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这里我只是翻译了贝克曼夫妇发表的关于大龙邮票的文章,同时添加了周炜良博士对于每个版式的说明.然后依据贝克曼夫妇区别大龙版式的描述,作了一些简图.所有邮票图案来自周博士的"上海工部书信馆,大龙邮票".简图也是在周博士的图上修改的.所以这篇文章的实际作者是贝克曼夫妇和周炜良博士.我只是翻译和整理了一下.
上海大龙版式区分是有一定规律可行的.常见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纸张 2)L.P.O间距 3)数字的字体,古典体,现代体 4)"银"字是否有缺陷 5)"部"字是否修饰 6) CAND单数还是复数
这里我们所使用的价格,采用周炜良和Livingston上海工部局邮政系统目录(第二版)的价格.该书采用点而不是某种货币作为定价单位,同时使用符号下列表示 S 300-475 SS 500-725 SSS 750-975 R 1,000-1,950 RR 2,000-4,950 RRR 5,000-9,500 RRRR 超过10,000 *价格不详(这里价格不详,并不一定表示价格很高或是很低) -表示该票没有发现
邮戳使用周博士的编号,分别为
SLP-1
SLP-2
SLP-3
SLP-4
SLP-N
作这个工作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在中国土地上发行的首套邮票.同时大龙邮票的很多一手资料多为英文撰写的,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通晓英文. 将这些资料翻译成中文,或许能够为推广这套邮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关心这套邮票的同好,能够批评指点.也希望其他朋友能够提供新的资料.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这里指"上海大龙"只是中国土地上发行的首套邮票,并不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这里需要指出,香港在南京条约中是割让给英国, 香港应该当时不属于中国,所以港英当局于1863年发行的首套邮票并不在中国土地上发行的.而上海在南京条约中是开放为商埠.即使是上海租界,其本质仍然是中国,其土地只是租给其他国家.所以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上海大龙应该是在中国土地上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上海工部大龙邮票探讨
Lisa and Sven Beckeman
在中华集邮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ately)第285-288期上,我们展示了上海大龙邮票的不同版式,并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区别.在这里我们将提出对于这套邮票新的建议,希望对爱好这套邮票的收藏者有所帮助.
很可惜,我们没能够就这篇文章的观点同本领域中的其他专家进行探讨.所以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只是基于我们自己有限的认识.同行看过这篇文章后,如有建议和设想,请同编辑部联系.
对于大龙邮票,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版式,特别是那些LPO字间距小的版式,很多邮票都这样或是那样的缺陷,比如有些邮票有揭薄或是邮票裁减到边框.每个版式的存世量有很大的差别.同时总体而言后期版式的旧票比较少见.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面值但是不同版式的邮票,往往存在色差.比如说,在Dim Sum的收藏中,版式8(4分银)的旧票显示为黄绿色,而版式20(4分银)的颜色就从绿色变成的黄色.这种现象在其他面值的邮票中也同样存在.
随着越来越的人开始注意这套发行始于1865年的大龙邮票,现在很难收集到各种版式的大全套了.我们的建议是即使是品像不好的大龙邮票,也同样值得收藏.特别对于早期的版式,这点尤其显得重要.
大多数旧票都销戳1,少量旧票销戳2,还有极少量的旧票销戳3.有时,我们可以看见销戳4的大龙旧票出现.总体而言,所有大龙邮票的旧票都是很罕品.
我们没有看见过旧的双联或多联大龙邮票.这也说明了当时工部局书信馆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选择大龙邮票面值的.
至今为止我们没有找到大龙邮票的封,同时也只发现极少量的剪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7 10:09: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