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印度-中国福州片,麻烦估个价
[打印本页]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8 12:33
标题:
印度-中国福州片,麻烦估个价
本帖最后由 假师爷 于 2011-12-4 03:13 编辑
一枚印度片1884年1月16日自印度Bhaisdehi寄出,1月19日经过Bombay(孟买)中转,于2月19日到达福州(加盖福州A戳)。收信人记录2月20日收到。
请教一下,这福州戳可是英国客邮戳? 那里有相关的文章或书?(好像中国邮戳目录中没有记录客邮戳,过会儿再去仔细查查。)
当时的邮路及邮递方式是如何的?
外国寄国内封片保留的多吗?
看来当时外国人比较少,光写福州加人名就可以收到了。
这种片的市场价值如何?
那些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数?(时间,邮路,发信国?)
下载
(127.03 KB)
2011-11-8 12:32
图片附件:
印度-福州-UPU-正面-华邮网.jpg
(2011-11-8 12:32, 127.03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3390&k=6ba526d2aec7a72b96e0fb8207a0ed2c&t=1732608021&sid=nNLMpQ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8 15:02
不知道谁知道那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谢谢了。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1-11-8 15:10
1884年之incoming mail留存至今的应不会多,此戳应为“福州府”之英译是也。
印象中不象客邮戳。若是,可查李颂平之《客邮外史》。
估计若果真是由大清邮局收发,应是执行“存局候领”。故通常无需写地址,且为免费服务。
通常邮路,邮戳,邮资,罕有的目的地等都会影响一个邮品的价格。
望在北美心在本朝的子民:多多修炼,早日成佛,阿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8 18:42
罕
早的少见
作者:
石叻侯
时间:
2011-11-8 22:10
本帖最后由 石叻侯 于 2011-11-8 22:15 编辑
那福州府戳为英客邮局戳记.
由于印度为英国殖民地, 此片全程皆由英邮局包办.
左边有收件人注明于2月20日收到. 不知背面有否任何大清邮局戳记?
作者:
石叻侯
时间:
2011-11-8 22:23
本帖最后由 石叻侯 于 2011-11-8 22:29 编辑
上一个同款的英国殖民地邮资片.但为晚期使用例. 看来此片延用蛮久的.
1907年由仰光(当时亦为英国殖民地)寄北京. 途经槟城, 新加坡, 上海英客邮局.
由于北京无英客邮, 此片即转由上海大清邮局转寄北京并销有北京到戳.
下载
(392.09 KB)
2011-11-8 22:25
图片附件:
PSC_BritishIndia_1908_Rangoon_Peking_F.jpg
(2011-11-8 22:25, 392.09 KB) / 下载次数 1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3749&k=54824de7632e54fc5d16b1bd6660da23&t=1732608021&sid=nNLMpQ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9 01:52
在网上找到了“夏师姑”的照片,她和其父亲在福建传教士中应当比较有名(但用麦会的话来说,中国有名的人太多了。)
总是有些奇遇,上次碰上了一个到中国传教的人的后代,得到了几枚在中国开办YMCA进行儿童教育的开创者的封,我们聊了一晚上,知道了不少信息。
这次又碰到一些福州传教士的封片,都是过百年的东西,这些也算是流传有序的东西了。比起那些不知道源头的邮品来说,感觉更亲切了。
集邮真是有趣。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9 01:53
下载
(5.51 KB)
2011-11-9 01:53
图片附件:
125px-Emily_susan_hartwell.jpg
(2011-11-9 01:53, 5.51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93812&k=6cf7343f5fa2bb1ab8c048dbd0009621&t=1732608021&sid=nNLMpQ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9 01:54
回复
6#
石叻侯
谢谢交流信息,真不错。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9 02:06
回复
4#
麦国培
“罕
早的少见”
谢谢麦会指点,估计早期的那些片都被我前面的两个老外挑走了,到我这儿,只剩下1879年及以后的了。
看来这批东西是福州“夏咏美”的遗物 (1859-1951), 1879年正是上大学时期,所以从年代上来说应该没有遗漏太多。除非是他父亲的一批(若有的话) 被买走了, 那漏就大了去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9 07:36
当年传教士的遗物是不错的
成组收下来那就是历史文物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9 11:00
当年传教士的遗物是不错的
成组收下来那就是历史文物了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11-9 07:36
那是好了,可惜收的东西不够多。
以后慢慢读读那些信,看看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她的后人应该住的不远,若有缘能认识交流就好了(不知其后代对于祖先的经历了解多少)。
作者:
jorge
时间:
2011-11-10 04:30
楼主的英语底子起大作用了,要是我,付完钱就走人,没有续文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10 09:27
回复
13#
jorge
我总是认为那些邮票和封背后的东西及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比一般的邮票更有意思。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了解到许多原来可能不注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点滴积累起来,某天遇到机会时就有用了。
所以买起旧票,看到封戳,就来精神,比买新邮高兴多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10 12:06
回复
3#
加国过客
谢谢,以后又机会找到李颂平大师的书拜读一下。
翻了翻手头的拍卖书,很少有这类早期国外明信片寄中国的。不知哪位专家知道其大致拍卖价格范围,谢谢了。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12 16:47
今天联系了邮商,得知邮集主人(即夏师姑的儿子前几年在85高龄去世了)。可惜无法从他那里听到有关他母亲及祖父在中国的信息了,真是有点遗憾。
这两天,读了几个封片内容,看到有夏师姑(当时还是姑娘)从美国给在中国的父母的信,也有她的叔叔从印度寄的片,还有就是一些中国信众给她的信了。还有一些信/片是她与另一个人交流的,还要在查一查是何许人也。也可能会有另外的惊奇。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1-12 17:09
短短3个月就有幸两次碰到美国传教士的遗物(上次胡本德的几封信也很有研究价值),真是机会多多了。
跟邮商说好了,若在遗物中又发现新的中国封/片,就给我留下了,争取有更多的发现。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1-12-4 03:11
本帖最后由 假师爷 于 2016-1-26 17:15 编辑
回复
11#
麦国培
现在看来,真是冥冥之中有缘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