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重金求问:1917年12月中美邮票混贴封【四川巴塘寄美国芝加哥】 [打印本页]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0:59     标题: 重金求问:1917年12月中美邮票混贴封【四川巴塘寄美国芝加哥】

1917年12月17日自四川省巴塘县寄出,三月一日到达美国芝加哥。

正面贴京一版帆船叁分银3连+美国未加盖华盛顿总统像邮票1分。

问题:1.四川巴塘县应该没有美国客邮局,为何能在1917年12月使用中美混贴邮票邮寄?这样混贴封是否符合当年的邮政章程和邮政协定?
         2.当时的国际平信邮资应该为10分,此封仅贴中国邮票9分银,尚欠1分银中国邮票,而此封并未做欠资处理,美国邮票是否能在当年同币值等同使用?


请高人指点迷津,若信息被采纳,定会有价值几百元的泓盛春拍邮票钱币图录赠送。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1:01

QQ截图20120411105938.jpg


仅贴正面图,背面邮路及国内中转戳暂不贴上来。

此封并未走美国客邮局,背面邮戳皆为中国邮戳。

图片附件: QQ截图20120411105938.jpg (2012-4-11 11:00, 157.02 KB) / 下载次数 4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55297&k=12dcc45b4045aa8a99e5f484c907d58a&t=1732228077&sid=3D28Y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4-11 11:10

邮局看走眼了
作者: AndyGu    时间: 2012-4-11 11:12

大罕品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4-11 11:13

我觉得是外国人的个人行为,类似于现在集邮人的做法,而当地的邮局工作人员误认为是中国票,刚好是10分符合邮资。正常来说,应该是欠资的。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1:19

我觉得是外国人的个人行为,类似于现在集邮人的做法,而当地的邮局工作人员误认为是中国票,刚好是10分符合 ...
陆小凤 发表于 2012-4-11 11:13



    巴塘地处四川和西藏交界处,人迹罕至,目前发现的清代至民国初期的巴塘地区邮递出来的实寄封不超过10个,这是我见过的第四枚民国初期的巴塘实寄封,也是目前见过的唯一的一枚中美邮票混贴实寄封。

按理说巴塘邮局一年难有几封邮件,当时四川、西藏、云南三省交界处皆不通公路,邮路和交通均为古驿道或者马帮驼运,此枚信封为美国公司专用信封,寄件人肯定是老外,当时邮局看走眼的可能性应该非常小。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1:27

信封所属的公司为:Montgomery Ward,此公司为全球最早经营邮购日用品等相关产品业务的公司,自1872年在芝加哥大桥街开业至今仍在正常营业。

可以试想为此信封的寄件人,为当年身在巴塘的一位美国籍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三省交界处的藏区传教,也许他在美国的时候就是Montgomery Ward公司的客户,以致于来到中国后仍然使用他们的产品。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巴塘地区,因日用品短缺以及品种品质所限,这位身处巴塘的传教士只能写信给Montgomery Ward公司表达自己的需求并邮购日用品。

我已经联系过Montgomery Ward公司,请求他们帮忙查询95年前是否有来自中国四川巴塘的订单,因时间确实太过于久远,但愿能有好的结果。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4-11 11:30

这是家美国外贸公司的信封,估计是去川藏那边做生意的洋人或传教士所为,那时候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可算是遍地黄金。

正是因为地域偏远,少有信件,故当地邮局的业务能力不会太高,不懂英文是肯定的,可能只会看数字吧。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1:42

这是家美国外贸公司的信封,估计是去川藏那边做生意的洋人或传教士所为,那时候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可算是遍地 ...
陆小凤 发表于 2012-4-11 11:30



      不太同意先生的说法。

四川巴塘自清代开办邮政业务以来,已确有信件邮寄寄出和中转。当年“自西藏大多数地区寄内地的信件/四川寄往西藏地区的邮件”皆需要从巴塘中转,而其中的信件大多数皆以藏文和英文为主,巴塘邮局虽然非常边缘非常小,但一定有工作人员是藏、汉、英皆通宵的,此三种文字在当地邮局并不构成障碍。

四川巴塘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以致于到今天都属于四川省极度贫困的地区,在当年绝无遍地黄金的说法,当地除有原始未开荒的自然风貌而言,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此地基本也无任何投资的项目可言。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1:46

这是家美国外贸公司的信封,估计是去川藏那边做生意的洋人或传教士所为,那时候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可算是遍地 ...
陆小凤 发表于 2012-4-11 11:30



    正因为当地少有寄出信件,邮票极少卖出去,对于自当地寄发的每一封邮件绝对会引起当时的工作人员的注意,叁枚中国邮票已经销戳,没有理由将一枚与中国邮票没有任何关联的美国邮票误看成为中国邮票,尤其是寄件人极有可能是位外国人。

    于其说是看错邮票,倒不如说是当时邮票缺售仅有叁枚中国邮票,无奈之际老外自掏1美分邮票,被邮局人员首肯并敲戳邮递。
作者: 陆小凤    时间: 2012-4-11 11:57

正因为当地少有寄出信件,邮票极少卖出去,对于自当地寄发的每一封邮件绝对会引起当时的工作人员 ...
怀旧的人 发表于 2012-4-11 11:46



    恰好没有1分的中国票也是一种可能,但这种认可外国票的做法恐怕难是邮局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2:19

本帖最后由 怀旧的人 于 2012-4-11 12:21 编辑
恰好没有1分的中国票也是一种可能,但这种认可外国票的做法恐怕难是邮局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陆小凤 发表于 2012-4-11 11:57



    我认为个人行为的可能性不太可信,巴塘邮局并未每日皆有邮班往外投递,此类信件若当时被误看,在马帮驼运的过程中可能会被下一个中转局销欠资戳。
    邮局在部分邮资缺乏的情况下认可此种混贴行为有效是可能的,即便寄件人自带1美分邮票,但仍需要给邮局补足1分银中国邮资,此种情况被极少见藏区邮局认可,以致于外国票混贴也能正常销戳以至寄达。(民国初期此类混贴票在藏区确有先例,西藏狮子混贴帆船票的实寄封、西藏狮子混贴印度票的实寄封皆有存世,只是此类中美邮票混贴确第一次发现。)
   此种情况邮局认可,以致于自巴塘邮局起地经各地中转后自上海邮局出口皆未被销欠资戳和做其他欠资处理。
作者: AndyGu    时间: 2012-4-11 16:54

一个封很难说明问题,最好找找相关的史料
作者: ausrising1    时间: 2012-4-11 17:15

或许是集邮人所为,给邮政人员点好处,就搞定了这封近百年后让后来人困惑不已的实寄封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7:21

一个封很难说明问题,最好找找相关的史料
AndyGu 发表于 2012-4-11 16:54



    嗯,正因为这样所以需要这里的朋友帮忙,我手头现有的资料均无法说明此信封为什么能中美邮票混贴。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2-4-11 17:24

个人感觉:老外欺负巴塘邮局收件职员不懂英文,蒙混过关了。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4-11 17:43

邮局看走眼了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4-11 11:10



    对滴。
仅仅算趣味品而已。
是不是所有回答的人都有重金答谢啊?
要不要我吧账号告诉楼主?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1 18:19

对滴。
仅仅算趣味品而已。
是不是所有回答的人都有重金答谢啊?
要不要我吧账号告诉楼主 ...
小马哥 发表于 2012-4-11 17:43



    没问题马哥,正等着您的回复!希望能给予准确的信息。

巴塘虽为边缘小邮局,但由于地理位置和邮路位置极为特殊,此邮局“藏文、汉文、英文”并不是障碍。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4-11 18:33

大家说的全是正确的,就是老外随便贴的,邮局没检查出来而已。
没有很重要的邮政意义,趣味品而已。
不过看样子跟集邮无关,应不是集邮人寄的集邮品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4-11 18:35

重金我这就算了,培哥那是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后面几位朋友,包括我只不过是重复而已。
强烈建议泓盛吧这笔重金发给培哥,等见到培哥的时候好要他请大家吃饭
作者: ypx48499    时间: 2012-4-11 19:28

提供两点供参考:1.中国1918年才加入兑换国际回信邮票券,其时期尚无邮票券出售。2.中国自1914年即已加入万国邮联。万国邮联公约规定:凡邮政发行邮票均有效。故此封在缺乏中邮情况下用以替代亦无不可。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4-11 19:35

提供两点供参考:1.中国1918年才加入兑换国际回信邮票券,其时期尚无邮票券出售。2.中国自1914年即已加入万国 ...
ypx48499 发表于 2012-4-11 19:28



   
作者: imliu    时间: 2012-4-11 19:46

用外国邮票代替似乎还不如用白纸写个1分盖个邮戳来的可靠,所以感觉是个人行为。
作者: gan    时间: 2012-4-11 21:40

当时邮局高官基本上是洋人,同时在中国的外国人社会地位本身就比中国人高(崇洋媚外),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再加上邮局舞弊情况屡见不鲜,个人认为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洋人私下和邮局交涉以至此封存世。根据我收集到的临时中立的封的情况(仅仅图片)看,舞弊是绝对存在的,早就不能用的临时中立居然有6月份还混贴在一般宋字加盖中使用的。邮截我看到有10月分的。
个人意见。
作者: ypx48499    时间: 2012-4-11 22:00

回复 24# gan

当时的巴塘邮局只是一个三等邮局,即一个老爷一个兵.在邮权尚未收回的时代,一般来说不会得罪洋人.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2 00:12

重金我这就算了,培哥那是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后面几位朋友,包括我只不过是重复而已。
强烈建议泓盛吧 ...
小马哥 发表于 2012-4-11 18:35



    哎!答非所问!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2 00:13

提供两点供参考:1.中国1918年才加入兑换国际回信邮票券,其时期尚无邮票券出售。2.中国自1914年即已加入万国 ...
ypx48499 发表于 2012-4-11 19:28



    谢谢杨先生提供的参考意见。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2 00:17

大家说的全是正确的,就是老外随便贴的,邮局没检查出来而已。
没有很重要的邮政意义,趣味品而已。
不过 ...
小马哥 发表于 2012-4-11 18:33



    等过些日子我再贴一枚“1917年左右,由四川巴塘寄出,贴西藏狮子票2枚和帆船票2枚(帆船邮资共6分),经印度寄英国的实寄封”的国际平信封,有较多中转戳和英国到达戳,并无任何欠资戳和欠资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12 06:54

违规的特例,理应判罚欠资的.
邮路是不是过打箭炉走长江邮路经过上海出口去美国?一般是这样走的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2-4-12 12:25

违规的特例,理应判罚欠资的.
邮路是不是过打箭炉走长江邮路经过上海出口去美国?一般是这样走的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4-12 06:54



    王先生您好,永康的清代碑型戳什么时候给您邮递?地址可否给我?
此封并未经过打箭炉,也并未走扬子江水路,而是走云南再到上海。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4-12 14:31

易斌,偶好奇着邮路,走云南维西盐井昆明?
谢谢,票不急,我夏天回来
作者: 中大小张    时间: 2014-1-16 18:20

楼主这个封在iinterasia卖的咋样

顺便贴出俺藏一个同一收件人的封

QQ截图20140116181959.jpg

图片附件: QQ截图20140116181959.jpg (2014-1-16 18:19, 137.09 KB) / 下载次数 5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856697&k=34d2d547ea05a8a59fe47e27d629001c&t=1732228077&sid=3D28YK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4-1-16 18:55

流拍。。。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4-1-17 05:50

其实人家是算对的,10分。少1分所以欠资1分,罚1分,合计2分银元正好等于1美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