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莆田邮俊 于 2017-1-12 20:22 编辑
回复 10262# williamzhang
鼓岭神奇(下)
三 现在,我要重新说回到彼得、艾伦夫妇了。就在我与艾伦在鼓岭漏夜长谈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艾伦就跟着一行人出发了,这里面有鼓岭的父母官,还有地域专家、民俗专家、非遗专家、建筑师、记者……这一天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们是要确定当年加德纳故居的确切位置。 1911 年,加德纳一家回美国前,将他们在鼓岭上修筑的房子,卖给了一位叫Coole 的先生。后来,穆霭仁夫妇曾带着刚出生的小彼得( 即女挑夫箩筐中的小婴儿),在那所房子里住了一个夏天。
也就是说,加德纳故居,即穆霭仁故居,亦即穆彼得故居。此前以讹传讹,大家都以为的一座建筑是加德纳当年的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已对那老房子进行了修缮,并开辟为加德纳纪念馆。 重新考证加德纳故居位置,缘起于宜夏别墅悬挂的一张照片。 由于台风、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等自然灾害,也由于时间和空间均非永恒不变的神祇,所以几十年上百年间,鼓岭上的洋别墅倒的倒,毁的毁,现存于世的仅有十几幢了。宜夏别墅是其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幢。它的风格与老照片上的其他洋建筑们大体相当,都是灰色石块外墙( 石块皆取自当地),白色木质百叶窗,大门外有一个带木顶的大阳台,摆一些桌椅,是喝下午茶的所在。从外表看,这些房子貌不惊人,甚至可以说是很朴素的,然而推门走进去,一下子就感觉到非常“洋气”:房间高大、宽敞,每间房子都像一座小礼堂似的。百年木地板“吱呀,吱呀”地显示着岁月的承重力,欧式壁炉还张着大嘴准备随时启用。家具虽然简单,但雕花大立柜、木箱和高靠背椅,还有铜制的烛台,一望而知就是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漂亮而精致的瓷器,盘、碗、小摆件等等,白白亮亮的,也极有英伦范儿,是的,美国文化的滥觞源自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的英格兰……而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墙上悬挂的众多老照片。不知谁这么伟大,居然把几十张老照片都保留下来了,使我们得以准确地获知昨天的生命形态,和在重重历史迷雾之下被遮蔽的真人、真事、真生活!照片上的洋人们,都已是百年前的装束了,可是女人们那华丽的曳地长裙、蕾丝手套、宽边堆花帽子,男士们笔挺的西装,笔直的裤线和见棱见角的绅士帽,真让人感叹百年前就荡漾在西方“工业文明”摇篮之下的生活之美…… 有一张照片是一位金发女郎抱着一个婴孩。那女郎长得好漂亮,半长的金发微微卷曲着,光洁的额头下,一双狭长的丹凤眼迷离地望着远方,简直活脱脱玛丽莲·梦露。她就是年轻时代的艾伦的婆婆,那婴孩自然又是艾伦的丈夫彼得。母子俩身后的背景是一片深深的草地,远处是他们的房子……艾伦就是根据这张照片推断,此前被判定的那栋建筑不是加德纳故居。为了解开这个谜,她已经忙活很久了,甚至还专程到美国耶鲁大学去查过资料,那里有限地收藏着有关当年鼓岭的一些资料,比如当事人的日记本等等。外国人做事就是一丝不苟,艾伦还几度来到鼓岭,寻访健在的老人,其中有一位程姓老人曾是加德纳家当年的邻居,还有一位是现在仍居住在当地没动窝的郭老伯,说他年少时家对面住的便是一个美国人家,后来到20 世纪70 年代生产队修路,那幢房子被拆掉了……经过几方面汇集的资料,人证、物证、照片证、文字证,最终,郭老伯家和马路之间的一个范围,被认定是当年的加德纳故居所在。房子虽然已不在了,但山形、地貌、河流、树木都还在,人世苍苍,天证更比人证强,在场的所有人都点了头。郭老伯还确认了1925 年手绘地图上标注的“海关”和“伦敦传教士协会”的位置…… 四 艾伦心花怒放! 她终于替夫君和公公、婆婆一家找到了故居,寻到了他们的国根!话说彼得虽然1 岁就离开了中国,但在父母双亲的影响下,也深深爱上了中国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青少年时期就学习中文,为将来重返中国做准备。在哈佛大学期间,彼得与艾伦在做公益慈善活动中相遇,说来也是缘分,艾伦受母亲影响也喜欢上中国文化。艾伦母亲是一位心理学家,特别喜欢中国商代时期文化,还一直尝试着用中国的“五行学说”解梦,来丰富她的心理学研究。 小小艾伦记得,自己六七岁时候就爱往唐人街跑,钻到一个个小商店里,东西看看不够,虽然不懂,但总觉得“特别舒服”,以至于中国老板们都甚感惊奇。就是这种对遥远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彼得和艾伦走到一起,1974 年他们结婚了。 当时,他们俩非常想来中国,可中国“文革”还未结束,根本不允许他们进来。于是他们就去日本待了几年,在那里间接地学习中国文化,同时等待着能回到中国的机会。岁月匆匆,人生扰扰,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牙牙学语,在英文与汉语的转换中一天天长大,他们一家终于在1988 那一年,来到了日思夜想的中国! 这一待,就已是28 年! 艾伦说:“到中国来是丰富精神的。尤,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很差,没有车,没有热水,没有暖气,那时候什么都很困难…” 我的喜欢艾伦,一见如故,不仅在于她的“神”,还在于她神采飞扬的奔放性格。虽然已不年轻,但她仍像个小姑娘一样,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对一切事物还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她热爱生活的态度,就像天堂的歌声一样,能直抵跟她交往的各种性格的人的心。由此我断定,艾伦在家里一定是位“顶梁柱式”的好妻子。这28 年的中国经历,他们一家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几地生活过,艾伦自己做过英语教师、电视台英文频道主持人,她还把她的两个宝贝女儿培养成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两姐妹还演过电影,当过网红……她俩的名字原来叫“爱江”“爱苏”,是因为他们一家来中国后首先在江苏南京定居。后来两女儿到了北京、上海等地,觉得还是应该更扩大格局和视野,遂改名为“爱中”“爱华” ——你看,这家人从爷爷穆霭仁先生起,到彼得、艾伦,再到爱中、爱华,他们三代人孜孜矻矻,以人类大爱做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真是太美好的人生幸福事了,点赞!
鼓岭上的老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