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19日)起將在本網「布约翰华邮专版」、
《交流分享:夏大緯老師的博客文章》內,
每日連續貼出多篇民國系列短郵文,
敬請郵友批評指教。
目前已寫好的郵文如下(貼出順序不一定)﹕
1.民國商標
2.東川龍、虎戳
3.財政部福建鹽務稽核所
4.大關稅務總局
5.民國大學
6.雲南佛海封
1.民國商標
2.東川龍、虎戳
1.財政部福建鹽務稽核所
2.大關稅務總局
今日已貼出4篇請指教
1.民國大學
2.中央信托局杭州分局
3.浙江衢州台灣醫院
4.雲南佛海封
今日已貼出4篇請指教
1.中央警官學校第二分校
2.空軍空運第一大隊
3.青年遠征軍201師
4.財政部公債籌募委員會
今日已貼出4篇請指教
1.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
2.浙江省立醫學院
3.軍政部軍需學校
4.南昌市警察局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中央印製廠
2.衛生部北平結核病防治院
3.江蘇第二監獄署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青島市衛生局
2.中央訓練團
3.中國護士學會總會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郵資100元尾日封
2.福建省政府
3.防空學校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華壹氏大葯房
2.浙江建業銀行
3.陸軍大學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航空郵資500元尾日封
2.廣西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委員會
3.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郵資500元首日封
2.大東書局廣州分局
3.國立蘭州大學醫學院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用14天郵資封
2.天津中國實業銀行
3.有掛字的紀念戳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衛生部中央生物化學製藥實驗處
2.河南省政府會計處
3.武漢警備總司令部
今日已貼出3篇請指教
1.豐盛里房客聯誼會
2.國民政府考試院
3.中英文化協會
今日已貼出2篇請指教
1.航空郵資3萬元首日封
2.退回寄件人補納單
新春上班第一天
敬祝兩岸郵友
新的一年~萬事亨通
今日在布約翰欄內貼出~ 民國「滙」款封
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夏大緯
江蘇省地方誌內介紹﹕【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的前身是呂鳳子于民國元年(1912年)在丹陽城廂南橋河邊王宅捐資創辦的私立正則女校(屈原又名“正則”,以作校名。分小學與婦女補習班,校長韓蘇)。民國4年,學校遷白雲街。民國6年,呂鳳子兼任校長,政府撥東嶽廟基另建校舍。民國9年,更名為私立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增設女子職業班(分蠶桑、縫繡、繪畫、化工等科)、師範班和幼稚園。民國24年,學校定名為丹陽正則女校,分3部9科,即高級部設繪畫科、雕塑科、刺繡科;初級部設藝師科、師範科、縫繡科、蠶桑科;補習部設刺繡科、縫紉科。呂鳳子專任校長。民國26年,因抗日戰爭,學校遷四川省璧山縣城天上宮設校,次年定名為私立江蘇省正則職業學校蜀校,分中學、職校兩部分,兼辦江蘇省旅川臨時中學璧山分校。民國29年起增設正則藝術專科部。民國31年6月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正式改成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呂鳳子,設有師範班,並為璧山縣代辦師資訓練班。抗戰8年中,在正則蜀校畢業的有專科部4個班,職業部19個班,中學部5個班。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5年秋,該校由四川遷返丹陽舊址,校名改為私立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分正則藝專、正則女子職校、正則中學、正則小學等4部分,呂鳳子兼任藝專校長。1949年丹陽解放後,秋季該校改名為私立正則技藝學校,呂去疾任校長。1951年又改名為正則技藝學校,藝專高中以上程度學生併入無錫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蘇南有關學校高中程度的藝術班學生劃入正則學校,開設繪繡科、蠶桑科、民藝組、初藝組和初中部,共17個班。該校自創辦以來,美術方面的師資力量較強,以複校後情況而言,繪畫專業有謝孝思、葉季英、許正華、詹菊農、烏叔養、趙良翰、蔣仁、蘇葆幀、盧是、呂去疾、李劍晨、陳松平、顧蓮邨、程虛白、張祖源等;工藝專業有吳澄奇、楊守玉、任慧嫻等;理論方面有許幸之、岑家吾、王石城等;特約教授有呂秋逸、呂叔湘、陳中凡、薑丹書、張書旗、呂斯百、秦宣夫等。黃齊生等也先後在校工作。1952年,人民政府接辦,改為公立,校名為蘇南藝術師範學校,1954年改招普通師範(1956年定名為江蘇省丹陽師範學校)。】。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的歷史,現即介紹一封相關實寄封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中式封,背貼45000元郵資,銷江蘇、卅七年九月十五日十一時、丹陽戳,掛號寄南京,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郵資為30000元、共計45000元符合正確,背有南京(X)、1948.9.16日10時、NANKING戳到達。
參考資料﹕江蘇省地方誌
2016.4.18日完稿
浙江廿三里
夏大緯
收集到對日抗戰開始後,由浙江廿三里(代辦所、靠近義烏)同一家人寄出的4件實寄封,其收信地址隨駐地變動而有不同之外,也經由實寄封可觀察,由代辦所寄出的封會先經由其管轄郵局後、再行轉運至收信地址的方式,及當時的郵路如何走,頗值得介紹給郵友參考。
(圖1)為中式封貼5分郵資,銷浙江、廿七年八月三日、廿三里戳(廿三里為代辦所、靠近義烏),經浙江、廿七年八月三日十四時、義烏戳寄湖南常德,民國24.2.12日起至29.9.20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分符合正確無誤,背面有毛筆手寫1938.7.30日字樣及毛筆手寫「檢查」字樣,另加蓋相當少見的藍色鋼盔形狀內有「無掄貧富貴賤,人人應服兵役!(X軍區)」宣傳戳。
(圖2)為中式封貼5分郵資,銷浙江、廿七年八月二十日、廿三里戳(廿三里為代辦所、靠近義烏),經浙江、廿七年八月二十日十八時、義烏戳寄湖南常德,民國24.2.12日起至29.9.20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分符合正確無誤,封正面有湖南、廿七年八月X日九時、德山戳到達,背面有毛筆手寫1938.8.18日字樣。
(圖3)為中式封貼5分郵資,銷浙江、廿七年八月廿三日、廿三里戳(廿三里為代辦所、靠近義烏),經浙江、廿七年八月廿三日十七時、義烏戳寄湖南常德,民國24.2.12日起至29.9.20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分符合正確無誤,封背面有毛筆手寫舊曆七月廿五日封字樣(即1938.8.20日),另有CHANGTEH、廿七年九月一日、常德戳到達。
(圖4)為中式封貼5分郵資,銷浙江、廿八年五月十四日、廿三里戳(廿三里為代辦所、靠近義烏),經浙江、廿八年五月十四日十八時、義烏戳(較不清楚),及湖南、廿八年五月廿三日、長沙戳寄湖南浦市,民國24.2.12日起至29.9.20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分符合正確無誤,封背面有毛筆手寫1939.5.12日字樣,另有GHENKI、廿八年五月廿七日、辰谿戳及湖南浦市不清楚到達戳。
2016.4.24日完稿
銓敘部馬洪煥次長
夏大緯
上網搜尋馬洪煥先生資料,找到「馬洪煥先生廣東臺山人、字:旭樓、曾任廣東大學教授、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國民政府考試院代理銓敘部部長、考試院法規委員會委員。另曾出版–日本銓敘制度調查報告書-1933年版。」,也算是稍有收獲,現即介紹2封寄銓敘部馬洪煥次長的實寄封,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廣東惠陽地方法院中式封,背貼2300元郵資,銷廣東、卅六年九月廿九日十六時、惠陽戳,航空雙掛號寄南京銓敘部馬洪煥次長,民國36.7.1日起至36.12.1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00元、雙掛號郵資為1500元,國內信函航空郵資民國36.9.26日起至36.11.11日前,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由300元調漲為500元,該封的郵資計算為信函郵資500元+雙掛號郵資1500元+航空郵資300元(航空郵資於民國36.9.26日調漲,該封於36.9.29日寄出,可能不知道航空郵資調漲,或是調漲初期有緩衝期可貼之前300元舊資)共計2300元符合正確,背有廣州(BT)、卅六年十月一日十六時、CANTON戳及南京(五)、卅六年十月三日十六時、NANKING戳到達,正面有毛筆十月四日批註回覆。
(圖2)為財政部廣東區貨物稅局廣州分局中式封,背貼12000元郵資,銷廣州(庚)、1948.3.25日18時、CANTON戳,航空掛快寄南京銓敘部馬洪煥次長,民國36.12.11日起至37.4.5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2000元、掛快郵資為5000元,國內信函航空郵資民國37.3.12日起至37.4.6日前,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5000元,該封的郵資計算為信函郵資2000元+掛快郵資5000元+航空郵資5000元共計12000元符合正確,背有南京(五)、卅七年三月廿七日十X時、NANKING戳到達,正面有毛筆三月卅十日批註回覆。
參考資料﹕網路上的資料
2016.4.23日完稿
世界文化服務社
夏大緯
上網搜尋「世界文化服務社」的資料,只找到其曾出版「中國當代名人傳」一書,書背上印有「總社在上海、另在南京、重慶、新加坡此3處還有設辦事處」,也算是稍有收獲,現即介紹一封該社寄出的實寄封,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世界文化服務社中式封,背貼45000元郵資,銷上海(五)、1948.7.29日14時、SHANGHAI戳,掛號寄南京,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郵資為30000元、共計45000元符合正確,正面有南京(十)、卅七年七月三十日八時、NANKING戳到達。
參考資料﹕網路上的資料
2016.4.18日完稿
快遞掛號片
夏大緯
剛出版的集郵彙報(2016年版、2016.5.18日出版),內有林光照先生所寫「快遞郵資明信片之探討」一文,文內介紹「早期郵資明信片的國際及國內快遞郵寄,這些都是極為罕見的。」,並舉例介紹由清四次片至孫中山片共6片的案例,結語並提及「快遞郵資明信片也是所有存世快遞郵品中最稀有者。像《中國郵戳史》第47章“快信戳”一節,有好幾十個快信或快遞實寄封舉例,卻連一張快遞實寄明信片也没有,可見其稀罕程度。」。
個人也介紹一張快遞掛號片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孫中山肆分片加貼山東加蓋票20分,郵資共24分,銷青島(一)、三十一年一月十四日十四時、TSINGTAO戳,片左加貼快遞掛號條上銷同樣青島(一)、三十一年一月十四日十四時、TSINGTAO戳,快遞掛號寄哈爾濱,華北淪陷區民國29.9.23日起至32.11.1日前,明片郵資4分+掛快郵資20分共24分符合正確,到達哈爾濱後在片左加貼「速達失效」條。
參考資料﹕林光照先生所寫「快遞郵資明信片之探討」一文
2016.5.31日完稿
大清天津租界郵戳
夏大緯
近期華郵網內的「網上大講堂」,麥國培會長在「中國郵史-大清群」開講~「破解大清天津租界郵戳之迷」,個人雜事太多且懶,除個人部落格之外其餘QQ、微信、LINE等一概没有設置或加入,就無從得知其內容為何,但多年前即覺得該天津租界郵戳頗特殊,尤其是使用在郵政官片之上更是少見,後清民片開始拆售,但對於一些特殊郵戳,則還是選擇性的特別保留一些没有出售,其內則包括此天津租界郵戳,近日見麥會長提出此戳,特此把該戳找出一併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清一次片銷C、TIENTSIN、H、7.MAR、天津戳,寄當地正面有圓型(3/9)小戳及天津、TIENTSIN、7.MAR.10戳到達,背印刷廣告文字。
(圖2)為五色旗片銷A.、TIENTSIN、23.MAR.14、X、天津戳,寄當地正面有圓型(N1?/11)小戳及(12)字樣,另有天津、TIENTSIN、23.MAR.14戳到達,背印刷廣告文字、背另有(宙)字樣。
(圖3)為五色旗片銷A.、TIENTSIN、1.SEP.15、K、天津戳,寄當地正面有天津、TIENTSIN、1.SEP.X戳到達,背印刷廣告文字、背另有天津、TIENTSIN、1.SEP.15戳及TIENTSIN CITY XX、X年九月一日、天津城總站戳。
(圖4)為五色旗片銷A.、TIENTSIN、8.OCT.15、F、天津戳,寄當地正面有(7)字樣及天津、TIENTSIN、8.OCT.15戳到達,背印刷廣告文字、背另有(暑?)字樣。
參考資料﹕麥國培會長「破解大清天津租界郵戳之迷」
2016.6.1日完稿
沈家門寄台北封
夏大緯
國內信函郵資由民國38.8.1日起至39.5.6日前,每重20公克由之前銀圓(基數)4分、調漲為銀圓券(元)5分,而香港版國內信函費單位郵票是於民國38年7月才發行,這才趕上郵資調漲而使用,但由於許多地區均解放,會使用到此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的地區並不多,相對的存世數量就少甚多,另銀圓封也深受郵友的重視及收集,尤其是有特色的銀圓封更是拍賣中的焦點,現即介紹一封沈家門寄台北封。
沈家門位於舟山島東端,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沈家門都是舟山第一大城鎮,直到定海城關,憑藉市府所在地的優勢,在約1990年代末期才超過沈家門。另由於沈家門約於1950年5月中才解放,其1949年至1950年5月中留存於世的封均相當有名,中華集郵會2013年度郵學演講集內,有陳友安先生所寫「舟山群島郵事雜談(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5月中)」一文,中華郵聯會刊第17期內,有俞兆年先生所寫「也談舟山群島之銀圓郵資實寄封」一文,郵友均可參考即可得知,是否有其他相關郵文如得知再補充,個人也介紹一封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中興貿易行中式封背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右上方應另貼票但被剪掉),銷SHENKIANEM?、卅九年四月廿四日十八時、沈家門戳,快遞掛號寄台北背有臺灣、卅九年四月廿九日X時、臺北(X)戳到達,該封品相甚差、且掉票,但因其所銷英中文沈家門戳,在上項2篇郵文中均未提及,可証實當時沈家門還曾使用過此第3種戳式。
參考資料﹕陳友安先生所寫「舟山群島郵事雜談(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5月中)」一文
俞兆年先生所寫「也談舟山群島之銀圓郵資實寄封」一文
2016.5.31日完稿
山東寄台北封
夏大緯
藝林第9輯郵文論述內(2014年5月出版),個人寫了「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結語中說明﹕【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確是「各地互寄之各類未納航空郵費信函,如交由航機運遞較由水陸路按班發運為速者,一律發由航空運送。」,但均是密令應是郵局內部作業公文通知,並未對外公佈給用郵大眾知道,否則大眾都不加貼航空郵資了,另同時郵局也在民國35年12月11日加强宣傳,促請公眾普遍交寄航空郵件,並實施上項記載的5項措施加强宣傳,還是希望民眾能自動加貼航空郵資交寄航空郵件,再由上項郵品介紹得知,也確是大多儘量配合經由航空運輸,但到民國37年8月23日的通訓令,原本對於「未納航空資費之信函明信片,先勸請寄信人貼足航空郵費交寄,經過一個月後公眾如仍未照辦,則概改交水陸運遞。唯嗣因戰區擴大,各地水陸路運輸更見困難,此項辦法不得已暫緩實施」,此時期曾想改變但最終還是不得己暫緩實施,最後至民國38年5月6日的公文–「經呈奉交通部核准對於未納航空郵費之信片,除寄往水陸路交通阻斷僅通空運各地者仍交空運外,餘均照發水陸路運遞。」,才真正對未納航空郵資者己非均優待用航空運輸了,這是經核准的正式改變,至此總算追查出此段時期的運輸方式,僅提供郵友参考。】。
上述郵文是2年半之前所寫,事隔2年半時間,此類1950年之前的兩岸通郵封,已越來越受郵友的喜愛及收集,各家拍目中也都佔有一席之地,現則再陸續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參考,本篇即介紹~山東寄台北封。
(圖1)為中國紡織建設公司青島分公司第一紡織廠中式封,正背面共貼132元郵資,銷SZEFANH?、三十五年六月八日、四方(山東)戳,航空掛快寄台北,民國34.10.1日起至35.11.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20元、掛快郵資為50元,民國35.5.3日起至35.11.9日前,國內航空郵資不論遠近每重10公克為30元、2單位為60元,該封郵資20元+50元+60元共計為130元(多貼了2元郵資)。
另上網搜尋在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找到「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介紹,其內容如下﹕【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簡稱中紡公司),民國34年(1945年)12月5日在重慶成立,隸屬於國民政府經濟部紡織事業管理委員會,負責抗日戰爭勝利後接收和經營日偽在淪陷區的紡織工廠及其事業單位,為官僚資本企業。第一屆董事會由經濟部長翁文灝兼任,聘任束雲章為總經理。又先後在天津、青島、瀋陽、東北成立分公司,接收所在地區的紡織工廠。民國35年1月,公司遷滬辦公,籌建內部機構,接收日商在滬的內外棉、豐田、日華、同興、日本紡織、上海紡織、裕豐紡織、上海製造絹絲等系統的紡織工廠36個,其中棉紡織廠分別改編成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上海第一紡織廠(簡稱中紡第一廠)至第十九紡織廠(其中十三廠空缺),共有紡錠881364枚,線錠230116枚,織機17372台。被接收的還有毛紡廠、印染廠、制麻廠、絹紡廠、針織廠、機械廠、化工廠等18個。
中紡公司建立之始,國民政府撥給資金10億元(法幣,下同)、營運資金50億元。中紡公司接收日偽工廠所存之物資折合約193億元。民國35年,中紡公司對所屬工廠進行整頓,逐步恢復戰時處於癱瘓狀態的紡織工廠,公司負責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工廠只管生產。各工廠生產棉、毛、麻、絲各種紡織品及經營印染、紡織機械和動力等業務。中紡公司下設秘書處、業務處、財務處、工務處、會計處、稽核室、統計室、購料委員會、考核委員會、同人福利委員會、勞工福利委員會、巡迴督導團、保險事務所等。注意聘用專業人才和大學生、留學生參加公司或工廠的管理。所屬工廠採取職能管理制,由生產工廠的工程師直接掌管生產,技師負責運轉管理。公司設立的附屬機構有:技術培訓班、技術研究班和兩個門市部、兩個醫院、十二所員工子弟學校等。公司編有《工務輯要》一書,詳列設備、工藝、標準、產品、研究試驗、培訓及各項統計。又先後編成《紡織染叢書》數十輯,出版《紡織建設》月刊,對當時紡織技術的提高和推廣起過重要作用。據中紡上海各棉紡織廠、毛紡織廠、印染廠統計,技術人員的比重分別為全體職工的1.95%、3%、5.6%,平均3.52%,超過上海紡織行業技術人員佔有的平均數2.36%,更超過全國平均數1.90%的水準。中紡管理在近代紡織史上達到較為完整的程度。但中紡公司由於其官僚資本性質,在施政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別在用人上可以任意委派,而工廠所需的真正人才往往無法延攬。
民國35年,中紡公司在官僚資本的扶持下,取得低匯率的官價外匯,利用低價美棉紡紗織布,又享有低息貸款,並得到原料、燃料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同年,國民政府對花紗布實行管制後,又授予中紡公司統購統銷棉花棉布和進口美棉,配售美棉的特權。公司則收多配少,將部分紗布運往外埠高價出售,而使民營廠的利益受到損害。公司又憑藉雄厚的資金在各產棉區遍設分莊,廉價收購,又得儲運之方便,存量豐厚,經常保持在100萬擔以上的周轉量。民國35年,公司收購國棉301萬擔,外棉391萬擔,相當同年全國棉花總產量。至此,已壟斷全國的花紗布市場。是年7月,王雲五就任中紡第二屆董事長。至年末共生產棉紗46022噸,棉布1.98億米,帳面盈餘法幣391億元。中紡公司還負擔國民政府下達的軍布軍紗任務。民國35年提供軍布1097萬米。
民國36年,中央銀行外匯枯竭,急需出口物資以換取外匯,國民政府核定中紡公司運用“特別出口外匯率”辦法,規定以總產量10%由中央銀行收購,中紡公司代理出口。民國36~37年7月,在海外紡織品價格下降之間共出口棉紗9260噸,棉布7132萬米,折合3791萬美元。民國36年5月,陳啟天接任中紡第三屆董事長。6月,紡織事業管理委員會撤銷,中紡直屬經濟部。是年,中紡提供軍布為1.28億米,軍用棉花17萬擔,棉紗1524噸,均由中央銀行付款。(由於金圓券的發行,物價飛漲,貨幣貶值,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央銀行還拖欠布款金圓券2萬億元。)同年,公司在上海各廠全年平均紡錠開工率8成,織機開工率7成,全年生產棉紗70556噸,棉布2.82億米。年末公司盈餘額法幣5880億元。公司各門類主要產品有棉紡織:10~80支棉紗及細布、細斜、粗布、帆布及嗶嘰等多種;毛紡織:毛紗、毛絨線及制服呢、大衣呢、海立斯、女色呢、花呢、法蘭絨及嗶嘰等各種呢絨;麻紡織:麻紗、麻布及麻袋布等;絹絲紡織:絹絲、混紡絲及紡綢、緞、羽紗、縐等絲織品與交織品;印染:漂白細布、草黃平布、草黃軍布、草綠細斜、精元平布、灰色細布、灰色光斜、士林細布、海昌藍細布、印花嗶嘰、卡其布及色丁布;針織:汗衫、背心、夾裡布、衛生衫褲、運動衣、手套等。
民國37年9月11日,中紡公司奉令改組為中國紡織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1月,總經理束雲章辭職,由顧毓29.jpg接任。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國民黨政權日趨動搖,經濟危機加劇,中紡公司也面臨缺棉少煤之虞,上海各廠棉毛紡錠和織機的運轉量分別較10月份減少39.2%和37.3%。11月20日,中紡董事會決議:將部分紡織廠南遷,但12月12日董事會又決議因牽制太大,宣告放棄。1949年5月,上海處於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在撤離之前加緊對上海的破壞和掠奪。中紡公司廣大職工在中共地下組織的領導下進行護廠鬥爭,反對拆運機器,反對破壞工廠,反對疏運物資。在解放軍將要進入市區的最緊張時刻,中紡公司職工運用他們的智慧和力量不但保全了國民黨軍隊進駐的滬東各紡織印染廠,還為保護臨近的上海電力公司和煤氣公司作出了貢獻。這一期間,總經理顧毓?接受中共的指示,以個人合法身份和社會地位周旋於國民黨和政府官員之間,也為保護中紡財產做了有益的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駐中紡公司軍代表劉少文向中紡全體職工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給他們的嘉獎令。1950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成立華東紡織管理局,任命劉少文為局長,中紡公司歸併該局而告結束。】。
(圖2)為中式封背貼金圓3元郵資,銷青島、1949.1.4日14時、TSINGTAO戳,航空寄台北背有不清楚到達戳,民國38.1.1日起至38.2.7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金圓券0.5元,民國38.1.3日起至38.1.17日前,國內航空郵資每重20公克為金圓券2.5元,該封郵資0.5元+2.5元共計為3元符合正確無誤,國內航空郵資38.1.3日調漲,該封為第2日寄出,且此航空郵資只使用14天時間相當少見難得。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介紹
2016.6.2日完稿
廣東寄台灣封
夏大緯
藝林第9輯郵文論述內(2014年5月出版),個人寫了「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結語中說明﹕【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確是「各地互寄之各類未納航空郵費信函,如交由航機運遞較由水陸路按班發運為速者,一律發由航空運送。」,但均是密令應是郵局內部作業公文通知,並未對外公佈給用郵大眾知道,否則大眾都不加貼航空郵資了,另同時郵局也在民國35年12月11日加强宣傳,促請公眾普遍交寄航空郵件,並實施上項記載的5項措施加强宣傳,還是希望民眾能自動加貼航空郵資交寄航空郵件,再由上項郵品介紹得知,也確是大多儘量配合經由航空運輸,但到民國37年8月23日的通訓令,原本對於「未納航空資費之信函明信片,先勸請寄信人貼足航空郵費交寄,經過一個月後公眾如仍未照辦,則概改交水陸運遞。唯嗣因戰區擴大,各地水陸路運輸更見困難,此項辦法不得已暫緩實施」,此時期曾想改變但最終還是不得己暫緩實施,最後至民國38年5月6日的公文–「經呈奉交通部核准對於未納航空郵費之信片,除寄往水陸路交通阻斷僅通空運各地者仍交空運外,餘均照發水陸路運遞。」,才真正對未納航空郵資者己非均優待用航空運輸了,這是經核准的正式改變,至此總算追查出此段時期的運輸方式,僅提供郵友参考。】。
上述郵文是2年半之前所寫,事隔2年半時間,此類1950年之前的兩岸通郵封,已越來越受郵友的喜愛及收集,各家拍目中也都佔有一席之地,現則再陸續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參考,本篇即介紹~廣東寄台灣封。
(圖1)為中式封背貼5分郵資,銷XX(廣東)、廿六年二月四日、石馬戳(石馬為代辦所)寄臺南,寄臺灣郵資在民國21.5.20日起至29.9.20日前,比照寄日本郵資信函每重20公克為5分符合正確無誤,內原信還留存,其使用的信紙上印「親愛精誠」字樣、左側另印有「中華民國
年
月
日」字樣,該封距離民國26.7.7日對日抗戰開始已甚近,由信紙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與歷史。
(圖2)為西式封背貼11萬元郵資(拾萬圓票齒孔移位),銷KITYANG、卅七年八月十六日、揭陽(廣東)戳,經汕頭、37.8.17日15時、SWATOW、每信請按應納之郵費用郵票一枚、直橫式封套貼上端左右角機宣戳,航空寄台北背有臺灣、X年八月十九日十三時、臺北(X)戳到達,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民國37.8.9日起至37.11.7日前,國內航空郵資每重20公克為95000元,該封郵資15000元+95000元共計為11萬元符合正確無誤。
(圖3)為汕頭泰豐行中式封,背貼金圓13.5元郵資,銷汕頭、卅八年二月十四日十一時、SWATOW戳,航空寄台北背有臺灣、X年二月十五日X時、臺北(X)戳到達,民國38.2.7日起至38.2.2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初重20公克為金圓券3元,民國38.2.4日起至38.2.18日前,國內航空郵資每重20公克為金圓券10.5元,該封郵資3元+10.5元共計為13.5元符合正確無誤,另該封信函及航空郵資均只使用14天時間相當少見難得。
(圖4)為揭陽新茂昌行中式封,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銷KITYANG、卅八年九月一日、揭陽戳,經汕頭、38.9.2日17時、SWATOW、每信請按應納之郵費用郵票一枚機宣戳,寄台北背有臺灣、X年九月十日十五時、高雄(X)戳,此高雄戳不知是誤寄或該人已轉去高雄而轉寄就不得而知,民國38.8.1日起至39.5.6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銀圓券0.05元,該封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銀圓票符合正確無誤。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
2016.6.2日完稿
空軍總司令部
夏大緯
1934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成立於南昌,1946年6月1日將原軍事委員會所屬航空委員會改組成立空軍總司令部,隸屬國防部。並在國防部指導下進行關於空軍建設計畫之策劃及執行。關於空軍作戰及訓練計畫擬訂及執行;對本總部及所屬部隊、機關、學校編制之擬訂、修正及編組之實施;關於空軍未來作戰訓練與防空計畫及空軍各部門永久性軍事設施計畫擬訂及審核;陸海空軍聯合作戰中關於空軍部分之研究報告及防空協同作戰計畫之擬訂事宜。對各項裝備和器材補給器之研究發展及特殊裝備及補給品生產、修理、徵購有關計畫及實施辦法之擬訂指導事項;有關補給勤務之監督指導事項;對校官之任免考績獎懲;關於駐外空軍武官及軍事代表人選之建議事項以及情報搜集事項。
空軍總司令部設總司令1人,副總司令2—3人,參謀長及副參謀長若干人。1946年5月31日特任周至柔為總司令。6月29日任命王叔銘、毛邦初為副總司令。6月29日任命副總司令王叔銘兼任參謀長。1948年6月1日增設副參謀長1人,任命劉國運為副參謀長。總司令部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個署及醫務、財務、軍法、氣象、通信、工程、軍械、總務、新聞9個處。1947年後,又相繼增設副官,防空,督察、統計4個處。還有諮議、督察、秘書3個室。分掌所屬業務。
(圖1)為中式封背貼15000元郵資,銷南京(二)、卅七年九月六日十二時、NANKING戳,寄漢口背有漢口(丁)、X年九月七日十六時、HANKOW戳到達,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符合正確無誤,該封正面左上角加蓋紅色「郵、軍人家書」戳,根據張愷升先生編著的「中國郵戳目錄(1872–1949)」一書內的記載﹕「為優待軍人通信,民國36年6月國防部與交通部洽定辦法如次﹕1、凡軍人投寄平信或掛號家書時,儘量發交航空寄遞,免收航空費。2、在信封左上角加蓋軍人家書字樣之紅色戳記。3、戳記由各部隊指定辦理副官業務之官佐保管,藉免浮濫。(寄本市封也有蓋用者)。4、郵局應在軍事機關設置軍人家書信箱信筒,派差提取,發交航空寄遞。」,另「軍人家書戳規定直徑30mm、邊寬2mm,上方刻篆體郵字、下方刻軍人家書,所見式樣紛奇,多未按規定刻製,戳色有紅、藍、紫等色。」。該封即是軍人投寄平信,但免收航空費由航空寄遞,信封左上角也照規定加蓋軍人家書字樣之紅色戳記,而其軍人家書戳的直徑為36mm、邊寬3mm則未按照規定,上方刻篆體郵字、下方刻軍人家書也是按照規定,戳色為紅色也是按照規定,算是標準的軍人家書戳,也是標準及符合的免收航空費,但由航空寄遞的軍人家書。該封除為空軍總司令部封、屬軍人家書,封內還保留原本2頁寫滿字跡給太太的家書,由於牽涉個人隱私不便公佈封內家書內容,動亂的年代一封一信均是歷史,也可經由考証佐証一些歷史及郵史,這就是其真正最有價值之處。
參考資料﹕網路上搜尋的資料
張愷升先生編著的「中國郵戳目錄(1872–1949)」一書
2016.5.31日完稿
國民政府主席特派戰地視察第十二組
夏大緯
上網搜尋找到馬民康先生所寫「國民黨戰地視察機構的形成與作用」,其內容為﹕【一九四二年,俞濟時受命為蔣介石的侍衛長。俞進侍從室不久便開始設立情報機構。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得到蔣的批准,建立監察網,全稱是“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室參事室”。人事、業務由俞一手抓。參事室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中共駐渝辦事處及國民黨的軍統、中統的活動情報,該室下設視察官三十餘人,大都是俞的舊部,分佈各戰區活動,隨時寫成書面材料,由俞核轉蔣閱。因此,參事室被人們稱為“監察之監察”機構。
一九四五年,蔣介石將侍從室改為軍務局和政務局,俞任軍務局局長。軍務局下設七科,第七科即掌管戰地視察任務。一九四七年,蔣介石的國防部所屬機關、部隊以及各地聯勤兵站機構貪污盜竊,層出不窮,部隊軍心動搖,汲汲可危。前方戰局緊張,指揮官虛報敵情、虛報戰果,影響最高統帥部的作戰指導,造成戰略部署有失戰機,影響戰局的勝負。俞濟時向蔣介石建議:由國防部挑選人員,組織視察組,打著國民政府(總統府)的旗號,派赴各戰區監督檢查各機關、部隊等單位的工作,採取前方監軍制度,派員督戰。並規定他們直接向軍務局密報。這是公開派遣的,還有秘密派遣的一批所謂視察官,是由俞濟時直接掌握的。其任務是對軍統特務組織進行秘密調查。因為軍統特務組織派駐各地的分支機關(各大、中城市“稽查處”之類的特務組織)敲詐勒索,作惡多端,民怨沸騰,已經動搖了蔣介石政權的根本。
一九四七年六月,蔣介石接受俞濟時的建議,試辦第一個戰地視察組,派黃埔一期同學、蔣介石“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潘佑強為戰地視察組組長,以吳行中等為戰地視察官,飛赴北平、天津、保定一帶視察部隊。其目的是整殤軍紀,鼓勵士氣,督導作戰,瞭解官兵作戰情緒,宣傳“戡亂必勝”的信念,消除共產黨派到部隊裡工作的潛伏人員以及防止貪污等等。視察組乘飛機先飛到北平,拜訪了北平警備總司令陳繼承及參謀長陳瑜,再到保定看了青年軍師長吳嘯亞,到河北蠡縣見了師長朱敬民,到天津拜訪了司令長官上官雲相及第九十四軍軍長牟廷芳,到秦皇島看了第九十二軍軍長侯鏡如等。在有些地方,視察了防禦陣地、城防工事、護城河等防禦設施,並在視察中相機地同士兵們作了談話。吳行中在天津視察時還會同天津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到海河支流上查看了他們繳獲的一批武器走私船隻,並將情況用電報向軍務局作了彙報。在這次視察出發前,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毛慶祥還對潘佑強組長和吳行中各發有密碼本,對所視察的情況各自向軍務局或總統彙報,互不過問。
當時戰地視察組是第一次出現的新事物,視察人員及被視察地區的部隊及機關都比較認真,一時也起了一些刺激作用。蔣介石聽說戰地視察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欣喜異常,根據俞濟時從各方面所作的分析研究,認為戰地視察組是整觴和挽救部隊的好方法,遂決定在戰地普遍建立戰地視察組,立即作出擴大戰地視察決定。是年十月,俞濟時成立總統府軍務局第七科,派黃埔四期生何志浩為科長,調吳行中回第七科服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該科在南京孝陵衛中央訓練團創辦戰地視察官訓練班,以中將參軍李覺為戰地視察人員訓練班主任,先後開辦兩期,每期六十名,訓練了一百二十多人,分為十幾個組,分赴前線,監視“戡亂”作戰的實施,督導補給工作,收集部隊意見,以供當局參考,並代表中央負責對傷病員的慰問事宜。第一期於一九四八年二月一日開學,三月五日結業。第二期於三月二十五日開學,於四月二十日結業。第二期班主任,改派黃埔一期畢業的羅奇充任。人員由軍務局、國防部、聯勤總部調派任命,國防部部附、附員、高參占三分之一,其餘全是各部隊保送來的現任副旅長、副師長、副軍長,軍銜有上校、少將、中將。由蔣介石親自核定,這些人一般稱為國民政府主席特派戰地視察官,亦稱為國防部戰地視察官。一九四八年五月以後,蔣介石當上總統,這些人又稱為總統特派戰地視察官或總統府戰地視察官。
該班教學內容由軍務局與戰地視察人員訓練班主任商量安排,軍務局的局長、副局長及班主任是當然的教官,還聘請國防部及在南京的有關人士講課。課程內容和工作任務為:學員自傳、思想測驗、軍人讀訓、黨員守則、“剿匪”守則、一個党一個領袖、“戡亂”必勝信念、密碼使用、國內國際形勢、軍紀風紀、部隊思想及作戰情緒、士兵形勢(士氣)、對共產黨的認識及共產黨的活動,審閱部隊作戰計畫、對部隊提出意見、嚴防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之潛伏、視察週報之填寫等等。另外,還將教學內容及有關視察的其他規定等材料彙集印刷成冊。名曰《戰地視察手冊》,人手一本,作為工作依據。
對戰地視察人員制訂有單行獎懲條例,視察成績優良的,得晉級或調任實職或調任帶兵官;違法舞弊的,得依軍隊一般懲處條例辦理。視察官的待遇,除照原職級發工資外,每月另發原工資的二分之一作為補助和鼓勵。戰地視察官受訓畢業前,由總統指派各戰地視察組組長人選,並作集體的及個別的談話,隨即將視察官分配到各組。然後隨組長離開南京,前往各組視察點。當時派往各組的視察組組長有:住錦州的組長周開勳、住瀋陽的組長柯遠芬、住北平的組長潘華國、住天津的組長潘佑強、住武漢的組長劉伯龍、住貴州的組長廖瑾瑜、住徐州的組長李以劻、住上海的組長賀鉞芳、住西安的組長馬國榮。原戰地視察訓練班主任羅奇和李覺,後來也被派任為組長,毛定松也是組長,共有十幾位先後擔任組長。
在戰地視察官訓練班,安排有“密碼使用”這門課,每個視察官都要學會使用(翻譯)密碼,畢業分配出發之前,由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發給各視察官密碼一本,可以隨時向軍務局甚至可以直接向總統彙報情況。每個視察組還配有專門的譯電員,譯電員的遴選和訓練委託侍衛大隊辦理,其內情則不盡可知,僅從譯電員的談話中瞭解到,譯電員多系浙江籍,不少人是從侍衛大隊士兵中挑選出來,加以譯電技術訓練,結業後將譯電員名冊送交軍務局第七科派用。他們專門負責收發、翻譯密碼。實際上,譯電員還負責在暗中監視視察官的言行,這也是蔣介石在用人上,所採取製造矛盾對立面、互相制約的手段。】。
(圖1)為國民政府主席特派戰地視察第十二組中式封,背貼23000元郵資,銷TSINGTAU、卅七年三月十日、青島戳,航空掛號寄南京背有南京(X)、卅七年三月十五日九時、NANKING戳到達,民國36.12.11日起至37.4.5日前,寄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2000元、4單位為8000元,掛號郵資為3000元,國內航空郵資由民國37.2.7日起至37.3.12日前,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3000元、4單位為12000元,郵資共計為23000元,郵資符合正確無誤,封內還留存一份代電,可得知及印証國民政府主席特派戰地視察第十二組當時確是在青島。
參考資料﹕馬民康先生所寫「國民黨戰地視察機構的形成與作用」
2016.5.31日完稿
廣西寄台灣封
夏大緯
藝林第9輯郵文論述內(2014年5月出版),個人寫了「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結語中說明﹕【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確是「各地互寄之各類未納航空郵費信函,如交由航機運遞較由水陸路按班發運為速者,一律發由航空運送。」,但均是密令應是郵局內部作業公文通知,並未對外公佈給用郵大眾知道,否則大眾都不加貼航空郵資了,另同時郵局也在民國35年12月11日加强宣傳,促請公眾普遍交寄航空郵件,並實施上項記載的5項措施加强宣傳,還是希望民眾能自動加貼航空郵資交寄航空郵件,再由上項郵品介紹得知,也確是大多儘量配合經由航空運輸,但到民國37年8月23日的通訓令,原本對於「未納航空資費之信函明信片,先勸請寄信人貼足航空郵費交寄,經過一個月後公眾如仍未照辦,則概改交水陸運遞。唯嗣因戰區擴大,各地水陸路運輸更見困難,此項辦法不得已暫緩實施」,此時期曾想改變但最終還是不得己暫緩實施,最後至民國38年5月6日的公文–「經呈奉交通部核准對於未納航空郵費之信片,除寄往水陸路交通阻斷僅通空運各地者仍交空運外,餘均照發水陸路運遞。」,才真正對未納航空郵資者己非均優待用航空運輸了,這是經核准的正式改變,至此總算追查出此段時期的運輸方式,僅提供郵友参考。】。
上述郵文是2年半之前所寫,事隔2年半時間,此類1950年之前的兩岸通郵封,已越來越受郵友的喜愛及收集,各家拍目中也都佔有一席之地,現則再陸續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參考,本篇即介紹~廣西寄台灣封。
(圖1)為桂林雁山廣西大學寄出的中式封,背貼孫中山像改值金圓上海永寧加蓋、大東二版伍佰圓改金圓半分票,銷雁山、卅七年十一月七日X時、ANSHAN戳(雁山為代辦所、靠近桂林),寄台北鉄路機廠,背有臺灣、卅七年月日不清楚、臺北戳,正面有臺灣、37.11.14日、松山(甲)戳到達,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即金圓半分)郵資符合正確無誤,該封經台北再轉到松山,只貼平信郵資由其到達戳來計算,應還是以船運並未採取航空運輸。
另上網搜尋維基百科的介紹為﹕【廣西大學是中國廣西一所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由首任校長馬君武創建於1928年,位於廣西南寧市。現設有哲、經、法、文、理、工、農、管、教等九大學科門類,是中國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的大學,是目前廣西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1928年10月,中華民國的教育家馬君武創辦省立廣西大學。1930年在梧州創辦理學院,1932年開設農學院,工學院。1936年合併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桂林雁山公園);5月設立文法學院(後改法商學院),朱佛定為廣西大學秘書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校本部)統轄各學院,朱佛定成為實際上的廣西大學校長。後法商學院與省立醫學院合併,開設醫學院(1937年改為廣西軍醫學校,今廣西醫科大學),並將理學院、工學院合併為理工學院,院址遷往桂林良豐雁山公園;農學院遷往柳州。
1939年改名為國立廣西大學。1946年在先後遷址至貴州、柳州後,農學院遷往桂林良豐雁山公園,理工及法商學院遷往將軍橋。1948年設置文學院。1950年合併國立南寧師範學院,設師範學院(後改文教學院)。1952年農學院改為廣西農學院(後遷南寧,並改名為廣西農業大學)。1953年停辦,文、理、師範科,另設廣西師範學院(今廣西師範大學)。1958年在南寧恢復重辦廣西大學;另辦廣西工學院(後併入)。1985年位於柳州的分校獨立為新廣西工學院(柳州)。1997年與廣西農業大學合併,組成新的廣西大學至今。廣西大學一直是廣西地區排名第一的大學。】。
(圖2)為湘桂黔鐵路側嶺工務總段第二分段中式封,背貼法幣15000元郵資及金圓肆角郵資(法幣及金圓混貼),銷河池、卅七年十一月九日十時、HAOCHIH戳,經廣州(丁)、1948.11.13日10時、CANTON戳,航空寄台北背有臺灣、卅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九時、臺北(丁)戳到達,正面另有臺灣、卅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時、新竹(丙)戳,可能是該公司或該人轉往新竹因此銷新竹戳,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法幣15000元,民國37.11.7日起至37.11.18日前,國內航空郵資每重20公克為金圓券0.4元,該封郵資法幣15000元+金圓券0.4元(法幣及金圓混貼)符合正確無誤,該封除法幣及金圓混貼較為少見之外,另此航空郵資只使用11天時間也相當少見難得。
另上網搜尋在柳州市志第四卷、鐵路交通志、第一章鐵路建設、第二節黔桂鐵路的介紹為﹕【黔桂鐵路起自廣西柳州,經宜山、金城江、南丹,貴州麻尾、獨山、都勻、貴定至貴陽,全長607.6公里。黔桂鐵路聯接湘桂、焦柳、湘黔、貴昆、川黔等鐵路,是西南鐵路網中的重要幹線。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為加強西南大後方交通,以適應軍事運輸需要,決定修建從廣西柳州至貴州貴陽的黔桂鐵路。27年和28年,湘桂鐵路衡陽至桂林、桂林至柳州段先後通車,華北及長江中下游一帶相繼被日軍侵佔,國民政府交通部決定在建的湘黔鐵路停工,趕築黔桂鐵路。28年4月1日,交通部撤銷湘黔鐵路工程局,成立黔桂鐵路工程局(局址設廣西宜山縣),湘黔鐵路已鋪、未鋪路軌材料全部拆卸移築黔桂鐵路。
民國27年(1938年)2月,交通部派遣耿瑞芝率貴(陽)柳(州)勘測隊,對黔桂鐵路進行踏勘和施測,同年12月測竣,選定路線以柳州為起點,經宜山、河池、南丹,貴州省麻尾、獨山、都勻至貴陽。28年3月起,交通部組織6個測量隊分段對黔桂鐵路進行初測和定測,同年10月結束。柳州至金城江段地勢平坦,基本沿用貴柳勘測隊建議的路線加以局部改線。金城江至貴陽段原有東線、西線兩個方案,因東線工程十分艱巨,最後確定採用西線方案,並降低線路技術標準。黔桂鐵路技術標準:軌距1435毫米,限制坡度柳州至金城江段10‰,金城江至貴陽段27‰;最大麯度(曲線半徑)柳州至金城江段4.5度(英制,即公制254米),股道有效長度400—500米,金城江至貴陽段6度(公制191米),股道有效長度300—400米;土質路基寬度5.0米,石質4.5米;線路鋪設35公斤/米鋼軌,木枕配置正線每12米18根,站線16根;橋樑等級為下部建築橋墩台古柏氏E-50級,上部臨時結構E-35級。隧道淨空為4600×5700(寬高)毫米;採用機車類型為2-8-0型客運蒸汽機車、2-8-2型貨運蒸汽機車;通信信號為2對銅線、1對鐵線,磁石電話;行車閉塞採用單路簽閉塞,無信號和聯鎖。全線工程概算為法幣4億元。
黔桂鐵路計畫2年建成。工程局先後組成9個工務總段、2個橋工處、2個隧道處組織施工,廣西路段柳州至泗亭段土方工程由廣西省政府在宜山設桂段路工管理處征工修築。民工的征集和組織管理仿照湘桂鐵路征工築路的辦法,完成的土方工作量均作價付款。全線工程分3段進行:柳州至金城江段長160公里,金城江至獨山段長230餘公里,獨山至貴陽段長220餘公里。全線隧道51座,其中廣西境內25座、貴州境內26座。民國28年(1939年)9月,黔桂鐵路在柳州開工。同年11月,因日軍入侵廣西,工程被迫停工。29年2月復工,10月修通至宜山。30年2月1日,柳州至金城江段建成正式通車。金城江至獨山段有隧道26座,總長4560米。因工程艱巨,施工設備簡陋,工期短促,線路技術標準一再降低,最大坡度為27‰,最大麯度6度。為減少土石方工程,將1—2公里長的隧道改為400米以內。民國32年(1943年)5月18日,金獨段227.1公里建成通車。翌年6月,柳州城站(今柳州東站)至清泰坡471公里通車。同月,應軍事當局要求,黔桂鐵路改自湘桂鐵路柳江南站(今柳州站)接軌,拆除柳江城站至河西村站(又稱柳州西站)線路,實際通車里程467.4公里,另從宜山鋪設至九龍岩(黔桂鐵路工程局局址)支線2.8公里。同年9月,柳州南至清泰坡段正式運營。
文
長
超
過
規
定
删
除
一
些
】。
(圖3)為西式封背貼香港版單位國內信函費票3枚,郵資共計折合為銀圓券15分,銷全縣(廣西)、卅八年十月八日十七時、GHUANHSIEN戳,航空寄高雄背有臺灣、卅八年十月廿六日九時、高雄(X)到達,民國38.8.1日起至39.5.6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銀圓券5分,民國38.7.27日起至38.10.18日前,國內航空郵資每重20公克為銀圓券10分,郵資共計銀圓券15分符合正確無誤。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
維基百科
柳州市志第四卷、鐵路交通志、第一章鐵路建設、第二節黔桂鐵路
2016.6.2日完稿
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寄香港封
夏大緯
國內信函郵資由民國38.8.1日起至39.5.6日前,每重20公克由之前銀圓(基數)4分、調漲為銀圓券(元)5分,而香港版國內信函費單位郵票是於民國38年7月才發行,這才趕上郵資調漲而使用,但由於許多地區均解放,會使用到此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的地區並不多,相對的存世數量就少甚多,另銀圓封也深受郵友的重視及收集,尤其是有特色的銀圓封更是拍賣中的焦點,現即介紹一封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寄香港封。
(圖1)為貼香港版國內信函費票,銷廣州(甲A)、1949.10.18日12時、CANTON戳寄香港,這是一張廣告單對折後貼封紙寄出,其內容為「建信公司增設飲食部冷熱飲品價目表」,其下分設「熱飲類、冷飲類、粥麵食類」共3大項,每項之下又細分10種,共計有30種之多,但均没有刊登價格,只在最右邊手寫「价目時計」,可得知當時物價波動無法訂價,由此也印証當時不論是郵資、滙率的變動頻繁。
2016.5.31日完稿
崇明登瀛小學
夏大緯
上網查崇明登瀛小學,查到的資料如下﹕【崇明縣登瀛小學為公立全日制小學,其前身登瀛書院創辦於1869年,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改定為現名。】,現即介紹一封提供佐証。
(圖1)為私立登瀛小學校中式封貼32分郵資,銷江蘇、三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堡鎮戳(保鎮為代辦所、靠近崇明),民國31.9.1日起至32.6.1日前,華中淪陷區信函外埠郵資為32分符合正確無誤,寄上海背有SHANGHAI、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八時、上海(十一)戳到達。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
2016.5.30日完稿
郵資2000元尾日封
夏大緯
目前在郵拍目錄上,常見有註明郵資首日、尾日封的付拍,可見郵友都注意到、並重視此類郵品,而之前此類郵品常夾雜在各類實寄封中並未受重視,只看郵友有無掌握先機慧眼識英雄,先下手收集而已,郵品的收集如能趕在潮流流行前即下手,即可低價順利購入可節省不少金錢,否則等潮流熱時又要搶標、又要加價,還不一定能夠順利購入,不妨事前多做功課、多買郵刊閱讀,相信會有好的收獲及想像不到的回收代價。
(圖1)為西式封貼2000元郵資,銷上海(癸X)、卅七年四月四日十七時、SHANGHAI戳寄當地,背有上海(箱)、1948.4.4日20時、SHANGHAI戳到達,民國36.12.11日起至民國37.4.5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2000元,該封郵資符合正確,民國37.4.5日起郵資調漲,該封也是郵資2000元的尾日封。
2016.5.30日完稿
金圓國際印刷品郵資首日封
夏大緯
目前在郵拍目錄上,常見有註明郵資首日、尾日封的付拍,可見郵友都注意到、並重視此類郵品,而之前此類郵品常夾雜在各類實寄封中並未受重視,只看郵友有無掌握先機慧眼識英雄,先下手收集而已,郵品的收集如能趕在潮流流行前即下手,即可低價順利購入可節省不少金錢,否則等潮流熱時又要搶標、又要加價,還不一定能夠順利購入,不妨事前多做功課、多買郵刊閱讀,相信會有好的收獲及想像不到的回收代價。
(圖1)為西式封貼15萬元郵資,銷南京(二)、卅七年十一月六日廿一時、NANKING戳寄美國,封左下用中英文註明「印刷品」字樣,民國37.8.21日起至37.11.6日前,國際印刷品初重50公克為法幣15萬元,民國37.11.6日起國際印刷品初重50公克調漲為金圓0.15元,該封貼之前舊資15萬元符合正確寄出,銷戳37.11.6日則正好是金圓國際印刷品郵資首日封。
2016.5.30日完稿
浙江寄台灣封
夏大緯
藝林第9輯郵文論述內(2014年5月出版),個人寫了「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結語中說明﹕【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確是「各地互寄之各類未納航空郵費信函,如交由航機運遞較由水陸路按班發運為速者,一律發由航空運送。」,但均是密令應是郵局內部作業公文通知,並未對外公佈給用郵大眾知道,否則大眾都不加貼航空郵資了,另同時郵局也在民國35年12月11日加强宣傳,促請公眾普遍交寄航空郵件,並實施上項記載的5項措施加强宣傳,還是希望民眾能自動加貼航空郵資交寄航空郵件,再由上項郵品介紹得知,也確是大多儘量配合經由航空運輸,但到民國37年8月23日的通訓令,原本對於「未納航空資費之信函明信片,先勸請寄信人貼足航空郵費交寄,經過一個月後公眾如仍未照辦,則概改交水陸運遞。唯嗣因戰區擴大,各地水陸路運輸更見困難,此項辦法不得已暫緩實施」,此時期曾想改變但最終還是不得己暫緩實施,最後至民國38年5月6日的公文–「經呈奉交通部核准對於未納航空郵費之信片,除寄往水陸路交通阻斷僅通空運各地者仍交空運外,餘均照發水陸路運遞。」,才真正對未納航空郵資者己非均優待用航空運輸了,這是經核准的正式改變,至此總算追查出此段時期的運輸方式,僅提供郵友参考。】。
上述郵文是2年半之前所寫,事隔2年半時間,此類1950年之前的兩岸通郵封,已越來越受郵友的喜愛及收集,各家拍目中也都佔有一席之地,現則再陸續介紹一些提供給郵友參考,本篇即介紹~浙江寄台灣封。
(圖1)為中式封背貼350元郵資,銷浙江、卅六年三月四日、硤石戳,航空平快寄台北正面有臺灣、36.3.20日、臺北(甲)戳到達,民國35.11.1日起至36.7.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00元、平快郵資為100元,民國35.11.9日起至36.7.1日前,國內航空郵資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150元,該封郵資100元+100元+150元共計為350元符合正確無誤。
(圖2)為國立浙江大學中式封貼10000元郵資,銷浙江、卅七年八月十二日十一時、杭州(X)戳,印刷品寄台北和平日報社,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印刷品初重150公克為10000元符合正確無誤。
另上網查在維基百科內介紹﹕【浙江大學(英語:Zhejiang University,縮寫為ZJU),簡稱浙大,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現有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紫金港、舟山六個校區。其前身是成立於光緒23年(1897年)的求是書院,是中國最著名學府之一,是被認為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華東五所大學(即:華東五校)之一,名列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名單中,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在武書連版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自2011年開始連續三年位居榜首。浙江大學的前身由晚清杭州知府林啟成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重於理科、工科等科學技術。1927年,在「求是書院」校址合併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並於1928年4月1日使用「浙江大學」作為校名,同年稱「國立浙江大學」(英語: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有工、農、文理三個學院。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浙江大學西遷貴州,並發展成為中國最頂尖的幾所大學之一,擁有竺可楨、胡剛複、梅光迪、張其昀、張蔭麟、王淦昌、蘇步青等一大批著名學者,被英國皇家學會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由於學衡派學者和中國科學社重要成員的雲集,浙大成為文化和科學學術的重鎮。1945年設立法學院、醫學院。1946年,學校遷返杭州。1949年,中國大陸籌建中國科學院,部分浙大師資被調至中科院各院所。1950年代初期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由於仿效蘇聯模式數所老牌國立大學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各自獨立發展,調整後的浙江大學只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併入的是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專業。在一些老校友的倡導下,同源的四所高校——原老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於1998年9月15日合併,組建為今日的新浙江大學。】。
(圖3)為西式封背貼15000元郵資,銷浙江、卅七年八月廿七日、趙家戳(趙家為代辦所、靠近諸暨),經浙江、卅七年X月X日、楓橋戳,寄台北背有臺灣、卅七年八月廿九日、臺北(X)戳到達,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符合正確無誤,該封雖貼的是平信郵資並未加貼航空郵資,但由浙江趙家至台北應是經由航空運輸,否則無法那麼快即到達台北。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民國34年至38年航空運輸~以探討大陸寄台封為主」一文
維基百科
2016.6.6日完稿
張敏生先生早期印製片
夏大緯
在寫郵文時遇見一些相關重要人名、機關、團體等,己習慣會上網搜尋查考,看是否會有一些資料可使用在郵文中,之前為查李東園先生的資料,原本想上網查一下就會有資料,但意外的確只找到幾筆售賣其著作的資訊而己,其他較詳盡的資料竟然從缺,李東園先生在台灣早期發表過甚多郵文、著作出書、展覽等,但這些資料都没有人幫其上網建檔相當可惜,隨著時間的消逝再過個5至10年,相信到那時年青的郵友或只上網找資料的郵友,都不會再知道或聽過他了,此次很難得在維基百科內則查到張敏生先生的資料,雖然內容很少但至少有基本資料了,內容如下﹕【張敏生(1924年-2004年6月25日),曾為醫師;也是蒐集台灣與中國大陸郵票的郵學家,因其藏品豐富,有「寶島郵王」尊稱。張氏出生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望族,早年習醫,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前身的台北醫專。學成後,返鄉行醫,奉獻奉獻鄉里。張氏行醫之餘,雅號集郵,郵藏豐富。其中最精彩的是一部「中國一八九七年改值郵票」郵集,內容包括一枚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郵票。張敏生也積極參與許多集郵社團活動及各式郵展。渠曾擔任彰化集郵會與中華集郵聯合會會長;此外,他個人的集郵生涯中總共獲得十六面金牌。張氏生前著有「中華民國自強郵展回想記」、「坐七望八郵封譚」、「舊台幣首日封附台灣數字郵票」與「中國一八九七年改值郵票」等等郵學研究書籍。】。
張敏生先生除出書之外,1980.9.1日也曾印贈「郵票真蹟明信片~臨時中立郵票」給郵友,此套明信片相當有名,個人也曾寫過一篇「張敏生贈郵票真蹟片」,內介紹個人收集到的封面右上角處,有分貼貳圓票及伍圓票2種不同,內裝的明信片則均相同共計7片(該組原為6張1套,後加入1張1981.6.12日印的臨時中立欠資郵票、未發行,則成為7張1套),除此套明信片之外,張敏生先生早期還有印製幾張明信片,郵友知道者並不多,現介紹如下﹕
(圖1)為民初四珍片,背印有郵票真蹟明信片、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九月一日、僅有之民初錯體票四種、張敏生敬贈。
(圖2)為紅印花四寶片,1973.4.26日版,紅印花四寶分别為未加蓋原票、小字壹圓票、當伍圓倒蓋票、小字貳分倒蓋兼複蓋票,背貼新年牛5角票,銷台灣、62.4.26日16時、鹿港(辛)戳,由張敏生先生親自手寫寄臺中沈示偉先生。
(圖3)同上片背貼伍分票銷華夏郵苑社慶祝第五任
總統就職週年紀念郵展,62.5.20日彰化臨時郵局(癸)紀念戳。
(圖4)為紅印花四寶片右紅色加蓋「臺南市郵學會成立第十五年紀念」、左紅色加蓋「民國六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張敏生敬贈」字樣,背面同上。
(圖5)為紅印花四寶片右紅色加蓋「臺中市中興郵學會成立五週年紀念」、左紅色加蓋「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八日張敏生敬贈」字樣,背面貼伍分票銷中興郵學會慶祝成立五週年暨全體會員大會、62.9.23日台中臨時郵局(癸)紀念戳。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張敏生贈郵票真蹟片」一文
2016.10.28日完稿
郁銘之先生印製片
夏大緯
上網搜尋在清清集郵網內找到龍友先生曾介紹:【老集郵家郁銘之先生在六、七O年代,每年生日就自印珍郵原圖明信片分送好友留念。由於印刷精美,加上又是平日難得一見的珍郵,一般郵友在無法獲贈之下,紛紛要求郁老能加印數量以平價出售,分享更多的郵友(贈品與售品之差別在於贈品印有郁老玉照及文字,售品則無)。二十幾年前蒙郁老惠贈一組,一時找不出來,僅以售品的飛雁加蓋票兩片貼出,以饗郵友。】。
個人也有收集一些介紹如下﹕
(圖1)為五十七年十月版~一版飛雁加蓋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郁銘之敬贈」字樣。
(圖2)為五十七年十月版~二、三版飛雁加蓋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郁銘之敬贈」字樣。
(圖3)為六十年三月版~國郵八珍。
(圖4)為六十一年三月版~慈禧壽辰小字改值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5)為六十一年三月版~石印版蟠龍、躍鯉、飛雁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6)為六十一年三月版~倫敦版蟠龍、躍鯉、飛雁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7)為六十一年三月版~倫敦版蟠龍、躍鯉、飛雁西藏貼用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8)為六十一年三月版~首次航空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9)為六十一年三月版~二次航空郵票,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10)為六十一年三月版~中華民國共和紀念郵票(一),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圖11)為六十一年三月版~中華民國共和紀念郵票(二),內有紅色加蓋「銘之」私印。
參考資料﹕清清集郵網內龍友先生的介紹
2016.10.28日完稿
日台兩地變身的~中村啟次郎
夏大緯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時代的受益者—中村啟次郎(文/陳文添/本館整理組研究員)一文介紹: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以統治基礎仍未穩固,通過政府考試的正科班出身人員並不一定願意來臺灣工作。所以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臺灣總督府可以不限定資格,任命所需要各級人員。在這時代夾縫之中,像是世界最大廣告公司電通的創辦人光永星郎、牽涉暗殺李鴻章而被免去山口縣警部長職的後藤松吉郎都曾在府本部或所屬地方機關任職。近日更發現曾因不名譽詐欺取財案件被法院覊押約六個月的低層官員,卻能因勢利導取得律師資格以及在臺灣的礦業權,後來更回家鄉透過選舉洗禮,取得國會議員席次,甚至被選為國會議長,如此戲劇化程度令人咋舌。故特別利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的人事檔案等,介紹這位名為中村啟次郎在臺經歷,並說明他所撰寫早期在臺灣經歷文章蓄意隱瞞的真相。
中村啟次郎是日本本州和歌山縣和歌山市人,依他在《臺灣大觀》書中寫〈私の湾吏生活〉一文中,提到在臺灣任官的經過顯示,他原本是遼東半島占領地總督府官員,職位屬高等官。所以後來轉來臺灣任職,他認為應以高等官任用。但是來臺灣的人事命令是寫判任官四等,所以他和主管人事的秘書課長協商後,暫赴北投溫泉療養。之後法務部長兼高等法院院長高野孟矩勸其往雲林,日後可任該地事務官。但後來傳出他若擔任雲林地方的高等官,總督府須請其好友谷信敬離職。在此局面下,他並不願意只自顧自己未來而不顧朋友,所以提出辭呈而離開官界。
而實際上,依據檔案內容顯示並不是如他所說的那麼高尚感人,他連關係人的姓名都弄錯了!他提到的高野孟矩和他離開職務並無直接關連,他是涉及不名譽的詐欺取財案不得不離開總督府的。依《臺灣總督府檔案》顯示:中村啟次郎是在明治29(1896)年4月23日,由民政局長水野遵代理樺山資紀總督任命為民政局屬,屬為判任官(約略等同委任官),同年6月11日水野民政局長命其到法務部任職,並兼任總督府法院書記。只是為期不長,10月22日代理法務部長山口武洪以密件報請免去兼任的法院書記職務,10月31日山口武洪再報請非職。按「官吏非職條例」訂定於明治17(1884)年1月,是對久病、職務上等因素官員,機關首長可命令其非職。在需人孔急,法院急須人員補充的日本統治臺灣初期,中村氏的非職很可能是上官對其行為不滿而採行的一種懲處。而他本人似乎也有所自覺,在同年11月11日上簽以自身因素,請免本官。而依時間推算,在他去職不久的明治29年12月28日,臺北地方法院院長加藤禮次郎報告有勳者中村啟次郎牽涉詐欺取財事件,被承審法官判定羈押,總督府還為之不得不上報中央在臺灣發生佩戴勳章者被拘留的醜聞。一直到約半年之後的明治30(1897)年6月21日才被判處不起訴而釋放。代理法務部長山口武洪報請免兼官及命令非職,自然是官方採取劃清界線的措施。
中村啟次郎出身日本東京英吉利法律學校,是今日東京私立中央大學的前身,本人應該有相當程度的法律素養,在明治30(1897)年時報紙上即有他和其他人為海軍人員辯護的紀事。隔年總督府以法院訴訟案件增加,希望以訴訟代人制度來防止濫訴,所以在明治31(1898)年1月14日以府令第2號發布「訴訟代人規則」,規定訴訟代人可為民事訴訟代理人及刑事訴訟辯護人。正規訴訟代人須是擁有辯護士(律師)資格或曾擔任法院法官及檢察官者才能擔任。但考量人數不足,臺灣總督府開了一扇後門,只要取得訴訟代人檢定委員檢定通過者,可由總督發給具訴訟代人資格的證照。而中村啟次郎在躲過這一劫之後,應該就是以檢定方式取得訴訟代人的執照,而且還當到訴訟代人會的副會長。此一檢定制度有諸多弊端,臺灣總督府不久就以層級較高的律令發布「辯護士規則」代替之,惟仍允許原先的訴訟代人可登錄地方法院辯護士名簿,從事律師的職務,所以他還是可以繼續執行律師職務。明治34(1901)年,他甚至還爭取擔任臺北辯護士會會長。他並非正規辯護士而竟能取得代表臺北地區辯護士的位置,亦可見其手腕靈活之一般了。
中村在臺灣經營律師業務,約略是在明治33(1900)年至37(1904)年間,發行替在臺灣日本內地人發聲的「臺灣民報」。也不忘為自身申請取得多處礦權,並入資參與製糖公司擔任監察人等。後來甚至也擔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立委員職務。明治41(1908)年10月,已是臺灣名人的他,回家鄉和歌山縣初次參與第10次眾議院議員的選舉並順利當選。迄離開政界止,他共擔任六屆的眾議員。這一段期間,透過「日本辯護士協會臺灣支部」和臺灣仍有密切聯繫,也因為和內地知名律師增島六一郎是母校校長的特殊關係,促進改革臺灣律師的風潮,漸漸提高臺灣律師評價,不再被輕蔑的稱「灣辯」。而且依日本學者小野博司表示,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內地延長主義的出現,應該也和在臺灣律師界的要求,透過中村等人在日本發聲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在擔任國會議員的昭和5(1930)年12月他更擔任遞信政務次官,當時臺灣正在實驗日本和臺灣間的無線電直接通話,他對此舉深表重視,特別在東京中央電話局直接和來日本的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三宅福馬部長以電話連絡交談,表示臺灣是他留下諸多回憶的地方,日臺無線電直接通話測試結果良好,自己也很高興,並表示臺灣電信事業改良、擴張,會盡力幫助云云。雖然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卻也顯示他對臺灣擁有特殊感情。昭和6(1931)年12月,他被選為眾議院議長,這是他人生的顛峰,可惜為時不久,眾議院解散,而他參加下一任眾議員選舉竟告落選。後來在昭和11(1936)年退出政壇,隔年5月22日逝世。當時的林銑十郎總理大臣還特別為他辦理晉位階一級的儀式,一生可謂哀榮了。
由上介紹可清楚了解中村啟次郎,個人收集到他的競選信件,現即介紹提供給郵友參考,由於原競選信件尺寸太長,無法一次掃描,太長者改成一左、一右分成2段掃描,原件是完整的並未裁成2件特此說明(圖1)。
參考資料﹕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時代的受益者—中村啟次郎
2016.11.1日完稿
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股票
夏大緯
百度百科內介紹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到40年代前半期偽滿洲國壟斷重工業和軍工生產,為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服務的特殊會社。一般簡稱“滿業”。根據1937年12月20日偽滿公佈的《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管理法》,滿業對鋼鐵、輕金屬、煤炭、其他重工業和軍工生產進行“支配性投資和經營指導”。滿業的經營活動,則由偽滿政府(實為日本關東軍)監督。
偽滿洲國的國策會社。1937年12月在日本政府、軍方和日本財閥的共同策劃下成立,總部設在長春,總裁為鯰川義介。偽滿洲國建立後,關東軍企圖改組滿鐵遭到反對,於是便另找合作夥伴。日本產業株式會社總裁鯰川義介,對偽“滿洲國”第一次“產業五年計劃”提出了以發展汽車、飛機等軍需工業為中心的戰時經濟設想,受到關東軍的讚賞,即背著滿鐵與日產策劃成立了該社。以偽滿洲國的名義發佈命令,將原由滿鐵和偽滿管轄的重工業強行收歸該社管理。資本總額4.5億日元,偽滿政府和日方各出一半。在10年內保證六分分紅,不足時由偽滿政府給予補助,在分配或解散時日方享有優先權的優惠。依靠偽滿賦予的“國策會社”的頭銜對東北地區的鋼鐵、輕金屬、機械、煤炭等重工業部門實行統治,到1941年共有關係會社56個,其中直接投資的會社18個,投資額達13.6億日元。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鯰川因引進美國資本和技術設備的設想沒能實現而辭職。該社雖延續到日本投降為止,但後來內部聯繫鬆散,所屬企業各自為政,經營也不景氣。
1936年秋,日本帝國主義為把中國東北地區變為進行侵略戰爭的兵站基地,擴大戰爭資源的掠奪和軍工生產,著手擬定偽滿的所謂產業五年計劃。這需要改變兩種情況:一是要改變“一業一社主義”,即一個行業由一個非凡會社壟斷經營的體制,這種體制不利於綜合地掠奪戰爭資源;二是要改變單純把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作為日本對滿投資的主要管道,因為當時日本債券市場蕭條,滿鐵募集公司債已發生困難。適應這兩方面的需要,1937年末,與日本軍部勾結更為密切的日本新興財閥──日本產業株式會社(簡稱“日產”)遷至中國東北地區,與偽滿政府合資成立綜合經營重工業的托拉斯──滿業。
根據1937年12月20日偽滿公佈的《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管理法》,滿業對鋼鐵、輕金屬、煤炭、其他重工業和軍工生產進行“支配性投資和經營指導”。資本4.5億元(偽滿元與日元平價),偽滿政府和日產各半。偽滿政府對日產持股保證六分分紅,即收益分配不足六分時,給予補貼。在財產處理、稅收等方面,日產也享受特惠。原日產董事長鯰川義介(1880~1967)任滿業總裁,並被吹捧為“產業將軍”。滿業的經營活動,則由偽滿政府(實為日本關東軍)監督。
滿業成立時,滿鐵將昭和制鋼所等一系列企業的總額達1.1億元的持股交出,壟斷重工業的地位基本上移讓給滿業。1941年,滿業子公司16家,名義資本5.67億元;孫公司15家,名義資本 1.4億元。但滿業預期目的沒有達到。首先,寄極大希望於美國資本與技術以發展汽車、飛機工業的龐大計畫,因國際形勢的劇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化為泡影。其次,由於瘋狂的戰時經濟掠奪脫離了客觀可能,滿業的綜合經營同不斷加強的戰時經濟統制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經營日趨惡化,人財物的爭奪愈演愈烈。結果,象滿洲炭礦會社這樣重要的子公司不得不走向解體,主要煤礦相繼獨立,其壟斷東北區域煤炭生產的地位名存實亡。】。
(圖1)為康德九年(昭和拾七年)四月拾五日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丙種株券、拾株日本國通貨五百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2016.11.1日完稿
日本明治鉄道、汽船等對換券
夏大緯
個人喜愛收集雖主要是以郵品為主,但確幾乎可說什麼都收集過,只是每種物品收集的多與少不同而已,重點的則當然收集較多、其餘的則數量不一有多有少,主要是看見特殊、有趣等物品,雖不屬郵品範圍但還是會忍不住購買收藏,隨著年歲漸長盡量克制衝動,才算是没有再泛濫大量買入各種奇怪物品,但目前整理物品發現有些雖在收集過程之中就賣掉了、或與郵友交換其他郵品等換掉了,但留存至今的可謂還是繁雜且多元化,有些上網也查不到資料,無法提供相關資訊給郵友參考,僅能掃圖提供郵友欣賞及參考,現即介紹日本明治鉄道、汽船等對換券給郵友欣賞及參考。
(圖1、2)為日本大阪大谷泒本山紀念法要事務局,為慶祝三百年紀念會,發行的汽車汽船割引券共52張1組,可打折對換鉄道、汽船等票券,使用在大阪神户等地,效用期限由明治34.4.1日至5.31日。
2016.11.1日完稿
臺南監獄
夏大緯
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網站上介紹:【民國前17年(西元1895年),本監創設於臺南市西南隅,原名為「臺南監獄署」,係利用原遜清末年之軍火庫房改建而成。民國前12年12月,臺灣總督府修正監獄官制,易名為「臺南監獄」。民國13年1月,易名為「臺南刑務所」。台灣光復後,政府接管,於民國35年3月16日易名為「臺灣第三監獄」。民國36年4月1日,依臺灣高等法院訓令全省各監獄名稱以其所在地命名,本監再易名為「臺灣臺南監獄」,後因監內建築房舍、設施老舊,且位處臺南市區中心,影響受刑人之矯正及行刑績效,遂於民國69年在臺南縣歸仁鄉武東村現址購得民有土地30餘公頃,做為遷建用地,於民國70年動工,72年4月26日落成啟用,新監環境優雅,建築新穎,符合現代行刑政策的需求。
民國100年1月1日法務部矯正署成立,本監奉令改制為「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本監景觀本監在建築方面:全監共計有獨居房143間,雜居房470間,懇親宿舍20間,私立進修學校1棟(教學教室8間、技訓教室5間,圖書室、校史館、陳列室、音樂教室、視聽教室各1間),工場23間。本監收容對象:奉法務部核定為重刑及普通累、再犯監,收容累、再犯男性受刑人為原則,並自92年11月1日起兼收容其他符合移監作業要點規定之男性受刑人,核定容額為2863名。
近年來臺灣毒品日趨氾濫猖獗,在監執行之受刑人有半數以上為毒品犯,使矯正業務更形艱巨,為了加強對毒品犯之矯正工作,奉法務部指示乃於82年9月底決定撥用臺南縣山上鄉「臺灣明德外役監獄」內土地籌建「明德戒治分監」,並於83年4月18日由行政院主計處通過簽撥83年度第二預備金,本監始著手發包興建第一期工程,計舍房6棟可收容戒治受刑人60名,民國83年11月14日啟用收容,84年度核准預算發包興建第二期工程,計有舍房20棟,可收容戒治受刑人240名,於84年10月20日啟用。現有員額為監長1名、股長1名、教誨師1名、科員1名、主任管理員4名、管理員16名,總計24名。
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地址:71150 台南市歸仁區武東里明德新村一號、電話:06-2781116。
本監明德戒治分監地址:74341 台南市山上區玉峰里新生山莊1-2號、電話:06-5783565。】。
(圖1)為臺灣臺南監獄公文封,貼票5元銷歸仁、87.1.9–18、子、711戳寄台北。
參考資料﹕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
2016.9.29日完稿
日本昭和眾議員競選信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日本選舉(日語:日本の選挙),在此指日本公職人員選舉制度。1889年,日本立法規定25歳以上,且直接繳納國稅在15日元以上的男性擁有選舉權。在1900年,納稅條件降為10日元。1919年,納稅條件降為3日元。1925年,取消對納稅的要求,25歳以上的所有男性(總人口的20.12%)獲得選舉權。1945年,二戰結束後,在GHQ指導下,所有20歳以上的男女都獲得平等的選舉權。1950年,頒布實施《公職選舉法》。日本規定在地方選舉中,需要在選舉區居住3個月以上的人才能投票。參議院議員和都道府縣知事的被選舉權年齡是30歳,眾議院議員和市町村長則是25歳。並對選舉活動設有時間限制,參議院是選舉公示日開始之後的17天,眾議院是12天。都道府縣知事的選舉是17天。政令指定都市的市長選舉是14天。選舉的類型有總選舉(眾議院);通常選舉(參議院);一般選舉(地方議會)等。2015年,日本立法將選舉權下修至18歲。
日本選舉除了有設政黨席次按比例分配的議席外,亦出現得票比例分配情形,一般稱作「按分票」(即按分比例票,或稱「比例配分票」)。蓋因日本是目前先進國家中,唯一國會選舉採無政黨提示自行填寫的開放式投票,即「自書式投票」;《公職選舉法》第68條之2規定,符合候選名單政黨、人名簡稱(實務上含假名)也算有效票,填寫時若不明確會造成同一選區同名、同姓、甚至同音候選者計票混淆狀況,於是這些無法認定歸屬的票,依其得票比例分配之,取至小數點以下第三位。
國會(日語:国会/こっかい kokkai ?)為日本的最高權力機構與立法機構,現今依《日本國憲法》而設置,由眾議院與參議院構成。今眾議院議員設475席、參議院議員設242席,選民則為18歲以上的日本國民。國會議員可兼任內閣閣員,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亦由國會推選。今日本國會的主要政黨為自民黨、民進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等,而最大黨為自民黨。
1889年,根據《大日本帝國憲法》(即明治憲法),帝國議會成立,採用兩院制,設置眾議院與貴族院。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帝國議會一度被首相伊藤博文解散。1947年,日本處於同盟國軍事佔領時期,在佔領當局主導下通過《日本國憲法》(即現行憲法),帝國議會改組為「國會」,仍維持兩院制,但貴族院被廢除、另以新設民選參議院取代。在參議院,參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參議院與眾議院不同,參議員是固定任期的,不能提前與眾議院一同改選,因此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選舉不會在眾議院,眾議員任期最長為四年,但首相有權向天皇提請要求提前舉行大選。首相指名選舉是以眾議院的選舉結果為基礎,因此,在眾議院獲得多數的政黨通常會成為執政黨,而執政黨的黨領袖會成為首相。】。
(圖1)為昭和三年隅田豐吉的競選信件,隅田豐吉有當選眾議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1日完稿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股票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過「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一文,根據維基百科內介紹:【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簡稱臺糖,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該會社由三井財閥創立,可說是臺灣新式製糖業的始祖,建造了第一座新式糖廠——橋仔頭工場,其旗下的阿緱工場曾因高產能被譽為臺灣糖業的新高山,而在日治末期時臺灣製糖掌握了臺灣曾文溪以南所有的製糖所與原料區。戰後,臺灣製糖在臺灣的資產與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的在臺資產合併成台灣糖業公司。在日本內地的資產則由台糖株式會社承繼,直至2005年4月時與新三井製糖株式會社及株式會社KS合併成三井製糖。
籌設~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為謀求臺灣的財政獨立,發展糖業成為其施政重點之一,而在接受殖產課農務股技手山田熙的「糖業政策意見書」之建議後,決定先在臺灣成立一間大規模的新式製糖會社,考量資金等問題後,兒玉源太郎便有與三井財閥合作之打算。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12月前往東京後的停留期間,曾於隔年2月與三井物產專務理事益田孝會談,之後他與山田熙又各自與三井物產營業部長福井菊三郎、三井財閥最高顧問井上馨、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社長長尾三十郎和專務取締役鈴木藤三郎等人交涉,但要到兒玉總督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5月抵達東京承諾給與新會社為期五年之資本額6%的補助,並在第一年給與12000元後,新會社的投資案才順利進行。該會社原資本額設定為50萬元,後來井上馨在聽取鈴木藤三郎之建議後改為100萬元,且透過伊藤博文的協助,引入原長州藩藩主毛利家與日本皇室的資本(各1000股)。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6月13日在東京市麴町區有樂町三井集會所召開第一次創立發起人會,發表「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目論見書」,規劃的資本額為100萬元,發行2萬股。該年10月鈴木藤三郎與山本悌二郎來臺進行兩個月之探查,初步選擇在今臺南市麻豆區一帶的蔴豆設廠,但後來鈴木藤三郎改選擇以橋仔頭(今高雄市橋頭區)為廠址,之後於12月2日返回日本。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12月10日,於東京日本橋區坂本町的東京銀行集會所召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總會,會中選出鈴木藤三郎、益田孝、田島信夫、武智直道、陳中和擔任取締役(相當於董事),推舉長尾三十郎、上田安三郎、岡本貞烋為監察役(監事),再由取締役互選出鈴木藤三郎擔任社長(1900年-1905年),會社本社位於臺南縣仁壽下里橋仔頭莊字大路墘,另於三井物產合名會社內設置臨時性東京事務取扱所。
創立後~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開始在臺南廳橋仔頭建廠,支配人(經理)為山本悌二郎,製糖技師為齊藤定雋。施工期間於該年5月,工場曾遭土匪襲擊,楠梓坑分遣隊20名士兵遂進駐,後來到了11月23日時完成機械安裝、進行試運轉,隔年(1902年)1月15日製糖工場正式開工,是為臺灣第一所新式製糖工廠。另外在同年(1902年)9月,臺灣製糖與三井物產合名會社簽約,臺灣製糖的產品均交由三井物產販售。日俄戰爭後,由於看好戰後景氣,且臺灣總督府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6月頒布「製糖廠取締規則」,實施製糖許可制與原料採取區域制度,對日資有利,因蔗農因被「設限」不得越區出售甘蔗,只能賣給政府指定區域內的糖廠,亦不得把甘蔗用作製造砂糖以外的用途,任由製糖會社剝削,大正14年(1925年)因此爆發「二林事件」,打開了1920年代農民運動的抗爭大門。後來矢內原忠雄說:「甘蔗糖業的歷史即是殖民地的歷史」,台灣經濟史上也有一句俗諺:「第一憨,替人選舉做運動。第二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故之後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8月30日,臺灣製糖在東京商業會議所舉辦的第六回定期股東大會及臨時總會上宣布增資400萬日圓,以在橋仔頭增設第二工場與酒精工場,同時準備覓地設立第三工場,而後在這一年臺灣製糖便買下總督府在後壁林(今高雄市小港區)佔地約3000甲的模範農場,於隔年(1907年)開始進行橋仔頭第二工場、橋仔頭酒精工場與後壁林工場的工程。年底時第二工場完工,隔年(1908年)1月動工;酒精工場則在3月落成,4月開工(該工場是臺灣第一座以糖蜜為原料製造酒精的工廠);後壁林工場則於12月落成,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開始生產。
此外在第六回定期股東大會後,部分臺灣製糖股東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10月舉行大東製糖株式會社的創立發起人會,該會社位於阿緱廳,並於12月收購阿緱廳公館莊的南昌製糖株式會社(其工場在1910年2月停廢),隔年(1907年)3月5日正式召開大東製糖的創立總會,社長即是臺灣製糖的第二任社長藤田四郎(1905年-1921年),而總會閉會後便召開大東製糖與臺灣製糖合併協誼會,6月兩會社便正式合併,使得臺灣製糖的資本額變為1000萬日圓。同年(1907年)11月臺灣製糖在阿緱廳歸來莊(今屏東縣屏東市)建阿緱工場,隔年(1908年)年底竣工,該廠在1909年11月到1910年11月之間進行擴張,將壓榨能力從1200噸提升到3000噸,為當時東洋最大的糖廠,號稱臺灣糖業的新高山。
另外在合併大東製糖時,臺灣製糖與王雪農、蔡國琳等所創立的臺南製糖(建有灣裡工場,即今善化糖廠)以原臺南製糖非依商法所設無法增資為由而又成立一間臺南製糖(1907年11月29日,資本額200萬)接收原會社,而這間臺南製糖的社長亦由藤田四郎擔任,原臺南製糖僅四名董事(王雪農、蔡國琳、張文選、陳鴻鳴)繼續擔任董監事,且臺灣製糖已持有一半的股權,而到了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臺南製糖即被合併,臺灣製糖資本額增為1200萬。隔年(1910年)臺灣製糖再次增資,令資本額變為2400萬以進行車路墘工場、阿緱酒精工場等建設與阿緱工場的擴建。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時,臺灣製糖本社搬到打狗,7月,為了合併外資ベィン商會(The Bain & Company)的鳳山工場(1923年停廢)與F.S.D會社(The Formosa Sugar and Development Company,Ltd.)的三崁店製糖場(後來的永康糖廠)而在日本橫濱成立了怡記製糖株式會社,上述兩外資會社在該年6月先締結合併契約後,怡記製糖再與其合併,之後在10月時怡記製糖與臺灣製糖簽下臨時合併契約,經11月的臺灣製糖臨時股東大會追認後於次年(1912年)1月17日正式合併,臺灣製糖資本額因而再增加到2550萬。
而除了在臺灣發展外,為了消耗臺灣生產的粗糖,臺灣製糖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收購了神戶精糖株式會社,改為神戶製糖所,開始經營精糖業,隔年(1912年)合併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改為埔里製糖所。大正四年(1915年)興建神戶製糖所第二工場,五年(1916年)合併臺北製糖,改為臺北製糖所(1942年停廢),臺灣製糖資本額提升到298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因歐洲甜菜糖減產,蔗糖因而搶手,日本東京市場在大正九年(1920年)5月時出現每百斤分蜜糖46圓66錢、精糖55圓65錢的價位(戰前價位分別是14圓與19圓),臺灣製糖在這波行情下除分配高股息,並增資3320萬以興建九州製糖所(日本福岡,精糖工廠)與東港製糖所(後來的南州糖廠),資本額變為6300萬,也是在這一年,臺灣製糖本社從高雄街搬到屏東街的阿緱製糖所。然而在這之後因關東大地震與昭和經濟恐慌,臺灣製糖業界受到打擊,其中因為鈴木商店於昭和二年(1927年)4月破產,旗下的東洋製糖解散由大日本製糖與明治製糖買下接收,而同屬鈴木商店的鹽水港製糖則在9月時將旗尾與恆春製糖所賣給臺灣製糖(12月31日完成讓渡)。為了買下這兩間糖廠,臺灣製糖在隔年(1928年)1月發行1000萬的公司債作為代金(三井銀行擔保),此外同年臺灣製糖又增建了灣裡第二工場。第三任社長山本悌二郎(1921年-1927年)入閣擔任農林大臣後,由專務武智直道接任(1927年-1939年),他同時也擔任糖業聯合會的會長,在其任內臺灣製糖並未有太多擴展,使得臺灣製糖的資本額在後來被大日本製糖超越。第五任社長益田太郎接任後,臺灣製糖於昭和十六年(1941年)9月合併了陳中和創立的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改為大寮製糖所(1942年停廢),臺灣製糖至此完全控有曾文溪以南的製糖所與原料區。
二次大戰後~二次大戰後,臺灣製糖在臺資產由台灣糖業公司所接收,在日資產則由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7月成立的新日本興業株式會社承繼,該公司在同年10月即更名大東殖產株式會社,之後於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5月改稱台糖株式會社,直至2005年4月時與新三井製糖株式會社、株式會社ケイ・エス合併成三井製糖株式會社。】。
(圖1)為大正十年二月二十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拾株券金五百圓。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1日完稿
兩岸國際電報
夏大緯
由網路上查詢資料得知﹕「1979年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灣的電報業務,1989年6月台灣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報”宣佈開放對大陸通話與通郵。台灣郵政部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航空函件,向上海直封航空函件總包,台灣電信部門通過第三地區或外國對大陸開通了直撥電話和電報業務。」,而1989年6月兩岸電報業務交換與發送是﹕「(A)電報交換:臺灣地區用戶欲與大陸用戶通報時,先撥085,再撥對方TLX號碼,電路經由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接通報。(B)局對用戶高速傳真電報:臺灣地區用戶將傳真電報交由本局傳真報房,以直撥電話作業方式轉發至大陸有傳真機之用戶。(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而該張電報在當時採用的電報交換與發送方式,應為第3種即「(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
台灣電子郵件實施初期,因僅有十處郵局辦理是項業務,再加各公司行號多已自備傳真機設備,致業績欠佳,為資改進,經與電信總局合作擴大辦理電子郵件業務,後與電信總局合作已於80年元月增設安裝200台傳真機,裝置於各獨立局及甲級以上支局,如此其服務範圍已能涵蓋全省各都市及鄉鎮之主要郵局,並於80年6月底前再添置985台傳真機,合計1195台傳真機,擴大到各級支局全面開辦電子郵件,其服務範圍己涵蓋全省各都市及鄉鎮所在地之各級郵局,因此為免除重復投資節省國家資源,電信總局已自民國80.9.10日起停辦國內電報業務,同時自該日起改由郵電合辦傳真郵件替代,國際電報業務則於郵局人員訓練完成後,再另行移轉,同時馬祖地區亦自同日開辦傳真郵件,加上金門地區己自民國80.6.29日起開辦傳真,因此台、澎、金、馬己完成傳真服務網路。
(圖1)為國際電報紙,貼364元郵資(電報費用郵票銷戳收取)銷台灣三峽、83.8.9日17時、甲、二支戳,打至安徽嘉山縣。
(圖2)為國際電報紙,貼490元郵資(電報費用郵票銷戳收取)銷台灣三峽、83.8.18日9時、甲、二支戳,打至江蘇常州市。
参考資料﹕網路上的搜尋資料綜合整理
個人之前所寫「消失的郵局~將消失的業務」一文
2016.9.25日完稿
大稻埕公學校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簡稱太平國小),其前身為大稻埕公學校與太平公學校。太平國小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國民小學之一
創校依照日皇敕令第一七八號台灣公學校創設及府令第七十八號台灣公學校規則,於明治三十一年10月1日(1898年)設立。
明治31年(1898年)創校。
明治42年(1909年),因開闢道路(今延平北路)而分為東、西兩校區。
明治43年(1910年),分設女子分校,在西畔校舍上課。
明治44年(1911年),女子分校獨立為大稻埕女子公學校,為今蓬萊國小前身。
大正元年(1912年)起,專收男生。
大正4年(1915年),分設分校一所(今日新國小前身)。
大正6年(1917年),校名改稱為「大稻埕第一公學校」。原前分校改為大稻埕第二公學校,在西畔校舍上課。
大正9年(1920年),大稻埕第二公學校(今之日新國小)遷入新址上課。
大正11年(1922年),校名改稱為「臺北市太平公學校」,另附設高等科。
大正14年(1925年),分撥二學年一班學生轉入新設立臺北市大橋公學校就讀。
昭和5年(1930年),西畔舊校舍撥給新設立臺北市永樂公學校使用。
昭和16年(1941年),改為「台北市太平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946年),改為「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學校」。
民國57年(1968年),改為「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小學」。】。
(圖1)為領收書、一金五拾七錢、明治三十七年度協議費、大稻埕公學校。
(圖2)為領收書、一金五拾叁錢、明治三十八年度協議費、大稻埕公學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0日完稿
大加蚋堡臺灣地方稅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大加蚋,又作大佳蚋、大佳蠟、大加臘,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幅員遼闊,包括今臺北市市區大部分地區:萬華區北半部,大同區、士林區西南端一小塊地區、中山區中南部、中正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
「大加蚋」據傳為平埔族語Ketagalan(凱達格蘭)加蚋魚Kala為名;又傳Tagal原指沼澤。大加蚋為今臺北市萬華區新店溪沿岸一帶平原,原為平埔族「雷里社」或「龍匣社」生活範圍。1709年墾號陳賴章請准開墾大加蚋草地,三十年內已成漢人聚落。而後更以大加蚋一詞作為堡名,稱「大加蚋堡」。
隨著大加蚋成為堡名,其所指範圍日漸增大。清道光年間已轄有艋舺街、三板橋庄、古亭村、大灣庄、林口庄、上陂頭庄、錫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悠庄、東勢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街等聚落。
日治時期1920年廢大加蚋堡。將大稻埕、臺北城劃歸臺北市,松山及南港併入七星郡,大加蚋之名遂淡出記憶中。
1920年(大正九年),廢除堡里及舊制街庄前,大加蚋堡共轄臺北城內、艋舺、大稻埕及另外37個街庄:
今中正區境內:臺北城內、崁頂庄、龍匣口庄、古亭村庄、林口庄、三板橋庄
今萬華區境內:艋舺、下崁庄
今大同區境內:大稻埕、大龍峒街、番仔溝庄
今中山區境內:山仔腳庄、牛埔庄、新庄仔庄(西)、中庄仔庄、下埤頭庄、朱厝崙庄、上埤頭庄
今大安區境內:大安庄、頂內埔庄、下內埔庄、六張犁庄
今松山區境內:錫口街、里族庄、東勢庄、上塔悠庄、下塔悠庄、中崙庄
今信義區境內:興雅庄、三張犁庄、五分埔庄、中陂庄
今南港區境內:三重埔庄、新庄仔庄(東)、後山陂庄、後山庄、四份仔庄、南港舊庄、南港大坑庄、山豬窟庄】。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二月一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大稻埕日新街。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五月八日、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日新街。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12月10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日新街。
(圖4)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12月10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日新街。
(圖5)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十一月廾七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大、日新街。
(圖6)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六年二月十四日、明治三十五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大稻埕日新街。
(圖7)為領收證、明治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明治三十七年度臺灣地方稅、大稻埕日新街。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1日完稿
大嵙崁臺灣地租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同治初年,當地住民李金興出仕,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明治三十一年,日人田中正太郎在《東京人類學雜誌第一四九期》發表史前先民遺址,有大溪街、中新、三層、頭寮、枕頭山麓等處。臺灣日據時期大正五年(1916年),由臺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與狩野三郎等設計的桃園大圳動土,灌溉區域涵蓋今桃園市大溪區、八德區、桃園區、中壢區、楊梅區、新屋區、蘆竹區、觀音區及大園區等地,因而帶動民生及農業發展。大正十二年(1923年),桃園大圳截引大漢溪灌溉桃園台地,造成大漢溪水位下降,大船無法上溯,加上鐵公路的逐漸發達,使得大溪的河運逐漸沒落。昭和二年八月,大溪公園經臺灣日日新報票選為「臺灣八景十二勝」。】。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三月廿七日、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一月廿日、明治三十四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改為桃仔園廳屬。
中華郵政史臺灣編內介紹:【1901.11.11日(明治34年)實行地方行政區域大改革,原三縣四廳改設20廳、廳下再設支廳,20廳為臺北、深坑、基隆、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斗六、嘉義、鹽水港、臺南、鳳山、蕃薯寮、阿猴、恒春、臺東、澎湖。
1909年10月(明治42年),再度調整地方行政區域,將原有之20廳,廢合為12廳,並依照區域的大小,治理的難易輕重等,分為3等,計
1等廳3~臺北、臺中、臺南
2等廳3~新竹、嘉義、阿猴
3等廳6~宜蘭、桃園、南投、澎湖、臺東、花蓮港。】。
上述「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改為桃仔園廳屬」,即是1901.11.11日(明治34年)實行地方行政區域大改革,原三縣四廳改設20廳、廳下再設支廳,由此領收證書也可印証確是如此。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明治三十六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仔園廳收入官吏。
(圖4)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八年
月
日、明治三十八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園廳收入官吏。
(圖5)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九年九月廾一日、明治三十九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園廳收入官吏。
(圖6)為寄納證、明治四十年二月一日、桃園廳區庄長。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中華郵政史臺灣編
2016.11.21日完稿
日本二戰、戰捷傳單
夏大緯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歷史事件。而二戰初至中期,日本還曾舉國慶祝戰捷的消息,由留存下的實物可得到印証,但最終還是走上投降之路,現即介紹當時的戰捷實物﹕
(圖1)為日本楠公2錢片銷静岡、昭和15.1.1日戳(1940年)寄當地,背印有「謹賀戰捷春、庚辰元旦」字樣。
(圖2)為奈良場工場裝的「戰捷」傳單。
2016.12.11日完稿
42年沐浴券
夏大緯
2010-04-20中國時報~民國99台灣久久-浴廁點滴演進、斗室舒暢到底,其內介紹﹕【洗澡也是當年的大事。米果家有四個小孩,連同父母,洗澡時都要用同一盆水,「以前多數人家在灶上燒好水,倒進『腳桶』(大型澡盆)洗澡;我家浴室有個貼滿馬賽克的浴缸,浴室外有燒柴的鍋爐,燒好熱水放滿浴缸後,全家排隊去洗澡,小孩一一先洗,再來是父親,最後是母親,媽媽洗完澡的水,就拿來洗浴室。」。
燒柴變熱水器、愈洗愈輕鬆~脫離燒熱水的時代,傅朝卿認為,「熱水器是另一個重要的進步指標。」他表示,早期台灣家庭燒一壺水,「擦一擦身體就好了」;直到他國中時,因為父親是醫生,家境還不錯,於是裝了剛出現的熱水器,但當時缺乏瓦斯安全的概念,熱水器就裝在浴室裡,讓他險些中毒喪命,幸好家人聽見他跌倒的乒乓聲,才把他救出來,「我因為當時跌倒撞到頭,否則現在應該更聰明。」他開玩笑說。
從沒有廁所、幾戶人家共用屋外廁所,到家家戶戶都有聞不到臭味的現代浴廁,一直到「主臥室就有浴室、全家兩套半衛浴」並不稀罕的現今,台灣人的解放經驗,正是我們走進摩登時代的具體印證。】。
(圖1)為民國42.4.29日台湾土地銀行債券、地價業務人員講習班,於西寧南路109號日昌浴室使用的沐浴券(浴浴費每次壹元)。
參考資料﹕2010-04-20中國時報~民國99台灣久久-浴廁點滴演進、斗室舒暢到底
2016.12.11日完稿
苑中合作社股券
夏大緯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內有介紹﹕【民國37年8月29日苑裡初級中學校(今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學生消費合作社給社員蔡江清(第220至223號)2,500元股券。形成日期:民國37年8月29日~民國38年6月9日(1948-08-29/1949-06-09日)】。
個人也收集一張苑中合作社股券,為第六五三號給社員李川先生2500元股券、民國37.10.25日(圖1)。
參考資料﹕中央研究院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2016.12.11日完稿
郵資符誌剪下貼用欠資
夏大緯
欠資封除有郵友為文介紹之外,也有郵友組集参加郵展展出,可見有其市場需求及一些郵人的收集,而會形成欠資的原因則種類繁多,均可自成一項主題單獨收集,如因郵資調漲而欠資、非印刷品而欠資、因封固而欠資、因超重實寄而欠資、因污損實寄而欠資、因亂貼實寄而欠資等(個人之前均曾寫過相關郵文,己全部刊登在個人的部落格之內,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参考),而欠資戳的種類更是型狀、大小、顏色等,都有多種不同更是五花八門,如此均可增添不少收集及研究的成果及趣味,此也是吸引郵人要收集的重要原因之一,現介紹的則是郵資符誌剪下貼用欠資,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中式封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手劃X字、其下銷台灣、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十六時、花蓮(辛二)戳及黑色T欠資戳,另加貼4角欠資票銷臺灣、四八年十二月卅一日十二時、花蓮(X)戳寄當地。
(圖2)為48年1月版2角明信片、加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其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被紅線框出未銷戳,上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十九日十八時、台北(辛十二)戳及紅色T欠資戳,另加貼4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四月二十日十時、台北(子X)戳寄台北。
(圖3)為中式封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被紅線框出未銷戳,下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二十時、板橋(辛)戳,正面銷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送現匯票送款到府、台北一區、53.4.29日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為西式封背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4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紫色「郵票花紋剪下無效」字樣,旁銷台灣、五三年十一月六日X時、松山(辛)戳,正面銷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送現匯票送款到府、台北一區、53.11.6日14時、TAIPEI機戳,再加貼8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十一月七日十時、台北(子X)戳投交。
(圖5)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2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台灣、五五年四月十五日十七時、鹿港(辛)戳,及紅色T欠資戳寄台北。
(圖6)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下銷台灣、五五年四月十八日十六時、員林(辛)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
(圖7)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台灣、五五年五月三日十九時、善化(辛)戳,及藍色有框T欠資戳寄台北。
2016.11.29日完稿
海山堡臺灣地方稅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海山堡,台灣清治、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海山」最初為莊名,在清康熙中葉至乾隆中葉海山莊係指今新北市樹林、三峽、鶯歌三區及新莊區之桕子林、西盛一帶地區。至乾隆中葉原海山莊已分為海山、彭厝、石頭溪、隆恩等十莊。至乾隆30年代(1760年代),海山已由莊名升為堡名。至嘉慶、道光年間,海山堡共轄有十七莊,係指樹林、三峽、鶯歌、大溪四個地區。
1920年7月,廢海山堡設海山郡,海山變為郡名,管轄三峽、鶯歌、板橋及中和五街庄,即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及永和等七個鄉鎮。1945年(民國34年)12月11日設區廢郡,仍置海山區,管轄板橋、鶯歌、三峽、土城及中和五鄉鎮。1947年(民國36年)2月4日裁撤海山區。海山之地名乃漸被人遺忘。海山堡西南邊為桃澗堡,北邊為八里坌堡、興直堡,東邊為擺接堡、文山堡,南邊為蕃地。
海山堡共轄51個街庄:
今鶯歌區境內:橋仔頭庄、二甲九庄、尖山庄、大湖庄、鶯歌石庄、南靖厝庄、阿南坑庄
今樹林區境內:石灰坑庄、崙仔庄、山仔腳庄、陂內坑庄、獇仔藔庄、三角埔庄、圳岸腳庄、潭底庄、彭福庄、三塊厝庄、石頭溪庄、桃仔腳庄、溪墘厝庄、樟樹窟庄
今土城區境內:沛舍坡庄
今三峽區境內:麥仔園庄、隆恩埔庄、劉厝埔庄、公館後庄、三角湧庄、八張庄、礁溪庄、十三添庄、蔴園庄、中埔庄、鳶山庄、福德坑庄、大埔庄、山員潭仔庄、茅埔庄、成福庄、橫溪庄、挖仔庄
今大溪區境內:新溪洲庄、舊溪洲庄、內柵庄、田心仔庄、大嵙崁街、月眉庄、石墩庄、烏塗窟庄、三層庄、缺仔庄、中庄】。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一年十一月一日、臺北縣三角湧辨務署長。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二年十一月廿三日、臺北縣三角湧辨務署長。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四年三月廿七日、臺北縣辨務署長。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1日完稿
日本體育會
夏大緯
公益財団法人日本體育協會內介紹:【日本體育協會,為奧運會的響應參加了1911年七月正式成立。第一任總統,與建國的核心作用以來,高等師範學校東京(現筑波大學)校長,是嘉納治五郎,誰擔任日本第一個IOC(國際奧委會)的成員。
公司自成立以來,不僅要參加奧運會,實施項目,“全國體育推廣”和“提高國際競爭力”作為一個大的角色,二戰之後的第二次,直到沒有1946年首次全國體育節在已經演變成今天的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體育盛會舉行。1962年,成立了原日本體育“運動的喜悅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一個人”的理念,童子軍,在1964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這在之後的增加,以響應國家體育興趣,培養,國際體育交流,體育領導人,如運動醫學與科學的研究,積極部署業務為全國體育推廣現在。平成原(1989)年日本奧委會(JOC)是日本體育協會分離和獨立,將負責推廣組織並派遣和運動員的奧林匹克運動奧運會等,日本體育協會傳播和推廣全民運動,我們已經決定,除其他外,負責推廣終身體育的。然後,在2001年出版的“21世紀全國體育推廣策略”,這是明確了國家體育推廣的現狀和挑戰的方向,以及21世紀的民族體育推廣。然後,在2008年這一年是修訂後的“21世紀全國體育推廣策略 - 體育振興2008-”,進一步在2013年,“國家體育振興措施的21世紀 - 體育振興2013-”年度修改為並且,我們正在開發業務。】。
(圖1)為日本體育會明治卅五年三月卅一日捐款感謝狀。
參考資料﹕公益財団法人日本體育協會
2016.12.11日完稿
奉公債券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合作金庫的前身為臺灣產業組合協會,創立於1923年,由全台灣290餘間合作社聯合組成。1942年,改組為台灣產業組合聯合會。1944年,因太平洋戰爭,再度改組,分成台灣產業金庫與台灣農業會兩個機構,台灣產業金庫專職於金融事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台灣。1946年10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產業金庫,改組為臺灣省合作金庫,屬性為特種經營的金融機構(不具銀行身分),至1985年才取得法人資格。2001年元旦,合作金庫配合政府的金融改革(金改)政策,改制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06年5月1日,合作金庫與同為公營行庫的中國農民銀行合併,以合作金庫為存續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因合併而消滅,同時更名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合作金庫為中華民國國內外分支機構最多的金融機構(共301家),總資產排名則僅次於臺灣銀行。2011年12月1日,合作金庫改組為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合庫銀行、保險、證券、票券、投資信託等公司。】。
1937年中日戰爭,隔年台灣總督府發行《事變公債》,1940年發行第一期《愛國公債》,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殖民政府為籌措軍費,由日本勸業銀行【光復後改制為土地銀行】,在台發行《戰時貯蓄債券》、《戰時報國債券》、《貯蓄債券》、《報國債券》、台灣產業金庫發行《奉公債券》等,隨著日本政府的戰敗,這些債券都變成廢紙,不能兌換,今只能當作收藏品留存。
(圖1)為臺灣產業金庫發行奉公債券壹圓券五聯式,市面上所見也有撕開單聯式。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11日完稿
王雲五版稅收據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王雲五(1888年7月9日-1979年8月14日),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王只曾受五年私塾教育,其父將他送到五金店當學徒,晚上學習英語。十七歲時進入同文館學英語,並兼任助教,在校內圖書館廣泛閱讀西方著作,遂能精通。十八歲後,在上海各校任教英文、史地等。十九歲時,購得《大英百科全書》,以三年時間將全書35巨冊閱覽一遍,後來又修完土木工程及數學、物理、機械各種課程。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先後加入兩所美國的函授學校:於萬國函授學校主修土木工程全科,獲得許多高等物理、數學知識,然因教書頗孚眾生之望,故不能離開教席往工程界供職,故將後三分之一之學費用於加習化學;又於喇沙爾函授學校主修法學專科,取得美國法學士預備資格,然因時情與不慕榮利之心態而作罷。二十四歲時,應聘北平中國大學講授政治學、英美法學概論等課,又通德語、法語,《紐約時報》報導他為「活的百科全書」。1911年,廣東省同鄉會在上海虹口扆虹園為孫中山即將赴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舉行聯歡宴,王雲五代表同鄉會精彩致詞受到孫中山賞識,1912年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秘書、並加入國民黨。
1921年,經胡適推薦,王雲五出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長,後任總經理。王雲五主理商務期間,出版多種詞典、百科全書及叢書,以「教育普及」和「學術獨立」為方針,對中國的知識傳播有舉足作用。王亦熱心研究中文字檢索方法及圖書館檢書辦法,四角號碼檢字法即王雲五的發明,並以此法編印《王雲五大辭典》,出版《萬有文庫》。王雲五亦以科學管理方法改革商務,大量增加出版量。商務印書館上海總館及東方圖書館在一二八事變中被焚燬,損失至巨。在王雲五的主持下,商務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仍然能夠繼續堅持出版,在商務工作達40年之久。王雲五在戰時開始活躍於政壇,1927年以後退出國民黨,但以參政員身分成為活躍之黨外人士。1946年,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1947年2月14日,參政會駐會委員會開會,經濟部長王雲五、財政部長俞鴻鈞到會報告,認為金潮案源於游資過多;參政員紛紛抨擊政府經濟政府政策,指斥少數人搜括國富民財,要求政府迅採有效辦法。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王雲五為行政院副院長。11月26日,國民政府特派王雲五兼善後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8年,任行憲後翁文灝內閣之財政部長。6月30日,總統蔣中正接見翁文灝、王雲五,討論改革幣制及平定物價之根本辦法。王受蔣之命推行貨幣改革,發行金圓券;結果引發金融混亂,王雲五成為眾矢之的,數月後即內閣總辭。1948年11月13日,獲聘為行政院顧問。11月26日,攜帶家眷自南京飛往廣州,留在京、滬兩地的大量書籍無法帶走,數十萬張卡片則交由潘序倫保存。1949年以後,王雲五到臺灣,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設計委員、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1958年3月10日,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成立,王雲五擔任主任委員。1958年7月14日,再度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曾在任內短暫代理行政院院長(1963年7月1日 - 9月16日)。1964年,任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1972年6月13日,捐資創設「財團法人台北市雲五圖書館基金會」,自任董事長。1979年8月14日,王雲五先生於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壽92歲。】。
(圖1)為民國47.12.31日王雲五小字彙版税收據,蓋「雲五」印章。
(圖2)為民國57年岫盧論管理版税收據,蓋「雲五」印章。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20日完稿
海軍省經理局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海軍省是1872年至1945年間主管大日本帝國海軍事務的內閣部門,相當於各國海軍部。
1872年(明治5年)2月,海軍省根據太政官第62號公告從兵部省獨立出來。當時軍政與軍令並未明確分開。大日本帝國憲法實行後,軍令由作為大日本帝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天皇通過直屬機構主管,海軍省內主管軍令的部分被參謀本部吸收,1893年(明治26年),設置了海軍軍令部作為海軍的最高軍令機關。海軍省成為主管海軍政策、軍備、人事、教育等事務的機關,以軍務局為中心。
海軍省是日本內閣中的一個省,首長為由天皇任命的海軍大臣。海軍大臣的職責是海軍的軍政管理,不具有軍令權,由現役的海軍大將或中將擔任。當逢海軍裁軍會議等事務,海軍大臣需要長期離開國內時,設置由內閣總理大臣兼任的臨時海軍大臣。1945年(昭和20年)11月30日,海軍省根據第680號敕令而廢除,改為第二復員省。第二復員省於1946年(昭和21年)6月被廢除,原海軍省的財產全部被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處理。海軍省資料的一部分被防衛省和厚生勞動省繼承。海軍省的建築物在東京都千代田區霞關。由英國建築師約西亞·康德爾設計,於1894年完成。在二戰中受到損壞。戰後,至1985年完全被拆除。原址上現在為農林水產省本部辦公樓(中央聯合辦公樓第1號館)。
內設機構:
軍務局,管理軍備、服務、條約、禮儀等所有海軍相關制度。
兵備局,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設立。管理動員、戰備、生產等戰爭執行計劃。
軍需局,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設立。管理裝備研製、燃料、軍需等。
人事局,1900年(明治33年)5月20日由海軍大臣官房人事課擴張而來。管理軍人和文職人員的人事和保障。
教育局,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由外設機構海軍教育本部縮編而來。管理海軍軍人的教育和對國民的宣傳活動。
調度局(經理局),負責預算、決算的計劃和執行,物資籌措,管理資金和貴重物品。
醫務局,負責醫療研究和衛生管理。
法務局,負責維持海軍軍人的軍紀,管理軍法會議。】。
(圖1)為海軍省經理局明治二十七年八月十一日捐款感謝狀。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11日完稿
嘉義民族國校員生消費合作社股票
夏大緯
嘉義民族國小網站內介紹:【現今本校校址(即嘉義市民族路二三五號),於光復前原校名「旭小學校」,為日人經辦的小學。招收的學生絕大多數為在台日本人的子弟,亦有極少數為台灣同胞的子弟經口試合格才可就讀,有別於一般公學校(或稱國民學校)。該小學未留置相關學籍或文件以資查考。「旭小學校」亦隨日本人撤離而消失。而東門國民學校創立於民國八年四月一日,校名為「嘉義市第二公學校」,地址在嘉義市光彩街六十九號(即現在省立華南商職校址)。民國二十一年四月一日,校名改稱為「嘉義市東門公學校」。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因學制變更,又改稱為「嘉義市東門國民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我政府於是年十一月十九日接管本校,校名及校址未變。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三日,本校--東門國民學校,奉令遷移至原「旭小學校」校址(本校現址)。同年十一月十三日由於行政區,分校名改稱「嘉義縣嘉義市新南區民族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一日,嘉義市成為縣轄市本校奉令改為「嘉義縣嘉義市民族國民學校」。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日奉嘉義縣政府令,指定為「示範國校」。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十日奉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令,指定為「嘉義縣體育示範國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實施九年國教校,名改稱「嘉義縣嘉義市民族國民小學」,並核定為「社會中心學校」。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奉令為「社會教育實驗示範學校」。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本校奉令改稱「嘉義市民族國民小學」迄今。】。
(圖1)為民國55.12.25日嘉義民族國校員生消費合作社股票壹股計新台幣拾元。
參考資料﹕嘉義民族國小網站
2016.12.20日完稿
日本二戰同盟寫真
夏大緯
上網找資料在「同盟写真特報–経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網找到,但經由翻譯不知是否正確如下:【聯盟派遣照片~新聞維拉“圖片新聞閃”的國策,這是成立於1936年“聯合通信公司”的新聞機構分配的10萬份的每日新聞別墅是一件事,已分佈在日常生活,主要是照片,10元一天萬份打印,主要分佈學校,工廠,礦山,農業,林業,比如在商店,是德薩粘貼為牆報。該在日常的媒體,這是一個照片的校長以驚人的數量1000萬張,也算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在目前來講電視和照片周刊。在基層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東西。儘管一流的材料<br />媒體顧不得那麼有很大的影響,以了解戰前的“空氣”,基本上是新聞別墅,因為牆報,利用一天到一天你玩過後,將被丟棄的存在。因此,公共收藏機構,即使在私人收藏家,幾乎不以實物依然存在。正是實時媒體,在那個時候,又充滿現實感在那個時候,因為,當你讀通過,有可能重溫1935年代的日本歷史。在戰爭期間炒到照片已經發布了大量!~它發生在明年兩天聯盟通信公司成立戰爭,同盟通訊社本來是要發揮作用,如戰爭報導的基石。中國派出大批記者和攝影師的前面,從“結盟圖片新聞閃”戰場的原始照片已被大量張貼。太平洋戰爭開始後,覆蓋了從太平洋島嶼地區蔓延和東南亞地區,因為在去日本軍隊的地方記者和攝影師聯盟到處通信公司一直陪伴,舀在其他媒體上找不到視頻存在了很多。雖然<br />戰時旅行也生動地生活日常戰前的日本,國內炸人的生活,直到猛烈表面上是沒見過什麼不同於傳統,“聯盟照片的變化調度“的理解是的時間的生活日語。它也被無數記錄基本畫面“城市嗡嗡”。他們是從照片戰爭不知道比正在讀戰後寫的史書之前,戰時的氣氛來通過生動。】。
(圖1、2)即是同盟寫真特報新聞宣傳頁老照片,為寫真同盟通信社發行。
參考資料﹕同盟写真特報–経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
2016.12.11日完稿
澎湖一汽欠資封
夏大緯
上網查澎湖一汽的資料,在「台灣郵戳研究」部落格內有詳盡的「汽車行動郵局」介紹,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去參考,現僅摘要介紹如下﹕【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在台北設立的台北汽車行動郵局,是台灣郵區汽車行動郵局的嚆矢。三年後的民國四十一年六月九日,台北第二汽車行動郵局成立,接下來高雄、台中、澎湖、台南、內湖、岡山等局,也視實際需要而陸續設立,最後是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一日成立的玉里汽車行動郵局,總共有八處十二局之多。
其郵戳使用可詳分為(一)虛線小圓戳~台北第一汽車行動郵局成立初期使用的戳式,使用期間甚短,約至民國四十年中即更換〝行郵〞實線大圓戳。(二).實線大圓戳~此型郵戳分為國字日期中英文局名的郵務用戳,及中文的儲匯戳兩種;代表使用單位的字軌,依使用的先後可分為(行郵)、(行)、(行X)等三種,只有台北與高雄二局使用。1.中英文戳~①.〝行郵〞字軌、②.〝行X〞字軌、2.儲匯戳,(三).虛線大圓戳~1.國內郵戳~①.使用單位〝行X〞字軌,Ⅰ.中文戳~唯一台中第一汽車行動郵局早期郵務上使用此型戳,且使用期間頗長,至民國六十四年尚見使用,可見此局郵務量不是很多。Ⅱ.中英文戳~此為台北第一、第二汽車行動郵局專屬的戳式。Ⅲ.儲匯戳,②.下格使用單位為〝干支〞字軌~民國四十八年五月實施郵戳規格後,汽車行動郵局戳統一為;上格郵區名〝台灣〞加管轄局名,下格為編制〝X汽〞及〝干支〞字軌。Ⅰ.國字日期、Ⅱ.數字日期,2.國際郵戳,(四).虛線不分格戳、1.國內郵戳、2.國際郵戳。】。
由上項介紹可清楚了解「汽車行動郵局」的成立、使用郵戳等情況,現即介紹(澎湖一汽)欠資實寄封,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59年版新年首日封貼豬新年票5角2枚,銷台灣澎湖、五九年十二月一日八時、一汽(癸)首日戳,及紅色「發行首日、澎湖一汽五九‧十二、一」戳、黑色T欠資戳,經台灣、五九年十二月六日九時、澎湖(辛)戳寄桃園。
補充說明﹕根據鍾火盛編著的「台灣郵區局亭名錄」內介紹,澎湖一汽於民國57.6.10日開辦,「各種美麗的郵戳」網路內則有最晚日期為民國74.7.1日。
參考資料﹕「台灣郵戳研究」部落格
鍾火盛編著的「台灣郵區局亭名錄」
「各種美麗的郵戳」網路
2016.12.20日完稿
臺北帝國大學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臺北帝國大學,簡稱帝大、臺北帝大,設立於1928年3月16日,是一所位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的舊制(大日本帝國)國立綜合大學。為1945年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前身,以及今日國立中興大學(興大)前身的一部分(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校本部所在地為富田町47番地。帝大籌備階段以「臺灣大學」、「臺灣帝國大學」的校名最常用,但為避免「臺灣帝國的大學」的誤解,遂定名為「臺北帝國大學」。事實上,9所帝國大學當中,就有6所是以「城市」定名的。從1988年臺灣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對象,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台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台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雖然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讓人有些錯亂,也許政治敏感性的確影響計算校齡的方式。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舉辦80週年校慶。
臺北帝國大學,於昭和3年(1928年)創立,首任校長為幣原坦,成為日治時期51年間,台灣僅有的一所大學。大正十一年(1922年),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開始規畫成立帝國大學。大正十四年(1925年),第十任總督伊澤多喜男開始具體籌備相關事宜,並一改原先的殖民教育政策,認為「應以真正地成為發展臺灣文化中心為創設目標」。昭和三年(1928年)3月16日,正式創校。起初只有文政學部、理農學部(當年4月1日開課),以及附屬的農林專門學部(今國立中興大學)。1936年設醫學部、附屬醫學專門部,合併了1897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初為臺北病院醫療講習所)。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設大學預科。1943年理農學部劃分為理學部、農學部,設工學部、南方人文研究及南方資源研究所。1944年有學生394人,其中117名為臺灣人。帝大已是擁有文政、理學、農學、醫學、工學五個學部(學院)和預科,以及熱帶醫學、南方人文、南方資源研究所的綜合大學。大學圖書館館藏量為全國帝大第三。1945年11月15日,臺北帝國大學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改組為「國立臺北大學」,須臾易名「國立臺灣大學」。】。
(圖1)為臺北帝國大學領收證書。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27日完稿
郵票已作廢欠資
夏大緯
欠資封除有郵友為文介紹之外,也有郵友組集参加郵展展出,可見有其市場需求及一些郵人的收集,而會形成欠資的原因則種類繁多,均可自成一項主題單獨收集,如因郵資調漲而欠資、非印刷品而欠資、因封固而欠資、因超重實寄而欠資、因污損實寄而欠資、因亂貼實寄而欠資等(個人之前均曾寫過相關郵文,己全部刊登在個人的部落格之內,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参考),而欠資戳的種類更是型狀、大小、顏色等,都有多種不同更是五花八門,如此均可增添不少收集及研究的成果及趣味,此也是吸引郵人要收集的重要原因之一,現介紹的則是郵票已作廢欠資,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中式封貼4角郵資、該4角票被紅線框出未銷戳,其下銷紫色「T欠資、NT$
、此件封固應作信函交寄(台北)」戳,該封為知名集郵家俞兆年先生寄賀年卡,僅把頂端信舌摺疊在信封內並未封固,封正面貼8角欠資票銷台灣、五十年十二月廿八日十五時、士林(甲)戳,寄士林背銷台灣、五十年十二月廿八日十七時、士林(子)戳到達。
(圖2)為西式封貼8角郵資、該8角票被郵戳邊框黑框框出未銷戳,右上處銷台灣、五十一年四月廿三日廿三時、台北(辛十二)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貼1.6元欠資票銷台灣、五十一年四月廿四日十時、台北(子五)戳。
(圖3)為西式封貼8角郵資、該8角票被劃線框出未銷戳、另加蓋紅色「郵票已廢止」戳,其上銷台灣、五十一年八月三日十二時、三重(戊)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送現匯票送款到府、台北一區、51.8.3日14時、TAIPEI TAIWAN CHINA機宣戳,另加貼1.6元欠資票銷台灣、五十一年八月三日十四時、台北(子五)戳。
(圖4)為西式封貼4角郵資、該4角票未銷戳旁加蓋紅色有框「郵票已作廢」戳,其下銷台灣、五十一年九月一日二十時、台南(辛一)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郵政匯票到處通兌、台北一區、51.9.2日10時、TAIPEI TAIWAN CHINA機宣戳,另加貼欠資票1.6元銷台灣、五十一年九月二日十時、台北(子五)戳。
(圖5)為西式封貼4角郵資銷台灣、五三年二月十日十八時、桃園(辛)戳後,該4角票再被黑線框出旁銷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貼8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二月十一日十時、台北(子五)戳。
(圖6)為西式封貼4角郵資、該4角票未銷戳旁加蓋藍色「郵票已作廢」戳,其下銷台灣、五三年五月廿一日十三時、三重(辛)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貼8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五月廿二日十時、台北(子五)戳。
2016.12.1日完稿
厦門勸業銀行
夏大緯
中華紙幣研究–陳國林先生所寫「廈門勸業銀行及其紙幣述略」內介紹:【廈門勸業銀行是抗戰時期廈門日偽政權所組建,該行發行有一分、五分、壹角、貳角、伍角共五種面值的紙幣。該銀行及其發行的紙幣,是日軍對廈門經濟侵略的工具。廈門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以其天然深水良港等優越的地理位置,自明末清初取代漳州月港以來,逐漸成為中國直接對外貿易的大商港。鴉片戰爭後,一八四三年十一月被迫辟為五口通商之一,廈門口岸與國際交往更趨頻繁;大量的進出口貨物在此集散—大批的華僑經此出入,攜帶的各種外幣於此兌換,同時外國資本源源輸入,設立洋行、銀行、保險業以及外商押匯、海關關稅和發行貨幣等等,使之經濟發展迅速,錢庄、銀庄、典當、僑批業與銀行驟然興盛,金融業的活動范圍和業務領域十分廣泛,成為福建閩南的商業和金融中心。
廈門口岸在海運方面的重要性和經濟金融的發展,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劃「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翌年五月即攻佔廈門,六月又攻佔鄰近的浯嶼島,攻佔後大肆劫掠,隨意殺戮。日軍為了在佔領區內實行長期掠奪的目的,入侵後即推行一系列殖民地統治—在政治上採取「以華制華」,收買和網羅漢奸,組織偽「廈門市特別政府」傀壘政權:在經濟上採取「以戰養戰」,於佔領區內「就地籌餉」的政策。為此,日偽政權授意殷雪圃、陳長福、金馥生發起組建偽「廈門勸業銀行」。一九四零年二月十六日,偽「廈門勸業銀行」正式掛牌營業,行址設在大漢路(今中山路)三六五號,資本額計日金二百五十萬元,偽市政府出資八十萬元,其餘由「民間」投資。首任董事長殷雪圃。不久殷離職,偽廈門市長李思賢任董事長,吳瑞昆任經理,周肇春任副經理。內設顧問室、會計、出納、營業部與庶務等,行員五十多人。在鼓浪嶼、金門、廈門港設有辦事處。該行營業種類和職能有:一國內國外匯兌,外國貨幣買賣。二存款—定期存款、特別往來存款、往來存款、活期儲蓄存款。三放款;信用放款、貼現放款、抵押放款、農村放款。四發放貨幣:先後發行一分、五分、壹角、貳角和伍角五種面額紙質輔幣。五簽發銀行本票;偽「廈門勸業銀行」雖然沒有發行主幣券,但簽發有銀行本票進行流通。此外,又發行「勸業獎券」,每兩個月開獎一次。到一九四零年年底結算,偽「廈門勸業銀行」實益達二十餘萬元,翌年猛增一番。
廈門淪陷前的金融業,是「以存款為資源,貸款為歸宿。匯兌為往來,存款酬以息。貸款收其利,匯兌取其費,金融藉以周轉靈通,商業藉以日蒸隆盛」。在淪陷前夕,原有的銀行錢庄、民信局等金融機構,有的撤往外地(或同外地合并),有的遷入鼓浪嶼租界。廈門淪陷後,日軍把持了絕大多數金融機構,如日資「臺灣銀行」、「中央儲備銀行廈門辦事處」、「廈門勸業銀行」、日資「廈門金融組合」等,華資僅有一些資本微薄的錢庄,兌換外國貨幣和小額存放款。再如保險業,日本的三井洋行便囊括了十四家保險公司,華商只有中南銀行代理太平洋保險公司一家。而且廈門所有的金融機構的營業情況,均需向日本領事館及興亞院匯報,日軍全面實行金融統制和壟斷,掌握了廈門的財政、關稅、貿易、外匯、工交等等政治經濟命脈。淪陷初期,法幣與偽幣以等價在市面上流通。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政權故意緊縮偽幣發行量,又把掌握的法幣盡量放出,製造法幣充斥市場、偽幣缺乏的假象,從而壓低法幣對偽幣的兌換率為一百元換七十七元。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偽財政部宣告「中儲券」為統一貨幣。七月一日,日本在廈門的最高統治機關「興亞院」公告禁止法幣流通,凡持有法幣者,自七月十日起至二十三日止,都應兌換為「中儲券」,兌換率再降為二比一,即一百元法幣只能兌換五十元偽「中儲券」。
日本佔領軍利用收兌的法幣,到佔區外套購物資和外匯,充作軍需,實現其「以戰養戰」、「就地籌餉」的政策。稍後,日偽憑藉其強權又濫發偽紙幣,實行通貨膨脹,達到其搜刮、掠奪中國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的侵略目的。
廈門島的糧食蔬菜禽肉柴炭等生活資料向由內地供售。淪陷後,日軍與漳州七十五師隔海對峙,雙方軍事封鎖,市民既受日軍鐵蹄蹂躪,又遇物資奇缺和價格暴漲之苦楚,百業凋蔽,民不聊生,許多居民在沒有柴炭燒水的情況下,把桌椅甚至拆下窗、門當柴火燒,淪陷區內幾成十室九空之慘狀!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九月二十八日,侵廈日軍在鼓浪嶼海濱飯店舉行投降儀式。在廈門淪陷七年多,充當了日本佔領軍搜刮民脂民膏的金融工具——偽「廈門勸業銀行」及其發行的紙幣,也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告終。偽「廈門勸業銀行」既是日偽政權組建,勸業紙幣又是與日元同一匯價,說明它納入日本經濟體系,再者勸業銀行的顧問均需由日本當局指派,先後有新吾、濱田林庄等人擔任,所以講它是充當了日軍對廈門經濟掠奪的金融工具。偽勸業銀行的成立和結束,緊密聯結著日軍侵華史,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經濟根源,並和廈門是為重要的港口城市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分不開。
當年偽勸業銀行發行紙幣,廈門人民是進行抵制的,但是在其刺刀下面不得不予使用。抗戰勝利後就不願保留它,對這一種紙幣痛加毀除,因此存世甚少,以致為了收藏與研究,竟需要好幾百元才能求購到其中一枚。最近在閩南發現了一批偽「廈門勸業銀行」壹角券紙幣,滿足了一些錢幣收藏家與貨幣研究者的需要,價格也驟然降了下來。半個多世紀過去,收藏考據這種備受盤剝沾滿屈辱的紙幣,追憶這段血汩滄桑的歷史,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也激起了我們自強不息的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
(圖1)為廈門勸業銀行壹分紙幣。
(圖2)為廈門勸業銀行壹角紙幣。
(圖3)為廈門勸業銀行伍角紙幣。
參考資料:中華紙幣研究–陳國林先生所寫「廈門勸業銀行及其紙幣述略」
2016.12.27日完稿
代辦所預領郵票及公物保證書
夏大緯
郵政單據相信很多郵友都有收集,可輔佐片封簡郵品的不足,或可提供相關郵集的補充,有些單據上基至有特殊郵戳的使用,由於許多郵政單據是郵局內部使用,會外流至郵市的機率及數量並不一定,因而要收集就看機緣,至於是否全不全或完整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挑戰,個人僅就能收集到的做為代表,有多少收集多少即可並不强求,如要為文介紹給郵文,通常會希望附上相關說明介紹提供給郵友參考,但上網搜尋相關資料通常找不到居多,只能做罷只能單純的介紹而已,現即介紹:
(圖1)為民國67.5.9日台塑郵票代辦所預領郵票及公物保證書,鍾火盛編著「台灣地區郵政代辦所」一書內,介紹台塑代辦所於民國66.6.X日設立、民國80年撤銷,提供給郵友參考。
參考資料﹕鍾火盛編著「台灣地區郵政代辦所」
2016.8.15日完稿
87年前的日本人物素描
夏大緯
購買郵品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獲及趣味,之前曾購買一批日本郵品,近日整理意外發現一封(圖1)為中式封貼日本3錢郵票,銷四日市、昭和5.6.22日戳寄東京,封背有人物素描圖,昭和5年即1930年距今己87年之久,封內還留存古日文寫在2長方型字條上,另還留存一幅人物素描更令人驚喜(圖較大、部份圖案未掃描出來,原件完整無缺),算是另類的收獲。
2017.1.2日完稿
使用機械提高效率機宣戳夏大緯
台灣郵戳研究部落格內,有專欄介紹「台灣郵區機蓋宣傳戳圖錄」,近期在郵刊上持續見有郵友在介紹機宣戳,拍賣目錄上也常見該項郵品付拍,可得知有固定的郵友在收集,其中新發現等也陸續被郵友為文介紹公諸於世,個人也有收集機宣戳,也陸續為文介紹給郵友參考如下﹕
編號:125~使用機械提高效率
使用日期:民國50.6.6.日起(首日)
使用郵局:台北
戳色:藍
備註:於「中國工程展覽會」台北臨時郵局使用
(圖1)為49年4月版中式無面值標準信封貼4角郵資,銷中國工程師節工程展覽會、五十年六月六日十四時、台北臨時郵局(甲)首日戳及台北、50.6.6日14時、TAIPEI、使用機械提高效率首日機宣戳,寄士林背有台灣、五十年六月七日十五時、士林(子)到達戳。
(圖2)為49年4月版中式無面值標準信封貼8角郵資,銷中國工程師節工程展覽會、五十年六月七日十八時、台北臨時郵局(甲)戳及台北、50.6.7日18時、TAIPEI、使用機械提高效率機宣戳,寄士林背有台灣、五十年六月八日八時、士林(子)到達戳。
(圖3)為49年4月版中式無面值標準信封貼4角郵資,銷中國工程師節工程展覽會、五十年六月八日十八時、台北臨時郵局(甲)戳及台北、50.6.8日18時、TAIPEI、使用機械提高效率機宣戳寄士林。
參考資料﹕台灣郵戳研究部落格
2016.11.10日完稿
日據身分證明願
夏大緯
昭和19年即1944年(民國33年)。
(圖1)昭和18.12.30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松本千里、塩水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2)昭和19.1.6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林龍吉、後鎮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3)昭和19.1.26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籃金筆、番社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4)昭和19.1.8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山田義一、柳營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5)昭和19.1.13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林興、岸內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6)昭和19.1.10日新營郡身分證明願、右武田英世、白河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2017.1.8日完稿
921震災救援紀念章
夏大緯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內介紹:【民國88年9月21日清晨發生20世紀台灣最大規模的地震,全台各地均有傷亡。面對這場世紀強震,政府於最短時間展開救災工作,並於南投成立「中央防災中心指揮所」,內政部營建署亦成立緊急指揮中心,對全省專業技師下達動員令,要求主動向各縣市防災指揮中心報到;國防部亦投入大量兵力,陸軍十軍團成立機動指揮所,前往南投等地區協助救災。總統府為慰勉各界投入救災的辛勞,於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頒發「921震災救援紀念章」予參與救災人員留存紀念(圖1)。
從政府到民間積極投入921震災的重建中發現,除了提供實際的物質之外,對於災區民眾心靈重建更形重要。人類在面臨不可控制的災害時,多少會留下些許陰影,對於親身經歷921震災的災民而言,心靈上更是留下不可抹滅的創傷,為了減緩與恢復災民不安情緒,讓災民能夠恢復正常生活。當救災工作漸趨尾聲後,政府與民間各團體都將心靈重建列為重要後續工作,譬如世界展望會於89年在災區舉辦多次心靈重建工作坊,協助災民重建心靈。
每當台灣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在政府積極救災與重建時,民間各界抱持「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同理心,貢獻一己力量救助同胞,這就是台灣精神的具體表現,而其累積的經驗,更值得透過檔案來傳承分享。】。
參考資料: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7.1.9日完稿
中央日報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圖1)為民國46.1.1日出版的中央日報社刊第63期。
(圖2)為民國46.3.16日出版的中央日報社刊第68期。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20日完稿
第一生命保險相互會社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第一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日語:第一生命保険株式会社/だいいちせいめいほけん Daīchi sei mei hoken Kabushikigaisha ?、英語:The Dai-ichi Life Insurance Company,Limited),簡稱第一生命,日本的人壽保險公司。2010年4月以前,公司並非以株式會社(即上市公司)的形式經營,而是日本保險業界常見之相互會社形式經營。第一生命總資產值為業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簡保生命保險(日本郵政集團)和日本生命保險。
1902年(明治35年),日本首家以相互會社類型開設的人壽保險公司成立,故取名「第一」。2010年4月1日,第一生命企業架構改組為上市公司,並於東證1部掛牌。約一年後,於2011年3月29日成為日經平均指數成份股。現經營理念為「顧客至上『一生中的合作夥伴』」。
1902年(明治35)9月15日、與農商務省攜手起草保險業法,同時日本首家相互會社創立。初代社長為柳沢保恵。2007年(平成19年)12月6日,宣布會社形態從相互會社轉換為株式會社。2010年4月1日,改組為株式會社並同時於東証一部掛牌上市。2010年12月28日,第一生命保險斥資996億日圓全資收購澳大利亞中型人壽保險公司Tower Australia Group Ltd. 第一生命是Tower Australia Group的最大股東,2008年斥資376億日圓(4.56億美元)收購股票後,目前持有股份達28.96%。2013年5月24日,第一生命保險斥資3.37億美元收購印尼PaninLife的40%股權。2014年2月1日,第一生命保險斥資5750億日元(約合57.08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壽險公司Protective Life。
東証有鑑於第一生命之知名度、人氣度以及股東人數眾多(約150萬),為防止網路擁塞而導致市場癱瘓,在第一生命上市首日採取一次性措施限制交易。當日收市股價為16萬日圓,比開市價格(14萬日圓)高出2萬日圓。因企業架構改組之關係,投保者獲發股份制零散,另其成為日本最多單一股東之公司。截止2012年3月31日第一生命股東數為1,077,804名。
第一生命上市後股價趨向下跌。2010年6月28日上市後的首次股東大會上,不少股東連轟發炮、對股價下跌發表一系列負面言論。面對股東的質問,公司回應正在積極研究開拓市場(包括海外),並會與眾股東溝通未來發展。並重申往後會更專注「投資者關係」管理。】。
(圖1)為第一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封,由東京中央局、料金别納郵便寄桐生市,內附保險約款條例。
(圖2)為昭和11.6.11日生命保險證券。
(圖3)為昭和22.4.30日生命保險證券。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7.1.8日完稿
日本南洋軍用鈔票
夏大緯
(圖1)為日本南洋軍用鈔票10元。
(圖2)為日本南洋軍用鈔票10盧比。
(圖3)為日本南洋軍用鈔票100元。
(圖4)為日本南洋軍用鈔票100盧比。
2017.1.9日完稿
帶標語的領收證書
夏大緯
(圖1)為昭和十六年度州稅地租附加稅、庄稅地租割,左側印有標語。
(圖2)為昭和十七年度州稅地租附加稅、庄稅地租割,左側印有標語。
(圖3)為昭和十八年度州稅地租附加稅、庄稅地租割,左側印有標語。
(圖4)為昭和十八年度州稅地租附加稅、庄稅地租割,左側印有標語。
(圖5)為昭和十八年度州稅地租附加稅、庄稅地租割,左側印有標語。
2017.1.8日完稿
約束手形
夏大緯
(圖1)為昭和叁年五月五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圖2)為昭和五年二月廾六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圖3)為昭和五年拾月叁拾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圖4)為昭和五年十一月卅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圖5)為昭和六年四月拾壹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圖6)為昭和六年拾壹月三拾日約束手形、貼日本印花稅票叁錢。
2017.1.2日完稿
日本明治44、45年領收證書
夏大緯
(圖1)為明治四十四年第二期田租。
(圖2)為明治四十四年第三期田租。
(圖3)為明治四十四年第四期田租、改為明治四十五年度。
(圖4)為明治四十五年一期分宅地租。
(圖5)為明治四十五年度地租割、前期分。
(圖6)為明治四十五年度地價割、全期分。
(圖7)為明治四十五年度愛谷堰普通水利組合費灌溉反别割。
2017.1.2日完稿
童軍首日實寄片
夏大緯
(圖1)為臺北中山橋風景片背貼中國童子軍參加第十次世界大露營紀念票3全,銷台灣、四八年七月八日十八時、中壢(代四)首日戳及中國童子軍參加第十次世界大露營紀念戳,經基隆(庚)、1959.7.9日12時、KEELUNG戳,掛號寄越南順化有越南1959.8.10日到達戳,中壢第四城市代辦所於民國47年設立、54.55年撤銷。
參考資料﹕鍾火盛編著的「台灣地區郵政代辦所」一書
2017.1.13日完稿
火災保險契約証
夏大緯
(圖1)為日本昭和28.8.20日安田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火災保險契約証、貼收入印紙式丹。
(圖2)為日本昭和28.8.20日安田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火災保險契約証、貼收入印紙式丹。
(圖3)為日本昭和28.8.20日安田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火災保險契約証、貼收入印紙式丹。
2017.1.8日完稿
錢幣郵票特展
夏大緯
(圖1)為郵政博物館甲、乙種參觀券,加印錢幣郵票特展、中華民國79年11月5日至18日,2片均分别加貼原貝2元票銷錢幣郵票特展、79.11.5日、台北臨時郵局(癸)戳,及錢幣郵票特展紀念戳、郵政博物館戳。
(圖2)同上2全銷錢幣郵票特展、79.11.5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錢幣郵票特展紀念戳,寄桃園有台灣、79.11.6日10時、子3、桃園戳到達。
(圖3)同上2全銷錢幣郵票特展、79.11.7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錢幣郵票特展紀念戳,寄桃園有台灣、79.11.8日10時、子3、桃園戳到達。
2017.1.17日完稿
日本明治至昭和農民曆
夏大緯
(圖1)為明治40年(1907年)農民曆、內26頁。
(圖2)為明治41年(1908年)農民曆、內26頁。
(圖3)為明治44年(1911年)農民曆、內26頁。
(圖4)為大正15年(1926年)農民曆、內28頁。
(圖5)為昭和3年(1928年)農民曆、內28頁。
(圖6)為昭和5年(1930年)農民曆、內28頁。
2017.1.15日完稿
屏東萬華戲院
夏大緯
屏東萬華戲院設立日期~中華民國57年1月18日、設立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城北里新興路31號,後恆春萬華戲院建地於2010.10.14日售出。
(圖1)為屏東萬華戲院勞軍入場券。
參考資料﹕網路上搜尋資料
2017.1.8日完稿
興直堡地租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興直堡,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新北市的三重區全部,新莊區東部及五股區東南部。因清代稱觀音山(八里坌山)為興直山,新莊在興直山之下,故稱興直堡。興直堡西邊為八里坌堡,北邊為芝蘭二堡,東北邊為芝蘭一堡,東邊為大加蚋堡,南邊為擺接堡,西南端為海山堡。
興直堡共轄11個庄:
今新莊區境內:新庄、頭前庄、中港厝庄、海山頭庄、營盤庄、桕仔林庄、埤角庄
今五股區境內:更藔庄、新塭庄
今三重區境內:二重埔庄、三重埔庄】。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廿九年度分地租、明治三十年二月八日,該證書為第一號特殊。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廿九年度分地租、明治三十年二月廿二日。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卅年度地租、明治卅年十月十六日,該證書為第一號特殊。
(圖4)為領收證書、明治卅年度地租、明治三十一年二月六日。
(圖5)為領收證書、明治卅年度地租、明治卅一年二月十一日,該證書為第一號特殊。
(圖6)為領收證書、明治卅年分地租、明治三十年十月十八日。
(圖7)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一年分地租、明治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
(圖8)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一年分地租、明治三十一年九月十二日,該證書為第一號特殊。
(圖9)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一年度地租、明治三十二年二月廾日。
(圖10)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二年度地租、明治三十二年七月X日。
(圖1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二年度地租、明治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該證書為第一號特殊。
(圖1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二年度地租、明治三十三年七月十九日。
(圖1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圖14)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圖15)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圖16)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
(圖17)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11月卄六日。
(圖18)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四年11月卄六日。
(圖19)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度地租、明治三十六年一月七日。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1日完稿
53年固齡玉牙膏幸運彩券
夏大緯
(圖1)為民國53年固齡玉牙膏幸運彩券,由中國廣播公司代為主持開講事宜,採用愛國獎券相同搖獎方式開獎,早期臺灣民間企業公司印製之獎券。
2017.1.15日完稿
擔保質物差入証書
夏大緯
(圖1)昭和四年拾式月拾日、擔保質物差入証書,貼叁錢日本印花稅票。
(圖2)昭和五年式月拾日、擔保質物差入証書,貼叁錢日本印花稅票。
(圖3)昭和五年六月拾五日、擔保質物差入証書,貼叁錢日本印花稅票。
(圖4)昭和五年六月貳拾日、擔保質物差入証書,貼叁錢日本印花稅票。
2017.1.2日完稿
52年小夜曲舞廳
夏大緯
何澄祥的部落格內介紹:【當時台中市祇有四家舞廳,商界聞人陳敬堂即擁有中山路的「南夜」大舞廳及成功路的「夜總會」大舞廳!兩家大舞廳夜夜笙歌,美女如雲!當然也給老闆賺得日進斗金!另外在成功路還有一家「小夜曲」大舞廳及五權路赫赫有名至今不墜的「白雪」大舞廳。
中區成功路上早期小夜曲舞廳的所在地,台中市合作社聯合社樓上先是上演布袋戲的地方,後來改為舞廳。原先在光復路的金之園草袋飯即將搬遷到此營業。小夜曲舞廳雖然已經停止營業多年,但是一樓入口處的痕跡猶在,可見中區商圈的發展停頓之後毫無改善。從前的夜總會舞廳就在左方柳川旁邊,如今柳川加蓋後成為興中停車場及右方的立體停車場,夜總會舞廳不見蹤影,卻很高興看到還留下一面橋的護欄,證明這裡曾經是柳川的一座橋。沈素玉里長說這是當年她向楊進興爭取留下來的古跡,大家經過成功路中區公所前面的時候可以多看它一眼。】。
(圖1)為民國52年小夜曲舞廳男賓專用優待券完整五聯式。
參考資料﹕何澄祥的部落格
2017.1.15日完稿
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
夏大緯
(圖1)為郵政博物館甲、乙種參觀券,加印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二日至廿九日,2片均分别加貼民俗藝術–捏麵人3元票,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2日、台北臨時郵局(癸)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郵政博物館戳。
(圖2)同上2全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2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寄桃園有台灣、77.03.03日10時、子3、桃園戳到達。
(圖3)同上2全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3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寄三峽有台灣、77.3.4日9時、辛1、三峽戳到達。
(圖4)同上2全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4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寄三峽有台灣、77.3.5日9時、辛1、三峽戳到達。
(圖5)同上郵政博物館乙種參觀券2張,分别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5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寄三峽有台灣、77.3.6日9時、辛1、三峽戳到達,及銷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77.3.6日、台北臨時郵局戳,及中國民俗藝術郵票文物綜合特展紀念戳,寄三峽有台灣、77.3.7日9時、辛1、三峽戳到達。
2017.1.17日完稿
日據身元證明願
夏大緯
身元即來歷的意思、昭和19年即1944年(民國33年)。
(圖1)昭和19.1.17日新營郡身元證明願、李崑生、果毅後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2)昭和19.1.10日新營郡身元證明願、柯飛財、岸內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3)昭和19.1.10日新營郡身元證明願、郭加再、番子厝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圖4)昭和19.1.12日新營郡身元證明願、田川權之助、白河警察官吏派出所調查單浮貼正面。
2017.1.8日完稿
斗南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夏大緯
(圖1)為民國46.8.25日斗南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壹拾股捌拾叁元,股東姓名為林澄秋,林澄秋為無黨籍,曾當選第6屆第9次台中市市長,1968年6月2日就任、1973年2月1日卸任。
2017.1.13日完稿
日本昭和從軍證明書
夏大緯
(圖1)為日本昭和20.9.8日(1945年)近衛工兵第一聯隊從軍證明書。
每日頭條內介紹:【近衛師團實際上是日本天皇的禁衛軍,長期以來負擔皇宮安全護衛工作,因此近衛師團長期駐紮在東京。是日本最早建立的7個師團之一,也是17個甲種常備師團之一。首任師團長為日本皇族小松宮彰仁親王陸軍中將。
「近衛」這個詞源自於奈良時代。奈良時代守衛皇宮的「近衛府」就是它的語源。明治時期為推倒幕府重建皇權而募集的薩摩(現在的南九州)、長州(現在的山口縣)、土佐(現在的高知縣)這三藩的的御親兵,就是近衛師團的前身。1872年御親兵被改稱為近衛兵。1891年12月14日,近衛師團誕生了。近衛師團的兵員來自本鄉、宇都宮、佐倉、水戶這4個連隊區。而大正時代以後,步兵和騎兵從全國,炮兵、工兵和輜重兵從關東地方的師團管區(第1和第14師團)中抽調精銳。為了保護皇宮,就要儘量選拔優秀的士兵來組建近衛師團。所以當初被配屬在近衛師團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邊有親戚在近衛師團服役的話,那麼這家人就會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感覺,那種自豪感也不用說了。
師團被建立後,最初的國外遠征是甲午戰爭。當時的近衛師團只有步兵第1到第4聯隊和近衛野炮聯隊,其他一概還沒成立。但是師團被動員時候,是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的11個月之前。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前一個月,近衛師團在遼東半島登陸,參加了旅順戰役,戰爭結束後被調往台灣執行占領台灣的侵略任務。
1895年5月27日近衛軍團的7000餘人在與日本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於沖繩會合,貯備武力進攻「接收」台灣,5月29日「登澳底,攻基隆,占台北城」,6月3日下午攻占基隆制高點獅球嶺炮台,6月11日在鹿港商人辜顯榮的協助下進入台北。6月18日近衛師團前往淡水,將淡水的數千名清朝士兵遣返回中國大陸。台灣民主國成立後,奉派進攻台灣。攻下台南後不久,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於台南病死。全島的反抗大致平定後,於1895年11月離開台灣。
日俄戰爭期間,近衛師團從朝鮮半島南浦登陸,配屬第一軍參加了遼陽會戰、沙河會戰和奉天會戰。1939年11月2日,該師團第1、第2近衛步兵聯隊、第3近衛野炮兵聯隊第三大隊組成近衛混成旅團,由長綏田武少將任旅團長,開赴中國華南地區,先後參加了翁英作戰、賓陽作戰,其中近衛步兵第二聯隊進駐印支半島北部,後該旅團陸續返回東京,於1943年改編為近衛第一師團。1940年6月3日,留守東京的近衛師團其餘部隊近衛步兵第3、4聯隊緊急動員,開赴中國漢口,後進入廣東,並於1941年7月侵入印支半島南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從屬於山下奉文的第25軍。參加了馬來半島、新加坡的一系列戰事。其中近衛步兵第3聯隊配屬自行車,號稱「銀輪」部隊,戰果顯著,但自身傷亡也大。占領新加坡後,近衛師團所屬聯隊奉命原地警備。後參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二師團,近衛第3聯隊的主力移駐到安達曼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蘇門答臘島。近衛第二師團各部分散在蘇門答臘島的各地,準備迎戰美軍的登陸。但是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近衛師團只有駐守蘇門答臘島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參考資料:每日頭條
2017.1.15日完稿
高平子錯戳封
夏大緯
(圖1)為高平子誕生百年紀念封,貼郵資2元銷台灣、77.12.23日22時、辛42、台北戳,及錯誤紀念戳(該紀念戳之高平子肖像,誤刻為戴傳賢肖像,戴傳賢紀念票於次年1月4日才發行,應為發行日期過近所導致),寄桃園背有台灣桃園、77.12.24日10時、子、二支戳到達,該封背面右下角有蓋印可得知該封是由知名老郵人吳悲塵先生所寄出。
2017.1.23日完稿
明治生命保險株式會社
夏大緯
MBA智库百科內介紹:【2004年4月,日本明治生命保險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正式宣佈合併,是日本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明治生命保險公司成立於1881年,位居日本壽險業第四位;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成立於 1880年,位居第六位。兩家公司合併後,總資產將達到26.85萬億日元,位居第三位。
公司的產品包括:個人壽險、年金、團體壽險和養老金以及投資產品。在法律允許保險公司可以同時開展壽險和非壽險業務後,明治安田生命成立了子公司明治通用保險公司,該子公司同時提供壽險和非壽險產品。公司開展業務的區域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和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及其母公司安聯保險公司有協作關係。在合併前,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分別隸屬於三菱集團(Mitsubishi Group)和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
(圖1)為昭和16.11.3日尋常終身生命保險證券。
(圖2)為昭和16.11.3日尋常終身生命保險證券。
參考資料﹕MBA智库百科
2017.1.8日完稿
57年3月版亞洲航簡夏大緯
(圖1)為57年3月版亞洲航簡,銷桃園(辛)、TAOYUAN、12.IV.69–9、TAIWAN CHINA戳,寄錫蘭(斯里蘭卡)背經泰國曼谷1969.4.15日戳,由此可得知當時寄錫蘭的航空郵路,需經泰國曼谷中轉。
(圖2)為57年3月版亞洲航簡,銷桃園(辛)、TAOYUAN、23.VI.69–20、TAIWAN CHINA戳,寄日本貼退台北郵局、國際郵資補收通知單,再把該單折疊反轉上銷「請詳註洋文、寄達國國名地名」戳。
2017.1.23日完稿
日本種痘濟證
夏大緯
(圖1)為明治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期種痘濟證。
(圖2)為大正四年八月二十日第二期種痘濟證。
2017.1.9日完稿
大陸寄台航簡郵資尾日封
夏大緯
(圖1)為大陸國際航空郵簡貼1.3元人民幣郵資,銷上海、1990.12.31日、6、200085戳,航空雙掛號寄永和,郵簡上釘附大陸雙掛號回執,上貼台灣掛號函件收據條銷台灣、80.1.4日11時、戊1、永和戳到達,大陸寄台郵資由1991.1.1日起調漲,該簡為調漲前的尾日封,郵資計算為寄台航簡每件0.4元+掛號0.5元+郵件回執0.4元共計1.3元符合正確,航空雙掛號郵資尾日簡極為難得。
2017.1.23日完稿
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株券
夏大緯
(圖1)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株券、伍拾株貳千五百圓。
2017.1.2日完稿
臺灣日日新報社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臺灣日日新報》是一份臺灣日治時期的報紙,由《臺灣新報》和《臺灣日報》兩份報紙整併而成。明治29年(1896年),《臺灣新報》報社成立,並由支持薩摩派者經營,創刊不到三星期就被臺灣總督府拿來當公報使用。
不久,屬於長州派的《臺灣日報》籌備者在第二任臺灣總督桂太郎授意下也想分一杯羹,於是該報社老闆就跟總督府秘書長談妥條件。後來,桂太郎在《臺灣日報》創刊前離職,因此長州派的《臺灣日報》跟薩摩派的《臺灣新報》在政策上唱反調,將藩閥之間的對立帶進報界,兩報員工甚至在街上大打出手。最後,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出面調停,命守屋善兵衛將兩報買下,合併為《臺灣日日新報》才結束這場混戰。之後,因為有臺灣總督府的支持,《臺灣日日新報》也成為臺灣日治時期的第一大報,其中包含了日文版及漢文版。
1898年5月6日,《臺灣日日新報》開始發行,其後成為日治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報社同時兼發《府報》、《臺北州報》及《新竹州報》。1905年7月,該報漢文版擴充,並另獨立發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當時每日有六個版面。1911年11月,廢除《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恢復為日文版中加兩頁漢文版,直到1937年4月漢文版才被全面廢除。《臺灣日日新報》最高發行量曾達50000份之多,當時在臺工作的日本人、駐紮在山區的警察都訂閱該報。至1944年4月1日總督府將《臺灣日日新報》併入《臺灣新報》為止,《臺灣日日新報》也是臺灣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
(圖1)為昭和六年六月臺灣日日新報社新聞代金證。
(圖2)為昭和六年七月臺灣日日新報社新聞代金證。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7.1.9日完稿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