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莆田邮俊
邮友邮谊和邮情点点滴滴 (十六)         Jul 3, 2018   
( 请看一张【三坊七巷】信封)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8-7-3 01:35



   这一新一旧的信封令人回味无穷,这个福州老封是贴建国10周年纪念票,还是不错的,信封正反面的英文手法不一样,是同一人所为吗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7-4 04:52 编辑

回复 11663#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四)   (插曲)                   Jul 4, 2018
(人间都是爱)  
   

纽约的康老师是多年前我在福州的音乐朋友,我们都是从小从烟台山长大的, 都很喜欢拉小提琴。 最近我在她的【烟台山小集】中看到她写的好多感人故事,虽然它们跟鼓岭没有直接关系, 但从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鼓岭精神(爱)。 今我挑选一篇转载这里。

来源:【烟台山小集】    作者: 小康
那天學校春季音樂會上,我們小提琴的演奏剛剛結束,台下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當六十多位學生走下舞台時,家長們群情鼎沸,閃光燈不停,尖叫聲不絕,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邁克!海娜!賈斯汀!克莉絲!……,整個禮堂沸騰起來了。「桑妮!桑妮!」這名字被喊得最響,還伴隨著有節奏的掌聲──那是來自桑妮的龐大親友團。

桑妮是三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她就在我的小提琴班學琴。有一次我在校外遇見桑妮一家人,她母親用中文向我問好,她父親是老外,笑著對我哈囉。與桑妮不同,她的兩個姊姊都有一雙漂亮的藍色眼睛和一頭亞麻色鬈髮。桑妮准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眼睛深褐,頭髮烏黑,還有一對可愛的小酒窩。

再次見到桑妮母親,是在去年聖誕節音樂會的彩排,她胸前掛著「安娜」的名片,來學校當義工。彩排後我用中文與她交談,不料,安娜笑著告訴我,她只會說「你好」,原來她是韓國人。我回想起桑妮曾經告訴過我,她小時候在中國。看著我一臉疑惑,安娜說起了桑妮的身世。

原來,桑妮是他們從中國南方一所孤兒院領養來的。那一年他們與好朋友結伴去中國旅遊,好朋友要去領養一個中國小孩。在孤兒院裡,安娜見到一個幼女,張開雙臂對著她直嚷嚷:「抱抱,抱抱」。安娜抱起了她,這一抱結下了母女緣。於是安娜回美辦了申請,領養了這個小女孩。這孩子喜歡人抱,笑起來像陽光一樣,給人溫暖,他們為她取了個英文名:Sunny (桑妮)。

桑妮在多元的家庭、愛的氛圍裡成長。父親是義大利人,會彈吉他,桑妮說他經常在家裡自彈自唱,可好聽呢!自從桑妮在學校參加了小提琴班後,她母親也為自己買了一把小提琴,與桑妮一同練習。他們三人,加上彈鋼琴的大女兒、拉大提琴的二女兒,常常在親戚朋友的生日聚會上演奏「生日快樂」等樂曲。

那天春季音樂會散場後,我剛走出學校大門,就看見桑妮一家人親熱地在一起。兩個姊姊簇擁著桑妮,桑妮依偎在母親的身旁。桑妮父親向我道謝後,談及當他看到桑妮的演奏時是多麼激動,他的臉上滿滿愛意,眼角閃著淚花。
這一刻,不知為什麼,我的眼睛也溫潤了。如果桑妮還在孤兒院,她會有怎樣的童年呢?「有你們,桑妮真幸運。」對著桑妮父親,我脫口而出,而他卻真誠地說:「幸運的是我們,有了桑妮這麼一個好女兒!」接著他滔滔不絕地告訴我,桑妮是多麼地愛父母,愛姊姊,愛朋友,愛鄰居老太太……。

天色已晚,我們互道晚安。暮色中,看著這一家人漸行漸遠的背影,我祝福他們。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Screenshot_2018-07-03-08-26-48.jpg
    图1-图2

Screenshot_2018-07-03-08-27-13~01 (002).jpg (222 KB)

Screenshot_2018-07-03-08-27-13~01 (002).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7-13 17:41 编辑

回复 11663#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五)                                  Jul  13, 2018
(一张民国鼓山红星信封背后的协大情缘)


提起鼓岭我会想到鼓山,因为它就在鼓岭的旁边;说到鼓山,我就不由地想起福建协和大学,因为协大座落于鼓山山脚下.

我对协大很有感情,因为我的姨夫黄德滋是1946年协大农业经济系毕业生;并且我小时家住华南大学附近的“馥园”小洋楼,我的邻居是福建师大外语系主任郑德超、谢德贞夫妇,他俩都是协大名人。 此外,我的好多朋友父母亲也都是协大学生。因为这些原因,我很喜欢收集鼓山的信封。其实鼓山的信封就是福建协和大学的信封,民国时的鼓山邮局是开设在协大校园里的。

2014年春季的一天,我一早开车去纽约参观邮展,那天因为遇到纽约大堵车,回到波士顿已是深夜。由于来回8小时的长途开车,到家时我觉得精疲力竭,但当我看到在邮展摊位上捡漏买到一张鼓岭信封和几张福建协大信封时,长途跋涉疲劳顿时消失了。

在这几张福建协大旧信封中,我最喜欢其中一张带有手印红星的协大美国教授徐光荣(Rodrick Scott)信封(图1-2),销有11月22日鼓山邮戳,年份字丁因邮局忘了放, 所以无法判断是哪一年从鼓山邮局寄出的。 从信封贴25分孙像邮票一枚可以推测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信封。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民国的信封印有闪闪的红星,当时我误以为这跟当时的福建红色政权有关系。后来经“华邮网”网友鉴定,这张红星信封是为了祝贺圣诞节,跟“革命”没关系。
1.jpg
2.jpg
图1-2

听说这张红星信封跟“革命”没关系后,我有点失望, 但我没想到不久以后,我在美国eBay网上又买到一张徐光荣于1937年2月2日从协大寄美国麻州的信封 (图3-4)。随后我在美国邮市买到一张1923年9月23日,美国“美以美教会”会议记录文件 (图5)。这个文件上记载当天会议上通过的9项决定,其中第5项就是派遣徐光荣夫妇来中国福建协大任教。有了这两张徐光荣的信封再加上这个教会的文件,我很兴奋,盼望着通过它们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3.jpg
4.jpg
5.jpg
图3-4-5

我原以为在网上搜索有关徐光荣的资料不是件难事, 结果花了好多时间只查到不少有关福建协大的历史资料, 但关于徐光荣的资料却一直找不到。最后通过我不懈努力和亲戚朋友的帮助,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一些。  

徐光荣(1885-1971)是协大外语系主任,为人谦和,学问深厚,是一位虔诚的美部会基督教徒。徐光荣是协大任教时间最长的外籍教师,曾任教务长、代理校长,对协大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在福州有一位亲戚名叫陈晃,曾是福州第三中学英语老师,也是协大学生,现已退休。他于1948年-1949年在徐光荣班学哲学和写作。得到这信息,我急忙打越洋电话给他。 据陈老回忆说,徐教授高个子, 讲话大声并很风趣。 在上哲学课时,教室安排在地下室。 他认为在地下室上哲学课很有意义, 因为地下室是整座房子的基础,而哲学则是所有学问的基础。 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哲学课时, 他喜欢用打火机烧一张纸表示要为学生点燃智慧。 他对学生英文写作要求很高, 对学生的作文,他总是很细心阅读和写评语,还经常改写学生的作文, 因为这缘故,学生写作文时要在作文纸两旁留下足够空间给徐教授改写句子用。

陈老还记得徐光荣的夫人是教音乐的。我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在网上搜索有关徐教授夫人的资料。原来他的夫人名字叫徐克丽 (Agnes Kelly Scott)(1891-1987),是美国尔贤大学学士, 奥伯林音乐学院及哥伦比来大学研究员, 于1918年来华,受聘为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和文山女中音乐教员。她在协和大学主要教钢琴、声乐、指挥。徐克丽女士主持协和大学的两个混声合唱团体 (Glee Club),并担任指挥。团员完全使用五线谱、英文视唱,保留有《弥赛亚》等大批国内外合唱作品曲目,同时她还培养了多位出色的独唱歌手。

2015年我在美国最大网购商店亚马逊(Amazon)买到协大另外一个美国教授萨惠隆 (W. Sutton) 的女儿编写的书(图6)。 我在该书中又找到一些关于徐光荣夫妇的资料。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他们两家关系很好, 经常一起参加庆祝小孩的生日和圣诞节派对。这张民国鼓山红星信封就是徐光荣寄往美国纽约州萨惠隆太太收的。 他们在鼓岭都有自己的别墅。上周我听鼓岭朋友说徐光荣的鼓岭别墅将成为加德纳的纪念馆 ( 图7) 。
6.jpg
7.JPG
图6-7

查到有关徐光荣夫妇资料后,我很希望能找到一张徐光荣和徐克丽的相片,但在网上查了好久都没发现他俩的相片。没想到今年一月,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老师(Elyn MacInnis) 发了一张她的公公和婆婆在福建协大校园里拍的相片给我看 (图8)。我把相片转发给福州亲戚陈老看, 他一看立即认出相片中后排左边第三人戴领带的就是徐光荣教授。看到这张相片,我喜出望外。  
8.jpg
图8

今年六月,穆言灵老师又发一张图片给我 (图9),这图片中间是1933年3月份日历,左右有两张照片。 穆老师要我帮她查一下右边相片是否是福州英华校长陈芝美结婚照。我通过南京舅舅和他的英华校友帮助,他们同陈校长在美国的女儿联系,获知陈校长的英文名字应该是James Ding, 而不是相片说明中的Theodore Chen. 我细看左边这张相片后,发现它正是我苦寻的徐光荣夫妇相片呀。那一时刻我真是欣喜万分呵。
9.JPG
图9

回忆2014年我在纽约邮展上买到这张协大徐光荣红星信封到上个月得到徐夫人的相片整个过程, 我为了挖掘这信封背后的历史故事,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很值得呵。 因为在这过程中,它既能帮我这位海外游子解乡愁,又能使我充分体验到收藏的几个乐趣:寻觅之乐,捡漏之乐,获得之乐,增值之乐,学习之乐和研究之乐等等。正如我的老朋友莆田学院方宝璋教授看了我的“寻梦鼓岭”故事后为我写的一首诗那样: “邮票信封寓学问,网络搜索拾遗珍;方寸之间多故事,寻梦鼓岭寄乡情。“

资料来源:
1. 协和学院-文化寻根《大德是钦——记忆中的福建协和大学》 黄涛著
2. 近代福州基督教圣乐事工概况及影响   
《金陵神学志》2007年第2期 作者:林键  2009-03-02   
3.  图8-9 相片由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老师(Elyn MacInnis) 提供。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65# williamzhang


   好故事,很有趣。值得研究
尚     晓     岩  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5000,

TOP

回复 11663# 莆田邮俊

老张逛邮市 (六十五)                        Jul 16, 2018
(夏季美国邮市人气旺)


每年美国夏天好多地方都有中小型邮展,邮市比较热闹,摆摊和来看的人也都比较多。昨天星期天我开车从麻州去隔壁的新罕布什尔州逛邮市,运气不错, 我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封、片和票。

(图1-2)是一张民国1919年帆船封是从广东嘉应州寄美国东北缅因州 (Maine)。我在网上查了,这嘉应州就是今天广东的梅州市。
这张民国封从嘉应州寄出 (1919.3.30),销有腰框戳,經汕头中转(1919.4.1),上海中转(1919.4.9),以及美国波士顿中转(1919.5.5),没有落地戳。 此封贴10分帆船邮票一枚(国际普通信函邮资),符资。这封信内夹有信件 (图3).  这5页英文信值得我去硏读它, 也许能在这信件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故事来。这5张信笺背后都有国画图案 (图4), 可见百年前的老外就挺喜欢中国式的信笺。
A1.jpg
A2.jpg
图1-2
A3.jpg
图3
A4.jpg
图4

这美国的缅因州(Maine)以盛产龙虾而出名,过去几年因为大量出口去中国,这里的龙虾价每磅从3美元涨到12美元。目前因为中美贸易战,龙虾进口到中国要收进口税, 美国的龙虾不好卖了, 只好开始减价。 这月初为了庆祝美国国庆,整个星期这儿生龙活虎的龙虾每磅才卖4.44美元, 比荔枝还便宜,因为荔枝每磅售价是5美元。

(图5-6)是二战期间俘虏片,没有盖邮戳。 去年我在邮市上买到一张相似片(图7-8),当时以为捡漏买到好东西了,后来才发现是伪假的。吃一堑长一智,这次遇到这张俘虏明信片我不急着买, 而是先把图片发给国内微信朋友看,经过鉴定是真的我才买下。
A5.jpg
A6.jpg
图5-6
A7.jpg
A8.jpg
图7-8

昨天我在邮市上还买了二十几张蟠龙旧票,标价是每张1 美元,讨价还价后摊主同意打8折全卖给我。洋人邮商和摊主不会中文,他们也不知道小地方戳票要比大城市的值钱很多,这样华人买家就有较多捡漏机会,买到较好的戳票.  只是如今这种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别说戳票少看到,就连普通的蟠龙旧票也不多见了。这次蟠龙旧票中有一张较好,它是广东连州干支双圏戳票 (图9)。我以前只收集封片, 不重视戳票, 现在收集多了也觉得戳票很有趣的。每次我买到我不知道的地名戳票,我 总会到网上查看一下, 以便使自己对这地方文史有一定 的了解。

A9.jpg
    图9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63# 莆田邮俊

小陈, 请看福州鼓岭最新消息。

在百年鼓岭邮局盖一个老邮戳、寄出一封信_新闻频道_福州新闻网

   http://m.fznews.com.cn/dsxw/2018 ... 4900130bc5a2751b6d1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7-22 21:14 编辑

回复 11662#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六)                        Jul 22, 2018
(百年的古井--历史的见证)


每次我写完我的“寻梦鼓岭”故事,我总会记住转发给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Elyn MacInnis)老师看。她看了我的故事后总会鼓励我,说我写得好,说故事很有意义。 上个月我希望她能为我的“寻梦鼓岭”系列写一故事, 她欣然答应了。 上周末她通过微信发给我她写的关于鼓岭水井的故事(中英文)和几张相片。这故事乍一看很平凡,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鼓岭的水井。但我细读这故事后,很激动。 我知道为什么穆老师要写这篇简短的故事,因为这口水井充分体现出鼓岭精神:“博爱,和平和友谊”。那天我把这几张相片给太太看,她觉得这几张相片太平常了,不明白我为什么看了会这么兴奋和浮想联翩。
   我对她说:“这不是普通的水井, 它是百年前中美两国人民在鼓岭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它不仅跟穆老师有关系,跟你和我也有紧密的关系呀。”
      她听了惊讶地问道:“我从来没去过鼓岭,为什么说我跟这水井有关系呢?你不会在瞎编故事吧!”
“你别急, 听我慢慢地跟你解释。”

“在鼓岭有一口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井(图1), 这口百年前的老井有它独特的地方, 特别是这井栏上凿刻的文字:“外国、本地公众水井” (图2) 。原来不论是村民还是来鼓岭避暑的洋人,每天生活都离不开水,这井水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就是共享这井水的“公众”。习近平主席的鼓岭故事中的主角加德纳从小喝着鼓岭的水长大,水就融入血脉,化成乡愁。这里有他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有他和当地村民及洋人儿童的游戏和情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 鼓岭的山青, 鼓岭的水秀, 鼓岭的人更亲,他自然地就把鼓岭当作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1.JPG
图1 鼓岭邮局左侧的百年前古井
2.JPG
图2 水井井栏上凿刻的文字“外国、本地公众水井”

一个世纪过去了, 这鼓岭邮局左边老井里的水,不仅还能喝,并且依然还是非常柔软顺滑、清爽甘甜。每当加德纳和其他外国友人后代来鼓岭寻梦和追忆时, 他们都会喝一喝这老井里的水,要和这老井拍照留念(图3-4-5), 有的还特意要用这井水冲泡茉莉花茶, 以便使那种特殊的香味,永久地融入他们的脑海中。穆老师的公公和婆婆在鼓岭住过一段时间, 他们都饮过这口井里的水,所以她把她写的“饮水思源”故事以及她拍的水井相片发给我看,并希望我能把它转发在我的“寻梦鼓岭”系列里。”
3.JPG
4.JPG
图3-4 鼓岭江处长(左一), 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Elyn MacInnis)(中间), 和美国柏龄威 (D. Billing) 夫妇在研究古井
5.JPG
图5 加德纳两位侄儿(Lee Gardner & Gary Gardner)在古井前打水

听了我的解释, 太太感动地说:“看来这口水井真得很有意义,老外也知道知恩图报呵。”
“是的, 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 但好多洋人也都有这种美德。” 我答道。
“那你为什么说我跟这口井也有关系呢?” 太太听后连忙又追问我。
“应该说有间接的关系。你的爷爷李森林, 他是鼓山脚下魁岐人,年轻时在福州兴隆水菜行当“挑夫“,每年夏季他每天凌晨就要挑牛肉、面包、土豆和青菜等爬山越岭到鼓岭卖给洋人。他每次爬到鼓岭山上一定是又累又渴,肯定会来水井边饮水解渴。爷爷后来把从鼓岭赚来的辛苦钱在福州烟台山观音井路开了兴隆西饼店, 并且送你爸爸来美国学医。”

太太听了我这么说,她恍然大悟地说道:“因为爷爷跟这水井有关系,所以你认为我跟这水井有间接的关系。 你是我老公,所以说你和鼓岭这水井也有了间接的关系, 你是这样来推理,对吗?”
    “对, 可以这么说, 不过我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之所以会如此迷恋鼓岭信封,是因为2012年9月我回国探亲, 看了9月27日【福州晚报】关于鼓岭邮局重新启用和外国友人游鼓岭的报道,那天的晚报就有这口古井的相片(图6)。 这份报纸是福州市一医院谢乃斧医生送给我的, 至今我还珍藏着。它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因为我“寻梦鼓岭”漫长的道路就是从这一天,从看了这口水井的相片那一刻开始的。”
6.jpg
图6 2012年9月27日【福州晚报】  

“那你在2015年5月回国到鼓岭寻找当年爷爷留下的足迹时,是否有喝上用这老井里的水泡上的茶呢?”
   “很遗憾没有, 因为那天是鼓岭邮局管理员黄圣惠小姐的休息日, 邮局没开门, 茶水都没准备好。不过还好去年5月,我的“华邮网”网友,新加坡的侯先生,香港的杨和黄两位先生,美国的刘先生, 福建的谢先生和小陈,以及海峡两岸等多位集邮家, 他们参观鼓岭邮局时, 邮局管理员林佳音小姐, 用这口井的水泡茉莉花茶热情接待这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十几位贵客(图7)。
7.jpg
图7 鼓岭邮局林小姐用古井甘甜水泡茉莉花茶接待海内外集邮者
   
她听了我的故事最后笑着问我:“为什么你可以从这几张鼓岭古井的相片联想到这么多的故事, 而我就不会呢?”
我笑着说:“因为你还没去过鼓岭,我不仅去了,而且我和鼓岭有奇缘呵。”


饮水思源   “When you drink the water, remember the source.”
原创:美国穆言灵(MacInnis)
There are many springs and wells in Kuliang, with water pipes criss-crossingthe mountain, feeding all the houses with fresh mountain spring water.  There is one well that you can still see villagers using, hauling bucket after bucket of cool water for their washing and their plants.  This well is special, the most important well on the mountain, because it is not only a well, but it is an icon for Kuliang.  When people look deep in the well, they can see their reflection 。
百年前 鼓岭有好几个地方有泉水和井水。鼓岭的居民用这甘甜的泉水和井水来做饭和洗衣等。至今还有一口古井,不仅还能喝,并且依然还是非常清爽甘甜。这口井可以说是鼓岭的象征。人们往井里深处看时,井水清澈如镜。(图8)
8.JPG
图8 古井水清澈如镜

The Old Public Well, where both foreign and Chinese members of Kuliangwould go for water, was located right next to the post office. The characters etched into the stone more than 100 years ago read: “Well for Foreigners and Chinese.”
鼓岭邮局的左边有一口公用的古井,住在鼓岭的中外民众都会到那儿取水。古井上 有几个 100 多年前刻上的字:“外国、本地公众水井”。

The saying “When you drink the water, remember the source,” reminds us to be grateful for the people who went before us shaped us into who we are today.
“饮水思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创造了今天的我们的前辈们心怀感恩。

In Kuliang,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re blended and softened in friendship.
We are grateful to the people who lived on Kuliang for showing us how to live as a community of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minding u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friendship, and that if we are kind and care for others, the world will be a better place.
在鼓岭,中外文化友好交融。我们很感谢生活在鼓岭的人们给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国 人民如何友好地生活在一起,提醒我们友谊是最重要的事,只要我们互相友好,互 相关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资料来源:
1.        鼓岭的“洋乡愁”,【福州日报】2018.1.2, 作者: 山水
2.        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老师提供鼓岭水井相片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六)                        Jul 22, 2018
(百年的古井--历史的见证)

每次我写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8-7-22 21:10



   真是一篇好文章,一口井引出一段绝佳故事。  饮水思源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7-31 16:05 编辑

回复 11670#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七)                        Jul 31, 2018   
(一张民国鼓山明信片引发出的故事
----“福建事变” 和 “中华共和国”)


收藏有好多乐趣, 这些乐趣对没有收藏的人来说不一定能够理解的。说到收藏的乐趣, 人们大都会想到捡漏之乐。 2015年6月初, 就在我回国探亲和攀登鼓岭返回美国后的第一个周末, 我在美国邮市无意中捡漏买到一百多张上世纪三十年代福建协和大学美国教授萨惠隆(W. Sutton)夫妇(图1)家族的信封。这些信封大都带有福建闽侯,鼓山和鼓岭的邮戳 (图2-3)。 除此以外,还有好几张是萨教授岳父(T. Holmes)清代浙江莫干山蟠龙信封,莫干山和鼓岭,北戴河,牯岭,鸡公山合成为清代五大夏季邮局, 其邮品比鼓岭还少见,所以较珍贵。 那天我只付了一百美元就拥有这么多很有价值的旧信封, 我真是欣喜万分 。
A1.jpg
图1 福建协大美国教授萨惠隆夫妇
A2.jpg
图2 1934年7月24日美国寄鼓岭信封
A3.jpg
图3 1940年6月27日鼓山寄美国信封

三年多来,通过研究这些旧信封使我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发现这个研究学习之乐要比捡漏之乐来得更重要和更有意义呵。

在这批旧信封中夹带一张很有史料价值的明信片。这张实寄明信片是1933年12月圣诞节那天,美国教授萨惠隆先生夫人从福建协大寄给她在 美国纽约州的母亲(T. Holmes),销鼓山邮戳, 贴10分和5分邮票各一枚, 国际明信片邮资。  明信片上的大楼是福建协大女生宿舍(图4-5)。
A4.jpg
A5.jpg
图4-5 1933.12.25 福建协大寄美国明信片

明信片里说到:“昨天我们看到有5架飞机轰炸福州。”( Yesterday we saw five planes come over and bomb Foochow.)  我看后误认为那飞机是日本人的。去年8月1日, 我把这张实寄明信片转发到“中国邮史研究会”网站‘华邮网’上,想征求大家的意见。 一位浙江邮友看到后立即回复说:
  
“1933年飞机轰炸福州,应是福建事变中的中央军打十九路军!并非日本人。可在“百度”搜索1933福建事变。此片邮戳似乎正是1933年12月,时间上吻合,难得历史见证。”

“华邮网” 的麦会长认为这张明信片确实是“闽变”的好史料。而福建邮史研究专家福州阮先生看了这张明信片后还特意转发有关这一事变的历史资料给我: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蒋光鼎、蔡廷鍇(图6-7-8)与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發動"閩變", 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图9),把福建省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个省(图10)。
A6.JPG
A7.jpg
图6-7  十九路軍將領蒋光鼎和蔡廷鍇
    A8.JPG
图8 十九路軍
A9.png
图9 中華共和國旗
A10.JPG
图10 中华共和国名义疆域图

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不久,蔣介石调集八个师的陆军入闽围攻十九路军,并以空军和海军配合攻击。十九路军迅速溃散。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从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主要官员逃离福州,该政权只維持了53天。"福建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事件,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

阮先生也认为这张福州寄美国的明信片是1933年圣诞节(12月25日)寄出, 明信片上说有5架飞机来福州轰炸一事,与"福建事变"中的海空军打击十九路军的记录一致,轰炸福州是中国(中央)空军干的,与日本人无关。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后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使我感到又惭愧又高兴。 作为一个道地的福建人,我活了大半辈还不知道福建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这样重大的事件,我感到很惭愧。我高兴的是通过研究和学习这张明信片使我深深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我觉得自己手上收藏的其他一些鼓岭和鼓山信封及明信片背后很有可能也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事件,或见证了一段历史,我应该努力去把它们充分地挖掘出来。

资料来源:
1.        维基百科: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2.        十 九 路 军的 最 后 辉 煌----“福建事变”和“中华共和国”(黄建聪)2011-11-22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真是一篇好文章,一口井引出一段绝佳故事。  饮水思源
莆田邮俊 发表于 2018-7-22 22:21

(西瓜邮票信封)

小陈, 夏天水果特别多, 但我最喜欢的每天几乎都要吃的水果是西瓜。
昨天收到你于七月16日寄给我的挂号信件, 上面贴有西瓜邮票两张, 信封贴的邮票都是你精心挑选的, 真漂亮,很喜欢.
可惜信封多折痕和皱纹, 品相不好真可惜。


    IMG_2194.jpg
IMG_2195.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西瓜邮票信封)

小陈, 夏天水果特别多, 但我最喜欢的每天几乎都要吃的水果是西瓜。
昨天收到你于七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8-8-9 09:29



   我也喜欢吃西瓜,下回我会注意邮品的包装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8-10 19:05 编辑
我也喜欢吃西瓜,下回我会注意邮品的包装
莆田邮俊 发表于 2018-8-9 20:59

小陈, 成都集邮家李学义是我今年刚认识的邮友,昨天他发给我看他写的一篇故事, 我觉得精彩,值得大家一看, 所以转发在这儿。

集邮经验浅谈 (十)                                                Aug 10,  2018  
(三天喜获二枚珍贵的签名封)


我是一名有着几十年集邮经历的老邮迷,除了编组专题邮集外,对收集名人签名封也很感兴趣。不久前在三天时间里收集到二枚珍贵的签名封,欣赏之余也感到很有趣味。

2016年12月24-25日我国著名的演员刘晓庆主演的话剧《武则天》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虽然票价不菲,但是我想到刘晓庆来成都机会难得,又逢圣诞节,豁出去也要享受一次高档的艺术,与妻子商量还是买了票(图1)。刘晓庆在剧中的精彩表演,多次获得观众的掌声,起伏的剧情、华丽的布景、漂亮的服装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退场,我和妻子故意走在最后,抽个机会溜上了舞台,正好看到盛装的刘晓庆正在和剧场的工作人员合影,于是我赶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信封(川艺票务公司购票专用信封)和笔,上去准备请她签名,工作人员马上把我推开说:不行,不行。等到他们照完相,我又一次上前求签,工作人员再次把我推开,但是这次刘晓庆注意到我,也可能是被我这个“老粉丝”的执着感动,她向我招手,同时说:只签一个。我立刻回答:好的。就这样她几秒钟就在我递去的信封上龙飞凤舞的签上了名(图2)。与刘晓庆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实属不易,也让我有机会仔细观察了她,她个子不高,但身材保持不错,化妆浓艳、服装华丽,显得雍容华贵、高人一等,但是由于经历沧桑,眼角的皱纹也已清晰可见。

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但我却毫无睡意,兴致勃勃的给这个封贴上邮票,又在邮政编码框内写上“2017圣诞夜”,又从演出节目单上剪下刘晓庆的演出照贴到封上并注明“演出话剧《武则天》”,第二天一早赶到离剧场最近的走马街邮局盖上邮戳,完成了这枚签名封的制作。

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这是一场十分精彩而难得的展览,展览收集了全国几十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重点的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和新疆龟兹石窟的彩塑、石刻和壁画,还有8个复原的洞窟让你如临现场,这在全国也属首次,因此是一场不可错过的好展览。与展览同时举办的活动也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有着“敦煌女儿”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将与观众见面并开辟讲座,主讲敦煌莫高窟的渊源历史及文物价值。由于樊锦诗的名气和这一讲座的内容吸引了很多的各界听众,预约名额半天时间就已满员,当我从报上看到消息时已经无法预定座位了。但是我还是不甘心失去这样一次好机会,27日下午我早早来到会场门口,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由于没有预约号,工作人员不让进,我对他们央求了半天也未得到同意,不过也可能看我年龄较大,又是这样的执着,也就不太管我了,趁此机会我就悄悄的溜了进去,一进会场就没人管了,只要有座位就解决问题。

樊锦诗很早也来到会场,忙着准备演讲用的多媒体。她身材矮小、满头银发、衣着朴素,但眼镜背后的睿智、专注的眼神,开朗的笑容都让你对这位年近八旬的考古学家肃然起敬。她的报告讲了3个小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图片、中肯的评价、敬业的精神使全场观众为之感动,也获得大家多次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之后,听众纷纷离场,我又是第一个冲上讲台,请她签名与合影(图3、图4),随后有十几个年轻人也拿着书籍、图片请她签名,她都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晚上回家之后,我找出敦煌壁画邮票贴到封上,又下载了樊锦诗的照片贴到封上。第二天一早赶到离博物馆最近的陕西街邮局盖上邮戳,完成了这枚签名封的制作。

当我把这两枚签名封放在一起慢慢欣赏时,感到其中很有一些意思。这两位签名的主角都是女性,又都是老人(刘61岁,樊78岁),他们又都是经历坎坷但又百折不挠,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对国家文化事业做出大贡献的国家名人,甚至在世界上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刘晓庆以她卓越的演技和敬业精神五次获得电影百花奖,2014年还获得中国时尚大典时尚影响力人物奖,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全国表演学会副会长,也是广大群众喜爱的著名演员。樊锦诗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又担任过敦煌研究院院长,还是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几十年扎根敦煌,取得瞩目的研究成果,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还被评为“全国优秀边陲儿女”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但是这二位主角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一位从事舞台艺术,一位从事考古研究,领域、事业各不相同。还有一点不同就在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刘晓庆张扬开放、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决不认输,好似一只能歌善舞的金凤凰。而樊锦诗埋头苦干,踏实低调,几十年默默无闻的研究课题,好似一只奋力拉车的老黄牛。有人说“字如其人”,看看这二枚签名封,好像得到很好的印证。你看,刘晓庆的签名龙飞凤舞,潇洒有余,樊锦诗的签名一笔一划,中规中矩。你说有没有意思?是不是和他们的性格相对应?

三天时间里,我竟得到二枚珍贵的签名封,让我感觉很有成就。可以说这是我执着追求的结果,也是快乐集邮的体验,使我学到不少东西,更得到了很多美的享受。

IMG_2206.JPG
IMG_2207.JPG
图1-2

IMG_2208.JPG
IMG_2209.JPG
图3-4

(来源: 成都李学义)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8-20 12:30 编辑

回复 11670# 莆田邮俊
寻梦鼓岭(三十八)(插曲)    Aug 19, 2018
(因为鼓岭我们有缘再相遇)


我苦寻鼓岭老邮局信封解乡愁不觉已有五年多了, 但我真正动笔开始写《寻梦鼓岭》的系列故事还是去年九月底,当我看了七家外国友人再次来鼓岭寻梦追忆他们前辈和鼓岭村民结下的深厚友谊的新闻报道后,我想我应该把我通过收集鼓岭信封所知道的鼓岭故事写下来。 我很高兴我的故事在微信群中转发后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关注和点赞,更使我感到兴奋的是失联好久的老同学和老朋友因为看了这些故事后又同我联系上了。这些朋友中有老朋友方宝璋, 他不仅给我点赞还写了一篇回忆故事和一首诗, 我很感动。 现我把他刚写的短文转发在这儿。

半世纪师生情未了 原创:方宝璋
(方宝璋,福建莆田人,中国历史学博士,全国知名审计史研究专家,二级教授
中国审计学会理事, 学术研究成果突出, 发表很多重要著作, 现任莆田学院特聘教授)

今天8月16日,张又新老师万里迢迢,从美国波士顿寄来许多精美的邮票送给我(图1-2),让我万分欣喜。张老师是我的小提琴老师,50年前,文革爆发,我辍学在家,百无聊赖,突然萌发了学习小提琴的冲动。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学小提琴谈何容易,我作为一个待业青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单单买一把最低档的百灵牌小提琴,再添置一些琴弦、松香、校音器、肩垫等,就让我无法筹措费用了。如当时再拜师学习,课酬根本无法付得起。在这种窘境下,我幸遇张老师,程门立雪,他终于收了我这个学生。
IMG_2232.jpg
IMG_2234.jpg
图1-2

我有幸入师门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后,才逐渐了解到,张老师在当时是一位聪颖好学的青年,师从福建艺校的黄耀东先生学小提琴多年,琴艺精进,成为福州小提琴界的翘楚。但是,张老师人生坎坷,因家庭出身连累,考大学被拒之门外,进专业团队拉小提琴无门,无奈之下只好到凯旋服装厂当供销员。他虽然身处逆境,依然奋发有为,免费教了一大批的小提琴学生,闻名遐迩。他的一些学生甚至走上了小提琴的专业道路,如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的陈小丽教授,就是他的高足。当时福州红卫兵乐团中的小提琴手,几乎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其中优秀者有首席陈文,以及陈小丽、陈豫、谢今娜等。

那年代张老师虽然上课不收学生课酬,但教学却相当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学生在课堂上拉琴时一些小小的毛病,他都不放过,逐个耐心纠正,直到学生改正为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还“送教上门”。有一次他外出办事路过我家,因时间宽裕就顺便到我家上课,对我拉的《丹克拉变奏曲》整首进行指导。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他上完课连一口水都没喝,就急匆匆地赶着去办事。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幸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从此走上了治学的道路。十一屇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不少人出国留学、经商、定居。张老师欣逢这一历史潮流,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学习。从此,我与张老师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时间荏苒,斗转星移,数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年一次偶然的机缘,我从朋友微信群中看到《寻梦鼓岭》的故事,我与张老师又恢复了联系。现在张老师已届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每天忙于集邮、为“华邮网”网站撰写集邮文章,弹钢琴、教学生等。我虽也过耳顺之年,每天也忙于看书写文章,偶尔练练书法,拉拉小提琴。我们俩志趣相投,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不知不觉联系越来越频繁密切。张老师最近在写《寻梦鼓岭》集邮专题连载文章,我成了张老师大作的第一位读者,深为其大作的动人故事所吸引,因此也迷上鼓岭和集邮。为此我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邮票信封寓学问,网络搜索拾遗珍;方寸之间多故事,寻梦鼓岭寄乡情。”

集邮是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方寸之间凝聚着包罗万象的知识和艺术魅力,而且这些邮票、信封、明信片还蕴藏着许多历史文化故事和人物,同时在收集邮票、信封、明信片等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故事和经历。

张老师很提倡青少年集邮、学音乐,他说爱集邮、会弹琴的小孩一般都比较优秀。在此,我做一个引伸:忙于集邮、拉琴、弹琴的老年人,其老年生活质量肯定不会低。但愿如张老师所祈盼的,通过集邮和学音乐,我们的夕阳红日子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张老师现在不仅还是我的小提琴老师,而且他寄来的邮票成为我集邮的开始,他又成了我的集邮老师,真是半世纪师生情未了!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75# williamzhang


拜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利用自己的音乐知识教书育人,赞,您很有天赋,可惜生不逢时,好人一生平安!
尚     晓     岩  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5000,

TOP

张先生和我因邮结识于华邮网,进而成为朋友。我孙女昨日抵波士顿读研,及时得到了张爷爷热情的关爱……令人深受感动,甚为感激。特此鳴谢谢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8-31 20:53 编辑

回复 11676# sxy667788

寻梦鼓岭(三十九)                                    Aug 31, 2018       
(从一张清末明信片看百年前的鼓岭)


1869年奥地利邮局发行了第一张世界明信片, 中国大清于1897年也发行了第一张邮资明信片。早期的明信片大都没有图片, 随着摄影技术发展和进步, 印有风景、风俗、人物的明信片逐渐流行起来。

清末民初关于中国题材的图片明信片深受当时旅居中国的洋人所喜爱。 那时候小型相机还不普及, 更没有什么录像机和视频,这些洋人和他们的家属对中国一 切都感兴趣,但他们无法像今天每到一处, 把自己所见所闻拍录下来,  然后通过网络和微信发给 远方亲朋好友看,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选购自己喜欢的图片明信片, 然后寄回去。这样图片明信片不仅像写信那样可以传达信息, 并且还可以传递图像, 同时这些图片明信片就成为集邮者收藏的新对象。一百年前中国人很少使用明信片,因为中国人传统习惯不喜欢把自己信的内容公开在一张没有信封的明信片上,所以我收藏的老明信片几乎都是洋人从中国寄国外的。

这张明信片于1910年8月30日,阴历七月二十六日,从鼓岭寄美国华盛顿,销有鼓岭拱形日戳、 福州汉英戳和福州日本客邮戳; 贴有伦敦版蟠龙邮票3枚, 邮资共4分,符合国际明信片邮资(图1-2)。  
TZ1.jpg
TZ2.jpg
图1-2  1910.8.30 从鼓岭寄美国华盛顿明信片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 这张明信片寄信者名叫伊迪丝.特拉弗(Edith G. Traver)(图3), 1881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莫斯科, 1973年去世, 享年92岁。她是美国浸信会派来中国的传教士,作为一名教师和传道者, 她在广东汕头地区工作了三十多年。这张明信片可以说明当年来鼓岭的外国人不仅只是从福建各地, 还有从广东来的。
TZ3.PNG
图3     伊迪丝.特拉弗(Edith G. Traver)

明信片上的收信人应该是伊迪丝的母亲,英文写的是:
A happy birthday to you.
This is part of kuliang. The house with a cross is our house. And the O is the stone church. About all houses are stone. Our roof now is flat, though the road comes down to the corner.
Love from Edith

中文大意是:“祝您生日快乐!
这是鼓岭(kuliang)的一部分。屋顶有一个叉X的是我们的房子, 有O记号的是鼓岭石头教堂。这儿所有的房子几乎都是石头造的。我们的房子屋顶是平的,尽管路只通到到角落。
爱您的伊迪丝”

伊迪丝不仅告诉家人自己住的房子的位置,  并且特地也指出鼓岭教堂在何处,可见外国人对教堂十分重视。对他们来说,每周一次的礼拜是鼓岭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活动 (图4-5)。
TZ4.jpg
图4  外国人做完礼拜从鼓岭当年的石砌礼拜堂走出
TZ5.jpg
图5  两位女士在鼓岭礼拜堂前的合影

从这张明信片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万国公益社(图6)和网球场(图7)的位置。万国公益社被誉为福州最早的会所,也是福州最早的西式俱乐部。万国公益社内设歌舞厅、化妆室、更衣室等,设施非常完善。 万国公益社曾建有游泳池(图8)和七个网球场。在鼓岭,外国人最大的娱乐与社交活动是打网球,因此许多人家都有私人网球场。1907年侨民又在鼓岭上建造了两个公共网球场,次年又建了第3个。鼓岭每年一度的网球比赛更是盛事一桩,英国、美国、中国等各国在山上的人们不论国籍、不论阶层都参与其中。胜利者虽然没有奖金,但却赢得荣誉。有时候刚好有英美军舰在福州马尾罗星塔附近停靠数日,人们便派出最强的“鼓岭队” 到军舰上去邀请他们最棒的网球手到山上打一场比赛。
TZ6.jpg
图6 万国公益社
TZ7.jpg
图7 鼓岭网球场
TZ8.jpg
图8  鼓岭游泳池

福建邮史研究专家福州阮先生看完这张明信片后洞察到这张实寄片销盖福州日客邮戳很不平凡,  当时清代福州寄美国信封和明信片正常是经由上海局中转,应该销盖上海日客邮戳。 他还认为这张100多年的清片保存如此之好,令人称奇。莆田传教史研究专家陈先生则认为这张鼓岭明信片,销有鼓岭拱形日戳,在没有集邮意识的情况下,这样的原地实寄明信片非常贴合主题,很少见。

这张清代鼓岭明信片原是“华邮网”网友山东邮史研究专家尚先生在上海华宇拍卖会上拍到的。 拍卖那天,我也曾托人替我竞标, 因我出价低了没拍到。那天我心里特难受, 因为一套好邮票我若没买下我还会有机会遇到的, 但是一张好的实寄明信片一旦错过了好机会,那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但我万万没想到,尚先生听人说我因没拍到很失望后, 立即发短信给我说他可以割爱相让。我看了这信息真是欣喜万分!“华邮网” 网友对我寻梦鼓岭的热心帮助和支持,这种深情厚谊使我终生难忘。

资料和图片来源:
1.        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MacInnis)老师提供有关伊迪丝.特拉弗资料和相片。
2.        鼓岭-百度百科,秒懂百科
3.        照片是Virginia Beard Van Andel的收藏
4.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78# williamzhang


   鼓岭拱形戳+福州日本客邮局中转,背面是鼓岭照片,不知可否算是鼓岭清代极限片
尚     晓     岩  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5000,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鼓岭拱形戳+福州日本客邮局中转,背面是鼓岭照片,不知可否算是鼓岭清代极限片 ...
sxy667788 发表于 2018-9-1 07:19

我想不能算, 因为鼓岭明信片贴的是蟠龙邮票。  我曾经看到清代北京天坛明信片, 贴的邮票是宣统登基邮票, 盖北京邮戳, 可以勉强说是清代极限片。
清代极限片很少见, 不知有人有吗?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9-7 02:42 编辑

回复 11677# 肖万里
寻梦鼓岭(四十)                                Sep 6, 2019
(一山一岭故乡情)


纽约的康老师是多年前我在福州的老朋友,我们都是从小从烟台山长大的, 我们不仅都酷爱音乐,并也都喜欢回忆和写故事。我们俩人还有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移居美国都已有三十几年了, 不知不觉中纽约和波士顿分别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尽管他乡的景也好, 他乡的人也亲, 但无法锁住我们梦中故乡行。故乡恬静优雅的烟台山, 巍峨的鼓山, 美丽的西湖和滔滔不绝的闽江水等等都使我们十分眷念。如今康老师对鼓岭也很向往。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既然你觉得我写的寻梦鼓岭故事颇精彩感人,你能否抽空为我的系列故事写一篇你对鼓岭的看法和感想呢?不过事先我需说好,点赞肯定会有的, 但稿费免谈。“  我没料想到, 康老师把我的话当真,果然即在百忙之中为我写了以下《一山一岭故乡情》的故事。我细读以后,不仅觉得她的文采很好,并且被她对故乡的那种深爱而十分感动。

一山一岭故乡情                 来源:【烟台山小集】    作者: 小康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他乡有情,他乡有爱,
我却常在梦里故乡行。

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几回回梦里回故乡,回到了座落在仓山梅坞路上的老家,老家就在烟台山旁,出了家门,穿过马路,登上斜坡,就到了烟台山。

烟台山(图1),位于闽江南江滨,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图2-4)。它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众人关注,“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这是叶圣陶当年为烟台山所留下的描述,多么的美!
W1.jpg
图1 百年前从中洲岛看烟台山
W2.jpg
图2 百年前从烟台山看万寿桥与中洲岛
W3.jpg
图3 百年前从烟台山鸟瞰闽江,万寿桥和中洲岛
W4.jpg
图4 百年前从烟台山望北台远眺闽江,万寿桥,鼓山和鼓岭

我主修音乐,鲜少写作,但对烟台山的爱,令我在异乡写下朴素的文字: “ 身在他乡,有時我竟恍恍惚惚地觉得是走在故乡的烟台山上。记得小時候,爷爷牽着我,长大了,我搀着爷爷,走在蜿蜒的石阶上,上上下下。”  这是去年三月底,来美三十二周年的纪念日,我有感而发写的第一篇小文《中美各一半》中的一段。

我将此文投搞美国华人报纸,刊出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乐此不疲,每个月写一,两篇投稿,一经见报,我即刻加入个人的耕耘地,至今,我的【烟台山小集】已经有三十多篇小文了。我不时光顾自己的小天地,读着自己写的文章,时有感动,多有激励,想不到的是,在那儿我幸遇了张老师。

张老师从小学音乐,擅集邮,退休后勤于笔耕,我拜读了他在【华邮网】和【邮俊收藏阁】里的各种系列文章,没想到张老师小时候也在烟台山长大!

张老师所著,多是集邮文章,尽管我对集邮不甚了解,但他苦寻鼓岭信封流露出的满满思乡之情令人感动。我爸妈读了《寻梦鼓岭》系列中福建协和大学老师在鼓岭的往事后,马上用微信转送给各地的老校友。时光冉冉,岁月流淌,当年他们风华正茂,如今雪鬓霜鬟,他们常常回忆起在协和大学的日子,特别是当日军入侵,城市沦陷,学校迁往山区,在那样艰苦环境中,岁月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沧桑与艰辛,师生之情难以磨灭忘怀。读着鼓岭的故事,想着几十年世事沉浮,九十多岁的老人们感慨万千,真是几番风雨几多愁,几度哽咽数度泪呀。

爸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鼓岭,我急忙问他们,“鼓岭在哪儿?它离西湖远吗?我怎么从来没去过呢?” “ 在鼓山后面。”  妈妈告诉我。

鼓山(图5),是童年时去过的最远的地方,登过的最高的山峦,没想到鼓岭就属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图6)。鼓岭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度,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包括烟台山上各国领事馆的许多领事及家人前往避暑。1935年古岭就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为了方便避暑名流要人在鼓岭上通信的需要, 还特地设了鼓岭邮局。这个邮局和当年的庐山和莫干山等邮局等并称为中国早期的五大著名夏季邮局。尽管从前书信很慢, 车马很远, 但盖着鼓岭邮局印戳的信件还是像雪片般地辗转至世界各国。于是,鼓岭这个地方声名鹊起,  为世界所知。
W5.jpg
图5 百年前的福州鼓山
W6.jpg
图6 百年前的福州鼓岭

“带着幼小的你们登鼓山真不容易,从山脚到山顶不知要休息多少回。下山更烦恼,怕你们跑下山会跌倒,所以从来没带你们去鼓岭。” 妈妈的记忆力真好,爸妈见我对鼓岭饶有兴趣,嘱咐我, “ 将来你们如果回国,一定要去鼓岭看看。”

在长辈的记忆中,当年的鼓岭几分仙气儿, 如世外桃源,令人回味不已。正如郁达夫在1936年所描绘的:“山上的房子,  因为峰多地峻的关系, 绝少那些高楼大厦的笨重式样;  壁以石砌, 廊用沙铺, 一区住宅, 顶多也不过有五六间房间; 小小的厨房,  小小的院落, 小小的花木篱笆, 却是没有一间房子不备的。”

今天的鼓岭,又是什么模样呢?读了张老师的文章,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它与往年似曾相似,欧洲风格的教堂,依然立于鼓岭山巅丛林之上;登观日台可看朝阳变幻,享八方美景,向东望去,还可以看到白眉水库和远处的闽江口;有“云道”之美称的木栈道依山而建,穿行于林海、草甸、水泊之中;南洋溪的溪水还是清澈见底,溪底的石头粒粒可见;张老师文中多次提及的邮局(图7) ,在夏季忙碌地运作着,邮局旁的那口百年古井从未干涸,井水甘之如饴,后人饮水思源,感恩不尽(图8)
W7 - Copy.JPG
图7 今日的鼓岭邮局
W8.JPG
图8 鼓岭邮局左侧的百年前的古井

故乡的山山水水,时常萦绕在心,虽然去国离乡多年,却常在梦里回故乡。登烟台山,逛西湖,  攀鼓山,  如今又多了一个游鼓岭。


图片来源
1.        图1-2 海都网
2.        图3-4-5-6 系本人收藏的清末和民初实寄明信片
3.        图7-8 邮俊收藏阁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81# williamzhang

海外游子数十年,依然原乡情浓,历久弥新。美文、美心,令人感荷良深!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