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虎的邮犊—卫生局里的市邮协会长胡辛人
邵林
胡辛人(1920—) 江苏东台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高等院校党委书记兼院长。学生时代开始集邮。1981年主持创建上海市集邮协会,历任会长、名誉会长,为全国集邮联理事、名誉理事。曾以专题邮集参加全国邮展。所著《对开放邮票市场的管见》以特别奖入选《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集》(1982-2001)。
1980年9月,上海集邮界的几位代表性人士各自收到一份开会通知,具名者是胡辛人和林醒民,开会地点在汉口路上海市卫生局。这是一次上海集邮史上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揭开了筹备成立上海市集邮协会的序幕。会议的主角胡辛人时任市卫生局党组副书记,由他主持成立的集邮协会在当时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集邮团体。上海市集邮协会的成立不仅是上海人民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集邮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发祥地,肩负发展中国集邮事业重任的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对此早有期望。当时“文化将军”陈沂在上海担任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邮票发行局副局长周保昌专程前去拜访,向他建议在上海率先成立集邮团体,获得了他的同意和支持。原来,陈沂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而且他的家庭成员中还有一位专职的邮票设计师,但这时并不可能由他亲自策划创办邮协的具体事务,他必须物色一位恰当的人选来做上海市邮协的“掌门人”;此人必须爱好集邮,又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领导经验,还须掌握组织工作的原则和执行宣传出版的纪律,并且要有相当的社会地位。陈沂找到的便是胡辛人。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知识分子,又是集邮同好中的一位局级干部。林霏开在《上海集邮》1982年的“邮人剪影”专栏中写到去胡辛人家采访时所见:“墙上挂着王个簃、唐云的书画,窗边笼子里一只红色的芙蓉鸟,不时发出欢快的鸣叫。”以背景的声色突现了主人公的生活情趣。
胡辛人在1983年曾编组一部特色非常鲜明的邮集,参加全国邮展,名叫《战斗的历程》,这是本次邮展中唯一全部以解放区邮品为素材组成的专题邮集,又是唯一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反映中国革命史的专题邮集。通过这部邮集,我们可以了解建国以前胡辛人走过的道路。邮集的第一章为“投身革命”,贴片上展示延安宝塔山及其加盖邮票,说明词起首为“填膺义愤上延安,十九年华快着鞭。矢志抗倭受教育,救亡还要换新天。”表述他在1938年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并在那里入党,成为其第五期的毕业生。第二章为“转战敌后”,在分别展示淮南区、盐阜区、苏中区邮品的贴片上,可以知道胡辛人1939年冬在淮南区创建新四军五支队教导队,1949年春参加抵御顽固派韩德勤的战斗,曾奋战七昼夜,1940年冬在盐城参加筹建以刘少奇为院长的华中鲁迅艺术学院,1941年夏在苏中区组织抗日人民武装。第三、第四章为“驰骋华东”和“庆贺胜利”,邮品从1946年的苏皖边区邮票开始,故事也从那时讲起。当年10月,他在江苏东台一下子动员五千子弟参军,在解放战争中传为美谈,此后他随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横渡长江,从解放南京、上海一直打到福州、厦门,“勒马隔海指望金、马、台、澎诸岛。”这部邮集以旅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结尾。建国后,胡辛人曾任福建省青委副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宣传部长、一机部工业教育司副司长、上海造船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
胡辛人早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对邮票发生兴趣,他家住在江苏东台县的新丰镇上,隔壁就是邮政代办所,那时邮票画面虽然单调,但他已有保存邮票的习惯。1944年在苏中区时,遇到一位从淮南区来的同志,两人谈论集邮,那位美术爱好者送他二枚带在身边的信销票,一枚是淮南区五角星图,一枚是第一次有面值加盖改值红字3角机盖黑字1元,胡辛人把它们夹在书里保存下来,作为珍贵的纪念品,后来也贴入了上述记载个人经历的专题邮集中去。“文革”期间,胡辛人受到冲击,邮集散失,直至1973年又悄悄恢复集邮。五七干校的一位“同学”介绍他认识了罗遇时,老罗在邮局工作,青年时期当邮商,解放前经手过红印花小1元的买卖,邮识充沛,这时就经常代胡辛人买些JT票。
胡辛人筹建上海市邮协,虽是上级领导的委托,但又不同于常规的组织安排。由于拨乱反正不久,集邮的性质和作用还没有取得人们的普遍认同,甚至还有人把集邮当作投机倒把的勾当。当时百废待举,大有用武之地,而偏要去带头提倡集邮和组织集邮者的团体,能不招致非议吗?况且还没有一个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在人、财、物方面也会发生很大困难。胡辛人在接受任务时也曾有过顾虑。他想得很多,他回忆了走上革命道路的半生,在战争年代屡次接受新任务,那时为什么没有顾虑呢?陈沂的嘱托虽然并不代表市委,但不也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么?对集邮有些兴趣,但并不精通,与专家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外行,但在当年创建教导队、筹建艺术学院,不也是从外行干起来的吗?每干一回,都是一次锻练和提高,工作调动多了,适应性也随之增强。想着想着,他终于坚定了信心。也许因为自己属猴,有一点无畏的精神,他自比为不畏虎的邮犊,认为只要掌握政策、办事公道、依靠专家、作风民主,邮协的事也是办得好的。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胡辛人又干起了一件崭新的工作,他带领理事们,从无到有地建立起群众团体,召开会员大会,通过媒体宣传集邮,开展国际集邮学术交流,配合新邮发行举办学术报告会,协助录制、播映集邮知识电视片,在最初的一年半内就举办了三次集邮展览,将邮协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更重要的是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浇铸了必要的基础,为兄弟省区市邮协的建设摸索了道路。
陈沂委托胡辛人筹建市邮协的同时,还找了市邮电管理局的副局长林醒民(1914—1995)来协助。从业务对口来说,邮电支持邮协责无旁贷,但那时邮电部并无明文部署,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也只能适度介入。他俩原是“老搭档”,抗日战争时期林醒民曾在东台县当交通站长,而县委书记就是胡辛人。林醒民要求市邮票公司的经理、副经理都来参加市邮协的筹备,还由公司提供了集邮家代表的名单,胡辛人对他们并不熟悉,但只要一问罗遇时,就没有一位陌生了。
胡辛人动员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建立和发展这个群众团体,他请内兄、原冶金专科学校教务主任于弼庭来当常务理事,负责吸收和审查会员的组织工作,还请卫生局的药政处长唐国裕来当理事;向第六人民医院红专学校商借半间堆放教具的房屋,来做市邮协最初的办公室;向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商借会议室,即原法租界公董局最后一任总董官邸的客厅,来接待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请上海第一医学院校办工厂为市邮协印刷会刊……在缺乏干部、人手紧张的局面下,他一方面亲自出马担任具体工作,又不独断专行,一方面充分调动常务理事的积极性,既放手使用又注意培养。比如,他当会长期间,兼任会刊主编,每期付印前必亲自审阅,第二年起要为会刊选一个刊名,他主张用“集邮乐”,但还是接受了别人的建议称《上海集邮》;他在征得唐无忌同意脱离原工作岗位、专职从事邮协工作后,不但大胆委以秘书长重任,更从政治上帮助其成长,直至他卸任会长后,还不忘提醒市邮电管理局领导关心中年干部。市邮协举办邮展,他不仅请来了陈沂,还鼓动了市长汪道涵,以及韩哲一、夏征农、宋日昌等多位市级领导,原新四军的老同事、老战友前来为集邮活动壮声势、造影响。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市邮电管理局主管邮政的副局长李长剑走到了邮协建设的前台,加大了邮电部门支撑邮协的力度,他同胡辛人亲密合作,携手同赴全国集邮联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由胡辛人向大会作了题为《上海的集邮活动》的报告,代表市邮协向邮电部捐献解放区邮政史文物14件。在这次大会上,李长剑和胡辛人分别被选为全国集邮联的常务理事和理事,从此,上海的集邮活动和邮协建设跨入了一个大踏步前进的新局面。1984年5月举行的上海市集邮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原来由市委宣传部代管的这个群众团体改由市邮电管理局领导,开始按照全国集邮联制定的组织条例办会,市邮电管理局的领导兼任会长,胡辛人被聘为名誉会长,而且不再担任会刊的主编。也就是说,这时胡辛人从市邮协的实职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以另一种身分继续为中国的集邮事业奔走呼号。
胡辛人蝉联全国集邮联历届理事,直至2000年“五大”后改任荣誉理事。他于1990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此后又交卸了市人大常委会教育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但他从未放弃在集邮领域里的耕耘,经常参加市内的各项集邮活动,在弘扬邮德、倡导集邮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的方面,身传言教,提携后进,多少年来,他已成为众多基层邮协的良师、广大集邮爱好者的知心朋友。
结合当时集邮活动面临的问题,胡辛人在1984年的《集邮研究》第6期上发表一篇《对开放邮票市场的管见》,因为某些提法对一些陈旧的观点进行了冲击,曾经激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应。从现在的认识来看,这无疑是一篇高屋建瓴、针砭时弊的倡议,促进了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这篇论文后来经过正式的评审,以特别奖的殊荣,被选入《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集》(1982—2001)。这是全国集邮联成立20年以来“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总共入选79篇,而特别奖只有13篇。
在集邮圈内,胡老还是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理事,以及不少基层邮协的顾问、名誉顾问;在集邮圈外,胡老现还挂着上海诗词学会顾问、新四军研究会顾问等头衔,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我们祝他健康长寿、永葆青春!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