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williamzhang
张先生谦虚了,您是集邮前辈,只是邮政史方面稍晚了点。昨晚午夜我收到了两个 ...
sxy667788 发表于 2016-4-14 08:06
01 寻访坞尾街
问了两个老台江,都知道有个叫做坞尾街,但居然都说不清坞尾街的具体所在。对于坞尾,他们津津乐道的,是水部尚书陈文龙庙和长兴隆饼店。前者是因为这位南宋末年的状元因为为国尽忠勇赴国难而被福州人奉若神明,后者则是以坞尾光饼这种承载着戚继光在闽抗倭事迹的美食而闻名。毫无疑义,坞尾街已经和众多老地名一样,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经考证,坞尾街在今天的福州台江路,是台江区的核心区域。 02 坞尾街邮局的前世今身
坞尾街邮局是清代国家邮政在福建最早设立的最早的邮局之一,福建第19处邮局,也是福州地区第八处邮局。据《福建省志•邮电志》记载,坞尾街邮局初为邮政支局,开设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初一。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初期,并没有按照行政区划来普遍设立邮局,考虑运营费用的因素,邮局多设立在大城市以及交通要冲、商业集中区或者外国人集中的区域。可见当年设立坞尾街邮局,因为的是坞尾街地处商贾云集、商业繁荣的台江码头区。
民国三年(1914年),中华邮政重新调整全国邮区,坞尾街和同在台江地区的潭尾街邮局同时定为二等邮局。坞尾街邮局何时关闭,目前尚未找到相关资料,但可以知道的是,在民国八年(1919年)潭尾街邮局改称上杭街邮政支局后,坞尾街也改为福新街邮政支局,具体时间有待查考,但在1926年的中华邮政邮局名录中,已经找不到坞尾街的局名,而只记载了它的继承者——福新街邮局。 03 谜一样的坞尾街邮品
令人费解的是,相距不远同在台江地区的潭尾街和坞尾街两个邮局出来的邮品存世量竟然差异很大。收集福建邮政史邮品20年,见到过无数潭尾街的邮品,先后收集到十多件清代潭尾街实寄封片以及数十件戳票,却从未见过坞尾街的邮品,哪怕是一个不太完整的戳票。
据笔者研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潭尾街邮局辖区内外国人众多,清末民初业务繁盛时,潭尾街邮局每月收寄的包裹就超过2500件,海关甚至专门派员在邮局常住,以便及时核验寄往国内外的包裹。而相对于接近台江核心区的坞尾街,用邮者以中国人居多,新开办的现代邮政属于新生事物,国人尚不能完全接受,加上国人也没有洋人那种保留老信封的传统,使得我的福建邮政史收藏中坞尾街的空缺延续了二十年。 04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三月,各种机缘巧合,使我一下子收集到了四件坞尾街清代民初邮品,所费者不过几百元,确实匪夷所思。
最早看到的一件在国际知名网站拍卖的坞尾街全中文腰框戳,这枚戳票品相完好,几近全戳,时间为丁未年(1907年)五月廿四日。坞尾街创立的1904年,大清邮政开始启用腰框式日戳,并沿用到民国初年相当长一段时间。 05相见难,再见不难
二十年夙愿得偿,本已经足以快慰平生。因为清代福州地区邮戳的收集已经没有缺项了。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庚戌年五月十八日 坞尾邮局寄美国平信实寄封
某一日,一位相识不久却极为投缘的外地朋友发了国内某拍卖网站的上一件邮品,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件福建邮品,只是不清楚具体的地名,网站上的说明令人哑然失笑,居然说是福州昆明戳。的确,这枚清代信封看起来平淡无奇,贴伦敦版蟠龙2分票,销票戳不清,因此加盖了一个日戳在邮票的左侧,没有落地戳也没有其他任何戳记。加上这不靠谱的“福州昆明戳”的说明,让人对它没有了兴趣。而这个误读的邮戳,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坞尾街邮戳,日期是庚戌年(1910)五月十八。不过,不知情的人看起来确实有点像“昆明”。莫名其妙在福州见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昆明戳,又那么干干净净,确实容易令人误会为假封。种种误解,使我朋友在帮我拍下这枚清代佳封时的成交价格还抵不上一枚蟠龙戳票,邮识和友谊,让我捡了一个大漏。我衷心感谢这位老兄真挚的情谊。
最让人兴奋的是,专印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为H. N. KINNEAR M. D.,这可是清末民初福州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美国人金雅丹医学博士,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医生,当时就职于美国基督教美部会设立的圣教医院,也就是今天福州协和医院的前身。这位金雅丹医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深为当时的老百姓所称道。福州光复时,他为起义军设立的红十字会临时医院服务,救治了无数伤兵。
丙午年十月廿八日 坞尾邮局 双圈干支戳
民国二年七月廿四 OMUI坞尾邮局腰框式干支戳 不久后,我在海峡彼岸一个拍卖会上得到了一枚坞尾街邮局戳票,戳式为全汉文双圈三格式干支戳,日期为丙午年(1906)十月廿八日的,只是出品人再次把它误认为是“马尾”。在这同时,从一堆蟠龙及加盖票里,我在此得到了一枚更为难得的英汉文腰框式坞尾邮戳,邮票为蟠龙加盖宋体“中华民国”,邮票加盖的文字略微向左偏还有点倾斜,算是个小变体。英文为“OMUI”,和当时福建的其他邮戳上的英文一样,用的是福州本地方言的译音。日期为(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廿四日。只是,因为中文仅剩大半个“坞”字,出品人再次望文生义地把它误写做“坞美”。 06 捡漏,其实只是传说
从收集过程中看,第一件邮品因为卖家是老外不懂中文,只是简单写作“中国蟠龙旧票”以外,其他三件都来自华人圈,却一律写错它的真名,可见坞尾街的邮品确实少见。否则,在福建清民邮品大热之时,能顺利地且以极低的代价一概收入藏中,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真是对我二十年孜孜不倦于福建邮政史收藏的最大褒奖,也不枉我二十年的苦苦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