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是我国古代传递军报和政府公文的人员和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并负担有护送官物之责,但不传送商民的信件。驿站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三种。清代驿传分铺递和驿递两种,陆路用马,水路用船。邮驿有驿丞及州县官管辖,省以下由道员,全省由按察使主管,中央由兵部车驾司掌管,经费随地粮征收,支出统由兵部报销,各地驿站根据地理位置或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分别称为驿、站、塘、台、铺等。驿站实际上是属于兵部领导下的国家通信部门。
石柱县旧称南宾县,置县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据《补辑石砫厅新志》沿革志叙述南宋初虽于南宾县境增置石砫安抚司,以控制苗蛮而其他地未尽与马氏也,故南宾县犹隶忠州,土司与流官唇齿相辅,相去百里以成犄角之势;逮明以地小无益,遂省入邻邑。其县乃废,迄今酆都十一二甲之地皆与厅地犬牙相错,当即所并南宾县之地,县即废。土司乃迁居南宾旧治也,或曰城西南二里许,地名十花潭为县旧治,顽石犹多,然地势窄狭,不似县城,或曰是为南宾驿。城外置邮所也,其说近是,姑考其概以俟博雅。谨叙次城池街市至津梁铺递如左,而以寺观附简。
元代时川江水路在南宾县西界沱设驿站曰“梅沱小水站”,作为连接川楚交通水驿,是出川必经的驿站,是三峡峡江水路所设的14个水驿站之一。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在酆都县沙子(明洪武三十四年南宾县省入酆都县、石砫宣抚司,沙子关隶属石柱宣抚司)建关楼,设巡检司,置驿站,开辟川楚驿道。
朝成化年间大山坪为铺递,文移之路。厅治城北分二道,西出灯盏窝水洞子逾大山坪为倒流水场。又四五十里抵江南岸,左右夹邻忠酆为洋渡溪,厅之水陆通衢也。东出大歇堂(塘),北为茶店,亦逾大山坪抵忠州界,为铺递文移之路。又三十里为悦崃场,场南数里为旧城坝,宋元时土司旧址治地也(今废)。北逾猴子石(大山坪别名)为崖口场。又北抵江岸为沿溪场。
清康熙六年(1667年),厅治铺递五,专为官府递往来文书。曰本城,曰大歇塘,城北三十里,曰茶店北六十里,曰彭家场北九十里,曰辰溪口北百二十里,前三铺厅地后二铺忠州地也,铺设兵二名,隶厅支销,惟本城有铺舍二间,余皆随地居民充之,无铺舍。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在西界沱设巡检司,置驿站,是重庆出川的必经驿站。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石砫厅同知王萦绪因铺兵屡稽官文难于稽查,别招铺兵十名,皆住本城,轮日直递年久又复。
道光三十年(公元1840年),石砫厅同知王槐龄以铺兵工食银改作专役赍文之费,数年以来差无稽迟遗失之虞。(石砫直隶厅)本城铺递。铺司十名,轮日直递忠州。旧大歇堂(塘)、茶店、彭家场、辰溪口四铺,皆废。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查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闰二月上旬编制《大清通邮汇编》二续得知石柱厅设立邮政代办所。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5月28日邮传部接管全国邮政。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改邮传部为交通部。同时宣布撤销全国驿站,至此石柱县境内铺递随全国驿站、铺递的撤销而解体。
参阅文献:
1、 清乾隆四十年(1775)十月,石砫直隶厅同知王萦绪创修《石砫厅志》卷八建置志;
2、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八月,石砫直隶厅同知史钦义续补《石砫厅志》卷四建置志;
3、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张晋生等重修《四川通志》,石砫直隶厅同知陈太溶聘请拨贡生冉永燮重修《石砫厅新志》建置志;
4、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石砫直隶厅同知王槐龄纂修《补辑石砫厅新志》沿革志、地理志、建置志;
5、 清宣统元年(1910年),副贡杨应矶、岁贡谭永泰、附贡刘青云编《石砫厅乡土志》第二册地理志;
麥兄:把你所收藏的上貼讓我上眼學習之!
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97&Id=128
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97&Id=1026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