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教
[打印本页]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6-18 20:50
标题:
求教
英租威海卫期间的税票使用情况,哪位大侠给讲解一二,谢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0 17:25
不懂啊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8:50
英国于1898年3月15日从香港调遣军舰10余艘前往烟台,图谋在日军撤离后抢先占领威海卫,以武力为后盾逼迫清政府就范,以达到其租借目的。5月7日,清政府对日赔款在伦敦全部付清。5月9日,驻威日军主力开始撤出威海卫。5月21日,清政府派员接收威海卫和刘公岛。
英国则于5月19日和22日委派接收大员率“水仙花”号和“敏捷”号战舰侵入威海卫,并在日军的协助下占领日军退出的营房、炮台、基地及所租用的土地。5月23日,中日交接事宜完毕,日军撤出威海卫和刘公岛。5月24日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日的这天,英军选择该日在黄岛 举行了占领仪式。当天下午1时30分,“水仙花”号指挥官耐皮尔率领海军陆战队士兵登上刘公岛并进占黄岛。英方接收专员金霍尔和驻芝罘港领事霍普金斯在英国驻华公使馆武官布朗、敏捷号舰长史密斯.多伦的陪同下来到设于黄岛炮台下的仪式现场。清政府委派的办理威海卫事宜委员山东侯补道严道洪、管带复济兵船前游击林颖启也随同前往。金霍尔宣读占领宣言后,英国国旗开始冉冉升起,当旗帜飘扬到桅顶时,乐队奏起了英国国歌,英军举枪致敬。随后,仪式在一片“女王万岁”的狂呼中收场。至此,英军完成了对威海卫和刘公岛的军事占领。
于是,288平方英里的威海卫变成了女王帝国的统辖。
1898年,威海卫最初在英国海军部的控制下,设置了临时性的行政公署,次年改由陆军部管理。1901年1月1日,正式由英国殖民部接管,并颁布了《威海卫地方政府组织法》。同年7月24日颁发了《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
威海卫行政公署设行政长官一人,由英皇直接任命,地位等同于英属殖民地总督,但不同的是他总揽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其专制又远远超过了其它殖民地。1902年5月3日,首任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到威任职,印章为“大英钦命威海卫办事大臣”,时威海人都称他为“骆大臣”。行政公署下设正、副华务司和医官长等僚属。
1906年,威英当局将租借地划分为南北两大行政区,分设长官公署管理。至此,形成了“行政公署——南、北区行政公署——小区——村”这样一套较完整的殖民统治体系。行政长官的主要属僚有正、副华务司和医官长等。正华务司多由驻华外交官担任,兼任政府秘书和北区行政长官,主管财政、民政、文案、狱政并审理民事案件;副华务司主要从香港和新加坡警务人员中选调,兼任高等公堂书记,主管税收、警务并审理刑事案件;医官长设有正、副两名,主管全区公共卫生、官办医院及船舶检疫。在殖民政府人员组成上,高级职位全部由英国人担任,雇员则多采用中国人。
1906年,当统治较稳后,便开始实施村董制。新制将全区360个村划分为26个小区,每个小区增设总董一名并将26个小区分成南北两个行政区。北区辖9个小区,外加刘公岛、爱德华港;南区辖17个小区,区长官公署设在温泉汤。根据村董制的有关章程规定,村董和总董均要由选举产生,由殖民政府批准后发放任命证书。村董和总董主要负责传达政令、征收捐税、发放契纸、书状和维持治安等。由于总董的增设,自然形成了总董与村董之间的分权,因而更加便于殖民政府对农村的控制。总董每月可从殖民政府得到5美元津贴及小部分销售契纸和征税的收入。村董和总董虽为选举产生,但由于担任该职须“有十亩以上土地并受过良好教育”,还要“效忠于英国女王”,并非真正的基层民主或乡民自治。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8:55
为了发展经济,英当局于1901年将威海港辟为自由贸易港,免收海关关税,鼓励转口贸易,只收船捐。另有土地税、舢板税、码头捐、商业执照费、酒类专卖税、鸦片专卖税(1909年后停止专卖)、路税等。32年间,计征税4913216元。
英租威海卫时期,殖民当局制定、颁布了115部法令,200多项法规。根据《枢密院威海卫法令》,英租威海卫适用的法律形式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1、英国法律,该法令第十九条规定:
“照本法令其他条文之规定,所有民刑诉讼管辖权,得酌量情势,以英国现行法律之原则,及英国法庭之手续习惯,分别施行之。
为便利实施此种法律起见,法院得以不背原质,加以变通,以便适合当地情形。
除适用本法令或其他法令认为犯罪之行为外,其他行为,凡在英国认为犯罪者,一经证实,同样处罚。”
2、变通后的香港法律,该法令第九条规定:
“所有在香港施行之法律规章,得审度情势,酌量变通,使适用于该地”;
3、英租威海卫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该法令第九条规定:
“该长官为维持地方及居民之秩序安宁,及善良政府起见,得在当地制定及颁布法令”;
4、中国法律与风俗习惯,该法令第九条规定:
“对中国人之间的民事诉讼,只要不违背英国法律原则,可适用中国法律或风俗习惯”;第十九条规定:“倘遇华人民事案件,法院应以中国法律,及当地习惯为依归。但以不背公允与道德者为限。
港英政府的印花税始征于1919年3月之后,
以此推断,英国在威海卫开征印花税不会早于此时。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9:11
殖民当局为便于管理,印花税票交由威海卫邮局发行。
由于英属地大部分实行的为邮税两用票,便将英国当时正在行用的1元红色税票、2元绿色税票和3元紫色税票分别加盖英文“ONE CENT”(1分)、“TWO CENTS”(2分)、“TEN CENTS”(10分)及“WEIHAIWEI”字样,在租界内作为新印花税票流通使用.(是否存在其他面值有待考证)。
由于使用期限尚不足十年,留存的单据并不多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0 19:15
热心人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9:18
本帖最后由 雪泥鸿爪 于 2010-6-20 19:32 编辑
由于英国当局带走了租占时期威海卫的档案,这一时期的史料并不多见。
曾有收藏者撰文称:
据史料记载,殖民当局为便于管理,将印花税票交由威海卫邮局发行,威海卫邮局考虑到税票使用量较少,便将英国当时正在使用的1元红色税票、2元绿色税票和3元紫色税票分别加盖英文“一分、二分、十分、威海卫”字样,在租界内作为新印花税票流通使用,但威海卫邮局提出的独立发行邮票的申请则一直没有得到英国当局的批准。(
威海日报)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9:20
转贴,供参阅:
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印花税票
·
宋江威
笔者近年来收藏到贴有英国印花税票、20世纪初的威海卫老账本(图1)和婚书(图2)3一件。英国的税票为何出现在威海当地人使用的账本和婚书上呢?
经考证,英国在1898年7月1日强行租借威海卫之后,为了加强对租借地的殖民统治,于1899年底,由英国殖民部成立了英国驻威海卫行政长官官署,下设正华务司、副华务司和医官长。其中正华务司主管财政、民政和审理民事案件,副华务司主管税收、警务和审理刑事案件。正华务司署位于现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处,副华务司署位于现温泉镇温泉汤西山,十几年后正、副华务司又合署办公。
英国在强租威海卫的32年中,威海卫的殖民当局为加强税收管理,多次向英国政府申请发行印花税票,英国当局直到威海卫租借期还剩下10年的1920年8月,才批准殖民地威海卫邮局发行税票,用作税务使用。据史料记载,殖民当局为便于管理,将印花税票交由威海卫邮局发行,威海卫邮局考虑到税票使用量较少,便将英国当时正在使用的1元红色税票、2元绿色税票和3元紫色税票分别加盖英文“一分、二分、十分、威海卫”字样,在租界内作为新印花税票流通使用,但威海卫邮局提出的独立发行邮票的申请则一直没有得到英国当局的批准。
两份英租时期的印花税票
2009-05-25
□ 宋江威 文/图
笔者近年来收藏到上世纪初粘贴有英国印花税票的威海卫老账本和婚书各一份。为何在威海当地人使用的账本和婚书上出现了英国的税票呢?往事不堪回首!原来,英国在1898年7月1日强行租借威海卫之后,为了加强对租借地的殖民统治,于1899年底,由英国殖民部成立了英国驻威海卫行政长官官署,下设正华务司、副华务司和医官长。其中正华务司主管财政、民政和审理民事案件,副华务司主管税收、警务和审理刑事案件。正华务司署位于现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处,副华务司署位于现温泉镇温泉汤西山,十几年后正、副华务司又合署办公。
英国在强租威海卫的32年中,威海卫的殖民统治当局为加强税收管理,多次向英国政府申请发行印花税票。伦敦当局于1920年8月,批准了殖民地威海卫邮局发行税票,用作税务使用。据史料记载,殖民当局为便于管理,将印花税票交由威海卫邮局发行,威海卫邮局考虑到税票使用量较少,不值得重新设计印刷,便将英国当时正在使用的1元红色税票、2元绿色税票和3元紫色税票上分别加盖了英文的“一分、二分、十分和威海卫”的字样,在租界内作为新印花税票流通使用,但威海卫邮局提出的独立发行邮票的申请,则一直没有得到英国当局的批准。
笔者收藏的这份老账本,在封面的左上方用毛笔竖排写有 “贰号北乡账”字样,紧挨着这排竖体字粘贴有两张英国2元面值的绿色税票。税票上用英文加盖了“二分、威海卫”印章,并且在两张税票的中间部分,又盖有商家堂号“小邓格·文彩堂”的印章。经查,小邓格村即今天经区泊于镇小邓格村,当年位于英租威海卫区域内。翻阅账本,发现这是一家在当时颇具规模的油坊,主要经营花生榨油,其业务遍布周围的十里八乡。这本“北乡账”记载了小邓格村以北的个人或商号与“文彩堂”的经济往来账目,与此相对应的应该还有一本“南乡账”,可惜现在已不知去向。从这本老账本规正隽秀的字迹中,能看出当年的账房先生是一位做事严谨认真的人,他将各项纷繁复杂的经济往来分门别类整理得清楚明了,时至今日让人看了都能感受到当年商号生意的繁忙和井然有序。
另外一份英租威海卫时期的订婚书,长约50公分,宽约20公分,分里外两册。婚书为红纸墨书,自右向左竖列采用楷体誊写,整份婚书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大方,给人以郑重其事的感觉。婚书外册封面写有“主盟冰人刘日鸿、刘恒成、乾坤定矣”的字样。所谓“冰人”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红娘、媒人的意思。“冰人”一词最早见于晋书记载,“令狐策梦见自己走在冰面之上,忽闻冰裂之声,竟见冰下有人,赫然惊醒,天明找人解梦,解梦人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男女配婚之事为 ‘阳阴’,并根据梦境预测他将为别人作婚说亲,而冰破之时,便是成功之日。”此后,令狐策果真担当媒妁之人,并以“冰人”自诩,“冰人”一词自此流传开来。而“乾坤定矣”是古时人们对结婚者的贺词,算命先生认为一对新人的生辰八字相符相合时常用此句。婚书内册书写有算命先生为双方择取的嫁娶良辰吉日,共计十项,详细标明了男、女双方在婚礼时应注意的时辰、方位、禁忌等内容。内册的两端还写有福寿双全、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喜庆用语。
此份婚书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在婚书外册的正上方贴有两张加盖了威海卫专用的英国印花税票。原税票面值为3元,票面上用英文加盖了“十分、威海卫”的字样,同时税票上又盖有钢印,因年代久远,现在已看不清钢印上的字母,据分析为“大英威海华务司印”。因为当时威海卫殖民地的财政、税务等管理职能由正、副华务司承担,并且现今发现当年的各类相关文书、地契上多为加盖红色华务司印章,加盖钢印的文书则较为少见。由于这种印花税票只是在1920年8月以后才开始流通使用,至1930年威海卫被收回,其间只在特定的区域使用了短短的十年,因此能流传至今就非常稀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尽管婚书上没有记载日期,但通过婚书上的印花税票,可以推测这份婚书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这两份普普通通的婚书和账本,既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一时期威海当地的婚俗习惯以及经济运行情况,又见证了英国强占威海卫的那段屈辱历史,是难得的反映英租时期威海卫历史的实物档案资料。
作者:
雪泥鸿爪
时间:
2010-6-20 19:30
资料图片:
图片附件:
威海卫印花1分.JPG
(2010-6-20 19:30, 17.01 KB) / 下载次数 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4961&k=88ea2b7f704a2f1760210e4274ea75d9&t=1732363151&sid=DWVF3i
图片附件:
威海卫印花2分.JPG
(2010-6-20 19:30, 20.01 KB) / 下载次数 1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4962&k=b250ffc4435c04b2fad1be15b7137b36&t=1732363151&sid=DWVF3i
图片附件:
威海卫印花10分.JPG
(2010-6-20 19:30, 16.98 KB) / 下载次数 1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4963&k=2b7d7be83a0f664cd6c6f1ba4e523ef0&t=1732363151&sid=DWVF3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0 19:33
看来是好票了
作者:
星海
时间:
2010-6-20 20:43
谢谢谢谢!
近搞到几份贴税票的地契等,是收回威海卫之前的。
一是贴英国加盖税票的(焦先生介绍的),《威海旧影》一书简单介绍了点有关情况。
一是贴民国政府税票加盖威海卫的。
因对税票的知识知之甚少,故求教于各位大侠,谢谢焦先生的详细介绍。
这几日将扫描贴出,请大家评点。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6-20 20:55
好事情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