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观。在江苏省金坛的郁岗峰南陲。秦时李明真人于此炼丹,古名炼丹院;南朝梁天监中此 “郁洞斋室”以追玄洲之迹;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因李玄静居此而敕建“栖真堂”及 “会真”、“侯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观妙先生于此筑九层坛行法。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赐名“集虚庵”,续敕改称“乾元观”。抗日战争期间,整个道观被日军烧毁。观址之后的郁岗峰上存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石碑一通,碑高1.80米,宽1.01米,厚0.2米,两面刻记,一曰《乾元观天心庵碑记》,一曰《乾元观记》,是研究茅山乾元观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
金坛乾元观,这座曾是新四军司令部驻地,又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道教修场所,今日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乾元观,坐落在群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江苏省茅山东麓金坛市境内的青龙山郁岗峰,是茅山道教圣地“三宫五观”之一。始于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李明真人炼丹于此,初名炼丹院。1993年11月修复开放,是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观。茅山乾元观道教音乐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乾元观原为上清派系,自闫祖以后改为全真派,其经韵乐仪也一应俱以全真十方正韵为主。在明正统年间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茅山志合编》中,茅山受皇命所举行的醮事和醮事的节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乐器、演唱和演奏人员配备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其初传,是以笙、箫、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器乐为主,后来逐步演变增加器种,现乾元观经乐队在原有基础上增配了扬琴、古筝、二胡、中胡、低音大胡等,有些器种还配备双人或四人,同时增加了系列打击乐器,形成了器乐、打击乐和声乐三大部分。
茅山乾元观道教音乐有三大特性:其一,气氛浓烈——音乐系列中的虚空、清远、庄严、深沉、古朴、典雅等色彩较为分明。其二,虚幻莫测玄妙——道家讲究“玄”学,许多道意教义深奥莫测,扑朔迷离,令人浮想联翩。其三,具有寓教功能——道家在做阴、阳法事时吹拉弹唱,而音乐优美空灵,众信徒深受熏陶,虔心忏悔。乾元观道教音乐的韵腔不同于茅山的正一派,系全真龙门派坤道。它既充满全真道的音乐韵味,又含有一定量的正一派道教音乐成份,同时也吸收了民间音乐江南丝竹的精华和戏剧音乐的元素,虚幻玄妙,古朴典雅,堪称民间音乐和诸多道教音乐派系中的一朵奇葩。新时期以来,乾元观道教音乐频繁参加海内外大法会和各类法务、道教活动,9次出访东南亚,其独特的道教音乐魅力形成了广泛影响。传承和保护好乾元观道教音乐,对研究茅山道教文化及其音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茅山元阳观在金坛市的茅山茅洞之上。据元刘大彬《茅山志》记载:古观名见唐顾况诗中;南宋隆兴初,吴兴道士沈善智穴居于此,自称洞主。唐代诗人顾况(727—815)曾寓居此观读书多年,后作有《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诗云:“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
据《茅山志》记载,早在晋唐年代,茅山主峰南坡沿登山石阶两侧,宫、观、庵院遍布,香客云集。“元阳观”初建于唐朝宗时(780-805年),当时题名“冲虚庵”。南宋宁宗庆元间(1195-1200年)改为“元阳观”。历经风雨,几度兴废,后毁于战乱。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恢复元阳观于2003年9月9日奠基并破土动工。2004年9月9日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第一期工程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观内建有太元宝殿、石牌坊、祖师殿、灵应斋、玉道坊、地袛堂、易经馆、放生池、龙文化景观、大型砖石浮雕等。观内塑造茅山祖师三茅真君、道教各派、民间慈航、福、禄、寿、禧等尊神。观内园林造景别致,大型停车场、卫生公厕等一应俱全。如今的元阳观位于茅山主峰南坡,其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环境优美。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