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很高興能有幾個同好一起探討。

繼續香港郵政用品最後一個大類-航空郵簡。
香港航簡比中華郵政稍微早一點開始發行。初期同樣是無郵資符誌的官製郵簡。
這點和中華郵政相似。個人認為﹐這種官製郵簡絕對應該作為郵政用品﹐因為它出現於有符誌郵簡之前﹐完全符合目前標準中對FORERUNNER的定義。
而香港對此確實也沒有什麼異議。第一版無符誌郵簡即被韋伯編為郵簡類的第一號。

香港郵簡後期主要是郵資更迭和政權更迭時有一些少見的項目。
而最主要的珍品則出現在第一個時期﹐即英王喬治六世時期。
該時期郵簡大部分較為常見﹐不過在水印上有一些變化﹐有些可能較為少見。
同時也有一些字體的錯版出現。
不過最為珍罕的﹐是喬治六世郵簡加貼伊麗莎白女王像寄發。
因郵簡郵資上調之後﹐新版女王像郵簡已經發行﹐因此郵政總局曾將庫存舊版加貼票發售。
此前僅有一位香港郵政用品大家有一枚舊簡﹐為存世孤品。
因此也有人懷疑加貼郵票為私人所為﹐而非郵政官方。
此次出現了一枚同樣加貼的郵簡﹐從而鞏固了官方加貼發售的依據。雖然使得之前孤品不孤﹐但是卻加深了此簡的官方依據。

至此﹐兩個月中出現的香港郵政用品佳作都已介紹完畢。
可見出現的用品涵蓋了所有香港郵政用品領域﹐且均極具研究價值﹐部分更是大珍罕品﹐實在難得。
本文當然肯定有疏漏﹐希望同好補充﹐一起探討。
本文寫作中參考了韋伯上校﹑SCH和楊氏目錄﹐部分西人的文章﹐不一一列出﹐謹致。

TOP

Zhanbo很好的文章。
香港郵政用品,台湾和大陆收集的人数不多
王 骏

TOP

回复 22# 清邮路
之前经手的一件欠资
000b 079.jpg 000b 080.jpg
王 骏

TOP

最初仅知zhanbo先生对大清及民国邮政用品熟悉
想不到对香港邮政用品同样有研究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23# 清邮路


    还有,这枚邮资图剪下贴信也是可以的?居然还掛號信
0bc 088.jpg 0bc 089.jpg
王 骏

TOP

回复 23# 清邮路


    郵政用品中欠資的一般都是好東西。
這應該是英王喬治六世像掛號郵資信封。
香港掛號郵資信封中珍罕的版式通常都是通過信封背面來區別,唯獨喬治六世是通過正面來區分。
不過,此封版式上不是喬治六世掛號郵資信封中珍罕的特殊版式,但是欠資確實難得。
另外,似乎還和軍郵相關?
總之,是郵政用品郵政使用上比較難得的一枚。

TOP

回复 26# zhanbo
谢谢Zhaobo兄

   我还有这个姊妹封,同一人寄格拉斯哥的,也欠了这么多。
23楼的被苏黎世亚洲的小法国标去了
王 骏

TOP

回复 27# 清邮路


    邮资封好像也不太多见
0bc 090.jpg
王 骏

TOP

郵資封則是越晚實寄越罕見。
這個版本的最晚實寄例就正好出現在這批新出現的郵政用品中。
而且還是首航封。
空白的則較為常見。

TOP

回复 27# 清邮路


   難怪看著眼熟呢。

TOP

回复 30# zhanbo


    姊妹封
000c 015.jpg 000c 016.jpg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keihk 于 2012-3-12 13:21 编辑

前天在〝皇朝〞拍卖现场见到国内邮友,闲谈中他问起这贴楼主所介绍有关香港邮政用品的内容确否。我想发问者可能代表了国内不少人都共有的相同疑问,故今天在此作公开回应。

想不到国内有人对香港邮政用品研究如此有水平,可能是香港唯一一本译成中文的有关香港邮政史书有密切关系,在此先对原著韦柏上校(W.Webb)《香港邮学及邮政史暨中国及日本商埠邮政历史》的中文翻译者陈达文先生致敬。

我在2006年开始收集香港维多利亚邮资明信片,起始原因是我想搞一部邮政用品邮集,再三考虑对比、资科准备后选定这内容。这几年,整体来说,香港邮邮政用品市价比20年前还低,是典型的〝落后股〞。

我以前打算搞两个邮集:1.香港维多利亚明信片2.爱德华七世邮政用品。以前者为主。但经过六年的寻找,邮集收集的状态是到了瓶颈,可以买到的都有了,应有而没有的也买不到了。邮集到了不上不下的位置,我决定暂时不再专注了,改为专注我的航空邮集。分析为何买不到所缺邮品的原因是:目前市价太低,吸引不到先前的藏家把罕见的品种拿出来卖。

楼主所介绍的维多利亚明信片红色加盖4仙双片的国际回片被集邮者收藏的并不是太少,整体上国际回片的确是最少的一个品种,但以红色4仙加盖来说,它是维多利亚明信片各种国际回片中却是最常见的,黑色4仙加盖、原印红色4仙、原印绿1仙和红黑4仙双加盖,这几种都是双片,其国际回片更难见到。以我个人所知,香港邮友中收集有红色4仙加盖国际回片约有15片左右,而我收集香港邮品的年资尚浅,很多有几十年收藏的高手大都不会与我交流,他们早年己收藏多少,不得而知,英国德国又有多少?藏龙卧虎呵!几十年来香港华人编组香港邮政用品正式参展的只有一人也只一次:无锡亚展,作者很年青,决非高收入者,香港公务员。

香港早期的包封纸,新的很多,几佰一件,实寄的也不是太罕少,旺角邮商处偶然间也会有售,有货售卖时也不枪手,可能一年半载也无人会去光顾,近年耒各种拍目也不缺其倩影,价也不太高,中低水平的约3000元,好的也难过万。

楼主文中所提的有关伊利沙白女皇邮畋用品其罕品20分我有收藏一事,是以讹传讹,我没收藏过所有的伊利沙白女皇的邮政用品。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本帖最后由 zhanbo 于 2012-3-12 23:12 编辑

回复 32# keihk


    回复一下纪先生,一起探讨。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像回片。個人統計與紀先生所稱有出入非常正常。
這也正是此文抛磚引玉的意圖之一。
如果能有藏家願意出示,那就更好了。
根據香港郵政的官方記錄,在紅色加蓋4分雙片正常使用期間,回寄香港的總數不超過1000張,這其中可能還包括其他郵政發行的回片。
因此概率上講,即使按照最大使用量,120多年前使用1000枚,現在的存世量可想而知。
當然,有更多資料最好。

關於香港收藏郵政用品的大藏家,個人之前已經說過,主要以外籍人士為主。
但香港也有幾位。其中包括擁有玫瑰紅色維多利亞女王像回片使用例的那位大家。
西方人士就更多了。

對於包封紙,我只能說與紀先生意見不同。
香港內部使用可能有一些,但是商埠絕對是大罕品。
至於價格,當然見仁見智。
不過可以用INTERASIA的拍賣價格做一個證明。
可能紀先生對近期行情不太注意。最為常見的出自寧波的包封紙,我上文已經說過,寧波在所有商埠中是最最普通的。該枚落錘價已經過萬了,呵呵。
而上個月寧波商埠的包封紙,最近歐洲成交價也已經2萬港紙了。


關於20分,請紀先生仔細看一下我上面的文章,並非是指伊莉莎白。
我上文是說有一件英王喬治六世像20分郵資信封實寄例。
如果紀先生確實沒有收藏或者收藏過此件,那我會道歉,並相應修改上文。

最後,兼帶談談維多利亞女王像明信片的收藏。
這是香港郵政用品中最為熱門的。也是目前價格最為昂貴的。
有興趣的郵友可以自行看看INTERASIA等大拍行的成交情況。
外國人也好,華人也好,收藏者不少,而且各具特色。
例如,加蓋各商埠海關戳的,是否有低價成交?我看沒有。相反,相當一部份都是過萬,甚至數萬成交。

TOP

又及:

剛剛有郵友相告:
那枚喬治六世的郵資信封實寄例曾經在網上展出,當時確實署名為紀先生。
不過我沒有親眼得見,是別人輾轉相告,如果網上那部郵集並非紀先生所有,敬請指出,我好更改,謝謝。

另外,香港應有多部華人維多利亞明信片郵集不錯。
個人所見,以陳志豪先生為最佳。
不過,陳生郵集中似乎也無回片海外回寄例。
當然,也可能是當時沒有展出。
另外,確實有很多好片藏于英人之手,但多位大家的郵集中也沒有公開展示過回片海外回寄例。

TOP

本帖最后由 keihk 于 2012-3-14 21:28 编辑

銷商埠戳的邮品有的很贵是事实,但其载体是何种,例如是信封、邮资片、包封纸等则分别不大,那是商埠戳本身的价值高。你举例说到的宁波商埠戳包封纸成交价过万,那是宁波戳的因素,而我们是在说包封纸存世多少,市值多少,不能加上宁波戳来说是吗?宁波的商埠戳有英文小圆戳和N1杀手戳,你所说过万的价肯定是英文戳,若是宁波N1戳的包封纸,肯定要5万以上。几年前香港有一包封纸销BANGKOK戳,拍卖成交近70万元,总不能就说包封纸值70万呵。所以讨论包封纸实寄品罕不罕及多少价就不能计其各种附加值了。

我也没有收集乔治六世的邮品,当然就更不会在网上展过香港乔治六世的邮集。乔治五世的邮品倒有几件,也不是集子。我是有爱德华七世的国际回片,与你说的20分面值也分别很大,应不是一回事。这是小事,无须争辨。

陈志豪先生就是我上一贴中所说的唯一展出邮集的华人。他在无锡邮展上的版本邮集中是有三件国际回片,红色加盖4仙回片在第61片,但这件是集邮品,应是预销邮戳在空白片邮资图上,近年再补写上地址的,片上没中转戳或到达戳等任何戳记。而第67片和80片上的其他两件国际回片也有相同的问题。陈先生是香港年青后起之秀,收集邮政用品的资历比我长,是师兄辈。他的邮集是缺少具说股力的国际回片,但邮集中有很多明信片都是精品,特别是最早使用这方面。但他没有好的回片,不等于香港其他华人也没有,我知何先生、黄先生、庄先先、姚先生都各有多枚,苏先生则更是财大气粗,曾将四、五年间将各拍卖中大部分国际回片,不论价格高低全部杀掉。我虽拼命力争,也收获甚微。我红四仙加盖的真正国际回片只有4片,另有一件香港本地实寄,回片寄日本的完整双片。这五枚片在本会年刊:香港特区集邮年刊2009中,P108-p121有介绍,你若有兴趣可不难找到此书的。

你说「多位大家的邮集中也没有公开展示过回片海外寄回例」。其实哪有「多位」?香港只有两人展出过香港邮政用品邮集,陈志豪和英国人。而英国人集中有国际回片的,我上面说过的何、黄、庄、苏、姚的藏品中(全没组集参展过)都有不少国际回片。陈志豪邮集也只展出一次,即2011.11.11无锡亚展,集中共有三片国际回片(虽然三片都不够好)

建议你参加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每年都可以收到12期月刊和一本年刊,这几年共有20多篇有关香港邮政用品的介绍文章,有近50件图片。如果你不愿意有「会籍」的束缚,那每年向本会捐助人民币150元,也可收到全邮刊物。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纪先生快人快语,又让晚辈学了不少香港领域的知识
300192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航天北里9-4-404马林泉电话:13132070078电邮:malinquan@163.com

TOP

回复 35# keihk


    關於包封紙,我只能說見仁見智了。
市場就是最好的回答。
寧波戳的包封紙是最常見的,都已經過萬,任何其他商埠的包封紙價格絕對要高於寧波商埠。
這個不是載體的問題。
我們現在說的就是香港發行的商埠使用的包封紙,您說存世量很多,我說很低,但是市場價格至少目前證明我是對的。
任何實寄的包封都必須要看是哪裡使用的。不是加上不加上寧波戳的問題。
而是加上哪裡戳的問題,沒有戳怎麼可能實寄呢?????
單純討論包封的價格,而不看實寄戳是哪個商埠怎麼可能呢。
我最後再說一次,按照目前市場拍賣結果,寧波寄出的香港商埠的包封紙價格是最低的,但也過萬了,這個是有目共睹的。而非寧波寄出的香港商埠的包封,過2萬的比比皆是。

喬治六世看來是以訛傳訛了,我會修改上文,在此鄭重道歉。

不過,網上那個假託是您所藏的郵政用品專輯,也有郵友給我發來看了。確實乏善可陳。除了我提到的那枚喬治六世20分郵資封首日實寄是大珍品之外,其他都是普通品的堆砌。

關於陳生郵集,那些不能稱為國際回片使用例,最多只能算是集郵品而已。
沒有回片確實為其郵集減色不少。

但您所謂其他幾位,確實因為沒有參展,外界可能知之甚少。
但各大拍行近幾年似乎沒有拍出過國際回片。如果有圖那是最好了。
如果方便,是否能夠在此至少說明幾枚回片是從哪裡寄回香港的?因為郵政總局均是有案可查的,這樣方便大家研究和探討。

我所稱大家,大多數都是英國人。之前看到至少5人展出過香港郵政用品專輯,可能您覺得只有香港本地英人才會收集?其實英國本土也有多人收藏,且參展。但均沒有國際回片使用例,但同時他們卻有很多極其珍罕的香港郵政用品展出。

另外,看到您回覆中稱,其中有回片寄日本?不知道是不是筆誤。我們探討的國際回寄,怎麼可能目的地是日本呢?????

TOP

回复 35# keihk

終於明白事情的真相了。

我從事香港郵政用品的收集已經超過20年﹐深知山外有山﹐因此一開始紀先生加入討論﹐堅稱國際回片回寄使用有很多時﹐並沒有多想。
但經過這幾日研究和討論﹐個人再次翻閱和請人查詢了近20年來的大型拍目以及1894-1899年之間的香港總局資料﹐終於發現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
實際上﹐這幾日的探討是雞同鴨講。
怎麼說呢﹐也許過於直白﹐但是﹐請原諒我的坦誠﹐恕我直言﹐紀先生﹐您對郵政用品收藏屬於門外漢。

可能您也沒有仔細閱讀我在本貼一開始介紹這枚回片的文字。
但更為重要的是﹐您對國際回片實寄例﹐或者稱﹐國際回片回寄例沒有相關的概念。

在這裡﹐個人冒昧解釋一下這個郵政用品收藏中的基本概念。

國際回片實寄例是指﹕一個郵政部門發行的帶有回片的郵政用品從該地區境外寄回該地區的例子。
在這裡﹐就是香港郵政用品從國外寄回香港的例子(不包括寄回到商埠或者澳門﹐也不包括從商埠或者澳門寄到香港)。

而您所謂的“國際回片實寄例”﹐只是指回片做為正片使用的例子。也就是從香港寄到國外或者商埠﹐又或者香港本地使用的例子。
但這些﹐很遺憾﹐根據FIP郵政用品的相關規定以及我們的認知﹐根本不是國際回片實寄例。他們與國際回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是屬於回片做去片使用。
而價格上﹐更是天上地下﹐相差保守說有幾百倍以上。沒有打錯﹐是幾百倍。

這樣﹐真相大白。
您所謂的某某大家們有多少多少片﹐在拍賣會上見到就買之類的﹐都是回片作為正片使用的例子﹐而根本就不是國際回片使用例。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您上文出現寄日本﹑香港本地使用等這樣的描述。

很遺憾耗費個人大量精力以及麻煩多位郵友的探討是這樣一個結果。
也許紀先生是為了活躍一下論壇的幽默氣氛﹖
郵資片是這樣﹐包封紙也是如此了。

因此﹐除非再有新資料出現﹐否則本帖開始的結論是沒有問題的。即國際回片使用例近年來未曾公開出現﹐是不是孤品﹐可以商榷。
因為可能私人有藏﹐但絕對不可能這位也有﹐那位也有。
至少目前公開例子中﹐它是孤品。

紀先生如果不相信我對回片的解釋﹐似乎可以詢問一下任何專門收藏清代﹑民國﹑香港郵政用品的專業人士。或者參考一下專業一些的書籍﹐諸如清代第三版明信片﹑中國明信片等等。
相信一定會得到和我一樣的答案。

以上言語﹐如有冒犯﹐敬請諒解。

因為﹐學術探討可以﹐但是在基本的概念上﹐是沒有可探討的餘地的。
否則﹐就可能像這次的教訓一樣﹐嚴重誤導收藏者﹐也耽誤了大家的精力和時間。
非常感謝﹗
如有不當﹐再次敬請諒解﹗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TOP

很遗撼,读到上面的回贴。连基本概念都不懂的门外汉是不配与你学术探讨的。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回复 39# keihk


    我一再聲明﹐如果上文引起您的不快﹐深表遺憾。
但是﹐您所謂的探討確實是建立在一個完全錯誤的概念之上的。
這一點必須指出。
因為之前的研究確實花費了我們很大的精力和時間。
而錯誤的概念則這使得我們之前的探討都變得毫無意義﹐也對其他人產生了誤導。

我並非對您本人有惡意或人身攻擊。我只是就事論事。
就像我經常說的﹐除了郵政用品領域﹐我在集郵的其他領域也完全是門外漢。
而那些領域中﹐可能您會是我的老師。
而我會虛心學習。
謝謝。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