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末法国寄成都欠资明信片 [打印本页]
作者: TK 时间: 2010-7-17 18:41 标题: 清末法国寄成都欠资明信片
1909年法国寄成都明信片,用笔划去法文“CARTE POSTALE”字样以印刷品投寄,图画面一面贴5生丁邮资,销戳只看到09,月、日欠清。
1909.9.15到达汉口法国客邮局,另销同日汉口小圆戳(年份位置为编号‘6’);另有湖北宜昌(地名上格右读,下格左读)双圈戳“己未八 七”,看不到月日两字。己未年八月七日为1909.9.20。
另销成都无年份“6 OCT”小圆戳,图画面贴欠资票2分2枚,销相同小圆戳。
此片法国邮政虽未盖欠资戳,但到达成都却不承认为印刷品,按欠资处理。
1910年法国寄成都明信片,贴5生丁邮资以印刷品投寄,销戳日期欠清。
1910.9.13到达汉口法国客邮局,另销同日汉口小圆戳(年份位置为编号‘5’);另有湖北宜昌无年份“八月七日”英汉文腰框戳。
右下角贴欠资票2分2枚,销成都腰框戳,日期欠清。
此片法国邮政同样未盖欠资戳,但到达成都仍不承认为印刷品,逃不过按欠资处理的命运。
图片附件: 10266欠资.jpg (2010-7-17 18:38, 88.6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123&k=fc84f46aa1b7230e99a5ebefc2145441&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0266欠资b.jpg (2010-7-17 18:38, 88.98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124&k=33ff48e6cb7417656b655bea34b7dde4&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0265欠资.jpg (2010-7-17 18:38, 89.01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125&k=df1bfc8b76af54ee44d2af1c80ee9973&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0265欠资b.jpg (2010-7-17 18:39, 91.69 KB) / 下载次数 4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126&k=c8cc15b06fd73b382d31db942e800a0c&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杨峰 时间: 2010-7-17 19:04
欣赏了。。。
作者: 郑松 时间: 2010-7-17 19:04
好东东啊。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7 19:46
学习了,理论上说法国不做欠资的话,中国应该不会做欠资处理
作者: 潇湘夜雨 时间: 2010-7-17 19:48
来学习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8 02:07
原来此两片都被楼主买去了。当时觉得未销“T”欠资,有些犹豫。现在后悔莫及。
此两片收信人为Jules Leurquin,中译儒勒?乐和甘。2005年岳麓出版社出了一本关于此人的书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书中介绍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名年仅24岁的法国人,告别了他那贵族出身的母亲,远赴中国,开始了他漫长的36年的外交官生涯。他曾在成都,重庆,汉口,海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工作和生活。历经了旧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同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自己与家人颠沛流离,骨肉分离。最终,1945年,孤独悲惨地死在哈尔滨。儒勒对中国充满了热爱,对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敏感和好奇,并随身携带着照相机。他崇敬并无限迷恋母亲,在中国期间,他几乎每天给母亲写信并寄去照片。那些尘封了五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由于极其偶然的原因,被他那1921年出生在中国重庆的女儿带到了眼前。这些资料再加上法国外交部的档案,其价值不言而喻。”
作者: 嘉農 时间: 2010-7-18 06:58
好?西.
作者: ming56 时间: 2010-7-18 07:52
来学习!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08:58
原来此两片都被楼主买去了。当时觉得未销“T”欠资,有些犹豫。现在后悔莫及。
此两片收信人为Jules Leurq ...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8 02:07
谢谢charonldm兄提省,那本书我前几年买来看过,得再看看。
就是奇怪,这些信件为何出现在拍卖网站?不知卖家与原物主是什么关系?
最初我还以为收信人是当时法国驻成都领事,寄件人是其夫人呢!
而且卖家完全是“外行”,不懂邮品,例如你买到的两枚特殊邮路片,卖家只当普通法国明信片出售,我也没看到,否则……
邮品就归“有缘人”吧,注定我与该两枚片无缘,这两枚欠资片才与我有缘!
应该祝贺我俩均捡漏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0-7-18 09:33
1909年法国寄成都明信片,用笔划去法文“CARTE POSTALE”字样以印刷品投寄,图画面一面贴5生丁邮资,销戳只 ...
TK 发表于 2010-7-17 18:41
1909年的片,违规较明显,虽然已将 Carte Postale 字样划掉,但除了收信人名址外还有信函内容,即使是非常简短的一句(Bon et affectueux souvenirs),则不应该再被视作为印刷品;应该按正常明信片收费 虽然
出发局(下框有Finistère字样,属法国西部不列塔尼省,上框城市名,日期不清。寄信人留有其巴黎地址,片是从不列塔尼省路过?度假?时从"原地"寄出的)未作欠资处理,(西伯利亚邮路)巴黎中转局,在华法国客邮局也都未作欠资处理
但 中国邮局很容易判断,此片犯规了
在未销T戳,特别是没有标明欠资百分比的情况下,无法正确计算需补缴金额,中国邮局则是按当时中国国际明信片邮资收费标准(4分银)贴欠资票的?
1910年的片则较蹊跷
不能完全排除收信人 Jules 去邮局"自首",要求补欠资的嫌疑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09:42
不能完全排除收信人 Jules 去邮局"自首",要求补欠资的嫌疑parisiica 发表于 2010-7-18 09:33
我也这样想过,不排除两件均是收件人自己到邮局要求加贴欠资销戳。但无论如何,这两件均是难得的清代欠资邮品。
09年的1件,收件人在上端写有10.6收到的字样。
两片均标注via Siberia,可惜法国戳欠清,不能知道相距到达汉口时间有多少天。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09:49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7-18 09:59 编辑
在整个传递过程中应该没有欠资这回事情。然后收信人收到后,再去邮局贴票,销戳的话,根本有寄信过程无关。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算集邮品一类的,算不上“难得的清代欠资邮品”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09:51
欠资如果寄出国不算的话,收件国如何算?从收件人收到的欠资,到底应该归寄出国邮政还是收件国邮政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10:03
实寄封片上在邮路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贴票,和销戳才是说明邮递过程实质内容的原始元素。通过对这些原始元素的研究,才是邮史应该关心的内容。和邮递过程无关的(邮递过程结束后,加贴的邮票和加盖的邮戳),戳,票应该并没有任何邮史的价值。不过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到底大家乐于收集那种邮品,是大家各自的喜好。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0:50
欠资邮件收件国需否与寄件国“结算”,请你去查证。
以我的经验为例,现在从香港寄挂号到深圳,只贴平信邮资,香港邮局批注欠资10多元,但深圳邮局从来不收取欠资费,如果要“结算”,深圳邮局岂非亏大本了?
至于我说的“难得”,不一定就是什么“珍”“罕”。
毕竟这是一个世纪前的东西,如果这也不“难得”,什么样的邮品才算“难得”?这类东西并非多如牛毛啊!不要说清代的,不少民国甚至新中国初期的“集邮封”,不是也很“难得”?——价格也“不菲”。
如果拿现在的集邮封来比,当然有所不同了。
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像我国的“自1”电子邮票,不少(大部分)实寄封均是人为的集邮封,不是也“迷倒不少追随者”?——价格不菲。
再重申,我说的“难得”并非与价格“挂钩”。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8 12:51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7-18 14:07 编辑
再来学习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14:05
下面所贴内容是否可以说明,投递局并没有权利认定欠资与否?
大清管局共事规则
第121条 索取欠资
凡由该管局寄往内地各局应行索取欠资之邮件均于各该件上用蓝笔标明所欠之费若干内地各局须照所标之数粘帖欠资票照该邮票之价值向收件人索取。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14:13
我觉得此封如果按照价格而言的确“难得”(贴清代欠资票的邮件,价格必定不菲),按照邮史价值而言很难说“难得”(到不若说是很可惜为好。)而且我也清楚什么叫集邮封。
我理解的大家认为的集邮封,是指估计贴上邮票,交给邮局寄出。而此2封是邮局寄完以后,贴邮票再销戳,那算什么封?盖销封?
我觉得检漏的是卖家,而不是陈先生。抱歉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4:21
1)不论价格,陈先生认为莫斯封中的红印花封好还是自然封中红印花好?
2)莫斯封中的票,戳都是正常应该盖的,而这个封上票戳可能是后盖的。请教陈先生莫斯封更能体现邮史还是此2封?
3)如果一个封自然实寄后,再贴上其他邮票,销戳。您是认为此封的意义增加呢还是下降?(价格倒是难说了)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18 12:51
我刚复制了后面几句,点击引用,方先生怎么将帖子修改了?
1、第一点不用回答,谁也清楚
2、二点与第一点答案相同
3、情况与上两点相同
其实现在只是假设,假设两个片是收件人收到后再到邮局请求贴欠资票销戳。
或者可以从时间来考虑,宜昌到成都前后17天正常吗?如果正常,很难证明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贴的欠资票。
其实我说的难得,不从“邮展”的角度考虑,如果展出这两枚片,评审员有生杀大权,说你是事后贴的没商量。我只从收藏的角度来考虑,就算是收件人自己要求,放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很“难得”。
其实收藏这件事,只要收藏者喜欢就是了,像有些清、民甚至新中国初期的实寄封,邮资严重超贴,但收藏家仍“重金”搜求。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4:26
我觉得此封如果按照价格而言的确“难得”(贴清代欠资票的邮件,价格必定不菲),按照邮史价值而言很难说“ ...
流泪的小丑 发表于 2010-7-18 14:13
呵呵,观点与角度,君子和而不同。
小丑兄知道我什么价买的,让卖家“捡漏”了?
作者: 0444 时间: 2010-7-18 14:30
1000RMB/张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8 14:34
回复 9# TK
不瞒陈先生,我亦写信给这位法国卖家询问其是否认识收信人,但未能得到回复。这批明信片最早起于1909年北京,最晚至1920s琼州。其中1909,1910和1911这三年最多,均是寄往成都的。
对于陈先生这两片,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想想,正如陈先生所说,无缘吧。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4:44
就是奇怪,如那本《是在中国,我给你写信》一书所说,这些信件的发现应该受到重视,现在怎会有一批在网上拍卖?
是收件人的女儿也去世后,子女将信件出售?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8 14:48
陈先生的这两张片,我当时也有怀疑。因为买家是个新人,我甚至怕欠资是伪造的。现在看来作伪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是不是故意为之呢?值得商榷。Jules Leurquin在其书信中提到过当时一种法国客邮邮票在成都热销,并给自己的母亲寄去过一些。但是除此之外,再无集邮相关的话题。有心制作欠资封的人应该是专业的集邮人士。Jules Leurquin 似乎不像。另外,在我从此卖家购入的明信片中亦有用5生丁未作欠资的。以上都是些推断。未销欠资戳,总有些遗憾。陈先生不如自己刻一个盖上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8 14:52
回复 23# TK
书中引用的应多是Jules Leurquin和其母亲的通信。这批明信片,个人推断是其与友人的通信,因为寄出地五花八门,日本,德国,法国,阿尔及利亚都有。
要是能把书中的那些都收入囊中就好了,呵呵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8 14:56
“或者可以从时间来考虑,宜昌到成都前后17天正常吗?如果正常,很难证明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贴的欠资票。”
如是1909或者1910年比较正常,1911年则太长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9:33
是的,卖家一点也不“专业”,如前所说,你买到的两枚片竟然当普通法国风景片卖,如果贴到中国邮品栏,定会卖得不错价格。另外卖家贴出的图片,邮品也不处理一下,贴出的封片折角的就原样拍照贴出,影响外观,也就可能影响卖价。
我当初也担心付款后收不到东西,后来卖家在我付款后一星期才寄出邮件,现在卖家8天未登录,这个卖家有点不可思议。
你有同一收件人也是贴5生丁邮资而未补欠资的实寄例子很好,证明收件人并非集邮者,没有自己要求补贴欠资的嫌疑。
麦会等见多识广,这类寄出国未盖欠资戳而收件国罚欠资的例子多见否?请指点!
敢信这两件非孤例。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9:35
这个贴3分、7分宣统票经西伯利亚的小型封,就是Jules Leurquin寄回法国给母亲的
图片附件: 10264宣统.jpg (2010-7-18 19:35, 89.22 KB) / 下载次数 4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678&k=1ac43f452f5c3f05ce90d07f36153db7&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0264宣统b.jpg (2010-7-18 19:35, 89.3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679&k=a0f0cf34d9d6ec0b80c3cd188207d1b7&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TK 时间: 2010-7-18 19:39
另一件1929年汉口寄法国封,从笔迹看不像Jules Leurquin所写,相信是朋友寄给Leurquin老夫人,
图片附件: 10267西伯利亚.jpg (2010-7-18 19:38, 88.19 KB) / 下载次数 4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680&k=b824e845933b377fc09ea5e390fde8db&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0267西伯利亚b.jpg (2010-7-18 19:38, 85.51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681&k=9ea1751d6451380e96298ab6c83447dd&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8 20:27
都关心上了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8 20:48
呵呵,观点与角度,君子和而不同。
小丑兄知道我什么价买的,让卖家“捡漏”了?
TK 发表于 2010-7-18 14:26
抱歉,言语中得罪了陈先生。此欠资不是邮局流程所为。
到底有没有寄出国没有认为欠资而被寄入国做欠资的情况,有,但不是这种情况。
此2片应该认为是后贴盖销,从邮史上说价值低于不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我认为陈先生断不可能比买入未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低的价格买入此片,所以我认为卖家赚了。
其实我错了。因为,物件市场价格并非=邮史价值。
1)即使此盖销封能骗过陈先生这等人物,试想高价卖出又有何难。
2)绝大多数集邮人关心的并非邮史价值,而是市场价值。整个华邮网中,真正乐终于邮史,有几人?所以邮史价值到底如何,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市场价值。
3)即使我是陈先生,我也会出1000买此件物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8 21:25
支持探讨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8 21:27
和谐社会,我希望和谐
我刚复制了后面几句,点击引用,方先生怎么将帖子修改了?
1、第一点不用回答,谁也清楚
2、二点与 ...
TK 发表于 2010-7-18 14:21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8 21:29
寄出国不做欠资,到中国做欠资。
最常见的是1)民国时期,蒙古寄入中国邮件。
2)东三省沦陷后,从东三省寄入关内邮件。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8 22:27
国外到中国这个欠资不知道该如何计算
难道中国邮政能算的清晰国外的邮资?
有点蹊跷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8 22:35
看看学学
可能有些不规范的处理方式
不一定是欠资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8 23:53
如果是早期的话,可能是加收中国邮资,不过那么晚的(同时邮资也不对),我的确想不出其他可能。好像也不是存局候领(邮资也不对)。还是让麦会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0-7-19 02:50
5生丁是否还做2分银?若是,加倍罚欠也无不妥。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9 03:01
5生丁是否还做2分银?若是,加倍罚欠也无不妥。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19 02:50
各地一路放行,成都地方小吏哪有这里那么多才俊知道汇价?再说地方小吏本无决断欠资与否的权利,为何要越权办事?难不成是为了小费?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9 04:35
本帖最后由 charonldm 于 2010-7-19 04:57 编辑
同一收件人1911年5生丁未作欠资。不过当时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局势动荡。此片1911年9月17日到达重庆。成都到达戳虽不清晰,但是隐约可见为辛亥年的八月十日之后(1911年10月1日之后)。成都重庆的直线距离不过350公里左右,却用了至少两个星期。
图片附件: pf1.jpg (2010-7-19 04:33, 43.28 KB) / 下载次数 3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776&k=1afe1f73d9fa4923d4b777d268eeac25&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9 04:38
如下片没有问题的话,应是倍罚。10生丁为4分银。
图片附件: pf2.jpg (2010-7-19 04:36, 60.52 KB) / 下载次数 3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777&k=cc2d90d82eb3552d36f7b23fd8341909&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19 04:49
正常罚欠资是不可能的,君不见寄往法国邮件,是中国邮政先销欠资戳的吗?其实如果中国邮政不销欠资戳,法国人如何知道欠资?或许真有麦会所说其他费用,还需要大佬们释义。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9 05:21
与方兄一样,我也认同没有欠资戳让陈先生的两片不通情理。
我的兴趣只是在于为什么会有欠资邮票在片上。此片卖家似乎不通邮史,应不是后人作伪。此片收信人,有大量书信传世,亦不像是专业邮人,但偶尔亦关注邮票(法国客邮票一例)。试想其制作欠资片的动机何在?如果我们对收件人一无所知,仅仅根据实物,大可断其为集邮品。这也是我当时未竞拍的原因。但是,当我收集到更多关于收件人的信息时,关于“集邮品”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19 06:48
从此人的其他封上看,此人显然是专业集邮者。而且是高手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19 06:50
但是我不认为集邮封不好。恰恰我最喜欢集邮封了(如果是实寄的集邮封),因为集邮封体现了很多其他自然封无法体现的内容。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0-7-19 06:57
喜欢就好
作者: charonldm 时间: 2010-7-19 07:18
回复 44# 李寻欢
请李兄明示。
作者: TK 时间: 2010-7-19 07:26
回复 李寻欢
请李兄明示。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9 07:18
可能指我在28楼贴的宣统封
寄件人在邮票下写明什么面值,好像给收件人看的
作者: TK 时间: 2010-7-19 07:33
抱歉,言语中得罪了陈先生。此欠资不是邮局流程所为。
到底有没有寄出国没有认为欠资而被寄入国做欠资 ...
流泪的小丑 发表于 2010-7-18 20:48
我重申:并无什么“得罪”之类的话,有少许争议就是“得罪”,那以后谁会说话?
我只讨厌那些唯唯诺诺,不尽不实、空泛的话。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买邮品只考虑邮史价值而不关心市场价值,那怕是德高望重的集邮家。
我只可以说,我并非为研究邮史而买这些邮品,我买邮品多基于“喜欢”。再者为何买邮品就非要考虑什么邮史?例如我编《走过清华园邮戳的百年足印》一书,对其中两位人物(王晋斋及Gibb)感到兴趣,偶尔见到这两人寄出或收件的封片,总会多加留意,如果条件许可,甚至有“尽收囊中”的冀望,只可惜事与愿违。
本人见识有限,究竟哪些寄出国没盖欠资戳而收件国罚补欠资的例子小丑兄认为完全没有“人为痕迹”(如方先生在34楼举的例子?),而这两件却一眼看出、一口咬定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补贴欠资?——确实是虚心请教,并无半点他意。
欢迎各位开心见诚的探讨!
作者: TK 时间: 2010-7-19 07:38
本帖最后由 TK 于 2010-7-19 08:35 编辑
其实现在均是“假设”
假设收件人收到邮件自己到邮局要求补贴欠资销戳(基本排除后人伪造),但并无确实而可靠的证据。
我另有一“假设”,当时成都邮局主管是否法国人(或其他外籍人)?因此熟悉法国邮资,贴五生丁属印刷品邮资,明信片应贴10生丁,欠5生丁罚倍因此补贴4分?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19 08:15
邮政主管不会管这种闲事的,投递局是不会认定欠资的。即使投递局认为欠资,根据大清邮政条例,也应该向前一个邮政局查询,而不能私自贴欠资票,销欠资戳(如果是国内邮件,应该追溯到寄信局,如果国外邮件,我不知道追溯到哪里)。陈先生喜欢就好。不错的封,或许有什么我们没有看出来的玄机?
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1)收信人,请求贴票,销戳
2)或许有其他支付费用,如同麦先生暗示的那样。可惜大佬惜字如金,不愿意明示。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19 08:52
好好学习之中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0-7-19 10:09
另一件1929年汉口寄法国封,从笔迹看不像Jules Leurquin所写,相信是朋友寄给Leurquin老夫人,
TK 发表于 2010-7-18 19:39
法国在华贸易公司 Olivier 公函封(或利用印有公司抬头封的私人信件)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19 10:20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7-19 10:22 编辑
加贴欠资票的可能情况的补充(外国不做欠资处理而中国做欠资处理)
1)英国邮政在初期(据说时间比较长,可惜都是书上人云亦云,没有看见过实物),从英国寄入通商口岸的邮件,按照英国国内邮资算。大清有明文规定,对于此类邮件,一经发现做欠资处理。
2)从中国境内寄出,贴用外国邮票者,做欠资处理。(但是实物发现主要是针对寄往中国其他城市,(除租借地外),对寄往外国的邮件,似乎还是放行的。)
加贴一般中国邮票的还有以下可能(并非欠资票)
1)早期海关时期寄入中国邮件(除上海外),都要加贴中国邮票。收信人需要支付国内段费用
2)后来国家邮政初期(具体到什么时候不清楚,应该不超过1902),寄入内地(包括除重庆外四川),不通火车和航运的地方邮件,包裹等。都要加贴中国邮票。收信人要支付国内段费用。
3)冬季邮路时期,寄往北方各地的外国邮件,加收中国邮资。
4)理论上所有非邮联国家寄入中国邮件,都要加贴中国邮票。中国不承认其邮资。
5)存局候领的邮件,一般也要加贴中国邮票。费用一般为国内平信邮资(这可能要到民国才开始收费了,不清楚)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0-7-19 10:26
同一收件人1911年5生丁未作欠资。不过当时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局势动荡。此片1911年9月17日到达重庆。成 ...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9 04:35
虽然片上用法语注明 Voie Sibérie (西伯利亚邮路)但最终此片走的是水陆 Ligne N
法国Finistère 7月27日戳,经巴黎中转从马赛港出发,上海法国邮局戳8月31日戳(邮程一个月左右属于正常),9月5日汉口法国邮局戳,大清邮局戳,17日到重庆,成都...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9 23:18
我觉得东西应该从购买的价格来计算如果便宜买到就值大了
至于欠费研究问题都在假设中
不过的确值得推敲
支持好东西,精彩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9 23:19
正常罚欠资是不可能的,君不见寄往法国邮件,是中国邮政先销欠资戳的吗?其实如果中国邮政不销欠资戳,法国 ...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19 04:49
正确,,,不过貌似国外很多因为中国贴2分而罚款的
特别是法国邮局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19 23:20
虽然片上用法语注明 Voie Sibérie (西伯利亚邮路)但最终此片走的是水陆 Ligne N
法国Finist ...
parisiica 发表于 2010-7-19 10:26
这种写西伯利亚不走西伯利亚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作者: TK 时间: 2010-7-21 20:45
要是能把书中的那些都收入囊中就好了,呵呵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8 14:52
charonldm兄请看,这就是书中第54页的信封,可惜掉票了。
到底这个卖家与Jules Leurquin家人是什么关系,为何将这样有纪念价值的封、片在网上拍卖?
图片附件: 法国封.JPG (2010-7-21 20:40, 43.71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8967&k=c85dd15b5431ea7ae815a341c242144a&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1 20:50
散易聚难,可惜了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22 13:43
支持麦会统收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2 13:49
一定的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22 17:16
麦会不差钱,,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10-7-22 17:30
陈先生,此两枚片能否出售?价格如何?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2 18:55
不差钱,就欠债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5 19:55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台灣出版、何輝慶教授著的《欠資郵史》一書,這類沒有被寄遞國蓋欠資的封片,亦有被清國視為欠資處理的實例。
別外,請教各位,以下這枚欠資封是否也應視為事後補貼的問題封?
图片附件: 16-11-17a.jpg (2010-7-25 19:55, 63.18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0781&k=1c0678905955d36292248f026bc0bae1&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16-11-17b.jpg (2010-7-25 19:55, 74.19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0782&k=c660be71a62bece31bd9f133db9e4bfa&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5 20:32
这个很开门,但为何贴欠资又是另一回事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09:15
這枚沒有香港欠資戳,按早前各家之言,收寄國理應不會追收欠資。
況且那 “T.12cts” 只是手寫字,可以被理解為是收信人事後給郵局補貼欠資票,然後較樓主那枚高明,自已再寫了欠資12分。
PS:
青蛙之言,樓主不妨用藍筆畫“T”字及欠資銀碼,可以免了不必要的疑惑。
作者: TK 时间: 2010-7-26 10:00
经田先生提醒, 翻阅何辉庆先生的《欠资邮史》,内收录清、民时期没有欠资戳(包括戳记或手写)的欠资封片多件
请小丑兄自己看看,这些都是“人为的集邮品”?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0:31
没有何先生的书,能不能再贴几件看看?田兄贴的,欠资另有原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0:35
這枚沒有香港欠資戳,按早前各家之言,收寄國理應不會追收欠資。
況且那 “T.12cts” 只是手寫字,可以被理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7-26 09:15
如果真写 “T.12cts” ,那就真是假的了,而且太明显了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26 11:00
能不能请陈先生,贴何教授书中几个出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田先生的腾越封,的确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只针对腾越邮路的特殊处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11:09
应该是这样
普通邮票有代欠资邮票使用
同样,欠资邮票应该偶有代替普通邮票使用
作者: 流泪的小丑 时间: 2010-7-26 11:24
哪里能买到何先生的书呀。全方位许老板都没有货。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11:30
請看!
图片附件: 欠資1.jpg (2010-7-26 11:29, 68.04 KB) / 下载次数 3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106&k=884bc54f9dcd1aa35c7a670f105fcaf6&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欠資2.jpg (2010-7-26 11:29, 81.6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107&k=1a300a596a8c13fda2e74c9afc28d2c4&t=1732622955&sid=9jCLLi
图片附件: 欠資3.jpg (2010-7-26 11:29, 45.77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108&k=8da49cc019f23fcd49ed21970202a30d&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1:34
请教田兄,第三个是哪里寄出来的?
1,2请田兄翻翻前面的贴,小丑指出过这种情况。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1:36
是不是此三个封都是英国或者英联邦国家寄出的?请教田兄,何教授的书中有没有其他地方寄出的此类封?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11:51
是不是此三个封都是英国或者英联邦国家寄出的?请教田兄,何教授的书中有没有其他地方寄出的此类封?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26 11:36
學習了!原來英國人較豪氣,不斤斤計較,欠資視作平常;況且欠資差額也不是自已收回,所以不作欠資處理?豈知中國人較婆媽?會對英國或其屬地來件諸多留難,從中撿撿便宜。
PS:
何教授此書有關早期國外來件欠資例,可惜多以英國及其屬地為多。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1:55
不是,英国对寄往中国口岸(只要设有英国客邮局的口岸)的、邮件认同为国内邮件。所以只需支付国内平信邮资。中国邮局多次公告,对此类邮件一经发现做欠资处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11:55
学多点防身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12:12
第一枚是1907年,
第二枚是1911年,
第三枚是1913年。
似乎與方先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吧?
作者: TK 时间: 2010-7-26 13:42
何教授《欠资邮史》第40页一件1912年德国寄广州改寄成都邮件,到达成都加贴欠资票5分10枚作为改寄费,封上没有欠资戳。
见过一些改寄邮件有的不加收邮资,也有加收邮资。
从这件来看,可能成都邮局执行较严,因此欠资或改寄邮件虽然无欠资戳也多加收欠资。
该件德国封现收录在严平西先生《民国纪年日戳1912-1917》第102页
图片附件: 四川成都.jpg (2010-7-26 13:41, 127.5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138&k=3f9e2475d196e2babf5f5c6f9fabffb2&t=1732622955&sid=9jCLLi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8:26
改寄的话,似乎是另外的话题吧。陈先生的原封不是改寄的吧。改寄的就是中国寄中国的问题了。改寄是否收费,陈先生可以查查书的,邮政是有规定的,收到信后,当天内退回邮局改寄是无需支付费用的,如不是当天退回,就需要支付费用。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8:36
国际邮件的费用虽然是寄出国邮政从寄信人手中收取,但是收信国邮政从中也是提成的。万国邮政应该有协议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18:37
灵活多样
马上来学习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0-7-26 19:03
第一枚是1907年,
第二枚是1911年,
第三枚是1913年。
似乎與方先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吧?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7-26 12:12
那我请教田兄,何教授书中,为何单单只有英国邮件?有什么原因?我想出了4条,不知道哪条是对的
1)堂堂大英帝国,外强中干,好欺负,中国打不过其他诸强,只能欺负英国?
2)家道中落,英国人穷得交不起邮资,所以都少贴邮票?其他诸强都是有钱的主,没有欠资的?
3)何教授对英国有偏爱,只收集英国邮件?
4)中国邮政总办(法国人),仇恨英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19:09
喜欢探讨!
作者: TK 时间: 2010-7-26 20:23
那我请教田兄,何教授书中,为何单单只有英国邮件?有什么原因?我想出了4条,不知道哪条是对的
1)堂堂 ...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26 19:03
该书有非英国的例子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20:26
据書中提到82樓那枚是因德國郵資不足。
另,若按方先生論點,這類欠資應該遍地都是。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20:42
难说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21:23
第一枚是由新加坡寄廣東嘉應州,應屬僑批吧?貼8分票,欠資及罸資共4分。
請問這8分是英國國內平信郵資?
第二枚是由英國寄北京,貼半便士,被罸2分。不懂!
第三枚是由印尼寄廣東嘉應州,也應屬僑批吧?貼12.5分郵資,欠資及罸資共12分。
請問12.5分也是英國國內郵資?
這三枚封上沒有當地英客郵局戳,似乎比較不像方先生提到的論點。因為英國國內郵資郵件寄華各口岸是基於各口岸有其客郵代理,無須經中方郵政處理,故此英方視為其國內郵資。尤其是那兩枚僑批封其年份由1907至1913年,這類封存世有一定數量,理應有很多很多此類欠資封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21:30
僑批封欠资有一批的
因侨批都是套寄子封
寄出国未发现
到了中国不用查都知是夹寄了
故要收欠资
这个是广东特色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0-7-26 21:36
此類欠資封的意指是因貼英國國內郵資而造成一定數量的僑批欠資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7-26 21:49
75楼下一个!
那出来一批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10-7-26 22:44
来学习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0-7-26 22:51
欢迎内部讨论
欢迎口舌之争
继续看戏,学习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27 00:03
其实,即使有各种原因,一个收信人能收到2个这种旷世奇封,本身就说明问题了。要不大家看看概率论的科普读物?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27 00:10
半便士估计是英国国内明信片或者印刷品邮资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27 00:11
请教82楼德国邮资多少?中国欠资票旁边的红色是什么字。
作者: 李寻欢 时间: 2010-7-27 00:12
僑批封欠资有一批的
因侨批都是套寄子封
寄出国未发现
到了中国不用查都知是夹寄了
故要收欠资
这个是 ...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7-26 21:30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