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公會堂 現稱「吳園藝文館」,是台南市重要的歷史名園,於西元1830年由清朝士紳吳尚新所建。
日治時期南側土地被徵收,建台南公館,西元1911年落成。成立之初,是由官方與民間合資四萬多元而建,此類機能之建築在當時於各大城市均有設置,兼具有教化百
姓之功能。西元1923年改為公會堂,成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台灣光復後,改為中山堂 ,再於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年)改為省立社教館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在式樣上,原台南公會堂 與台南市政府一樣是屬於馬薩式樣,然而其主體屋頂卻不似台南市政府採用凸邊,而是採直邊的法國式屋頂,上鋪魚鱗狀板瓦,再冠頂飾。
台南州知事官邸創建於日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主要為台南廳行政長官之住所,也兼日據時期台灣總督於台南行宮之性質。
台南縣知事官邸是一座磚造的精緻建築,座東朝西,高二層樓,建築主體規模不大,前後均設有拱廊,中央與兩側均突出成八角狀。興建之初,係以較扁平之磚材所建。 屋身部份,拱廊與拱柱之磚材均直接外露,其餘則粉以白灰泥,紅白相間,甚為美麗,在屋頂方面,屋簷有精緻之線角,正中央入口之上原有巴洛克風格之弧山牆,可惜戰後損毀,只一簡單之山形山牆補修。 室內方面,樓梯有精緻之裝修,房間中窗簾與門簾之木罩造型特殊,極為少見。此建築目前由使用機關於外圍增建賣場,使原貌風華不再,甚為可惜。他日若有機會恢復原貌,將是府城優美之磚造建築之代表。
建築特色 台南州知事官邸是一座精緻的磚造建築,坐東朝西,高二層樓。建築主體不大,前後均設有拱廊,中央與兩側均突出成八角狀。屋頂方面,屋簷有精緻之線腳,正中央入口上原有八洛克風格之弧山牆,可惜戰後損毀,只以一簡單之山形山牆補修。室內裝潢方面,樓梯有細緻之裝修,房間中之窗簾與門簾之木罩造型特殊,極為少見。此建築目前由使用機關於外圍增建賣場,使原貌風華不再,甚為可惜。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府城逍遙遊
晉商家書---民國八年湖北羊樓峒寄山西南庄紅條封
紅條封貼帆船3分票銷湖北羊樓峒 民國八年十月三日 腰框戳經粵漢鐵路(武昌徐家棚至長沙段工程全長480餘公里於1918年9月通車)到達漢口小圓戳不清,再由京漢鐵路轉正太鐵路到達太原,有太原府八年十月七日英和腰框中轉戳和黑色山西太原省檢查員驗訖中英文長框檢查戳記(圖二),再經公路轉交城縣八年十月八日英漢腰框戳到達南庄鎮八年十月八日腰框戳(老孟兄補充---羊樓峒位於鄂南蒲圻縣.為青磚茶產區.該區製茶及銷售多為山西商人把持.故此封亦可謂標準之晉商家書.)
日據時期--台南赤嵌樓
中式封貼鄭像4角平信郵資,銷嘉義四二年十月廿三日到達松山十月廿四日,此信封寄出時林金生先生任嘉義縣長(林懷民先生父親)
民國22年貼限四川貼用郵票成都快遞寄上海實寄封
我國若干邊遠地區,如新疆、雲南、四川、吉黑等,每因政治經濟關係,而形成各該區之獨特幣制,幣值相差懸殊。惟各地郵局之郵票,向由郵政總局統一印發,按當地幣制照票面值出售,為防止自低幣值地區購買郵票至高幣值地區售用,因此在各該地區各種郵票上加蓋「限XX貼用」等字樣,藉以限制流通。
今介紹一封民國22年貼限四川貼用郵票成都快遞寄上海實寄封,貼帆船5分票3枚,倫敦一版國父像2分票1枚,合計郵資17分,符合郵資(1932.5.20—1940.9.19平信單位郵資5分+1929.2.1—1940.9.19掛快郵資每件12分),銷成都廿二年十 一月五日 英漢型日戳到達上海廿二年十一月廿三日中英落地戳,快遞郵件郵程卻走了十八天,是否有特殊事件耽誤還需繼續查證。
參考資料---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2015大甲媽祖繞境活動於4月17日至4月26日舉行,此片於嘉義寄出銷104年4月21日嘉義國內郵資已付,蓋有大甲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之印章---祈求大家平安。
欣賞日據時期---烏石鼻 海岬之美
烏石鼻 海岬日據時期稱為烏岩鼻, 民國83年1月10日 成立烏石鼻 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的烏林海岸,隸屬羅東林區管理處南澳事業區第十一林班。烏石鼻 為台灣島向太平洋伸出的一塊鼻形海岬,最高點為東澳嶺 (701公尺),由此向海伸展的陸域即為保留區的範圍。保留區北起蘇花公路舊烏石鼻 隧道,向西延伸至南澳三角洲東北端,西以臨海最高稜線為界,冬至海岸,全區呈狹長形。
風景片銷杭州丙午年閏月廿九日(1906年6月20日)干支戳經上海1906年7月21日再經法國上海客郵局,走蘇伊士運河郵,義大利LAGONEGRO1906.8.12.到達戳,郵程53天,因當時西伯利亞郵路因日俄戰爭中斷尚未恢復,直到1907年6月10日日俄簽訂滿洲鐵路聯運協約始漸恢復。此片從杭州到上海走31天,應該是郵局銷戳人員將英文6月JUN誤植為 7月JUL,因走蘇伊士運河往歐洲郵路最快也要三十幾天才到達,如果以上海1906年7月21日到達義大利1906年8月12日,郵程才22天,顯示這不合當時的郵程。
● 博客發表者:朱明德先生,博客名稱為黑人集郵部落格,其內容為分享及討論集郵的研究心得與集郵雜紀,主要分類有郵戳專區、古物郵票、集郵隨筆、戀念台南情、郵集欣賞等。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115160321 戀念台南情-----台南西市場 (日據時期明信片)
|
故宮古畫郵票(55年版)於民國55年05月20日發行,2元5角 五代人「雪漁圖」。3元5角 宋人「平疇呼犢圖」。4元5角 宋代僧人巨然「雪圖」。5元
南宋林樁「十全報喜圖」。12月17日在Ebay網拍該古畫郵票原圖卡經多人競標,最終以731美元成交(約台幣22000元),可見早期古畫原圖卡的魅力,也因為早期收集原圖卡的人不多,數量也相對減少,今日蔚為收集的主流,也難怪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行情扶搖直上,比郵票成交價格多出十多倍。
資 料來源---EBAY網拍
大天后宮 位於臺灣臺南市,為主祀媽祖的廟宇,此外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後來在寧靖王捨宅之後轉變成媽祖廟[。舊有方志多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臺後改為媽祖廟,但近來學者指出明鄭時期東寧一地已有天妃宮,寧靖王捨宅的對象即是當時的住持僧聖知。
該廟是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其在臺南府城也有重要地位,為府城公廟,是以大天后宮 舉辦迎媽祖活動時,可以跨越府城內各個廟境募集經費,有「通城虎」之稱。此外府城各廟舉辦慶典時,都會將第一號轎番簽保留給大天后宮 媽祖。此外由於大天后宮 原為寧靖王府邸而在政治上亦有重要象徵地位,故施琅當時在此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將此作為「總統府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民國二年百官寄德國欠資實寄片
上海市政府風景明信片貼蟠龍1分加蓋楷字中華民國郵票一枚,浙江百官寄德國,銷百官?年 十一月十五日 英漢腰框日戳,經紹興府?年 十一月十六日 英漢腰框日戳,再轉上海1913年11月17日和18日小圓戳,經西伯利亞到德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只貼1分郵資,不足郵資3分,蓋有「T」欠資戳記,到德國加蓋德文「Porto」欠資戳記,這種國內和國外都蓋「欠資」戳記的使用例還不多見,提供大家參考。
鳳山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南縣為嘉義、鹽水港、台南、蕃薯寮、鳳山、阿猴等六廳,鳳山廳範圍北起二仁溪,西至海,東臨大崗山與高屏溪,廳治設於鳳山,下轄阿公店、楠梓坑、打狗等三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鳳山廳廢止,併入台南廳。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鄧麗君小姐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及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臺灣歌唱家,她熱心參與勞軍、宣慰僑胞等義演活動,演藝足跡遍及臺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有「愛國藝人」、「軍中情人」、「一代歌后」等封號。她用歌聲撫慰了無數人的心靈,並藉由歌聲的傳遞將歌唱藝術推廣至世界各地,是20世紀後半最富盛名的亞洲歌壇巨星之一;她帶動華語流行音樂的風行,在兩岸及亞洲地區,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聲,甜美的歌聲在逝世近20年仍廣為流傳。為懷念鄧麗君小姐,本公司特發行郵票1組4枚,面值分別為5元、9元、13元及15元。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中國古典小說郵票—紅樓夢」104年版1組4枚。104年3月30日發行.
圖案簡介如下:
一、黛玉葬花(面值5元):黛玉前去探訪寶玉,丫頭晴雯不為她開門,因而誤會是寶玉惱她,暗自悲泣;次日逢餞花之期,黛玉見滿地落花,待收拾殘花落瓣掩埋,禁不住感花傷己,哭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抒發內心的愁緒與孤獨。寶玉聽見,不覺痴倒。
二、探春結社(面值5元):詩社由探春發起,寶玉及眾姊妹響應。詩社既立,眾人先起別號,定罰約,其次選定題目與韻目,各自寫作,互相評閱。在大觀園中,詩社宴集著實熱鬧了一陣子,無論是創作或討論,眾姊妹的用心,寶玉的打趣,都為全書增添了許多的活力與生趣。
三、劉嫗遊園(面值10元):劉老老隨賈母等人至大觀園中宴飲、蕩舟、品茶,鳳姐為哄賈母開心,把菊花橫豎插滿劉老老頭上,劉老老也識趣配合,故意鬧笑話。作者藉遊園深一層描述賈府生活的豪華、大觀園陳設的奢麗,也使賈母與劉老老的奢華與貧寒有了鮮明的對照。
四、妙玉品茶(面值25元):妙玉出身仕宦之家,高潔孤傲,請寶玉等3人品茶,茶水是埋藏5年,收自梅花上的雪,茶杯是古玩奇珍,遞給寶釵的是「 瓟斝」,黛玉的是「點犀䀉 」,寶玉的是自己日常用的綠玉斗,後來換成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大 。
為增添集郵樂趣,附帶發行「紅樓夢郵票專冊(上輯)」,內含103年版及104年版紅樓夢郵票各1組及試色票2全張(每張20枚)。專冊2款,1款採精緻木盒包裝,並附贈「紅樓夢金陵12金釵明信片(上輯)」1組6張,設計精美,極具收藏價值。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美術封--貼帆船三分票一枚,銷江蘇豐縣四年二月廿三日→開封府二月廿七日→太原府山三月二日(日期顛倒)→汾州三月三日→到達孝義三月五日。此封先走隴海鐵路(徐州至鄭州)轉京漢鐵路(鄭州至正定)再轉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
談寄美「洲際航線」航空郵資
近日從郵友手中見到一封民國14年由南京寄美國之實寄封,貼中華郵政開辦25年紀念郵票一分、三分、陸分、壹角全套及北京一版帆船陸分票一枚和二版帆船壹角陸分票雙連,合計郵資伍角捌分,銷南京城 一九二五年六月廿六日 英漢腰框郵戳,背有西雅圖1925年7月16日及紐約1925年7月19日到達戳,郵程完整(附圖),心想貼伍角捌分郵資,而此封又非為掛號航空郵件,為何郵資如此之高及郵資不符合此信函郵資(因當時掛號郵資只壹角)。後來,經查閱中國郵資一書內之資料,終於得到了答案,美國航線於 民國13年7月16日 開辦舊金山、紐約間之洲際航空郵務,全線需32小時又五分,航空郵資分三區加收,第一區由舊金山至契尼,航空郵資每英兩壹角陸分,
第二區由契尼至芝加哥,航空郵資每英兩三角貳分,
第三區由芝加哥至紐約,航空郵資每英兩肆角捌分,
此項航空郵資始於民國13年8月21日至14年7月1日。當時國際郵資為20公克壹角(12年1月1日至19年6月30日止國際郵資為壹角),此封之航空郵資屬於第三區之芝加哥至紐約,郵資肆角捌分,合計為伍角捌分,符合此封所貼之郵資。14年7月2日起洲際航線此三區之航空郵資降為壹角貳分,貳角捌分及肆角肆分。直至16年2月10日起,我國寄美航線,,不論路途遠近及航線繁簡,改收劃一郵資,每英兩銀元三角陸分。
泮宮坊,建於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目的是為要進孔廟之前,須先經泮宮坊而進入大成坊,再進入廟堂。但日據時代因開闢了南門路從泮宮坊和大成坊中間通過,使泮宮坊和孔廟大成坊相隔開來,也就失去了當初建造時的用意。
泮宮坊
大成坊名稱取自「大成至聖先師」之意。有東、西兩座,東大成坊是目前孔廟主要的出入口,上方懸著「全臺首學」橫匾一方,西大成坊是靠近現忠義國小。
東大成坊是目前孔廟主要的出入口
從忠義國小拍攝 西大成坊
**謝謝王哥部落格提供東西大成坊照片**http://tw.myblog.yahoo.com/wanger-
初期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門
多年後的台南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門
國立成功大學 光復校區的大部分範圍原為日治時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範圍,地點就位在著名景點榕園的正對面,國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所規範涵蓋的範圍包括了步兵第二聯隊本部(禮賢樓,今為藝術研究所館舍)、第二大隊7、8中隊營舍(大成館,今為工業設計系館舍)及第二大隊5、6中隊營舍(舊文學院,今為歷史系館舍)等三棟建築物,以及榕園及成功湖的周邊區域。
1932年紅條封貼帆船4分郵票一枚,銷山西石侯鎮廿一年一月廿一日經交城寄平遙一月廿三日落地戳
圖一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
圖二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
國父像明信片之掛號快遞實寄片
1905年秋,天津、上海、北京間試辦快遞事務,1906年推展至漢口、福州、廣州和開封,最初只以信函為限,故稱快信或加緊信件。由於實施成效良好,1909年起在全國五十個郵局正式開辦,公眾交寄快遞信函者,應於信封背後黏貼快信專票一張,每張售價銀圓一角,每逾三十公克加貼普通郵票五分。1910年10月起,明信片亦核准可作快遞郵件交寄。民國5年2月1日起停止使用快信專票,不論快遞或普通郵資,一律貼用普通郵票,同時開放各類函件均可以快遞交寄。民國23年10月1日起開辦平快郵件,除普通郵資外每件加平快費五分,原有之快遞郵件,改稱為掛號快遞郵件。
今介紹二片國父像明信片加貼郵票以掛號快遞交寄之實寄片與郵友們分享。
圖一: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2分票一枚,先烈像北平版1角一枚,合計郵資14.5分,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郵程3天,蓋有「袁傑」紅色投遞士戳記。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二: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票二枚,先烈像1分二枚,合計郵資14.5分,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蓋有「李星甫」藍色長框投遞士戳記,與圖一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相同。
以上兩片掛號快遞明信片,一片25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前寄出,一片27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時期淪陷區寄出,但所使用的郵資都以中華郵政的郵資為依據,同時都蓋有投遞士戳記以示負責。在抗戰初期為了維持國統區和淪陷區的通信,1937年7月18日,交通部密令各地郵局:“如遇地方情形緊急,非至當地機關及民眾確已遷移,不得撤退。撤退時亦應於可能範圍內在鄰近安全地點暫避,並相機回局恢復,只要日、偽對淪陷區的郵政尚未公開下手干涉,暫時未貼用偽政權的郵票,就不撤退郵局,依舊與後方保持通郵。中華郵政在抗戰時期以不畏艱難的精神,維持民間通信的需求,是值淂敬佩的,願這百年老店能綿延不斷延續這服務人群的精神。(2008年12月寶島郵訊286期)
參考資料—中國郵資
圖一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
圖二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
國父像明信片之掛號快遞實寄片
1905年秋,天津、上海、北京間試辦快遞事務,1906年推展至漢口、福州、廣州和開封,最初只以信函為限,故稱快信或加緊信件。由於實施成效良好,1909年起在全國五十個郵局正式開辦,公眾交寄快遞信函者,應於信封背後黏貼快信專票一張,每張售價銀圓一角,每逾三十公克加貼普通郵票五分。1910年10月起,明信片亦核准可作快遞郵件交寄。民國5年2月1日起停止使用快信專票,不論快遞或普通郵資,一律貼用普通郵票,同時開放各類函件均可以快遞交寄。民國23年10月1日起開辦平快郵件,除普通郵資外每件加平快費五分,原有之快遞郵件,改稱為掛號快遞郵件。
今介紹二片國父像明信片加貼郵票以掛號快遞交寄之實寄片與郵友們分享。
圖一: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2分票一枚,先烈像北平版1角一枚,合計郵資14.5分,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郵程3天,蓋有「袁傑」紅色投遞士戳記。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二: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票二枚,先烈像1分二枚,合計郵資14.5分,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蓋有「李星甫」藍色長框投遞士戳記,與圖一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相同。
以上兩片掛號快遞明信片,一片25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前寄出,一片27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時期淪陷區寄出,但所使用的郵資都以中華郵政的郵資為依據,同時都蓋有投遞士戳記以示負責。在抗戰初期為了維持國統區和淪陷區的通信,1937年7月18日,交通部密令各地郵局:“如遇地方情形緊急,非至當地機關及民眾確已遷移,不得撤退。撤退時亦應於可能範圍內在鄰近安全地點暫避,並相機回局恢復,只要日、偽對淪陷區的郵政尚未公開下手干涉,暫時未貼用偽政權的郵票,就不撤退郵局,依舊與後方保持通郵。中華郵政在抗戰時期以不畏艱難的精神,維持民間通信的需求,是值淂敬佩的,願這百年老店能綿延不斷延續這服務人群的精神。(2008年12月寶島郵訊286期)
參考資料—中國郵資
帆船明信片後期使用例實寄片
帆船1分無法文姓名版明信片加貼烈士像郵票1分和13分各一枚,合計郵資15分,銷天津廿五年五月廿三日英漢日戳(北洋大學)寄美國1936.6.13收件章,郵程21天,符合國際明信片郵資(1936.2.1—1939.8.31實施) ,此片帆船片屬於後期使用例,因1935.5已經發行國父像明信片。
北洋大學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鄭成功像第一版明信片之樣張與說明書
鄭成功像普通明信片第一版發行於 民國40年7月1日 ,是實行新台幣制後印製的第一枚普通明信片(鄭像雙框片),另有將鄭成功像雙框明信片加蓋(軍人專用)較普通片提早十三日於40年6月29日就以發行,因早期沒有類似集郵報導公佈發行資訊,也就難以了解其背景資料,隨著時代的久遠很多公文和檔案資料的解禁,筆者再偶然機會下買了一張鄭成功像第一版明信片樣張,並附有印刷說明書(圖一),對於早期明信片印製的內容有詳細的說明,如承印者、印法、郵票圖案、用紙、印價、訂約日期、合同號數、印竣日期、印成數量、發售日期、提存右數量、監印員、檔案號數、每枚成本等,其中訂約日期40年3月24日後面註明軍人明信片原定印一百萬枚廠方提出五十萬枚改印本版明信片,今刊登出供郵友參考。(郵林月刊277期93年9月)
1905年塘沽寄美國黑白風景片(北京牌坊),貼倫敦版蟠龍4分,銷塘沽1905.6.11漢英小圓戳,同日天津漢英小圓戳,轉上海1905.6.19漢英小圓戳,再經上海日本客郵1905.6.20 I.J.P.O戳,美國加州.巴莎迪那7.15落地戳
民國四十八年鄭像軍人專用實寄片(台灣本島使用)
鄭成功像軍人專用明信片於民國40年6月29日 發行,發行初期僅規定限需由軍事單位統籌依面值購買,但並未限制使用於金馬前線,故在臺灣本島交寄,實屬正常,且作平常郵件交寄時,郵局將以航空等最快速方式郵遞,不另加郵費。」
(圖一)
鄭像軍人專用明信片銷福建金門四四年八月十九日寄台南四四年八月廿一日落地戳,此片應以航空郵遞才能如此快速到達台灣本島,另外福建金門郵戳使用至四四年九月一日,四四年九月二日起使用台灣金門郵戳。
(圖一)
45年10月17日
郵政總局頒佈 "軍郵明信片優待辦法 " (61.2.23廢止)
其中最重要二點 :
1. 明信片郵資符誌上加印 "軍郵" 字樣, 按現行費率半價出售
2. 限在金馬前線島嶼之軍郵局及普通郵政局所交寄
故除鄭像稱 "軍人專用" 外
其後皆依優待辦法改稱 "軍郵" ,
辦法公佈前為按原價出售給予航空優待
且出售對象不限外島官兵
故可於台灣本島交寄
,辦法公佈後臺灣本島地區己不能使用軍郵明信片。
介紹兩片在軍郵明信片優待辦法頒佈後在台灣本島使用之實寄片
(圖二)
鄭像軍人專用明信片銷新竹四八年十月廿七日十一時,寄員林四八年十月廿七日二十時當日落地戳。
(圖二)
(圖三) 鄭像軍人專用明信片銷基隆四八年十 二月十日 十八時,寄南港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落地戳。
(圖三)
以上兩片都屬違規使用,且未做欠資處理,雖然面值是貳角,
按軍郵明信片優待辦法頒佈“明信片郵資符誌上加印 "軍郵"字樣, 按現行費率半價出售”只能以壹角來計算,所以應該是欠資壹角,需補貼欠資郵票貳角,才是正常處理程序。
参考資料﹕清清集郵網站內對該片的探討及介紹
林昌龍先生在「中國郵刊」第83期內(2007年12版),所寫(談在台灣本島實寄之「鄭成功像軍郵明信片」)一文
東方郵報第282期 ---鄭像軍人專用明信片
夏大緯
圖一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
圖二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
國父像明信片之掛號快遞實寄片
1905年秋,天津、上海、北京間試辦快遞事務,1906年推展至漢口、福州、廣州和開封,最初只以信函為限,故稱快信或加緊信件。由於實施成效良好,1909年起在全國五十個郵局正式開辦,公眾交寄快遞信函者,應於信封背後黏貼快信專票一張,每張售價銀圓一角,每逾三十公克加貼普通郵票五分。1910年10月起,明信片亦核准可作快遞郵件交寄。民國5年2月1日起停止使用快信專票,不論快遞或普通郵資,一律貼用普通郵票,同時開放各類函件均可以快遞交寄。民國23年10月1日起開辦平快郵件,除普通郵資外每件加平快費五分,原有之快遞郵件,改稱為掛號快遞郵件。
今介紹二片國父像明信片加貼郵票以掛號快遞交寄之實寄片與郵友們分享。
圖一: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2分票一枚,先烈像北平版1角一枚,合計郵資14.5分,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郵程3天,蓋有「袁傑」紅色投遞士戳記。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二: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票二枚,先烈像1分二枚,合計郵資14.5分,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蓋有「李星甫」藍色長框投遞士戳記,與圖一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相同。
以上兩片掛號快遞明信片,一片25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前寄出,一片27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時期淪陷區寄出,但所使用的郵資都以中華郵政的郵資為依據,同時都蓋有投遞士戳記以示負責。在抗戰初期為了維持國統區和淪陷區的通信,1937年7月18日,交通部密令各地郵局:“如遇地方情形緊急,非至當地機關及民眾確已遷移,不得撤退。撤退時亦應於可能範圍內在鄰近安全地點暫避,並相機回局恢復,只要日、偽對淪陷區的郵政尚未公開下手干涉,暫時未貼用偽政權的郵票,就不撤退郵局,依舊與後方保持通郵。中華郵政在抗戰時期以不畏艱難的精神,維持民間通信的需求,是值淂敬佩的,願這百年老店能綿延不斷延續這服務人群的精神。(2008年12月寶島郵訊286期)
參考資料—中國郵資
帆船明信片後期使用例實寄片
帆船1分無法文姓名版明信片加貼烈士像郵票1分和13分各一枚,合計郵資15分,銷天津廿五年五月廿三日英漢日戳(北洋大學)寄美國1936.6.13收件章,郵程21天,符合國際明信片郵資(1936.2.1—1939.8.31實施) ,此片帆船片屬於後期使用例,因1935.5已經發行國父像明信片。
北洋大學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鄭成功像第一版明信片之樣張與說明書
鄭成功像普通明信片第一版發行於 民國40年7月1日 ,是實行新台幣制後印製的第一枚普通明信片(鄭像雙框片),另有將鄭成功像雙框明信片加蓋(軍人專用)較普通片提早十三日於40年6月29日就以發行,因早期沒有類似集郵報導公佈發行資訊,也就難以了解其背景資料,隨著時代的久遠很多公文和檔案資料的解禁,筆者再偶然機會下買了一張鄭成功像第一版明信片樣張,並附有印刷說明書(圖一),對於早期明信片印製的內容有詳細的說明,如承印者、印法、郵票圖案、用紙、印價、訂約日期、合同號數、印竣日期、印成數量、發售日期、提存右數量、監印員、檔案號數、每枚成本等,其中訂約日期40年3月24日後面註明軍人明信片原定印一百萬枚廠方提出五十萬枚改印本版明信片,今刊登出供郵友參考。(郵林月刊277期93年9月)
欣賞日據時期---烏石鼻 海岬之美
烏石鼻 海岬日據時期稱為烏岩鼻, 民國83年1月10日 成立烏石鼻 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的烏林海岸,隸屬羅東林區管理處南澳事業區第十一林班。烏石鼻 為台灣島向太平洋伸出的一塊鼻形海岬,最高點為東澳嶺 (701公尺),由此向海伸展的陸域即為保留區的範圍。保留區北起蘇花公路舊烏石鼻 隧道,向西延伸至南澳三角洲東北端,西以臨海最高稜線為界,冬至海岸,全區呈狹長形。
2015大甲媽祖繞境活動於4月17日至4月26日舉行,此片於嘉義寄出銷104年4月21日嘉義國內郵資已付,蓋有大甲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之印章---祈求大家平安。
大陸1998年7月24日發行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郵票三枚、小全張一張。
(圖一贗品成交美元296元)
( 另一種上下顛倒複印片贗品)
民國元年五色旗明信片--贗品成交美元296元
隨著郵政用品蒐集熱潮加溫,上星期在網路上有一枚贗品五色旗明信片複印片(如圖一,另有一種上下顛倒複印片),出現在國外網路拍賣上,不知情的蒐集者出價至296美元成交,以為撿到便宜貨,為使搜集者更能認識民國元年九月發行的中華民國第一枚正式明信片,提供單、雙兩種明信片供大家參考,以防止受騙荷包大失血。清朝第四版蟠龍明信片贗品,也是有同樣兩種複印品出現,蒐集者可要小心,以免繳了學費傷了荷包。
(五色旗明信片單片)
(五色旗明信片來回雙片)
台南郵便局外觀
台南郵便局內部郵便現業室和公眾窗口
台南郵便局內部電信局室和電話交換室
昨日在EBAY國外網站有三枚日據台南郵便局外觀和內部影像明信片拍賣成交,這棟建築物於1910年(明治43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的新廳舍完工後,就正式開始這棟美麗建築63年的輝煌時光,但是很難窺視內部運作情形,今將這些圖片
刊出與大家分享消失的的建築遺跡。(參考圖片來自EBAY網站)
郵局於98年07月20日發行「古物郵票(98年版)」1組4枚及小全張1張;郵票面值為新臺幣5元及12元各2枚,小全張為新台幣34元。茲簡介本組郵票圖案如下:
一、清 十八世紀 子孫萬代金葫蘆一對(面值5元):器身葫蘆形,器壁鏤雕纏繞的花葉及小葫蘆。上端瓜蒂旁立雕捲藤及小葉3片,器身中腰處似子母口般上下套接。大者稱瓜,小者為瓞,葫蘆瓜蔓末端不斷開花結實。以「綿綿瓜瓞」比喻子孫繁盛、傳世萬代。
二、清 乾隆御用金碗(面值5元):金碗內壁光素,外壁石榴、花、葉紋飾之間,滿布繁密之粟形小粒金珠,炫目華麗。碗底圈足內陰刻雙鉤楷書款:「乾隆御用」四字。
三、蒙兀兒帝國 十七至十八世紀 帶鑲嵌圓腹大罐(面值12元):器腹上貼有六角形青白玉片,每片之間可能原嵌有金屬絲,目前均已脫落。白玉片上以金絲鑲嵌紅、綠、黃、褐等各色寶石。
四、清 鍍金雲龍紋萬壽無疆蒲蘆式壺(面值12元):蒲蘆是葫蘆的別稱,此壺器身作葫蘆形,有長流及把柄,以鍊與蓋頂相連。壺腹上錘鏨陽文篆書「萬」、「壽」、「無」、「疆」以及雲龍紋飾,結合葫蘆造形,寓意「福祿壽」,為清代皇帝御用酒器。
參考資料—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遠眺玉山北峰
玉山,位於台灣中部,行政區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鄒族人稱為八通關,日本人稱為新高山。
西式封貼國父像5分票.銷閩侯(福州)廿九年六月一日雙地名戳經南平六月3日.永安六月五日.到倫陷區廈門6月14日轉寄台灣台南.此封寄出時福州尚未淪陷於日軍之手 |
阿里山 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於1906年11月發現,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據統計該樹高53公尺,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公尺66公分,樹幹接者地面處的週圍達23公尺,材積達五百立方公尺,阿里山 森林鐵路通車後,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之一。
由於神木附近為早期日本的伐木區,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林場後持續伐木,所以除了阿里山 神木等紅檜得以保存外,其餘大型紅檜都被砍伐殆盡,運回日本或外銷國外,日本很多神社與鳥居,是早年來自阿里山 的巨木紅檜。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 神木遭到雷擊,樹心油脂被焚燬,雖然還存活,卻也在不久後即告枯萎。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軀上種植紅檜幼苗,以保持其綠意盎然的樣子。此舉曾遭致批評欺騙遊客。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於1998年6月29日,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 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成為遺蹟,供人瞻仰。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紅條封--1918年寧夏中衛縣寄山西孝義縣實寄封
紅條封貼帆船1分、2分郵票各一枚,信函郵資3分,(1910.8.5至1922.10.31)銷中衛縣七年五月廿七日英漢腰框日戳,經山西汾州府,到達孝義縣七年六月九日英漢腰框日戳,郵程十三天,這是一封女婿寫給岳父大人的報平安信函和各出十七大洋買驢之事。
中式封1935年福州寄台北,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郵票一枚,銷閩侯(福州)廿四年七月十六日雙地名戳寄台灣台北,背有昭和十年七月十九日收到章,符合1931.5.20—1940.9.19信函郵資,郵程三天,比現在兩岸通郵的航空時程一星期還要快哦。
寄遞郵件的郵資隨著郵件種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標準,清末民初時期1897.2.2至1922.10.31國際信函郵資是10分,印刷物是2分,1897.2.2至1921.12.31國際明信片是4分。當時使用明信片通信者大都是外國人,中國人因文化禮俗的關係很少使用明信片,大都使用紅條信封或美術封來通信。今介紹四片寄往國外風景明信片貼有1分、2分、4分和10分不同郵資,內容有欠資、節省郵資和溢貼郵資的不同使用情形如下:
(圖一)風景明信片貼蟠龍1分加蓋楷字中華民國郵票一枚,民國二年浙江百官寄德國,銷百官?年 十一月十五日 英漢腰框日戳,經紹興府?年 十一月十六日 英漢腰框日戳,再轉上海1913年11月17日和18日小圓戳,經西伯利亞到德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只貼1分郵資,不足郵資3分,蓋有「T」欠資戳記,到德國加蓋德文「Porto」欠資戳記,這種國內和國外都蓋「欠資」戳記的使用例還不多見。
(圖二)風景明信片貼蟠龍2分郵票一枚,1908年上海寄美國,銷上海戊申年 四月二十日 英漢干支腰框戳,兩個上海08年4月20日小圓戳,經上海日本客郵局08年4月20日到美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註明「Printed Matter」印刷物,符合當時國際印刷物2分郵資,省了2分郵資。
(圖三)風景明信片蟠龍4分郵票一枚,1907年九江寄美國,銷九江07年12月19日小圓戳,經上海07年12月23日小貼,經上海日本客郵局?年?月24日到美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符合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
(圖四)風景明信片貼光復共和10分郵票一枚,民國二年年上海寄德國,銷上海二年七月初六英漢腰框戳,經上海1913年7月2日小圓戳到德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貼信函郵資10分溢貼郵資6分。
寶島郵訊2012年8月第299期
這是 徐德先 先生民國46年攝影作品--春秋御閣, 徐 先生將其攝影作品印製在韓目編號#176平版地圖明信片上,作為賀年片之用,此片由台中寄台北,銷台中 四六年十二月廿四日 ,到達台北46年12月25日「郵寄平常包裹手續簡便省費」機宣戳。蒐集明信片還能欣賞到大師級的攝影藝術作品,集郵一樂也---【怡情】。
台灣大百科全書介紹 徐德先 先生資料如下:
徐德先(Shiu De-shian)1910-2002
清宣統2年生,民國91年卒,湖北省武昌人。上海大同大學 土木系、國立杭州藝專建築系畢業。曾擔任雲南省昆明市政府工務局、全國公路總局工程師、上海市政府工務局工程師、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簡任技正等職,並曾任中國美術協會榮譽理事與臺灣文藝作家協會攝影委員會主任委員。歷任全國美展評審委員、全省美展評議委員與評審委員、中興文藝獎評審委員及臺灣省立美術館展品審查委員等。
民國14年與郎靜山、水祥雲等人組織中國攝影學會、民國21年創立大同大學 影社。民國39、46年於中山堂 舉辦個展,70年旅行中美洲及美國展出「中華河山影展」。
民國74年獲考試院院長頒發資深文藝榮譽獎。作品富於畫意,其中也有兼具歷史記錄價值的作品。作者對構圖取景非常用心,無論是採取俯視或仰視的構圖方式,都能產生較大的空間與穩定畫面的視覺效果。
韓目#33中文姓名版帆船2分片,加貼烈士半分1枚,銷北平23年6月30日寄台南,郵資2.5分,符合1931.5.20—1940.9.19明信片郵資。
這是一片明治三十四年(1901)遷建於現址的第三代台北車站 ,是台灣北部的轉運中心,也是當時縱貫鐵道的主要車站,往來的乘客很多,是當時台灣名符其實的交通樞紐。此火車站是一棟由磚瓦與石砌所成的兩層樓建築物,其規模之宏偉可說是當時全台第一的火車站。
資料來源--文建會中央圖書館
西式封貼蟠龍壹角郵票一枚,銷上海1902年11月30日小圓戳,經上海法國客郵局1902年12月1日,走蘇伊士運河海運,到達日內瓦1903年1月4日,郵程35天。
臺中火車站:建於1905年,1917年改建完成,為紅磚造建築,屬於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紅磚牆面佩上白色水平飾帶,學界歸為「自由古典風格」。
參考資料--中華郵政集郵報導和網路圖片
為闡揚我國歷代文物之美,介紹古代精緻藝術品,中華郵政以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之「明邊文進三友百禽圖古畫」為主題規劃小全張2張;其中1張小全張內含局部圖郵票3枚,面值各為5元、10元及12元,另1張為全圖,面值為70元,預定於101年11月22日發行。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邊文進為明初重要的宮廷花鳥畫家,畫風延續北宋黃筌畫派工筆重彩傳統,並融合南宋院畫風格。本幅景致具自然野趣,百鳥群集,不論棲息於地面或枝頭上,都顯得生意盎然。畫中松、竹、梅和石為主要架構,其間穿插近百隻鳥類,亦極具裝飾性。明代宮廷繪畫常有吉祥意義,此作中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象徵耐寒不凋的志節,竹和「祝」諧音,松表長壽,也有賀壽之意。所畫鳥類計97隻,未達百卻以百為名,取此吉數,表示豐足之意,且既為宮廷所作,或有「百鳥朝鳳」之意。
全圖小全張係本公司首次以絲絹材質印製,更能襯托出這幅設色妍麗、繪製精整的邊氏傳世精品。郵票發行同日另推出專冊及郵摺各1款,均含本組小全張2張,以畫作全幅及局部為圖案設計。專冊封面之花鳥圖案以絹織紙及燙印紅、黑字之金色紙張精裝裱褙;郵摺則以金色的古典窗花設計,優雅呈現絲絹印製的小全張,2款皆雅致精美。
資料來源--華郵政新郵報導
日治初期安平大港淤塞嚴重,不利輪船進出。迨日治中期,鑒於安平大港已不合現代港灣設施與規模,乃規劃興建安平港 。大正十一年(1922)四月,「台南運河」開工,取代「五條港運河」,作為開闢安平港 的先期工程。大正十五年(1926)三月,「台南運河」竣工,於運河東端築「台南船溜」,西端築「安平船溜」。台南運河約略與五條港運河平行,一南一北相隔安平大路。日治時開闢的「台南運河」習稱為運河或新運河,以別於道光年間疏濬清理開通的「五條港運河」(後稱舊運河)。
安平大港淤塞日益嚴重,乃於昭和十年(1935)開闢安平新港口,並開通「安平港 口運河」;即從安平船溜延伸至新港口,施作加強港口開口處附近的護岸工程,至昭和十三年(1938)三月完成。同年十一月,於運河北岸原安平船溜下游處建「安平漁港」,至昭和十五年(1940)十月完成。「安平漁港」興建之初,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亦在所轄製鹽工廠與安平漁港下游處開闢「安平運鹽運河」連通安平港 口運河。
已經消失的--日據時期臺南新市場
韓目﹟12帆船1.5分明信片,銷天津 十三年四月廿六日 英漢日戳寄日本靜岡縣,有靜岡金谷大正13年5月1日落地戳,寄日本明信片郵資1903.7.18至1925.10.31是1.5分,符合郵資。法文標頭P“O”破版,成為P“C”。
韓目﹟12帆船1.5分明信片,銷天津 十三年四月廿六日 英漢日戳寄日本靜岡縣,有靜岡金谷大正13年5月1日落地戳,寄日本明信片郵資1903.7.18至1925.10.31是1.5分,符合郵資。法文標頭P“O”破版,成為P“C”。
1937年山海關匯通轉遞局戳記實寄片
明信片貼滿洲國白塔圖半分2枚郵資1分(符合1936.1.26至1937.3.31明信片郵資),銷頭道溝康德4年1月1日寄上海,中華郵政不承認偽滿政權因而以黑墨塗銷滿洲國國名.年份.地名, 另蓋藍色山海關匯通轉遞局印「此件係本局承轉所有無效郵票表示之郵資均由本局賠繳」戳記
日據時期大陸寄台灣實寄封片
台灣在甲午戰爭之前為清朝版圖,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故清廷最終向日本求和,1895年簽署《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予日本,1945年10月25日台灣重回祖國懷抱,1949年大陸淪陷,再度與中國分離,其中之間相互關係的通郵史至今已超過一世紀,這段通郵史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今介紹日據時期由大陸寄台灣的實寄封片與郵友分享。
(圖一)民國二年福建蚶江寄臺北艋舺雙掛號實寄封,貼光復紀念16分一枚,銷 民國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福建蚶江腰框日戳,背蓋泉州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及廈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轉戳,有臺北1913年11月落地戳,此封為平信兩單位郵資6分(1910.8.5—1922.10.31平信郵資每單位是3分),雙掛號費是10分(1897.11.24—1922.10.31掛號費是5分,雙掛號費是10分),符合兩單位雙掛號費郵資,蓋有福建蚶江局掛號長方形戳和A.R長方形方形戳,此封算是少見之大陸寄日治時期台灣早期兩岸通郵雙掛號封,也是台商寄回台灣書信的見證。
(圖二)韓目#33中文姓名版帆船2分片,加貼烈士半分1枚,銷北平23年6月30日寄台南,郵資2.5分,符合1931.5.20—1940.9.19明信片郵資。
(圖三)中式封1934年汕頭寄台北,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郵票一枚,蓋「PAQUEBOT」紫色輪船戳記,經基隆1934.7.18(KIIRUN TAIWAN JAPAN)外文戳於郵票上,再轉台北,背有昭和九年七月十八日收到章,符合1931.5.20—1940.9.19信函郵資。
(圖四)
韓目#43國父像二分五厘明信片思明寄台灣實寄片,銷思明(廈門) 1936年1月28日中英文雙地名戳寄台灣高雄州。
(圖五)西式封貼國父像5分票.銷閩侯(福州)廿九年六月一日雙地名戳經南平 六月三日 ,至永安 六月五日,到淪陷區廈門6月14日轉寄台灣台南,此封寄出時福州尚未淪陷於日軍之手。
(圖六)1943年福州寄台南封,貼國父像香港中華版25分2枚,郵資50分,符合1942.12.1至1943.5.31國內信函郵資,銷閩侯(福州)32.5.25雙地名戳寄台灣台南。此時福州並未遭日軍侵占,所以還是使用國統區中華郵政的郵票與郵資。
(圖七)韓目#N.C.9 國父像8分加蓋華北玖分改值片,加貼華北加蓋郵票2分、9分各一枚,銷北京34年1月17日寄台灣台北,郵資20分,符合華北淪陷區1944.8.20至1945.2.28之明信片郵資。
雖然台灣割據於日本,兩岸的通信還是很頻繁,抗日期間國統區於1942.11.1起因戰事劇烈停收寄日本(含台灣)郵件,但日據淪陷區寄往台灣的郵件還是可以到達,不過從圖五和圖六來看,還是有一些國統區的信件經由淪陷區寄達台灣。日據台灣至大陸淪陷今百餘年,兩岸的分分合合,從兩岸通信郵史可見到台灣歷史的縮影。
101年12月--寶島郵訊300/301期
紅條封貼帆船三分郵票一枚,甘肅平涼寄山西,銷甘肅平涼府六年三月二日中文腰框戳和平涼壹號信櫃戳,經西安府六年三月六日,運城三月七日。
台南船溜
安平船溜
網拍未得標留下的圖片
故宮「古物郵票(99年版)」1組4枚及小全張1張漁民國99年11月18日發行。圖案簡介如下:
一、清銅鍍金嵌綠松石香爐(面值5元):器上飾雲紋及回紋,器腹下方及圓柱形足上飾蕉葉紋,紋間嵌以綠松石,口沿下橫列「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陽文款識。
二、清銅鍍金五供香爐(面值5元):通體滿飾回紋及蓮花,器蓋及蓋頂之盤龍間鏤空,以利香烟透出。
三、清銅鍍金嵌料及填琺瑯五供香爐(面值10元):爐蓋鏤空,蓋頂作獅形,前足盤弄一球。蓋、器身、附耳及4蹄形足嵌以白色料片,器身蓮瓣紋及耳上蓮花則填以藍色琺瑯。
四、清銅鍍金嵌白玉、綠松石及料片五供香爐(面值25元):蓋與器身嵌以透雕纏枝紋白玉片,器身肩部嵌以綠松石雕成之蓮瓣及藍色料片,附耳及4足嵌以綠松石。
五、小全張(面值45元):含前述4枚郵票,版銘採國立故宮博物院 庋藏之「清粉彩描金瓷釋迦牟尼佛像」圖案並以部分金剛經文為襯底。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日據時期---台南公園
臺南公園設計由臺南廳技師島田宗一郎監督、造園師澤井半之助設計[3]。建園工程可分為造庭與工作物為兩大類。造庭工事中 一半的地域為整地舊城壁、墓地及慈惠院附屬乞食藔(慈善機構,今臺南仁愛之家前身)以興建運動場、競走場、器械運動場、花苑及噴水池等。另一半則為改建魚塭、凹窪地與小丘,使之有假山、飛瀑、橋樑、亭榭等,並有植物苗圃。
工事於大正6年(1917年)完工,同年6月17日舉辦開園式。
由於臺南公園兼作熱帶實驗林的關係,所以園內有許多的樹種[1];昭和9年(1934年),因拓寬幸町道路(今南門路)重道崇文坊遷離臺南警察署前的原址,重組於園內[4]。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治臺,該公園易名中山公園 ,並在燕潭中興建了樓臺曲橋[1]。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時,臺南市立圖書館自原位於吳園後的舊館移到今天公園的館址[5]。而在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6月15日,鳳凰城文史協會舉辦了臺南公園的開園八十週年慶,當時雖該園仍稱「中山公園 」,不過該活動是使用原名的「臺南公園」[1],而此活動之後,民國九十年(2001年)時臺南市政府也將該園正式改回原名[4]。而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臺南市通過了「臺南市珍貴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與臺南社區大學合作調查了全臺南市的老樹[4]。而在臺南公園中,大小樹木有800多棵,喬、灌木植物約160種,而這些樹木之中有26種、78棵在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9月6日時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珍貴老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蟠龍楷字1分票-銷江西牯嶺癸丑八月廿六日雙圈戳(民國二年仍用干支癸丑戳少)
1919年紅條封直隸獲鹿寄山西忻州,貼蟠龍郵票1分直雙連,銷獲鹿己酉年七月十二日干支戳,同日經山西太原英漢腰框戳,己酉年七月十四日到達忻州,郵程三天,因1907年正太鐵路已經通車(直隸正定至山西太原)獲鹿縣就在此鐵路線上,所以此封當天就到達太原。郵資2分,符合當時國內信函每重二分之一英兩郵資 (1904年9月1日至1910年8月4日) 。此封的到達戳忻州己酉年七月十四日上方有英文山西『SHA』簡稱,下方有中文山西『晉』簡稱,這種山西英漢簡稱省名郵戳,目前發現有運城、忻州和汾州三處。
台南師範學院是今台南大學的前身,從1899年創校至今已有114年歷史,樹林街校址保存著歷史建築,今介紹一張日據時期介紹台南師範學院本館明信片。
日據時期台南圖書館位於今民族路和公園路口,也就是在吳園處,創立於1919年,光復後,稱「台南市立圖書館」,民國六十年改建新館於中山公園 北邊,舊館拆毀建遠東百貨公司。
參考資料--台灣地名辭書--台南市
明治28(1895)年6月 14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進駐台灣政治核心台北城後,將城內規模最大的官廳建築群-前清布政使司衙門 ,作為臨時台灣總督府及陸軍幕僚辦公室,而總督辦公及住宿地方則位於衙門西側的籌防局內,日軍為壯觀門面及誇耀統治地位,將正前方的西門街街屋拆除,開闢一條道路可直通臨時總督府大門。 明治38(1905)年布政使司衙門 大火,造成總督府嚴重損失,且清廷官衙多年失修,建築物主體遭受白蟻侵蝕十分嚴重,加上殖民統治政府為彰顯其統治權力,故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在位時,即有興建永久性廳舍的計畫。直至大正8(1919)年新廳舍落成才遷出。 參考資料--總統府 網站 |
紅花綠葉牽牛花版畫封—1910年開封至北京實寄封,貼蟠龍1分郵票三枚,郵資三分,銷河南開封(南) 庚戌年 冬月十六日 腰框戳,北京落地戳不清。此美術版畫封經百年洗禮而全無退色情形,當時不用化學顏料卻能將此工藝藝術保持如此完整,可真佩服老祖先的智慧與技術。
日據時期--台南白金町二丁目(現忠義路)此影像是台南郵便局往成功路方向的街景
上海寄青島掛號實寄,封貼北京二版帆船6分3枚,郵資18分,銷上海廿五年七月十五日英漢日戳,青島 七月十七日 中英落地戳,郵程三天。
1932.5.20至1940.9.19當時國內信函郵資每單位是5分,掛號資費是8分,此封是信函資費二單位掛號實寄封,也是帆船郵票較後期的使用例。
錦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南州台南市之行政區(今民生路)。包括清代舊街名頂打石、做蔑、下打石、開仙宮、保西宮、佛祖廟
清一次片加貼蟠龍郵票2分一枚,半分雙連,合計郵資4分(符合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銷廈門1904年3月29日 小圓戳,至上海4月1日22編號戳,再轉上海日本客郵局1904年4月2日 ,至紐約1904年4月27日 ,當日再轉到紐阿克,郵程將近一個月。
34年10月25日 臺灣光復,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於34年11月1日 設立臺灣省郵電管理委員會,負責接收郵電事業。斯時國內郵票尚未運到,且為使民生安定,臺省幣制仍沿用日據時期流通之臺幣,為應急需,經將一部份日本在臺灣所用郵票,以5號宋體字,分兩直行黑色加蓋「中華民國臺灣省」字樣,權宜行使。加印工作由臺灣照像印刷工場承辦,用膠版平印加蓋。
全套9枚(除30錢是34年12月28日 發行,其他八枚是34年11月4日 發行),今介紹一封貼10錢,銷高雄州高雄34年11月21日 台灣銀行高雄分行寄台北華南銀行實寄封,蓋有昭和廿年 十一月廿參日 紅色收件章,當月十一月份實寄封相對少見。
台南大宮町街景(今永福路)
老版莒光樓 國際雙明信片之回片加貼反共義士4角郵票一枚,合計郵資1元2角(國際明信片郵資1.2元實施日期1955.4.1-1958.9.30),銷莫里斯1956.8.22寄台北45年8月29日請購郵政禮券機宣戳,國際回片銷國外戳實寄使用者較為少見
日據時期--台南運河(碼頭)
日據時期--台南運河(碼頭)
紅條封--湖州寄上海掛號實寄封--貼帆船一分郵票九枚,-銷湖州十年三月二十日英漢腰框戳到達上海十年三月廿一日英漢腰框戳
中華郵政公司特選取國立故宮博物院 辦理之「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展品5件為題材,10月8日發行「古代文物郵票小全張」2張。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A款小全張:內含郵票1枚
清
高宗
御筆緙絲新韶如意軸(面值25元):以乾隆皇帝御筆所畫「新韶如意圖」為藍本摹織而成,花瓶中插松枝、山茶、梅花,旁置柿子、百合及植於香爐內之靈芝短草,寓有「百事如意、歲寒長青」之吉祥意涵。
二、B款小全張:內含郵票4枚
(一)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葫蘆形轉心瓶(面值5元):全器由上段小瓶、中腹連鏤空半回文、底座連鏤空半回文及內膽4部分組成。口部、腹、底邊彩繪黃錦花紋;頸部、腰及鏤空回文均以天藍釉為地,上以金彩分繪蓮瓣紋及卷草錦地。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款。
(二)清
乾隆
剔紅龍紋碗托(面值10元):雕漆碗托,色硃紅,濃豔具光澤。器作高圈足葵花式六瓣托盤,上接中空無底圓碗形托圈。圈壁錦地上雕穿雲龍紋;托盤內外與圈足滿飾雲紋。圈足內有「大清乾隆製」及「智」填金楷款。
(三)北宋
汝窯
青瓷盤(面值10元):斂圓口、淺弧形壁,盤面寬平;圈足微外捲,足緣嵌銅釦。全器滿施釉,釉薄處微現粉色光澤,內周壁底積釉處有冰裂紋。器底刻乾隆御製詩1首。
(四)清
乾隆
玉熊形尊(面值12元):係一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1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1管,管背陰刻3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風景明信片貼蟠龍郵票4分一枚,江西牯嶺寄德國,銷1908年牯嶺戊申年七月初一干支戳經九江1908.07.29小圓戳,上海1908.07.31小圓戳,再經上海德國客郵1908.07.31行經西伯利亞寄德國實寄片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