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民国著名集邮家施秉章先生实寄封,200元包邮 。
施秉章,字述函,英文名B.C.Shih,福建长乐人,生于1904年7月21日(清光绪三十年六月初九),病逝于1970年。
施秉章 - 简介
施秉章设计的邮票
图册
施秉章(福建长乐人,1904--1970年)少年时代开始集邮,毕业于燕京大学。20年代即参加国外集邮协会,开办了环球邮社,是北平早期著名的邮商之一。他主要从事出口中国邮票,换回外国邮票,配套售让。他编过《集邮说丛》两期,介绍各国集邮情况并报道国内新邮。1926年成立的北平邮票交换会,他是发起人。因为他邮识邮品均丰富,交友遍天下,当时欧美集邮家大多都与他通讯交换邮票。[1] 福建人参与[url=]中国邮票设计[/url],众所周知者有3人:龙岩人张庭竹、长汀人黄亚光和泉州人万维生。还有一个长乐人施秉章也曾参与过中国邮票设计,但其人其事因历年各版本中国邮票目录均未记载,故知者甚少。施秉章是1927在北京设计[url=]《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url]邮票的,比前三人时间更早,可说是福建设计邮票第一人。当时施秉章年仅23岁,是一位年轻的集邮家兼邮商。他有否可能参与北洋政府管辖的北京邮政总局的邮票设计工作,集邮界颇有疑议。为此,笔者据多年研究所得,将施氏参与邮票设计的始末考证如下,以正史实。 施秉章 - 邮票设计
中外集邮界知道施秉章参与中国邮票设计,源于施氏自述。他的署名文章《余与张作霖纪念票之关系》,刊登于1929年3月15日的中华邮票会会刊《邮学月刊》第一卷第五号。其文写道:“张作霖纪念票提议之动机,系张氏就职之后,其图案完全系余所拟。惟于呈文之中提议用钢板套色,其中包含九分及一角四分两种。惟交部以套版印刷,需费较昂,若改用三色版印刷,又恐因陋就简,是以缩为四种,仍用单色。该票于前年年底工竣,本拟从速发行,然本人势力,不能伸张于南省,深恐该票有碍通行,故仍存犹豫。无如两月以来,革军北伐,势如破竹。故次长常荫槐仓促之间,于去年二月二十九日呈请发行日期,卅日明令批准,三月一始正式发行。至于此次纪念票而有圆数,亦余之提议。盖吾国自孙、袁纪念票之后,所出纪念票,最高不过一角,时价既无增进,似乏趣味,故有圆数之发行。亦差强人意之举也。”该文仅200余字,却颇为费解,其表述还有常识性错误。[2]
施文刊出后,即有读者提出疑义,致信中华邮票会董事、英文书记兼邮票流通部主任[url=]叶颂蕃[/url],对施文指出两处疑点:一是1928年是闰年,二月有29日,但绝不会有30日;二是机关部门办事不可能那么神速,昨日呈文,今日批准,明日即发行。“三日之间,咄嗟立办。独不念邮政总局之令知各局,分配各票,亦需一二日乎?”该读者还见到北洋政府编发的交通公报,指令邮票发行日为二十七日,呈文当在二十七日之前。
叶颂蕃阅信后认为“所辨正者,於邮学历史,极有关系。”遂将读者来信交《邮学月刊》发表。编辑在刊发《对于大元帅纪念票之一封信》的同时,也对施秉章的自述产生疑惑,故特在信末加编后语:“至原作乃北平施君秉章之来稿,本刊依样照登。至施君是否与该纪念票之发行,有如许关系,则本刊记者不得而知。请读者自向施君讨论。施君通讯处为北平西单北大街九十一号环球邮票公司。”(见《邮学月刊》二卷一期,1929年11月15日出版)此后未见施秉章有其他言论见诸《邮学月刊》。由此,集邮界有些对施秉章集邮经历及家庭背景不解之人,对他是否参与邮票设计产生疑问。 施秉章 - 集邮得到父亲支持
施秉章设计的邮票
图册
他出身于书香之家,名门望族。祖父施隽,与闽侯陈璧(1852-1928)友善,为同科举人。陈璧1877年中进士,后官至太扑寺少卿、顺天府尹、商部右丞、邮部尚书兼参预政大臣等职,对施隽多有关照。施隽热心地方事业,声誉尚佳,可惜年仅37岁早逝,遗有施景琛、[url=]施景崧[/url]二子。陈璧对其子仍有关爱提携。
施秉章父亲施景琛(1873-1955),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长乐县秀才,后迁居榕城泉山之麓贡院里(今福州鼓楼区中山路)。少年即勤读诗书,才华横溢,胸怀大志。1898年戊戌变法后废科举,断其科举仕途。施景琛秉承父志,致力于地方事业。1903年,施景琛以观察员身份赴日本大阪,参观世界博览会,后又两次赴日本考察。1905年创办泉山女子学堂,1907年由陈璧提名,福建总督松寿聘请施景琛为苍霞中学堂监督。1909年10月福建省咨议局成立,施景琛被推选为常驻议员。清末年间他还任过商业学堂监督、水产讲习所经理、工务总会经理等职,以候补知县任用。1912年加入同盟会。该年2月奉制军松鹤龄之命,赴台湾考察,调查实业。后将行程笔记整理,撰成[url=]《鲲瀛曰记》[/url]印行,为近代台湾地方史重要参考书之一。1916年应北洋政府之召,赴京任国务院秘书、参议等职。南北政府统一后回福州,以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受地方人士尊敬,被推举为闽侯县古迹古物保存会常务理事,热心为榕城古迹古物奔走,办了不少实事。1949年去台湾。在八十大寿时,大陆赴台党政要人、社会名流蒋中正、于右任、陈诚、程天放等纷纷为其题词、作诗、赠画贺寿。1955年病逝于台湾,享年82岁。其著述有《泉山古物编》、《泉山全集》《福州文物实纪》、《京华残梦录》、《[url=]榕城泉山沿革纪略[/url]》、《闽都古迹设计》及诗稿《鹭江集》、《石鼓集》、《鲲瀛集》、《鲲瀛续集》等
施景琛娶妻王普兰,生有4男8女。4子为秉章、秉望、秉智、秉仁(早逝);8女为秉端(聆秋)、秉庄(浣秋)、秉雅(味秋)、秉岚(史明)、秉翠、秉秀、秉漪、秉黛。聆秋、浣秋、味秋为著名女画家,号称画坛“三秋”,上世纪40年代曾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举办三秋画展,名噪一时。1988年11月22日《福州晚报》还曾报道过《画坛“三秋”了却家乡办展夙愿,施秉雅画展在逸仙艺苑举行》的消息。
长子施秉章出生于福州,8岁入私塾,15岁入福州二中。他从小就对邮票颇感兴趣,喜欢集邮,常与当地邮商魏叔彝往来,并深受其影响。施秉章曾自述:“余幼具邮癖,尤好谈邮,日与邮童三五,抱邮集以自娱,或积存废邮,或交换邮票,邮兴感人,几至寝食不离邮票亦。”“大家鼓起邮乐,邮识亦随之与年而俱进亦。”1923年施秉章随父进京,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高级中学。在北京眼界大开,接触更多邮人邮事,集邮兴趣更加浓厚。“弱冠遇邮友于故都,目睹其集邮之丰富,遂被召而充万国邮会之会员。自时邮趣顿增,三年间复邮已汗牛充栋亦。余初仅以华邮易外邮,故邮政挂号之信件,邮差几无日不踵吾门。盖邮航可通之国,一概与邮友相周旋,是以逐年所耗邮资,邮局俱为注目。”施秉章与世界各国邮商、集邮家通信、交换邮票,耗费颇大,其经费来源全靠父亲提供支持。
1926年,施秉章于汇文高中毕业后,因醉心集邮,竟无心谋求公职。他在北京发起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有意以邮为业。此举家人、亲友多有不解,但父亲施景琛仍旧给予支持,并出面邀请当地名流艾德敫为名誉会长,王翰祥为会长,汪效庸、樊惠亭为副会长。施秉章自任书记员兼干事。此为北京最早的集邮组织。该会每星期日下午二时至五时在青年会楼上103室开例会并交换邮票、明信片以及钱币、古玩、书籍、照片等。该会还编辑出版过两期中英文合刊、中西合璧的《[url=]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url]》。 施秉章 - 策划发行纪念邮票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url=]中华民国陆海军[/url]大元帅。正全心热衷于邮票的施秉章立即萌发发行纪念邮票以示庆贺的想法,此举又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当时施景琛在北京政府国务院任职。为庆贺张大元帅就职发行纪念邮票的设想在国务院传出后,得到张作霖本人的认可,并授意交通部次长常荫槐操办。常荫槐听说施秉章收藏邮票数万,面及世界各国,特慕名前往施家拜访,观赏邮票,并借用部分各国元首就职纪念邮票,供发行张大元帅纪念票作参考。常走后,施秉章立即设计了一套纪念陆海军大元帅就职邮票方案,包括图案、边饰、文字、刷色、版式、面值等内容。
1927年7月,北京政府国务院协调办事施景琛上书国务院,呈请发行“[url=]大元帅就职纪念[/url]”邮票,并附上已制定好的《大元帅就职发行纪念邮票办法》。该办法详细介绍了对这套邮票设计的建议:首先是主图采用张作霖肖像,绘制海陆军军旗,采用雕刻版印刷,全套10枚,其面值为4分至5元等内容。施景琛还对这套邮票的发行提出了实施方案。而上述“办法”、“方案”均是施秉章的主意。也就是说,儿子的设想计划由父亲出面提出上报。
施景琛关于发行纪念邮票的建议,正合张作霖的口味,立即被采纳。张大元帅亲自批准了发行《陆海军大元帅纪念》邮票的方案。于是邮政总局作为特事特办,迅速交相关人员办理。施氏虽然提出了完整的、具体的发行《陆海军大元帅纪念》邮票方案,但施景琛、施秉章父子毕竟不是邮政管理人员和邮票专业设计者,其方案未免有不合实际、不易操作等问题。对此,邮政总局对施氏方案一改再改。一是调整面值。一套10枚10种面值,4分到5元,几乎涉及各种邮件和不同用途,面面具到,未免繁琐,且有些面值不常用,于是邮政总局首先取消2元、5元面值太高又不常用的两种,又将不常用的9分和1角4分改为常用的1分和5分,全套改为8枚8种面值。用雕刻版印制8枚邮票颇费时日,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为加快发行速度,邮政总局又呈文交通部,将全套改为4枚,仅发行1分、4分、1角、1元4种面值。该方案于10月21日得到交通部的批准。二是施氏提出三色或二色钢版套印,不仅费时,且成本昂贵,遂改为单色印刷。 施秉章 - 纪念邮票发行颇费周折
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交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由美国技师格林雕刻制版。共印了620万枚,其中1分桔黄色、4分橄榄绿、10分深蓝色、1元红色。票幅为23×30mm,齿孔14度,无水印纸印刷,每版100枚(10×10)。因新疆,吉林、黑龙江币值与他省不同,故特将拟发往新疆发行的37万枚加盖楷体“新疆贴用”4字;拟发往吉林、黑龙江两省发行的115万枚加盖楷体“吉黑贴用”4字。两地加盖分数票均用红字,元数票均用蓝字。全部邮票于1927年12月印竣。
因南方各省抵制,北伐军节节进逼,邮票印就后迟迟未能发行。后来有人提议在张作霖生日3月3日发行。南北战争局势发展对北京政府越来越不利,北京邮政总局经再三权衡,决定于1928年3月1日发行。北京邮政总局发布第七八一号通告,明确告知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在直隶、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新疆省内之各邮局暨邮寄代办所,随同普通邮票发售”,“所有此项邮票,只有在上列六省交寄,并向上列六省投递,以及在上列六省交寄发往外洋各国地方之邮件,始能作为邮资贴用。至在其余各省交寄,及寄往其余各省之邮件,此项纪念邮票即不适用。”后来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也发行使用了这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的发行明显受到南方南京政府的抵制,所以只能在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内发行使用。
其发行日期,北京邮局遵照总局通告,按时在3月1日当天发售,而东北三省则选择3月3日发售,新疆由于路途遥远,迟至5月21日才开始发售,其时北方政府败局已定。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兵败退往关外,途经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其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发行也到此结束。邮政总局通知各地停售这套邮票。北京邮局于6月11日停售,而消息闭塞的新疆迟至9月5日才停售。新成立的南京邮政总局1929年5月17日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将售余封存的该套纪念邮票退回北京。除吉、黑两省外,各地邮局都将售余之票退回。因吉林、黑龙江两省仍是张氏势力范围,两省邮局既不理会邮政总局停售的通告,也不理会退回售余之票的通告,将该票延用至1931年6月1日止。 施秉章 - 设计邮票获奖
张作霖的功过,历史自有评论。短暂的张氏政权能留下一套纪念邮票,施氏父子功不可没。施氏父子因及时提出发行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的建议、邮票设计方案及发行办法,并提供各国邮票实物参考,邮政总局特授予二等嘉禾章1枚,以示奖励,又赠送两部装饰华美的邮票册作为酬劳。施景琛在张氏兵败之前离开北京,返回福州,上述奖章、奖品留给了施秉章。
施秉章未随父亲返闽。他在北京以邮为业,娶妻生子,养儿育女,直至逝世。父亲离京后少了经济依托,少了亲友帮衬。战后市场萧条,邮市更是清淡,邮票生意越来越难做。施秉章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由坐商沦为行商。他节衣缩食,惨淡经营。晚年因政历问题,生活更是凄惨,给集邮家和邮商同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施秉章在[url=]《余与张作霖纪念票之关系》[/url]文中虽有失妥之处,但他确实参与了《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的策划和设计。此事有人不知,有人不解,有人忘记了,但有人还记得。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邮票》一书中写道:“这枚邮票的设计人,既不是专门的邮票设计人员,也不是总局的决策人物,而是一个常出入权贵之门的集邮家兼职业邮商——施秉章。1927年,邮政总局筹印张作霖邮票时,因为施秉章邮藏甚丰,又有盛名于国际邮坛,所以向施借用各国元首就职纪念邮票图案,供制版参考。”
我国早期集邮家能参与[url=]邮票设计者[/url],仅此一例,当在中国集邮史记上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