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而作“寻找湄云号大兵轮”一文。没有想到后来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大概在十余年之前上海徐星瑛老先生知晓我正在寻觅中国早期民信局实物和资料,正巧遇到日本一位集邮家邮寄给他三件从宁波邮东北营口(牛庄)中日甲午海战水兵经信局传递的实寄封及信函影印件。特书此文……不久北洋水师和中国海军史研究联合论坛 (http://www.cnhi.org/bbs/index.asp)
-- 博古藏今 (http://www.cnhi.org/bbs/list.asp?boardid=23)
---- [转帖]新发现的北洋海军军邮实寄封 (http://www.cnhi.org/bbs/dispbbs.asp?boardid=23&id=2950)
相互转帖。
没有想到直到1908年陈悦先生大作中又例举了水兵经信局邮寄的信件,这应该是历史无穷的魅力吧!看来比较我在前两年从网上拍到几张红印花要好的多了!
下附陈先生部分文章。
福建船政“湄云”级炮舰 陈 悦
…………湄云号炮舰曾驻守浙江温州和宁波,后因舰船质量和人际关系调归北洋舰队,详略。
姊妹舰“福星”陨落马江10年之后,身处北洋的“湄云”舰也居身战火之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舰龄高达20余年的“湄云”仍然留用在牛庄营口的驻防,可能是舰况不佳,在甲午战争的运输、战事活动中并找不到任何关于她的踪影。
战事进入1895年后,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灭,整个北洋海面已经为日本联合舰队所控制。陆地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第一军在谋划更大的作战行动,1895年3月日本第一军发起了辽河下游战役,目标直指中国北方的重要通商口岸牛庄。3月4日,日军以优势兵力攻占牛庄,继而于7日完全占领营口。停泊在营口港的“湄云”以及八旗营口水师的一些师船、小轮船均被日军缴获。6月5日被编入日本海军军籍,旋因舰龄太老,日军将其运至旅顺废弃,7月7日除籍,舰上机器设备被拆卸。
不满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巨大利益,俄、德、法三国在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发起了所谓的三国还辽活动,要求日本将占领的辽东等地归还中国,最终在中国另付3000万白银巨额赎金的条件下,日本签署《辽南条约》,同意归还土地。在谈判进行中,李鸿章特别强调日军从辽东撤军时,必须交还中国的国有财产,对此日方表示同意。但是当接收委员到达时,眼前的景象可谓满目疮痍。
1895年12月21日,中国接收委员顾元勋、龙殿扬抵达旅顺接收,船坞等大型建筑都尚完整,但是旅顺机器局的机器大部分早已被日军拆走,“机器仅存十之三”。港中仅剩“湄云”以及另外2艘小轮船。经过对“湄云”舰的检查,发现舰上机器拆卸残缺,已经无法航行,经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决策,派“镇海”舰大副孙智熊带领8名夫役看管料理,预备来年春季设法修理。
但这却是“湄云”舰在中国档案中最后的露面,此后无论是旅顺船坞、天津机器局或是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的资料理,都找不到任何关于修理过“湄云”舰的记录,而中国海军的名录里这艘军舰也悄然销声匿迹,“湄云”很有可能因为破损过于严重,加之舰型、舰年龄都已陈旧,于是放弃修理而废弃了。
原本作为炮舰用途的“湄云”舰未能作任何战斗抵抗就被日军俘虏,又在日军的拆解中失去了生命力,不能不让人萌生英雄迟暮之感。花费数千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海防,最后竟落得如此凄凉情景,孤零零停泊在旅顺港内的“湄云”躯壳成了这段悲怆史最好的证明物。
福建船政第二、三号轮船分别在甲申、甲午两役中殉国罹难,关于这两艘军舰的故事在此后的悠悠岁月中也渐渐褪色淡去,鲜有人关注。直到2005年,集邮家郑挥先生发现了几件清末的实寄封,饱蘸着历史气息的红条信封上,短短几行字足以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内紧要信,烦请台驾顺至营口,祈递交‘湄云’大兵轮内交袁生财小儿收入,甬北浮石亭袁托寄”。
对集邮家而言至为珍贵的清末实寄封里,透露出的是一名“湄云”舰水兵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信件寄于1894年,和大部分船政军舰的水兵一样,在“湄云”舰上当水兵的收信人袁生财也是浙江宁波人,他的父亲托前往北方的亲友顺利捎带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实际是这名水兵父亲的绝笔,老父亲告诉千里之外从军的儿子,自己病入膏肓,来日无多,而家中又难以维持度日,让儿子尽快汇银。”
小水兵拿着这封信辗转反侧,不知道是否能凑到银子汇往家中,也不知他有没有能够再见到父亲。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这名水兵生死不明,而他珍藏的家信在日军俘虏“湄云”后流落到了日本。百年后这些信件重新进入中国人的视线,伴随着这名水兵的故事,原本只是档案里几个文字而已的“湄云”和她的姊妹“福星”竟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本文原载《现代舰船》B刊2008年第1期
寻找湄云号大兵轮
提示: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而作。
大概在十年之前上海徐星瑛老先生知晓我正在寻觅中国早期民信局实物和资料,正巧遇到日本一位集邮家邮寄给他三件从宁波邮东北营口(牛庄)中日甲午海战时期经信局传递的实寄封及信函影印件。因发自宁波浮石亭,这位日本邮人要求查证一下浮石亭所处位置,徐老就将三个旧信封和四大张信函复印后邮寄给我。经调查了解宁波市古时确有一座浮石亭,座落在江北区槐树路西侧。三件经民信局邮递的信函都是从宁波家乡寄发,远渡重洋传递至东北营口北洋舰队湄云号大兵船,收件者为舰上现役官兵。看来在湄云号舰上有不少宁波藉海军战士,参加了悲壮的甲午中日海战。其中有一件癸已小春月(1893年)由宁波江北袁宅经全泰盛轮船局寄发盖有三地三枚同局戳记的信封,曾在拙作“全泰盛信局考”中作过介绍。存世的三件实物影印件记载了北洋水师甲午海战悲壮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未能找到湄云号大兵轮详尽资料,一直未作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近日在上网时访问了几家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网站,终究找到了湄云号大兵轮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为什么这三件湄云号上官兵的信件会流落到日本集邮家手中!为之特书此文,以实物作证从另一视角记录这段悲壮而耻辱的历史。日寇侵略,列强掠夺,前车之鉴,永志不忘。
一、三件经信局传递的实寄封解析。
三件实寄封的时间分别为清光绪乙酉桂月(1885年);癸已小春月(1893年);甲午三月(1894年),贯穿了北洋舰队建立前后(1888年)达九年之久。
第一件中式美术封,宁波海运经上海抵东北营口,正面书“内安要函烦局带至/牛庄湄云宝舟内呈/屠阿祥先生升/洪仁金托”。封背中缝书“乙酉桂月念四日江北岸发”两侧书“酒资照例/切勿耽搁/等候回音”,书明收信人需向信局酌付酒资(邮资)。桂月是旧历八月,八月桂花香,有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古人习惯使用“桂月”为其别称。右下方盖“宁波福兴信局”,左侧中转盖“上洋老福兴轮船信局”两枚红色直式无框形信局戳。此件发自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年),按史料记载当年北洋水师尚未正式建立,湄云号宝舟原属福建水师,1872年调往奉天巡缉,驻扎牛庄,后调入北洋水师。原件含信件,发信人是屠阿祥的岳父,内谈家常事之外另提及其妻刚生下儿子尚未满月等情。屠阿祥在湄云号舰任何职不明,信中另问询前曾托“汇吉”船包老大带去衣服是否收到?(详见附图一、图一A)
第二件中式红条封,宁波海运去营口封正面书:“内要紧信烦全盛局/顺营口祈交湄云号大兵轮内交袁生财小儿收/宁波江北袁宅寄”,封背书“癸已小春月初二日浮石亭书/宁至营口酒资照给”(1893年)书明宁波海运至东北营口收信人需向信局交付全程酒资(邮资)。小春月应为阴历十月,十月佳称谓“小阳春”,书信或书画等落款处可见“小春月”、“小阳月”都是同义。陈元靓《初学记》“冬月之阳万物归至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欧阳修诗“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可谓出典。封背盖有双格碑形轮船信局戳三枚,宁波首发盖“浙宁全泰盛轮船局”戳,海运抵上海中转盖“上洋全泰盛轮船局”戳,到终点盖“营口全泰盛轮船局”戳,记录了全泰盛轮船信局千里沼沼的北洋邮路。附件是父给子函,可以看到袁生财家中经济十分困难,生活艰辛,父亲患有疾病(附图二、图二A)。
第三件中式红条封,由宁波顺驾袖递至营口,封正面书“内紧要信烦台驾顺至营口祈递交湄云大兵轮内交/袁生财小儿收入/甬北浮石亭袁托寄”封背中缝书“护甲午三月初六日书”(1894年3月)右侧书“顺风快利”。看来是一件手递封,所书“台驾顺至”是何人捎带不明,有可能是湄云号舰上的军士或商船上的亲友由宁波去东北营口顺便捎带,时间在甲午海战前夕。封内附函两件,父信内提到因病情渐重准备操办后事,但家中经济困难需速急汇银。信内嘱咐“附上蔡XX信祈面交为托”、“又茅士德壹信并X”转交本人,一封含三件,说明湄云号舰上另有蔡姓和茅姓两位宁波藉军士服役(附图三、图三A、图三B)。
三件实寄封都是从宁波江北岸浮石亭发寄海运至东北营口湄云号舰,第一件发自乙酉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老福兴信局邮递,时年北洋舰队尚示正式建立;第二件发自癸已年(1893年),由“浙宁全泰盛轮船局”、“上洋全泰盛轮船局”、“营口全泰盛轮船局”邮递;第三件为顺托亲友捎带的手递封,时间在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前夕。两件从民信局邮寄的实寄封说明当年商民官兵通讯汇银和捎带衣物(信中曾提及经信局邮寄衣物的记载),唯一依靠的是民营信局,而并非通过宁波、上海和牛庄的海关邮政。同时记载了民信局的海上邮路,自清道咸之后海运既开,交通邮路十分方便起来,从宁波镇海跨海去上海、青岛、威海、天津、营口;南下则可达温州、思明(厦门)、番禺(广州)、台北、台南等地。实物见证了自1840年至民国时期中国民信局在近百年交邮历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信函中出现湄云号舰上现役宁波藉军士姓名有屠阿祥、袁生财、蔡XX、茅士德等四人。当然不会仅限于此,完全可能有更多的宁波藉海军战士参加了悲壮的甲午黄海中日之战!
二、湄云号MEI YUN舰之历史。
湄云号英文名MEI YUN木质炮舰/练习舰 ,福州船政局所造第2艘舰船,船政总监工法籍洋员达士博监造,1869年2月8日开工,1869年12月6日下水,1870年1月10日由沈葆祯(注一:沈葆桢资料)、日意格等督率试航,造价10万两银(一说为10万6千两银)。
湄云号首任管带吴世忠,挂游击衔(略低于参将)。
舰船资料: 木胁木壳兵船,制造工艺为铁钉连接捻缝。军舰主要尺度与“福星”同,舰长54.03米、宽7.8米、型深4.77米、舰艏吃水2.671米、舰艉吃水3.5米、主匡面积18.88平方米、风帆面积737.7平方米、排水量550吨、采用普通卧式2汽缸蒸气机(购自国外)、圆式锅炉4座,功率320匹马力、单桨、航速9节、编制70人。本舰原属福建舰,但在1872年应盛京将军之请调入北洋舰队,1895年3月6日在营口被日本海军俘获。6月5日以“湄云"之原名登录为日本海军舰艇,但不久又在7月7日除籍,于三国干涉还辽将旅顺归还中国时,在7月12日与另一艘小轮一同收回,在日本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另一处记载3月17日上午,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将北洋舰队的舰船俘获插上日本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山东半岛之战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下,直隶平原无险可守。清政府被迫于4月17日同日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中国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乏之独立自主”;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分八次交清;……。
又一处介绍湄云号MEI YUN:甲午海战时归类在运输舰(实战时),排位第一。为木质兵船/练习舰,福州船政局所造第2艘舰船,1869年12月6日建成。舰船长53.34米(175呎)、宽7.13米(23.4呎)、吃水3.23米(10.6呎)、排水量578吨、主机推进功率320匹马力、航速9节、编制70人。 主要武器: 火炮8门。 该舰原属福建水师,后调入北洋水师,(注二:北洋舰队资料)1895年3月6日在营口被日军掳去,三国干涉还辽时归还中国。主要武器: 160mm威亚维亚沙炮1门,120mm威亚维亚沙炮2门。舰史: 该舰原属福建水师,1872年调往奉天巡缉,驻扎牛庄。综观所有参加甲午海战的主力舰、巡洋舰、炮舰、运输舰、练习舰舰龄没有比湄云号更早的,是一艘老舰艇(1869年)(附图四:湄云号舰雄姿)(附注三)。
三、对上述实物和资料的分析:
1、湄云号舰由沈葆桢创建的福建船政局建造于1869年,为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二号船舰。于1870年1月10日沈葆桢、日意格等督率亲临试航,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舰之一。管带吴世忠,挂游击衔,在参战军舰管带中挂游击衔的并不多。
2、湄云号舰史圪坷,原属福建水师,1872年调往奉天巡缉,驻扎牛庄(营口),后调入北洋水师,1895年3月6日在营口被日军掳去,三国干涉还辽时归还中国。从而解决了以下两个疑点:
A、第一件洪仁金1885年经宁波老福兴信局邮东北营口湄云号舰屠阿祥的信件时计之谜,因此件距中日甲午海战尚有9年,从舰史资料上得悉湄云号舰远在1872年即调往奉天巡缉,驻扎牛庄(营口),后来才调入北洋水师。到1894年该舰已在营口驻扎22载,是一条有廿余载军龄的北洋战舰。屠阿祥保存的1885年的家信止1895年3月6日船舰被掳,信件遭日寇掠夺,时计长达十年,说明屠阿祥有十多年军龄,是舰船上的老兵(军士)。
B、湄云号舰有一段圪坷的历史,1895年3月6日曾遭不幸在营口被日军掳去,到三国干涉还辽时才归还中国,总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历史记载在当年有多艘军舰被日寇掳去长期被扣留。这就是为什么这三件湄云号舰上官兵的家信会流落在日本异乡!同时实证了东洋鬼子日本强盗对我国的凶残掠夺,连被掳军人的普通家信都不放过!
3、三件实寄封中出现湄云号舰上的宁波藉军士有屠阿祥、袁生财、蔡XX、茅士德,从附信中可以看到当年北洋舰队战士生活的艰难困苦,屠阿祥岳父给女婿的信中提到因家中不和,女儿怀抱尚未满月的幼儿只能住在岳父家,无人照应。函中还提到前曾从宁波家中寄衣服去千里迢迢的东北营口军港,北方海域的冬天十分寒冷,而军士的冬衣还要家中接济!。袁生财父亲的两封信更为悲惨,父患重病即将离开人世,但无钱看病和操办后事,连葬衣棺木都无钱购置,房租也付不起……,如此艰难。
4、湄云号舰艇建成于1869年原属福建水师,1872年调至奉天营口后编入北洋水师执行巡辑、训练、运输任务,虽无赫赫战功,但是在近代海战中除了主力舰、巡洋舰之外尚须各舰种军种多方面合力才可能获胜。以往对甲午中日海战的记载和宣传似集中于个别舰艇和个别将帅之上,而对其它各军种战船和将士的记载和宣传比较忽略,几乎很少有这方面的故事留传,存世史料十分稀少。就以湄云号舰艇为例除了简史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从福建水师到北洋水师并经历了甲午海战,几十年来不可能没有任何战绩战功!?我国的《近代史》记载缺陷偏向太多,除了农民起义、革命斗争之外几乎找不到有关经济、军事、民俗文化等等方面详实史料和以实物为主,经深入分析研究的著作。笔者曾有多次想从《近代史》书中查找一些经济发展资料,结果一无所得!
最后要说的还是这句话,实物见证了这段悲壮而耻辱的历史,交通邮递史同样也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另一个角度如实反映了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时的状况。日寇侵略,列强掠夺,前车之鉴,永志不忘;在歌舞升平的年华善良的人们更要提高警惕呵!
附图五、图六为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号TING YUEN和巡洋舰致远号CHIH YUEN及部分官兵照片。
注一:沈葆桢(1820~1879年)
榜名振宗,字幼丹、翰宇,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授编修。咸丰四年(1854年),改江南道监察御史;翌年,任江西九江知府;咸丰六年(1856年),调署广信(今上饶市)知府,与太平军作战,升任广饶九南兵备道和吉南赣宁兵备道。咸丰十一年(1861年),调赴曾国藩安庆大营办理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由曾国藩保奏,升江西巡抚,兼办广信粮台。妥善处理南昌法国教堂被拆毁案件,当地绅民感其恩德。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急行军五昼夜,俘洪仁玕、洪仁政、黄文金等,并在石城荒谷搜获洪天贵福(洪秀全之子),受到清廷重赏。同治五年(1866年),经闽浙总督左宗棠推荐,授总理船政大臣。次年六月,正式主办福建船政,遇到种种阻挠。经葆桢与左宗棠上疏力争,船政业务得到发展。葆桢不顾英人反对,聘请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船政正、副监督。葆桢重视学习外国科学技术,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葆桢设船政前学堂,培育造船人才;设船政后学堂,造就航海驾驶人才。
沈葆桢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他科场顺利,19岁中举,29岁中进士。他的才华与人品被舅舅林则徐看中,将其招为女婿。而沈葆桢成为全国性的知名人物,还是因为在与太平军作战期间,成功地守住了江西省重镇广信府。更重要的是,沈葆桢在军旅生涯中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经过曾的推荐,他很快升任江西巡抚,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然而,在服完母丧之后,沈葆桢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船政大臣的职位。本来他可以谋求更为高级的职务,他几乎是抱着牺牲仕途的决心,选择了这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将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奉献给中国当时最大的近代国防企业之一福州马尾船厂。
注二:北洋舰队:
舰 铁甲“定远”、“镇远”
快船(巡洋舰)“济远” “经远”“来远” “致远”“靖远” “平远” “扬威”“超勇” “广甲” “广乙”“广丙”
蚊子船、炮舰“镇中”“镇边”“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镇海” “泰安”
鱼雷艇“左一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中甲”、“中乙” “干一”、“干二
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 “操江” “犀照” “飞霆” 、“飞凫” “超海” “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 “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 “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 螺桥船 50吨运煤船 20吨水船
北洋舰队另一处资料:
操江、湄云、海镜、泰安、威远、康济(复济)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中、镇边
超勇、扬威、一、二、三、四
镇远、定远、济远、福龙、致远、靖远
经远、来远、左一、左二、左三、右一
右二、右三、平远(龙威)、敏捷、利运、宝筏
首雷、下雷、巡雷、悍雷、快马、飞艇
遇顺、利水、导海
注三:
资料来源于北洋水师、北洋军备、甲午魂等网站。
甲午海战一百十余年漫长岁月,象是瞬间即逝,象隔世,又象昨天。人间有否阴阳界,上天与地府?水兵们的阴魂在哪里呢,魂游四海吗?杳无音讯,如此悲壮!如此静寂!
中国的历史还要靠集邮家来收集、挖掘、补充。
中国的历史还要靠集邮家来收集、挖掘、补充。
个人认为 玩古玩的收集、挖掘要比集邮的重要~~~
买了本《清末海军史料》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