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汉江邮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09:54     标题: 转帖 汉江邮史

邮政机构

 
【邮驿】清代,武汉三镇已成为以马递、水驿、步传相结合的全国邮驿网络中心之一。驿站、铺递的设置和邮驿路线,历代相传,变化不大。陆驿配有马匹、马夫和兽医;水驿配有水驿船和水手;步传设有铺司、铺兵,每铺距离15里至25里不等。
驿站经费全由田赋内开支。清嘉庆七年(1802年),江夏县驿站传邮马夫用银达8 723.4两,汉阳县驿站用银4 309.4两。在清代各个时期,根据邮件业务量的增减,邮驿路线的调整,人马的多少,经费开支也有所不等。
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驿站逐渐被撤。1912年5月30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长施肇基呈大总统文中称:“湖北省于民国元年十一月抄送邮寄章程内称,驿站早经裁撤。”民国2年邮政总局报告:“湖北省业经按照本部通行邮递公文办法实行办理。”武汉地区的驿站在1912年11月宣告结束。
驿  站  清嘉庆九年(1804年),江夏县和汉阳县共有8个驿站。
1.江夏县:
夏口驿  平湖门外,明洪武五年(1372年)设,原为水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归并将台驿,移至文昌门。清同治年间有水手2名。
金口水驿  县南60里,建于清康熙以前,嘉庆年后史无记载。
将台驿  县东8里,马80匹,马夫40名,兽医2名。
东湖驿  县东南60里,马50匹,马夫25名,兽医1名。
山坡驿  县东南120里,马50匹,马夫25名,兽医1名。
土桥驿  马25匹,马夫8名,兽医1名。
2.汉阳县
汉阳在城驿  在朝宗门外,马40匹,马夫20名。
蔡店驿(今蔡甸)  县西60里,马40匹,马夫20名。
铺递  江夏县共21铺,设铺司10名,铺兵133名。
总铺,东10里至将台铺,25里至冷水铺,15里至长山铺,15里至土桥铺,15里至山口铺,15里至新桥铺;南15里至长虹铺,20里至和尚桥铺,5里至新管铺,10里至石子铺,10里至纸坊铺,15里至狮子铺,10里至龙泉铺,10里至新市铺,10里至聚仙铺,15里至城信铺,15里至潘杲铺,15里达咸宁桃林铺;西10里达汉阳总铺。另有孟城、横山、青山、官屯等铺。
汉阳县共10铺,设铺司10名,铺兵41名。
总铺,附设在城驿内,东10里达江夏县总铺,西10里至十里铺,15里至孟家铺,10里至新店铺,10里至黄连铺,10里至陆神铺,10里至高观铺,10里至幺铺,10里至蔡店铺(附蔡店驿内),15里至崔家铺,10里达汉川养鱼铺;北40里达黄陂滠口铺。
邮驿路线  从江夏县北至京师,经汉阳、滠口、黄陂、孝感、广水等地入河南,达京师皇华驿,全程2 690里。从江夏县南至湖南通广西,经山坡、咸宁、官塘、蒲圻、港口、长安驿等地,全程420里。从江夏县东至江西通广东,经土桥、华容、黄冈、巴水、蕲水、西河、广济、双城、黄梅、孔垅、德化等地全程630里。从江夏县西至湖南通贵州、云南等处,途经汉阳、蔡店、汉川、田儿河、天门、潜江、丫角庙、江陵、孱陵、公安、顺林等地,全程770里。从江夏县西至四川、由江陵分岔,经涴市、松滋、宜都、东湖、白沙、建坪、归州、巴东、火烽口、巫山等地全程1 380里。从江夏县北至襄阳通河南、河北等处,由汉川分岔,经应城、京山、郢东、吕堰、河南瑞阳等地全程580里。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09:56

【民信局】随着交通的发达,商业的兴起,民间往来增多,明代,传递民间通信的民信局应运而生。 清咸丰年间,汉口已有上海、福州等地民信局的分号。同治元年(1862年)起,汉口商人始建民信局,至1874年有全泰盛、松兴公、政大源、裕兴康、乾昌、协兴昌、太古晋、福兴润、全昌仁、全泰洽、老福兴等11家。
民信局一般设司账、管理、收件、送信物(即上街)、挑货、杂役、脚夫等10多人。如汉口协兴昌信局,每日营业收入约100余串;设账房1人,每月工资5串,负责管理邮件,收支银钱,记录账簿;上街的4人,每人每月工资5串,负责招揽业务,收集邮件或配送邮件;接送邮件1人,每月工资2串,负责搬运接送邮件;杂役1人,每月工资2串;厨子1人;所有业务由东家一人统管。其他民信局无此等规模,有的仅2~3人经营。
汉口民信局按收信地址分上水与下水两条路线,“上水”收寄往长江上游及内陆各地的邮件。有胡万昌、森昌、吴永裕、陈永昌、全泰盛、公利、江洪兴、李永隆等信局经营上水邮件。“下水”收寄长江下游各港的邮件,多属轮船信局,有老福兴、乾昌、太古晋、正和协、协兴昌、政大源、全昌仁、金泰协、铨昌祥等信局经营下水邮件。
1911年以前,民信局经办收寄信函、小包、现金投送或添附汇票、火烧信(快信)、羽毛信(加急信)等快递邮件,有的还代售报纸,兑换钞票及其他业务。1882~1891年包裹和邮件可以寄往云南、四川、河北、河南、湖南、陕西、贵州、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14个省和香港地区。邮资分为酒力与号金两种,平信邮资多由寄件人付给。号金亦称保险费,多由收件人支付,按物件价值及路途远近而定,20~200文不等。有的邮资由寄件人和收件人各付一半。邮资也可按年整付,折扣优待,交寄快信另外加费。在未设邮局以前,海关及外国驻汉领事寄往重庆及汉口各埠之书信报章交民信局寄递,不论远近每重1斤收费300文,寄包裹与现金则按价值大小及路程远近计算邮资。如协兴昌信局章程规定,现金或包裹寄往上海,每值1元收费15文,并须另付号金。各民信局收寄普通信函邮资大体一致。
上水信局:去云南省及四川成都、酆都等地收200文,去河南省、湖南省、陕西省、贵州省及四川重庆收100文,去耒阳收60文,去安徽省及湖南郴州等地收50文,去益阳收40文,去常德收30文,去沙市、宜昌、长沙等地收24文。
下水信局:去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及天津、香港、北京、汕头、厦门、徽州等地收100文。去景德、淮安、清口、苏州、嘉兴、杭州、绍扬等地收70文,去大通、蕲州、温州、江西、武穴、安庆、芜湖、泰州、运曹、九江、宁口、吴城、无锡、常州、扬州等地收50文,去兴国收40文,去上海和宁波收80文,去南京和镇江收70文。
民信局之间,还交换邮件,互为转送,联合经营;有的民信局在外地还设有分局;形成通信网络,定时定线发运邮件。如汪洪兴、李永隆、吴永裕、永昌等信局于每月旧历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八、十八、二十八日计6次分别发运湖北、湖南、江西、陕西等地邮件。寄往北京的邮件最先为步班邮路,由汉口经安陆、德安、樊城、襄阳等地出鄂境,再经河南、山东两省到达北京。轮船通航后,每家民信局每月出银10元包给轮船买办,改由长江出海再转北京。京汉铁路通车后,凡在邮局挂号的民信局,可将邮件送邮局交火车发运。汉口寄重庆的邮件系步班邮路,昼夜兼程,日行200里,快则14日,迟则30日可到。重庆寄汉口的邮件,用小船装运顺江而下,载重千余斤,大包及贵重物品不予收寄。各项信袋内衬油纸包裹,再装入不易浸水的邮袋,以防邮件浸湿。此外,民信局还辟有汉口至羊楼洞、汉口至老河口、汉口至沙市等地的邮路。
辛亥革命后,邮局对民信局实行种种限制,如提高邮运资费,不准自运邮件等,民信局业务每况愈下。1921年邮局视民信局为代办机构。1928年,经全国交通会议决议,由交通部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于1934年底前将民信局全部撤销。汉口民信局亦随之停办。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09:57

【“客邮”】外国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局,清政府称之为“客邮”。最早的“客邮”是1834年英国在广州开办的邮局。从1872年起,英、法、德、俄、日本等国相继在汉口租界内设立本国邮局,由所属国家管辖。起初只收侨民邮件,后来也兼为中国人办理。邮资由各国自定,贴所属国的邮票。直至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上通过《撤销在华客邮案》后,汉口客邮始不复存在。
英国驻汉口领事馆于1872年首先在汉口英租界天津路2号设邮政代办所1处,属香港邮局领导。除收寄信函、包裹外,还办理汇兑业务,据《海关十年报告——汉口江汉关》称每月收入1 500美元。1922年12月30日撤销。
法国驻汉口领事馆于1899年在汉口法租界设一等邮局1处,属法国巴黎邮局直接领导,收寄邮件按国际邮资标准收费。1901年该局收寄信达2万件,投递信件5 000件,同年9月开办邮政汇兑与包裹业务。
德国驻汉口领事馆于1900年在汉口德租界一元路2号设邮政分局1处(又称“大德书信馆”),邮资以马克计算。当年该分局收信8万件,邮包350个,寄发信6.6万件,邮包500个。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德国绝交,经中国政府交通部决定,于同年4月25日将所有在华德国邮局、代办所、信箱等一律撤销。
俄国驻汉口领事馆于1900年在汉口俄租界“巴公房子”设邮局1处,只经营寄往俄国的邮政业务,信函等由运输茶叶货船带回俄国。1919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放弃沙俄因缔结不平等条约而享有的在华一切特权。次年9月,中国政府通知苏联在华邮局停办“客邮”,遭到汉口、北京、张家口等地的苏联邮局局长的抗议,在有关地方督军、省长的据理驳斥下,于1921年2月撤销。
日本早在1897年即聘请美国代理领事(旗昌公司代理人)克宁汉(Cunninghan)为日本在汉口代办邮政。1899年9月日本领事馆在法国租界领事馆附近开办邮局,当年底业务收入已达4 700余元,平均每日收汇1 000元,送达信件2.48万余封,代金兑换信封8 500余元。运送北京、上海等地的邮件均隔日1次,并从上海、南京等地利用邮包装货物到汉口,偷漏海关税收,运送长沙、宜昌等地的邮件每周3次,汉口至宜昌、沙市、岳州、新堤等地的邮件由日本轮船包运。到1901年底共收到信函28 781件,包裹266件;投递信函70 102封,包裹689件;汇出款额31 253美元,支付汇款金额3 757美元。这几年日本邮局收入总额为2 880美元。邮局下设一个储蓄所。1906年,日本在汉口日中街(今沿江大道沈阳路口)设一等邮局1处,在俄租界马林路47号,德租界领事街24号各设邮政分局1处;在德租界胶州街、英租界太平街、河街及歆生路各设信箱1处。
据武昌邮务帮办J•H•尤理查1909年4月30日《关于武昌日本邮政所的调查报告》中说:在武昌东大街日本人俱乐部内设有日本邮政所,负责人名今村直夫,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营业,办理日侨邮件,并兼管武昌日侨200余人的信件投递。
设在汉口的日本邮局在1922年撤销时,要求中国在汉口日租界设一邮政支局,支局人员必须懂日语、日文,湖北邮务管理局竟然接受这个要求,派高级邮务员前去任支局长,但日本领事馆仍将邮件全部交给日本轮船办理。
另外,1893年5月20日~1897年,英国“客邮”先后印发汉口书信馆邮票5次。在发行邮票前,刻有双线长方形邮戳,中间刻有“已付信资”(PAID)的大写英文作为邮资凭证。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09:58

【汉口海关邮局】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总理衙门将驻华使馆邮件(原由驿站代寄)转交海关总税务司办理传送。各重要海关设邮务办事处,兼办邮政。1878年海关总税务署先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试办邮务。同年12月19日,汉口海关(江汉关)税务司惠达(F•W•White)开办汉口海关邮局,收寄公众信件,服务项目有收寄国际、国内信函、新闻纸、刊物、贸易契约等,并办理挂号函件,备有大龙邮票。公文免费收寄,其余均照章购票交寄,由海关总扦子手经理。
【汉口邮政总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决定正式成立“大清邮政”,将海关邮局改称为“大清邮政官局”。委派英人赫德为总邮政司,实际仍由海关兼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虽成立邮传部,仍无实权。直至1911年,海关始将邮政移交邮传部。
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897年2月20日),汉口海关邮局改称大清官局汉口邮区,仍为海关代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脱离海关,正式成立汉口邮政总局。
是时,清政府以通商口岸海关管辖区域为标准来划分邮界,汉口为全国35个邮界之一,汉口邮政总局管辖湖北、河南、湖南3省。
1897~1904年,汉口邮区邮务长均由海关外籍负责人兼任,1905年开始派用洋员帮办及邮政司事,从海关接管邮政一切账务,次年9月才有专人任邮政司,权限稍有扩大。1908年,汉口邮政总局设邮务总办,下分稽核、文案、巡查、办事4科,同年迁至汉口花楼河街口办公,始完全脱离海关。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第4天,湖北军政府通知汉口邮政总局总办英人海澜,发给通行证一张,以便邮政人员运送邮件,还派人来往护送。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照会海澜,通知邮局照常办理邮政,并派稽查4人,分驻汉口、武昌两邮局。照会中还说“但凡有碍本义军事务信件,一概不得传达”。军政府还拟定《暂行邮政办理章程》5条。是时,汉阳、武昌邮政局所于9~10月间均已停闭。汉口邮政总局用木船4艘停泊于江心,维持业务,汉口本埠邮件8~11月初无法投送,11月7日开始恢复,并有信柜5处重新开业,其余27处均遭焚毁,汉口局所的邮汇暂停,窗口营业极为冷淡,京汉铁路及大多数邮路均已停班。汉阳邮政局所于夏历十二月初一恢复营业。
附:湖北军政府《暂定邮政办理章程》
一、本局改为中华民国汉口邮政局,惟印花(邮票)一层一时措办不及,暂用旧式。
一、中外商贾人等邮寄平常信件,必须查照万国公法,一律拆阅盖戳后方可投送。
一、所有快信、汇兑、包裹等件暂时停止。
一、所有原办事人等,一概照旧,各负责任。
一、所有新闻纸类,仍准照旧办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10:00

【湖北邮政(邮务)管理局】1912年建立中华邮政,全国按行省划分邮区,汉口邮政总局改组为湖北邮务管理局,管理湖北省邮务。1917年2月22日在汉口上海路(原英租界太平路)自建起中国第一座邮政大楼,1931年改名湖北邮政管理局。
中华邮政时期的湖北邮政管理局设局长1人,邮务帮办1人,财务帮办1人。1906~1937年,各时期邮务总办、邮务长、局长均由外国人担任。局内设本地业务股管理武汉地区邮政业务,该股先后下设本地视察室、邮件收发组、挂快邮件组、本口邮件组、报值保价邮件组、包裹业务组、查验组、营业组、公众服务组、武昌一等局、汉阳二等局、汉口各支局等机构;设内地业务股,管理全省邮政业务;另有运输股、总务股、储汇股、出纳股、会计股、人事室分管有关业务事项。1934年武汉各邮局曾设电信营业处。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沦陷初期邮务长英国人师密司留在汉口,兼任鄂、湘、赣邮区总视察,仍属重庆国民政府邮政总局领导。武汉沦陷期间,湖北邮电管理局一分为二:原汉口湖北邮政管理局管辖省内沦陷区邮局;省内非沦陷区的县市邮局均属湖北邮电管理局恩施办事处管辖。沦陷区与非沦陷区往来邮件都绕道香港、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或敌我交错地区的小通道交换邮件。1945年1月14日上海路邮局房屋被炸毁。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3日湖北邮政管理局恩施办事处主任许季珂等人,由巴东乘“鸿逵”邮轮于13日到汉,接收沦陷区湖北邮政管理局。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派赵树荆代表进驻湖北邮政管理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汉口分局】为把邮政储汇与一般邮政业务分开管理,1930年交通部于上海设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南京、汉口设立分局。汉口储汇分局设在汉口阜昌街39号中孚大楼(今南京路中孚里口),下设秘书、营业、会计、出纳4股,并在武昌、沙市、宜昌等地设办事处,办理汇兑、储金及银行业务。邮局仍办理储汇。汉口储汇分局人员多由邮局调往,另招聘部分研究员和雇员。1937年因躲避日机轰炸,迁至旧法租界星光街,1945年11月又迁回原址营业。1949年8月在湖北人民邮政管理局接管后撤销。
【湖北人民邮政管理局】武汉解放初,武汉军管会邮政处处长申修率领从中原邮政管理局抽派的南下干部担任联络员,从进驻邮局的先头部队手中接管了原湖北邮政管理局。同年6月,张进先率领江汉邮政管理局的一部分人员,与武汉军管会邮政处共同组成湖北人民邮政管理局,配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设营业科,主管武汉市区的邮政工作。该科设在上海路,领导营业、包裹、邮件、投递等股,以及武昌、汉阳两分局,汉口各支局。运输科中另设车船股和汉口邮件转运站。
湖北人民邮政管理局初属湖北省交通厅,1949年9月华中邮政总分局成立后,隶属华中邮政总分局领导。
【中南邮电管理局】1949年9月在汉口江汉路四明大楼成立华中邮政总分局,领导华中地区6个省的邮政工作。1950年改称中南邮政总分局。同年下半年,邮电机构合并成立中南邮电管理局,管理中南地区的邮政及电信工作。局长钟夫翔,副局长申修、张有年。1954年9月,随中南行政委员会一起撤销。
【武汉市邮政局】1951年2月1日,在汉口中孚里1号成立武汉邮局,直属邮电部领导。1954年迁入在上海路废墟上建成的新大楼。1955年1月1日改属湖北省邮电管理局领导,称湖北省武汉市邮局。1956年2月起,武汉市邮局曾管辖武昌县金口、纸坊、豹子澥等邮局。1960年2月1日,武汉市邮局与武汉市电信局合并组成湖北省武汉市邮电局,并领导原孝感地区所属各级邮电局。在上海路设邮件转运处分管邮政通信。1962年7月1日邮政、电信两局分设后,仍为武汉市邮局。1969年底市邮局与电信局、市地方交通运输局合并,改由武汉市交通邮政管理局领导。1971年5月26日成立武汉市邮政局革命委员会,1974年3月4日又从市交通邮政管理局划出,仍直隶于湖北省邮电管理局。1974年撤销局革命委员会,称武汉市邮政局。职工人数由1951年的1 231人,到1980年增为3 343人,1985年达到4 062人,人平劳动生产率由1951年的1 429元,到1980年为3 793元,1985年提高为4 120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2 15:03

不错的史料,谢谢分享。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2 17:30

全部都是《武汉市志》上的内容,从“武汉方志网”上下载的吧~~~?
[em6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2 17:42

做了比没有做要好!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9-12 19:31

希望同好也能贴些上来,我是无意中发现,个人觉得虽然简单了些,但主框架还是比较清晰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2 19:49

资料很重要!
很多地方的邮电志都值得一看!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5 15:19

“1917年2月22日在汉口上海路(原英租界太平路)自建起中国第一座邮政大楼”,括号内容有误~~~
 应为“原英租界怡和路(或称怡和街,二马路)自建起中国第一座邮政大楼”
原来的“太平路”为现在的江汉路,不是上海路~~~
[em79]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5 15:23

“日本早在1897年即聘请美国代理领事(旗昌公司代理人)克宁汉(Cunninghan)为日本在汉口代办邮政”
应为1876年,有些资料上错写成1877年,而此处更错成了1897年,可见以讹传讹的危害~~~!
[em75]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5 15:27

所以老兄要多写多传道。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5 15:28

“是时,汉阳、武昌邮政局所于9~10月间均已停闭。汉口邮政总局用木船4艘停泊于江心,维持业务,汉口本埠邮件8~11月初无法投送,11月7日开始恢复”

此处月份、日期均应为“阴历”而不是“公历”,但编著者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并误导更多的人~~~!
[em6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0:43:33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5 16:05

继续关注。
作者: 收藏新秀    时间: 2008-9-15 19:57

资料很重要!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6 10:16

“上水”收寄往长江上游及内陆各地的邮件。有胡万昌、森昌、吴永裕、陈永昌、全泰盛、公利、江洪兴、李永隆等信局经营上水邮件。“下水”收寄长江下游各港的邮件,多属轮船信局,有老福兴、乾昌、太古晋、正和协、协兴昌、政大源、全昌仁、金泰协、铨昌祥等信局经营下水邮件。
 
此处“江洪兴”应为“汪洪兴”,“金泰协”应为“全泰洽”,可能是缺乏相关知识而造成的笔误~~~
[em7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0:17:28编辑过]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6 10:23

“寄往北京的邮件最先为步班邮路,由汉口经安陆、德安、樊城、襄阳等地出鄂境,再经河南、山东两省到达北京。”

此处的“安陆、德安”应该为“安陆(原德安府治)”,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今天江西省的德安~~~
[em7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0:44:21编辑过]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6 10:32

“次年9月,中国政府通知苏联在华邮局停办“客邮”,遭到汉口、北京、张家口等地的苏联邮局局长的抗议,在有关地方督军、省长的据理驳斥下,于1921年2月撤销。”

苏联(实际上当时尚未成立,应为“苏俄”)从未在华设立“客邮”,应为残留在华的“白俄”势力所控制的原沙俄“客邮”,而且也并未在1921年2月全部撤销,只不过是被迫转入了地下活动而已,到1924年下半年在华的“白俄”势力基本瓦解后,其在华“客邮”才真正的全部撤销~~~
[em5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0:47:05编辑过]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6 10:37

“1906年,日本在汉口日中街(今沿江大道沈阳路口)设一等邮局1处”

括号内文字,应为“今汉口胜利街山海关路至沈阳路口”,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因为现在的沿江大道,根本就没有“沈阳路口”~~~
[em87]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9-16 10:41

“另外,1893年5月20日~1897年,英国“客邮”先后印发汉口书信馆邮票5次。在发行邮票前,刻有双线长方形邮戳,中间刻有“已付信资”(PAID)的大写英文作为邮资凭证。”

这可不是什么英国的“客邮”,而是英租界的“汉口书信馆”发行的商埠邮票~~~
我们搞邮政史的人都知道,“商埠邮政”跟“客邮”,可不是一码事哦~~~
[em82]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6 21:18

其实书刊上错得离谱的很多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