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年與2個月-近期出現的香港郵政用品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1:22     标题: 20年與2個月-近期出現的香港郵政用品

不知道??是否有香港?政用品的同好。
香港?政用品博大精深?自?伯上校目?之後?更是成?市???。
外人可能由於殖民地的情??所以?香港?政用品用力?深?相反?人?相??趣?少。
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目前也集中在鬼佬上。
一段??以??香港?政用品研究可?波?不?。
但是??情?在今年被打破了?
?是因??就在今年年初?短短??月??市?上出?了多枚香港?政用品的?尖之物。
?在?去20年是?未有?的?象。
?於?家不同?因此只能?可能是?巧合。
但?又似乎像是冥冥中的天意。
在??慢慢??下?些香港?政用品的尤物??以?念??特?的2?月?是??起。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1:35

首先出?的是??曾????的香港新??包封?。
?一?域在本已研究寥寥的香港?政用品中也?小?。
?在是因?存世量太?稀少。
香港新??中?只有5??而?5?之中?有1??有使用例?有1?只有1?使用例。
因此?於?寄例???通常就是3?。
?然??3??但收集起??非常之?。
好在?????波商埠寄出的曾?有一些新??留下。因此在非常珍罕的新????中??波商埠?然也很珍罕?但相??於最?常?的。
即便????波商埠的?在恐怕?有?元港?也是拿不下的。
?次出?的是?更?少?的汕?商埠寄出?英王?德??色2分?更?罕?的是混?德?客??通?德??政系?寄?。
???完全符合。
?使得本已稀少的香港新??包封?又加上非?波?混?和德??政等因素。目前公????此一件。(有一枚1936年??船戳的汕?包封???然有???但多人都?此存疑?因?戳有疑???此?供?考?不在本文??之列)
本文只是???由於版?等???就不??了?有?趣的?友只能??自行截?。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4:05

??。
香港?政用品中最??和最多人收藏的??是??片了。
?一?域最古典的自然是?多利?女王像??片。
此?片?常由於特殊戳?(大?戳?曼谷戳等)?以及?票的珍?而?格以10?港??。
此次出?的是?色4分加?3分?片回片?1895年?外回寄例。
收藏?政用品?片的都明白?回片?外回寄意味著什??-)
此片原片是因???更?4分片告罄?而使用?存3分片?1894年先加??色4分使用。加?有?片有?片。
此枚片1895年1月?美?波士??(?片上看戳?有些模糊)寄香港?收信人?香港九?海?的James Kirkwood?此人早在1875年就已?在九?海?任?。?片???和?金山?於1895年3月到香港有落地戳。
此片由於?家介?中??波士??成?州?也?有意?到是回片回寄?因而成交?相比市?行情?在低廉??家??是?了?大漏。
?多利?女王像??片回片??回寄?20年?未有公???。而??香港?位?人集?家公?的?集中?也?缺此?片。珍罕程度可?一斑。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4:13

??片中?值得一提的包括英王?德??色4分片的晚期使用例。

另外就是英王?治五世??片2分白徽版的?早使用例。

?政用品中?通常?早使用例的重要性要高於晚期使用例。
此片?1936年3月25日香港寄南洋??首航片。?有集?痕?且未?落地戳?有些?憾?但是仍然值得珍?。
此片日期平了此前?伯??的最早使用例的日期。?然近期有1935年11月的使用例出??但此??仍然可以算是早期使用。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4:19

香港?政用品分五大?。
接下?是??信封。
此??最?重要和珍罕的反而是?行??最近的英王?治六世像??信封。
可能由於?????且大家???信封?趣?弱所致。
英王?治六世像??信封?寄例?大多?都是集?封?但是由於存世稀少?同?值得珍?。
最?珍罕的是20分信封???香港?生藏有一件。
此次出?的是珍罕度?次於20分的8分信封。
同?是集?封?首日寄出。十分?得。

(?香港?先生?????一事?於以????此件珍?信封?非是其所藏?在此致歉?)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3-1 15:27

香港邮政用品这里关注的人还真不多,香港邮政用品最近无缘碰到好东西,但客邮片我最近是搞了件好东西。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3-1 15:48

好封啊!
作者: hzzz    时间: 2012-3-1 16:14

好文,学到了。对我收集新中国邮资片很有启发。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6:26

??。
????信封。
?乎?上文首航片一同出?的英王?治五世像4分?色??信封。
?封同??首航封?不?有落地戳?相比??片要好一些。
此封1936年3月26日首航香港寄新加坡。
???信封目前已知最晚使用例。??超??伯??的1935年6月的最晚使用例。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6:33

香港?政用品中另外一?????是????信封。
??品?目前????。
不?????信封?似??一??最?珍罕的品?也出?在晚期用品上。
????信封晚期?女王伊?莎白像????信封。
此?????信封有三大珍品。而此次就出?了??。

其一??色40分挂?信封?背??款?79港元。此封此前???存世2件?均?西人持有。
此次出?的?第三件?1972年2月?水?寄英?。?然???70年代?但?是香港1900年?行????信封以?最?珍罕的品?之一。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 16:40

其二?女王伊?莎白像40分?背46港元??款?H?格????信封。
此封珍罕之?在於?居然Schoenfeld或者?氏??大?政用品目?均未能收入。(?伯目?已?不含此?段了)。
此封之前???西人有1新封和1?寄封存世。
此次分?又出?1枚新封和1枚?寄封。?寄封?1964年大澳寄美?。

????信封因?研究的人?相?多一些?近年??有新的??。而此次居然一下就出?了最珍罕的三大品?中的????在是收藏者和研究者的幸?。

作者: lbs2822    时间: 2012-3-1 17:05

2012-3-1 16-22-34.jpg 2012-3-1 16-22-03.jpg
2012-3-1 16-39-58.jpg 2012-3-1 16-40-16.jpg

2012-3-1 16-48-36.jpg


以上是我收藏的香港?政用品,希望您能指教一下!


图片附件: 2012-3-1 16-22-34.jpg (2012-3-1 16:44, 77.02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429&k=295f4e38a578ab8710306a8ad4bc9801&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2012-3-1 16-22-03.jpg (2012-3-1 16:45, 62.84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430&k=b900d6b4485ce03be9c0bfc34ef8c6af&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2012-3-1 16-39-58.jpg (2012-3-1 16:45, 68.32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433&k=2c81443d8454b55e8c221b65c120ca58&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2012-3-1 16-40-16.jpg (2012-3-1 16:46, 49.13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435&k=5fd80f841f4b63edbfae780780382ede&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2012-3-1 16-48-36.jpg (2012-3-1 16:47, 48.8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436&k=7d5c215b9431a3be075e42c895126352&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2-3-1 19:31

漂亮漂亮
作者: 唐平    时间: 2012-3-1 21:02

看來香港郵政藏品悄悄有人注意了!!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 21:10

刘兄贴出四件香港邮政用品基本上都不是罕见的品种。其中第一件最好,第二件也可以,B62很清晰,第三件还好,第四件是航空邮简。
作者: lbs2822    时间: 2012-3-1 21:44

谢谢纪兄!
作者: dongLL    时间: 2012-3-1 22:52

加盖“COLONIAS”
SPECIMEN02.jpg

图片附件: SPECIMEN02.jpg (2012-3-1 22:52, 40.56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548&k=7524f9a687348009ed8f61b4de3149ef&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2 10:20

回复 12# lbs2822


    確實﹐如果新聞紙沒有問題的話﹐應該是4件中最好的。
但手邊沒有郵資表﹐不知道郵資是否符合。
如果是商埠寄出就更好了。

維多利亞的片主要的亮點在戳上了﹐本身沒有什麼。

愛德華片似乎是天津寄出﹖這個應該是亮點。如果是寄其他商埠或者香港更好。寄德國的應該多見。

所發郵簡郵政角度確實意義不大﹐不過可以看看水印。這個種類在水印上有很多變化﹐也有一些變體﹐版式上值得玩味。今天有時間會繼續香港郵政用品的最後一段﹐正是郵簡類。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2 10:44

回复 17# dongLL


    這是喬治五世加蓋中國樣片。此片應該1919年發給各商埠使用。
作者: lbs2822    时间: 2012-3-2 14:14

回复 18# zhanbo

谢谢zhanbo先生!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2 15:06

很高興能有幾個同好一起探討。

繼續香港郵政用品最後一個大類-航空郵簡。
香港航簡比中華郵政稍微早一點開始發行。初期同樣是無郵資符誌的官製郵簡。
這點和中華郵政相似。個人認為﹐這種官製郵簡絕對應該作為郵政用品﹐因為它出現於有符誌郵簡之前﹐完全符合目前標準中對FORERUNNER的定義。
而香港對此確實也沒有什麼異議。第一版無符誌郵簡即被韋伯編為郵簡類的第一號。

香港郵簡後期主要是郵資更迭和政權更迭時有一些少見的項目。
而最主要的珍品則出現在第一個時期﹐即英王喬治六世時期。
該時期郵簡大部分較為常見﹐不過在水印上有一些變化﹐有些可能較為少見。
同時也有一些字體的錯版出現。
不過最為珍罕的﹐是喬治六世郵簡加貼伊麗莎白女王像寄發。
因郵簡郵資上調之後﹐新版女王像郵簡已經發行﹐因此郵政總局曾將庫存舊版加貼票發售。
此前僅有一位香港郵政用品大家有一枚舊簡﹐為存世孤品。
因此也有人懷疑加貼郵票為私人所為﹐而非郵政官方。
此次出現了一枚同樣加貼的郵簡﹐從而鞏固了官方加貼發售的依據。雖然使得之前孤品不孤﹐但是卻加深了此簡的官方依據。

至此﹐兩個月中出現的香港郵政用品佳作都已介紹完畢。
可見出現的用品涵蓋了所有香港郵政用品領域﹐且均極具研究價值﹐部分更是大珍罕品﹐實在難得。
本文當然肯定有疏漏﹐希望同好補充﹐一起探討。
本文寫作中參考了韋伯上校﹑SCH和楊氏目錄﹐部分西人的文章﹐不一一列出﹐謹致。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2 16:49

Zhanbo很好的文章。
香港郵政用品,台湾和大陆收集的人数不多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2 16:59

回复 22# 清邮路
之前经手的一件欠资
000b 079.jpg 000b 080.jpg

图片附件: 000b 079.jpg (2012-3-2 16:58, 160.75 KB) / 下载次数 3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713&k=51e3c61c2a30efd4a801ba12b9057dfe&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000b 080.jpg (2012-3-2 16:59, 109.42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1714&k=5cb70ee7b582ae6a16a71d94b2f2eec0&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TK    时间: 2012-3-2 19:53

最初仅知zhanbo先生对大清及民国邮政用品熟悉
想不到对香港邮政用品同样有研究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3 20:39

回复 23# 清邮路


    还有,这枚邮资图剪下贴信也是可以的?居然还掛號信
0bc 088.jpg 0bc 089.jpg

图片附件: 0bc 088.jpg (2012-3-3 20:39, 76.81 KB) / 下载次数 1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2096&k=052c131b84fbe790c0c15ece8bee5c81&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0bc 089.jpg (2012-3-3 20:39, 52.38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2097&k=c9154c781f3d3fdfd6cbe6f36716106e&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3 22:34

回复 23# 清邮路


    郵政用品中欠資的一般都是好東西。
這應該是英王喬治六世像掛號郵資信封。
香港掛號郵資信封中珍罕的版式通常都是通過信封背面來區別,唯獨喬治六世是通過正面來區分。
不過,此封版式上不是喬治六世掛號郵資信封中珍罕的特殊版式,但是欠資確實難得。
另外,似乎還和軍郵相關?
總之,是郵政用品郵政使用上比較難得的一枚。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3 23:11

回复 26# zhanbo
谢谢Zhaobo兄

   我还有这个姊妹封,同一人寄格拉斯哥的,也欠了这么多。
23楼的被苏黎世亚洲的小法国标去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3 23:30

回复 27# 清邮路


    邮资封好像也不太多见
0bc 090.jpg

图片附件: 0bc 090.jpg (2012-3-3 23:30, 36.95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2172&k=1283f9387996ff638d40c0183a20aed7&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5 13:29

郵資封則是越晚實寄越罕見。
這個版本的最晚實寄例就正好出現在這批新出現的郵政用品中。
而且還是首航封。
空白的則較為常見。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5 13:29

回复 27# 清邮路


   難怪看著眼熟呢。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5 17:55

回复 30# zhanbo


    姊妹封
000c 015.jpg 000c 016.jpg

图片附件: 000c 015.jpg (2012-3-5 17:55, 173.09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2817&k=46a08e37301a4d87dbfad37acddd1f20&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000c 016.jpg (2012-3-5 17:55, 114.42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2818&k=4d362c98ccebfdfa08017e000d765de3&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2 13:18

本帖最后由 keihk 于 2012-3-12 13:21 编辑

前天在〝皇朝〞拍卖现场见到国内邮友,闲谈中他问起这贴楼主所介绍有关香港邮政用品的内容确否。我想发问者可能代表了国内不少人都共有的相同疑问,故今天在此作公开回应。

想不到国内有人对香港邮政用品研究如此有水平,可能是香港唯一一本译成中文的有关香港邮政史书有密切关系,在此先对原著韦柏上校(W.Webb)《香港邮学及邮政史暨中国及日本商埠邮政历史》的中文翻译者陈达文先生致敬。

我在2006年开始收集香港维多利亚邮资明信片,起始原因是我想搞一部邮政用品邮集,再三考虑对比、资科准备后选定这内容。这几年,整体来说,香港邮邮政用品市价比20年前还低,是典型的〝落后股〞。

我以前打算搞两个邮集:1.香港维多利亚明信片2.爱德华七世邮政用品。以前者为主。但经过六年的寻找,邮集收集的状态是到了瓶颈,可以买到的都有了,应有而没有的也买不到了。邮集到了不上不下的位置,我决定暂时不再专注了,改为专注我的航空邮集。分析为何买不到所缺邮品的原因是:目前市价太低,吸引不到先前的藏家把罕见的品种拿出来卖。

楼主所介绍的维多利亚明信片红色加盖4仙双片的国际回片被集邮者收藏的并不是太少,整体上国际回片的确是最少的一个品种,但以红色4仙加盖来说,它是维多利亚明信片各种国际回片中却是最常见的,黑色4仙加盖、原印红色4仙、原印绿1仙和红黑4仙双加盖,这几种都是双片,其国际回片更难见到。以我个人所知,香港邮友中收集有红色4仙加盖国际回片约有15片左右,而我收集香港邮品的年资尚浅,很多有几十年收藏的高手大都不会与我交流,他们早年己收藏多少,不得而知,英国德国又有多少?藏龙卧虎呵!几十年来香港华人编组香港邮政用品正式参展的只有一人也只一次:无锡亚展,作者很年青,决非高收入者,香港公务员。

香港早期的包封纸,新的很多,几佰一件,实寄的也不是太罕少,旺角邮商处偶然间也会有售,有货售卖时也不枪手,可能一年半载也无人会去光顾,近年耒各种拍目也不缺其倩影,价也不太高,中低水平的约3000元,好的也难过万。

楼主文中所提的有关伊利沙白女皇邮畋用品其罕品20分我有收藏一事,是以讹传讹,我没收藏过所有的伊利沙白女皇的邮政用品。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2 22:34

本帖最后由 zhanbo 于 2012-3-12 23:12 编辑

回复 32# keihk


    回复一下纪先生,一起探讨。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像回片。個人統計與紀先生所稱有出入非常正常。
這也正是此文抛磚引玉的意圖之一。
如果能有藏家願意出示,那就更好了。
根據香港郵政的官方記錄,在紅色加蓋4分雙片正常使用期間,回寄香港的總數不超過1000張,這其中可能還包括其他郵政發行的回片。
因此概率上講,即使按照最大使用量,120多年前使用1000枚,現在的存世量可想而知。
當然,有更多資料最好。

關於香港收藏郵政用品的大藏家,個人之前已經說過,主要以外籍人士為主。
但香港也有幾位。其中包括擁有玫瑰紅色維多利亞女王像回片使用例的那位大家。
西方人士就更多了。

對於包封紙,我只能說與紀先生意見不同。
香港內部使用可能有一些,但是商埠絕對是大罕品。
至於價格,當然見仁見智。
不過可以用INTERASIA的拍賣價格做一個證明。
可能紀先生對近期行情不太注意。最為常見的出自寧波的包封紙,我上文已經說過,寧波在所有商埠中是最最普通的。該枚落錘價已經過萬了,呵呵。
而上個月寧波商埠的包封紙,最近歐洲成交價也已經2萬港紙了。


關於20分,請紀先生仔細看一下我上面的文章,並非是指伊莉莎白。
我上文是說有一件英王喬治六世像20分郵資信封實寄例。
如果紀先生確實沒有收藏或者收藏過此件,那我會道歉,並相應修改上文。

最後,兼帶談談維多利亞女王像明信片的收藏。
這是香港郵政用品中最為熱門的。也是目前價格最為昂貴的。
有興趣的郵友可以自行看看INTERASIA等大拍行的成交情況。
外國人也好,華人也好,收藏者不少,而且各具特色。
例如,加蓋各商埠海關戳的,是否有低價成交?我看沒有。相反,相當一部份都是過萬,甚至數萬成交。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2 22:56

又及:

剛剛有郵友相告:
那枚喬治六世的郵資信封實寄例曾經在網上展出,當時確實署名為紀先生。
不過我沒有親眼得見,是別人輾轉相告,如果網上那部郵集並非紀先生所有,敬請指出,我好更改,謝謝。

另外,香港應有多部華人維多利亞明信片郵集不錯。
個人所見,以陳志豪先生為最佳。
不過,陳生郵集中似乎也無回片海外回寄例。
當然,也可能是當時沒有展出。
另外,確實有很多好片藏于英人之手,但多位大家的郵集中也沒有公開展示過回片海外回寄例。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4 21:23

本帖最后由 keihk 于 2012-3-14 21:28 编辑

銷商埠戳的邮品有的很贵是事实,但其载体是何种,例如是信封、邮资片、包封纸等则分别不大,那是商埠戳本身的价值高。你举例说到的宁波商埠戳包封纸成交价过万,那是宁波戳的因素,而我们是在说包封纸存世多少,市值多少,不能加上宁波戳来说是吗?宁波的商埠戳有英文小圆戳和N1杀手戳,你所说过万的价肯定是英文戳,若是宁波N1戳的包封纸,肯定要5万以上。几年前香港有一包封纸销BANGKOK戳,拍卖成交近70万元,总不能就说包封纸值70万呵。所以讨论包封纸实寄品罕不罕及多少价就不能计其各种附加值了。

我也没有收集乔治六世的邮品,当然就更不会在网上展过香港乔治六世的邮集。乔治五世的邮品倒有几件,也不是集子。我是有爱德华七世的国际回片,与你说的20分面值也分别很大,应不是一回事。这是小事,无须争辨。

陈志豪先生就是我上一贴中所说的唯一展出邮集的华人。他在无锡邮展上的版本邮集中是有三件国际回片,红色加盖4仙回片在第61片,但这件是集邮品,应是预销邮戳在空白片邮资图上,近年再补写上地址的,片上没中转戳或到达戳等任何戳记。而第67片和80片上的其他两件国际回片也有相同的问题。陈先生是香港年青后起之秀,收集邮政用品的资历比我长,是师兄辈。他的邮集是缺少具说股力的国际回片,但邮集中有很多明信片都是精品,特别是最早使用这方面。但他没有好的回片,不等于香港其他华人也没有,我知何先生、黄先生、庄先先、姚先生都各有多枚,苏先生则更是财大气粗,曾将四、五年间将各拍卖中大部分国际回片,不论价格高低全部杀掉。我虽拼命力争,也收获甚微。我红四仙加盖的真正国际回片只有4片,另有一件香港本地实寄,回片寄日本的完整双片。这五枚片在本会年刊:香港特区集邮年刊2009中,P108-p121有介绍,你若有兴趣可不难找到此书的。

你说「多位大家的邮集中也没有公开展示过回片海外寄回例」。其实哪有「多位」?香港只有两人展出过香港邮政用品邮集,陈志豪和英国人。而英国人集中有国际回片的,我上面说过的何、黄、庄、苏、姚的藏品中(全没组集参展过)都有不少国际回片。陈志豪邮集也只展出一次,即2011.11.11无锡亚展,集中共有三片国际回片(虽然三片都不够好)

建议你参加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每年都可以收到12期月刊和一本年刊,这几年共有20多篇有关香港邮政用品的介绍文章,有近50件图片。如果你不愿意有「会籍」的束缚,那每年向本会捐助人民币150元,也可收到全邮刊物。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3-14 22:20

纪先生快人快语,又让晚辈学了不少香港领域的知识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4 23:14

回复 35# keihk


    關於包封紙,我只能說見仁見智了。
市場就是最好的回答。
寧波戳的包封紙是最常見的,都已經過萬,任何其他商埠的包封紙價格絕對要高於寧波商埠。
這個不是載體的問題。
我們現在說的就是香港發行的商埠使用的包封紙,您說存世量很多,我說很低,但是市場價格至少目前證明我是對的。
任何實寄的包封都必須要看是哪裡使用的。不是加上不加上寧波戳的問題。
而是加上哪裡戳的問題,沒有戳怎麼可能實寄呢?????
單純討論包封的價格,而不看實寄戳是哪個商埠怎麼可能呢。
我最後再說一次,按照目前市場拍賣結果,寧波寄出的香港商埠的包封紙價格是最低的,但也過萬了,這個是有目共睹的。而非寧波寄出的香港商埠的包封,過2萬的比比皆是。

喬治六世看來是以訛傳訛了,我會修改上文,在此鄭重道歉。

不過,網上那個假託是您所藏的郵政用品專輯,也有郵友給我發來看了。確實乏善可陳。除了我提到的那枚喬治六世20分郵資封首日實寄是大珍品之外,其他都是普通品的堆砌。

關於陳生郵集,那些不能稱為國際回片使用例,最多只能算是集郵品而已。
沒有回片確實為其郵集減色不少。

但您所謂其他幾位,確實因為沒有參展,外界可能知之甚少。
但各大拍行近幾年似乎沒有拍出過國際回片。如果有圖那是最好了。
如果方便,是否能夠在此至少說明幾枚回片是從哪裡寄回香港的?因為郵政總局均是有案可查的,這樣方便大家研究和探討。

我所稱大家,大多數都是英國人。之前看到至少5人展出過香港郵政用品專輯,可能您覺得只有香港本地英人才會收集?其實英國本土也有多人收藏,且參展。但均沒有國際回片使用例,但同時他們卻有很多極其珍罕的香港郵政用品展出。

另外,看到您回覆中稱,其中有回片寄日本?不知道是不是筆誤。我們探討的國際回寄,怎麼可能目的地是日本呢?????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5 08:25

回复 35# keihk

終於明白事情的真相了。

我從事香港郵政用品的收集已經超過20年﹐深知山外有山﹐因此一開始紀先生加入討論﹐堅稱國際回片回寄使用有很多時﹐並沒有多想。
但經過這幾日研究和討論﹐個人再次翻閱和請人查詢了近20年來的大型拍目以及1894-1899年之間的香港總局資料﹐終於發現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
實際上﹐這幾日的探討是雞同鴨講。
怎麼說呢﹐也許過於直白﹐但是﹐請原諒我的坦誠﹐恕我直言﹐紀先生﹐您對郵政用品收藏屬於門外漢。

可能您也沒有仔細閱讀我在本貼一開始介紹這枚回片的文字。
但更為重要的是﹐您對國際回片實寄例﹐或者稱﹐國際回片回寄例沒有相關的概念。

在這裡﹐個人冒昧解釋一下這個郵政用品收藏中的基本概念。

國際回片實寄例是指﹕一個郵政部門發行的帶有回片的郵政用品從該地區境外寄回該地區的例子。
在這裡﹐就是香港郵政用品從國外寄回香港的例子(不包括寄回到商埠或者澳門﹐也不包括從商埠或者澳門寄到香港)。

而您所謂的“國際回片實寄例”﹐只是指回片做為正片使用的例子。也就是從香港寄到國外或者商埠﹐又或者香港本地使用的例子。
但這些﹐很遺憾﹐根據FIP郵政用品的相關規定以及我們的認知﹐根本不是國際回片實寄例。他們與國際回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是屬於回片做去片使用。
而價格上﹐更是天上地下﹐相差保守說有幾百倍以上。沒有打錯﹐是幾百倍。

這樣﹐真相大白。
您所謂的某某大家們有多少多少片﹐在拍賣會上見到就買之類的﹐都是回片作為正片使用的例子﹐而根本就不是國際回片使用例。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您上文出現寄日本﹑香港本地使用等這樣的描述。

很遺憾耗費個人大量精力以及麻煩多位郵友的探討是這樣一個結果。
也許紀先生是為了活躍一下論壇的幽默氣氛﹖
郵資片是這樣﹐包封紙也是如此了。

因此﹐除非再有新資料出現﹐否則本帖開始的結論是沒有問題的。即國際回片使用例近年來未曾公開出現﹐是不是孤品﹐可以商榷。
因為可能私人有藏﹐但絕對不可能這位也有﹐那位也有。
至少目前公開例子中﹐它是孤品。

紀先生如果不相信我對回片的解釋﹐似乎可以詢問一下任何專門收藏清代﹑民國﹑香港郵政用品的專業人士。或者參考一下專業一些的書籍﹐諸如清代第三版明信片﹑中國明信片等等。
相信一定會得到和我一樣的答案。

以上言語﹐如有冒犯﹐敬請諒解。

因為﹐學術探討可以﹐但是在基本的概念上﹐是沒有可探討的餘地的。
否則﹐就可能像這次的教訓一樣﹐嚴重誤導收藏者﹐也耽誤了大家的精力和時間。
非常感謝﹗
如有不當﹐再次敬請諒解﹗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5 11:57

很遗撼,读到上面的回贴。连基本概念都不懂的门外汉是不配与你学术探讨的。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5 12:14

回复 39# keihk


    我一再聲明﹐如果上文引起您的不快﹐深表遺憾。
但是﹐您所謂的探討確實是建立在一個完全錯誤的概念之上的。
這一點必須指出。
因為之前的研究確實花費了我們很大的精力和時間。
而錯誤的概念則這使得我們之前的探討都變得毫無意義﹐也對其他人產生了誤導。

我並非對您本人有惡意或人身攻擊。我只是就事論事。
就像我經常說的﹐除了郵政用品領域﹐我在集郵的其他領域也完全是門外漢。
而那些領域中﹐可能您會是我的老師。
而我會虛心學習。
謝謝。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3-15 18:04

好帖要时常看
作者: 唐平    时间: 2012-3-15 21:42

進來頂!學習中~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5 23:45

不知算不算国际回片?
德國- 香港.jpg

夏威夷-上海.jpg

德國-香港.jpg

图片附件: 夏威夷-上海.jpg (2012-3-15 23:42, 77.2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6265&k=fedf0b7414770ad7d976033d6a306906&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德國- 香港.jpg (2012-3-15 23:42, 86.73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6266&k=cc6ca1b5e752ada47bf47670862e84ca&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德國-香港.jpg (2012-3-15 23:42, 82.27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46267&k=b6e9dbdd99ff865213bb377fa8fbb4d0&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6 10:22

回复 43# keihk


    非常感謝提供圖片。

第一枚﹐肯定不算。
這是後來因去片不夠使用﹐而將庫存的回片拿出﹐將回片英文REPLY字樣劃銷﹐當作去片使用的。
從郵寄時間上也能看出﹐為劃銷之後使用例。
當然﹐也很少見。雖然不是國際回片例﹐但還很不錯。

第二枚﹐也不能算。
個人覺得其實這枚更加不錯。但按照定義﹐寄商埠了﹐而非香港本地﹐因此不能作為國際回片。
但是﹐這可以作為商埠使用例。還是非常珍罕的﹗﹗﹗
收信人為廈門海關官員﹐這也是有據可查的。

第三枚﹐從格式上看﹐肯定是國際回片了﹗
此片很早以前曾經見過圖片。
曾就此與英國專門收藏維多利亞殖民地片的郵友探討﹐還有點印象。

他當時有個疑問﹐個人引述如下﹕
德國漢諾威戳的時間。
有興趣的郵友可以任意在EBAY或其他拍賣網站上搜索一下Hannover加1897﹐在搜索結果中﹐可以發現郵戳中間欄目中﹐從左至右第三個應該是年份﹐即97。
即便是恰好字釘錯置﹐但兩個都錯﹐而且完全沒有聯繫的19﹐不知何意。
(注明﹕個人對德國郵戳沒有任何概念﹐這個說法聊備一格﹐希望紀先生或者有知道的方家指教)

我個人對此當時則有另外一個可能性的解釋﹕
片上看有1897年新加坡中轉戳。
我們當時均無此片背面資料。不知道背面是否有香港落地戳﹖
如果有﹐則這個研究點就不成問題了。
如果沒有﹐那麼就存在另外一個可能性。
即﹕此片是1897年以完整雙片的形式(即去片和回片連在一起)從香港寄德國﹐而且是在船上寄出。
因此新加坡的戳﹐即1897年11月實際上是去片的落地戳﹐蓋在回片之上。
新加坡戳因為在船上使用﹐從而作為寄歐洲的落地戳﹐這在之前是有一些先例的。
之後﹐時隔多年﹐德國寄信人將此片拿出﹐於1919年寄回香港。
這樣就可以解釋德國戳時間﹐以及新加坡戳的問題了。

當然﹐我和英國佬的說法都是推測。如果有背圖﹐可能能更好研究解釋這一問題。

再次感謝紀先生的貼圖。
作者: TK    时间: 2012-3-16 11:23

回复  keihk


    時隔多年﹐德國寄信人將此片拿出﹐於1919年寄回香港。zhanbo 发表于 2012-3-16 10:22



第三枚同意zhanbo先生的推测
我首先看到图片也这样认为
当然如果背面有落地戳就更能证实了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6 16:13

香港的双片,在商埠合法使用双片寄外国,然后在外国再用回片寄商埠,这回片(去及回片都要经香港的),说这种片不能算国际回片,这说法我倒是第一次听到,很觉新奇!香港发行的邮票邮政用品可用各商埠使用,可理解成英国把这些商埠都看成与香港同性的地方,在商埠寄出的双片不是国际回片,那叫什么?
第一件不是划线片,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不能在外国使用。这是寄件人担心德国邮政不接受香港邮资在德国使用,寄件人提醒德国邮政注意放行的提醒标示。香港的划线都用墨笔复盖,也没有划底边的。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6 16:18

回复 45# TK


   
在沒有背圖的前提下﹐嚴重同意陳兄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16 16:32

回复 46# keihk


    我來這樣舉一個相似的例子吧﹕
德國發行的雙片﹐如果有人將回片從德國以外的地方寄到當時的德佔山東﹐而不是從國外寄到德國本土。
這種片自然不能算德國回片的國際使用例﹐而只能算德國海外殖民地使用例子。
其他國家也是這個道理。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發行雙片的不是商埠﹐而是香港本地的郵政。
而回片的國際回寄例必須是寄回發行地﹐而非所謂的香港的商埠。

如果從英國政府的角度看﹐自然商埠與香港通性。
但是﹐關鍵在於發行此片的機構並非英國政府﹐而是其殖民下的香港。
因此﹐從香港郵政的角度看﹐回片回寄是不包括商埠的。

也就是我此前提出過的﹐判斷國際回片回寄的其中一個標準是﹕一定是寄回此片的郵政發行地﹐而非他處。

第二﹐劃線片在國外使用是有例子的。
至於墨筆問題﹐所有劃線均為當時工作人員手工進行﹐不可能那麼精準。
但注意到﹐此線是與REPLY幾乎等長的。如果解釋為不是劃線﹐未免太過巧合了。
我還見到過﹐劃線在ADDRESS那行﹐而沒有劃在REPLY那行的例子。
另外﹐也出現過劃線完全在REPLY之下﹐幾乎沒有挨著REPLY的例子。而此片底邊與REPLY是重合的。
作者: TK    时间: 2012-3-16 16:59

第一件不是划线片,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不能在外国使用。keihk 发表于 2012-3-16 16:13



纪先生:
这句话我不明白,“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意思是划线片仅在香港出售,而其它片可在各商埠买得到?
虽然划线双片仅在香港出售,但有没有禁止将双片寄到国外,再将回片从国外寄回的规定?
还是划线双片分开后将回片划线才出售?
我对香港邮政用品一点也没研究,因此是提出疑问,了解了解!
作者: keihk    时间: 2012-3-16 17:38

划线片是没有以双片形式出现的,邮局把双片撕分开成单片,把原回片划掉REPLY后当正常单片出售。在商埠可买到香港邮票和明信片。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3-26 13:20

華郵網的影響果然很大。
前一段時間﹐多家海外郵商都在四處詢問是否有香港維多利亞時期國際回片回寄例。
可惜大都無功而返。
不過﹐前幾日﹐一家美國郵商最新發現一枚﹐剛剛結標。
此枚為德國回寄香港﹐有德國戳和新加坡中轉戳。可惜沒有香港落地戳。
此片個人認為應該是標準的國際回片回寄例。
只不過白璧微瑕。
首先﹐沒有落地戳。
其次﹐新加坡中轉戳上﹐最為關鍵的年份有些模糊。個人認為應該是95﹐因為5字隱約可辨。
因此﹐此片相對於本貼開始介紹的那枚﹐還是開始那枚更加出色﹐郵路更加完整且有落地戳。
但無論如何﹐此枚為新發現的回片回寄例﹐仍然是彌足珍貴。
買家應該是相熟的一位郵友﹐恭喜揀漏成功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4 14:43

網上近期出現一組香港郵資片。
一共4件﹐如不仔細看﹐還可能以為僅為一件。
表面看﹐4件均為商埠與香港之間郵寄。
版式上沒有特別﹐屬於最為普通的郵資片。
剛剛卻以人民幣5000多元價格成交。
在我看來﹐其實這價格只是為了買其中的一件。
為1888年海口寄出郵資片。
屬於少見商埠寄出例﹐故飆至高價。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24 14:46

有眼光的不少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4 14:48

可能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海口片上﹐以致幾乎同時截標的另外一件香港郵資片被人揀漏。
此片1899年香港寄漢堡﹐後被退回。
有退回戳與德國退回簽條﹐也有退回香港後之落地戳。
郵政用品中﹐退回例極少見。
與欠資﹑掛號等相似﹐在任何郵政用品的品種上都是珍罕例。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24 14:52

这倒是实话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5 06:43

花了几个小时欣赏了香港陈先生的维多利亚片集,好几件已经超过了韦伯的纪录。
好东西确实不少,花了不少心血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5 07:16

本帖最后由 清邮路 于 2012-4-25 07:17 编辑

回复 48# zhanbo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發行雙片的不是商埠﹐而是香港本地的郵政。
而回片的國際回寄例必須是寄回發行地﹐而非所謂的香港的商埠。

如果從英國政府的角度看﹐自然商埠與香港通性。
但是﹐關鍵在於發行此片的機構並非英國政府﹐而是其殖民下的香港。
因此﹐從香港郵政的角度看﹐回片回寄是不包括商埠的。

也就是我此前提出過的﹐判斷國際回片回寄的其中一個標準是﹕一定是寄回此片的郵政發行地﹐而非他處。


以上论点我认为值得探讨,香港在当时也是被置于英国商埠地位,早期也被作为英国邮政作为其在华的邮政总代理。(当然这里单指在华)
早期商埠邮件是转交给香港邮局处理,直到1866年左右,各地商埠邮政代办才有自己本身的原戳和椭圆形杀手戳。}这个转抄自杨目
各个商埠间的互寄或寄海外,都是通过英国邮政系统(BPO),所以英国在华商埠在这个邮政系统地位来说是相同的。
而香港邮资片明显区别于中国清代商埠邮资片。香港当时并非邮政主体单位,主体单位应当是大英邮政。
基于以上,我认为纪先生所贴的第二枚回片应当视为有效的回片实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25 09:43

多探讨是好事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5 13:19

回复 56# 清邮路


    韋伯的書雖然是經典﹐但畢竟過了幾十年。
但從郵政用品角度來看﹐書中大部分郵政用品的最早和最晚紀錄現在都已經被打破了。
當然﹐這並不能動搖韋伯此書的經典地位。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5 13:43

回复 57# 清邮路

繼續探討。

首先﹐我們要討論是只是香港郵政用品﹐而不是香港郵史。
香港郵資片1880年才出現﹐此時各地商埠均已各成系統。王兄也已經提及。

其次﹐香港確實是郵政用品的發行主體。這在認定郵政用品的類別時非常關鍵。
當時大英帝國在各個具有發行主體的殖民地均以殖民地為主體發行該地區的郵政用品(例如海峽)﹐而發行主體並不相同﹐並不是是大英帝國本身﹐因為其本身也發行有郵政用品。因此這些發行主體需要區分開。

第三﹐在此﹐香港郵資片不是與中國商埠片來區分﹐可以與之相對應的是香港中期發行的加蓋有CHINA字樣﹐特別供在中國內地使用的香港郵資片。
因此﹐寄商埠的回片國際回寄如果要作為有效例﹐只能是加蓋有CHINA字樣的回片進行回寄方可。

第四﹐正如我之前舉例﹐香港的這個例子因為容易被殖民地混淆﹐所以可能有些同好不好判斷。可相比較德國的例子。
德國發行的雙片﹐沒有加蓋中國﹐其回片如果不是寄回德國本土﹐而是寄至青島﹐是不能作為回片國際回寄例的。

第五﹐另外一個可以很好來說明的例子就是﹕
當時所謂的香港商埠其實是不止包括中國內地幾個城市的﹐還包括了其他國家的城市。
如果寄商埠算回寄的話﹐就會出現寄他國的回片也可以作為國際回寄例了。
也就是說﹐香港商埠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不可能拆分。

綜上所述﹐香港郵政用品的回片國際回寄例﹐只能是寄回香港本地﹐而不能包括其他商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25 14:18

能有一本新书出版那是更好了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5 14:38

已經有了幾本﹐諸如《香港郵政史》﹐不過個人認為都沒有超越韋伯。但也都不錯。
另外﹐外國人特別是英人對香港郵政用品研究頗深﹐也有很多文章發表。其中有些在郵政用品研究上甚至要遠遠高於韋伯。
另外﹐香港郵政用品的目錄也有多本﹐可以互相參照。因為韋伯60年代出的﹐而之後的部分珍品並未收入。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25 14:46

那是的,能集天下大全的太难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5 22:52

回复 60# zhanbo


    好,条理很清晰,这样讨论才有价值.看来我之前的厘定不够准确
谢谢ZHANBO兄,受教了.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6 11:37

回复 64# 清邮路


    王兄客氣了﹐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作者: 小北    时间: 2012-4-27 06:29

44.jpg


我收藏的香港邮政用品,请指点,谢谢。

图片附件: 44.jpg (2012-4-27 06:28, 105.59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2519&k=338f840f4daafe98669b65679a42b37a&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小北    时间: 2012-4-27 06:29

香港挂号封1904年加贴邮票上海挂号寄德国殖民地青岛。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7 07:27

回复 66# 小北

这个不错,看上去像是F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7 07:30

回复 65# zhanbo

又疑惑了,假如有件双片上海寄英国又回寄,此双片未撕开,如何确定呢?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7 10:38

回复 67# 小北


    恩﹐戳記清晰﹐郵路完整。
但版式上沒有特別。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7 10:40

不知是否方便貼出背圖﹐這類郵政用品的珍罕往往反映在背面﹕-)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7 10:53

回复 69# 清邮路


    按照目前大多數西方(主要在英國)的香港郵政用品藏家的觀點﹐香港郵政用品實寄例是分做香港寄出寄入﹑商埠寄出寄入和1917年加蓋CHINA後的中國內地使用。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是很合理的。
王兄的此例﹐即香港發行的雙片﹐從商埠寄海外﹐然後未分開又回寄回商埠﹐這個例子應該屬於上述第二種﹐即香港商埠使用例。
我知道有藏家單獨收藏這個類別。
不過﹐像我此前提出過的﹐這個類別是不僅僅限於目前中國內地的商埠城市的﹐也包括目前地理上的一些外國城市﹐他們當時也屬於香港的商埠範圍。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7 13:44

回复 72# zhanbo
也就是说,这种片放到香港邮资片集,只是一般使用例或不宜入集;而放到商埠片集就比较特殊与出彩?

我理解得对吗?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7 14:28

回复 73# 清邮路


    不是。
如果存在您說的這種片﹐即從商埠寄外國然後再回寄回商埠﹐當然是很不錯很珍罕的。

不過個人認為處理上﹐是將其分類在雙片商埠使用部分﹐而不是重點放在回片國際回寄部分。
也就是說﹐如果是組集﹐那麼在郵資片的雙片這個大類之下﹐可以細分為幾個單元。
其中國際回片回寄是一個﹐您舉例的這種商埠雙片來回寄是另外一個。

換句話說﹐兩者都屬於香港郵資片的郵政使用這個大類﹐但是分別屬於不同的小單元。
這個可以用來說明香港郵資片在商埠的使用﹐而且應該是很出色很珍貴的例子。
但是﹐不能用這個例子來說明郵資片的正常回片國際回寄使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27 15:11

回复 74# zhanbo

好,清清楚楚
作者: 小北    时间: 2012-4-27 21:18

555.jpg 回复 71# zhanbo

图片附件: 555.jpg (2012-4-27 21:18, 96.02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2853&k=aca0354723bbc3d237556281e4479d5f&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8 10:04

谢谢贴图。
这件是正常版式。
此版1903年发行,韦伯记录最早使用日为1903年9月,但现在出现最早使用日为6月。
此版最晚使用日期,韦伯记录为1904年3月,但近年来出现最晚日期到1907年4月。
作者: lbs2822    时间: 2012-4-28 13:01

从拍行旧目录里找到的图,这应该是正常回片吧!
2012-4-28 11-55-48.jpg

图片附件: 2012-4-28 11-55-48.jpg (2012-4-28 13:00, 69.29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63067&k=e4b20c90455cc44970c1a22cd1bbd412&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TK    时间: 2012-4-28 16:44

偷师学识小小
此件先寄上海再改寄墨西哥
并非回寄香港
完全无香港痕迹(到达戳)
因此不算第一类型回片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2-4-29 10:24

陳兄正解
此片先寄上海,再寄日本,最後改至墨西哥。
仍然屬於香港郵資片在商埠的使用例。
不能算是國際回片回寄。
由此也可見,國際回片回寄是多么珍罕。
不過,從郵資片角度看,此片郵路清晰,也非常不錯了。
作者: 李健雄    时间: 2012-5-11 21:08

进来补补课,这方面完全空白
作者: hart    时间: 2013-2-15 17:28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3-2-15 17:32 编辑
香港郵政用品中另外一個熱門種類是掛號郵資信封。
這個品種目前較為熱門。
不過﹐與郵資信封類似﹐這一類 ...
zhanbo 发表于 2012-3-1 16:33


这个是不是您提到的蓝40分封?

图片附件: PIC_4147.JPG (2013-2-15 17:28, 85.93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0&k=7195670a7698f8ed6f39b327544102c1&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PIC_4150.JPG (2013-2-15 17:28, 86.71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1&k=cc5d87208d0fa0516c4b41f1c8c4d7c8&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PIC_4149.JPG (2013-2-15 17:32, 89.99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5&k=8238dc8aed57626de65b3a31baf8f823&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hart    时间: 2013-2-15 17:31

回复 82# hart

还有一个蓝30分和一仙的回片。

图片附件: PIC_4153.JPG (2013-2-15 17:30, 87.97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2&k=96215bf88aa9b2560164ad500089b205&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PIC_4155.JPG (2013-2-15 17:30, 84.16 KB) / 下载次数 3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3&k=52ecc78fb0952510fd7d42e4a359aaef&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PIC_4156.JPG (2013-2-15 17:30, 76.57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2944&k=4444dbd146121928ba3b2eae0a472681&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唐平    时间: 2013-2-15 19:31

進來看看~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2-15 23:39

回复 83# hart


    謝謝上圖。

郵資片較為常見。

郵資封中,伊莉莎白40分郵資封中最為珍罕的,也可以說是香港郵資封中最為珍罕的,是背79元賠償款的郵資封,公開記錄僅2枚,英國郵政用品大家,也是此珍品的發現者目前有1枚。

你所上第一圖,則為49元,較為普通。

第二枚伊莉莎白郵資封,看不清郵戳日期,不知是否為1955年?此封郵資符志是否30分,我是指背後的藍色符志裏面的郵資,而不是賠償款。
如果確為30分,就比較不錯。雖然還說不上珍罕,但可以說比較少見。因30分符志使用時間較短。
作者: hart    时间: 2013-2-16 02:55

回复 85# zhanbo


是55年8月6日

图片附件: PIC_4159.JPG (2013-2-16 02:54, 92.39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3215&k=b7b97b07e06d730f814bfb547648be07&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PIC_4160.JPG (2013-2-16 02:54, 84.03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3216&k=ff09c69974ad98f8377b83ebf86950e4&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孙可欣    时间: 2013-2-16 11:29

香港郵政用品除了比較少見的其他在海外都不難找。東西量不小需求卻沒有那么大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2-17 01:04

回复 86# hart


    恭喜。如此確實不錯。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2-17 01:07

回复 87# 孙可欣


    沒錯。大部份都還較為便宜。不過遇到罕品,一樣是價格驚人,一點不遜色大清或民國的頂級珍品。
近日個人就有幸見證近年來最昂貴的香港郵政用品的最高紀錄誕生。
價格遠遠超過前幾年那枚曼谷戳的維多利亞女皇郵資片。
作者: hart    时间: 2013-2-17 02:24

回复 88# zhanbo


   这个一分香港寄广州

图片附件: 205.JPG (2013-2-17 02:24, 78.02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3456&k=fa1e670db02fafc46b5532d056edc591&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2-18 18:41

回复 90# hart


    这个时期的邮资片收藏的人少,且版式上没有特别珍罕的。只是邮路和邮资上才有珍品。所以价位较低。个人觉得这枚属于普通品。
作者: hart    时间: 2013-2-28 18:13

回复 91# zhanbo
上海戳有点怪怪的

图片附件: 95062.jpg (2013-2-28 18:12, 86.14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8773&k=a28ba38cd3c41073a61f86d9b952460a&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91685.jpg (2013-2-28 18:13, 67.9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8774&k=75e2dae0f6e93e08946b4855dd10c4d5&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2-28 18:21

小图看,觉得上海戳没问题,就是用多了,倒是会有这现象。
此片较普通。版式也没什么。有个小亮点,就是改寄了一下。
作者: hart    时间: 2013-3-1 04:24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3-3-1 09:15 编辑

回复 93# zhanbo

这个新的有意义吗?

图片附件: 2722.jpg (2013-3-1 04:23, 36.57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8910&k=21387d411aac7eb0085fca5830850558&t=1717350377&sid=I0Rp7N



图片附件: 95029.jpg (2013-3-1 09:15, 74.57 KB) / 下载次数 3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78938&k=e03368f18bf839910016787a2c97f4bd&t=1717350377&sid=I0Rp7N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3-1 08:30

新的意义不大。商埠实寄的罕见。
作者: hart    时间: 2013-3-1 08:45

本帖最后由 hart 于 2013-3-1 09:16 编辑

谢谢多次指教。我又加上一个由CANTON寄出的。
作者: hart    时间: 2013-3-3 10:11

有两个问题向楼主请教:

您说:
掛號郵資信封有三大珍品。而此次就出現了兩個。
其一﹐藍色40分挂號信封﹐背賠償款為79港元
其二﹐女王伊麗莎白像40分﹐背46港元賠償款﹐H規格掛號郵資信封

我想问三大珍品中另一个是什么?
另一问题:藍色40分挂號信封﹐背賠償款為79港元,这一个杨氏书中也没有,书中只有1971年背赔偿款79港元,而邮资是1港元。
作者: keihk    时间: 2013-3-3 11:42


作者: zhanbo    时间: 2013-3-3 21:05

回复 97# hart

香港掛號郵資封,最為著名的罕品就是喬治六世紅R封,鬼佬有多篇文章討論過。
此封類似清三次片中的右折,雖然不能說存世最少,但卻最為有名。
玩香港郵政用品的英國人如果沒有此封,就好像玩清片沒有右折一樣,呵呵。

79元封,之所以珍罕,就是多個目錄包括楊氏都沒有著錄,可見珍罕程度!!!
此封是由英國大藏家Woodrow發現,並且介紹。
行家現在通常可以從對方是否知曉79元封,來判斷其對香港郵政用品的熟悉程度。
作者: hart    时间: 2013-3-4 03:00

回复 99# zhanbo

非常感谢答复,学到了,很好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