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方版主也牛.
华邮网是名副其实的牛牛汇.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再来向各位学习。
不知啥时能“挤进”牛人队伍。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卢先生,可是有红印花倒盖的主,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要移民了

中国集邮界以钱为主
外国集邮界以玩为主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10-8 10:05


如果在国外玩外国东西还行,现在外国邮商的中国货都干了,国内大腕加上恶霸,我5年来在邮展毫无收获

TOP

是的,现在难了
我上贴说的是学术方面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大佬们都好谦虚啊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多谢各位前辈,和大佬赏光小帖.

发这个帖的目的, 就是希望对清票有兴趣的邮友能有所帮助.

就一个人而言, 不管是邮识还是经验, 都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还希望各位前辈和大佬, 能够加以指导和补充.

TOP

方版主这套图片, 是否是台湾王先生翻译的中文本? 再补充的.

这可省了我不少工夫.

TOP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10-10 02:11 编辑

早在1865年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时, 距黑便士发行时间仅25年, 估计当时集邮的人, 是极个别的.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到了30年后的1890年代, 集邮的人越来越多, 则是很自然的事了.

另一个方面, 工部大龙票, 前后总共印了可能不到10000张, 或10000张左右. 到1866年第一套英国印的工部小龙票发行, 替换了工部大龙票. 剩下了大概2000-3000张左右.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 大部分来自当年没用完的那批2000-3000张左右.

现在已知的资料,
1864年, 邮件收入为$3466.  到1883年, 仅一年, 上海工部就处理了677940件邮件. 所以在1865年有5000-10000件, 需要帖邮票的邮件, 是可以理解的. 印了10000张, 也的确是邮政需要.



总共就1年多,印那么多版式,如果说没有多赚钱的想法,那只能说是工部局的大佬们实在是缺乏管理能力。
edvardtin 发表于 2011-10-8 09:38

TOP

第8套  第22号旧票。

s22.JPG (124.19 KB)

s22.JPG

TOP

第8套  第23号。

和22号比, 第23号下面内框变大.

s23 - s.JPG (69.78 KB)

s23 - s.JPG

TOP

第23号可能是上海大龙票里, 部分漏印或其它变体最多的一枚.

第23号变体

s23a.JPG (76.27 KB)

s23a.JPG

TOP

第23号变体

s23b.JPG (96.21 KB)

s23b.JPG

TOP

第23号变体

s23c.JPG (90.29 KB)

s23c.JPG

TOP

现在已知的资料,
1864年, 邮件收入为$3466.  到1883年, 仅一年, 上海工部就处理了677940件邮件. 所以在1865年有5000-10000件, 需要帖邮票的邮件, 是可以理解的. 印了10000张, 也的确是邮政需要.
大龙 发表于 2011-10-10 01:55

1864年邮件收入是3466元,1865年只有10000件邮件?平均每件邮件的邮费是3钱?完全不合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方版主这套图片, 是否是台湾王先生翻译的中文本? 再补充的.

这可省了我不少工夫.
大龙 发表于 2011-10-10 01:41


图片是王先生翻译的中文版,上面的介绍来自贝克曼那那部分(点心邮集中有中文翻译,可惜当时没有点心邮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早期上海工部邮政, 很多收入来自会员费, 而这些信件往往不贴邮票。 大件的包裹恐怕也不贴邮票。

“1864年邮件收入是3466元,1865年只有10000件邮件” 就可以解释了。

TOP

另一个方面, 工部大龙票, 前后总共印了可能不到10000张, 或10000张左右. 到1866年第一套英国印的工部小龙票发行, 替换了工部大龙票. 剩下了大概2000-3000张左右.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 大部分来自当年没用完的那批2000-3000张左右
大龙 发表于 2011-10-10 01:55


如果总共印了1万张,现在还有这么多存世,您说没有人集邮,我不信。红印花65万张,现在存世多少?大龙100多万,现在存世多少?如果不集邮,为何有那么多邮票存世?而且为何上海大龙存世的新票那么多,而相对而言中国海关邮政存世旧票比新票多?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在1865年,全世界范围内, 集邮的人恐怕也不多。

TOP

靠卖邮票赚集邮者的钱, 在1865年应该可能性很小.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在1865年,全世界范围内, 集邮的 ...
大龙 发表于 2011-10-10 04:19



    如何可以肯定?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