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邮政由来
区境邮电兴办于民国初年。民国元年(1912年),建杨树浦电话交换所。民国2年(1913年),在杨树浦路设邮务支局,承办区境西南部邮务。民国3年,在区境北部设殷行、沈行两个邮政代办所。民国23年,市中心区(今五角场地区)设立邮政机构,称市中心支局。同年,在局内设电报收发处。邮电系统的建制向来自成体系,下属机构均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辖,业务区域的划分也不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上海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境内邮电事业发展迅速。至1992年底,境内设有邮电支局7个,邮电所27个,组成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一般邮件和报刊发行发展到特快专递、国内快件、邮政储蓄与集邮等。电报设有营业点7个,投送分区2个。长途电话有营业点5个,且多为直拨电话。市内电话设有分(支)局4个,公用电话服务点786个;1991年起,开办夜间应急电话,设有206个服务点。
民国2年(1913年),上海邮政管理局下设9个支局,其中杨树浦路邮务支局设在麦克利克路,即今临潼路。该局当时承办区境南部沿杨树浦路一带居民的邮件收寄和投递业务。
民国3年4月,境内殷行、沈行等处设邮政代办所,置邮政信箱收受邮件。同年,洋泾镇也设立邮政代办所,收寄境内浦东地区居民的邮件。民国18年6月,经邮政总局核准,划属上海特别市的江湾、殷行、吴淞等7乡,其往来邮件,按特别市投递区域纳资。
民国19年10月,杨树浦路邮务支局迁至东百老汇路436号,改名提篮桥支局(一度曾名汇山路支局)。民国34年,该局迁往东大名路1209号现址营业,有3条线路投送本区邮件。
民国21年,一二八战争爆发。6月,江湾邮局被炮火所毁,改设二类村镇信柜。殷行、沈行及水电厂等处邮件划归吴淞邮局间日投递。民国23年1月,于翔殷路设立自办邮政机构,称市中心支局。民国26年,虬江码头设邮政代办所。民国33年5月,市中心支局因亏蚀而停办,至民国36年复局。1951年8月,改称邯郸路支局。1956年4月,改为北郊区邮电局。1958年5月,因邮政体制改变,仍恢复为邯郸路支局;至1959年,迁移至翔殷路1128号,改称翔殷路支局。1987年翔殷路1095号新址落成,迁入新址。
民国24年6月~民国26年,市邮政管理局曾先后在境内南部松潘路东首万兴号、引翔港和杨树浦路2470号等地设立邮政代办所和杨树浦路邮电支局。民国36年6月,市邮政管理局在发展邮票代售处和增设邮政信箱的同时,又举办汽车行动邮局,巡回全市,收寄邮件。设在本区的服务点有平凉路许昌路口、江浦路杨树浦路口、军工路沪江大学等3处。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邮政管理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成立邮电部上海邮局,原“中华邮政”政为“人民邮政”。1950年春,上海邮局决定在杨树浦路2470号恢复杨树浦路邮政支局,并于12月中旬正式开张营业。后因场地太小,于1954年将投递、发行部门迁至宁国路493号,设立宁国路邮电支局,原址先后改称隆昌路邮电营业处、隆昌路邮电所。1958年11月,全市建立14个与行政区对口的区邮电局,宁国路邮电支局改名为上海市杨浦区邮电局,1961年改称杨浦邮电支局。
从1952年起,陆续在境内各重要地段设立邮亭或邮电所。到1984年,先后设立邮亭11座,邮电所(门市部)17个。1952年设控江路邮亭;1953年设定海路邮亭、同济大学邮亭、江浦路邮亭、鞍山路邮电所、平凉路邮电所;1954年和1955年设其昌栈邮亭、虬江新镇邮亭、辽阳路邮亭、胜利村邮亭;1956年设复旦大学邮亭(1946年曾设复旦大学邮政代办所,现为国权路邮电所)、松潘路邮亭、控江新村邮亭、闸殷路邮亭、第二军医大学邮电所、东镇(原洋泾)邮电所、长海医院邮电所;1957年设立五星路邮电所(劳动机械厂大门内,于1960年撤销);1958年和1967年设立凤城新村邮电所、长白新村邮电所、复兴岛邮电所、殷行路邮电所;1974年设沪东工人文化宫邮电所。自1978年起,邮电事业纳入杨浦区建设规划,发展速度加快。1982年以后设立的有水产学院邮电所、辽源路邮电所、延吉东路邮电所、靖宇路邮电所、沪东新村邮电所、安图路邮电所和四平路报刊门市部。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