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1931年譚院長國葬紀念戳掛號實寄封 [打印本页]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18 20:47     标题: 1931年譚院長國葬紀念戳掛號實寄封

譚院長國葬紀念戳掛號實寄封--民國二十年九月四日寄南京二十年九月五日英漢腰框戳

XOQMoAGe.jpg
udxlhx8A.jpg


图片附件: [1931年譚院長國葬紀念戳掛號實寄封] XOQMoAGe.jpg (2008-10-18 20:47, 48.2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322&k=e988bb362b4dde4c404ffda5b6d5edac&t=1719387034&sid=irFvry



图片附件: [1931年譚院長國葬紀念戳掛號實寄封] udxlhx8A.jpg (2008-10-18 20:47, 32.8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9323&k=83d594b4d108b29d216684ac17f29ca7&t=1719387034&sid=irFvry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18 20:57

很漂亮的封!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18 21:04

集古社主人作的封,也為郵史和歷史留下很多紀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18 21:08

朱世杰的大名现在知者不多了!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18 21:11

會看早期郵刊者,多知道為中國郵壇的貢獻和努力,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0-18 21:12

如果销谭院长的票就更完美了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18 21:16

方兄那時郵票還未發行,1932年1月9日才發行


作者: 毘陵驿    时间: 2008-10-18 21:28

 

龙城邮苑                                                                       第7 期第8页


    我国早期邮商
朱世杰及其制作的中美第一次航空封  —阿 惠—

 


 

        朱世傑(1880—1953)上海市人,郵學家,集郵家,我國早期著名郵商。

        朱世傑,原名朱耀宗。上個世紀初,便在上海郵局任職,與著名老郵商李輝堂交往很深,並受李輝堂的影響對郵票發生興趣,那時中國郵政有一項規定,即郵局職員不准集郵,更不能經營郵票生意。朱耀宗當然也要遵守這項規定,只好用他兒子朱世傑的名字從事郵票生意,以致後來朱世傑這個名字在集郵界廣為流傳,成為一位著名的郵商,朱耀宗也不好再去糾正,索性使用這個名字在集郵圈裏活動。

1931年,朱世傑告老退休,離開了郵政局。
        20年代初,朱世傑便在上海法租界呂班路蒲柏坊42號開設了一家郵票店,名為“集古社”(圖為“集古社”社址朱世傑使用的條戳)。備有大量華郵出售,並收購中國名貴郵票,經營時間曆50餘年,對促進我國早期集郵活動及保存珍貴國郵做出一定貢獻。
       朱世傑是位郵商,也是位集郵家,郵學家,同時還是一位郵票鑒定家。1936年,他與陳複祥、李輝堂、張承惠、嚴西嶠等人共同發起組織中國郵商公會。

朱世傑對中國早期郵票是有相當的的研究,也具有很高的真偽鑒別能力。他的郵識非常豐富,先後編寫出版過《中國郵票目錄》和《中國集郵圖譜》,並時常在各郵刊上發表自己的集郵著作。
        上圖為朱世傑於中美航空第一次通行紀念時製作郵寄的首航封,所貼票多有不同,該件貼北京航空30分+50分+90分,掛號968#,銷三格單線英漢戳“上海37.4.26”二枚,經香港有蓋首航紀念戳,經馬尼拉、關島、威克島、中途島、檀香山到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銷美國舊金山1937.5.4戳,再到紐約,銷美國1937.5.7紐約到戳。據說該封朱世傑曾製作20餘枚。
       朱世傑曾任中華郵票會的董事,中國郵商公會審定部主任等。

       朱世傑1953年病逝于上海,終年73歲。


作者: libai    时间: 2008-10-18 21:39

难得一见。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18 21:39

早期對集郵有貢獻者的集郵前輩,應該多多報導其事蹟, 讓吾輩集郵人多認識其風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8 21:46:03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18 21:43

此人确实值得一书。但翻书即知了
作者: blackman    时间: 2008-10-26 09:32

會買早期郵刊來翻的人不多,只能靠現在的集郵網站傳播效果會更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10-26 09:59

确实如此,人都比较懒。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