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大清邮票
»
清代邮史
» 请解开我的一个谜团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0-7-31 07:33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57#
alainfang
不单单是西伯利亚铁路。
因该把张家口和北京之间做为衡量西北旱路中心,西边的邮路因该不只到宁远,因该更远(包括所有西边旱路邮路),一样由北边西伯利亚铁路也可以延伸到任何欧洲国.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2
#
发表于 2010-7-31 07:55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58#
alainfang
终于弄明白了,农历1908年9月之前都是用张家口作为西北旱路中心的,1908年9月以后都是北京作为中心了,9月12日是最早改为北京作为中心的,后来最迟的,到农历1910年10月6日都是用北京了。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3
#
发表于 2010-7-31 08:04
|
显示全部帖子
今天急急匆匆工作邮史两边忙,2点多了,该休息了,明天还有工作大战,祝方老师及各位一天都有好心情。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4
#
发表于 2010-7-31 16:11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84#
嘉農
本人认为既然没有官方指定的西北旱路,那么西北旱路只是那时候的人对西北旱路邮路的理解,我没有否认包头到北京不是西北旱路,毕竟它也是从西往北的旱路邮路(如果能够有信封或片类的实寄物来证明那是更好不过的),但请前辈们也不要否认宁远经大同,张家口,北京由西伯利亚铁路到比利时不是西北旱路,毕竟这些片是目前唯一存在证据。
至于方前辈提到的西北旱路是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在北京的北边,少了西边的邮路不能算西北邮路,假如是的话,那封片一定多的数不胜数),本人持反对意见,片上张家口或北京至比利时西北旱路只是宁远寄信人盖的邮局指示戳,既然是指示邮路的戳(他们指定的路线张家口,北京到比利时),宁远是邮路的起点不必盖指示戳(望前辈们能理解我的意识)。
最重要的由海路到比利时未销西北旱路戳的片,同样道理他们有了西边的邮路但少了去北边的邮路,所以寄信人未盖西北旱路戳。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5
#
发表于 2010-7-31 16:36
|
显示全部帖子
西北旱路指示戳是在宁远销的,说明GEORGE神父是个有心人,从字体看(有些西北旱路是用手写的)因该不是GEORGE神父写的,因该是邮局代写或他的师爷们写的,因该不是他个人的想法(一百多年前人们对西北旱路的想法)又是那句话,张家口和北京是西北旱路的衡量中心,信件由西边来(只要的西边无限制包括包头)到达北京再由北京往北的西伯利亚铁路(旱路)到达目的地(只要有走过此路线不必走完路线,必须西边和北边都有,缺一不可,)才能算西北旱路。
为什么西北旱路指示戳只出现在这批封片上能?因为有GEORGE神父这么一个有心人,我相信应该还有住在北京西边的有心人也和Geoge神父一样在信封上留下西北旱路戳记,让我们后代能够重新认识一百年前的人们对西北旱路的理解。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6
#
发表于 2010-7-31 17:20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91#
TC
不才凭这手头的三张证据,是的。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7
#
发表于 2010-7-31 17:32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92#
嘉農
那请您解释一下这批封片,宁远经大同,张家口,北京,西比利亚铁路旱路到达比利时的封片都有西北旱路戳,没有写SIBERIA写海路的三张片为何没有西北指示戳?如果每一张不管由海路或SIBERIA到达比利时的封片都有西北旱路戳,那本人一定持同样意见,但面对(不直一张是三张)证据,我坚信,西北旱路在一百多年前(沿路居民对西北旱路的想法)包头(06)→歸化(05)→宁远→张家口→北京→‧‧‧→西伯利亚铁路(旱路)到达目的地,整個全算是西北旱路,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8
#
发表于 2010-7-31 17:33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89#
嘉農
因该不是,除非您有证据。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49
#
发表于 2010-7-31 17:43
|
显示全部帖子
包头(06)→歸化(05)→宁远→张家口→北京→‧‧‧→西伯利亚铁路(旱路)到达目的地,
整個全算
是西北旱路,
但指出
张家口或北京是邮路的中心(必须的),包头到宁远之间寄出的都算,西伯利亚铁路(也是必须的,但俄国中途地也包括)。
这是本人出示这些证据下的看法。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0
#
发表于 2010-7-31 17:47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92#
嘉農
除非有有力证据推翻我的证据,口说无凭。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1
#
发表于 2010-7-31 19:14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99#
edwardtin
田老师的依据是西北旱路销在张家口或北京之间
我觉得寄信人根本不必要把宁远也销在指示戳上的,因为邮局已经用宁远戳销在票上来指明西北旱路的寄发地。
田老师的理论也有道理,但如果西北旱路指的是西伯利亚铁路,那为什么那时的天主堂这么多,由北京转西伯利亚铁路到欧洲的信函这么多,唯独只有由宁远寄出(大多现代邮人承认的西北旱路 包头-宁远=北京)销有西北旱路指示戳呢?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2
#
发表于 2010-7-31 19:25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07#
alainfang
按您的意识 那宁远比张家口更西边呀?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3
#
发表于 2010-7-31 19:41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15#
清邮路
如果是自定义的话那这些中国人写的字又如何解释?
下载
(51.66 KB)
2010-7-31 19:41
下载
(63.4 KB)
2010-7-31 19:41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4
#
发表于 2010-8-1 00:38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10#
alainfang
起码 有个洋教父和他的中国书童(王前辈对洋教父师爷们的称呼)对西北旱路的理解,但各位前辈们的西北旱路观点(包头到北京)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封片类(哪怕是洋教父的指示章)来证明(到现在看到的都是书上写的难行之石路,旱路,更本没提到西北旱路),所以晚辈觉的神父销在封上的西北旱路章非要说成是他个人的观念呢?难道不是那时多数人对西北旱路的理解(试想一下那时宁远一带教徒5之6千,如果神父对西北旱路的想法是错误的,师爷或书童不会提醒他吗?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高兴,有这么多老师和前辈能给我这么多宝贵的意见。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5
#
发表于 2010-8-1 15:56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44#
嘉農
过去的故事留给现代的我们永远是个猜测,我看只有能够找到同类封片不同寄信人的证据才能还原历史,试问一下在曾经这么偏远的一个(现在已经改了名的小地方
凉城县
)但是如田老师所说,很多早期偏遠郵局就地投送是零或數十次服務,还有希望吗?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6
#
发表于 2010-8-1 23:26
|
显示全部帖子
公沟堰戳内手填日期是用公历日期,DEP是法文出发的意识,很明显这是外国人填写的,可以证明此戳可能是公沟堰天主堂外国人私用戳
工沟堰圆形手填日期戳是工沟堰洋人传教士便于与国外亲人及朋友通信认识寄出时间而私自仿照中国邮戳制造的教堂私用邮戳,不具备销票功能。
可能此精明的洋人的思想已经灌入宁远邮局了,我还觉得他有插手邮局之嫌。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7
#
发表于 2010-8-1 23:33
|
显示全部帖子
下载
(160.78 KB)
2010-8-1 23:29
请看手填日期前的dep是法文出发的意思,章都销在片的背面和下方,不具备销票功能。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8
#
发表于 2010-8-2 14:12
|
显示全部帖子
这此论坛的结果
真正的西北旱路=包头,宁远,张家口,北京(各大集邮家) 证据=封片 (0 )
绝对优势
压倒
由此批封片(唯一存在的西北旱路封片)得出结论田老师= 西北旱路(GEORGE洋人个人想法)=西伯利亚铁路
压倒
由此批封片(唯一存在的西北旱路封片)得出结论老邮迷=
1: 西北旱路=由张家口和北京之间作为衡量中心,信函由西边邮路来(最少在大同以外)直至包头,然后由北京转西比利亚铁路(往北京的北方)到达目的地=(一百年前的沿路居民+洋人+邮局)= 理由 指示章张家口,北京-西北旱路-大比国,既然是指示邮路的章(寄出地无需盖章)
2:不是包头到北京(书= 难行之山路,旱路,石路)=三张由海路到达比国的邮资片(无销西北旱路章)。
3: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只有这位传教士+宁远邮局共同商讨+实行才留下那时的人们对西北旱路的观念的证据。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59
#
发表于 2010-8-3 00:27
|
显示全部帖子
本人对旱路的理解是
旱路= 从陆地(无,河,江,海,湖上方渡过)(有石路,马路,水泥路等等)上经过的都因称旱路,
难道书上有明确指出,旱路=难行之石路吗?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老邮迷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老邮迷
(小邮迷)
当前离线
UID
754
帖子
1840
精华
0
积分
621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5
最后登录
2018-6-1
中级华邮家
60
#
发表于 2010-8-18 03:45
|
显示全部帖子
下载
(63.4 KB)
2010-8-18 03:43
下载
(51.66 KB)
2010-8-18 03:43
下载
(16.76 KB)
2010-8-18 03:43
下载
(48.87 KB)
2010-8-18 03:43
下载
(145.57 KB)
2010-8-18 03:43
如果没有第二个西北旱路章出现,此章究竟是邮局盖的还是教堂盖的将永远是个迷!
请问前辈们,是谁填写挂号第151号的?寄信人还是邮局?对照手写西北旱路是否是一个笔迹?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上海邮史
台湾邮史
文革邮票
北京邮史
网上大讲堂
机盖日戳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