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关于两类商埠邮品的相关考证 [打印本页]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6 15:02     标题: 关于两类商埠邮品的相关考证

关于两类商埠邮品的相关考证


                    李朝

商埠邮品相对其它清民区类邮品而言,多年来较少关注,除了其自身的特殊身份外,相关研究著作的缺乏也是邮人收集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但在其问世的一百多年来的邮品拍卖市场上,却有两类商埠邮品时常见到它们活跃的身影。这两类商埠邮品有共同特点,即流传总量较大,一种为西式封,收信人常为 Baron Gabriel de Gunzburg”,而且常不写明具体的地址,有些只写“Shanghai”。(1

p1.jpg

而另一种为红条中式封,地址常写为“上海泥城外新沙逊(或‘宣’)14(或‘31)号住宅”,但收信人却各不相同(2

p2.jpg

由于这两类封在商埠邮品中最为常见,因此这两类商埠邮品的属性备受争议,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类封中的人名和地址的真实性进行一番考证,为一步鉴定相关邮品的真伪提供依据。在考证初期,笔者推测这两类封从存在状态和制作形式上看很有可能是同一(批)人的集邮之作,在对若干邮品查找和比对后,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推测,现将考证的结果公布于此,与各位分享,不足之处请各位师友补正。

一、西式封人名的考证

西式商埠封中的收信人“Baron G . de Gunzburg”(全名Baron Gabriel de Gunzburg,以下均简译为“金茨堡”),在集邮文献中未见到相关记载,查阅相关资料,从其人名结构上推测其很有可能是犹太裔的俄国人。查阅资料时,在一本1905年出版,由沙俄时期外交官J.J.Korostovetz撰写的日记《战前外交??日俄问题》一书中找到了关于这个人的相关描述,这本书的作者曾是沙俄时期最后派往中国和法国的公使。在该书的人物索引中,有这样的介绍(3

p3.jpg

“金茨堡.G,男爵,作为在中国的武官秘书对于俄国远东的政策发挥了一定作用。”书中其它地方也有对于此人提及,名字完全相符。可见西式封上收信人是一个俄国的外交人员。笔者推测这些信是其托朋友寄给自己或自己CTO完成的。

二、中式红条封地址的考证

在一张绘制于光绪十年(1884年)的《上海城厢租界全图》(4

p4.jpg

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平行于现在西藏南路的小河浜,它是当时大清与英租界的护界河,还有“泥城桥”,“北泥城桥”及“跑马场”等地名。陈闳中的《图说百年上海》有这样的描述:“‘城’里(英租界)人为看赛马先后建南、中、北三座泥城桥”,当时把“泥城浜”以西俗称为“泥城外”。大约都指跑马场这个位置,因此有些寄往“新沙逊住宅”的中式封则把“泥城外”换成了“跑马场”,(5

p5.jpg

可见“新沙逊住宅”也应位于跑马场附近。

当时的“泥城外”的部分并不属于英租界,但实际仍属于英人控制(见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上述图中在“泥城桥”向西有一条通往静安寺的路。这条路当时称为“涌泉路”,“涌泉路”原为“涌泉浜”,后被英国人填浜成路,又被称为“静安寺路”,即今天的南 京西路。由上面的材料分析可知,“新沙逊住宅”应在涌泉路靠近跑马场的位置。

三、西式封和中式封地址实为同一地址

西式封上有相关金茨堡确切地址的封相对较少,大部分只写收信人,在证明其为真实人物后,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枚写有外文地址的“金茨堡封”(6

p6.jpg

其地址写为“Bubbling well, Rd”,正是上述的“涌泉路”,即南京西路。而“14 Sans Souci Terrace”也很象“新沙逊14号住宅”的英文地址。

现在如果能证明“Sans Souci Terrace”与“新沙逊”有关,就可证明笔者的推断是正确的了。在查阅“沙逊家族”相关资料时,发现新沙逊大班伊利亚斯的父亲大卫在孟买的一个豪宅正是名为“Sans Souci”。另外在1859年的《皇家亚洲学会北中国分会年鉴》中笔者也查到“Sans Souci Terrace, Shanghai”这个地址,(7

p7.jpg

因此笔者推断,这很可能是沙逊家族为纪念他们在印度的成就而给上海的住宅起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更有说服力的是,此封的背面有用铅笔写的“沙生宅”字样。这应该是当时工部投递负责人为方便不懂洋文的中国投递员送信,用铅笔写下的实际中文地址简称。(8

p8.jpg

随着考证的深入,相关的证据也接连涌出,如这枚“金茨堡封”(9


p9.jpg



则完全证明了金茨堡就住在“新沙逊14号住宅”,因为它上面不但写有“14 Sassoon Building”的英文,还有铅笔的“沙生房子”字样。

至此,笔者此前的推测断已经完全得到了证实。

四、仍需继续考证的内容

上述内容已经证实了金茨堡同时制作中式和西式两种商埠邮品(不仅限于商埠邮品),其中西式封上的地址和人名的真实性已毋庸质疑,但中式封上众多的收信人仍然给人很多疑问。这些人是否虚构?与金茨堡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笔者仍在进一步研究考证中。如果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对这类邮品的鉴别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帮助。笔者认为商埠邮品特别是此类邮品仍应深入研究,只有真正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更好的识别真封假封,才能使其在邮品市场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此文原载《清代邮票研究》,有所修改。在此登出是为以前在本网的一些争论做个总结,并继续向师友学习。




图片附件: p2.jpg (2011-1-6 14:59, 25.87 KB) / 下载次数 5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196&k=e1f6927a2f0e69d8e7eeb347c909e0d7&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3.jpg (2011-1-6 14:59, 84.44 KB) / 下载次数 4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197&k=916335b2ed686c20adc9003d40f8b80c&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4.jpg (2011-1-6 14:59, 65.79 KB) / 下载次数 4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198&k=b4a53493509a3315f1cd1d4d2bb00f26&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5.jpg (2011-1-6 14:59, 31.19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199&k=4bfe3448ce2fa326546a9eca3006668a&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6.jpg (2011-1-6 14:59, 20.15 KB) / 下载次数 4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00&k=f6945a6108f8b41ff3b760150db028c5&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7.jpg (2011-1-6 14:59, 21.44 KB) / 下载次数 4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01&k=078a973b573a0a883a54bd93462337cb&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8.jpg (2011-1-6 14:59, 30.35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02&k=c6c35123291f86206b12f194a6f71005&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9.jpg (2011-1-6 14:59, 43.75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03&k=5944eb8857587fdbde58a41b5633de2b&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p1.jpg (2011-1-6 14:59, 41.15 KB) / 下载次数 6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04&k=829d42359a2cf849821cd6c2989e9fb0&t=1732704804&sid=IjG58i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1-6 15:39



作者: chankam    时间: 2011-1-6 15: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6 16:00

不错的考证,不过考证出封上的名字和地址是真实的对于真伪鉴定作用不大,就像现在比如有人伪造一个寄给海关 ...
chankam 发表于 2011-1-6 15:49

也许作用不大,但事情总是一步步做的,希望能起到哪怕一丁点的作用也是好的,比如对于一些封还是有一定作用,如“芜湖泥城外”这样的地址的欠资封也很多,它是真的还是假的,起码通过我的考证,这个地址是不存在的,肯定不是“金茨堡封”,虽然有行家说它也是真的。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1-6 16:24

进来学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16:26

陈兄说得对,见过一些伪封都是照抄真封地址内容,关键要看邮资邮戳邮路。
当然,作为次要的佐证亦是必须的。
作者: 欧阳雷生    时间: 2011-1-6 16:36

来学习!!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6 16:57

陈兄说得对,见过一些伪封都是照抄真封地址内容,关键要看邮资邮戳邮路。
当然,作为次要的佐证亦是必须的 ...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1-6 16:26



    会长的评价真好,虽然是“次要的”,但是“必须的”,打一下,揉一揉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17:14

那是的!太有水平了
作者: chankam    时间: 2011-1-6 17: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17:56

大实话!
作者: 一品邮缘    时间: 2011-1-6 19:04

感谢楼主,又学到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19:10

这种肯花时间去钻研是值得支持与认可的!
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6 19:14

那确实是有点讽刺啊,反正是CTO,只要戳票真,就是真封啊。
DSC03544.jpg


图片附件: DSC03544.jpg (2011-1-6 19:13, 32.63 KB) / 下载次数 4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278&k=d12fef8db3283eca264e2ae7d074249e&t=1732704804&sid=IjG58i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1-1-6 19:53

回复 1# 临涛


  研究得交关好!
西方历来较重视,有一批关于中国早期商埠邮品及相关人士的著作及收藏
鼎鼎大名的 Baron Gabriel de Guazburg 当时制作了些邮品,有些是真正经过邮路的,有些只是盖销封片
在西方,众所周知,Baron G? DE G 的邮品,大多数被认为是"集邮品" 所以市场价不高
有人指出,中式封 上的 "金大老爷","奎大老爷"…… 其实是江南各地方言对Gabriel de Guazburg 名字音译差异,其实收信人还是他

在存世的商埠邮品中 Baron Gabriel de Guazburg 最常见,其他自然实寄的邮品较少见
法国私人收藏
SH Entreprise FR 1892.jpg
工部局工作人员用铅笔翻译 佛公司(法国公司)从法语发音上 France 则更接近汉语 "佛兰西"的发音,尤其是江南口音

法国私人邮集,收信人 停靠在吴淞口的法国舰船
SH FR 1890.jpg


图片附件: SH Entreprise FR 1892.jpg (2011-1-6 19:46, 60.12 KB) / 下载次数 3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310&k=4293f7f1b491dfaaf0554469436af5b3&t=1732704804&sid=IjG58i



图片附件: SH FR 1890.jpg (2011-1-6 19:53, 39.83 KB) / 下载次数 5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5312&k=1e6e518eacae6dacdbd6730cbdcbad54&t=1732704804&sid=IjG58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20:01

来学多点
喜欢工部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1-6 20:14

楼主很有心得,不以偏概全。很好的资料,留存并学习
作者: 謝明書    时间: 2011-1-6 21:57

真是厲害的考證功夫
作者: liuyuan    时间: 2011-1-6 22:22

李先生下了功夫的。

看来加为精华帖,大家意见比较统一哦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6 22:27

需要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11-1-6 23:01

来学习。
作者: chankam    时间: 2011-1-7 19: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7 22:28

关于这个芜湖泥城外的问题,上海有泥城外,芜湖没有,看起来貌似有问题,但让我想起来自己的干过的一件 ...
chankam 发表于 2011-1-7 19:03

这类邮品应该不存在您遇到的情况,因为这种CTO是很正常的情况,根本不需要真的实寄,而且这种芜湖泥城外的商埠封不是一件两件的事。可以肯定这不是实寄封而是集邮封,但不是金茨堡的作品罢了。去年查到了许多跟金茨堡有关的人名,另人吃惊的是,部分中文人名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些事可能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也许我的考证“没有什么用”,但我觉得发现一些东西很有趣。以后有成型的内容再与大家分享。
作者: chankam    时间: 2011-1-8 1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9 20:25

好玩
我支持研究
作者: 临涛    时间: 2011-1-9 22:56

好玩
我支持研究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1-9 20:25

是啊,研究着玩,不当邮史,当民间故事研究总可以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9 22:58

慢慢玩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3-31 01:04

这个精华贴要顶一下!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3-31 01:14

本帖最后由 大龙 于 2011-3-31 01:28 编辑

Gunzburg 红条中式封, 一共200件左右, 一般每种邮票1-2封.

绝大多数实寄. 邮路清楚, 只有欠资票封例外.

因为高额品信封往往邮资不符, 所以被称为集邮封.

Gunzburg 红条中式封, 曾被多位名家收藏, 出现在多个1960年至1980年的名家拍目中. 决不是近年的高仿品.

最近确实也看到近年仿造的Gunzburg 红条中式封, 但和楼主的真品有明显差异.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3-31 01:22

Gunzburg 红条中式封重庆寄上海

图片附件: Scan 801.JPG (2011-3-31 01:22, 62.49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42&k=09549008e32d5e2a4b8d7b49a5ad8ae3&t=1732704804&sid=IjG58i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3-31 01:22

Gunzburg 红条中式封重庆寄上海

图片附件: Scan 802.JPG (2011-3-31 01:22, 75.88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60943&k=6d9912a45ea381f6b486eb611d09d518&t=1732704804&sid=IjG58i


作者: 大龙    时间: 2011-3-31 01:25

Gunzburg 红条中式封重庆寄上海, 1896年6月26日由重庆寄出, 7月4日到宜昌, 7月9日到汉口, 7月12日
上海到达戳.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11-3-31 15:06

貌似很不错的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3-31 18:55

还有麦老爷的
收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