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江湾镇四乡盛产优质紫花布,远销闽粤。江湾镇成为棉布交易集散地。开埠后,江湾地处城乡交会地,客商竞相来南境办厂经商。光绪二年,淞沪铁路通车,促进地境工商业发展,金、木、玻璃、卷烟、化工等厂相继设立。民国7年,开设电灯厂,民国11年开设模范工厂橡胶工场。全镇有商店300多家,米业居多,洋纱棉布次之。手工编结工艺品远销海外。农业主种蔬菜,辅植花卉。其时堪称江湾镇的鼎盛时期,后因一二八、八一三事变而衰落。
解放初,江湾镇工业以手工业为主。至1984年,境内有工厂59家。80年代中期,转为中外合资企业有6家,其中中日合资上海爱思旅行用品有限公司,连年被评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上海市生产出口型外商投资先进企业。国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1991年改为股份制企业,为上海市“转换机制先进集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3年,全镇有工厂73家,总产值25.6亿元,利润2.8亿元。另有建筑、安装工程单位7家,运输单位4家,仓储16家。
江湾镇的商业,历来以中小型为主,主要集中在万安路。1985年后,新市南路、新市北路、场中路形成新的商业地带。镇内有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6家,其中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第四分公司在镇西部,兴建住房1142套,面积6万余平方米。境内新建三星级宝隆宾馆和颇具规模的春江宾馆,还有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江湾商场。1993年,全镇有国营和集体商店79家,年营业额3.5亿元,个体商业户224家,在车站西路、池沟路设集市贸易2处,532个摊位。是年,填袁长河,开辟新街市。江湾镇1958年创办里弄生产加工组、服务组,后发展成6个镇办工厂,1984年12月归口区集体事业管理局。1992年成立上海黎民工贸公司,统一管理镇属里弄综合经济、合作经济、生产联社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经济实体。1993年总产值3854万元,利润216万元。是年12月成立上海万通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江湾镇文化历史遗迹较多,曾有寺、庵、观、阁等10余处。尤以保宁寺最古,为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建,宋韩世忠曾驻中军于此,山门内遗有“旗桩石”。园林在明代有“李园”“周园”,清代有“就圃”“涉成园”等。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创办曲江小学。之前,有江湾书院。同治七年(1868年)设义塾。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创办西江小学、虬江小学(今红旗小学)、东江小学和竞业师范学堂等。20年代,境内曾有上海大学、劳动大学、立达学园等高等学府。民国26年前镇内有市立小学8所。解放初,境内有小学4所,中学2所(其中私立初级中学1所)。1985年以来,新建丰镇中学、丰镇一小、丰镇二小、凉城四小,以及丰镇、白玉兰等四所幼儿园;重建新市中学,扩建江湾中学、红旗小学及车站西路、韶嘉桥两所幼儿园。境内三门路原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88年迁虹漕南路,是年8月,原址由上海大学文学院迁入。另有中专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1所,上海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原上海市劳动局第二技工学校)等中专技校5所,上海汽车研究中心等科技研究单位3所。医疗机构有江湾医院和民办蓝鹰医院。有江湾镇文化中心和江湾镇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4处,江湾电影院和文化馆于1993年10月拆除重建。 1983年以来,江湾镇连续保持上海市卫生城镇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