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质疑大清邮票网一篇有关民国二年国庆日邮戳的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09:31     标题: 质疑大清邮票网一篇有关民国二年国庆日邮戳的文章

前几天在大清邮票网见到一署名云晓的文章,称发现一种邮戳,为民国二年国庆日纪念邮戳,而且此种邮戳还是袁大总统就任的纪念邮戳,原文载中国邮史某期,内中提到此种邮戳有盖在民国蟠龙加盖票和伦敦帆船票上的(文内称此邮戳盖在伦敦版帆船票上的为非常少见),为2种不同的戳式.而且网上有图,一时兴起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 现将此张盖于伦敦版帆船票上的邮戳原图传上供诸位参考,看能否发现何问题??? vKmR4q6b.jpg <br/>


图片附件: [质疑大清邮票网一篇有关民国二年国庆日邮戳的文章] vKmR4q6b.jpg (2008-7-30 09:31, 50.5 KB) / 下载次数 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92&k=c124871a128519cf20035309c3957dfc&t=1719751494&sid=kSxA2k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09:38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9:31:52的发言:
前几天在大清邮票网见到一署名云晓的文章,称发现一种邮戳,为民国二年国庆日纪念邮戳,而且此种邮戳还是袁大总统就任的纪念邮戳,原文载中国邮史某期,内中提到此种邮戳有盖在民国蟠龙加盖票和伦敦帆船票上的(文内称此邮戳盖在伦敦版帆船票上的为非常少见),为2种不同的戳式.而且网上有图,一时兴起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 现将此张盖于伦敦版帆船票上的邮戳原图传上供诸位参考,看能否发现何问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129224027808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伦敦二版?
看戳倒看不出问题,请再细看。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30 9:38:22的发言:</b><br/>
<p>伦敦二版?<br/>看戳倒看不出问题,请再细看。</p></div>
<p>&nbsp; 伦敦二版???</p>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30 10:06

这好像是北京一版的,销二年戳有点纳闷,好像不可能。还得李兄来看看说明一下。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0:0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怡永在</i>在2008-7-30 10:06:51的发言:</b><br/>这好像是北京一版的,销二年戳有点纳闷,好像不可能。还得李兄来看看说明一下。 </div>
<p>&nbsp;&nbsp; 你2001年起玩老票的吧,进步很快,哈</p>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08

<p>"云晓"是不是李兄的笔名?</p>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1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ykuo</i>在2008-7-30 10:08:21的发言:</b><br/>
<p>&nbsp;&nbsp; 你2001年起玩老票的吧,进步很快,哈</p></div>
<p>麦会轧场子的来了.对几位大老都知根知底.还自称菜鸟</p>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0:1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心怡永在</i>在2008-7-30 10:06:51的发言:</b><br>
       
        这好像是北京一版的,销二年戳有点纳闷,好像不可能。还得李兄来看看说明一下。
       
</div><p></p>
?帆船北京一版的封片?二年的???多,???枚票戳有甚????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10:16

<p>呵呵,真是有趣。票为北京一版帆船票,缺盖了民国二年十月十日国庆日的纪念戳,看来票在娘肚子里面就可以盖邮戳了。这些盖戳的人也没有考虑到先后问题,我估计是伦敦版的帆船票比北京一版的帆船票价格贵很多,盖起来不划算,所以便在民国三年才发行的票上盖上了民国二年的邮戳。可笑之极。</p>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0:2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怀旧的人</i>在2008-7-30 10:16:45的发言:</b><br>
       
        <p>呵呵,真是有趣。票为北京一版帆船票,缺盖了民国二年十月十日国庆日的纪念戳,看来票在娘肚子里面就可以盖邮戳了。这些盖戳的人也没有考虑到先后问题,我估计是伦敦版的帆船票比北京一版的帆船票价格贵很多,盖起来不划算,所以便在民国三年才发行的票上盖上了民国二年的邮戳。可笑之极。</p>
       
</div><p></p>
<p>?看此帖</p>
<a href="http://www.5819375.idv.tw/phpbb2/viewtopic.php?t=12959&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285">http://www.5819375.idv.tw/phpbb2/viewtopic.php?t=12959&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285</p></DIV><p>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2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怀旧的人</i>在2008-7-30 10:16:45的发言:</b><br/>
<p>呵呵,真是有趣。票为北京一版帆船票,缺盖了民国二年十月十日国庆日的纪念戳,看来票在娘肚子里面就可以盖邮戳了。这些盖戳的人也没有考虑到先后问题,我估计是伦敦版的帆船票比北京一版的帆船票价格贵很多,盖起来不划算,所以便在民国三年才发行的票上盖上了民国二年的邮戳。可笑之极。</p></div>
<p>8分北京一版比伦敦版贵很多吗?不都是常见票吗?不过书上记载北京一版是在1914年(民国三年)发行.</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29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0 9:38:22的发言:

伦敦二版?
看戳倒看不出问题,请再细看。

不好意思,我表述的是北京二版,因为盖在伦敦版和北京一版上的都是正常的,这戳很开门见山,所以我才叫质疑的邮友细看,造假有一定的利润才会去做,看不出这种假有何利益可言?
而且作者确实比较慎重的,他看错的东西不是说没有,而是这样的情况不多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3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0 10:14:05的发言:

麦会轧场子的来了.对几位大老都知根知底.还自称菜鸟

呵呵,有争议才会进步。而且东西都在,我们可以客观认识和研究。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0:3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ward</i>在2008-7-30 10:16:21的发言:</b><br>
       
         <p></p>
?帆船北京一版的封片?二年的???多,???枚票戳有甚????
       
</div><p></p>
拘歉,??是?敦版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0:36

俺不是来砸场子的, 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共同来探讨的,有争论才会有进步,如果全是人云亦云,邮学只会停滞不前, 我不知道云晓是李友的笔名, 我与李友相识也多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认同他的观点. 中国早期二大邮学会也有笔战. 伦敦版的8分新票确实比北京一版的要贵许多,因为此枚新票确实是不好找. &nbs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38

但确实不知假的价值何在?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有可能是利用关系当时倒盖的戳。因为有些戳日期是固定的,过后也有人拿来盖。所以就有这种情况出现。
至于方兄所说只是开玩笑。不必介意。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3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0 10:33:24的发言:

拘歉,應該是倫敦版

呵呵,我也看错了,还是等李兄便时上来发个大图学习一下。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0:43

麦老,一会儿伦敦二版,一会儿北京二版,真搞笑啊.[em63]&nbsp;,在李友的文内明确写明此8分票是伦敦版帆船.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45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0:36:03的发言:
俺不是来砸场子的, 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共同来探讨的,有争论才会有进步,如果全是人云亦云,邮学只会停滞不前, 我不知道云晓是李友的笔名, 我与李友相识也多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认同他的观点. 中国早期二大邮学会也有笔战. 伦敦版的8分新票确实比北京一版的要贵许多,因为此枚新票确实是不好找.  

对不起,我爱开玩笑,有得罪之处,请多包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45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0:43:22的发言:
麦老,一会儿伦敦二版,一会儿北京二版,真搞笑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李友的文内明确写明此8分票是伦敦版帆船.

对你老兄当然要搞笑些,我不懂就直认,你老兄天天在装葱,所以我对你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em63][em63][em6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46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0 10:45:24的发言:

对不起,我爱开玩笑,有得罪之处,请多包涵

我原谅你,不用向我道歉,我承我很大方[em55][em63]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30 10:48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0:08:21的发言:

   你2001年起玩老票的吧,进步很快,哈

你又知?那么神通?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30 10:48

此票国字的左竖起笔向外弯了,旗杆顶上无横点,其短线粗而长,破浪被遮盖,但也好像有断,都是北京一般帆船的特征。不知道是否看错了,可以等大一点的图就更加清楚。云晓是李版主的笔名,他研究一向严谨细致,可以等他来分析一下。不过我也倾向麦会的观点,戳可能是有关系,当时拿去盖销的,否则销一个这样的戳,也不见得值钱到哪里,没有这个作伪必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50

哗,我有粉丝支持了,感动中。[em77][em77][em77]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0:51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30 10:48:11的发言:

你又知?那么神通?

他是你的大客!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0:58

俺以后不用这马甲了,不好玩,真是累,大热天,快闷死了,等天凉了再出来冒泡算了. 李兄,麦兄,等诸位多有得罪之处海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1:01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0:58:11的发言:
俺以后不用这马甲了,不好玩,真是累,大热天,快闷死了,等天凉了再出来冒泡算了. 李兄,麦兄,等诸位多有得罪之处海涵!!

那么坏蛋?
用吧,我喜欢。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1:0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0 10:45:24的发言:

对不起,我爱开玩笑,有得罪之处,请多包涵

   方兄言重了, 您在商埠工部票这方面颇有造诣,以后多指教为盼.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5:56

附上原文: 近翻台湾蟠龙公司的拍卖目录,有一枚民国二年的纪念邮戳,戳面文字为“二年十月国庆日北京”,盖在蟠龙加楷字壹角票上。目录上对它的描述是:“楷字蟠龙壹角直三连,销北京早期国庆纪念戳”。此戳较为少见,很多收集邮戳的朋友都没有见过,见到了也常根据戳面上的字义“二年十月国庆日”把它仅仅当作是民国二年的国庆纪念戳,实际上此戳还是袁世凯正式就任民国大总统之纪念邮戳。

    有关此戳的较早记录,见中华邮票会《邮学月刊》第一卷第二号叶颂蕃文:“其二,为民国二年双十节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之纪念戳,此为国家大典,而仅用于北京一隅,故知之者甚鲜,即号称全备之华邮图谱内,亦付缺如”。此戳不象民国七年十月十日徐世昌就任总统之纪念戳那样,各地都有,人尽皆知。

    袁世凯于1912年3月6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急欲将其肖像印上邮票,这从共和纪念邮票上即可看出,然其何以在1913年10月10日正式就任大总统时反而仅刻制一字义隐晦、根本没有其就职纪念之纪念邮戳了事?且仅在北京一地行用?结合当时的历史形势,当能看出一些端倪。袁世凯虽在民国初期即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并就任临时总统,然其正式就任大总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就任临时总统期间,就招致各界不断的反对,特别是1913年上半年其密谋刺杀了宋教仁,事情被揭露后,更是全国一片讨袁声。在1913年10月6日国会经三次投票,袁氏始当选为民国总统。试想在如此形势下,不要说发行纪念邮票,即令刻制一字义清晰、全国行用的纪念邮戳,也是唯恐激起全国人民的共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得在刻制这样一枚邮戳聊作纪念罢了,还只敢在北京一地行用呢。若非形势逼人,按袁氏之个性,岂有不出纪念邮票之理?

    此戳虽然少见,仅北京一地使用一天,但也存在不同戳式,说明在北京的多个邮局都有刻用。从笔者收集到的实物来看,至少有两种不同戳式。如图,一为盖在蟠龙加盖楷字半分票剪片上,一为盖在伦敦版帆船票上(按此戳多盖在蟠龙加盖票上,帆船票上少见)。戳色一为黑色,一为蓝色,戳面文字笔画及戳的尺寸也略有不同,想是规定了统一格式后各局自行刻制,故大同而小异。

    收集邮戳就是收集历史,这枚特别的纪念邮戳更是反映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从一枚邮戳中再现出一段历史也正是收集邮戳的最大乐趣。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5:57

不错,好文章。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6:45

对此张销在帆船票上的邮戳, 我持保留意见,首先原票绝对是北京一版帆船票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该邮戳并不是在民国2年国庆日实际盖销的,而至少在1914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盖上.&nbsp;这里麦兄提出一种假设,他认为邮戳是真的,是被邮局内部有权力的人拿出私盖的,因为如果作伪无经济价值,而文中作者又提到至少有二种戳式, 我仔细看了这二种邮戳的戳式,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 这里有几点疑问. 1. 为何要刻制许多不同的,而且是至少二种戳式供北京一地使用,而且仅仅是使用一天,有此必要吗?难道北京邮政总局不会统一刻制后分发下属各分局?而由各分局自行刻制?我不知道诸位是否有远东的拍卖目录,想必展示的也只有与李友文内提到的完全一致的另一种黑色戳式.2. 该邮戳的局部处如李友所说,有许多细微的与黑色邮戳的区别,大同小异,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北京2字字体明显的粗细不一,而且旁边的波浪线已经有失缺的现象. 如能找到第2枚无争议的完全一致的类似邮戳才能证明该邮戳并不是仿制私刻而实际使用过的.3.为何要使用令人费解的兰色的油墨?? 这里有类似的徐大中统就任纪念邮戳,即使是全国使用,实际上也只有一种戳式,只是圆孔内地名挖去不同而已,其他局部基本是无任何差异的.而此邮戳绝对无使用兰色油墨来盖的道理.&nbsp; 4.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私自刻制邮戳并非难事,这并不是经济价值的问题,用橡皮图章即可仿制成功,也实不需要费何种大的精力,因为有好事之徒单纯是为了好玩,当然我不知道李兄获取此票的代价. 个人以为对于原票已有争议而邮戳又没有任何实物旁证需要再慎重些 . 个人之愚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0 20:24:24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7:03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6:45:33的发言:
对此张销在帆船票上的邮戳, 我持保留意见,首先原票绝对是北京一版帆船票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该邮戳并不是在民国2年国庆日实际盖销的,而至少在1914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盖上. 这里麦兄提出一种假设,他认为邮戳是真的,是被邮局内部有权力的人拿出私盖的,因为如果作伪无经济价值,而文中作者又提到至少有二种戳式, 我仔细看了这二种邮戳的戳式,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 这里有几点疑问. 1. 为何要刻制许多不同的,而且是至少二种戳式供北京一地使用?难道北京邮政总局不会统一刻制后分发下属各分局?而由各分局自行刻制?我不知道诸位是否有远东的拍卖目录,想必展示的也只有一种与李友文内提到的完全一致的另一种黑色戳式.2. 该邮戳的局部处如李友所说,有许多细微的与黑色邮戳的区别,大同小异,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北京2字字体明显的粗细不一,而且旁边的波浪线已经有失缺的现象. 如能找到第2枚无争议的完全一致的类似邮戳才能证明该邮戳并不是仿制私刻而实际使用过的.3.为何要使用令人费解的兰色的油墨?? 这里有类似的徐大中统就任纪念邮戳,即使是全国使用,实际上也只有一种戳式,只是圆孔内地名挖去不同而已,其他局部基本是无任何差异的.而此邮戳绝对无使用兰色油墨来盖的道理.  4.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私自刻制邮戳并非难事,这并不是经济价值的问题,用橡皮图章即可仿制成功,也实不需要费何种大的精力,因为有好事之徒单纯是为了好玩,当然我不知道李兄获取此票的代价. 个人以为对于原票已有争议而邮戳又没有任何实物旁证需要再慎重些 . 个人之愚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0 16:56:53编辑过]

很有见地,但任何事都有目的,另外,加说一句,橡皮图章是近现代的东西,在清末民初就算是假戳亦只会是木戳,断无橡皮图章这种想当然的东西。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7:05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0 17:03:59的发言:

很有见地,但任何事都有目的,另外,加说一句,橡皮图章是近现代的东西,在清末民初就算是假戳亦只会是木戳,断无橡皮图章这种想当然的东西。

  这里也不排除是近代人制作橡皮图章的可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7:08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7:05:19的发言:

  这里也不排除是近代人制作橡皮图章的可能.

这个还说得过去。[em63]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17:36

此邮戳在当时确有存在,远东的拍卖目录我看了,可惜我没有买到,我现在没有实物做对比。
票是北京一版是肯定的,伦敦版的8分比北京一版的8分至少贵3倍,而且不好找的很!

此类早产戳20元人民币以内我可以要,高了我不会要的。限新省航空贴用这类的早产戳,洪宪元年这类的早产戳我见过很多了,反正这类东西不伦不类,我很是不喜欢
不知道各位的意思?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17:37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17:36:23的发言:

伦敦版的8分比北京一版的8分至少贵3倍,而且不好找的很!

我说的是新票!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18:21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17:36:23的发言:

此邮戳在当时确有存在,远东的拍卖目录我看了,可惜我没有买到,我现在没有实物做对比。
票是北京一版是肯定的,伦敦版的8分比北京一版的8分至少贵3倍,而且不好找的很!

此类早产戳20元人民币以内我可以要,高了我不会要的。限新省航空贴用这类的早产戳,洪宪元年这类的早产戳我见过很多了,反正这类东西不伦不类,我很是不喜欢
不知道各位的意思?

       呵呵,这位也是进步神速的老兄,以收集帆船票见长。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30 18:57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6:45:33的发言:
对此张销在帆船票上的邮戳, 我持保留意见,首先原票绝对是北京一版帆船票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该邮戳并不是在民国2年国庆日实际盖销的,而至少在1914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盖上. 这里麦兄提出一种假设,他认为邮戳是真的,是被邮局内部有权力的人拿出私盖的,因为如果作伪无经济价值,而文中作者又提到至少有二种戳式, 我仔细看了这二种邮戳的戳式,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 这里有几点疑问. 1. 为何要刻制许多不同的,而且是至少二种戳式供北京一地使用?难道北京邮政总局不会统一刻制后分发下属各分局?而由各分局自行刻制?我不知道诸位是否有远东的拍卖目录,想必展示的也只有一种与李友文内提到的完全一致的另一种黑色戳式.2. 该邮戳的局部处如李友所说,有许多细微的与黑色邮戳的区别,大同小异,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北京2字字体明显的粗细不一,而且旁边的波浪线已经有失缺的现象. 如能找到第2枚无争议的完全一致的类似邮戳才能证明该邮戳并不是仿制私刻而实际使用过的.3.为何要使用令人费解的兰色的油墨?? 这里有类似的徐大中统就任纪念邮戳,即使是全国使用,实际上也只有一种戳式,只是圆孔内地名挖去不同而已,其他局部基本是无任何差异的.而此邮戳绝对无使用兰色油墨来盖的道理.  4.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私自刻制邮戳并非难事,这并不是经济价值的问题,用橡皮图章即可仿制成功,也实不需要费何种大的精力,因为有好事之徒单纯是为了好玩,当然我不知道李兄获取此票的代价. 个人以为对于原票已有争议而邮戳又没有任何实物旁证需要再慎重些 . 个人之愚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0 16:56:53编辑过]

不错不错,高人。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0 20:34

如何区分伦敦版帆船与北京一版帆船,其实很简单,有经验的收集者根本无需看诸如国字第一笔是否右弯,垂直线条是否长短粗细等细部特征,从票的整体颜色和油墨条纹就可以轻易区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30 20:53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20:34:48的发言:
如何区分伦敦版帆船与北京一版帆船,其实很简单,有经验的收集者根本无需看诸如国字第一笔是否右弯,垂直线条是否长短粗细等细部特征,从票的整体颜色和油墨条纹就可以轻易区分。

哪有你老兄高明啊,只能靠放大镜看拉。哈哈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21:05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20:34:48的发言:
如何区分伦敦版帆船与北京一版帆船,其实很简单,有经验的收集者根本无需看诸如国字第一笔是否右弯,垂直线条是否长短粗细等细部特征,从票的整体颜色和油墨条纹就可以轻易区分。

经过7年的刻苦训练,现在只要是帆船票,只要稍微颜色正常品相稍微完整,图像稍微清楚,我一眼就能判断版别。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21:10

谢谢各位讨论!问一下:楼主先生所贴的图片及文字是不是来自www.daqingpost.com网?此网名是“大清邮政与集邮”网,不是“大清邮票网”,谢谢先生浏览。该网现正准备调换服务器等,暂未更新。此文曾刊于《中国邮史》2005年第5期,文名称为《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之纪念邮戳》。“大清邮政与集邮”网于2005年12月26日转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21:38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21:05:48的发言:

经过7年的刻苦训练,现在只要是帆船票,只要稍微颜色正常品相稍微完整,图像稍微清楚,我一眼就能判断版别。

利害,我比较懂分伦敦版和北京二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21:40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30 20:53:27的发言:

哪有你老兄高明啊,只能靠放大镜看拉。哈哈

我还不会分,苦恼[em53][em53]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22:31

俺也不懂,一看,都差不多,仔细看还是分不出。向各位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0 22:32:40编辑过]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23:18

2001年--2008年,这七年间,我过手的帆船票估计不下于500万枚,重量少说也有一吨以上吧,选帆船票手都选起茧子了。累啊!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23:20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23:18:44的发言:

2001年--2008年,这七年间,我过手的帆船票估计不下于500万枚,重量少说也有一吨以上吧,选帆船票手都选起茧子了。累啊!

羡慕!都可按斤卖了。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23:32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30 23:20:55的发言:

羡慕!都可按斤卖了。

嘿嘿!是的!以前我在一尘网上还有刚开始和外地邮商做帆船票生意的时候,全是按公斤卖的。多少钱一公斤票。当然都是旧票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23:39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23:32:41的发言:

嘿嘿!是的!以前我在一尘网上还有刚开始和外地邮商做帆船票生意的时候,全是按公斤卖的。多少钱一公斤票。当然都是旧票

现在按公斤处理什么票了?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0 23:51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30 23:39:28的发言:

现在按公斤处理什么票了?

帆船、烈士、孙像,前几年价格低的时候,平均卖价才0.4元一枚,一公斤大概是1500元,那时候懒得整理,全部按公斤卖,估计卖掉了很多好的邮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23:53

发财了[em56]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23:55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0 23:51:11的发言:

帆船、烈士、孙像,前几年价格低的时候,平均卖价才0.4元一枚,一公斤大概是1500元,那时候懒得整理,全部按公斤卖,估计卖掉了很多好的邮戳。

估计您也没时间整理了,现在是一个好戳都能抵那一公斤票的价格。羡慕!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1 00:05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30 23:55:14的发言:

估计您也没时间整理了,现在是一个好戳都能抵那一公斤票的价格。羡慕!

哭吧……男人哭哭也是一种放松。所以现在我干脆不卖票了,只买票,这样我亏的机会就少很多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1 00:12

QUOTE:
以下是引用怀旧的人在2008-7-31 0:05:07的发言:

哭吧……男人哭哭也是一种放松。所以现在我干脆不卖票了,只买票,这样我亏的机会就少很多了。

都让先生买去了,我们玩什么呀。留给我们点。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1 00:33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31 0:12:12的发言:

都让先生买去了,我们玩什么呀。留给我们点。

哈哈!


作者: 怀旧的人    时间: 2008-7-31 00:34

l1crUyCw.jpg


我也帖一枚北京二年戳,二年十月十五,离中华民国二年国庆日刚好五天。

图片附件: [质疑大清邮票网一篇有关民国二年国庆日邮戳的文章] l1crUyCw.jpg (2008-7-31 00:34, 36.27 KB) / 下载次数 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406&k=c6aca23d09d26535b8b3e43124e136df&t=1719751494&sid=kSxA2k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1 09:48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30 21:10:19的发言:
谢谢各位讨论!问一下:楼主先生所贴的图片及文字是不是来自www.daqingpost.com网?此网名是“大清邮政与集邮”网,不是“大清邮票网”,谢谢先生浏览。该网现正准备调换服务器等,暂未更新。此文曾刊于《中国邮史》2005年第5期,文名称为《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之纪念邮戳》。“大清邮政与集邮”网于2005年12月26日转栽。

  正是来源于贵网,因我成文匆促,未及细看,误为大清邮票网,抱歉.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1 09:50

原来如此,楼主真是有心人。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1 09:53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1 9:50:36的发言:
原来如此,楼主真是有心人。

  李斑竹刚刚上任, 我就马上质疑他的邮文,真是太不上路了, 如果提早得知是他的妙文,或许我不会发此贴.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1 09:54

应该如此,这倒没有问题,有错即改是好事也。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1 09:57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1 9:53:44的发言:

  李斑竹刚刚上任, 我就马上质疑他的邮文,真是太不上路了, 如果提早得知是他的妙文,或许我不会发此贴.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您一下子打到两个斑竹,卢斑竹的网站和李斑竹的文章.
不过有错就应该指出吗,不管是谁的.我们当时还和麦会就某些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的.我支持您[em6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1 09:58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1 9:57:12的发言: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您一下子打到两个斑竹,卢斑竹的网站和李斑竹的文章.
不过有错就应该指出吗,不管是谁的.我们当时还和麦会就某些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的.我支持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不能说打倒,这有点极端,虽然我天天都被人批斗,但我面皮已经比地球还厚,所以还能活着到今天。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1 10:08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1 9:57:12的发言: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您一下子打到两个斑竹,卢斑竹的网站和李斑竹的文章.
不过有错就应该指出吗,不管是谁的.我们当时还和麦会就某些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的.我支持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谢谢 ,感激涕淋,不过我想以后还是不用这马甲了,我只是活跃下论坛气氛而已,现在任务完成,也该功成而隐退江湖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1 10:27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1 10:08:45的发言:

    谢谢谢谢 ,感激涕淋,不过我想以后还是不用这马甲了,我只是活跃下论坛气氛而已,现在任务完成,也该功成而隐退江湖了.

等我来拆穿好了。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7-31 15:27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1 10:27:22的发言:

等我来拆穿好了。

[em62][em62][em62]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1 22:18

谢谢各位支持!我最喜欢人家来提不同意见了。而且一直坚持:百家争鸣、实事求是。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1 22:21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1 10:08:45的发言:

    谢谢谢谢 ,感激涕淋,不过我想以后还是不用这马甲了,我只是活跃下论坛气氛而已,现在任务完成,也该功成而隐退江湖了.

早呢,还不该先生隐退。继续交流探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 08:46

欢迎大家多交流探讨。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8-1 09:34

QUOTE:
[em111]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 8:46:18的发言:
欢迎大家多交流探讨。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 22:16

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是一种支持。谢谢各位支持!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8-2 17:02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0 16:45:33的发言:
对此张销在帆船票上的邮戳, 我持保留意见,首先原票绝对是北京一版帆船票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该邮戳并不是在民国2年国庆日实际盖销的,而至少在1914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盖上. 这里麦兄提出一种假设,他认为邮戳是真的,是被邮局内部有权力的人拿出私盖的,因为如果作伪无经济价值,而文中作者又提到至少有二种戳式, 我仔细看了这二种邮戳的戳式,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 这里有几点疑问. 1. 为何要刻制许多不同的,而且是至少二种戳式供北京一地使用,而且仅仅是使用一天,有此必要吗?难道北京邮政总局不会统一刻制后分发下属各分局?而由各分局自行刻制?我不知道诸位是否有远东的拍卖目录,想必展示的也只有与李友文内提到的完全一致的另一种黑色戳式.2. 该邮戳的局部处如李友所说,有许多细微的与黑色邮戳的区别,大同小异,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北京2字字体明显的粗细不一,而且旁边的波浪线已经有失缺的现象. 如能找到第2枚无争议的完全一致的类似邮戳才能证明该邮戳并不是仿制私刻而实际使用过的.3.为何要使用令人费解的兰色的油墨?? 这里有类似的徐大中统就任纪念邮戳,即使是全国使用,实际上也只有一种戳式,只是圆孔内地名挖去不同而已,其他局部基本是无任何差异的.而此邮戳绝对无使用兰色油墨来盖的道理.  4.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私自刻制邮戳并非难事,这并不是经济价值的问题,用橡皮图章即可仿制成功,也实不需要费何种大的精力,因为有好事之徒单纯是为了好玩,当然我不知道李兄获取此票的代价. 个人以为对于原票已有争议而邮戳又没有任何实物旁证需要再慎重些 . 个人之愚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0 20:24:24编辑过]

先生分析理据充足,我也完全赞同。承麦会和黄友说我慎重,看来还是差远了。这票原来第一张(盖在加楷字半分票上的那一张)是在上海邮市上挑的,花了25元,得此戳后查了些老资料(我这人一查资料兴趣就上来)。帆船票上的是在网上买的(价格记得好象是3张票一起125元),说实在当时根本没有警惕,再加对帆船票不熟,一看盖这戳就认为是伦敦版票了,直至写了文章也没去想过帆船票的版别(要是有易斌友的造诣也就好了)。
真是罪过,可能我这文章也误导了一些朋友,更是罪过的,这两张票都被我送台湾一拍卖行买出去了,不知被哪位邮人买去?如果他看到这贴子的话,可跟我联系,我还是愿负责的。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8-2 17:14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7-31 9:53:44的发言:

  李斑竹刚刚上任, 我就马上质疑他的邮文,真是太不上路了, 如果提早得知是他的妙文,或许我不会发此贴.

老兄这样说话不对吧,看不起我啊,怕我会经受不住打击?象你这样能仔细看我写的东西而又肯直言的,我谢谢了!
前夜喝的烂醉,昨日无力一天。今日刚上就来接受批评了,今后一定谨记麦会和黄友说的两个字,请各位监督指正。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8-2 17:16

QUOTE:
以下是引用liyunxiao在2008-8-2 17:02:46的发言:

先生分析理据充足,我也完全赞同。承麦会和黄友说我慎重,看来还是差远了。这票原来第一张(盖在加楷字半分票上的那一张)是在上海邮市上挑的,花了25元,得此戳后查了些老资料(我这人一查资料兴趣就上来)。帆船票上的是在网上买的(价格记得好象是3张票一起125元),说实在当时根本没有警惕,再加对帆船票不熟,一看盖这戳就认为是伦敦版票了,直至写了文章也没去想过帆船票的版别(要是有易斌友的造诣也就好了)。
真是罪过,可能我这文章也误导了一些朋友,更是罪过的,这两张票都被我送台湾一拍卖行买出去了,不知被哪位邮人买去?如果他看到这贴子的话,可跟我联系,我还是愿负责的。

       李兄言重了,其实任何高手全不是全能的,有错漏之处实在难勉,当初钟笑炉先生也有邮学上之错误之处,此文有得罪兄之处望海涵 。另李友,应该知道我是谁了吧?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8-2 17:48

还真不能确定。看你对大家的收集情况这么熟悉,刚开始还以为是邵兄。不过你用的是简体字,应该又不对。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8-2 17:57

QUOTE:
以下是引用liyunxiao在2008-8-2 17:48:30的发言:
还真不能确定。看你对大家的收集情况这么熟悉,刚开始还以为是邵兄。不过你用的是简体字,应该又不对。

 哈哈,李兄再仔细想想就知道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 18:25

学术研究对事不对人。支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3 00:29

QUOTE:
以下是引用mykuo在2008-8-2 17:57:53的发言:

 哈哈,李兄再仔细想想就知道了。

不好意思,俺也不知道。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3 00:3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2 18:25:06的发言:
学术研究对事不对人。支持

是的。事情能引起讨论本身也是好事。


作者: mykuo    时间: 2008-8-3 08:51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8-3 0:29:57的发言:

不好意思,俺也不知道。

   哈哈,猜中第一位朋友,由麦老奖励 集邮文献一册,只限一位。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3 13:49

为什么永远都是要我奖励?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3 22:4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 13:49:48的发言:

为什么永远都是要我奖励?

那你自己猜对,那就不要你出奖励了。你猜对就成。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3 22:42

我早知道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3 23:1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3 22:42:08的发言:
我早知道了!

那就说了吧,免得还得给别人奖励。哈哈。


作者: jamesstarrs    时间: 2008-8-29 15:26

[em65][em65][em65]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