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春光 于 2009-9-28 09:10 编辑
看了下面的文章,朋友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真诚邮谊似水 李春光 我与施水浪先生的相识,是在2007年5月19日《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年会的拍上。当时我有幸拍得了一套10枚《杭州数字分拣邮戳》实寄封。
当我拿着拍品心满意足、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上时,身边来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告诉我他是杭州集邮协会的施水浪,让我又惊又喜,施先生大名鼎鼎,我仰慕已久,只是无缘相见,今日得以相识,真是令我喜出望外。赶紧通报了自己的姓名,我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先生问我:怎么会对这戳感兴趣?拍下这十个封准备做什么?我和先生谈了我与《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的结缘经历:我很早就开始集邮了,亲朋好友都知道,也都非常支持我,我有一个亲戚在杭州。隔一段时间,这位亲戚就会把他收到全部信件,收拢邮我,在那时,我便被信封上这个数字戳所吸引,萌生出探索个究竟的念头。但由于戳封不全、资料奇缺,加之国内研究此戳的邮人甚少,无法交流,致使研究工作一直未能深入进行。这就是今天我要拍下这全套10个号码戳的原因,我当时也表示一定会把这项研究工作进行到底。
施先生邮识丰富,邮德高尚,待人直率真诚,当他听说笔者对“杭州数字戳”这么感兴趣时,很是高兴,告诉我他已经对“杭州数字戳”研究多年,即将成文。主动爽快地提出等文章发表后寄我,并鼓励我尽早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我们互留了联系地址。
施先生守诺如金,2007年6月15日,我便收到了先生寄来的发表在《浙江集邮》上的研究大作《杭州数字邮戳研究》,令我茅塞顿开、大开眼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通过对手中藏品的深入细致研究并全面分析了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写出了拙作《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研究》发表在《延陵邮刊》创刊号上。
《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研究》在《延陵邮刊》创刊号发表后,陆续接到一些邮友的来电,赞赏之余,也对文中的个别研究结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刘广实老师在电话中希望笔者对研究结论中的“10个编号不是代表10个不同的邮政支局,数字戳的编号与杭州市区的邮政支局没有关系。 和每个支局都有从1号到10号的十个数字戳。”这两点能从“不同邮政支局拥有相同号码的数字戳”来加强说明。
刘老师的意见非常重要,笔者的“同一邮政支局拥有全部十个号码戳”,只是证明了该问题的必要性,若再能从“不同邮政支局拥有相同号码的数字戳”来佐证,那么该问题的充分性也将得证,证明的过程也就更加完整了。刘老师布置的这一作业的确是个好题目,但要真正完成好也确实不容易。为了完成刘老师的这一作业,我又想方设法购得了近百枚数字戳的实寄封,就这两个结论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补充研究,终于完成了对《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的全面研究,纠正了以往研究者的一些错误观点,得出了完整准确的结论。
这以后,我又有了作一部一框邮集《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的想法,我写信向施水浪先生求援,施先生很快就回了信,并把他现在能找到的唯一一枚《杭州数字分拣邮戳》的实寄封赠给了我,对邮集的编组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今,我的邮集已经编组完成。并且获得了2008年济南全国一框邮集邀请展镀金奖和江苏省第八届集邮展览银奖。回想我的研究、组集历程,每一步都有施先生的无私帮助和指导。虽然我和施先生只有一面之交,但对我来说,施先生即是令人尊敬的邮识渊博的长辈,也是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他对我真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是我今后集邮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他对我这似水浪般的真诚邮谊,我终身都不会忘怀。真心的谢谢您!施水浪先生,相信您好人一生平安,祝您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