁,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古寨民风古朴纯实,舞龙、舞狮、舞鲤鱼、舞英歌等民俗盛事,龙湖酥糖、炖糕、毛笔等远近闻名的特产和传统的手工艺品,都无一不焕发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无穷魅力。   古寨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因寨之西、南、北皆池塘,古称塘湖。面对悠悠韩江,寨外韩江长堤秀景和堤外洲园“龙舟岛”秀丽迷人,立于堤上,满眼碧波绿水,绿草如茵,竹林摇曳,芭蕉滴翠,木棉挺拔,美不胜收,正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朴与典雅并存,是领略“潮人文化”独特魅力的绝佳乡村载体。




PICT4006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岭南乡土風情的一个侧影!

TOP

64.饶平
中文名称: 饶平县
外文名称: Jaoping /JiaoPeng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广东潮州市
下辖地区: 黄冈、大埕、所城、柘林、海山
政府驻地: 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河南大道
电话区号: 0768
邮政区码: 515700
地理位置: 潮安县与澄海区交接处
面积: 2203平方公里
人口: 967273人(2003年末)
方言: 主要为潮州话,北部山区说客家话
气候条件: 海洋副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摩崖石刻,三饶镇“道韵楼”,海滩岩近照海山镇“辟龙”
陆地总面积1670平方千米,占潮州市46.21%,本土人口100万 华侨人口82万 ,占潮州市总人口41.9%,辖21个镇。   陶瓷业是饶平的经济支柱,茶叶生产是饶平北部山区的经济支柱。   县城:黄冈镇 旧县城 :三饶镇      
饶平县被评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
潮州市饶平县地形依山旁海。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海域有岛屿13个,最大海山岛面积46.9平方公里,建国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工围海造田,使海山岛与大陆相连;县境内的黄冈河自成水系,黄冈河长87.2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县境中心,流经12个乡镇,经县城黄冈镇穿流注入南海;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为西岩山,海拔达1256米。黄冈河是饶平县内最大的河流,全长87.2公里,途经12个乡镇,注入南海。县境属海洋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C,降雨量1475.9毫米,农作物年可三熟。
三饶镇“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是全国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围楼。土楼鼎盛时可容纳600多客家人居住,现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土楼墙厚1.6米、墙高超过11米。土楼的特色之处在于整个土楼处处与八卦相关,所有建筑的数目都是八的倍数,如水井32眼,天窗16个,房72间,梯112架。土楼中厅有左右两口水井,若八卦两仪。土楼具有八防的功能:防水、防火、防兽、防震、防贼、防旱等。土楼的瓦砖是经土布包好,再经火烧而制成,现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纹。土楼全部使用竹钉,历经多年,这些竹钉也无腐朽的迹象。据说在清朝顺治年间,土楼曾经被官府收编的土匪包围三个月而攻不破,土楼里的数百居民利用储粮和井水以供自己饮食,利用土楼上面的内沟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过劫难。土楼前後有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最外环有三层楼高。土楼历经数百年仍然十分坚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楼里只有几间房屋左右倾斜,反而支撑了整个土楼不倒。据居住在土楼的当地老人介绍,土楼修建成八卦形是机缘巧合,当初设计的是圆形的围楼,不料三建三倒,後来才建成全国少见的大型八卦形围楼。
饶平县辖21个镇(黄冈、大埕、所城、柘林、海山、汫洲、钱东、樟溪、浮山、汤溪、三饶、联饶、新圩、新丰、饶洋、上饶、建饶、高堂、浮滨、新塘、东山),和一个林场(韩江林场)。
秦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饶平地域属南海郡。   西汉   元鼎六年(前111年)   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含饶平地域。   东晋   咸和六年(331年)   分南海郡置东官郡,析揭阳县置海阳、潮阳、妥安、海宁四县。饶平地域属东官郡海阳县。   义熙九年(413年)   分东官郡,立义安郡。义安郡辖海阳、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南朝   饶平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   置义安郡,撤消海阳县。于义安郡治所置义安县,属循洲。饶平地域属义安县。   开皇十一年(591年)   始置潮州。领义安、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饶平地域属义安县。   大业三年(607年)   罢潮州,复义安郡。领海阳、潮阳、万川、海宁、程乡五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唐朝   武德四年(621年)   罢郡为州,复置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天宝元年(742年)   改潮州为潮阳郡。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乾元元年(758年)   罢潮阳郡,复罢潮州。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宋朝   淳祐三年(1243年)   潮州知府郑良臣主持创建黄冈城寨。   淳祐六年(1246年)   潮州知府陈圭捐资建林姜桥、陈塘桥、水磨头桥、百丈埔桥、黄冈五里桥、竹林径内大桥、竹林第二桥等石桥。   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改潮州为潮州路。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至正十三年(1353年)   建柘林镇风塔(石塔),塔高20米,塔基围16米,七层八面。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   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饶平地域属海阳县。   同年,倭寇进犯惠州、潮州。   洪武三年(1370年)   罢黄冈巡检司。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潮州府于宣化都大埕筑大城,设大城守御千户所(明朝军事组织)。   永乐七年(1409年)   倭寇多次劫掠南澳,并据为巢穴,南澳乡民被迫迁于苏湾都(今澄海县境)。   成化十三年(1477年)   析海阳县太平乡的宣化、信宁二都,光德乡的滦州、清远、弦歌三都,怀德乡的秋溪、龙眼城、苏湾三都,共8都置饶平县。县治设于弦歌都(清时改称为元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并建筑县城(土城)。   是年,建饶平学官(地址在今饶平一中)。   成化十四年(1478年)   饶平首任知县杨昱到任(另有记载十三年、十五年到任)。改饶平县城(土城)为砖城,设东、西、南、北四门。   成化十六年(1480年)   乡试,饶平首科中举6名,占三阳(海阳、潮阳、揭阳)中举总数三分之一,轰动一时。   弘治八年(1495年)   知县杨宏组织民工开凿黄冈河溪头段河道乱石,后人称为“杨公溪”。   正德十一年(1516年)   福建平和县人曾三秀袭击大埕,杀在籍知县陈南塘。后陈南塘之子请来救兵,曾三秀被俘,解至潮州府城斩首。   嘉靖二年(1523年)   浙江废市舶司,外国商船不能进入浙江海域口岸。日本商人转到南澳贸易,政府严令禁止,日商舶盘旋海上。   嘉靖五年(1526年)   本县出析滦州、清远二都置大埔县,析后本县仅存六都。   嘉靖九年(1530年)   县令许壁创修《饶平县志》6卷(已佚)   嘉靖二十年(1541年)   知县罗胤凯续修《饶平县志》已佚,仅存其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潮州府于黄冈设海防馆。嘉靖四十年(1561年)改设海防同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置拓林寨。募民兵1716人,大小船45只,设指挥一名。建衙于天妃宫之东南。   清朝   顺治十三年(1656年)   重建饶平县文庙(前称学宫)。   康熙八年(1669年)   原诏安县管辖的青、云二澳划归饶平县管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南澳设总兵,再析饶平南澳岛的青、云二澳归福建省诏安管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知县刘汴篡修《饶平县志》24卷。是为本县现存最早的县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县令王益聪主持兴建饶城文明塔,建四层停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县令郭于蕃续建竣工。全塔七层,高五丈。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黄冈设海防同知,潮州府海防同知由庵埠移驻黄冈。   雍正十年(1732年)   析饶平的隆澳、深澳,诏安县的青澳、云澳等四澳设南澳厅(清朝在新开发区的一种政区建置)。并设海防同知署,第一任同知徐慎于1733年到任。   咸丰九年(1859年)   澄海盐灶基督教(长志会派)在上浮山村设立分堂,为本县最早建立的基督教会。   光绪六年(1880年)   基督教浸信会传入本县。同年在县城(三饶)建立第一所基督教浸信会堂。   光绪九年(1883年)   知县惠登甲续修《饶平县志》25卷。   光绪十五年(1889年)   天主教传入本县,法国人谭立山(神父)于浮滨溪墘楼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动工兴建饶城东门溪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完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黄冈设邮局,为清末推行“新政”后本县最早邮政机构。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1907年5月22日黄冈革命事发,因这一年是农历丁未年,历史上称为丁未革命。   黄冈丁未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十次武装起义的第三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组织者大部分是新加坡同盟会会员,并在弹药和经费方面得到各地华侨和香港同胞的支持,虽然此次起义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是它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及后来的辛亥革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广东都督府令各县设临时议会,改民政长为知事。饶平首任知事黄荐颚。   民国三年(1914年)   改潮州府为潮循道,领25县,饶平县属潮循道管辖,原县临时议会撤消。设饶平县警察事务所,所长由县知事兼任。   民国四年(1915年)   本县第一个商会——黄冈商会成立。负责各商号的货运护航及维持商场治安等事项。   民国五年(1916年)   本县始设电报局,地点在黄冈涂桥茶寮角,名黄冈电报局。   民国九年(1920年)   裁去潮循道,原属各县同隶于广东省。置澄海地方审检厅饶平县分庭,设推事及检察官。1927年改为饶平地方法院,1929年又改为潮梅地方法院饶平分庭。   民国十年(1921年)   广东省省长公署令各县举行“民选”县长及县议会议员。饶平首任县长陈秉元。   民国十一年(1922年)   饶平县设立教育局。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创办饶平县立中学(1942年始办高中班)及县立第二初级中学,并首创饶平女子中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   饶平第一个乡农会在道韵乡(今三饶南联)成立。会长黄丽泽。同年,中华工会饶平分会在饶城成立。   民国十五年(1926年)   中国共产党饶平县支部在饶城成立,书记林琮璜;同年,国民党饶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饶城召开;饶平县农民协会于饶城林厝祠成立;共青团饶平县支部于饶平第二初级中学成立;县公署被改为县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   中国共产党饶平县委员会(下称中共饶平县委)在上饶大坡楼成立;   饶平第一支工农武装——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在上饶祠西成立。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民国政府张贞部队架设黄冈至茂芝军用电话线,为本县有线电话之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广东设立东区妥靖委员公署,辖饶平等25县。同年饶黄(饶城—浮山—黄冈)、饶钱(饶城—浮滨—钱东)、黄九(黄冈—九溪桥)、黄诏(黄冈—诏安)公路建成通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本县开始分设区署,实行以县、区、乡、保、甲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全县分设6个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1年)   黄冈设置海关,征收香港至汫洲的货物关税。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县城成立“饶平银行”,属官商合办。   创办饶平简易师范学校于饶城,至1949年并入饶平第一中学。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成立中共饶平县委,县机关设于饶平县隆都的樟籍村。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饶平陆地全部解放。   1950年   1950年 饶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共饶平县委委员会成立;中共饶平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单位。饶平全境解放。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饶平县武装大队。全县划分为凤凰、上饶、附城、浮山、钱东、黄冈、海山等7个区,下设26个乡、21个行政村和2个镇。同年,成立饶平县人民公安局(后改为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单位;饶平县国营贸易公司于黄冈镇建立。中共饶平县首次党员代表会议于饶城召开。同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后更名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专员公署。饶平隶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1年   1951年 中共饶平县委机关从饶城迁驻黄冈蟹池、真道医院,后迁至丁未路440号(1953年再迁至西门余厝祠)。全县划分为11个区和一个镇(一区凤凰、二区上饶、三区附城、四区河西、五区浮山、六区樟溪、七区钱东、八区高堂、九区霞绕、十区东界、十一区海山及黄冈镇),辖177个乡,6个办事处。   1952年   1952年 成立饶平县合作总社。市场交易改为市秤计量,废除升斗制;布匹等商品计量统一使用市尺。   1953年   1953年 联饶溪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对黄岐山深涂桥“九十九曲”长达9000米溪段裁湾取直,为解放后全县第一宗大型治洪防洪工程。同年,县第一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拓林第一渔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5年   1955年 饶平县人民政府启用“饶平县人民委员会”印章;本县国家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饶平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1956年   1956年 县黄冈汽车站落成启用。   ......   1991年   1991年 县海内外乡亲中秋联谊会在县城黄冈镇隆重举行;经国务院批准,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   ......   2006年   2006年 “珍珠”正面袭击我省粤东地区,给当地海水养殖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其中省内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饶平县鱼排受灾2.8万格,损失13260万元   ......   2010年   2010年 饶平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红色饶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获得恢复。



PICT4009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继续了。
65.陆丰
中文名称: 陆丰市
外文名称: Lu feng Shi
行政区类别: 广东省陆丰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地区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7个镇
电话区号: 0660
邮政区码: 516500
面积: 1681平方千米
人口: 157万人(2003年)
方言: 福佬话,客家话(半山客语音)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玄武山
陆丰市属于广东省汕尾市,南临南海,北和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总面积1681平方千米。总人口157万人(2003年)。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人民政府驻陆丰市区(东海),邮编:516500。代码:441581。区号:0660。拼音:Lufeng Shi。     陆丰市位置
基本概况 陆丰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位于东经115°25′-116°13′,北纬22°45′-23°09′。北与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陆地总面积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陆地面积的31.89%。海岸线长116.5km,海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沿海有乌坎、甲子、碣石、湖东、金厢5个港口,17个岛屿,230个海礁。1995年1月陆丰撤县设市,实行市辖镇(场、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驻东海镇。现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铜锣湖农场、大安农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155.4万人。   陆丰水文条件优越,全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海洋性季风明显等特点。境内地势平坦,最高山脉不上千米。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海台地)3个地貌类型区。其中北部以山地为主,间有小盆地,中部与南部沿海多为丘陵、台地、平原与低洼地。境内有河流X条,总长458km,径流总量23.58亿立方米。螺河、乌坎两大水系从北向南注入南海。主要河流有螺河、乌坎河、鳌江、龙潭河。其中,螺河河长102km,发源于陆河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三神凸山,为陆丰第一大河、母亲河,集雨面积达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主要水库有龙潭、巷口、五里牌、秣投围、三溪水、牛角隆水库等。其中,龙潭水库为国家大型蓄水工程之—,集雨面积156.03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量1.0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9万公顷。   陆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矿产有6大类15种,其中尤以高岭土、石英砂、锆英矿、钛铁、硫铁矿、花岗岩石、锡等蕴藏量最为丰富。高岭土蕴藏量1亿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万、博美、城东、金厢等镇;石英砂总蕴藏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东海、金厢、碣石、湖东等地。生物资源总类繁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芋头、红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种,常见的有乔木、灌木。水产类有海产渔类110多科140多种,淡水鱼类20多科30多种,海、淡水养殖品种有的鱼、甲鱼、海马、马鲛、鲳鱼、对虾、蟹、牡蛎、扇贝、贻贝、海参、角螺、海胆、鳗鱼等。
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唐武德五年(66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即陆丰县前址,后来迁至河图岭下方),县治在今市辖之大安镇陆军环珠寨。唐贞观元年(627年),安陆并入海丰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东海溶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1][2]民国初期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两县设汕尾市,陆丰隶属汕尾市。1988年析陆丰县的河口、河田、东坑、水唇、新田、螺溪、上护、南万8个乡镇和吉溪林场设立陆河县。     80年代的陆丰县城
199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陆丰县,设立陆丰市,以原陆丰县的行政区域为陆丰市的行政区域。   1992年12月,桥冲、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个乡建制改为镇建制。1994经省政府批准改原湖陂农场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副处级),并析陆丰之华侨农场置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县级)。   1995年从博美镇压析出军湖、内湖等6个管区置内湖镇。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碣北镇并入碣石镇,同时成立碣石经济技术试验区(副处级)。1997年4月从城东镇析出后坎、浮州等8个管区置河东镇。   截至1998年止,陆丰市有23个镇(场、区),282个农村管理区,39个居民管理区,1106自然村。(以上出处)   1999年,陆丰市辖20个镇,45个居委会、298个村委会:东海镇、甲子镇、碣石镇、湖东镇、大安镇、博美镇、内湖镇、南塘镇、陂洋镇、八万镇、金厢镇、潭西镇、甲东镇、河西镇、城东镇、上英镇、桥冲镇、甲西镇、西南镇、河东镇。     民国陆丰县长刘廷波
2000年,陆丰市辖20个镇。总人口1164767人,各镇人口: 东海镇 142429 甲子镇 94211 碣石镇 184767 湖东镇 56917 大安镇 39442 博美镇 46813 内湖镇 19800 南塘镇 84836 陂洋镇 29947 八万镇 17431 金厢镇 32810 潭西镇 48029 甲东镇 58607 河西镇 27132 城东镇 59110 河东镇 24277 上英镇 18563 桥冲镇 39338 甲西镇 80232 西南镇 23458 铜锣湖农场虚拟镇 15256 星都经济试验区虚拟乡 7422 华侨管理区虚拟乡 1394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陆丰市辖20个镇(东海、大安、城东、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河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2005年5月,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




PICT4010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继续来欣赏!
为快乐而集邮,因集邮而快乐!欧阳雷生中国邮史526号会员、江西省南康市卫生防疫站家属房邮箱341400、主集:新中国普票、实寄封、片、包裹单等。QQ:631621959手机13879734984接听免费

TOP

以前海产丰富,现在拆解业旺盛!

TOP

66.阳江
中文名称: 阳江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阳江市 江城区
政府驻地: 江城区
电话区号: 0662
邮政区码: 5295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西南沿海
面积: 7813.4平方千米
人口: 260.5万人(2008年)
方言: 阳江话
著名景点: 马尾岛,东方银滩风景区,北洛湾风景区,珍珠湾等
机场: 阳江合山机场

基本概况 阳江市位于漠阳江下游,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21°28′45〞─22°41′02〞, 东经111°16′35〞─112°21′51〞。东西长112.5千米,南北距132.75千米。陆地总面积78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60.5万人(20年)。   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邮编:529500。代码:441700。区号:0662。拼音:Yeungkong City。   陆路距广州247千米,距湛江230千米,距珠海160千米。水路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其中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6.03%,山地面积占42.73%,平原面积占22.17%。海岸线长341.5千米,主要岛屿有30个,岛岸线长49.3千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境内最高山峰为望夫山脉的鹅凰嶂(广东省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最长河流为漠阳江(广东六大江河之一),全长199千米,南北贯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据2009年最新统计,市区空气仍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海域水质达一类标准,饮用水达标率100%。这种环境在省内首屈一指,全国也都罕见。

阳江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呢?因为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我们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古代“青”、“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   阳江作为古高凉县、郡的治所,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阳江”还只是个地域概念,未有具体的城市存在。宋代以前的阳江,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也不过是一个地形相对高起来的山坡或土墩而已。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阳江正式始为阳江县。 宋绍圣四年(1097年)知州丁琏(番禺人)依鼍山(现在江城第一小学周围)筑起一座土城,这就是阳江城的老祖宗。 长期以来,阳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鼍山脚下,因此阳江又称鼍城。

水力资源
  市内河流密布,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水力资源蕴藏量6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8.5万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216座,装机容量12.33万千瓦。
海产资源
  全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等国家认可的六大渔港,海洋捕捞量居全省重要地位,盛产鱿鱼、鱼翅、海蟹、对虾、马鲛鱼、石斑鱼等。有海洋滩涂面积19.6万亩,可供养殖18万亩。海水养殖历史悠久,特别建市以来海水养殖快速发展。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煤矿储量753.6万吨,铁矿储量3521.6万吨,铜矿储量6155万吨,硫铁矿储量7079万吨,还有钛、钨、锡、钼、锌、煤、黄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矿产。
阳江物产丰富,是个天然的海鲜王国,鱼、虾、蟹、贝、藻类一应俱全,并盛产对虾、龙虾、鲳鱼、马鲛、石斑、海参、鲍鱼等名贵海鲜。“到阳江,吃海鲜”,来阳江的游客千万别错过一饱口福的机会。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最为著名,“阳江三宝”是指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阳春三宝”指阳春产的春砂仁酒、蛇鞭蛤蚧酒和三蛇酒。另外,东平虾酱、大八益智、阳春马水桔也是出名的特产。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风景区西面,是一个以“南海I号”宋代沉船及其船上文物为主的大型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该建筑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博物馆是世界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过程向观众开放的专题博物馆。   南宋古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南海一号”是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宋代木质古沉船,距今800多年。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阳江。
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阳江市 面积7822平方千米,人口259万(2003年)。   江城区 面积 453平方千米,人口 63万。邮政编码529500。   阳春市 面积4055平方千米,人口105万。邮政编码529611。市人民政府驻春城街道。   阳西县 面积1271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529800。县人民政府驻织篢镇。   阳东县 面积2043平方千米,人口 44万。邮政编码529900。县人民政府驻东城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公元前214年派军队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统一了岭南越族地方后,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两阳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后,于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政治中心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另一说在麻汕上塘村)。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的部分地方。高凉县是粤西地区最古的县。   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下统三个县:安宁县(今阳江市区及其东部)、高凉县(今阳东县北部地方)、西平县(今阳东县白沙镇、江城区埠场乡、平岗镇、阳西县程村镇邻近部分地区)。两阳由县升郡。   南北朝时,两阳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连同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从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阳江由郡升格为州,下管郡,郡管县,历时122年,是祖国南疆的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在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等从高州分出,建为恩州,属广州都督府管辖。恩州州治在阳江,从贞观年间唐太宗时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阳江、阳春各自为县止,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719年。此后。江、春两县归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阳江县两次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再改为直隶州。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撤除州府,复设阳江县、阳春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下辖现在的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和江城区。1992年增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998年又增设岗侨管理区。   。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阳江市(地级)。撤销阳江县,分别设立阳西县(驻织篢镇)、江城区、阳东区。阳江市辖阳西县、江城区、阳东区及江门市的阳春县。   1991年6月22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1]19号)同意撤销阳江市阳东区,设立阳东县,县人民政府驻东城镇。1994年5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7号)同意撤销阳春县,设立阳春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阳江市总人口2168904人;江城区 538069人、阳西县 380272人、阳东县 409982人、阳春市 840581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7个街道、48个镇,704个村委会、100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阳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11个街道、39个镇。
阳江话的词汇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如在阳江话里“走”是“跑”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其”是指“他”。同是阳江话还保留了许多古越语词汇,如稻田或水田在古越语中称“那”,“那”字起首的地名即为水稻分布区。而阳江“那”字的地名很多,像“那龙”、“那洛”、“那栋”等;“洞”也属古越语地名,阳江有“随洞”、“儒洞”等;还有,猪圈称“猪六”,柚子称“仆子”,青蛙称“蛤”等。   部分阳江话与广州话及普通话的词汇对比:   阳江话 广州话 普通话   落水 —— 落雨 —— 下雨   间(广州话第二声)—— 冻 —— 凉   撞日 —— 寻日 —— 昨天   来日 —— 听日 —— 明天   古排 —— 呢排 —— 近来   古阵 —— 宜家 —— 现在   窗棂 —— 窗 —— 窗户   腾(普通话第二声)衫—— 除衫 —— 脱衣服   蚊虫 —— 蚊 —— 蚊子   蚊子 —— 乌蝇 —— 苍蝇   手马头 —— 手趾公 —— 大拇指   无 —— 唔 —— 不   黑——食——吃   花廉(普通话第一声)子——石榴)——石榴   都 —— 左 —— 了   猪禄——猪圈——猪圈   纸碎——手纸——纸巾   细仔——细路——小孩




PICT4011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一哥最好写埋距广州市几公里,等大家有个远近感觉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本帖最后由 西樵佬 于 2011-2-10 10:19 编辑
一哥最好写埋距广州市几公里,等大家有个远近感觉
cai 发表于 2011-2-10 10:11



    驶唔驶写埋搭乜野车去啊!(学广语的抓紧叫会长或一哥解释哦! )

TOP

驶唔驶写埋搭乜野车去啊!(学广语的抓紧叫会长或一哥解释哦! )
西樵佬 发表于 2011-2-10 10:18



    外省朋友唔知该市系边嘛!离广州市近无[他们最关心的]资料齐全就最好啦!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看贴不认真,批评。
基本概况 阳江市位于漠阳江下游,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21°28′45〞─22°41′02〞, 东经111°16′35〞─112°21′51〞。东西长112.5千米,南北距132.75千米。陆地总面积78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60.5万人(20年)。   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邮编:529500。代码:441700。区号:0662。拼音:Yeungkong City。   陆路距广州247千米,距湛江230千米,距珠海160千米。水路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中计!点解我睇了几个都见唔到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一哥最好写埋距广州市几公里,等大家有个远近感觉
cai 发表于 2011-2-10 10:11


预见到你想说的,故特増加此项。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缺少最新通涨旅游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